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小说的作者、内容、功能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命名艺术,同时从小说的通俗性,小说与史传文学的联系及小说与书坊主浓厚的商业性来阐述其命名的规律。
关键词:白话小说;命名;成因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书名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小说的创作规律及其独特功能,具有丰富的内涵。研究中国白话小说的书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一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几类:一是与作者相关的命名方式。小说创作蕴含作者的心血、情感和审美取向,在书名中能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传达出其创作主旨和强烈情感,这在近代小说里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文人志士高度关注国家命运,因而在小说命名上用得最多的字眼都是与家国之难相关的“痛”、“恨”、“耻”、“惨”、“血”、“泪”、“仇”等,欲泄愤来取快,如《恨海》《血泪痕》《痛定痛》《血痕花》《亡国恨》等,这些血泪字眼中我们见到人们对国运的忧虑,对社会的强烈批判,及重振国威的强烈呼唤。还有以“怪”“奇”“苦”“黑”“现形记”“现状”等来形容近代中国的黑暗世界,如《官商现形记》《学堂现形记》等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作者以批判的眼光展开对现实的动态描述,包括了学界、官界、商界、***界、女界等各方面。面对惨痛的社会现实,人们希***变革,而改变现状的思想体现在小说书名上,则是标以“新”“续”等,如《新三国》《新水浒》《新西游》《新孽海花》等。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称这类小说为“拟旧小说”,欧阳健则称为“翻新小说”。从这些书名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近代知识分子对时局的忧心和强烈地谴责,希望能以一种新的面貌力挽狂澜,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是与小说内容相关的小说命名方式。大多数小说的书名都与内容紧密相联,对故事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帮助读者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意***。
白话小说早期面对的对象是市井民众,他们的文化层次及其审美趋向,要求小说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要求从书名上可以看出故事的内容或题材,如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公案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从书名上就知其类别。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题材都撷取于史书,书名与历史相联。历史演义小说侧重于演说历朝历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兴亡,反映历史发展的概貌,总结经验教训。英雄传奇小说力***通过英雄人物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理想和愿望。
历史演义通常以通俗的手法来演说历朝历代的故事,其命名方式多为“历史朝代”+“通俗演义”。如《三国志通俗演义》《东西汉演义》《东西晋演义》等,以叙一朝或几朝的历史为主要内容,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这种通俗手法能够令深奥的史传变得浅显易懂,其通俗性、生动性易于使文化程度不高的市民阶层了解历史,具有史传无法比拟的“易传行远”的社会功用。传奇小说则侧重于以“人名”+“传”来命名,如《杨家将演义全传》《岳武穆精忠传》《说岳全传》《说唐薛家将传》等都是人物传记。
公案小说在书名中大多会出现与案件相关的字眼,如“案”“冤”“错”“骗”等,《错认尸》《错勘赃》《错斩崔宁》《错下书》《施公案》《狄公案》《彭公案》》等,大多是清官断案的故事,歌颂清官的清正廉明。而一系列的冤案错案揭露了当时司法官吏的昏愦糊涂和草菅人命,于是民众在包公、海瑞、狄公、彭公等清官能吏上寻找希望和公正。
白话小说还有大量以故事发生中的人名、地名、物名来命名,让读者对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场地背景能有深刻印象。以故事中的人名来命名的白话小说,大多是人物传记。此外,还有选取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姓名组合来命名,从《***》始,及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如《玉娇丽》《平山冷燕》《雪月梅》《吴江雪》》等都是如此。
有的作品是以故事发生的地点来命名,或者在故事中占有独特作用或中心地位的地点来命名。比较常见的有“楼”“亭”“园”“阁”等场景,它们贯穿整个情节,具有重要的叙述意义。如《花萼楼》《燕子楼》《十二楼》《争春园》《锦香亭》等,一般与男女浪漫的情爱生活相联。还有以凸显地域性的城市来命名,如《西湖拾遗》、《台湾外志前传》、《云南野乘》、《上海之秘密》、《北京繁华梦》、《广州乱事记》、《菲猎滨外史》、《东京梦》等,都是以地域来命名,地方特色比较鲜明。
三是与小说劝惩与娱乐两大功能相关。小说有劝善惩恶的道德教化功能,能起到警示或警醒民众的作用,这些劝世之作,在书名上体现得很鲜明,以“警世”、“劝世”、“觉世”、“型世”“照世” “醒”、“钟”等来命名,寓讽谕劝诫之意,强化的都是道德层面的意义,希望起到社会教育作用。如《警世阴阳梦》《型世言》《醒世奇言》《警世奇观》《觉世雅言》等;而《清夜钟》《警悟钟》《黑海钟》《歧路灯》《醉醒石》等,匡时救世的用意也清晰可见。作者还以《迷津筏》《金兰筏》《风月鉴》《扫迷帚》等象征物命名,希望唤醒梦者的觉醒,有匡补天之意。
