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业态、舆论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报纸文字检查工作亟须转型和升级。传统校对必须向审校转变,即:校正报纸内容的差错从细节之处入手,着眼解决文字和版面上的技术性问题,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延伸,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把握,阻止重大差错的出现。
【关键词】舆论环境审校细节
一、舆论环境发生巨变,校对必须转型为审校
校对,其本x指的是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校对一词,既可以指一种工作内容,又可以指从事这种工作内容的专业人员。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的校对工作,指的就是以原稿为唯一依据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不改,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它的作用在于保证原稿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在出版过程中不被损害、破坏。
审校,同样既可指一种工作内容,又可指从事这种工作内容的专业人员。审校工作,指的是文字检查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质疑进行修改,或者请编辑解决。在进行审校时,审校者既要校文字、标点、内容、版面形式上的是非,更要校***治、舆论导向上的是非。
随着舆论环境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校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闻工作的需要,报纸校对正在转化为审校。审校的工作内容与校对相比,在多方面出现了拓展,除了需要校订文字上的差错之外,审校还需要具备其他多项能力。
首先,审校需要具备判断报纸内容、观点正误的能力。
现在,校对在审阅稿件时,不再只是简单核对原稿进行文字检查,而是直接研判新闻内容,进行网络校对。面对版面上的内容,审校需要直接判断相关内容是否符合***的方针***策和相关法规、是否存在导向错误等。每个版面的责任编辑虽然可以对相应版面的内容进行把关,但是对不同版面出现的重稿、文章内容相互矛盾等问题难以察觉。这就需要审校在微观层面进行判断报纸的内容、观点是否存在错误之处。
其次,审校需要具备预判报纸相关内容影响力大小的能力。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我们所处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新媒体急速发展背景下的舆论环境具有迅速性、复杂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一方面使得舆论声势能够迅速扩大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舆论焦点;另一方面,新媒体条件下的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使得舆论引导变得更加困难。一个很小的新闻事件,经过网络的发酵传播,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全国性的新闻热点,造成极大的舆情。这种舆论环境的巨大变化,促使新闻媒体必须更加注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而审校作为报纸内容的把关人,则需要提前预判报纸相关内容可能产生的何种社会效应,以及会产生多大的社会效应。对于稿件中蕴含的某些重大、敏感的信息,审校应该及时甄别发现,并提请编辑甚至总编辑向作者及相关部门核实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共同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决定是否、选择什么方式以及怎样。
再次,审校需要具备统筹把握版面全局的能力。
在新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单独看某个版面上的每一篇新闻报道,可能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这些报道在版面布置上不妥当,或者在内容上组合不当,就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应,有时甚至会产生较严重的导向错误。例如,有时版面上会出现将领导人的报道与其他报道不合适地摆放在一起的情况,或者出现负面内容过于集中的情况,或者不同的新闻报道在观点、内容等方面出现冲突的情况等等。这就要求审校在工作时,还要具有全局性的眼光,善于统筹把握整个版面的内容,从而保障相关版面在整体布局上不出现导向性错误。
也就是说,审校这种工作模式,要求文字检查者在工作时,既要看到新闻内容的细节,又要兼顾新闻版面的整体;既要修改文章的字词、标点、语法逻辑等文字错误,又要甄别、修订文章的时间、人物名称、地名等内容错误,更要有***治意识,甄别文章的***治导向正误。与传统校对只是按原稿核对校样的工作相比,审校工作显然需要发挥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一种更具有创造性的劳动。
在新媒体时代,校对转化为审校,是新闻校对工作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针对工作内容的新变化,报纸文字检查人员就必须积极转型,在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字专业素质,成为文字专家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宽知识面,成为杂家,更要加强***治学习,增强自己的***治鉴别能力和舆情研判能力,成为“***治家办报”的一员,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审校的版面既不出现一般性文字差错,也不出现常识性内容错误,更不出现导向性问题。
二、审校需要从具体细节入手杜绝重大差错
事实上,在我国近些年出现的各种重大虚假新闻、重大舆论导向错误的新闻案例中,错误绝大多数出现在文章内的某句话、某个词语等细微之处。类似的问题,必须靠责任编辑和文字检查人员通过细致的编辑、审校,才能发现和修订。
例如,2010年7月7日《甘肃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智者的声音》的评论文章。该文章中有一句话:“西安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就因为文中的这句话,导致股市产生剧烈波动,群众议论纷纷。后经调查发现,这句话系记者在某论坛采访时,对演讲者的演讲内容理解和文字表述有误,值班编辑审稿不严,导致出现的重大差错。这篇新闻评论也成为我国2010年十大假新闻之一。
