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新(DP300)是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推广的广谱抗微生物药剂,现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和医疗卫生等行业。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DP300在化妆品防腐剂限量为0.3%,在皮肤、黏膜消毒剂中,DP300的含量限值也定为0.3%。自限量实施以来,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起了重要作用。至今未见DP300对皮肤刺激的系统研究资料。为此,本研究目的为皮肤消毒剂中DP300含量限值修改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橄榄油(南京欧乐富贸易有限公司产品);吐温-80[药准字(94第0099号-186)批号:981108,上海申宇医药有限公司产品];丙二醇(分析纯 XK13-2010282021Ц,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产品);乙醇(分析纯XK13-201-00239,苏州市振兴化工厂产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上海光铧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三氯新(2.4.4′-三氯-2′-羟二苯醚,DP300),为具有芳香的白色粉末,微溶于水,熔点55~60℃,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纯度>99%,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提供。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无皮肤疾病,体重2.0~3.0 kg新西兰家兔,合格证号:02-52-1,由复旦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家兔饲料由苏杭实验动物科技发展公司提供,合格证号:9905084。动物饲养环境温度为(23±3)℃,相对湿度为40%~70%。家兔自由取食,饮用水水质符合我国GB5749《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要求[1]。
1.2方法
试验前24 h动物背部脊柱两侧去毛,面积为3 cm×3 cm。[LL]第2天,在左侧完好去毛皮肤上划出2.5cm×2.5cm试验区,分
别以橄榄油、吐温-80、83%丙二醇、70%乙醇及0.5%SDS配制成试验所需浓度的DP3000.5mL均匀涂在试验区皮肤上,并用二层纱布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胶布固定,使受试物与皮肤直接接触4 h,右侧去毛皮肤作溶剂对照。试验结束后除去覆盖物,并用温水清洗除去残留受试物后,于1、24 和48h观察试验部位皮肤变化[2]。
2结果
由表1可见,DP300橄榄油溶液对家兔皮肤的刺激阈浓度>20%;DP300的吐温-80溶液对家兔皮肤的刺激阈浓度>50%;DP300用吐温-80作***化剂( 吐温80∶水=78∶22),加水配制成的***化液对家兔皮肤的刺激阈浓度>50%;用83%丙二醇水溶液作溶剂,15%DP300对家兔皮肤无刺激,而20% DP300对家兔皮肤有轻度刺激,50%DP300从积分均值看属轻刺激,但4 d后部分动物局部皮肤增厚,缺少弹性;20% DP300及其溶剂70%乙醇对家兔皮肤均有轻度刺激作用,但从其积分均值看,20%DP300组明显高于乙醇对照组,其增加量与DP300的作用有一定关系;1%SDS水溶液对家兔皮肤的毒理学刺激阈浓度约为1%,鉴于0.5%~1% SDS水溶液对DP300的溶解能力均已能达到试验要求,故选用尽可能低的浓度(0.5%)作DP300溶剂,以减少溶剂对DP300皮肤刺激性的干扰;用0.5%SDS水溶液作溶剂,DP300的刺激阈浓度为4%,最大无刺激浓度约为2.5%。20% DP300观察,96 h时有皮肤增厚,个别动物出现结痂。
DP300对实验动物皮肤的刺激作用与所用的溶剂有关;橄榄油、吐温-80、优于其它溶剂,1%SDS最差。以上配制方法均将DP300用研钵磨研后,加入适量的溶剂在70~80℃的水浴中加热并搅拌溶解,配制成试验所需浓度,缓慢冷却至30℃左右再进行皮肤刺激试验(表1)。
3讨论
皮肤是一个复杂的器官,既有外胚层来源,也有中胚层来源。皮肤是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外露器官,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稍,成为人体的一个广大的感受面。皮肤对调节体温和排出废物有一定的作用[3]。不同的动物皮肤通透性也不同,例如:大白鼠及兔的皮肤较猫的皮肤通透性强;豚鼠皮肤的通透性与人相似。毒物可以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在经过表皮屏障后,自由地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也可直接通过皮脂腺和毛囊壁进入真皮,不经过表皮屏障而吸收。充分说明了毒物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有不同的方式[4]。
皮肤对毒物的吸收与毒物的溶剂有一定的关系,凡是对脂肪、水均溶的物质,可被皮肤迅速吸收,速度与口服或皮下注射几乎相等。溶于脂而微溶于水的物质,皮肤吸收的速度缓慢且量少。
本次研究以家兔为实验对象,用吐温-80作溶剂,DP300对家兔皮肤刺激阈浓度>50%;用橄榄油作溶剂DP300对家兔皮肤刺激阈浓度>20%;用0.5%SDS作溶剂,DP300的皮肤刺激阈浓度为4%。从上述实验结果可清楚地看出,DP300对实验动物皮肤的刺激作用更多的取决于所用的溶剂,其中橄榄油和吐温-80明显优于其它溶剂,而0.5%SDS为溶剂的DP300溶液对皮肤刺激作用阈较低。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避免DP300对皮肤刺激作用的发生,选择合适的溶剂或助溶剂是关键。
4参考文献
[1]方喜业.医学实验动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1-137.
[2]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S].129-131.
[3]何泽勇. 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28-131.
[4]朱蓓蕾.动物毒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13-17.
(收稿日期:2007-04-1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三氯新对家兔皮肤刺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