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心直口快、有什么意见总爱直通通地说出来的青年人。可是,这样却惹得一些人不满。而有的人“心眼多”,对人有意见总爱背后嘀咕,当面充好人,说话也爱绕弯弯。这些我都看不惯。有些好心的朋友说我这“直心肠”是太幼稚、太浅薄,不懂“世故”。
究竟“直心肠”好不好呢?
安徽 田晓玲田晓玲同志:
你提的问题很有意思,“直心肠”好不好?好。当然,仅用一个“好”字来回答,似乎又太简单了,还需要做点具体分析。
有这样两句谚语:“正直是一生之宝”,“路直有人行,人直有人合”。可见自古以来,“直心肠”便是人们所称道和提倡的。那么,既然好,为什么又会遭到非议呢?这并不奇怪。如同别的好东西不可能被所有的人都接受一样,“直心肠”在道德修养里是一个较高的标准,要求所有的人都是“直心肠”也是不现实的。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不相信“直心肠”好,甚至要别人也用“弯心肠”待人处事。但我还是劝你千万不要屈从于这种旧习气。
至于有人说你不懂“世故”,把直心肠说为“太浅薄”,这倒使我想起个故事。六七十年前,中国文坛上活跃过一位年轻人,叫刘半农,他曾参加过著名的《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很活泼,有时颇近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可谓是一个“直心肠”的人。有人据此批评他“浅”。鲁迅先生却这样写道:“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这里,鲁迅先生给我们点出了处世之道,我看大可以壮壮“直心肠”青年朋友们的胆。
其实,“直心肠”就是心地直爽、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我的修养要则》第四条就是“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做到这一条,可以算作高标准的“直心肠”。不能把“直心肠”看作是年轻幼稚的反映,它是做人的很可贵的品德。
“直心肠”的人,有时会显得“孤立”。但是,“难得是诤友”,直心肠的人最终是会得到多数人了解与信任的,会获得真正的友谊的。与之相反的人呢,他们一时间在人们中运转自如,其实,那只是貌合神离,真正的同志友谊是不属于他们的。
不过,亲爱的朋友,我们说直心肠好,并不是说待人处事只要凭个“直心肠”就行了。直心肠的人,也往往容易有另一方面的不足。比如说,批评人不注意场合,不讲方式方法,容易简单粗暴,说话欠缺斟酌,甚至言语伤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听取别人意见,特别是自己一时想不通的意见时,不注意冷静地让别人把话说完,常是“直通通”地把人家顶回去,弄得别人怕跟自己谈问题。这些,都值得引起注意,并要努力改进。待人圆滑,表里不一,毫无原则,到处充好人,当然不对;简单粗暴、“直通通”,也不好。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这就是对别人的尊重。一方面,为人要正直、坦率,另方面,又要耐心、细致,要讲究方式方法,考虑效果。应该把这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
如果认为直心肠就是“心直口快”,不必注意方式方法和效果,这只能是对“直心肠”的误解。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真正的“直心肠”,是对人对己都要“直”,切不可“打手电”——专照别人不照自己,批评起别人来直通通,而对自己的缺点却掩掩盖盖,这样的“直心肠”也是不会得到群众支持的。那一条“要则”中,是明确包括了对自己和对他人两个方面的,而且把对“自己”的要求放在了前头。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仿效。
关于“直心肠”就讲这些吧,不知对你有无帮助?
储瑞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