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冠”的变调构词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冠”字在上古有平声“古丸切”和去声“古乱反”两个读音,它们是由变调构词而产生的,读平声的是原始词,意思是“首服”,也就是头上戴的服饰;读去声的是滋生词,意思是“以冠加诸首”,也就是在头上戴服饰。利用六朝唐宋以来的注音材料论证了“冠”的变调构词,并指出成语中的“冠”也应根据其原始词和滋生词的不同来分别注音。

关键词:冠;变调;构词

中***分类号:H3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11-02

1 “冠”字的出处

原始词,义为“首服也”,也就是头上戴的服饰。名词,古丸切,平声。滋生词,义为“以冠加诸首”,也就是在头上戴服饰。动词,古乱切,去声。冠的变调构词,贾昌朝,马建忠,周祖谟,唐纳,周法高均有著录。《马氏文通・实字》卷之二:“冠字:名用,平读。动字,去读。”周祖谟在《四声别义释例》里,把“冠”的变调构词归入“因词性不同而变调者”的“区分名词用为动词”一类,举例有:“冠,首服也,古恒切。平声。以冠加诸首曰冠,古玩切。去声。案,《仪礼・士冠礼》释文云:‘冠,古乱反。’《汉书・萧何、曹参传赞》:‘位冠群臣。’集注云:‘冠谓居其首,古乱反。’”唐纳归入“原始词是名词性的,滋生词是动词性的”一类。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篇》归入“非去声或清声母为名词,去声或浊声母为动词或名谓式”一类,其释义是:“冠:首服也,古恒切(平声);加诸首曰冠,古玩切(去声)。案,《仪礼・士冠礼》释文卷十557:‘士冠:古乱反。’《论语・先进》:‘冠章甫。’释文卷二四1384:‘冠章:古乱反’”。

《说文・冖部》:“冠,也,所以发。弁冕之总名也。从冂、从元,元亦声;冠有法制,从寸。取其在首,故从元。”这也说明了“冠”的原始词是名词。《康熙字典》:“冠,古丸切,沽欢切,并音官;又,并古玩切,官去声。《韵会》:‘男子二十加冠曰冠’;又,为众之首曰冠,《史记・灌夫传》:‘名冠三***。’”

《玉篇・冖部》:“冠,冠冕也。”《广韵》古丸切:“冠,首饰也。”古玩切:“冠,冠束。”;《集韵》古玩切:“男子二十加冠曰冠。”

2 “冠”字在古文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经典释文》给“冠”字作注的一共有71处(不包含“下同”之类的注释),其中只释义未注音的有4处,注了音的有68处。注音方法主要是反切和直音两种。

(1)直音的有2处:就《经典释文》直音而言,陆氏的“某音某”,除了纯粹注音外,多数具有以音明义,表出异文或误字等作用,内容十分复杂。但给“冠”直音的2处是纯粹注音,即注音字只显示被注字的读音,并不以音注兼表异文、误字或破读等。举例如下:

①《礼记・奔丧》:“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括发袒,成踊,东即位。”音义:“冠音官。”

②《礼记・问丧》注:“怪衣冠本之相为也。”音义:“冠音官。”

“官”在广韵里是“古丸切,平声”,可见这两处都是给作名词用的“冠”注的音。

(2)反切注音的有65处,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给“冠”注去声的情况。其中注“工乱反”的有2次,注“官唤反”的有1次,注“古唤反”的有3次,注“江唤反”的有1次,注“工反”的有1次,注“古乱反”的最多,有54次。

现将“冠”作“在头上戴服饰”讲读去声的情况举例如下:

①《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音义:“冠,古乱反。”

此“冠”意为“戴帽子”,这里引申为行冠礼。此“冠”直接作谓语。

②《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正义曰:“‘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音义:”冠,古乱反。

此“冠”意义同上例。

③《左传・成公二年》:“二君弱,皆强冠之。”音义:“冠,古乱反。”

此“冠”意义同上,作谓语,代词“之”作宾语。

④《礼记・乐记》:“裨冕,衣裨衣而冠冕也。”音义:“而冠,古乱反。”

