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扎特有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钢琴变奏曲K264是其中之一。本文在理清该曲结构的同时,对主题及9次变奏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表现作品。
关键词:莫扎特 钢琴变奏曲 音乐风格 演奏特点
音乐神童莫扎特为世人留下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包括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幻想曲等等。他一生创作了17首变奏曲,研究其变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可以从经典作品之一k264入手。
这首编号k264题为《李生睡在森林里》的变奏曲写于1778年夏末,是莫扎特旅居巴黎时根据德泽德小歌剧《尤丽叶》中的小咏叹调改编而成,共有9次变奏,属于装饰性严格变奏。虽然每一个变奏段落都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变化,但其结构基本工整,除了四、八、九变奏之外,其他变奏都遵循主题8+8+16小节的结构。旋律运用了各种装饰加工,但轮廓依然清晰,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
本曲主题调性为C大调,2/4拍,使用变奏曲中并不多见的ABA’单三部曲式结构。呈示段A共8小节,由上下两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结构方整。中段B共有8小节,由一小节的动机向上二度连续模进而成,不可分割,材料非常集中。再现段 A’共16小节,运用了呈示部第二乐句的素材,由前后两个各为8小节的乐句构成,后面乐句是前面乐句的变化重复。纯洁明亮的C大调旋律,带着甜美欢快的情绪而来,以抑扬格开始,紧接着级进上行跳音和两个四分音符跳连音,弹奏时不能太过短促,控制好音量,以免破坏柔美的气氛。第5-8小节的和弦进行,旋律音在右手高声部,弹奏时要注意将其突出,避免被和声“淹没”掉。9-16小节的B部分音乐明显与A部分形成对比,以属和弦进入。左右手同奏的琶音要均匀连绵,不能急躁,整段音乐尽量一气呵成,力度从p逐渐增强到f,最终保留在属和弦上,仿佛陷入了沉思。17-32小节的再现部里不时闪现的波音和倚音为乐曲增添了调皮的气息,在弹奏和弦时同样要“抓住”旋律音。同时还要看到前后两个乐句力度符号的变化,有意识地将这种对比表现出来。整体上主题音乐性格要便于记忆,个性鲜明但也不过强,以中速来演奏为宜。
变奏一结构上与主题相同,热情洋溢的小快板,右手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做十六分音符的跑动,犹如孩子们在奔跑追逐,不难发现主题旋律蕴含其中。演奏中注意音乐的起伏,十六分音符跑动不要像手指练习一样枯燥乏味。此次变奏中莫扎特多次采用了模进的音乐手法,如第1小节和 9-16小节向上连续模进,弹奏时可顺势将力度推上去;5-7小节向下模进,可稍稍减弱一些。要特别留意4-7小节个别音符出现的重音符号,强调这些音符的时候一定要自然;2、18、20小节的八分音符跳音不可太过短促,否则也容易突兀,有损莫扎特音乐风格。第25小节的弱后突强一定要处理好,之后的乐句显然是与前一乐句进行对比。右手十六分音符的触键,要注意瞬间下键,瞬间离键,当然要真正做到这样并不容易,需要手指高超的灵活性,尤其是这里很多小节开始的音都是4指弹奏的,而4指在所有手指中的***性是最差的,所以要保证旋律的清晰流畅,必须加强4指的练习,可以单独练习右手,并且使用断奏,改变节奏的方法,速度由慢开始逐步加快。待练习熟练后,再双手连贯起来弹奏。9-16小节左手要注意音的保持,该连的时候连,该放的时候放,不能拖泥带水。
