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论文篇1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
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
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二、改变护生的思想
从择业观开始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区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区的思想给予支持。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区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三、总结
护理教学论文篇2
1.我校参照二级医院护理岗位和工作流程设计建成了现代医护实训中心———仿真病区。实训中心设有多媒体教室,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涉及操作就地使用用物给学生演示,学生也能立即练习,使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先在教室讲授理论,下次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训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弊端。
2.仿真病区实训中心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模拟真实护理临床工作环境,让学生体会到“上课就是上班”,尽量缩短学校和临床差距。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操作项目并增购实训用物,实训内容和操作用物与临床相匹配,添置临床上常见的器械和仪器如超声波雾化吸入器、静脉微量注射泵等,教会学生在校期间正确应用这些仪器和操作技术。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一些操作,如鼻饲、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除在模拟人上反复训练外,还为学生提供练习的一次性用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进行真人练习,使实训练习与临床工作实现“零距离”,既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患者的感受,让学生每次实训课都置身于仿真环境,犹如在医院病房、以护士角色进行各项操作及对各类患者进行护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教学与临床工作的无缝对接。
二、教师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由于护理学实训课学生是在操作中完成的,教师又需兼顾教学、指导和管理等职责,往往存在管不过来的现象,课堂纪律会比较混乱。改革后将班级人数分为10~12个小组,每组大概4~5人,按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弱合理搭配,每组选择责任心强、操作水平高的成员为小组长,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班长和课代表负责管理各小组长,教师管理班长和课代表。这样就形成了“教师—班长(或课代表)—小组长”三级管理体系,各个负责人各司其职,管理好自己的人员,课堂纪律就比较有序。
三、传统实训课
由实训管理员安排实训,上课前实训管理员将操作用物准备好,学生对于某些用物的使用目的都不知道,更不会自己准备用物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开课前预习操作项目,熟悉操作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学生自行根据课程内容准备用物,实训管理员给予指导,而且小组内成员轮流准备用物,将学生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管理者,使学生向主动学习、手脑并用型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护理教学论文篇3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总体看来其初、高中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育中主要对学生知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很少做进一步的开展。考上医学院校后,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距离,而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差距更大、解决难度更高、影响更长远。医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更加显见,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2.在现代医学教育下的问题
由于现代医学的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在医学的学习中较枯燥无味,加上缺少人文精神的浸润和引导,不少同学精神生活空虚、失落感强。遂热衷于武侠小说、流行歌曲,加入追星族,对世界经典文化和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都不产生兴趣。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追求享乐和刺激,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并且早恋现象在如今的校园比比皆是,有的学生眼高手低,长于空发宏论,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并且护理专业的女生居多,出现夜不归宿等现象是常有的事情,并且专业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课,轻人文科学,重医技训练、轻人格修养的问题。存在着拿好手术刀,管他谁领导的负面情绪。认为只要掌握好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许多学生认为不必搞***治理论学习之类的活动,平时也不注意看新闻和读报纸。因而,***治敏感性不强,缺乏时代的气息和朝气,功利主义、自我中心思想则较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思想的长时间的败坏,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会落后,并且很多的护理人员在校的学习中更是混日子,在专业学校学习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3.护理教育素质的重要性
在医疗实践中,临床诊断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其发生、发展和表现的过程都会不一样,这就是常常说的个体差异。如果仍然以疾病为中心,因病治病的话,临床诊疗水平就得不到提高,从而降低了医疗的价值,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病人的需求。现代的医疗活动中,除了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治外,医务工作者应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及心理状态,将它们与现有的疾病加以分析,探索患者切实的需求和心灵上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诊断水平和***效果提高。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可以说护理人员是医疗单位的一面镜子,患者对院方的专业水平以及对***是否充满信心,都取决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上,这也说明护理人员的的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医学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是护理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4.创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护理学生进校后虽然有两年的理念课学习前,对护理学的认识不清,护理学基础绪论是授课教师首先专业课的开篇,是引导学生步入护理学殿堂的第一课,护理职业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身穿洁白整齐的工作服,自然而简练地向学生做自我介绍,突出护士的形象美,使护士职业在学生内心产生圣洁感在绪论一章的教学中,通过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及护理学对医学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等,让学生感到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光荣神圣,增强学生的事业心,树立热爱护理事业的思想授课内容要充实丰富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简洁明了、有吸引力。在讲护理学发展史时,尤其突出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上的业迹和贡献,告诉她们南丁格尔放弃了家庭的优越条件,选择了护士职业,创造了护理教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士树立了光辉榜样,也奠定了护士的崇高形象;以及获得南丁格尔奖护理专家们的现实模范事迹,特别是所在医院的优秀护士,以她们的先进事迹和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能够在护士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逐渐培养学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有奉献精神,要尽心尽职地为病人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健康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环境。
