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首席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曾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但由于数百万向往长寿的游客的涌入,不可逆转的破坏也随之而来:河水被严重污染,山林被严重破坏,原住民与外来人群矛盾重重……
这个隶属广西河池的小县城,与现任美国总统名字只差一字的“巴马”,曾经是一个部级贫困县。由于群山环绕,民风淳朴,景色怡人,多年来长寿老人辈出。据资料显示,巴马每10万人中就有30.98位百岁老人。从第2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巴马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就位居全国第一,甚至在全世界几大长寿区中都位居榜首。
众多媒体的宣传,让这个昔日低调的小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当清幽僻静的县城经历了“野鸡变凤凰”的蜕变之后,巴马开始以“长寿之乡”为主题发展养生旅游。遗憾的是,旅游业的发达在给小城带来金钱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数百万游客涌入后,巴马自然环境不堪重负,原住民的生活被严重扰乱,养生资源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著名的长寿之乡似乎陷入了“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窘境。
意外的升华
贫困县成了长寿乡
其实广西巴马人“长生不老”的名头由来已久。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嘉庆皇帝就曾给142岁的巴马瑶族老人蓝洋送过贺礼。到了光绪年间,朝廷钦命广西提督冯子才探望巴马寿星邓诚才,还送上“惟仁者寿”的***匾额……
在当地,这样的故事常出现在茶余饭后:村口,一八旬老太在树下哭泣,“呜呜,阿妈打我了……”好事者去问百岁的老太:“您这么大岁数,怎么还打人?”百岁阿妈回答:“早上让她打猪草,她偷懒不去,害我被婆婆骂”——至今,这邻里间的笑谈依旧被当作“传奇”在传诵。
巴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从1960年开始的。那年秋天,武汉医学院长寿科学研究所专家组专程到巴马考察,将“巴马长寿现象”公诸于世。1982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对巴马的报道引起国际权威媒体关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医学专家慕名来到巴马。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养生观念的普及,这个昔日冷清的小县城顺势上扬,开始大力发展“养生旅游”,逐渐摘掉了70年代就拥有的“贫困县”的帽子。当时,127岁的巴马村民罗美珍被评为“当代最长寿老人”的消息,更是促使大量游客蜂拥而至,踏破了百岁老人的门槛。
今年107岁的黄妈干,就是被访寿星的其中一员。黄妈干能说普通话,还会写一些简单的字,总是笑眯眯的,早晨起床后通常要在村里走一圈(大约有几公里路),再回家打扫卫生。前几年,她都还在下田劳作,后来因儿孙担心其出现意外,便只在家里做些轻活。尽管有洗衣机,但老人总是亲自手洗衣物。老人的饮食极其简单,多以玉米稀饭为主,但不偏食。
这种简朴的生活过了快一个世纪,在2013年突然被改变——她被村干部告知,自己当选为巴马百岁老人的代表,每天都要接待游客来访。这让习惯了清净的老人有点发懵。她咧开嘴对笔者笑着说:“从来没想过家里可以这么热闹”。
游客对她日常生活的好奇,也常常令她费解。来的客人孜孜不倦地问着她饮食起居的每个细节,甚至还有人愿意出高价在她家生活一段时间,取取“长寿经”。因为送往迎来的游客太多了,她常常一坐下陪聊就是一天:“感觉比干农活还累人。”
黄妈干的遭遇和改变,就是整个巴马人的遭遇和改变。对这样的现象,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说,这里的居民之所以能长寿并没有一人患癌症,除了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之外,主要与他们的生活条件和习性有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艰苦,基本上都是粗茶淡饭,甚至一把野菜加入白开水,即成一碗汤。除了长期素食,许多五六十岁的老人,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猴子般攀爬悬崖绝壁采药,也都是常事……“可惜,这些方面都是外来‘朝圣者’无法学习和效仿的……”
十万“候鸟人”
疯狂的“偏方”
不过,专家的看法似乎并不妨碍游客们一如既往、逐渐升温的热情。尤其在巴马的生态环境优势获得国际认可后,许多外来人甚至萌生了来此长住的念头。
