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9月中央“”实施后,北京市在全国率先了《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的暂行办法》、《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的暂行办法》,启动了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以下简称“海聚工程”)。
“海聚工程”的实施,加速了高端人才聚集,带动了学科建设,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了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环境建设。
海聚工程推动了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建设,符合首都发展需要。
截至2014年7月,北京市已完成10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海聚工程”高层次人才总人数已达612人,包括171名“”入选者。从入选项目情况看,工作类人才438人,创业类人才174人。
从年龄分布看,海聚人才的年龄集中在30至50岁之间,处于科技人才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以及自主创业的最佳年龄段。其中,1960―1980年出生的人员达到477人,占77.9%。
海聚人才绝大多数在海外具有丰富学习和工作经历,在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或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以上技术或管理职务,学术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业界的认同。其中当选海外院士的有4名(王晓东、邓兴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李琳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孙博华当选南非科学院院士),在海外高校、研究机构担任教授(研究员)职务的有113名,副教授职务50名。
海聚人才从事的专业领域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主,达到254人和166人,分别占整体的41.5%和27.1%,从事能源与环境、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也占有较大比例。此外,还有部分海聚人才从事现代农业、汽车研发、财务金融、文化创意等首都经济重点发展领域。
海聚人才分布在321个用人单位。体制内单位(包括市属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有62家,共引进245名海聚人才,占40.0%。体制外单位(包括海聚创业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有259家,共引进367名海聚人才,占60.0%;其中,173家海聚创业企业引进海聚人才235名。
教育、科技、卫生等系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功能区是北京市海聚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推荐海聚人才183人,市教委推荐海聚人才118人。全市16个区县,除延庆、怀柔、门头沟、房山4个区县外,均有海聚人才,其中海淀区推荐的最多,已累计有35人入选。
来源地 专业领域 落地单位
国家 数量 名称 数量 性质 数量
美国 427 生物医药 254 市属国企 45
英国 28 电子信息 166 高等院校 103
日本 28 新材料 40 科研院所 40
加拿大 23 能源环境 38 医疗卫生 57
德国 21 光机电 29 创业企业 235
澳大利亚 11 汽车研发 12 民营企业 116
新加坡 10 现代农业 11 其它类型 16
法国 8 财务金融 9
其它国家 56 其它领域 53
表1 海聚人才有关结构简表
“海聚工程”的实施,对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产生了积极效应,从第六批至第九批,入选人数稳定在70人左右,第十批接近98人。
从入选项目情况看,创业类人才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第一批入选创业类33人,占整体的比例为66.0%,之后,创业类人才逐批下降,近几批稳定在20人以下,第十批包括创业团队在内仅有13人入选创业类,所占比重为13.3%。
***1 北京市“海聚工程”各批入选人项目
从入选时年龄看,海聚人才在入选时点的平均年龄为44.8岁,各批平均年龄在42.5岁―48.2岁之间,考虑到第五批开始启动青年项目的影响,粗略看出平均年龄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
从落地单位性质看,尽管体制外单位是吸引和使用海聚人才的主要载体,但随着“海聚工程”深入推进,对于体制内单位的海外人才工作的推动作用持续加强。市属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体制内单位,对海聚人才的吸引力稳步增长,近五批入选人数均在30人以上。
从专业领域看,从事生物医药的海聚人才逐步增加,从事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资源环境等专业的海聚人才数量相对稳定。
***2 北京市“海聚工程”各批入选人专业领域
海聚人才围绕国家和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截至2013年底,海聚人才共承担部级项目课题48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466项,项目总金额数达126.24亿元。其中,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裁程京院士,承担部级课题47项、省部级课题27项,项目总金额数达2.8亿元。
海聚人才在京取得了一系列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稳步增长,论文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首都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国内学术界认同。截至2013年底,工作类海聚人才来京后共发表科研论文1784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280篇,工程索引(EI)收录201篇,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39篇,科学评论索引(ISR)收录8篇。
海聚人才带来了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在前沿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提高了北京市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截至2013年底,152家海聚创业企业共申请发明专利6151项,平均每个企业申请发明专利40.47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136项,平均每个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4.05项。企业共取得软件著作权1177项,平均每个企业取得7.74项。一些海聚创业企业已成为各细分行业的领导者,开发的产品项目填补了技术空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升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北京“海聚工程”6年发展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