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等院校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大学教育更应当努力强化专业教育,更应当把培养大学生的“一技之长”作为对国家、社会、家庭和学生负责的永恒的核心主题。“一技之长”不仅不否定“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不否定“博学多才”,而且,后两者的存在是获取“一技之长”的基础条件和原动力,“一技之长”更是体现一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博学多才”的最高境界。人类科学的原始创新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社会的基础建设和更高层次的消费体系建设都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一技之长”更是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谋职谋生的护身符。高等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具有高素质“一技之长”人才的圣地。高等学校应从招生到学生毕业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体制更新和改革,并创新出一套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成长为一名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的管理机制和教学环境。
关键词:一技之长;双向预选择;高等教育;大学毕业生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77-05
在许多大学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常会出现一种状况,即:一方面,社会的人才需求量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却又有成批的大学毕业生,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岗位或职业。究其原因:一是社会机构对专业人才需求质量的过高要求(主观)与高等学校培养的现实人才(客观)不相适应;二是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职业水准的过高期望(主观)与社会现实或自身实力(客观)不相适应。
面对上述两个不相适应的现状,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期望能做到的应当是:努力培养出既具有能适应社会机构人才需求质量要求的自身实力,又能满足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工作职业期望的水准要求,即笔者在文题中所特称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笔者此处所提出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主要是指符合下列三个基本条件的人才:第一,市场上有对这种专业人才需求的职业;第二,应聘人喜欢或期望从事这种职业或专业工作;第三,应聘人已经具备了从事这种职业或专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以下就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的必要性及其培养途径进行探讨,供读者参考。
一、培养“双向预选择型”人才是对“一技之长”人才的完善和发展
1.强调培养“双向预选择型”人才,不仅更加强化了“一技之长”的重要性,而且还兼顾了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爱好,将学生学习与社会需要和个人爱好紧密连在一起,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资源的效率和应用针对性,有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如若孤立的提倡“一技之长”,虽然强调学生的专业特长,但忽视了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爱好。
2.强调培养“双向预选择型”人才,紧跟市场需求,容易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而孤立的“一技之长”,则常常因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导致难以“学以致用”。
3.强调培养“双向预选择型”人才,紧密迎合了学生的爱好兴趣,使学生处于自觉和主动学习状态,最终,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的本领。而孤立的“一技之长”,常常因为没有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使部分学生处于强迫和被动“学习”状态,最终导致部分毕业生的专业特长有名无实。
4.强调培养“双向预选择型”人才,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从封闭式校园教学和书本教学走向开放式社会教学和实践教学,并且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勤学、社会乐助的校园新风尚,最终将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有用之才。
二、培养“双向预选择型”人才是对“全能型”人才观的矫正和重新解读
1.强调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是基于重视社会人才需求的可预见性,根据预见的需求,结合个人的爱好,学生有目标性的主动选择某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和训练,真正让自己拥有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一技之长。而所谓“全能型”或“全面型”人才,则是没有预见性,盲目的力***通过掌握所有社会各类分工所需要的知识,去被动适应社会各类人才的广泛需求。异想自己什么都能干,却什么都不深入,四年过去了,什么都知道一点,却什么都干不了,其结果是,什么工作都适应不了。
2.强调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是尊重社会分工规律和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现实。事实上,当前社会缺少的并不是虚幻的“全能型”人才,而是缺少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某一方面专业特长,单靠空谈巧嘴,也许能一时获得某种信用,但是,从长远考虑,则难以得到较大发展。因此,盲目追求虚幻的“全能型”人才,远不如脚踏实地,努力钻研一个社会需求,同时又是自己喜欢的学科专业,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具备“一技之长”实力的专业型人才。
3.强调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是尊重个人学习时间和生理精力有限的自然规律。大学四年,真正用于学习和钻研学科专业的时间是很短的。如果真想要在这段时间内全面掌握各学科的知识,以成为“全能型”人才,那就只能“触之皮毛”。因此,倡导大学生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有的放矢”的集中钻研社会需要的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让其获得真才实学的必经之道。
三、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1.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的目标理念,是促进大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根本动力。目前,在大学里,因多种原因处于被迫或被动学习状态的大学生并不少见,他们的主要表现有:①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或缺席课堂教学。②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背着教师玩手机上网,或者看似在听课,实际上幻想着别的问题,面对课堂的讲授或讨论一言不发,既不提出问题,也不回答问题,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性见解。③在课堂外,也不学习教材,更仇视相关专业书籍,一到考试前期,就问教师要复习题,并要求划定考试范围或考试内容,然后试***通过打突击的方式集中几天时间找习题答案以应付考试。④有的学生对实验和实习课程不感兴趣,他们走马观花做实验,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不管实验内容有多少,完成课堂作业就是他们的目标,这些学生对大学课程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也有许多人期望他人是有博学多才的人,当然大多为招聘单位的领导者或企业老总。他们期望的理想人才就是“全能型”人才,希望自己的员工既是技术员,又是管理员和工人,既是专家,又是演说家和外交家,等等。总之,在他们的心目中,我想要你做什么,你就得能做什么。正是基于上述过高的期望理念,导致许多“千里马找不到伯乐”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造成“人才供需旺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世界上虽然有不少“全能型”的人才,但毕竟在人才海洋中也只是凤毛麟角,况且,要求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具备这种“全能”更是不现实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虽然称得上是一位全能型人才,因为他在当时既是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又是著名的***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战争的伟大领袖,但是,他的成名和成就也不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而是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积累形成的。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同时,更要尊重人才的自然属性和自然规律,而不应当一味去迎合市场上那些极少数不切实际,甚至违背自然规律的抽象的所谓“全能型”或“全面型”人才要求。大学教育更应当努力强化专业教育,更应当把培养大学生的“一技之长”作为对国家、社会、家庭和学生负责的永恒的核心主题。“一技之长”不仅不否定“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不否定“博学多才”,而且,后两者的存在是获取“一技之长”的基础条件和原动力,“一技之长”更是体现一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博学多才”的最高境界。如果把人的知识结构当作一座山,则“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山脚,“博学多才”是山腰,而“一技之长”则是山峰,三者缺一不可,人站在山峰上,只有山峰越高,才看得更远,望得更高。人类科学的原始创新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社会的基础建设和更高层次的消费体系建设都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一技之长”更是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谋职谋生的护身符。高等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具有高素质“一技之长”人才的圣地。为了培养出大批真正具备“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大学生人才,高等学校应从招生到学生毕业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体制更新和改革,并创新出一套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成长为一名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向预选择型”人才的管理机制和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正斌,李春雷.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与发展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0(3):50-54.
[2]刘燕华,贾雯.浅析就业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职业指导[J].商场现代化,2016,(2):238-239.
[3]余欢,王杨,刘玉凤.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自我思考[J].法制博览,2015,(7):285-286.
[4]汪***.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理论分析与对策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6,(1):76-79.
[5]陈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逆向选择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1-13.
[6]胡秀俊,于建波.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12):69-70.
[7]郭享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强化途径选择及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5):162.
[8]高红,王甜,张元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和***策选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48-50.
[9]崔丽丽.就业促进法视角下高校就业技能培训机制构建[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3):17.
[10]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7):49-5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高校培养“一技之长”人才的必要性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