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夏林与张晓寒以一繁一简的艺术风格岿然屹立于中国画坛,本文将通过对杨夏林和张晓寒的章法布局和意境表达的不同,来探讨他们的山水画艺术风格。
关键词:山水画;繁密;意境;删繁就简
杨夏林,别名杨嘉懋,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师从傅抱石、李可染、黄君璧等名家。他注重中西兼取,师法造化,工写兼能,擅于描绘枝繁叶茂,一树一石,莫不千锤百炼,其作品整体布局都繁密饱满,意境幽远,其笔底描绘了福建植被覆盖的浓郁葱翠的山体和闽南“独木成林”的古榕,枝繁深秀,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艺术风格;张晓寒与杨夏林一样,他们都曾就读于重庆国立艺专,杨夏林毕业后回到福建厦门创办了厦门鹭潮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身),1953年,张晓寒亦来到厦门,于该校执教,时间长达三十五年之久,然而两个人的艺术风格却截然不同。张晓寒则更多的是偏向于文人画风格,他描写景物删繁就简,用简洁凝练的笔墨语言描绘出简逸空灵、疏简高逸的山水世界,极简的画面却蕴含着诸多人生哲思,令人回味。
一、章法布局
章法(构***),关于构***历来就受到画家们的重视,早在一千多年前东晋时顾恺之就有“置陈布势”的构***论述:“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1]他的“置陈布势”也就是构***原则,在他之后,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六法”中提出“经营位置”,[3]明确指出构***及构***的需要,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环节。可以说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全是构***当中,是画之总要。杨夏林和张晓寒作为代表福建绘画艺术的山水画大家,其山水画的构***上都各有特点,独树一帜,二人均有其独到之处。
(一)杨夏林:繁密朴茂
杨夏林的作品以繁密朴茂,苍茫深邃,多采取繁满的构***为主,山多密林,流水潺潺、境象幽深,气势恢宏是他的整体风格。著名书画家罗丹为他题写诗句曰:“千山泼黛春如潮,万壑奔流水似龙”,[2]。杨夏林寓居厦门鼓浪屿,这里四面环海,古榕蔽日,他喜绘榕树和大海,是他一生永绘不尽的话题,他笔下的榕树盘根错节,根多叶茂。例如他的《苍虬飞瀑》,布局繁密,苍莽而深邃。下紧上松,画面几乎被密实的花岗岩和榕树所填满,区别于传统中留大量空白,虽是如此,但一点也不失其空灵。这样的构***,是杨夏林构***的整体风格。鼓浪屿是福建较为典型的花岗岩岩质,花岗岩石质坚硬,榕树根须只能从石缝间生长出来,吸收养份,可谓是风餐崖宿,餐云嚼雾,风吹雨打,历经数百年的顽强挣扎,始终傲然矗立。在杨夏林的画中,根须倒挂于绝壁之间如瀑布般流泻,这皆来自鼓浪屿上榕树生长的实景。
(二)张晓寒:疏简幽淡
张晓寒和杨夏林相比,明显趋于疏简,他的山水画以天然幽淡为趣,以线为主,删繁就简,多取材于闽南小景,他敏锐地捕捉闽南山石的特点,往往寥寥几笔,信手而作,已具神韵。他的山水画作品,从构***到用笔用墨都极为简练,如《晃岩晨晖》,树无根,山无脚,画面大量留白,一气而就,几笔勾成。疏简而苍秀,删尽繁缛,高度精简净化所绘景物,使用大片的空白营造广阔的空间。简单的说,张晓寒的山水画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疏简,简洁的构***,皴擦点染也极其简约,使画面简逸空灵、自然率真。
二、意境表达
意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中的最高境界,萧中胤说:“所谓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的真情和山水的真景,共同铸就的真意,从而达到画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更简要而言,真情合于真景,情境无限就是意境。石涛和尚云:‘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石涛画谱》),可为意境作注释。山川的真景与季节、气候有关。人的真情与环境、情绪有关。内部条件和外部在因素缺一不可。”[4]
(一)杨夏林:繁密典雅、可游可居
杨夏林从1949年扎根于厦门,绘画中开始反应厦门、八闽的山山水水。他长年深入生活、大自然进行写生、感悟,尽得自然之法,以苍茫沉郁的自然物象为载体来描绘闽山鹭水,形成了深邃苍茫、繁密朴茂的意境。他画面中的“繁和密”正是其物我交融的一种表达方式,尤其是他画的榕树,枝干壮实,根多叶茂,蕴含着蓬勃旺盛的生机,有一种坚忍不拔的雄伟气概,这更是他自我的一种人格写照,也是画家对人生、自然的深切体悟与深思。杨夏林注重写生,观造化之理,对自然山川蕴涵无限生机的景象体悟至深,若非如此,他怎能用繁复的点线来状物塑形,使物象结构生动、画面虚实得当、韵律起伏跌宕呢?
杨夏林的画面中常常是山路崎岖、飞瀑流动或是盘根错节、绿荫无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幽远繁茂的诗化世界,真可谓是画外有画,诗中有诗,让人心灵为之振奋,正如李泽厚所说的:“它并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地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好像真是‘可游可居’在其中似的。在这好像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的确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神和人生的理想。”[5]
(二)张晓寒:简约质朴、高古超逸
与杨夏林的深邃苍茫、繁密朴茂不同,张晓寒的山水画意境则是简约朴素、静穆淡远。他早年足迹遍及陕、川、云、贵等地,所到名山大川举不胜举,这使得他眼界大开,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他很注重画外工,对古典文学、画史、诗词的大量研习,积蓄了深厚的学养,使得他的画很有文气,有诗境。他的山水画简洁明快,自成一格,写武夷之峭拔,溪流九曲,曲折蜿蜒;画太姥山之幽奇,大气磅礴,气象万千。深得福建山水之灵气,这无疑是福建的地域影响了张晓寒的绘画风格。他的画简练、概括似表达象外之意,在书写着自己的丹青世界。他的画情景交融、平淡天真,虽然着笔不多,落墨不浓而常常留白题诗,但却显得笔墨隽永,意境深远,他所要表现的是灵魂深处宁静、淡远而又超脱的自由的山水,而只有当我们真正获得自然的心境。
杨夏林和张晓寒他们师法造化,大胆创新,运用笔墨但不拘泥于笔墨,表现自然物象但又能超乎自然物象,用自身的人生体验、感悟和高超的笔墨技法,追求个人性情的表达,创造出了极具蕴含的意境。
杨夏林的山水画以繁密为逸,张晓寒则以疏简为逸,但他们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画面之中,在杨夏林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的画面是严谨、细腻、典雅的,他以一种繁密的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别样的福建山水天地,正是他的出现,才一扫福建历史以来以海派为宗的画风,并在福建美术教育上得以传播其艺术思想,影响深远。而张晓寒则用干净明洁、单纯利索的笔墨表现着他的山水天地,诗境入画,以疏简的山水画风格流露出他内心对人生、自然的体悟之情。
【注释】
[1][2]俞剑华.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类编(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348;355.
[3]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编.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杨夏林[M].2008:14.
[4]萧中胤.线描山水[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3.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28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析杨夏林与张晓寒的山水画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