5.结束语
护理教学论文篇4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级护理专业的护理3班、护理4班学生176名为观察组(实施问题教学法),2013级护理2班、5班学生175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两组学生年龄为16~25岁,平均年龄为18岁,均为一年级新生,均未学习医学基础课程,两组学生年龄、医学课程基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材
选用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护理概论》,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第3版)。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常规教学法,即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内容,教师课堂使用课件讲述。
1.3.2观察组
每5~6人为一个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前下发的预习要求进行预习,收集资料,教师课堂提出问题,随机选择一学生回答,学生互评,教师点拨,结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教学,具体实施如下。
1.3.2.1提出问题
为保证在要求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2~3周要认真研究教材,同时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学生基础及特点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将问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问题:这一层次问题在书本上可直接找到答案,如何谓伦理学、护理伦理学等概念性的问题,这种问题学生易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回答时正确率高,易得到老师肯定,提高学生自信心。第二层次问题:这一层次问题学生则需做简单的归纳总结,如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的陈述有哪三个要素,举例说明护理诊断的三种陈述方式及其适用范围等。这种问题学生需对课本知识做归纳、总结,而不像第一层次的问题在书本找出即可,可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第三层次问题:学生需查阅相关资料,思考甚至小组讨论后才能回答,如根据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资料写出护理诊断,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中怎样应用,描述护士帮助护理对象满足基本需要的方式等问题,通过这一层次问题,锻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借助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成员的补充,多启发诱导,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1.3.2.2制作预习要求
如果学生未做好预习,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很难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适当进行引导,教师提前一周将预习要求发放给学生,预习要求包括:学习目标、上课要回答的问题、要表演的情景、选代表发言的案例分析、教师认为需拓展的知识等。
1.3.2.3收集资料
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己查阅教材、相关文献,收集相关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资料,进行探讨。
1.3.2.4课堂学习
选择任一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其他学生补充发言、讨论。
1.3.2.5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完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归纳、总结,对学生有分歧和疑难的问题,系统讲解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和协调的辅助作用。
1.4评价方法
期末考试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都采取闭卷考试,按统一标准进行考试,即统一命题,教考分离,满分100分,试卷内容涉及面广,难度适中。学期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是否喜欢该教学法、是否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是否培养了沟通能力、是否领悟团体合作重要性、是否增加了学习负担、是否完成案例有困难、是否提高了课程学习兴趣8项内容,要求学生对8项调查内容是否选项如实进行选择。共发放调查问卷351份,收回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100%。1.5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当然常规教学法也要求学生预习,但常规教学往往是“我讲你听,我做你看”,虽在课堂中偶尔也会提问部分学生,那也是很有限的,教师无法掌握学生预习情况,而问题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先问题,后内容”,通过课堂上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每次课程抽查到的学生可达到40%,甚至更多,教师可清楚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对学生有争议、易混淆的问题教师也很易了解,利于教师更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2.2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提问的面广,而教师又是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每一学生都有可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这就促使学生认真预习、查阅资料,主动与同组学生交流、分享信息,问卷调查中有94.8%的学生认为问题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问题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中运用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等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还要发挥小组的社会性。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团体,共同承担任务和责任,同时各自承担一定的认知工作,彼此在知识建构上紧密相连。避免了常规教学中教师讲完课不见学生,学生各自为战的状况,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经常性的沟通,使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
2.4问题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的主要区别
问题教学法是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分层次提出问题,检验学生预习效果,改变常规教学教师“满堂灌”的现状,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情景、案例分析教学,此方法不仅有既定问题,而且依照学生讨论没有涉及的、讨论不彻底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并强调重点、难点。改变教学方法后,观察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护理概论一体化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及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2.5教学思考
护理教学论文篇5
1.1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医学本科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对实验教学定位不高,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学时占的比例过大,实验课所占学时较少[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功利主义:投入相同的时间,实验教学的显示度明显低于理论教学的显示度,实验教学成果一时难以得到认同,导致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2]。二是就业压力: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2以上的学生将报考研究生作为毕业后的首选,而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许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实验课[2]。三是观念问题:主要是观念没有更新,传统守旧,不敢打破旧模式,没能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1.2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1]。没有形成以护理为核心的特色,依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资料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多数学校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有脱节和遗漏,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3]。
