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劝人向上的大道理,在现实中并没有什么用处,那么看看本文事例吧!
三个半瓶醋,好上加好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很多人把这句话当作笑谈,但这句俗语背后蕴藏的深刻哲理,也许能给正为就业发愁的毕业生指点一条明路:如果没有过人的能力,就要多项发展,做一个复合型人才要远比当一个半瓶醋受欢迎得多。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劝人向上的大道理,在现实中并没有什么用处,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个事例:2007年初,西安翻译学院的两名毕业生被派到尼日利亚,参与该国铁路现代化工程项目的涉外口译工作。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民办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得到众多名校学子梦寐以求的海外工作机会,确实值得思考。
上面两个幸运儿学的是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单就专业能力,他们可能比不过公办名牌外国语学院和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论技能,可能也大不如高职毕业生。但将外语、专业、技能这三个“半瓶醋”合三为一,他们就成了不折不扣的“万金油”啦。
不要认为多学几门技能,或是通过双学位就能成为“复合型”人才了。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不是指所学专业,而是从能力结构上来说的。不论是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还是个人能力,都是用人单位筛选求职者的重要因素。知识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专业了,才算得上复合型人才。
考证、培训固然对就业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应盲目追求数量或是名字好听,而要有合理的成长规划。正确认识自身特点,找到所学专业薄弱之所在,结合专业发展前景去“开发”自己的新技能,才是“三个半瓶醋”理论的精髓。
在学校多打一瓶醋
陈露是一名大三理科新生,已经有一年的兼职经历。她在参加了几场职业演讲后,决定提前规划自己的人生。陈露认为理工专业并不适合女生,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学起了电视编辑,既然同是传媒行业,电视编辑对她来说更有发展空间,但一次课上老师的话使她动摇了:作为名牌学校的学生,把自己的专业学深、学精才是未来的出路,因为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正是冲着学校的“名声”和求职者的专业能力来的。
所以大学生应当学会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为自己特制一个培养计划。正像“三个半瓶醋”理论所说的:专业+操作技能+独特能力,三者同时发展才是关键。以陈露为例,如果在学好电子信息专业的同时,掌握良好的电视编辑操作本领,同时以一门熟练的外语作为“秘密武器”,找好工作绝非难事。
看好你的醋瓶
经常能够听到大学生抱怨自己所学专业用处不大,时常换专业挂在嘴边,要么就是荒废学业,去涉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殊不知,这种态度是成为人才的最大敌人。大学生自我培养,一定要首先看好自己的醋瓶:虽然不要求你把它们全部灌满,但至少也要达到及格线以上。而在这三个瓶子之间,孰轻孰重也是必须注意的。
这样的道理有点像小学时“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一个希望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大学生来说,每个醋瓶上都有及格的刻度:本专业至少通过学校认可,有学位证才有求职的“钥匙”;实际能力要能够对一个行业的运作过程全面了解,至少达到不用特别培训就能上手的程度;特别能力至少要有一个权威认证,并且不能只是“纸面财富”。达到这样的程度,才算一个合格的“三瓶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半瓶子醋不好,三个半瓶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