此“冠”意为“戴”,带宾语“冕”。

⑤《礼记・郊特牲》:“冠义,始冠之,缁布之冠也。”音义:“冠也,古乱反,下文注‘始冠’、‘冠而敝之’、‘而冠’、‘冠于阼’、‘冠而字之’、‘冠礼’、‘士礼冠’皆同。”

这则材料很明显地反映了“冠”的变调构词。音义在此处只把“冠义”之“冠”,“始冠”之“冠”注了去声。独未注“缁布之冠”的“冠”字,由此我们猜测此“冠”读平声,名词。事实上,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推出“缁布之冠”的意思是“黑麻布做的冠”,“冠”在此处确是名词,读平声。

⑥《礼记・冠义》:“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音义:“冠,古乱反,除下文‘玄冠’及注‘缁布冠’、‘玄冠’以外并同。”

这则材料也明显地反映了“冠”的变调构词。音义在此处把“玄冠”及注“缁布冠”等排除掉去声读音。由此猜测此“冠”读平声,名词。事实上,“玄冠”的意思是“玄色的冠”,正是名词,平声。

“冠”读去声还可以引申为“在前面加上……”的意思,如:

《尚书・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音义:“冠,工乱反。”

这里的“冠”是滋生词的引申义,此带宾语。

“冠”还可以引申为“居第一位”的意思。如:

《尔雅・释宫》注中“冠***”音义:“古乱反”。

“冠”的原始词义和滋生词义及其引申义到现在都还存在。《现代汉语词典》说得简明扼要:冠guān①帽子;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

冠guàn①把帽子戴在头上;②在前面加上……;③居第一位。

另一种是给“冠”字兼注平声和去声的情况,有3次。现在把这些用例全部分析一遍:

①《礼记・曲礼》:“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忧不为容也。”音义:“冠如字,徐古乱反。”

此“冠者”指“首服之总称也”,“冠者不栉”的意思是“首服也不打理了”,形容父母生病时的那种忧心。徐邈读去声,是因为他以为此义是“冠”的动词义发展而来的。这反映了对上下文中“冠”的词义有不同理解。

②《礼记・丧服小记》:“既葬而不报虞,则虽主人皆冠,及虞则皆免。”音义:“冠如字,又古乱反,下及注皆同。”

此例中的“冠”根据上下文及注疏的理解,应该是“著冠”的意思,应该读去声的。但此例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陆氏此例中把字的本读音列在前面,实际读音列于其后,形成有悖于音义类注释常例的情况。这种注音方式在注《周易》时也出现过,如《易・上经》:“:括囊,无疚无誉。”“无誉”《音义》:“音余,又音预。”“音余”者,《广韵》作“以诸切”,中古全浊平声字,今读当为“yú”;又“音预”者,《广韵》作“羊洳切”,中古全浊去声字,今读“yù”。文中“咎”与“誉”相对,“咎”为“过失”之义,则“誉”当指“名誉”。今读“yù‘无疑。还有几例同上,都不合音义类注释之常例,而且出现在同一本书的注音中,暂不赘述。所以说它是失误是不通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陆氏把”明同异,正是非摆在首要位置,想要通过把字的本读音置于前面的办法,达到标示规范,订正音读的目的。

③《左传・哀公十五年》:“尽十五年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在定九年。”音义:“冠,如字,又古唤反。”

此“冠氏”是一地名,读“如字”当是它的本音。这里本读音和又音成对出现,是为了通过对比申明本读,以示规范。

有人以为“冠”作动词,义为“戴帽子”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说不妥。从语音上说,古人既以去声一读来跟动词用法结合,则动词用法跟名词用法自当为不同的词;临时的活用,古人不会用声调的变化固定下来。从语义上来说,古代表达“戴帽子”这一概念,主要是“冠”、“服”、“著”、“戴”这四个词。“服”作动词不视为活用,“冠”为什么要看作活用?

