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干旱、半干旱沙地的自然条件复杂恶劣,防沙治沙问题多,难度大,采用常规的造林技术措施,往往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小老树”,甚至早期衰败死亡,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重点介绍几种干旱、半干旱沙地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措施,旨在为防沙固沙工作提供理参考。
【关键词】防沙治沙;造林;措施
植被治沙,包括干旱沙地天然植被的管护抚育和更新利用,以及人工种植乔、灌木和草本植物,巩固和扩大干旱沙地植被覆盖度。植树造林是防治流沙改造利用沙地的根本途径,也是沙区保护农牧业生产条件和林业建设的重点工作。
1.恢复干旱、半干旱沙地天然植被
干旱、半干旱沙地被破坏的天然植被具有一定的自然恢复能力,可以通过封沙育林育草的途径使这些天然植被得到恢复,这是一条最经济,又便于大面积推广的途径。采取这种措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第一,沙地植被的毁坏程度较轻,其覆盖度仍保持在10%以上,沙地仍属于固定或半固定的沙地;第二,沙地上保存有一定数量的母树种源,在近期内可以大量结实,种子能有效地散步在有待恢复植被的沙地上。
2.径流截水造林
径流截水造林亦称集水造林、径流林业、人工径流造林等。它是干旱地区一种比较特殊的造林方法。
干旱地区降水量虽小,但丘间地、荒滩荒地面积辽阔,其降水总量仍是相当可观的。据测算,5mm的降水在1hm2土地上可以得到50m3水量。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集水保水方法,来充分利用干旱地区内那些极为有限的降水。
要在干旱沙地进行径流截水造林,首先应对当地降水量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造林地段的土壤、地形等具体情况提出集水方法和造林技术措施。
2.1 双坡面集水区造林
整地方法是先按4-5m间距开沟,沟深30cm向沟两边翻土,再将沟两边修成12-16°的边坡,然后在沟内按4-5m间距打1条高约25cm的横埂,在两边坡和两横埂之间便围成一个面积20-25m2双坡集水区,苗木在沟内栽植。林木所需的水分主要靠两边坡上所产生的径流水补给。
双坡面集水造林,只要前一年整好地,早春及时种植,其保存率是较高的,但要注意,因为集水区内地表极易板结,沟底地面常有径流水淹没,板结层逐年增厚,严重影响土壤渗水性,而且径流水多为夏天补给,水分蒸发很快,许多径流水未渗入土壤中就被蒸发了,为提高水的利用率,在造林时用苇草把插入栽植坑内,以增加土壤渗水性,效果很好。
2.2 蓄水沟造林
其整地是沿着地面等高线按10m左右的间距开沟,沟深30cm,向地势稍低一侧翻土使其堆成一条拦水埂,让稍高一侧的地面产生径流水集聚于沟内,在沟内栽植苗木。
由于蓄水沟是利用自然地面集水的,一般坡度较小,在同一种土壤上,它的径流水量要比双坡面集水区小。但蓄水沟内土壤水分状况也有较大变化。在整地以后第2年春季造林时,蓄水沟0-65cm土层由于集聚了径流水,其平均含水量比附近未开沟的高出2倍多。
2.3 沙障蓄水造林
它不需要开沟,而是按一定间距设置机械沙障,拦截地面上的风沙流,在沙障积聚沙粒,形成小沙堆或小沙垄,一旦有降水,龟裂地面径流水便渗入沙堆之中,并得以保持。沙障可用作物秸秆、树枝、杂草等作材料,成堆或行列状置放,堆距6m×5m,行列式的距离为8-10m。
以上3种径流水造林方法,其中坡面集水区造林较费工,但它适用于各种土壤,对径流水的利用率较高。蓄水沟造林较省工,造林成本低,但它适于固定沙地。沙障蓄水造林也较省工,但它仅适用于附近沙源丰富,风沙流强度大、极易引起积沙的龟裂地上。
3.秋灌造林
秋灌造林一般是在土壤入冻时进行灌溉,翌春土壤解冻后开始造林,秋灌前要及时清理引水渠道,并进行必要的整地。整地方法是作畦或开沟,作畦适用于平坦土地,开沟则适于地形稍复杂的土地。畦宽3-10m,沟距4-5m。畦上漫灌时用1000-1400m2/hm2,沟灌时用水750-900m2/hm2。
4.利用沙地湿沙层进行固沙造林
干旱、半干旱沙地,虽然大气降水稀少,地面蒸发强烈,但因沙土的良好透水性和保水性,普遍存在着湿沙层。利用沙地湿沙层进行固沙造林的关键问题,是消除干旱年份春节沙表干沙层的不良影响,确保苗木成活。
4.1 人工积雪法
冬雪消融前,在沙地上按一定面积(一般为20-30m2)将沙地表面上的积雪扫成堆,待雪堆全部消融后立即造林。
4.2 客沙法
冬雪全部消融后立即挖坑植树,但挖坑时必须挖到干沙层,坑内径要求60cm以上,栽植时一定要把树坑周围的湿沙填入坑内并踏实,不可将挖出的干沙填回树坑内。
采用以上措施可以排除干沙层对造林苗木的不良影响。根据测定,春季造林时植树坑内各沙层含水量为4%-9%,到苗木萌芽生根期坑内各沙层含水量仍保持在4%以上。
5.截干栽植
将苗木截去地上部分大部枝干后栽植,既可以减少地上部分在成活发芽过程中的水分蒸腾,又可以使水分养分集中在近地面的2-3个芽上,可调节植物成活初期根系萌发吸收土壤水分养分不多,使地上部分耗水较少,达到收支平衡,有利于苗木成活生长。截杆高度一般截去地上部分的1/3或2/3,视苗木情况而定,通常留干长度约距根颈20-25cm,栽植时留干距地高度以10-15cm为好。
6.高杆造林
高杆造林主要采用萌发力强的旱柳或杨树。高杆一般用3-4年生的粗壮的枝杆,长2.5-4m,小头粗3-4cm,大头粗4-6cm,为了提高抗旱和造林成活率,在清明前10-15d砍下,将大头浸入水中,至清明前后,天气转暖,再将枝干散开平放在水里全浸,浸水25-35d,充分吸水,使树皮出现白色或浅黄色凸起后,取出栽植。
7.覆膜、根部注水技术和瓶栽法
7.1 覆膜
利用塑料覆膜裁成一定宽带覆盖再已植苗或播种的造林地上,使其成活的造林方法。覆膜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而且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都有明显提高,覆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3%-5%,起到集水和保水的作用。虽然增加覆膜费用,但能省水、省除草和灌溉等用工,经济效益显著。
7.2 根部注水技术
采用根部注水的方法,即在距离树木根茎附近,用铁钎子穿孔达根系分别深度,然后把注水管瞬入孔中注水,相隔一定距离再穿孔,再把注水管顺入孔中注水。
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节约水分,而且水分能够达到根系分布层,根系得到水分,林木生长迅速,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这种方法经济并易于推广。
7.3 瓶栽法
沙漠地区造林也可采用瓶栽法进行造林,即利用玻璃瓶或塑料瓶里面装水,把苗木根系浸在瓶中水里,将苗木和瓶子一起栽植在造林沙地上,造林后苗木成活率高,但玻璃瓶或塑料瓶残留在土壤里,难于分解。因此,最好采用竹筒等易分解的容器,以减少土壤残留。
8.结语
在防沙、治沙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采取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地表覆盖,减少尘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