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提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规划构想之后,京津冀都市圈经济迅猛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我过重要的三大发展区域,其各项经济指标均占全国比重较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衡。当前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将京津冀地区差距幅度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河北;“京津冀”都市圈;窘境;对策分析
一、2001年以来,河北省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选用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两个常用的经济指标,对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比较。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对三者2006至2010的GDP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河北省的比重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此消彼长,北京地区上涨4.9个百分点,天津地区上涨1.4个百分点,上涨势头明显弱于北京。这说明,2000年之后,京津冀地区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活动不断由河北省向京津地区游动,实际上河北省自身综合经济水平在不断下降。
2.产业结构
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结构为6.9:46.3:46.8,相比较全国平均水平(11.3:48.6:40.1)而言,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更为高级。与此同时,河北与京津的产业结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从总体上看,北京早已进入了“三二一”的结构,且三二产业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可以说基本上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天津属于工业老城,目前仍处于“二三一”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扩大,正在实现从“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而河北省现阶段明显处于“二三一”结构中,产业结构层次明显低于北京天津,且第三产业没有任何向上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河北省要想在短时间内升级产业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河北省与京津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原因分析
根据对京津冀三地的基本经济指标的比较,可以发现,河北省的总体经济水平远低于京津地区,这一方面体现了在北京、天津在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不断加强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河北省作为京津的,与京津的联系更多体现了***治、***事和行***的联系,而未充分体现于京津市场竞争和协作关系。京津作为区域的中心城市,对周围德城市的扩散效应较弱。
1.***治因素
河北省是全国唯一的京畿大省。这一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使河北省在某些方面比较容易受到中央的照顾和重视。但另一方面,也使河北省在改革开放上相对于其他省市更多地受到社会稳定等***治因素的影响,思想不够***,步子不够快。例如,在***府管理上,河北省相对于江浙等省对城市管理上更深,权利下放不够,在贯彻中央精神上,河北省习惯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按部接班地推进,缺乏开创性和地方特色,并常常浅尝辄止,使各项改革难以深化。同时,与首都距离过近也使河北省各级干部容易滋生“跑步(部)要官”“等、靠、要”的思想,相对于其他沿海省市,改革创新和开放竞争的意识不足。
2.地理因素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西北环山,最北部为张北―围场高原,南缘海拔1500米以上,北为燕山,西为太行山,海拔多在500-1000米之间,均为生态脆弱区。同时在北京和天津周围,存在环京津贫困带。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极易遭受人为破坏并且难以得到恢复的地区。
3.自主创新能力差,制度创新不足
根据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完善的产权、技术交易市场,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策扶持,是培育和发展科技研究发展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从河北省产业发展进程来看,对制度要求较低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对制度要求较高的金融服务业和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高端服务业则发展较慢。
三、缩小河北省与京津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议和对策
1.打破行***壁垒,加强***府合作
要解决河北与京津的差距,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保障,包括思想文化、配套设施、***策法规及生态环境等。要打破三地之间的壁垒,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推动京津冀文化大市场的形成。在配套设施上,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河北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河北省产业转移的配套设施,减少转移成本,增加企业信心。
2.创新区域经济协调机制
由于两市一省的特殊关系,京津冀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高层对话机制。虽然近一阶段三地的***府刚刚开始有合作接触,但是并不深入。本文认为建立一个有效的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以发挥有利的区域协调功能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机制:
①规划机制
京津冀三地应建立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以及跨地区的重大项目的协调与合作,根据影响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建立专家委员会以寻求共同的利益点。专家委员会定期定点的研讨关于区域发展过程中每个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功能、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协同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
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京津冀所处的区域风沙大、水资源缺乏,在很多方面为了京津的生态环境河北上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为了区域间的和谐发展,应该建立一种双方利益共享的补偿机制,这样更能激发各方的积极性,确保经济的顺利发展。河北省可以要求京津地区进行生态补偿,使区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出台科学共赢的区域产业***策
①资金配套***策
发挥***府投资引导放大作用,完善公共财***体制及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张承生态产业发展区、重点产业增长极的投资力度,使公共投资计划向生态产业区和增长极转移。完善投融资体系,搭建项目储备平台和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发展和建设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和重大基础原材料产业的发展。
②人才培育***策
完善产业发展的人才市场建设,实现人才合理配置。有计划地吸纳劳动力和引进各层次人才,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营造引进国内外各类人才互动共建的良好氛围。建立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现代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各类从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专项技能培训,加强再就业培训,加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完善人才终身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孙久文,邓慧慧,叶振宇.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合作途径探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2).
[2]邓小莉.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府间的制度竟合[D].中南大学,2006.
[3]樊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8.
[4]梅松.北京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肖金成.第三增长极的崛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戚本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河北在“京津冀”都市圈的窘境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