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教师女性化”趋势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调查基础上分析女师范生在职业人格方面存在的倾向性特征及其对小学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探讨师范教育强化女师范生健全职业人格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女师范生 职业人格 研究 小学教师女性化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师范教育是未来教师的摇篮,要使学生的人格全面和谐发展,教师首先要具备适应时展需要和职业特点的健全人格。其中,女师范生健全职业人格的培养,更应予以特别的重视。这是因为――
(一)小学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调,女性已在小学教坛上唱起了主角。从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师范院系的生源构成来看,由于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阴盛阳衰”现象将得以延续。2009年我教学点招收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新生共339人,其中女生295名,占87%。据浙江省温岭市教育局2009年9月统计,温岭市小学教师总数4645人,其中女教师2853人,占70.5%。教师“女性化”对小学生全面成长产生的显性的和潜在的影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日益关注。女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上的“小天小地”、心理素质上的“小心眼”、人际关系中的“小圈子”等人格特征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生群体人格特征的“雌化”效应;其“求异思维”的相对缺陷也在一定为教师的职业信念、能力、技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情感、意志特征,是教师教育能力和育人魅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健全的职业人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作用巨大。竞争激烈、变化神速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健全人格。因此,师范院校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培养
与教师职业特征相适应的、具备健全人格的师资人才为目标。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女师范生健全职业人格培养这一问题时,我们主要采用调查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着成才这一教育目标罗列了成才所需的种种重要条件,如创新精神、自主性、勇敢坚强、宽容乐观等,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小学生家长、小学生、在校师范生进行调查。
对小学生的调查,我们选取了温岭市太平小学三、四、五年级进行抽样,各年级均抽出二个班(分别为男、女班主任)。此次调查采用当场填答,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共发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男、女班主任任教的各为210份),回收率为100%。对家长的调查,主要选取太平小学四、五年级各一个班的家长作典型调查,问题的设计除调查其对子女成长最需培养的个性品质外,还调查家长对男女教师的性别特征差异的认识及其对教师性别构成的期望。此次调查共发问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对师范生的调查,我们选取了台州学院温岭教学点二年级,随机抽取二年级三个班,对其中的女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除个人成才的要件外,还涉及到健全职业人格培养途径的调查。共发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此上调查均作研究分析的依据。
四、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统计
1.家长、女师范生对成才要素的认同程度
人格品格要素 创新精神 办事果断有主见 勇敢坚强 细致认真 强烈的成就感 宽容乐观 文雅温和 丰富的内心情感 热情活跃
家长赞成人数 56 50 41 29 19 19 12 12 7
女师范生赞成人数 52 34 7 19 3 37 34 40
2.男、女班主任分别执教班级的小学生对成才应具备最重要的个性品质要素的赞成度对比
个性品格要素 办事果断有主见 创新精神 勇敢坚强 丰富的内心情感 宽容乐观 细致认真 文雅温和 遵守纪律 其他
赞成人数(男) 70 44 38 14 12 9 7 6 10
赞成人数(女) 51 29 30 11 24 21 5 20 19
3.小学生家长对教师性别结构和性别特征的倾向性认识。在被调查的119位家长中,64位是男生家长,54位是女生家长。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一直是女教师的有4位,希望一直是男教师的有9位,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既有女教师又有男教师的有106位。绝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既有男教师又有女教师的主要理由是:男教师一般有勇敢坚强、有强烈的成就感、创新意识强、办事果断、有主见等特征;女教师一般有热情活跃、文雅温和、具有丰富的内心情感、办事细致认真等特征。他们以各自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只有男女教师相互搭配才会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二)分析
1.社会对男女性别特性的倾向性认识影响到家长对男女教师人格特征及其对学生成长的潜在影响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对男女教师由于性别差异导致的人格特征差异的认识与我国传统文化对男女性别特征的倾向性认识有惊人相似之处。正如G•G•荣格在《怎样完善你的个性――人格的开发》一书中所说的:男教师和女教师代替了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儿童想象中的男性和女性就是学校中男女教师的形象,学校教育中只有使男女教师的某些人格特征互补,才能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小学男女教师的性别特征及其相应的一些职业人格特征与学生个性品格特征的形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对调查统计2中的数据我们发现:男女班主任分别执教的班级学生对于影响个人成才的最重要的个性品格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对办事果断有主见、创新精神、勇敢坚强等要素的认同,男班主任执教的班级均高于女班主任执教的班级;而对于宽容乐观、细致认真、遵守纪律等要素的认同,女班主任执教的班级均高于男班主任执教的班级。由此我们推断:由于男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成才要件认识上的某些差异及其性别特征的倾向性,进而会对小学生的一些行为做出表扬或认可,小学生正是在与教师的有区别的互动中,将这些差异渐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指导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判断。因而小学生对成才所具备最重要的个性品质要素的认同就会受教师的影响而呈现出人为的差异性。
3.家长、小学生和未来的小学教师主体――女师范生对成才要件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可能对基础教育的成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小学生和女师范生对成才所需的最重要的个性品质要素的认同,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家长――创新精神、办事果断有主见、勇敢坚强;小学生――办事果断有主见、创新精神、勇敢坚强;女师范生――创新精神、热情活跃、宽容乐观。女师范生所认同的最重要的要素,除一项(创新精神)得到家长、小学生的赞同外,其余二项家长、小学生的赞同率都很低。相反,家长、小学生所认同的勇敢坚强,在女师范生的赞同率中则居末两位。笔者认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对象是处在人生童年期和少年期的学生,这阶段学生的成长尤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更需得到家庭、社会的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以上对于成才要件认识上的巨大差异势必会对基础教育的成效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4.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个人成才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同。“创新”已成为新时代最具感召力的字眼,以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无论是家长、女师范生还是小学生均把创新精神看成是成才所需的最重要的个性品格之一。与此同时,这种认识上的趋同也必将对在基础教育阶段强化以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建议与思考
结合以上的调查分析,在“小学教师女性化”这一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观的情况下,如何强化女师范生健全职业人格的培养,使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师资人才?我们有如下三点建议。
(一)不断拓宽女师范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创新型教师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创造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造力。在师范学校教育中应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改变现行师范教育中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在教学中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封闭式灌输为开放式启发,提倡学生勤想多问、多动手,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管理上变“框框条条”的严管、细管,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人格,引导他们在自我教育中加强行为自律;在教育教学评价上,要突出创新性,要加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指标的设置,不断创设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二)强化实践训练,注重主体参与。要针对女生群体的特征,尤其是针对女生在创新能力、竞争意识、自主性、意志力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缺陷,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学会自己策划、自己拍板、自己操办,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的主体。
(三)净化、美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全职业人格培养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女师范生健全职业人格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遵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积极开展师范生的文明修身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以使她们形成文明、自尊、自律等良好的精神品格;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榜样引路,加强职业人格陶冶中的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张 勇《高师生的优秀职业品性及其培养》(《教育评价》2008.3)
2.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7)
3.亚米契斯著 夏丐尊译《爱的教育》(译林出版社 1999.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师女性化”及其职业人格培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