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话剧导演在话剧剧目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话剧导演的艺术地位、话剧导演的艺术作用、话剧导演的艺术修养三大理论层面,对话剧导演进行了总体上的概要论述。
关键词: 话剧 导演 地位 作用 修养
“导演”一词,有两种内涵:一种是指表演艺术创造工作中的职务之一,即在戏剧演出或电影片、影片制作中对艺术创造负全责的人,大型晚会、歌舞、团体操等也往往设有导演。另一种是指导演艺术,即将文学剧本转化为戏剧演出、电视片或影片的艺术创造活动。本文所实用的“导演”概念,指的是第一种内涵。因此,话剧导演,便是话剧演出中对艺术创造负全责的人。
一、话剧导演的艺术地位
话剧导演在整个话剧剧目生产(排练与演出)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对演出中艺术创造负全责的人,他的“三***统帅”地位不容置疑,也不容动摇。这一点,与我国传统戏曲以演员为中心(素有“角儿的艺术”之称)形成明显的不同,可以说,话剧艺术是以导演为中心的。
话剧导演是把话剧艺术的“设计***纸”――剧本变为具体直观的话剧艺术的“艺术大厦”――剧目演出的“施工总指挥”。因此,导演艺术水准的高低优劣,便直接决定着话剧演出的高低优劣,导演的艺术创造力,也直接影响到话剧演出的艺术品位与美学品格。
导演作为剧本的诠释者,对同一剧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与艺术呈现,不同的导演对不同的剧本更有不同的诠释与解读,创造与发挥。我们看到,许多话剧剧目的成功,均与导演的艺术创造力密不可分。例如北京人艺的已故著名导演艺术家焦菊隐先生,就以导演话剧《虎符》、《蔡文姬》、《茶馆》等,开创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成功之路;上海人艺的已故著名导演艺术家黄佐临先生,也以导演话剧《布谷鸟又叫了》、《第二个春天》、《市长》、《伽利略传》等,开创了中国话剧“布莱希特体系”的成功之路;中央戏剧学院著名导演陈晓钟,以导演探索性话剧《桑树坪》纪实,引起剧坛的轰动;哈尔滨话剧院的著名导演王志超,以导演话剧《北京往北是北大荒》而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导演终身成就奖”。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可见导演在话剧演出中的重要地位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二、话剧导演的艺术作用
话剧导演的重要艺术地位,是通过其艺术作用得以具体体现的。
话剧导演通过对剧本的搬演,对话剧文本具有创造性的诠释作用。这种创造性的诠释作用,首先通过导演的案头工作――《导演计划》作为“施工计划书”来具体体现的。《导演计划》是在导演构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又成为导演排练时的指针。而在具体的排练中,导演既对每一位演员起着指导、启发、训练、培养的重要作用,又对话剧艺术各创作部门――表演艺术、舞台艺术(布景、道具、灯光、化妆、服装、音响效果等)起着组织、协调、统一、指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话剧导演直接关系到话剧演出的优劣成败。例如王志超导演的《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不仅整个剧目荣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并被中央戏剧学员、上海戏剧学院列入教学实习剧目,搬上京沪舞台,好评如潮,而且其剧本也荣获1992年曹禺戏剧文学奖一等奖第一名。可以说,导演之功不可没。
三、话剧导演的艺术修养
话剧导演的重要地位的占据与重要艺术作用的发挥,是以其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为智力支撑与艺术保证的。许多话剧导演之所以功勋卓著,是与其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密不可分的。
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前面提到的著名导演艺术家焦菊隐,青年时代即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又参加筹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并担任校长。1935年他30岁时,又到法国巴黎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抗日战争后回国,在四川从事戏剧教育、编导、译著工作,曾翻译了丹钦柯的《文艺・戏剧・生活》与《契诃夫戏剧集》等。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可以说是一位学贯中西、修养深厚的大家。又如黄佐临,曾两度赴英国留学,先后就读与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戏剧学馆,是中国话剧最早的“海归派”之一。再如王志超,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是当年前苏联来华戏剧专家列斯利教授的高足,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有较深的研究与造诣。
由此可见,要做一名称职乃至优秀的话剧导演,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要广收博采,海纳百川。唯其如此,才能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