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专家在研究角马年年“盲流”的原因。其实不用费力地去研究的,很简单,角马的“盲流”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找食物和栖居地。角马,也叫牛羚,外观像水牛又像马,其实,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的大型羚羊,体重可达270公斤。角马能活到20岁左右。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是角马的出生地,是角马的故乡,每年2月前后,是角马的繁殖季节,有80%的小角马,是在这段时间里降生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
角马每年3月离开故乡,要外出谋生,几十万只,甚至上百万只角马,自发地组成大团队向南“盲流”,长途奔袭,其间要渡一次马拉河,赶到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塞伦盖蒂草原枯草连天黄的8月,角马又要返乡,向北“盲流”,长达3000公里的返乡路上,一路上奔走,扬起的灰尘飘移着。角马每天要走48公里,它们再次渡过马拉河,返回故乡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返后的第一件事,打量一下故地,吃一口幼小时吃过的那一种草,接下来就是在家乡生儿育女。如此反复,这就是角马的故乡恋情。如果说角马有信仰的话,那么,故乡是它们的第一信仰。角马似乎成年都是在奔,为命而奔,为口中食而奔。奔的路上,高空中有秃鹫在盘旋,地上狮子、豹子、鬣狗等如影随形。奔途中也有小角马出生,但一只小角马在出生10分钟后,就能够站立、行走、慢走。这就是长年“盲流”的动物家族的进化出来的特点。
角马们的一生注定绕不过的马拉河,是一条要命的河。成群的角马到了河边,就得过河,这就是角马注定了的命。如果落队或不过河,尾随而来的狮子正饿着呢。马拉河横亘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之间,是角马一年两次“盲流”的必经之河。马拉河发源于多雨的山区,即使干旱时期,它也从不断流。3至6月的雨季中,河水会陡然上涨,而且河里,大约有3000只凶猛的鳄鱼潜伏在角马必经的一些渡口上。
渡河时,时时有角马落入鳄口,时时有角马沉入激流,角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命悬一线。
有人善意地建议,为什么不在马拉河上为角马架一座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从食物链来说,打破了原来的生物圈平衡。如果架一座桥,鳄鱼会少食而数量减少,短期内角马会增加;角马一旦增加,刺激狮子等增加,角马又会因狮子增加而减少到原来的数字。就是说,建一座桥,只是用狮子等代替了鳄鱼,于角马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角马的“盲流”,也是人类生活的影子。每看一次角马过河,就像是自己也做了一次角马。而人渡过的,是人生的一条条马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