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性格"过于稳建"的杨春已经两次错失排名国内管理软件厂商销售额榜首的机会,这一次,他能否依靠自己的新产品和市场推广力度,实现带领东软金算盘3年内击败金蝶,占据国内财务软件市场销售额第二名的梦想?
2003年元旦刚过,东软金算盘总经理杨春就从公司重庆总部飞到了北京,他要赶在农历春节之前,拜访北京的重要客户,还要与他的公关外包商确定2003年媒体宣传的计划。自从去年5月公司把营销中心从重庆迁至北京,杨春对北京作为媒体中心的地位感受得越来越强烈,他要求公关公司帮助改变长期以来东软金算盘"公关弱势"的局面。
加大媒体曝光量,是杨春改造东软金算盘性格的一招。金算盘成立10年来,营业额逐年增长,现在已经成为销售额近2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用友、金蝶的国内管理软件公司,但杨春并不满意,他认为,金算盘几次错失榜首地位,与性格太平和、不会"做势"有很大的关系。要从偏安一隅的西南挺进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把金算盘从一个地方品牌提升为全国品牌,公司的整体市场运作能力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
创业:生存
杨春出生在重庆农村,读书时成绩非常好,1979年高考,为了十拿九稳地"跳出龙门",他听从父亲的劝告,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进入西南工业管理学校。这是一个培养会计和统计人员的兵工学校。两年后,杨春被分配到西南兵工局下属的一个工厂,这时的杨春,骨子里那股学习的劲头丝毫没有减退,第二年,他就高分考取了电大的中文专业,成为国内第一批电大毕业生。
20世纪80年代末,计算机进入办公领域,会计电算化把会计从繁重而单调的手工劳动中***出来,杨春也开始接触到一些计算机知识。1988年,杨春在一份会计杂志上偶然看到用友公司成立的消息,仔细阅读之后,杨春凭借一个会计人员的直觉和洞察力做出了判断:会计电算化行业将来一定有大发展。而这时,围绕在他身边的一些重庆"本土"财务软件公司已经初成气候,早就对国营单位的种种弊端深为不满的杨春义无返顾地辞职下海。
1991年12月9日"金算盘财务软件社"正式注册成立,起步的3万元钱是杨春从家里拿来的,公司只有三名员工:杨春和他的爱人、还有一个朋友。起步阶段没有自己的产品,他们一面用友的软件,一面也做硬件的,如美国一个价高面窄的电脑品牌"惠质"。从1991年到1995年中止与用友合作,金算盘的年营业额做到了300多万元,员工也增加到20多个。随着金算盘的实力逐渐增强,与用友的分成比例从最初的3:7上升到5:5。用友负责西南地区的人曾经多次跟杨春谈,希望与金算盘合资,或者把金算盘变成用友的一个分公司,但杨春拒绝了这些建议:他的梦想是,把金算盘培养成一个全国品牌。
1993年4、5月份,重庆海外旅游公司找到金算盘购买财务软件。该公司内地团和国外团两块业务的核算方式不一样,现成的软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客户提出能否为其定制一套软件,可以支付18万人民币。杨春觉得这是推出自己产品的大好时机,马上从重庆大学计算系,以月薪600元为"高薪诱饵"招收到几位技术高手,1年之后,完全满足客户要求的金算盘1.0版本正式推出。重庆海外旅游公司自然成为金算盘自主品牌产品的第一个用户。
扩张:挫折
1994年9月,全国会计电算化大会在北京举行。杨春带去了公司开发的Windows版财务软件,他认为,从DOS版向Windows版转型是大势所趋,杨春原以为凭借技术领先能够让金算盘一炮打响。然而,商品化经验不足埋没了产品的技术优势:软件的配套光盘、宣传手册和使用指南都做得不好,没能取得预想的轰动效果。杨春带着遗憾回到了重庆,而金算盘也把中国第一个成功推广Windows版财务软件的位置拱手让给了金蝶,1995年底,金蝶开发出Windows版本的财务软件,并大规模做宣传,结果他们成功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是金蝶最先开发出了Windows版财务软件。
金算盘的第二个教训是:通过***评审慢。当时国家***策规定,只有通过省级以上财***局评审的财务软件,才能在全国范围内销售。金算盘1994年5月开发出自己的产品,当年年底就通过了重庆市财***局的评审。但全国评审,由于"公关乏力",直到1997年10月,重庆改直辖市后才真正通过。对于创业之初就决心做"全国品牌"的杨春来说,三年的等待,是太长了。
