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诗刊》是目前中国有影响力的诗歌民刊之一,2004年4月创刊于潮州,以“新诗刊,新视野,新探索”为主旨,突破地域界限,刊发国内许多著名诗人的力作,并培养了一批中国诗坛的新生力量。
“韩山师范学院诗歌创作研究中心” 于2009年3月成立后,《九月诗刊》纳入韩师诗歌创研中心主办刊物。其后的《九月诗刊》以更专业的姿态,确立“一期一专题”的办刊新理念。2009年以来,先后推出了“中国诗歌地理(第1、2、3辑)”、“汉英双语诗歌作品选”、“台湾当代诗歌精选”、“少数民族汉语诗歌”、“诗与评”、“春天?墓志铭”等十多个专号。
至2012年6月,《九月诗刊》总出版二十四期。《九月诗刊》以其精美、大气、高品质,备受广大诗人、诗歌爱好者的热爱。《九月诗刊》参加过“中国诗歌的脸”、“广东诗歌节”等国内许多大型诗歌活动的展示,被“中国诗歌资料馆”、“广东作家资料馆”等国内众多***书馆和诗歌研究机构所收藏。《九月诗刊》刊登的作品,多次被《诗选刊》、《诗歌月刊》、《中西诗歌》等著名专业诗歌刊物转载和推介。
《九月诗刊》于2010年12月3日被创建为“百度百科”词条。本期所选登的作品选自《九月诗刊》的“诗与评”专号。
所知
黄昏
当我拿起笔
它便是我的手的一部分
当我用笔写字,那些字从笔尖延伸出去
它们便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
当我靠在一棵树上
这棵树,已经成为我的肩膀或我的背的一部分。这棵树与另一棵树
它们的根在土壤深处紧紧相握
另一棵树,就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树上的小鸟
就在我的肢体上跳跃,鸣叫
它们是我身体中
若即若离的一部分
当我牵到你的手
你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
当我赤足站在地上
整个世界,就成为我身体的全部
读《所知》
邵孝文
读到诗人黄昏的诗歌《所知》,我不禁想起了恩格斯的话:美是“自然的合乎人性的联系”。在诗作中,“我”的外部事物“笔”、“字”、“树”、“鸟”、别人的“手”,乃至整个世界都会成为“我”身体的部分或者是部分的部分。因为这些外界事物是“我”“所知”的,与“我”的生活相联系,这些客观存在,影响与丰富着“我”的生活。而那些“我所未知”的事物,为什么“它们必定是我身体中被隐蔽的 / 那一部分”?
诗人埋下伏笔,让读者来解读:人类有认识世界万物的能力,一旦被“我”发现,就属于“所知”的范畴,就会成为“我”身体的部分;那些一生也不可能知晓的事物,冥冥之中也会间接地影响“我”的生活与生命,无疑也是我身体的部分,不是显现的部分,而是隐蔽的部分。
诗人的心灵悯怀一切客观事物,人类要做到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诗意地安居大地之上”,就必须善待我们生活的外部事物,善待他人,善待我们生活的世界,把人外部的客观事物作为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看待。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些微妙之处:从“笔”开始延伸,笔是没有生命的东西;然后是“树”,已经有了生命;接着到动物“鸟”,但“鸟”仍是低级的动物,于是延伸到高级动物的“人”,就是“我”和“你”,这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这样还不够,最后扩展到“整个世界”。
黄昏这首诗充满思辨意味,不在意象的新奇与语言的精美上过分使力,主题在平白的表达与不动声色中完成,真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
理想者
周亚
那些年,我吃了许多花草
身体里的火一点一点消灭
做灵魂出窍的女人多好,住进水房子
把梦还给梦
后来,我吃贵族化的水果
日食三餐,风轻云淡,内里的忧患愈来愈甚一觉醒来,我的莲花步连花草们都赶不上案头的日历已翻过千山
万物具有摧毁性的相似。当花草、水果相拥而逝时光帛裂,疼痛醒过来
我把那个人也丢掉了
秋天一旦落花,冬天不再下雪
我想是的,是我们用小手在散月亮上的桂花这些,我们力与力的凝聚
感化了即将到来的冬雪
你的冬天,也是我们的。
你一直在一个人走,是吗
我们发现你珍贵的足迹的同时我们也借来了上帝的肺
我想这样,与你共同呼吸
一口亲情友情爱情吸进去
一口诗歌艺术吐出来
熄灯了。我不想睡
留下最后一句,也是代表黑夜的气息这些氧,只想告诉你
兄弟,天黑了
别忘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
等你
读《理想者》
流泉
周亚集画家、散文家、诗人于一身,因此,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唯美就成了主基调。散文拿过“冰心散文奖”,诗歌拿过“鲁黎诗歌奖”。周亚的唯美令其眼中的世界变得纯净而美好,变得隽永而别有意味。在我与之交往的时光里,我发现她的娴静中寄寓着特有的气质,而这样的气质,始终透露着她作为艺术家的一种理想追求。这种理想追求是高贵的,是纯粹的。毫无疑问,周亚是一位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
读她的诗,那些超脱尘嚣之美,总能在和风细雨中轻叩我们的灵魂。即便是一种痛,在她的笔下也是一种别样的痛,不是大悲伤,而是人生苦旅中的一种感怀,一种甚至是美好的追忆或者呼唤。
《理想者》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它另辟蹊径的表现视角,还在于它个体化词语运用的恰到好处。
致老乡——诗人马立
左右
帽子之上,一只孤鸿在走远
是我们在飞翔。
我愿意这么说
是因为我们共同顶着天空的坚强
我记得以前。以前有一位哲人对我说
读《致老乡——诗人马立》
王国栋
诗歌是灵魂的歌唱,绝不是简单的文字累加。优秀的诗歌作品是诗人心灵的颤音,是心弦上的舞蹈。好诗的标准是复杂而多元的,其中能不能让人感动,是关键的元素。
近读诗人左右的一首诗《致老乡——诗人马立》,让人眼前一亮,我几乎含着泪读完这首从心灵深处流出的炽热句子。
这首诗是诗人左右为身患重病的先锋诗人马立所写。真正的诗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细腻的,具有悲天悯人的思想和浪漫主义情怀。诗人左右为马立的病而着急,为马立所需的巨额住院费用而发愁,作为一名诗人,他感觉有义务呼吁和帮助诗兄。最难能可贵的是,左右是一名聋哑诗人,他的善良可见一斑。这首诗歌,经左右手语表演后,现场许多人泪流满面。足以说明这首诗歌感人至深。我感觉这首诗歌有以下艺术特色:
这首诗歌命题很普通,希望人人都奉献爱心,帮助弱势群体。但诗人左右切入点好,用最朴实的语句来营造爱心的氛围。全诗没有直白的说教口气,但通读诗歌后,自然而然会为诗中的真情感动,明白应该怎么做。这就是这首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