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石油从建厂、钻井出油到今天,已经有105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创建、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延长石油不但以大陆石油鼻祖的身份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在历史更迭中积淀了深厚的企业文化。如今,面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同样强大,在同行业、同产品、同环境的形势下,延长石油要想突围而出,在巩固旧有优势的前提下,势必要走文化管理的路线,通过企业文化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具有延长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在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开始拓展和深化起来。
延长石油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陕北有石油,在《汉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均有所载。1895年,德国人鲁金立来陕北调查石油,得其大概而去。1903年,德国人汉纳根来陕北,进一步查知延长石油可开采。1904年11月,陕西巡抚曹鸿勋试办“延长石油矿”的奏折被风雨飘摇中的清朝***府批准,1905年,候补知县洪寅带着屯垦的经费8.1万两白银在延长县开始筹办“延长石油官厂”。 1907年9月10日,钻至井深81米处的“延一井”完井,初日产量1到1.5吨。至此,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随着大陆第一口油井的投产而结束,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被填补。
延长石油企业文化的特点
一、地域特征
延长石油的发展,依托的是陕北,在一百多年的历程中从未变动过。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和偏僻、荒凉的地域环境,造就了陕北人的憨直、勤恳和“老黄牛”式的吃苦耐劳精神。延长石油扎根这片土地,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人在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将陕北人最为朴实的地域风格植根心底。以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为精神和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反映石油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也映射出陕北地域人们躬身劳作、勤恳奉献的群体现象。
二、融合创新特征
延长石油的发展,是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同时,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方式、技术和机制进行融合创新的过程。各方面成熟规范的新理念、思想和技术的引进与兼容并蓄、总结、创新,在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在不断的完善,走出了一条企业科学、创新的发展之路。
三、爱厂如家特征
早在建厂和发展前期,就有“以厂为家”,祖孙三代、夫妻同吃“石油饭”的情况出现。几代石油人和全家同干石油事的现状,更构成了石油人爱厂如家的和谐局面。在企业内部,传统教育除过培训学习的方式,还有以家庭来引导的方式,这更是“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爱矿如家”老传统传承的渠道之一。“矿兴我荣,矿衰我衰”的观念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品德,在延长石油百年的发展中,业已成为大家共同的观念、品质和标准。
延长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的功能是战略性的,其价值不具有突显性,形态是比较务虚的,但是,文化是人的文化,其内容无所不包,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含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反过来,又受到人的延续和创新。企业文化当然也具备这一特性。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竞争力的“软实力”,其发展方向和内容的变化也就因为员工而不断的调整,既因为行业、员工构成、历史等原因而生动,也因为个体的不同表现出自身的个性。
企业文化由企业员工创造。人员的变化,尤其是领导层及先进模范的出现,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纵观延长石油的百年发展,陈振夏、武志忠、马树业、董存秀、孟四海、高俊智、段长明、刘生连、徐林、屈兴财、李勇***、田维宽、张林森、徐金科、赵晨虹等等,不仅有国家、省级等各级劳模先进,也有各个时期的领导,他们所处的时代、岗位不同,但给予员工的形象、影响却是相同的,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对延长石油的贡献。他们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无声的力量让石油上的广大员工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因此,吸纳人才,培育文化,让人引导、创造文化,调整人才结构就成为企业壮大文化承接发扬的根本之路。
在企业文化逐步成熟、完善的今天,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完美地转化为生产动力,就要让企业文化融入每个员工的工作生活中,带动他们的企业荣辱感、责任心和精神面貌。因此,成立企业文化的专项部门和从事企业文化研究、归纳和整理宣扬的专门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延长石油的百年历史底蕴所产生的丰厚文化,散落在延长油田发展的各个层次和方方面面,因此,专人归结引导使其成为生产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就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发展,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能否不断长大,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必然对企业产生相应的效果,在延长油田提出再发展一个百年的口号下,文化的因素,就将成为其再造辉煌的主线之一。
(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延长石油企业文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