1.3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在实验课上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4]。对创新教学法,如疑难为本教学法、反思学习、试验学习、个案学习等采用较少[5],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而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课上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6]。由于教学方法的死板,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4]。
1.4教学内容目前《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然以15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4],而实际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1,3]。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4]。
1.5实验设备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实验设备陈旧,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不能满足医学科学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4]。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仪器设备落后的问题解决困难,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十几年不更新,大多数已不能用于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只能开设普通验证性实验,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2]。另外,有些院校大规模扩招,增添的新设备数量仍然满足不了招生规模的扩大。
1.6实验室管理护理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用物多、大小不一、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目前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很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员)。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老师,由于带教老师承担理论课、操作授课及物品准备等,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管理。另外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影响了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4]。
1.7实验考核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7]。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8]。
1.8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能适用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4]。有的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做些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护理实验员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技术人员。
2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一些学校尝试做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9]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容。压缩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备皮、换药、减压、引流术等操作技术[5,10,3],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11]。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实验课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4%[10]。
2.2改进教学方法[12,13]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自身体验、设立情境、设障碍法、幽默***画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10,14]。苏桦[16]采用自学辅导法、病案讨论法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即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15,17]。
2.3改革考核方式[10,15]加强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到45%,技能考核时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考试内容,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流程的熟练程度[4],改变一味强调学生熟记操作步骤、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护理操作过程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18]。有的院校教学考核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19]。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在书写报告时能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18]。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
2.4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应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笔者认为几种方法都可用,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果患者没有牙齿或满口都是假牙,那么其操作程序也不同。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做到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多比较,以寻求最佳的答案[6,21]。在设疑、提问、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2.5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操作区域,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的过渡区间。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
2.5.1优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同时在管理上也应规范化。一切从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9,20]。
2.5.2开放实验室针对实验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情况,在学生自习时间开放部分实验室,增加训练时间。并准备不同操作用物,学生可以选择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3,21]。开放时间让学生承担实验室管理任务。
2.5.3增加投入增加资金投入[21],配置先进设备,添置呼吸机、监护仪、模拟抢救人、触摸式电脑等先进设备。使学校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5.4扩大实验场所实验教学场所不断延伸:把实验室扩大到社区、家庭,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步进行。如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实验课,把学生组织到社区、家庭,与病人、健康人进行沟通,培养综合能力[16]。
2.6其他成立护理实践中心、培养新型教师[4];提升实验人员素质、与国外建立实验合作关系等[2]方式方法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临床医疗设备更新很快,护理新技术也应运而生,而学校护理实验教学没有跟上临床护理的发展需要。笔者查阅了国内近年的资料,对护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做一综述。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现状;改革
1李泽楷.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2,6(37):442.
2李英娥.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2003,2(1):32-33.
3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1-2.
4朱玲,马翠萍,姚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护理研究,2004,18(10A):1779-1780.