变奏二还是8+8+16小节的结构,前16小节中十六分音符的跑动转移到了左手。模进手法的运用几乎与前一变奏相同。右手的连线要演奏准确,还要有清晰的旋律线条。17-20小节和25-28小节出现了左右手交替的十六分音符,好像两个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的轻声对唱,这里的音量一定要控制得弱一点;21-24小节和29-32小节左右手同时十六分音符就像两个孩子合唱,要积极果断,音量大一些,与前面对唱形成鲜明的对比。24小节和32小节末音量强后要及时减弱收住,平稳衔接后面的音乐。触键同于上一变奏,指尖要集中不松散,要弹得干净精练,练习方法同前。
变奏三结构依然同前,情绪变得更为轻快活泼。这个变奏中大量跳音和小连线的运用,营造出孩子们竞相游戏的画面。跳音要表现得灵巧有光彩,小连线要收放自如,击键时手腕要柔软松弛,手指必须从属手腕。呈示部力度随音乐旋律线条从mf渐强,在最高音处到达最大音量后随即渐弱,这种“枣核”状的力量变化使音乐婉转生动。中部向上连续模进,音高和力度的同时推动使得情绪越来越高涨,直到16小节保留在颤音和倚音后的休止符上,仿佛孩子们玩累了暂时歇息一下。9-16小节的倚音应弹奏得短而轻,不能占用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太长时值,否则有失童真童趣的意味。左手的和弦进行要整齐统一,稳定扎实,不能过重以免盖过右手旋律音。再现部仍然运用了大量小连线,而跳音替换成了普通的断奏,好像孩子们休息后重新聚在一起讲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演奏时要注意与前面部分的音乐相区分。
变奏四结构上相比主题有较大扩展,呈示部依然是规整的8个小节,中部做了一次完整重复,再现部做了一次变化重复,使得篇幅大大增加。开始直接以f进入,加之右手连续三个琶音的进行,预示着这一变奏饱满欢畅的情绪。阿尔贝蒂低音伴奏音型应贴键弹奏,控制好音量衬托右手的琶音、颤音、回音等加花旋律,这一部分像是一辆马车正载着孩子们不停地行进。中部要弱起进入,随着音乐的发展力度也越来越强,左右手十六分音符的音色应是透亮清脆,有颗粒感。9-15小节右手的第一个音符是旋律音,要予以一定程度的强调,左右手快速跑动的同时要能清楚地听到这一旋律线条。从16小节开始,出现了达14小节的右手长颤音,这里为了与前小节音乐更好地衔接,需使用1、3指弹奏颤音。这段力度标记为p,左手的主旋律要弱得恰到好处,听起来清澈而优美,右手的颤音作为背景音就更要轻柔。要想把如此长度的颤音演奏得至始至终均匀柔和,不受左手旋律干扰,绝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反复练习。刚开始要单手练习,并且一定要慢练,逐渐加快速度,切不可急于求成。左手旋律有非断奏、小连奏、断奏(跳音)穿行,要弹奏得细致分明一点,不可断连模糊不清。34-41小节是中部的完全重复,46小节以后是再现部的变化重复,只是颤音变到了左手,右手走旋律,演奏要点和练习方法同前。这一变奏有些地方可适当踩些踏板,比如呈示部,中部每小节第一个强调的旋律音可点一下踏板就放开,再现部根据旋律音来踩。为了保持纯净透明的音质,踏板用的要精简,可踩得浅些。换踏板时要干净自然,尽量让人察觉不到。
变奏五又回到了与主题同样的结构,调性变为c小调,明亮的色彩消失,忧郁中伴随着庄严,仿佛虔诚地倾诉心中的渴望。这一变奏歌唱性很强,有歌剧中咏叹调的感觉,因此各种大小连线非常多,一定要严格按照谱面标记演奏,与左手合奏时不能按照惯有的思维习惯随意发挥。这一变奏踏板运用得比较多,起到了润色作用,同时要注意音后踏板,以免打破乐曲的意境。在15小节要逐渐减慢一些,音量渐弱,保留音符处做更长一点的停留,然后是四个精致的十六分音符接一个四分音符,休止保留后才回到原来的速度。这段减慢速度非常重要,要用心体会,弹奏得富有一定的韵味。另外这一变奏中的音乐要根据力度符号起伏有致,否则就成了毫无感情的平铺直叙,缺少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变奏六重新回到C大调,一扫之前的忧伤,展示出坚定有力的姿态。旋律通过右手分解八度不断推进,显得生机勃勃,在第15小节达到一个小高潮。16小节的休止符给音乐一个短暂的停歇,好像给听众喘口气,也暗示着后面会更精彩。