专题阅读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和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分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大类,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明人物间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的最重要的方法。人物描写包括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景物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中考阅读题中,针对细节描写,经常做以下考查:(1)关键词句的含义及作用;(2)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运用了何种方法刻画人物或描写景物,分析其表达效果;(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要想顺利答出这些考点的阅读题,同学们就要熟记各种细节描写的作用。
链接中考
(2012年上海市中考阅读试题)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各题。
第一声喝彩
①我家附近有户带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儿带女,有点早衰。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有时女主人就采些花插在一个水桶里在门口出售。我曾在那儿买过大红的康乃馨、黄色的玫瑰,她把花束递过来时,我能看见她那双粗糙的手。
②有一天黄昏,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我指着它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思。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羞怯。
③翌日清早,我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出挑的红玫瑰,一脸的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我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女主人很吃惊,
。尔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的神情,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给楼下的漂亮女孩,把另外九朵插入花瓶。那九朵玫瑰代表着我内心的祈求: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因为我深知,第一声喝彩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④在生活的长河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走,若是此时传来一个振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也有人将人生比做球赛,若两旁没有真诚的喝彩,这场球赛如何能精彩得了!记得我在念初中时有过一个同桌,她牙齿长歪了,说话爱像男生那么骂骂咧咧,打蚊子像拍手鼓掌一样噼啪作响。我不喜欢她的粗鲁,我们两个有过相互肩碰肩坐着却一连半个月没开口说话的纪录。
⑤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这时,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
⑥她其实是在表示对我的喝彩。那是我写作生涯中第一位喝彩者,那一声叫好等于是拉了我一把,记得当时我流出了泪水。以后我又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了……
⑦那位同桌后来仍然常常带着好战的脾气,我俩也时常有口角,相互挑战,耿耿于怀。然而我至今难忘这个人,因为她的第一声喝彩就像一瓢生命之水,使我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种子重新发芽、开花、结果。而且,当我回首往事时,都会遗憾当时为何不待她更温和一些,因为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的阳光。
⑧也时常有人跑来谢我,说是我的某一句肯定的话,使他眼前豁亮了。其实,我早忘了曾为他喝过彩。不过,那也无妨,当我们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这样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因为只有诚实而有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
1. 第⑤段画线句“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3.结合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从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任选两种方法,补写第③段“女主人很吃惊”的情景。(80字左右)
解题指导
题1重点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这需要考生结合具体语境,联系文章主旨答题。这句话运用反衬手法写出了同桌对“我”的喝彩和鼓励,为下文“我”的思想转变埋下伏笔。
题2考查考生对文中事例的概括及其相关内容的关注能力。答这道题时,首先对照表格,概括两个事例的主要内容,然后找出体现表格“比较点”一栏中所提到内容的相关词句作答即可。
题3重点考查考生对题目中所列出的描写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要对文中常用的描写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并能正确运用。答此题时,一定要首先关注文章中相关段落的描写,然后准确续写。
强化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指尖上的父爱
成 健
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30年代,他做过整整40年乡村小学老师。父亲不仅仅是老师,还是家里几亩自留地的主劳力,平日里起早睡晚干农活,他的双手因此磨砺得十分粗糙。
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父亲对我从不娇纵,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父亲也依然是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着。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再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我在小学五年级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每当讲到关键的地方,说着这话的同时,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了我们脑海里。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现在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期,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七月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荫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考上大学离家的那一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那是我的第一双皮鞋。父亲说我的脚码已经和他的一般大了,他试过那双鞋,很合适。新鞋有点紧,我穿的时候,父亲用那粗大的右手食指当鞋拔,可是费了好大劲也不行。我笑笑说:“您的手指头在里面,我的脚后跟就只能在外面了。”父亲抚了抚有点疼痛的手指,也乐了。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束,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写着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在风雨人生中,每当感到孤独和迷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牵引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指点过我,曾经在大考前树起我的信心,曾经在旅途中敲响我的心窗。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而是全身心的爱,从指尖上传递过去,源源不断。
(选自《现代妇女》2011年第5期)
1.文章以 为线索,以“ ”为重点,讲述了发生在父亲和“我”之间的故事,这些事分别让“我”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之所以写得如此精彩动人,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选择文中的一处细节,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在风雨人生中,每当感到孤独和迷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备考
古诗词鉴赏答题诀窍(二)
李清秀
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
中考课外诗歌鉴赏题往往会选用不大知名的诗人的作品。因此,命题者常在诗后加上注释,介绍诗人的有关情况。考生千万不要忽略注释中给出的信息,这是答题时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写作意***等重要信息的一个渠道。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公元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清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注释①介绍的李弥逊的情况虽然很简单,却指给我们答题的方向。注释中讲,李弥逊“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策而被免职”,这几句是很重要的信息。诗言志,言的是诗人的心声,是诗人感情的宣泄。可以说,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情绪与注释中“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策而被免职”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抓住了这一信息,答题也就游刃有余了。
鉴赏李弥逊《春日即事》,考生应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但即使写的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庭冷落。本诗主要是借对诗人自身处境的描写来抒情,诗人通过“车尘不到”深受冷落的处境和“自掩门”的动作描写,抒发了自己失意、不平之情,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寂寥的落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