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鄢黎(1989—),女,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及其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因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生机和活力,在于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命力
在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时候,会发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而过时?马克思主义究竟有什么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作出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当时的英、法、德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资本主义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但是他们探讨的问题不限于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去向的问题,还有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问题,因而是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一般规律的探讨。我们知道,按照《德法年鉴》的纲领,马克思在年鉴发表了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导言》,它们是“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论犹太人问题》首次论述了***治***和人类***的关系,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问题。[1]从这两篇文章,我们很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学说的目的和和使命。恩格斯对马克思说:“目前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写出几本较大的著作,以便给许许多多非常愿意干但自己又干不好的一知半解的人以一个必要的支点。”[2]
马克思恩格斯是肩负着无产阶级和人类***的历史使命的目的而写作的,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探索不是停留在表面,也不是只对资本主义现象进行描述,而是通过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因而是具有科学性的。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藏辄止。”[3]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认识,会给马克思恩格斯对材料的运用和理论视域带来某些限制,但不会影响他们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一般规律的探求。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资本主义社会早期暴露出来的社会矛盾中包含着它的发展规律和往后发展的趋势。从而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趋向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分析可看到它的生命力,首先,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哲学家并没有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不看重广大劳动的生产活动。他们没有意识到实践和社会活动对哲学的作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4]中,宣告他的哲学和其他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实践。正是由于把实践引入了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了社会生产的出发点,从而揭示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正因为找到了实践这个出发点,才解决了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问题,才能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内在统一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其旺盛的生命力正在于可以不断从实践中吸取新的营养而不断升华。其次,马克思***治经济学中关于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占有的矛盾等等,并不因为资本主义后进入到国家垄断阶段而消失其科学性和理论价值。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三卷时已经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新变化,如股份制的问题、托拉斯和垄断组织的问题,他强调这种转化仍然是在资本主义限制内,因为此种转化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虽然它有一些新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并没有根本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当代劳动价值论已为知识价值论所取代,剩余价值理论已为利润是组织管理生产报酬的理论所取代,国家的干预已彻底消除生产无***府状态和经济危机,新的中产阶级已经消除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等等说法,都是非科学的。实际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的提升,并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失效,而是劳动价值论正确性的证明。因为科学技术研究本身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是科技劳动而不是被物化的各种生产设备。各种最先进的设备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而是价值的转移。劳动价值论(包括脑力劳动对价值的创造)是正确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仍然是存在的,仍然是多出于必要劳动而为资本所占有的部分。没有这一部分就没有利润。创造剩余价值的仍然是劳动(包括科技劳动)而不是科技本身和各种先进设备。因而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是葆有青春的理论,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三、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不枯竭,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恩格斯讲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后,又经历三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分析了他所处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时代,***治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产生了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环节,社会主义***就有可能在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的环节发生,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一种一成不变的和圣神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人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5]列宁结合马克思主义和本国的实际情况,成功的指导了俄国***。这就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思想。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的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怎么夺取***权、怎么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同志给予了解答。在沿袭列宁的通过中心城市***夺取***权的模式失败后,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模式。思想的指导成功的取得中国***的胜利,又再一次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再次,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说:“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6]怎么样使全体人民富裕起来,***同志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马克思及其继承者为人类***与自由而探索的思想成果,这是一条漫长而忧患的路。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不断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18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