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本身没有一层不变的客观真理,通过现实过程呈现理论的变化。再次,这种“理解”具有历史性。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前进,新的理解者将不断出现,对相同对象理解也会不断改变与更新。历史不会停顿在某一点上,理解绝不是一切意义的总和与终结,而且任何总和(如果有的话)都不是最终的,关于对象意义的理解始终是未完成的,其本质的意义最终也是不可能得到的。理解即应用。理论本身即应用,没有一个理论摆在那儿,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理解理论。“这种文本的‘意义’并不是由‘中性的’理解所规定,而是取决于它们自己的效用要求。”[8]如在任何***的法典编汇工作中,找到法律和提出判决的任务也会包含一种无法避免的对峙,这种“对峙”强调的是紧张关系、张力和相互作用。法律本身是一致的,同样的,但不同的律师会不同,这与技能有关。我们看到任何一个案例都与法律条文意义对应的,但总有些不同的,实践中结果的不同会使法律条文不断完善、补充,但每个案例总是有其独特性。理论本身在应用之中,理解即应用。“在伽达默尔看来,理解是一种实践。这里的实践指的是理解者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将文本的原意与理解者的具体语境结合起来,他把理解、解释和应用三位合为一体了。”[9]
一、“理解”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存在、人的成长、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主选择性、人的责任感、人的创造、人的潜能、人的自我实现以及人的意义。人本***就是让人领悟自已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让人恢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中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涵。
(一)“理解”中的倾听。人本***强调,只有学会倾听,才能真正会说,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进行有效的交流。善听能使对方感觉到被尊重,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倾听是在接纳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并在倾听时适度参与。伽达默尔认为,“人的存在局限于传统之中,其认识不可能摆脱自己的历史性,解释活动不是放弃自己的历史性前见,而是带着自己的历史性前见,以自己的先见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就是作者的原初视界与读者的现今视界之间交融的结果”。[10]当我们看到伽达默尔不再把理解建立在个体自身的基础上而是与世界遭遇及融合时,他的哲学之意已凸显了人类生存的对话性及倾听的重要性。“伽达默尔的‘对话’理论一方面消解了文本作者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诠释中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反对读者凌驾于文本和作者之上,肆意将自己的主观性强加于文本。它强调了文本理解和诠释中‘倾听’的重要性,而‘倾听’恰恰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和对文本作者的尊重。”[11]
(二)“理解”中的积极关注。人本***强调,***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他们的长处,并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与行为中的积极方面。积极关注能够帮助来访者全面认识自己地优势和长处,看到希望,从而充满信心,更好的应对困境。伽达默尔多次提到“善良意愿”,以保证我们的谈话和对话能进行下去,他在晚年重视朋友及友好态度,“只有朋友或有有好态度的人才能给出建议。”[12]我们看到这种善良意志保证了人们能够相互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对话的伙伴。“对话双方之间要达到完全一致的理解,甚至对于自身的内在对话,都处于这种永无止境的对话境遇之中。”[13]同时,“这种跨文化的对话召唤着一种更为普遍的人类共同的善,它需要人们在更为宽广的视野中通过对话而寻求一种和解,达成一种共识,获得一种团结。这一点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达到一种善的追求。”[14]
(三)“理解”中的共情。人本***强调,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使来访者感到被理解;促进来访者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对迫切需要帮助的来访者,共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相互理解,“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对所说的某事的理解,它还包括一种共同性,通过这种共同性双方进入一种彼此商讨建议,即提出建议和采纳建议,具有首要的意义。”[15]要相互理解,就必须预先带着一种使理解者和他想理解的对象联系起来的东西,也就是基本的一致意见。这种一致意见代表的是一种赞同,“因此,对他人意见或某个文本的每一次理解尽管有一切可能的误解,仍可从相互理解关联中进行把握并试***克服不一致的意见而达到理解。”[16]所以,伽达默尔认为在谈判中要端正心态,承认对方存在的合法性,不否认谈判中的分歧;相互理解中,尽量想对方的想法,达成共识;双方都得到认同,才有益于双方。
(四)“理解”中重视人的意义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或先天的追求自我实现的趋向。人的基本特性不是敌意、破坏、的,而是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创造性的。人本***强调,不能把人看作代表心理活动过程的物体,人是主动的、有思考能力的,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具有成长的潜能。“伽达默尔追求解释者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的意义生成,解释的目的就是通过解释者的视界与文本的‘视界融合’,从而形成新的视界和新的意义。当把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文本’时,意义、价值问题便不可避免地纳入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17]从诠释学的观点看,心理学家的工作正是把某时某地人类生活的意义搞清楚、弄明白,而不是什么预测、控制和科学地解释它。我们看到,伽达默尔追求的是解释者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的意义生成,解释的目的就是通过解释者的视界与文本的视界的相遇、交融即“视界融合”而形成新的视界、新的意义。这一对话过程把作为主体性的人***出来,文化研究渗入了人的气息。总之,伽达默尔诠释学中的“理解”内涵体现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容。当然,“理解”中也体现了文本理解的历史制约性,因为,在理解活动中,理解者处于与文本相异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和历史地位中,所以理解具有历史性。心理学也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境中加以整体把握。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让步,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二、评价
(一)伽达默尔对“理解”有理想化的倾向。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抛弃了客观性,客观性的丧失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无标准性。当我们试***理解他的诠释学时,我们无法确定它是否允许它所承认的那种意义多重性在它自己身上出现。只有获得关于这种理论的唯一解释时,诠释学的理论才是有效的。而且“伽达默尔在他的解释学原则中不免浪漫化,他把语言性说成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否定语言的指称功能,显然具有不妥之处,但是他给我们以更新的视野看待问题,去理解人生之本真意义。”[18]
(二)伽达默尔认为他的多元理解是同等程度,存在相对主义倾向。伽达默尔始终强调理解与解释的开放性,认为文本的真理因时代和理解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他还强调理解的多元性、差异性。这对突破传统的绝对单一真理观和理性观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过分注重这种“多元”和“差异”而缺乏对“一元”和“共识”理论的论证和重视,容易导致相对主义。总之,伽达默尔诠释学的“理解”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在他看来,自我认识或者自我理解并不是对“自我”进行反思或构造出一个先验主体来,而是强调自我向世界的开放性,在不断移动的世界境域中通过自身生命连续性来了解他人与世界,从而理解自身。这也是人本***所强调的,每个来访者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质,心理***就是帮助每一个来访者将与生俱来的这种不断成长、自我完善的潜力释放的过程。伽达默尔在强调读者领悟到的意义基础上,阐述了“理解”的涵义,同时利用道德和认识的功能,为精神科学如何到达自身提供了可靠的人文主义方法。我们看到一方面理解和解释需要尊重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反对主观随意性,尤其是理解和解释的程度及意向要与本国和本民族文化历史和现实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正是现代社会越来越物质化,道德丧失,精神匮乏的主因。因此,重新审视人文主义传统,结合精神科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唐艳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理解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