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人脑,是大自然的一个杰作。人类虽然已对人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大脑的认识仍然是浮浅的,还有许许多多的谜没有揭开。最近,对于人体生命科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的中国抗衰老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蒋松柏研究员,在“普及生命科学知识,破除愚昧迷信说教“研讨会上,提出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人脑可能贮藏着整个地球生态的发展史和整个宇宙的信息。
蒋松柏首先从动物适应自然而生存这个现象谈起。他说,动物从地球上诞生后,为了生存要有辨别“利”与“害”的本领,要有分辨一切危险吉凶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就是要将所经历的一切吉凶险恶信息“记忆”下来,当下次遭遇时便于趋避。而且这种“记忆”与“辨别”能力还必须能连续遗传给后代,否则任何一代中断这种遗传,后代就不能适应这个大自然,而被淘汰。
蒋松柏把这种现象称为行为遗传。这种行为的遗传与生物的生理性状的遗传是有区别的。生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决定的,其本质上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行为遗传是由神经细胞信息膜决定的,与祖代所接受外界信息有关。它在生物的进化中有递进作用。
动物能感觉并记忆大自然的信息,同时把这种“记忆”传递给后代,作为后代“辨别”大自然环境因素的生存条件,使动物具有一定的生存本领。这样,也就使得所有动物刚一出生,就对这个本应是陌生的世界并不陌生,就有一种适应的本能。
他说,在自然界这类例子是很多的。许多两栖类动物以及许多种鱼类,当它们出生后就只能凭天生的本领去适应这个世界,因为母亲产下卵就离开了。但是小生命刚一出生就好像很熟悉这个世界,就知道怎样取食,怎样躲避灾难。例如小蝌蚪与青蛙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小蝌蚪像鱼一样的生活在水里,取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而当它长成成蛙后,却主要是生活在陆地,这种环境的变迁是很大的。并且从未受过父母训练的青蛙生来就是捕捉昆虫的好手。
高等动物中也存在奇特的自然“天性”。蝙蝠是会飞的哺***动物,它是靠飞行捕食的。可是它的视力很弱,又是在傍晚和夜间飞行捕食,看来它对后代难尽训练之责任,小蝙蝠出生后只能凭其“天性”去谋生。它是用“超声波”来探知飞出的位置和远近,并根据自身与飞虫的距离来调整自身的飞行角度与速度,瞬间完成如此快速的判断和动作就是现代无线电遥控技术也难以媲美,况且蝙蝠还必须利用超声波探知要捕捉的飞虫是否有毒、能否食用,因此证明蝙蝠脑神经中早就存有各种飞虫的档案。
许多候鸟每年秋天远涉重洋,迁徙到几千里之外的南方去,来年春天它们又回到原地。虽然相隔得如此遥远,却都能毫无差失地找到归宿地。证明它们的脑子里已从祖先那里不仅知道了几千里之外的地理、气候、生态知识,而且得到一幅星置的蓝***。
蒋松柏指出,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在人脑的深处也应该潜藏着更深层次的自然信息,只是由于人的大脑新皮质层的产生,虽然赋予了人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却压抑了潜藏大自然信息的原始脑功能。
譬如,许多科学家经常冥思苦想后,可以想出常人不易明白的道理。化学家凯库勒(1865)研究苯分子结构时,当时所有的研究者都想像不出六个碳原子组成的苯分子是什么样的结构。凯库勒为此苦苦思索。在一次乘车时他昏昏欲睡,睡梦中觉得碳原子都活起来了(原子本来就是动的),并翩翩起舞,突然,一条碳原子组成的链像蛇一样的盘成圈。凯库勒惊醒过来,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苯分子原来是一个特殊的环状结构。
大量事实使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人脑与动物的脑细胞同全息照片有相似之处,它可能贮藏着整个地球生态的发展史和整个宇宙的信息。如果这一点被证实并能开发出人脑的潜在功能,那将使人类的认识能力产生质的飞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脑深处的大量自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