上古表示“戴帽子”这个概念,“冠”最常见。从使用频率说,先秦至两汉“冠”作动词用数量巨大。以先秦十三部文献为例,“冠”《诗经》动词0次,名词2次;《左传》动词5次,名词10次;《春秋谷梁传》动词2次,名词4次;《春秋公羊传》动词0次,名词0次;《论语》动词1次,名词2次;《孟子》动词3次,名词7次;《墨子》动词1次,名词8次;《荀子》动词5次,名词12次;《老子》动词0次,名词0次;《庄子》动词2次,名词6次;《国语》动词1次,名词3次;《战国策》动词1次,名词29次;《韩非子》动词1次,名词11次。以上动词共有22次,名词共有94次,上述名词中还没有排除固定词语的用例,但是尽管如此,“冠”的动词用例也占到了20左右,这就很难说是临时活用了。因此,上古文献中,“冠”作动词的次数少于名词,这是事实,但它的使用次数还是很多的,显然不能证明“冠”氏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古“戴帽子”这一概念主要由“冠”表达。到了中古以后“冠”作为“戴”义才逐渐被“戴”取代。“戴”本来指把东西顶在头上,先秦常用。由此引申为“戴帽子”的“戴”。现代汉语里,前面一个意思已经由“顶”来表示,“戴”就专指戴帽子了。“戴”用作“戴帽子”义始见于战国,先秦两汉用例不多,东汉以后,这种“戴”才逐渐多用起来。

“冠”经常与“衣”在成语里连用。对这些成语中“衣冠”的读音,各工具书的处理方式却并不相同。《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许多权威的工具书将其统一标作“yīguān”;而个别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则将它们的读音归入两类“yīguān”和“yìguàn”两类。基于对“冠”的原始词和滋生词读音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于“衣冠”在成语中的读音问题,《汉语大词典》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如“衣冠楚楚”、“衣冠济济”、“衣冠扫地”等成语中,“衣冠”具有明显的名词性,是它们的原始词的用法,应该读成“yīguān”;而在“衣冠禽兽”、“衣冠沐猴”等成语中,“衣冠”则明显是动词性的,是它们的滋生词用法,应该读成“yìguàn”。由此看来,《辞源》等工具书,将“衣冠”在成语中的读音统一标作平声,犯了“一刀切”的错误。这种处理方式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做法。笔者认为应该按照“衣冠”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的差别,根据原始词和滋生词的不同分别归入平声和去声两类,这才是既符合汉语的传统又有利于汉语读音规范的做法。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陈彭年等.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丁度等.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6]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贾昌朝.群经音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8]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9]周祖谟.问学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6.

论“冠”的变调构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冠”的变调构词

学习

甘婷婷:奴本戏精非“花瓶”

阅读(19)

上海滩的“广告女王”美女分很多种,有些人的漂亮需要多看几限才能品味出来,而甘婷婷则是那种扎人堆里让人一眼就能挑出来的,难怪会有“星探”找上门来。那时她还是一名投资证券专业的大三学生,理想是做一名成功的白领,所以一边读书一边在企业

学习

解析:挫折教育能给孩子什么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解析:挫折教育能给孩子什么,内容包括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读后感,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实例。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从小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导致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时缺乏应对能力。那么,挫

学习

校园安全论文范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校园安全论文范文,内容包括大学生校园安全论文1500字,有关幼儿园校园安全论文。校园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安全教育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差。目前,大部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相应的安全教育,但往往只停留在一些小型的简单活动上,如

学习

对我校400米二级运动员速度变化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对我校400米二级运动员速度变化研究,内容包括二级运动员100米手记,400米自由泳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我校400米二级运动员在各分段速度下步频与步幅变化规律及速度的变化。得出我

学习

家制小磨香油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家制小磨香油,内容包括家制小磨香油,小磨香油技术培训。一、选料选好子粒饱满的芝麻,用细筛去朵后,倒入清水缸内,用木棒搅数次,拿笊篱除去漂在水面的秕粒、杂质,然后捞在密眼竹筛中滤水,再摊在干净席上晾干备用。二、炒酥把晾干的

学习

森林旅游风景区森林防火问题的探讨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森林旅游风景区森林防火问题的探讨,内容包括旅游局景区森林防火提示,森林景区防火存在的困难。【摘要】本文就森林旅游景区的森林火灾的发生特定条件和环境,论述了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和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扑救等问题。【关

学习

坚持两化融合 振兴装备制造业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坚持两化融合 振兴装备制造业,内容包括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如何两化深度融合。――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建立新型工业体系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专家杨海成认为,振兴装备