5黄金月,王慧莲,李洁明,等.中国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3-336.
6何国喜.抓护理教育薄弱点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卫生职业教育,2005,18:89-90.
7史瑞芬,曾爱芳,吴俊.改进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评标准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3.
8刘承德,汪毅.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实验研究与探索,2002,21(1):33.
9朱丽芳,石统昆.大专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11-513.
10张礼宾.高职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中国护理志,2004,1(3):132-134.
11熊爱姣.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突出应用能力的尝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2):88.
12王兴华,张艳丽,孙培.改革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医学教育,2003,(2):34-36.
13兰华,何芷馨,程辉龙.大专护理《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九江医学,2001,16(3):72-73.
护理教学论文篇6
1.1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及时地处理多种形式的信息,如文本、***形、***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及授课要求,事先将授课过程设计编排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将板书、挂***、录像等集中到课件里,使内容丰富而详实,节省了板书、幻灯、挂***的时间,缓解了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识传递速度,加大了课堂信息量。同时多媒体课件在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同时,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1]。
1.2***文声像并茂,通过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果。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手、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再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有研究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70%[2]。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片动画、视频等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的联合刺激,使一些难点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人们喜欢看电视画面而不宁愿听电台广播就是这个道理。如法洛四联症患儿出现的青紫、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杵状指(趾),喜蹲踞等临床表现,经***相关***片插在课件上,学生就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而且印象深刻。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相关教学电影在课后集中放映比较,多媒体课件展示得更及时更有效。
1.3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若没有感性认识为基础,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临床的实际标本***片、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直观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提供了大量具体的临床信息;对教学中机制复杂、难度大、实验成本高、罕见和难以实体操作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教学课件中逼真的实物***像、三维动画模拟演示等,使学生很快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感性经验[3]。如在小儿静脉输液的教学中,将小儿静脉输液的操作录像导入计算机,分解动作讲解,使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
1.4转变了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按需所取,灵活选择,同时可以加强教学中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辅导。如在讲授“蓝光疗法”的操作时,教师先进行集体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蓝光疗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对蓝光疗法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反复播放,强化记忆,直至掌握,学生不再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担心,也不用死记硬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为临床见习、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我们曾用不署名问卷调查向学生搜集反馈信息,结果表明,学生对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达98%。
2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2.1重视课件,轻视教法。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应变能力差,一旦电脑异常,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形态教学模具、板书,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新意,接触久了,学生新鲜感少了,收效就减弱了;少数教师把以前做好的课件拿来使用,课前不再注重教学内容的演练,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学错误;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本末倒置,以至于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失去了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2.2师生交流减少。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是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基础,是教师把握课堂授课节奏、临场授课效果的基础。使用计算机后需要教师操纵演示进度,教师被局限于电脑前控制鼠标,过多地注视显示器,与学生眼神交流相对减少。这样,一方面不易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应,另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因缺少与教师的交流,降低了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是事先做好的,在课堂上容易把学生的思路往课件的模式中拽,让课件“统治”课堂,限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因材施教。教师应铭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不应只注视显示器,而应根据课堂情况适时离开电脑,适当采用教鞭提示,穿插提问,调节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教师这一主导作用,防止忽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这样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致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2.3学生易产生视疲劳。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多数时间里学生得注视着电脑显示器或大屏蔽,易产生视疲劳。为了减轻疲劳,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除了插入必要的声音、***片、动画、视频等文件外,文字内容应少而精,简明扼要,待上课时教师离开电脑展开讲解,并用形体语言吸引学生视线,穿插提问等让学生的视线得以调节。另外,课件的文字与背景色对比应鲜明。
2.4课件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接受。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过多的知识点以及多媒体***片播放较板书速度快,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难以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无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更不能由传递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也造成课堂教学主次不明,学生学习不知该掌握什么,从而降低学习兴趣。为避免这种情况,在制作课件应根据课时定量,在讲课时应把握好节奏,多作讲解,适当板书,留给学生记录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多做一些交流和讨论。
2.5课件制作质量有待提高。一个高质量的课件包含文字、***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内容,这需要制作者掌握足够的计算机知识技能方可完成。有些教师制作课件的资料来源局限,把从网上***的相关资料或课件进行简单的修改,造成课件重复混乱,不伦不类。在课件中加入一些不必要的声音等,一味追求新颖、花哨、动感,却忽视其内在的知识性,教学内容被淡化,致使课件质量偏低、制作水平不高。所以教师都应该参加培训,掌握制作技术后方能制作出自己满意的课件。而高质量的课件,并非因参加了培训就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来,而是要在常年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总结和收集素材,加以分析和选择,才能使课件越做越好。
3结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正确的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才能真正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真正的做到了计算机多媒体与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整合,才有可能让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服务于教学,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薛桂蛾.多媒体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7(20):89.