在这一案例中,如果仅看文章标题,是看不出明显问题的,标题“智者的声音”,既不涉及敏感内容,又无任何文字或语法错误。所以,仅仅靠值班总编浏览标题来排大差错,对发现这条虚假新闻就无法奏效。而就这条新闻中“肇事”的句子――“西安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来说,如果校对仅仅从修改字词、标点差错的层面上考虑,会认为这句话也没有文字差错。只有当文字检查人员把自己的工作角色定位为审校后,才会在一篇很长的文章中,精准地发现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校对也就会进一步追问:西安市如果被确定为第五个直辖市,为什么其他媒体没有报道?内容如此重大的消息,其新闻来源是否确切?即便西安市真的被确定为直辖市了,由甘肃的报纸首先在一篇评论中该消息,是否合适?通过追问并向文章作者、权威部门进行核实,这一虚假新闻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字检查人员从事的审校工作,具有其他新闻工作岗位难以替代的作用。而文字检查人员要想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杜绝重大新闻事故的出现,就必须从细节入手,针对版面上的每句话、每个字进行细致分析,既要注意订正每个字、每个词存在的技术差错和每句话存在的语法错误,也要注意考察文章的字里行间是否存在立场、观点上的谬误,或者引发“蝴蝶效应”的敏感内容,同时还要从宏观出发,考察整个版面是否存在排版布置不当、可能引发导向错误的情况。
三、审校细节要做到五个“必查”
校对要转型为审校,其工作方向应该是既从报纸的整体层面进行把关,又要在微观层面仔细查找报纸内容的错漏之处,从而保障报纸内容的正确无误。审校过程就是一个不间断地对稿件中的错误进行发现和纠正的过程,其工作特点决定了文字检查人员在看文章时必须非常“细”,不放过对任何一个细微角落的研判,以求发现和订正字里行间的错误。
而在转型过程中,审校人员应把握相应的工作重点,即在紧绷舆论引导之弦、掌握各种文字及校对规范标准的基础之上,需要在五个方面做到“必查”,用职业敏感来改正各种差错,杜绝重大差错的出现。
首先是对重大、敏感内容,做到必查其来源及准确性。
例如,对于***和***的姓名、职务、排序等要细致查看,遇到不明确的要查证清楚。对于可能引发民众广泛关注,成为网络热点的稿件,审校要向作者及相关部门询问其稿件信息来源是否权威,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并评估稿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其次是对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易错字词和成语等,做到必查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是审校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一些词语,如“差强人意”“具体而微”“首当其冲”等,很多文章中都容易用错;一些词,如“饕餮”“忽悠”等,其含义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一些新词汇,如“给力”“宅男”等,也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有了规范的含义。因此,审校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勤翻词典,凡是对于易错字词、陌生字词一律应当查词典核实准确。
第三是ψ陨淼闹识盲点,做到必查网络、书籍资料,搞清准确含义和规范用法。
在工作中,文字检查人员经常遇到文章中出现自己不了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科学原理、典故等内容。当遇到自身的知识盲点时,文字检查人员一方面要上网查找了解这些内容的定义和注释,另一方面可以向同事、作者及专家请教,了解其与文稿中内容的联系,从而避免出现错误。
例如,某家报纸登载了一篇文学作品,作品中有一个叫“毛拉”的人做出了一些可笑的事情。文字检查人员在审校这篇文章时,心中就应该打一个问号:一般文学作品在使用化名时,常用“张三”“李四”或“小明”“小王”这样的名字,为什么这篇文章要用“毛拉”这样一个听起来比较生僻的化名呢?该化名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义?既然对“毛拉”一词不熟悉,审校就应该翻阅词典、查找网上资料核实一下。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或查找网上资料都可以知道,“毛拉”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对***教学者的尊称;二是我国***地区某些***对阿訇的称呼。一经查找资料就可发现,该作品存在较为严重的***治性差错。
第四是对文章中出现的单位名称、地名等,要查证核实其规范称呼。
现在,大多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都有自己的***网站,行***区划、道路等名称,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确切称呼。当出现这些内容时,文字检查人员也应该进行查证。例如,当某个行***村,或者某条道路,在网上完全查找不出其相关内容时,审校就应该高度警惕,向作者和权威部门核实,了解其正确的称呼。
第五是对文章中涉及的数据,要进行验算,存在疑问的要查证。
在工作时,审校有时会遇到相关数据存在错误的情况。审校在文章中遇到相关数据时,首先应该进行大致验算,从而发现文章中可能存在的数据错误。
例如,一篇报道环卫工人的新闻稿件中称:“他从事环卫工作30年,扫帚就用坏了1万多把。”30年一共是10900多天,平均一天用坏一把扫帚,这显然不太合理。实际上,当前纸媒的文字检查人员要面对的差错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有的还很隐蔽。在新媒体时代,报纸文字检查人员从事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审校工作,即报纸文字校正和内容及形式的审查工作。这就要求文字检查人员必须提高职业素质,在学习中拓宽知识面,在工作中拓宽关注的广度和深度,并从“***治家办报”和对报纸质量负责的高度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统筹考量,在工作中从大局着眼、从细节入手,最大限度地减少一般性差错,最大可能地杜绝重大内容事故的发生,保证整个报纸的精品形象,从而完成从传统校对向新型审校转型。
作者简介:高翔,襄阳日报社副总编辑;郑雨,襄阳日报社出版部审校,本科,法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