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的中心位置,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与台湾一水相隔。
惠安女穿的具有古老传统的服饰主要是: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裤,又宽又大。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惠安女的头总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也被装点得风韵无限,花头巾、黄篾笠、绢花等都成了美丽的元素。“封建头”的好处可以挡风沙,挡海风,挡阳光,还能挡男人毫无顾忌的目光。紧窄的上衣勾画出丰腴的青春,宽大的裤筒飘鼓着海风的轻柔,惠安女几近怪异的奇特服饰在闽南海滨创造了梦幻般的迷人景观。
惠安女服饰发展到今,虽然在款式和颜色使用上有着一定的创新变化,但服饰固有的色彩主框架仍然是黄斗笠、黑绸裤、蓝上衣。这种显明的象征似乎给予我们某种启示:
黄斗笠的明黄色调是金色的沙滩,是阳光,是上天的赐予,作为历代皇族的特定色彩,又是权力高贵的象征。
黑绸裤的黑色调更有说不尽的神奇,中华民族有“玄鸟生商”的传说。玄、黑色,玄原指大自然中实际存在的一种黑色的鸟,以后延伸为神鸟。玄色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传承之色。也有人将黑色赋予土地之说,我们的先民历来就把黑色视为一种神灵崇拜,黑色也具有富有、名贵的象征。
而上衣的蓝色调的意味就更为广阔,象征着天空,象征着大海,是宽阔胸怀的象征。也是生活在半岛,海岬靠海为生的人群对蓝色调情有独钟,同时也有一种说不尽的神秘,蓝色的海洋不但给予她们丰盛的财富又无情吞食其宝贵的生命。因而她们对海洋的颜色的理解和崇拜是偏爱蓝色的因素之一。
女 “巡香”如花海
传统的泉州女从小就把头发留长,成年后将秀发盘于脑后,梳田螺髻,中间横插一根“骨髻”。发髻戴花环,少则一两环,多则三四环。她们的服饰简朴宽松,上衣为布纽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下沿呈弧形,颜色以青色或者浅蓝色为主,老年妇女以黑色为主。裤子以黑、蓝为主,裤筒款一尺左右,裤头多用白色、蓝色,俗称“大裾衫、阔脚裤”。
泉州市人大***会委员、教科文卫委主任吴新文介绍,女的变化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服饰的改变,接受文化程度的改变,以及就业结构的改变。“以往的女,衣服以黑色为主,或者自己动手将白布染成蓝色做成衣服。现在,随着面料的多样化,女的服装款式虽然没有改变,但在颜色上却变得花俏,各种颜色,各种花色都出现在她们的传统服饰上。”
除了传统服饰花色的改变,更多的女出门时选择穿着现代时尚服饰。有趣的是,虽然大多女着时尚服饰,但仍梳着传统的发髻,戴着艳丽的花环。
每年农历三月初九妈祖生日,都有一场热闹非凡的“巡香”活动。“巡香”过程中,女身上现代与传统结合碰撞出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到10岁的小女孩到80岁高龄的老一辈女,均穿着传统又花哨的服饰,头顶花环,手持香火,祈祷这一年风调雨顺,出海丰收。在摄影师的镜头前,女毫不羞涩,将美丽身影留下。还有不少女拿着手机自拍,将倩影通过微博发送出去。一位阿婆说,虽然很多女已经到外面工作,过的并不是传统的女生活,但每个传统节日,她们都会请假回来参加。她们也为传统活动带来了很多新意,“巡香”队伍中的节目越来越丰富了。
湄洲女 “妈祖髻”保平安
关于湄洲女的服饰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
妈祖,是湄洲女的杰出代表。湄洲女的服饰以及独特的“帆髻”都是妈祖的首创。蓝红色的服饰对比强烈,上身是蓝色和红色搭配的斜襟大布衫,下面是红黑两截拼成的裤子。据当地人说,蓝色比喻大海,红黑分别象征吉祥与思念,服饰里装满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爱。
湄洲女的发饰代表着一艘帆船,后脑上高高耸起的发束像是升起的船帆,而两旁的波浪形银簪则代表着摇橹、船桨,头顶上的银叉和银勺象征着桅杆和船舵,红绳是船的缆绳。
在湄洲岛上,传统的湄洲男女分工明确,男人出海,女人织网;男人打鱼归来,女人收拾渔网。
湄洲女具有善良、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品格。多少年来,湄洲人在原本十分荒凉的海岛上建立起美丽的家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自然是与湄洲妇女的勤劳勇敢和无私奉献分不开的。
如今在湄洲岛上,依旧能够看见“妈祖髻”和红蓝服饰。红色服饰,是湄洲女的最爱,仍旧在湄洲岛上生活的湄洲女常穿大红服饰,头戴红花,在市场中卖着海鲜和特产。
畲族女 节日最爱“凤凰装”
“凤凰装”是畲族女最主要,也是最有特色的装束。戴笄、穿花边衫、扎以拦腰、穿花鞋,已婚的畲族女把头发从后梳成螺式或截筒高帽式,用红色绒线环束,未婚者的头上仅套一红线圈。
据传,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像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三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像凤凰一样。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从此,畲家女便穿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
大红、桃红、猩红以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案和扎在腰后的绣花腰带,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羽毛和凤爪;佩于全身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凰的鸣啭。“凤凰装”上精致的纹饰***案被称为“凤桃”,五彩丝线绣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花鸟、鱼蝶、瓜果、蔬菜等纹样,以及想象中的凤、龙等吉祥纹样,还有戏曲人物纹样等。特别是作为“凤凰装”显著特征之一的绣花腰带,装饰手法夸张、纹样独特,富有生活味和创造性,主要有花鸟、动物、几何、符号和绣字纹等。
穿着美丽的“凤凰装”,福建的畲族女早在唐代起就开始担负家务、农活等主要劳动,与男子一样上山下田。如今,除了仍驻守山区的畲族女,年轻的畲族女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穿着传统服饰了。年轻的畲族女纷纷来到城市,服务于各行各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又称“乌饭节”,这一天里,畲族女纷纷穿上传统服饰,唱起山歌。据了解,畲族女性从少女时就开始学唱歌,不少女子十五六岁就已是唱歌能手。走进畲村,就可以听到山上、田间妇女的歌声,有的妇女走出家门就开始唱歌。
客家女 神秘的古典美感
客家女的服饰别具一格,多以蓝衫为主,上衫下裤,上衣配有碎花,花色以白为主。腰带可兼作钱包使用。头戴客家独有的凉帽,圆圆的周边垂有几片黑布或青布,黑布片既可有效遮阳又能随风飘拂,加之胸前围一条绣花围裙,看上去虽朴实,但也有一种神秘的古典美感。
相比其他“四女”来说,客家女的服饰要朴素得多,除了蓝色外,黑、白、灰也是客家女服饰主要采用的颜色,服装材料早期多使用棉布或者麻布,结实耐用。
朴素的服饰是客家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直接体现。客家女性有着坚忍自强、历难弥刚的精神特质。南方山区生存资源匮乏,迫使男人外出经商甚至漂洋过海。而留在家乡的妇女遂成为一家之长,***挑起了生活重担。她们边干活边唱山歌,悠扬的歌声回荡在美丽的风景中。
如今,50岁以下的客家女已经很少将传统的客家服饰穿在身上了,年轻人也少唱山歌了。然而,客家女的精神却永久流传,女人们依旧挑起重担,不输男儿。
年轻的客家女当起了服装设计师,将客家传统服饰加入现代流行创意,以蓝色、大襟、碎花边为永恒的基调,既保留了服饰传统的元素,又加入了时尚的元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惠安女 “海派”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