果然再次响起的旋律由弱开始,细腻地叙述了4小节后逐渐变强,再过4小节的稍弱后是一鼓作气的强音,很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右手的分解八度非常密集,手要支撑住,手臂肌肉要放松,力量要送到指尖上,每个音的触键和离键要十分敏捷。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克服紧张发硬的音色,力求弹奏流畅自如。练习时可先采取每2组分解八度一段的方法练习乐谱,待成熟后再逐渐加到4组、6组、8组直到能够连贯弹奏整首变奏。还有不要忽视左手的伴奏音型,连续的和弦、八分音符、八度进行都对整段音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变奏七中左手弹奏分解八度,与变奏六形成了遥相呼应之势,就好像变奏一与变奏二、变奏四中再现部与再现部的变化重复之间的关系。这一变奏一开始就是f记号,要求强有力的声音效果,放佛在延续上一变奏音乐的激情澎湃。左手分解八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练习方法与右手类似,只是左手律动点是小指,右手是大指。在16小节后音乐结束了充满张力的分解八度进行,回到右手简单的单音旋律,伴以左手基本的伴奏音型,使得听众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放松。
变奏八将原来的主题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篇幅和音符量也大大的扩张。这是个抒情的柔板,莫扎特在变奏曲中一向对柔板抱有极大的热忱,这次也不例外。他在主题旋律中加入大量的装饰音、长颤音、跳音以及快速经过句,充满了自由浪漫的气息,是整个变奏曲色彩最为炫丽、典雅、精致和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乐段。第1小节有两组四个音构成的短倚音,与符点后面的十六分音符要有明显的间隔,不能混在一起,时值尽量短暂一些,可占用前面音符的时值。接下来出现了很多的不对称节奏,如三对二、三对四、三对八等,是演奏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技术难点之一。准确演绎不对称节奏,首先要心中有数,确定好音序和确切的音位。练习时先分手练习每种节奏型,待双手分别能准确熟练弹奏后,再慢速配合在一起,按特定的音序将不同节奏的音符弹奏顺畅,速度逐渐加快,直到与作品要求相符。这种错位节奏可增加旋律流动感,丰富和声色彩,产生似风铃般在微风轻拂下连续碰撞的泛音效果,从而制造出朦胧诗意的感觉,在演奏时不能只追求准确性而忽略了音乐要表达的美。17、41小节处分别出现了达数小节的左右手长颤音,比变奏四更复杂的是这里长颤音还要承担陈述旋律的责任,每小节主要音和助音要变成前小节上行二度音弹奏,换指要干净漂亮,才能无缝对接。另一只手出现了跳音音阶、连续符点音列、节奏突变的快速经过句、回音伴符点等各种灵活音型,两手很容易互相干扰,要弹得稳定优雅需要反复练习。本变奏中多次出现的华彩快速经过句,要表现得轻巧绮丽,与前后音乐完美融为一体。
变奏九变为3/8拍,快板,与前一慢板变奏形成巨大反差,表达音乐的戏剧性。欢快的节奏和起伏有致的力度将音乐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第60小节ff达到整首作品最热情的顶点。之后莫扎特写了个很长的华彩乐段,里面除运用了基本的音阶、琶音外,还使用了分解六度上行、双音刮奏、双音音阶等技巧,弹奏时速度可自由一点,不要太死板,踏板要适当使用一些,烘托出音乐的辉煌灿烂。
从这首变奏曲,我们感受到了莫扎特音乐的阳光、乐观、童真、精美和流畅,
弹奏他的作品既要强调理智,又要感情充沛。
参考文献:
[1]朱雅芬.莫扎特的钢琴独奏作品[J].钢琴艺术,2002,(04).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莫扎特钢琴变奏曲K264音乐与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