学习

独具魅力的藏族马文化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独具魅力的藏族马文化,内容包括唐代马和藏族马的区别,马文化特色。“矫健的骏马备上金鞍,英武的青年骑在上面。锋利的长刀别在腰里,这三宝象征着吉祥平安,我用这三宝祝吉祥,祝愿家乡像巍峨的雪山。”这首藏族民歌赞美了安多青年

学习

石湾公仔《陆羽品茶》像与“刘家陶”雕塑艺术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石湾公仔《陆羽品茶》像与“刘家陶”雕塑艺术,内容包括石湾陆羽茶庄,石湾陆羽陶瓷。石湾窑亦称“广窑”。窑址位于广东佛山石湾,创烧于宋代,盛于明清两代。其产品胎体厚重,胎骨暗灰,釉厚而光润,与河南钧窑特点相近,俗称“广钧”和

学习

深化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发展

阅读(92)

本文为您介绍深化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发展,内容包括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推动学校内涵持续发展。自从信宜市进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以来,我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坚持深化内涵建设,取得了初步

学习

浅论汉语投掷与抛弃异议之分

阅读(26)

关键词:投掷;抛弃;词义;区分摘要:汉语中“投掷”与“抛弃”自古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异中有同。因此,同一个词往往能兼表此二义。如何区分二义之间的差异,便是研究表达“投掷”与“抛弃”义的系列词之间演变更替的前提。汉语中“投掷”与“

学习

身心健康的奥秘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身心健康的奥秘,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的最高境界完整版,关于身心健康的文章。月度书评书名:《身心健康密码》作者:[美]菲利普·孟/沈思源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健康的身体,愉悦的生活,是人们的共同期待。然而巨大的工作压力,却让亚健康

学习

与爱相依:评姜燕鸣的《与你相依》

阅读(24)

内容《与你相依》是对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献礼,提醒着人们勿忘历史,要以人性之爱善对世界,勿令人之兽蚀世间。本文认为小说以孤独者子庆寻找“爱”的历程为主线,经由抗战空间的转换和视角对接,叙写了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国人之大爱和日本侵略者泯

学习

我的寄宿生活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寄宿生活,内容包括我的寄宿生活,我的寄宿生活电子书。我读五年级了,为了锻炼自己,我便读了寄宿,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难忘的事。下面,我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故事三则。(一)众乐乐那天,下了晚自习后,我来到寝室,准备睡觉,躺在床上和

学习

汉语同素逆序构词现象分析

阅读(155)

本文为您介绍汉语同素逆序构词现象分析,内容包括逆序构词的单词有,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的研究。本文从同素逆序词的形成原因、内部结构、语素交替的制约因素三个层面对汉语中的这一构词现象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内在的构

学习

缀合构词法研究

阅读(22)

词汇是英语学习者的主要障碍之一。英语构词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辨认单词的词形、词性和理解词意,并迅速扩大词汇量,是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而在所有构词法中,缀合法是构词能力的一种,它所构成的单词数量最大,是英语扩充词汇的主要方法,被誉为“

学习

男女性别区别词构词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

阅读(29)

性别词是汉语表达性别概念的重要依托。“男/女”是一对典型的性别词,但是它们在成词的过程中多数都符合对称规律,但是也有很多词汇形成了不对称现象。本文首先描写了“男”、“女”性别区别词构词的对称性及不对称性,进而描写了“美男”、

学习

“X性”类词语中的“性”是什么构词语素

阅读(34)

作者简介:方丹,女,四川省隆昌县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X性”类词语中“性”的性质,学术界莫衷一是,熙先生认为“性”是词根,黄伯荣先生把“性”列为词缀,张斌先生将其列为类词缀,“性”的真正性质

学习

浅析德宏傣语类别式构词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德宏傣语类别式构词,内容包括浅析德宏傣语傣文的使用情况,傣语的语法特征。关键词:德宏傣语类别式构词

学习

小议英语构词法中的词缀法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议英语构词法中的词缀法,内容包括英语构词法词根与词缀免费下载,英语8种构词法派生法词缀。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记忆英语词汇又是英语学习者的最大障碍之一,借助英语构词法中的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