首先包围巴马的,是许多在医学上已被“宣判死期”的肿瘤患者。他们跋山涉水,朝圣般地集聚于巴马盘阳河畔,有的还长住下来,祈求找到生命奇迹。就这样,这个原本属于“寿星”的村落,现在居然成为了中国范围内除肿瘤医院外癌症患者密度最高的地区。紧跟在癌症患者后面的,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人,他们也想来此“分一杯羹”。而这群以养生为目的蹲守巴马的人,也被当地原住民赋予了一个统称:候鸟人。
候鸟人对巴马的顶礼膜拜,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他们想尽办法把“养生哲学”渗透进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分析起当地资源来头头是道,与电视购物里的专家十分相像。
百魔洞是当地最雄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洞内的水和气体夹杂着巨量负氧离子——不过,对候鸟人而言,洞子不稀奇,最金贵的是洞子里的那股清泉。他们将百魔洞的泉水看作是“天地之精华”,再加上一些商人的吹嘘,一个类似***刀***不入的荒谬传说在候鸟人中诞生了:这清泉发源于盘阳河,在流到洞子前,经过“五入地下”又“五出青山”的撞击,可以包治百病。
现今的候鸟人们,打水是他们日程中的头等大事,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要起床占位,争抢百魔洞口老榕树下淌下的泉水。他们对“神水”寄予厚望,兴高采烈地生饮——有人喝生水拉肚子,还宽慰自己说是“排毒”。甚至还有住院不能前来的人,花几千元购买一吨巴马的水运回家饮用。街上小摊贩也趁机兜售,几十元一瓶,往往被抢购一空。
不仅是喝水,候鸟人们一有空就聚在百魔洞口吸氧——他们相信,从洞穴里吹出的凉风是仙人之风,能改善健康状况。许多人还热衷在洞内磁疗,一躺就是几小时,丝毫不顾旁人侧目。基于癌细胞怕氧的理论,有肿瘤患者在洞内声嘶力竭地吼叫,大口吸气……由于候鸟人的追捧,百魔洞最终也得到了自我肯定:当地***府决定将门票从早年5元涨到70元。
那些匪夷所思的“偏方”,也在巴马衍生蔓延,甚至已经闹得有些疯狂:有人光脚在山坡上如狗般爬行,认为爬行中让内脏悬空,能从地气中汲取能量;有人找一棵倒下的树,每天练走独木桥,相信意念的集中可驱除病魔;因为在巴马的癌友中听说有人喝尿***癌症,丈夫为说服罹患卵巢癌的妻子尝试,不惜自己当场喝尿……
过度商业化
“长寿”正在洗劫巴马
在巴马究竟能不能治好病?也许不同的人答案不一。但有一个事实越来越明晰:随着近10万候鸟人的迁入和百万观光客的到来,巴马的环境已经急剧恶化,这个养生天堂正逐渐变成污染泛滥的城镇。
如今,百魔屯街道的老旧房屋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密集成片、造型雷同的公寓和宾馆。部分远道而来的候鸟人会花高价在这里常驻,成为原住民眼中的“入侵式居民”。如巴马的坡月村百魔屯,当地原住民仅200多人,可候鸟人数量却是原住民的几十倍。
2013年6月,外地人与原住民还曾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冲突,起因是盘阳河下游居民反对外地人在他们的饮水源盘阳河上游一带游泳、泡脚。在当地居民呼吁下,巴马县***府了禁止在百魔洞口一带取水、游泳的通知——没想到此举引发候鸟人群的抗议,许多游客甚至推开***人员,强行闯入河中打水、游泳。最终,由于赞成的声音比反对的更多,这道禁令只得作罢。
百魔洞的环境也正在变质。为方便游客,洞内修建起了公共厕所,厕所下方的化粪池要很久才清理一次,久而久之,污水渗穿了水泥,渗入了地下水系统之中。有媒体报道,百魔洞附近的河水中已经检测到了超标的大肠杆菌,特别是当百魔屯生活污水处理站因故障停止运行时,散发着臭味的浑浊污水就这样毫无顾忌排入盘阳河,殃及了下游的村子——当地人说,这些污水主要来自周边的酒店和公寓,都是游客汇集的地点。
与世无争的生活氛围,也渐渐沾染上了不安分的重商气息。当地售卖的任何商品,一旦贴上“巴马”“长寿”的标签便立马身价倍增。市集里,一瓶巴马矿泉水价钱是普通矿泉水的五到六倍,一小瓶火麻油更卖到几百元。“巴马”、“百岁老人”等商标更是被疯狂抢注,在广西境内还频繁查处“巴马”特色商品的假冒侵权产品……
尽管社会质疑一片,但以巴马为噱头的商业动作并未就此放慢脚步。据了解,2009年起,一家广东公司在坡月村一带征收了千亩农田,现今正拟建造一片综合型养生度假基地,总投资上百亿元。另有当地人爆料,一家江苏公司将在巴马县西北部群山中修建一处大型养生项目,规划面积近6平方公里,用于建设五星级酒店、公寓群和商业街区,其房价将为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
对此,巴马***府似乎也没有有效的应对之策,如河池市委宣传部部长黎丽回应称,巴马一带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府正计划适当分散游客的关注点,将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作为发展重点,但以“长寿之乡”为王牌的巴马要想就此转向,几乎是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巴马悲喜剧 沦落的世界长寿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