通俗小说的产生与发展,从本质上说与商业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可以说,正是商业文化赋予通俗小说以大众文化品格,使之成为大众娱乐的方式,在小说书名上也能够体现出娱乐性,这在笑话小说中体现得最多,其诙谐幽默起到了娱目快心的消谴作用,如《十二笑》《快心编》《逢人笑》《嬉笑怒骂》《最娱情》《群佳乐》《官场笑话》《学堂笑话》,以笑话形式描摹世态人情,可见作者希***娱目又醒心。
二
小说受小说创作、传播和接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探究影响小说命名的诸种因素,分析小说命名的特点并解释小说命名中的各种复杂现象,有助于加深对古代通俗小说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白话小说的通俗性,使其命名追求浅显明白、意义明确。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目的就是把深奥的历史通俗化,书名就是“朝代+演义”,语言通俗,形象直观,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地普及历史内容,使其娱乐、消遣、增长知识和接受教育于一体。或者在书名里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的命名方式,主要内容一目了然。而才子佳人小说很多会以“缘”“梦”或男女主人公或男女所赠信物命名,或增一份浪漫情怀。这些作品的命名,体现出了小说的通俗性,使人们简单明了地明确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古代小说的萌芽、形成与史传文学有很大的影响,小说也被称为“稗史”“野史”,小说命名也体现出史的特征。首先受史书中的纪、传、志的影响,很多小说书名以人物传记方式命名,如“人名”+“传”“记”“志”“录”命名,这均属于传统史学的概念范畴。其次许多小说书名本身就会标上“史”之名。作家们强调小说“正史之补”、“羽翼信史”的功能,旨在提高小说的地位,在书名上表露无遗。如小说命名中外史、艳史、逸史、媚史、野史、趣史、秘史、秽史、迷史、浪史的小说相当多,俨然以史自居。这与小说地位低下,导致小说作家产生了对史学正宗的崇奉与依附心理。古代小说素有补史之余的功能,小说命名过程中对史学概念的借用,恰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史学正宗地位的影响以及小说对史学的依附特性。
(三)白话小说的繁荣与书坊主关系密切。书坊主追求的是商业利润,为了市场需求,书坊主投读者所好,在书名上追求香艳、新颖奇特,或为迎合读者喜好“***声丽色”的心理,许多情多用强烈刺激的字眼来命名,如《浪史》、《绣榻野史》、《浓情快史》、《玉妃媚史》等,这些之字为满足世俗的市井民众的审美需求而作。还有小说书名中常出现的“奇”。何昌森《水石缘序》中“其事不奇,其人不奇,其遇不奇,不足以传”,以“奇”满足世人追求谲诡幻怪的心理。如出现在情爱小说中的“奇缘”,公案小说中的“奇案”。重视小说的奇异性,也是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作者爱搜奇志异,读者则喜阅奇文异书,以“奇”“异”命名的小说书比比皆是。如《一枕奇》《九命奇冤》《案中奇缘》《海外奇缘》《美人奇计》等,上述命名体现出小说家崇奇尚怪的观念。以“奇”引人入胜,是中国小说对于读者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说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之后,后世作家会不断模仿、改编、扩充,大量翻印和抄改作品,书名中出现“后传”“续”“补”等字眼,几大名著都有不计其数的仿作,而以《红楼梦》续书最多,有补梦、续梦、演梦、再续、三续等等;而《施公案》一直续到九续,可见续书之多。“书名往往好抄袭古人,亦是文人一习。小说家尤甚。”[1]这些仿作,与小说的商业化传播密切相关,因读者对原著意犹未尽的阅读和对原作人物命运的关注,促使书商们有意识地组织这方面的书稿,产生可观的商业利益。
此外,对于以市场、读者为目标的书坊主,为吸引不同层次读者阅读购买,往往在旧刻本换成新刻本时故意改换书名;或者在通俗小说全称书名前加上与内容有关的冠词来凸显小说特色,如“插增”“增补”“补遗”“按鉴”“全像”“绣像”“出像”“新刻”“全本”“京本”“官板”等,其实内容与原作大同小异,如《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新绣全像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等。这些书名尽管有的名不副实,但反映出作者或者书商借此抬高身价,以招徕读者。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就提到标‘京本’字样,实为贾伪托以示版本之可靠,犹之宋说话人以‘京师老郎’为号召一样,这是当时福建建安一带书贾的惯技。如郑氏、余氏、杨氏所刊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标‘京本’,此本亦疑明代闽中坊贾所编”。陈源曙对这种现象解释说:“刻书者为了抬高书的表面价值而牟利于世,常常在书名之前冠以‘新刻’、‘重校’、‘像’等……为了表明该书的重要性,在书名前冠‘钦定’、‘御批’、‘御纂’等。”[2]书坊主为使书名更引人注目,就在原有的书名上不断增加各种冠词,标榜新增的内容,使书名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书名作为读者接触小说的首要因素,其作用受到书坊主高度重视,他们深知合适的书名如同广告一般能吸引读者,给读者以新奇感,激发其探寻的欲望;或给读者某种暗示,激发其阅读动机,因而不厌其烦的在书名上大做文章。
总之,古代通俗小说的命名,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以及所产生的思想文化、社会思潮、市井时尚作用于作家、读者头脑的特定产物,并辅之以取悦普通民众阅读心理的特性,加上出版商的推波助澜,使得通俗小说的书名相对于其他体裁的书名显得更为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俗文化中心)
参考文献:
[1]黄霖 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70.
[2] 陈源曙.古本书卷端题识[J].***书情报知识,1982(3).
本文属于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08JDXM75004)阶段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白话小说命名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