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楼梦》与宗教文化
这些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形成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翻译时该使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向那些毫无佛道文化背景的英美读者传递此类文化信息呢?
二、英译策略及方法
1995年,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了异化法和归化法两种翻译策略,异化法强调应如实传递原作信息内容,而归化法强调译文与原作对等的表现力。迄今为止,《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与女婿闵福德译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两个译本都不约而同地同时采用了归化、异化的策略,具体如下。
1.直译法
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第一回)ThreekalpasfromnowIshallwaitforyouonBei-mangHill.“劫”是佛教用语,是梵文kalpa的音译。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这里采用直译,把它译为kalpas,并用斜体标出,提示读者此用语的特殊性。
2.直译加注
……开方破狱,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第十四回)Hehadshonehislight(alittlehand-mirror)forthesoulsindarkness.HehadconfrontedYama,theJudgeoftheDead.Hehadseizedthedemontorturerswhoresistedhisprogress.Hehadin-vokedKsitigarbha,theSaviourKing,toaidhim...“阎君”来自梵文,译者把它直译为Yama,然后加了解释“死人的审判者”。“地藏王”是佛教菩萨名,相传他受释迦牟尼嘱咐之时,发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直译就是Ksitigarbha(地藏菩萨),加注释“救世之王”。
3.音译法
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第三十九回)...whohadfastedandprayedtotheBuddhaeverydayofherlife.AtlasttheBlessedGuanyinwasmovedbyherprayersandap-pearedtoheronenightinadream.“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佛教菩萨之一。这里霍克斯采用了音译,另加了blessed一词。
4.释义法
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呦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么一说。”(第六十三回)Pao-yufeltasifBuddhahadsuddenlyshownhimthelight“Aiya!”heexclaimed.“NowonderourfamilytempleiscalledIronThresholdTemple.”“醍醐灌顶”是佛教用语。醍醐原指酥酪上凝聚的油,是从牛***中提炼出的最精华的成分。醍醐灌顶,即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中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若离开佛教文化,则读者很难理解将牛***中的精华成分灌输给人脑是什么意思。因此,译者(杨氏夫妇)增添了Buddha这一背景信息,并将其内涵意义作以解释,以“showsb.thelight”表示给人以启迪、启发,采用了释义法。
5.意译法
后面又有一偈云。(第一回)Onthebackofthestonewasinscribedthefollowingquatrain.“偈”是梵文Gatha的音译,是“偈颂”的简称。四句为一偈的韵文,用以表达佛教思想。译者没有直译,而是把它译为“四行诗”。
6.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化
《红楼梦》中僧道神仙俱全,这一群体人名的翻译,让许多译者绞尽脑汁,霍克斯便是一例。他用拉丁语、希腊语翻译和尚、尼姑的名字,神僧、仙道的名号则兼用英语、意大利语、梵语,这在语言处理上也是一种特色。比如:静虚Euergesia(努力,能力,势力[希腊语])智善Benevolentia(善心,仁心[拉丁语])智能Sapientia(智慧,贤能[拉丁语])妙玉Adamantina(钢铁,金刚石[拉丁语])再如:茫茫大士BuddhistmahasattvaImpervioso(佛家的,不可及的大圣[英语][梵语][意大利语])渺渺真人TaoistilluminateMysteroso(道家的,神秘的先知先觉者[英语][意大利语])空空道人Vanitas(空虚,无物,不存在,无实,虚荣[拉丁语])和尚、尼姑的法名及僧道的名号往往“道气佛味”浓厚,其用词常与宗教教理教义有关,如:禅、心、真、智、慧、觉、空、净、妙等。上述几例中,译者用拉丁语、希腊语、梵语及意大利语等进行了翻译,因拉丁语、希腊语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长期以来都是基督教用语,同梵语一样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该译法便于保留书中人物名号的宗教色彩,而意大利语则比较陌生,能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整个处理方法,不失为一种再现原作人物身份、信仰的宗教神秘色彩的较好办法。
7.替换法
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第三十一回)“HolyName!”saidXiang-yun.“Sheunderstands.”霍克斯选用了基督教中的用语。根据冯庆华的统计,《红楼梦》中“阿弥陀佛”共出现40次,霍克斯采用归化翻译34次,直译4次,意译2次。8.省略法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个道号不一。(第五回)OnewascalledDream-of-bliss,anotherwascalledLoving-heart,athirdAsk-for-trouble,afourthPast-regrets,andtherestallhadnamesthatwereequallybizarre.“大士”是佛教中菩萨的通称,“菩提”是梵语“Bodhi”的音译,意为正觉,这里指道号。译者淡化了其宗教色彩,仅是略达其意而已。
三、结语
关于异化和归化,韦努蒂从反殖民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刻意在译入语文本中对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价值观施加反我族主义的压力,具有把读者送到异域的作用,归化策略是按照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对原文进行我族中心主义的分解,把原作者带回家。因此,异化要保留的不仅是纯语言的形式特色,还有异域的文化风貌,而归化所要做的也不仅仅是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还要使原文的文化特色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规约。由此可见,直译、直译加注、音译和释义法应属于异化范畴;意译、替代、拉丁语化和省略可纳入归化范畴。前者保留了这些词汇的宗教色彩,不仅让《红楼梦》浓厚的宗教文化气息得以在英译本中延续,而且成功地实现了语际交际;后者抹掉、淡化或者置换了原文的宗教文化内容,其好处是便于英语读者加深理解。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形式上所具有的稳定性,适合采用归化的策略,遵循译入语的句法结构;而在文化因素的传译过程中,则应努力采用异化的方法,向外传播自身文化。二者的辩证统一将使译文变得更科学合理、通顺自然。茅盾曾针对英汉翻译指出,应该“使译文既是纯粹的祖国语言,又忠实的传达原作的内容与风格”,表达了语言归化与文化异化并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推而广之,汉英翻译应该从中借鉴,不仅要提高译文质量,还要传播本民族文化。只有将对语言形式的归化操作与对文化因素的异化处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文化融合的趋势,即只有二者辩证统一,才能使《红楼梦》译本更加完美,走向世界。
作者:梁书恒 单位:泰山学院外语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红楼梦中的宗教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