事实上,在几次财务软件评比活动中,金算盘的产品都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1997年全国财务软件行业协会委托计算机世界、中和会计事务所和人民大学三家联合对全国财务软件进行的一次评比中,金算盘位列第二,仅以零点几分之差排在金蝶之后,在稳定性、灵活性等重点指标上,甚至强于金蝶。而此时的重庆市场,金算盘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增长到40%左右,但在面对一些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的重庆企业时,没有外地办事处的金算盘处于劣势。借评奖的机会,金算盘打了些广告,开始真正迈向全国市场。先是在西南的贵州、成都、昆明成立了分公司,把影响力辐射到重庆西南;然后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广州成立分公司。
从金算盘到东软金算盘
2000年,在网络热潮的激励下,高科技公司成为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宠儿。用友金蝶相继在国内主板和香港创业板上市,解决了融资问题。相比之下,金算盘的资金压力让杨春越来越焦虑。1999年,金算盘全年营业收入为2000多万元,利润不过300来万。这些钱拿来做研发和拓展全国市场,无异于杯水车薪。杨春需要找到稳定的资本来源,让金算盘加速前进。
对金算盘有意的投资商不少,上海贝岭、新大洲、金健米业等10多家公司纷至沓来。在与众多投资人接触的过程中,杨春发现,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只想要个"高科技概念",以催升股价,对软件行业不懂,也不愿意懂。杨春不想让合资后的金算盘成为一个"最终消失"的品牌。他给自己确定了两条原则:一是合资方一定要在软件行业,双方的业务有互补性。二是杨春本人不放弃对公司的主导权。
杨春最终选择了东软,一是因为双方的业务能够互补,东软做针对行业客户的定制,金算盘做通用和拷贝,东软每年都能采购一定的金算盘产品与自己的解决方案捆绑销售。二是因为杨春与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见了3次面,认定刘积仁是个心胸宽广、能给年轻人充分自由空间的人。2000年7月,双方最终达成了合资协议。东大阿尔派向金算盘注资2000万元人民币,占金算盘51%的股份;杨春和其他公司的核心骨干员工拥有49%的股份;杨春还获得东大阿尔派的母公司东方软件计划在美国NASDAQ上市的100万股原始股。虽然杨春不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但通过合作协议中的一些附加条款,杨春仍然保持了对公司一定的控制权。新公司更名为东大金算盘。
合资协议的达成,使得金算盘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充实了资金,解决了高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初步建立了员工激励机制,实现了骨干职工在东软的持股计划。
随着资金进一步充裕,金算盘从中低端市场向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提升,其产品线也从单纯的财务软件发展到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等领域。销售业绩的增长让杨春更满意:2000年至2002年三年时间,年销售收入从2000万元上升到1.6亿元。
方向感和团结是软件企业的关键
2003年的杨春希望公司能在未来两三年里,在中国财务和管理软件厂商中的排名前进一步。在他看来,中国的管理软件产业正在酝酿一场技术和思想的革新:通用软件能使软件供应商扩大规模,降低营销成本,但无法满足用户100%的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的软件公司又无法摆脱项目型公司由于项目周期缺乏可控性导致的现金流压力。东软金算盘在2002年10月推出的VP平台型软件似乎能把这两种软件的销售模式融合起来,它通过为定制软件公司提供现成的业务模式平台,减少了他们修改软件的工作量,压缩工程周期。搭行业化的快车,能够让金算盘走得更快。
"技术方向感和创业团队的团结一致是软件公司成功的关键。"杨春说。公司成立10年来,核心员工一直跟在杨春的周围,只有杨春的爱人和一个亲戚离开了公司。而在技术方向感上,杨春从来都保持着足够的敏感,无论是8年前的DOS转WINDOWS,还是8年后平台软件率先出台。回首金算盘的成长历程,杨春说公司一直"走的比较稳",也许,现在是开始奔跑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