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长安生活方式的胡化风尚
《全志》成书历程试探
牛津大学设立汉语教席的就职演讲
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的世界史观
《易经》、科技与全球知识经济
内藤湖南视野中的中国史学大势
试论美国汉学家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变迁
对俄国学者翻译周敦颐《通书》的评论
近代基督教教育小说的译介及其意义
龙华民《论中国人宗教的几个问题》
巴伐利亚国家***书馆藏广东木鱼书总目
朝鲜后期对《读礼通考》的接受及其影响
浅述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在法国的译介
16世纪欧洲所见中国地***的流变
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的汉语学生
甘埋里考——兼论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
理雅各《中国经典》主要版本考辨及其他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汉语教学与汉语研究
别列列申:对中国文化的依恋与传播
从校勘学角度看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
中国大陆汉学研究范式问题:回顾与反思
日本中国学研究50年——村山吉廣先生访谈录
清代耶稣会士贺清泰的《圣经》汉译及诠释
徐日升:中瑞两国历史上的第一名使者
女性之手: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刺绣学问
彼得·佩林·汤姆斯:由印刷工而汉学家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19世纪汉语读本中三种《西厢记》改写本研究
利玛窦与《伊索寓言》中译:史实考辨与文本分析
杜赫德《全志》的编撰缘由和原则
与中国有着特殊渊缘的俄罗斯汉学家戈洛瓦乔娃
与波兰当代著名汉学家爱德华·卡伊丹斯基的对话
译者文化身份对《论语》300年英译史的书写
颠覆与传承:厄休拉·勒瑰恩《道德经》英译研究
国内《语言自迩集》存世文献及实物流通考察
理雅各对《论语》性善论与基督教人性论的互释互证
最初汉语及满洲语《圣经》译者——耶稣会士贺清泰
作为儒家思想家的陶渊明:论罗伯特的陶渊明研究
汉学家的周边——以日本中国学家与晚清民国为例
“非虚构”与“无我”:海外汉学视域中的中国诗性
利玛窦与《四书》拉丁文译本——从史学传统到新的研究
从朝贡制度到条约制度——费正清的中国世界秩序观
中西会通新探:明末耶稣会著译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丝绸之路视域下的犹太商人——开封犹太社团来历问题研究述评
中国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以《三国演义》为例
见微知著,以情鉴史——意大利汉学家史华罗的汉学研究之路
超越文化帝国主义:文化理论、基督教传教使团与全球现代性
“国外汉学的危机”——与澳大利亚汉学家寇志明的对话
文化的同一性与糅合性——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与美学
日本传播渠道与寒山诗误读的产生——以寒山诗《书判全非弱》为例
构建东亚比较文学与东亚比较文化——著名中国文学研究者金文京教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