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无欲篇1
坐庭前
闲看花落
悟红尘
莲脱生繁华荡遍
倾袖
云卷云舒
去留随意任漂浮
拂尘一扫烦忧无
展眉笑
尽脱俗
真神真圣亦真仙
通儒通道是通贤
脑中玄机用不尽
统辖文武半边天
月下
与谁同论剑
煮酒烹茶问今日
共赏文武鉴
一抹恩愁江湖怨
笑释前嫌弹指间
华如练
过云烟
日月辉
才子经纶现
无风尘
无欲天
谁道月华绝
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初级中学初一:墨梢(丁钰慧)
谈无欲篇2
何为刚?性格刚烈是刚?有脾气是刚?都不是。刚性者,有三种,有才能无脾气为一类,有才能有脾气为一类,有脾气无才能为一类,真正的刚是第一种。无欲的人才能刚,有欲望有所好有私心杂念者都算不得刚,刚就是这样难。
有人说这个人能力很强,什么都好,就是爱财,喜欢钱,尽管他很了不起,但在这个欲面前他就变得“起不了”了,他会拜倒在金钱面前,刚性全无。很多***治上指挥若定的将才,事业中劈荆斩棘的能人,往往会由于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失去自己的操守,那么多贪官被绳之以法,并非他们都是无用之辈,饱食终日之士,有的实则国家栋梁之才,社会富强之人,然因欲废刚,终成阶下囚。
或有人说一个人品德很高,就是有酷爱读书的毛病,碰到懂得手段的人就会利用他,不和他谈别的,就只谈书,专谈读书之类的内容,他就中计了,在自己的所好里被人陷害也不知道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投其所好的做法,人们总乐于谈自己喜欢的事物和人,做自己想做乐做的事,这也是欲的范围,有了这个欲,人就会被牵着走了。
还有一些人什么都不在乎,却会因为在人上者的“礼贤下士”而举手投降,心折服于权位高于自己的人士的礼遇,虽大有济世之才、扭转乾坤之能,有“天子不能臣,诸候不能友”的态势,不恃才傲物,能沉潜处世,可在“以礼下人”的情状下还脱不了为之一用。历史中的姜子牙、诸葛亮之辈,都为此而俘。
佛家言:有求皆苦。意即你只有什么都不去乞求才无苦,若有所求,必有所苦,而欲即是求的本源,有欲才有求,儒家孔子《论语》认为无欲的人才最强,无求品自高,无欲人自强,才是真正的刚正,真正顶天立地的人。当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时就会去探寻更高的刚性,这就是由物、由理、由人、由事入境的过程,也正是大多数有所造诣的真正专家所孜孜以求的境界。
(时2006-6-1)
谈无欲篇3
王小山同学在微博上说:“杨绛先生诸多话语里,我最受不了的是这段: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心有戚戚焉。有些人,总摆出窝窝囊囊的样子,以陷别人于不义。
以杨绛先生为代表的一些人说的此类话很能获得共鸣,没有谁会把自己对号入座为害人者,基本都会对号入座为受害者。对啊,“杨绛先生说出了我的心声,我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经常被别人算计。”身边的人都在排挤你、嫉妒你、侵犯你损害你,你则“与世无争”“不与人争”。
其实呢?心里时时装着“欺侮与不欺侮”“大度退让”“准备斗争”的,能是什么老实人。
真正的老实人有吗?有,但凤毛麟角,你一辈子也碰不到几个。偶尔碰上,你也注意不到他,因为他们根本懒得谈杨绛先生提到的这些词汇,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这些字眼。
《科学美国人》杂志刊文说:“我们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美貌。”对自己相貌的夸大性认知是常见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自我提升”。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对自己做好事的可能作出过高估计,但在预测陌生人此类行为时却相当准确。例如人们会高估自己捐助的数额,但是在预测别人的捐款时却客观又准确。
同样,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高估自己的道德,一定要为自己的德行找辙,即使错了都找辙,百般遮掩。如果对了,简直能上天。
还有一种自美叫“无欲”,有一种撒泼叫“无欲则刚”。喜欢争,喜欢计较,一旦计较不过,黔驴技穷,就祭出“无欲”的杀手锏。打量一下周围,一定有这么念念碎的人。我在东北见过退隐的黑社会老大,脖子上套个星月菩提,手里捏着蜜蜡小叶紫檀手串,头皮刮得铮亮,脖子后面露几块横肉,年轻时留在肩头的刀疤还隐隐可见。当年拔剑四顾的杀手如今见谁都满脸堆笑,但慈祥的笑容中不怒自威。他是无欲了,但“刚”还藏在笑容里,谁敢轻易对其不敬?这可能是真正的“无欲则刚”的一种。
但常见的“无欲则刚”基本属于骂街的范畴。你有欲,你世俗,你俗气,你下贱;我无欲,我高大上,我超凡脱俗,比你强百倍。反正也没什么欲望了,我“刚”起来了,你能把我怎么着?破罐子破摔,泼妇心态。原先的温文尔雅、平和中正都是装的,因为有欲,所以包裹出一副不一样的面具。一旦“无欲”,撕破面具,露出狰狞,动辄撒泼打滚,高声叫骂。
真正的“无欲”者才不“刚”呢,人家随遇而安,岁月静好,也懒得以“无欲”示人、傲人。他们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不是“有欲”的时候一个样儿,“无欲”的时候另一个样儿。
一则老故事。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见一女子不敢过河,老和尚主动背起女子趟过了河,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最后终于忍不住问:师父,你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s还放不下。
时时刻刻以弱示人,以无欲示人,以逃离示人者,心里永远放不下强、欲望与介入。真正“放下”的人,心里早没了这些。无话要说,悠然自得。
他们的快乐,岂是你辈俗人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