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追求个性发展逐渐成为时展的主旋律。当代大学生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极强,严重缺乏集体思想观念,缺少个性化的理性理解,导致校园文化中出现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抵制个人思潮泛滥,防微杜渐,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做继承和传承先进文化的使者。
关键词 集体主义;大学生;强化观念
集体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和谐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道德准则,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意识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的、大众的文化精神悄然间慢慢的被人们忽略和遗忘。现实的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治信仰茫然、理想信念不明确、社会责任淡薄、团结协作意识较差等发展障碍都与其集体主义意识缺失以及大学教育中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到位密切相关。我们在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把集体主义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要让年轻一代充分认识到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和再教育的必要性,提高理性认识的高度,在社会实践中自觉以集体观念指导行动,让集体主义思想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中的精神支柱。
分析原因;
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是,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以自我利益原则为中心
由于是自我管理为主的大学教育,脱离高中时代的封闭式强化教育,对于没有人生正确导向的或者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来生来说,生活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失去原动力和奋斗的方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是非常明确,满足于现有的朦胧的大学生活状态。学生中城市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观念开放,但由于家里的独苗宠爱因素,相应地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而农村学生虽然经受过简单的生活磨练,自主自立意识较强,但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狭隘、封闭和自卑,同样也缺乏集体意识。自以为是的年轻人评价事务的标准和好坏都以自我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考虑,久而久之,价值观念形成,现实的自我利益占据主导,集体观念抛之脑后。
2 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
大学生活,学习依然重要,但是相比高中时代,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支配时间,有了更多时间接触社会,在寝室、班级、学校以,在每一个特定的集体生活中,大学生往往看到的都是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其中很多为不良因素,有些学生攀比成风,以贫富论英雄。现代社会流传着对大学教育不利的音符,什么大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把社会上那种“能干不如能说,能说不如捣蛋”的错误思想带进校园,加之网络盛行,信息发达,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样的整体环境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净化,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脆弱的人生哲学发生改变。由于现实社会生活中诸多利益不断向个人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为过分张扬,导致在价值取向上出种种迷茫。
3 大学教育体制的不足
近年来,在高校中经常发生大学生犯罪的事情,甚至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除了是个人因素之外,跟教育体制不能没有关系,犯了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有了错误思想不能及时疏导,有了违反道德的事情不能及时制止等等。追根溯源大学的教育始终未能实现对应试教育的超越,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效,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树立缺乏实际生活的支撑。集体主义价值导向也大多停留于认知层面,缺乏生动的道德实践,难以达到知行统一。
4 教育原则和方法
4.1 正确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精神的核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也只有在社会和集体
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我们生活在集体之中,没有人能够脱离集体而存在,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我们是集体中的个体,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在集体的大环境中才能展现自我。任何道德最高尚的个体脱离集体,其主体性就不再光鲜,我们常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这个道理。培养大学生集体合作与团队精神,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靠孤***奋战和单打独斗,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全面发展。
4.2 与时俱进,不断开创集体主义观念新思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集体观念也应该不断创新。在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我们不能只是用固有的思维来对待,而是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大学生加强集体观念教育,教育工作者也要加强学习。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大学教师是实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产生良好教育效果和实施价值转化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通过学术上取得的造诣对学生有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形成对学生的感召力,因为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决定者教育工作的成败。
5 具体实践指导措施
强化大学生班级集体建设, 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组建得力的班委会。班委会成员要明确职责,提出并实施班级建设计划,通过学生会定期安排班级间体育竞赛(篮球、足球、排球)、知识竞赛(英语、写作、讲演)、趣味比赛等集体项目,对比赛成绩要表彰,而且表彰的范围和广度要大,让班级荣誉的观念深入人心,让获得班级荣誉的同学有自豪感和光荣感,要达到人人为班级争光的效果。班干部成员要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并定期进行改选。在用人标准上, 必须坚持德才兼备, 任人唯贤, 人尽其才,鼓励广大同学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班集体行为准则和规范, 增强集体凝聚力。
加强心理教育,建立学校、家长、老师三位一体培养机制,打击一切违背集体利益的行为。建立班级档案和学生档案,每个学期把学生表现和成绩单跟家长沟通,这样学生就能够让自己的行为规范符合学校的要求。对于有违反班级荣誉的学生必须进行家访,彻底树立班级凝聚力,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发展其个性和才能的手段。
6 加强学风建设。学生班集体建设中一
狠抓学风建设 ,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学习竞赛、经验交流、专家讲座、校优访谈、 学习小组等方式 ,引导学生认清形势、刻苦钻研、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 对于上课迟到、 早退、 旷课、 抄袭、 作弊等不良现象,严肃处理。通过奖学金评比,抓学习典型,宣传学习典型,深入开展优良学风的创建活动 ,积极表彰落后分子的进步表现,促进成长。
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把强化集体观念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确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邹放鸣. 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 J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 5) .
[2] 耿步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集体主义价值观[J ] ,社会主义研究 ,2007 , (5) .
[3] 王占勇.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 , (1) .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强化集体主义观念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