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篇】
说说“怀想”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 余一鸣
初看到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我是在开考后不久的网页上,当时只看到题目:“怀想天空”。我有点儿不太相信,因为这题目上海几年前考过,叫“遥望星空”,我们江苏只是把人家的题目套了件“马夹”。等到看到报上白纸黑字的试卷,才敢确定没错。
说实在的,作为一名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的高中语文教师,我看了这个题目后思绪万千,且喜且忧。
评价一个作文题如同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不能横向比较,要纵向看发展。至少,这题目比“凤头、猪肚、豹尾”强多了,比“人与路”隽永多了,显示了我们江苏的进步,表明了我们向上海、浙江看齐的决心。这是一喜。
下面说一点忧吧。我认为学习别人不能亦步亦趋,而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拿到江苏今年的作文试题,第一感觉是有诗意,第二感觉是玄和虚。有人问我该怎么写,我说怎么写都行,天高任鸟飞,宇宙浩渺,你横写竖写都不会离题万里,就算离题真有万里,在天空中你也没能耐豁边。如果天空装不下你的作文,还有“怀想”这词儿给兜着,不止是上下五千年,就是从宇宙的起源写起,也在题上哩。这题目气势磅礴吧!这题目浩瀚吧!不过,要是我的学生在考场里,我顾不上找词儿赞美了,用《西游记》的说法,我的学生得按下“云头”才能找到落笔处。这时才想到人家上海高考作文题的高妙所在,你想一想,“让我握住你的手”“我必须跨过这条坎”,这题目就是我们生活浪花中随手可掬的一朵,就是我们思绪中仰头可抚的一缕,说到底,它天生就是考生作文中的一个句子。人家不是也有文化有诗意吗,为什么就贴着实际生活呢?
其次,我觉得“怀想”这个词挺有文人味,用鼻子嗅嗅还有一点文化味道。“怀想”一词我们师生并不常用,很多同学对它的确切含义并不了解。平时在表达这一层意思时人们习惯用“怀念”。我查了词典,在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里“怀想”解释为“怀念”,我想命题者可能是想在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的同时体现自己的文化。其实我们师生并不害怕,前几年盛行的选择题“陷阱”已经领教了很多。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命题者。至少,“怀想”这个词在三四十年代作家的作品中是出现过的;自然你不可能是先读了大学中文系再来读的高中,但你至少听爸爸妈妈唱过一首叫《外婆的澎湖湾》的歌,歌里就有一句歌词叫“童年的怀想”。命题者无疑是做大学问的人,是知识的巨人,你叫一个巨人在命题时蹲下身子来屈就小矮人,怎么对得起他顶天立地的学问?想通了也不必紧张,学问浅有浅的办法,韩寒早在小说《三重门》 里玩过一招:拆字。我们学着来“拆词”:“怀”即“怀念”,“想”即引言中的“遐想”,这样竟然也找到了一条生路,不亦乐乎。关键是拆词时别忘了必须推敲命题者的引言,写作时要以这些词意为“准绳”。
当然,我们得知道命题者自有他的难处。不过,什么时候高考作文题不再是几个学问家的大舞台,而是考生们展示自己的天地,那就是我们师生的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