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凯歌的《无极》称得上是中国大陆电影中的大片,可以说从这部影片的策划、立项到投资、开拍到完成、发行的运作过程等角度来看,《无极》在中国大陆有许多开创性的东西。
【关键词】 《无极》 题材 架构 运作
在看电影《无极》之前,我是这样想象《无极》的极致的色彩,极致奢华的布景,极致壮观的外景,以现代方式演绎的古典中国风格的配乐,大量使用摇臂和斯坦尼康以追求场景的三维感,看上去有点故作深沉的对某种人生哲理的思辩主题,一个贯穿整个故事的大悬念……当然看过《无极》的人可能一下子就能我的这些想象,不过《无极》称得上是中国大陆电影中的大片,可以说从这部影片的策划、立项到投资、开拍到完成、发行的运作过程等角度来看《无极》在中国大陆有许多开创性的东西。
首先,表现在题材方面。我不记得在动画片《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以及后来的《天书奇谭》之后,中国大陆还有没有别的带有史诗气魄的魔幻电影《孔雀公主》那样的不算。在2001年金鸡奖项中《在1925》的电影摘得桂冠,特邀佳宾尔冬升不无揶揄地说:大陆还可以多拍一点其它的东西……不想5年之后,获奖的还是《张思德》这样的电影,其他的类似于此的还有《***大典》、《生死抉择》以及《孔繁森》等。我们可以粗略计算一下,大陆一年生产电影200部左右,在题材上,除了几部屈指可数的喜剧恐怖片之外,真正能够具有一定的新意、一定的特点,能够走出传统“樊篱”的,没有多少,而《无极》在题材方面是很有创意的。
其次,表现在架构方面。3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亚洲顶级明星群与世界顶级导演的组合、现在已知的最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如此气吞万里的壮观架构,可以说在大陆前无古人。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与之相似,但规模上的差距却是显而易见。尤其是它的其同遵守中国语言文化的多元合作形式,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国电影行业的一项空白”。
最后,表现在运作方面。也就是整个《无极》事件。如果把题材、架构、投入、宣传、摄制、获得票房……所有这一切,串起来看,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近乎完整的、已经比较成熟的、现代的、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电影制作模式。从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开始,中国大陆电影才真正具备了“无限细化的团队分工、流水线作业、明星制、制片人制、导演的***理念”这些与国际接轨的电影生产模式,而这次陈凯歌比张艺谋走得更远,也更坚决和彻底。这种模式其实没什么新鲜和大惊小怪,无论欧洲还是美国,无论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个行业,大家拍电影走的都是这个路子,只不过中国大陆电影一直不是这样,所以有《无极》这样一部出来,就有了首创意义和***精神。
当然,作为整个“事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绕过《无极》这部电影本身。如果假设一个提问你认为《无极》最烂的地方是哪里?归纳答案后,“得票”最多的答案是:胡编乱造看不明白。
大多数中国观众现在只能扮演一个在电影院里窃窃私语的观众角色,以现实生活层面共有的喜好和优劣标准来重新解读电影,不客气地讲,他们仍然停留在过去给《大众电影》杂志的“影院人语”栏目写信指出在某部古装戏里发现了电线杆子的水平。因此,他们才会质问《十面埋伏》的情节的不合常理,他们才会失笑于刘德华等的古文台词他们才会计较地理天气的真实可信,他们才会像一群过家家的小女孩儿一样死死抓牢前因后果这条主线,紧缚想象力的翅膀,拼命地试***复制生活的原态。
这些观众里头有一大半纯粹是为了贬损《无极》而去贬损《无极》的。这与《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千夫共指极为相似。也许,在《无极》上映之前,就有那么一帮家伙备好了词语,片头可能还没放完呢,先灭你一下再说。网上有无数对这部电影匪夷所思的指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有大量“懂”电影艺术的人,从绿幕或者蓝幕的制作水准、电脑技术以及杜比、环绕、覆盖、立体度、流、频等等这些方面下手,对《无极》大加挞伐。这种起哄似的“倒歌”风潮,不足为奇,倒不是因为有《英雄》和《十面埋伏》的遭遇打底,而是国人在精神领域的集体同方向倾斜的习惯早已让人见怪不怪。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存在一定的阴暗面,其具体特点是误读、媚俗、肤浅、误导、毁灭、冷血、残忍、受众最广、巨大的同化力以及其它――如王朔先生之观点。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大众传播形式,而史无前例的方便、快捷、自由的传播工具互联网的出现,则让大众文化获得了的从未有过的强势,它的一切特性也随之被发扬光大。围绕电影《无极》所发生的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文字而影像,由贬损而丑化,当“倒歌”运动因为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登峰造极的时候,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这些特点也就充分地暴露出来。
其实没必要在法理角度上纠缠什么,可以肯定,无论在陈凯歌发话之前还是之后,胡戈都没有因为改编《无极》而直接获得利益。不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会不会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无极》的潜在票房呢?比如,有N万个本来打算去电影院观看《无极》的人,因为看了胡戈版改编而产生了“《无极》就是这个啊”的不良印象而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因为批评与因为改编而阻止了原作利益的获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还有,毫无疑问,胡戈在写《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时候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是冲着搞笑找乐消遣好玩去的――但这偏偏惹怒了陈凯歌。
陈凯歌称得上是当代中国艺术大师――一如冯小刚所言:“凯爷最适合待的地方就是象牙塔,每个民族,都会有这么两三位爷,国家再穷也得养着。”古来圣贤皆寂寞,从《黄土地》开始,到《孩子王》、《大***》到《边走边唱》到《霸王别姬》、《温柔地杀我》再到《无极》陈凯歌一直孤独地跋涉在艺术思想的前锋线上,享受或者忍受着另外一个高度带来的快乐或寒冷。对一个大师来说,他的内心世界不为人理解不为人知甚至遭人诟病都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与大众的精神取向同流合污便不成其为大师了。一般情况下,面对大众文化的上述特点,多数中国大师选择沉默。但是,也总有几个大师会站出来,站到大众的对立面,说真话,说心里话,直刺大众文化的,以至触犯众怒。
现在,轮到陈凯歌站出来了。不是度量小,不是无趣,不是无聊,而是一个艺术大师对大众文化性一面的当头棒喝!当我们自以为是地沉湎于媚俗、肤浅和毁灭的狂欢中时,我们需要一个大师引领我们找到思想上的西奈山神喻,从而进步,从而高尚,从而醒来。但是,现实总是这样残酷,与所有的中国大师一样,陈凯歌同样被大众敌忾同仇,李承鹏说:陈凯歌告的不是胡戈而是人民,对于一个对大师从来都缺乏敬畏心理的民族来说,这种态度很容易理解。所以,对于馒头事件,陈凯歌更应该选择的是沉默,而大众则可继续在想象中的高雅和物欲文化里,“动”到“无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