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这种工程手段,改变了以往绿化在平面上进行,毫无层次感、立体感的缺点。本文介绍了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探讨了微地形应用处理的技巧。
关键词:园林景观微地形原则技巧
Abstract: The "garden of tiny terrain" is tothe botanical garden space must b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plant gardens and condition. This project means, has altered the green in the plane, no ***istrative levels feels, stereo feeling faul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iny terrain garden greenbelt processing princi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iny terrain handling skills.
Key words: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terrain, principles, techniques
中***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逐渐由个体生存发展转化为满足群体情感的交流和个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对山水地形的环境情有独钟,历代造园师们都把地形的处理当作是造园中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连接景观中各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造园效果及其使用功能。
一、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在园林中的地形也可分为陆地及水体两部分。地形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人们的空间感受,影响着园林的布局方式、景观效果、排水设施等要素。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因此,园林地形的处理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园治》中有“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不可定格,但说明园林布局首先进行地形和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依,水陆比例合宜,才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
2、因景得宜
地形处理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园治•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处理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处理。
我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堆土成山即成万寿山,随之在山上建造佛香阁,登阁揽胜,可俯瞰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层峦叠翠,抬头北望,色彩渲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几十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与周围,成为一重要园林美景,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万寿山和佛香阁平地而起。
3、地形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块地形的处理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4、符合园林美的法则
园林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的。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具有多元性,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必须遵循园林美的法则。
二、微地形应用处理的技巧
1、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
考虑到居住区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多,很多周围的建筑物都会把绿地面积遮挡起来,对这种区域的绿化处理则要采取更加针对性的方案。特使是对地面建筑设施造成绿地略显狭小的现状,对绿源实施微地形处理则能更好的维护居住环境。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包括:
(1)楼宇:因楼宇之间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结合一定的微地形处理构成小土包,以此形成自然界的山峰;或者创造出主峰与副峰遥相呼应,两峰之间的低矮地段相结合创造出山谷。把自然搬进家门则可在居家生活中享受着大自然带来了美好乐趣,让人们的居住生活更加绿色美好,这些都是微地形处理创造出来的效果。
(2)中庭:中庭、天井多数是建筑物视线相对集中的区域,对这类小空间的处理设计能够让小地方在视觉上看起来更显空旷。为了让景观丰富而又不至于看起来狭小,需根据各类形式的景观设计进行微地形处理。根据建筑户型对中庭、天井开挖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同时配备适当面积的喷泉、跌水、地泉、小溪流、水石等水体景观,以此让人们更加感受到
自然带来的美好生活。若能进一步对地面进行处理创造自然起伏以及生态植物,就更能显现出生态之绿色。
(3)园路:园路的微地形处理能创造出高低起伏之感,以及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来协调节游人的步伐节奏,对人体的疲劳之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不仅达到了排水的需要,还能引导道路更加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选择各种类型的材料对路面点化处理,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案铺地,能在色彩、造型上实现园林景观的美化处理,对于居住用户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楼梯:楼梯下部空间通常都是很小的,有时也会造成卫生死角因而又称为被遗忘的角落,通过有效的微地形处理能够彻底改变这一视觉效果,让整个区域景观看起来更有视觉效果。经设计师可利用日本枯山水园林的手法,在楼梯下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创造出溪水形象的景观,再配上彩色灯光照明来体现出不同的韵味。同时让楼梯下的地形表现出自然起伏的效果,让精巧的微型园林景观更具特色。
(5)边沿:通常的操作方法为让绿地边沿形成缓坡逐渐延伸至路面,这样设计既能达到排水的效果,也可在道路与绿地之间创造出良好的缓冲区。处理过程中可按照自然石嵌边或配合短木埋桩,创造出野趣景观使整块绿地清新而不落俗套,让道路与绿地相互融合到一起,使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相得益彰。
(6)窨井:生硬的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往往在园林设计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这类设施常与周围的绿色景区难以融合一体。但只要采取有效的微地形处理方法,则能够对景观效果全面更新。园林绿化时结合花卉或绿篱、藤蔓植物、花坛的植物景观对窨井、化粪池盖板等进行遮盖处理,这同样可以发挥出理想的景致更效果。
2、公共绿地的处理
(1)人工水系:规则式、混合式、自然式是人工水系的三大构成。①规则式。一般都是指喷泉等水体,在轮廓上多数处理为几何式;驳岸一般使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保持与池底的垂直,这在喷泉水景中的运用较多。②混合式。利用这一方式进行处理,需要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制定处理方案,这样才能按照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情况设计。对于一些距离久远的地区,则要采取方法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以此让水体的艺术欣赏价值得到提升。③自然式。这种设计难度较大,设计师应该结合天然水体情况制定方案,实现“神似”而非“形似”的朦胧效果,让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考虑到防止水出无源,基本上把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
(2)广场绿地:广场对于城市园林设计来说是最具公共性、艺术性、文化性的典型特征。广场绿地规划建设时通常要根据地形实施抬升和下降处理,以达到各种景观设计的要求。针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实施抬升处理,彰显出崇高、雄伟、肃穆感。水景的规划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高低选择不一。而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最好为下沉,在视觉上保持相对稳定的效果即可。
(3)街道绿地:街道绿化在街道景观中是很关键的组成元素,能够让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显现出独特的景观效果。微地形处理时要对立面空间给予足够重视,不仅要做好植物的高矮搭配,对于其它方面的绿化区域全面操控也是很有必要的。整地时把地表规划成“龟背状”或楔状,这样既能满足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要求,还能实现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协调布置。同时对于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也能起到控制作用,环保效果十分优越。
(4)路堤:路堤能实现水与绿地的相互联系,在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园林要素。将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运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让绿地与水的界面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让外在观赏后起到很好的园林效果。也可以将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让人们与水源相互接触以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方猛,李永红. 浅析公路绿化与养护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6) .
[2] 凌士义,户天顺,魏韵佳. 论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的影响[J]. 科技资讯, 2012,(03) .
[3] 汤张潮,李菊英. 浅谈市***园林景观的项目施工管理[J]. 科技资讯, 2011,(02) .
[4] 于培江. 浅谈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1) .
[5] 彭南华,鲁鸿. 试析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式[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
[6] 武云飞,杨艳红,王薇.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12) .
[7] 丁占生.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与生态防护[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2)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