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山区有一个小村落叫西递村,村中保存完好的124幢明清民居,大多为三间与四合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马头墙、小青瓦,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都属国内罕见,堪称徽州古村落中的典范。
一张着色不多的水墨画
很早以前就听说,徽州山区有一个小村落叫西递村。这里依山傍水,是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村中的整体建筑由灰、白两色搭配而成。远远望去,像是一张着色不多的水墨山水画,宛如唐诗宋词中描绘的仙境。
村中这些风格独特的古建筑,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和风雨的侵袭,虽有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被毁,但仍有很多古民居保存完好。西递村的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些古建筑中,称自己为生活在水墨仙境中的人。
清晨,我们一行人来到村中,天气格外好,金色的朝阳镶嵌在高高的马头墙上,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几分暖意。但是没过多久,我们发现了奇怪的现象。
小巷里没有行走的路人,学堂中空无人,并不像往常那样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村民们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事情,能使整个村子空无一人呢?
正当我们四处寻找时,一声清脆的锣鼓声打破了我们的谜团。顺着声音,我们穿过小巷,来到了一个名为追慕堂的建筑。原来一大早,全村的村民都集中到了这里,参加盛大的祭祖仪式,现场气氛庄重严肃。看着他们十分虔诚的祭拜画像上那位胡氏祖先,让我们也对这位胡氏家族的大人物产生了敬仰之心。
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族人向祖宗祭拜的仪式。有血缘关系的人群被称为同一宗族的后代。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家族的兴盛不但取决于阶级和资产,更取决于宗族中的人数及其历史背景,所以后人非常重视宗族观念。
过去的微州人认为,祠堂是祖先魂魄的栖息之所。如果老祖宗的魂魄能栖息在富丽堂皇的祠堂里,老祖宗不但高兴。对整个宗族来说也是脸上有光的事情。地处徽州山区的西递村,居住的村民大都是胡氏宗族的后代。每年的一月初,全村的百姓都要来参加这隆重的祭祖仪式。仪式由族中辈分最高,资格最老的族长主持。
一幅引发谜团的皇室***
祭祖仪式完毕,西递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村民们继续为每天的生活忙碌着。在这样一个以明经胡氏家族为主的村落中,大多数村民之间都有着血缘关系。他们的生活方式,还保留着中国古代原始的形态。很多日常用品,古朴而又考究,这样的生活似乎远没有繁华都市中快捷便利,但西递村的村民,乐在其中。
西递是个并不太大的村庄,显得精致小巧。走进追慕堂,堂内布局精美,摆设十分讲究。从其制作工艺和艺术造诣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几百年前明经胡氏宗族的富贵与奢华。徽派建筑中被誉为“三绝”的石雕、砖雕和木雕,也在这一砖一瓦间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门窗墙壁上留下经历了几百年风雨蚕食的痕迹,已经显得有些老旧。但我们透过这些历史的痕迹,还依稀能够感受到一种皇室气息的存在。其中,一幅《唐初百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历史上,这样内容的字画多为皇室所有,普通民众甚至朝廷官员私自收藏这样的字画,一旦被发现,就会受到满门抄斩的惩罚。为何西递明经胡氏宗族会冒着这样的风险,收藏这样的画呢?这引发了我们的巨大好奇。
纵观中国历史,微州并无胡氏皇族,而这自古传下来的画像又暗示我们,或许,胡氏宗族在来到徽州之前,与皇室有什么特殊的渊源。
据史料记载,胡氏迁入徽州,最早是公元318年。晋大兴元年大将***胡奋的侄儿胡焱,从青州率兵镇守歙州,路径龙川,见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上书皇帝请求迁居于此,得到恩准后,来到龙川。从此,胡氏宗族在微州迅速发展,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姓氏体系,支丁繁多,各行各业,遍布整个徽州。
当然,有一种可能是存在的。如果在胡氏后裔中有人入朝为官,所立之功,得到皇帝的重赏,并被皇帝赐姓,成为了皇室成员,那么能够得到这样一幅象征皇权的字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明经胡氏后代是否有一个如此光宗耀祖的人物呢?我们翻阅明经胡氏宗族的族谱,记载中笔墨最多,文献最详细的是西递明经胡氏宗族十八代支丁胡文光。公元1565年,也就是明嘉靖四十四年,胡文光中举,前往胶州为官,成为朝廷的一位忠臣,给西递明经胡氏宗族带来极大的光荣。公元1578年,明朝万历六年修筑了“恩荣”牌坊。
为胡文光所建的“恩荣”牌坊,就位于西递村村口。建于1578年,清乾隆、咸丰年间曾修葺。占地100平方米,牌坊高12.3米,宽9.95米,四柱三间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为质地坚实细腻的“黟县青”石料构成。以四根60厘米见方抹角石柱为整体支柱,上雕菱花***案。柱下有长方形柱墩四个,各高1.6米,东西长2.8米,宽80厘米。中间二柱前后饰有两对高达2.5米的石狮,为支柱支脚,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一楼月梁粗壮,刻以浮雕,精美古朴,柱梁间均用石拱承托,两侧嵌以石雕漏窗。二楼中间西面为“胶州剌史”、东面为“荆藩首相”斗大双钧楷字,书体遒劲。三楼中轴线上镌有“恩荣”二字,两旁衬以盘龙浮雕,二楼至四楼左右两侧和端点均流檐翘角,脊头吻兽雕为螯鱼。檐下斗拱两侧饰有44个圆形镁空花翅,四根石柱的东西两面共有12个穿稗,托着12块八仙、文臣武士人物雕塑,精美异常。
