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明清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中国四大名著之最《红楼梦》。该书问世不久,便“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高鹗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士大夫续写了《红楼梦》后四十回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以木活字排印出书。在封建君主专制顶峰时期,文字狱又达到前所未有的极严酷时期,高鹗怎么会这么大胆的将此***印刷使其广泛传播呢?而高鄂作为“红楼外史”不知曹雪芹《红楼梦》的结局吗?那么为何又要篡改“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呢?但是即使这样为何还是以此续能在续书蜂出时站稳脚跟?
关键词:《红楼梦》 高鹗 封建君主专制
一、高鹗的生平背景
高鹗生活在约1738年至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根据《遂宁张氏族谱》中的记载:他父是读书人(见《砚香词・一枝春》),有田产,住在京郊(见《行酒》和《题竹雪撷芳诗卷》诗)。他少年喜冶游,常同“少时酒伴”,“趁蝶随蜂,浪赢两袖香留。”(见《砚香词・声声慢》)。三十岁左右曾远离北京,到京西北长城附近某地教家塾,也可能做过幕宾。这就是嘉庆六年张问陶在《赠高兰墅鹗同年》诗里所谓的“侠气君能空紫塞”。在考场上折腾了很久后,他终在乾隆五十三年中举,六十年成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汉***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署给事中,刑科给事中。他的同僚们对其评价:“兰墅天才明敏,遇事如锥脱颖,无所不办”(徐润第《郭艮斋遗涂继畲书》)。而后人从同为顺天乡试同年举人的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诗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中,考证出高鹗是《红楼梦》后40回之作者。
二、世人知高鹗独不知
《红楼梦》作为皆封建社会末期四大名著之最,而其中高鹗续书的《红楼梦》通过木活字印刷后使其更为广泛传播。作为现今最通行的本子,如此,这种续书还是与同时代的其他各种《红楼梦》续书胜过一筹。。高鹗一生为功名而奔碌,在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一举登科是高鹗人生转折点,而作为世代读书人的子弟,高鹗也深受儒家文化所染,在文字狱极盛的时期高鹗能将《红楼梦》续写完整,是对其利于流传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但是作为优秀的红学爱好者来说,高鹗难道不知道曹雪芹《红楼梦》的结局吗?他又为何要改写《红楼梦》的结局呢?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警幻将新制‘红楼梦’ 十二支取与贾宝玉演上,其中改变原著最大的是《飞鸟各投林》中“好一似食净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作者原意。但续书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之点是背离了曹雪芹原著的精神,结尾写贾宝玉科考中举,贾府衰败后居然又“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等等,显然有背原作主旨,也未能摆脱“大团圆”的中国式剧情。而且该书还过多渲染了神鬼显灵、因果报应之类的迷信色彩。然而作为有名的“红楼外史”难道高鹗不知道曹雪芹原著的主旨吗?显然不是的。
(一)从当时社会***治来看,乾隆五十六年,高鹗、程伟元将《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以木活字排印出来,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其得以广泛流传。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至高点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不至是中国大多数士人能清楚的认识到封建社会已走到末期。且在文字狱极为严酷的时代,高鹗又为何能够大胆的以木活字排印出书,这都与其改写《红楼梦》的大结局有关系。最后贾府竟然“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等等,明显站在统治阶级封建士大夫的地位向百姓普及皇家的恩泽,此意得到皇帝的默许,也才能使其免于“文字狱”,并得到官运亨通。