牌坊是中国古代荣誉与地位的象征。“恩荣”牌坊如此巨大,而又建在村口,可见胡文光在西递村的重要地位。但这也不足以得到皇室的赐姓,他虽是朝廷命官,却与皇室无缘。看来,胡文光并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那么,这个把皇室气息带到西递村的人又是谁呢?翻阅明经胡氏宗族族谱,第一个来到西递村的胡氏始迁祖名叫胡士良。公元1077年间因公务前往金陵,道经西递,被这里景色所吸引,定居于此,从此开始明经胡氏宗族在西递村900多年的繁衍历史。在这900多年当中,胡氏宗族并无称帝的历史。我们所看到的祭祖活动,就是祭祀这位始迁祖――胡士良。
换句话说,这片充满皇家气息的建筑群,就是由胡士良开始兴起的。那么,这位明经胡氏宗族始迁祖胡士良,与皇室有何关系呢?我们翻阅历史资料,对于胡士良的记录并不多,也并无与皇家有关的传奇故事。至此,我们的线索中断了。难道西递建筑群中所散发出的皇室气息,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一个隐藏已久的宗族秘密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带着各种疑问,我们辞别了夕阳下的西递。那耀眼的光辉似乎在告诫我们,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关于明经胡氏宗族的秘密。 对于我们这些好奇心很重的旅行者而言,是不能带着遗憾离开的。两天之后,为了寻求真相,我们再次回到西递。与上次相同,村中又是空无~人。再次来到追慕堂,我们看到了
两天前的景象,这一次的祭拜活动,规模与上次相当,也是西递全村明经胡氏宗族的祭拜活动,而这一次所祭拜的人名叫胡昌翼。
据一位老乡介绍,像这样的祭祀活动在西递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古代的仪式更加严格,由族中资格最长的族长主持。经细细打听,我们才知道,每年的一月初,西递村共有三次大型的祭祖仪式。首先祭拜的是胡昌翼的父亲胡三公;第三天祭拜的是明镜胡氏宗族第五世后裔,也就是西递村的胡氏始迁祖胡士良;第五天祭拜的是明经胡氏宗族的始祖胡昌翼。
胡昌翼生于公元904年,此时正是唐末宋初中国历史变革时期。据史料记载,他是唐昭宗李哗之子。
公元904年,朱温为篡权,杀死宰相崔胤,胁迫昭宗从长安迁往洛阳,行至挟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挟县。朱温将昭宗随从二百余人杀死,换上他的亲信。李晔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便将皇后于途中所生男婴托付给婺源人胡三公,取名胡昌翼,并留下了大量金银财宝和皇室物品。
唐昭宗李哗到达洛阳后,被严密监视,如入牢笼,最终,难逃厄运。大唐王朝灭亡了,只有胡昌翼得以幸存,皇室家族的血脉在胡氏家族中流传下来。
自胡昌翼懂事起,胡三公常常给他讲唐朝的故事。在练字的时候,总是让他练习写胡字和李宇。为了保存这唯一的唐朝皇室血脉,胡三公决定将其培养成为一个精通诗文、不闻世事的文人。成人后的胡昌翼,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就像胡三公希望的那样,不闻世事,隐居钻研文学。
胡昌翼著有《周易传注》三卷,《周易解徽》三卷,《易经摘疑》一卷。这几卷文学著作,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著作。因此,胡昌翼被世人尊称为“明经翁”,这也应证了明经胡氏宗祖的“明经”二字。胡昌翼被视为西递明经胡氏的始祖。此后的明经胡氏后代,远离了战乱,在徽州地区繁衍开来,西递村的始迁祖胡士良就是其中之一。
至此,我们之前的疑问终于被解开了,李氏唐王朝的影子永远地倒映在这徽州山区的小村庄――西递。
西递村的行程结束了,返回的路上,我们再一次回顾了周边的环境。原来西递村的建筑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徽州地区,随处可见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
自唐朝以来,中原地区战火不断,每当天下大乱,便会有大量士官贵族和皇室家族南迁。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四面环山,被称为“战争罕及之地”。这里风景秀丽,依山傍水,从各方面来讲,都是躲避战乱、适合定居的理想之地。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南迁过程中,徽州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皇室和贵族后裔,携带着大量财物在微州定居。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侥幸逃生,不愿再为世俗而战,胡昌翼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
这些迁徙到徽州的中原人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很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经过漫长的岁月,一种独具特色,带有强烈富贵气质的徽派风格建筑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个小小的西递村,能够拥有如此庞大的古建筑群,绝非明经胡氏宗族单薄之力所能完成,它体现了中国古代,迁徙到徽州定居的各路精英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