(二)从高鹗的创作风格来看,以乾隆五十三年他在顺天中举为分界限。前期多写词,词风近于五代的花间派,多香艳轻丽之作;后期逐渐转化为封建士大夫,因为勤职,而一再得到上司“操守谨,***事勤,才具长,年力壮”的考语;其晚年作品,就很难见到浮艳之词。这中可以看出其世界观还是是属于儒家思想体系的,艺术观汲取儒家注重修辞立诚,表情达意的积极一面。这说明高鹗创作的艺术成就是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高鹗后期成为封建士大夫,已然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代言人,在阶级社会中宣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
(三)从高鹗诗词流传不全来看:首先,麟庆在《鸿雪因缘***记》里记载嘉庆十七年四月沈春皋邀高鹗等人赋的芍药诗,未见;他的挚友薛玉堂、徐润第、妻弟张问陶都有赠他的诗,但却未见一首他酬和的诗;其次,词只有乾隆五十三年以前的,自那以后,却未见一首;诗只有五律、七律、七绝,而无一首五绝,恐怕都有散佚;最后,高鹗的门人华龄说高鹗《月小山房遗稿》“手抄遗诗一帙”,增龄说他的文笔不过是“吉光片雨”,可见丢失甚多。但是为何前期的诗词为何能保留,而后期的诗词却反而遗留不下来。若不怀疑史料的考证,则后期说明高鹗在文字狱严重时代的创作因抒其心性、消其郁结而不能见诸于世。而《红楼梦》一编则说明高鹗有意于倾向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而编,使得完整的《红楼梦》因符合统治阶级而能流于后世而功不可没。
(四)高鹗写诗以盛唐为宗,旁及其他,从他成功地化用杜甫的许多诗句看,知他学习杜甫特别用力。可惜他出身名族,念念不忘于制艺;后来做二等京官,所接触多封建社会中上层人物,长期局囿于京城,没有象杜甫那样,湖海飘零,目睹时艰,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不可能很广阔。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红楼梦》若是高鹗所创并没有所谓的封建社会即将破朽的思想寓于其中,或最多仅是朝代更迭叹息。所以高鹗始终都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著书,并不会去想改变他的保守思想,更不会续书《红楼梦》原著的主旨。
(五)高鹗基本上是受儒家思想影响,不怀疑现存秩序的人,并非真的在落榜后“净心皈古佛”的。所以他在科举上是失败了再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有少量诗词,如《看放榜归感书》、《庚戌三月寓斋枕上闻风雨声》、《荷叶杯》、《小游仙》等就真实地刻绘了他从屡困场屋到终于金榜题名的真实***景。其中《小游仙》二首写他一旦成进士被皇帝接见时,好似范进中举的过度激动而疯癫。仅录第二首:大罗天上会群公,偷饮流霞气似虹。不道玉阶真个滑,致教臣朔笑儿童。
也由于他深悉落榜的难堪辛酸,到他嘉庆六年做乡试同考官时,他从给封建统治阶级遴选真才着想,评卷非常认真。在《灯下阅卷作呈那绎堂诸同年》诗里,自道他兢兢业业,不顾劳乏,“品花深恐太匆匆,摘艳寻香午夜中”的情境。这些都说明高鹗本人是有心出仕的,而作为中国文人不仅自己想建功立业,而且还将自己的希望寄予学生,而这样的未来始终都是靠封建统治阶级实现的,而高鹗续书《红楼梦》是绝不会去反对自己的阶级的。
三、高鹗续书《红楼梦》之功过
中国文化始于鬼神,上古社会智慧蒙昧,迷信发达,宗教巫术之风大兴。至商人信仰上帝与鬼神,国有大小事必先卜问鬼神,信巫,鬼盛,***祀,故巫与史生。巫者,以舞降神者;史者,记事者。及周,周人敬天保民,以理性为本,人格化的上帝为理性化的天子代基,商人的宗教迷信之风仅存楚地。但商卜祝问天之形式却保存,有史官从事之,以舞降神而不得存。文化进入二十世纪之后,马克思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范围才逐步扩大,并最终成为中国***创立的思想理论基础。仅现有史料文字记载,最保守的说法,从《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出现的时候起,即公元前11世纪,中国文学史这条长河已经延绵了3000多年了,这其中封建迷信社会时的文学更是为我国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若是没有封建社会,一个民族将不是一个完整的民族,而作为后人为之骄傲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也就为此不会存在。而《红楼梦》作为封建社会末期的优秀名著之一,其中无论是封建阶级思想,还是宗教迷信思想,也是构成本书的优秀读点之处。若是主观的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去分析该作品,恐怕有些以偏概全。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将曹本《红楼梦》补写完整,不论能否与曹雪芹同日而语,但是使其利于广泛流传,在当时后世相较于其他任何版本都是不可超越的。
参考文献:
[1]《红楼梦》冯聿飞校注 花山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3]《中国文学古籍选介》魏凯、阴通三、石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
作者简介:
李家运,男,黑龙江穆棱人,现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高鄂改写《红楼梦》结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