[2]兰芳芩,胡双九.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1:17-18.
[3]谢虹,徐淑秀,孙雪芹.探讨护理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护理,2005,3(21):65-66.
护理教学论文篇7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各项资料的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在610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之中,其年龄以25~35岁居多(58%);工作年限以5~9年居多(43%);文化程度以大专学历居多(50%);专业技术职称以护师职称居多(48%);护生的平均年龄为22.78岁。在610名护生中,以女性居多(98.7%);其年龄大都在25岁以下(97%);以独生子女居多(68%);家庭所在地以城市或城镇居多(58%);学历以大专学历居多(61%);***治面貌以团员居多(71%)。
2.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现状,见表1。
2.3护生实习质量现状,见表2。
3讨论
护生在毕业前的实习是把在校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的过程,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从一个单纯的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过程,医院是护生临床实习的重要基地。经过初步调查分析,本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现状如下。
3.1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1.1护士素质以中等居多由于护生之间对现在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及其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不同,再加上她们自身对护生角色的认定和强化,使得其依赖性较强,平时习惯于被动工作,甚至担心自己因为操作不够熟练从而给患者带来痛苦,导致其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
3.1.2工作态度及劳动纪律性以中等居多绝大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她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平时工作缺乏主动性,组织纪律性较差,不能严格遵守实习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
3.1.3学习态度以中等居多她们普遍存在重护理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的现象,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护生仅愿意学习无菌技术操作、静脉输液、皮内注射、肌肉注射等技术性强的操作,从而忽视甚至逃避为患者做口腔护理、晨、晚间护理等生活护理操作。
3.1.4护生之间生源质量差异较大目前很多院校由于各种原因过度招生,加之不同的护理院校对护生的教育方法、培养目标也不同,造成生源质量不平衡,特别是部分自费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对护理知识内涵不能理解、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导致在相同的实习环境中实习却产生不同的实习效果。
3.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3.2.1护士素质以中等居多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中,绝大多数带教老师的第一学历为中专学历。随着护理大专、本科教育招生比例的逐年上升,临床实习生中本科、大专比例亦逐年增加。而在职护理人员多为中专学历,要她们带领大专、本科护生教学实习,困难由此可想而知。由于她们掌握的知识面相对窄而浅,因而在日常带教工作中很难突破传统模式,通常以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为主,很难将“突出护理,注重整体”的指导思想融入带教工作之中,使得其对护生灌输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较困难。
3.2.2教学态度以中等居多部分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带教方式守旧。临床护理操作也是以带教老师示范为主,而忽略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甚至有极少数老师把护生当做劳动力使用,平时仅指派并要求护生为患者做生活护理,而对于一些技术性强、有一定风险的护理操作很少让护生动手操作,从而造成护生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影响其潜在能力的发挥,使得临床护理带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2.3学习态度以中等居多绝大多数带教老师的第一学历为中专学历,因为临床各科室护理工作量比较大,加之目前各医院护理人员编制相对不足,使得她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或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护理学科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从而导致继续教育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
4小结
护理教学论文篇8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全新的转型,从过分注重专业技能职业人的培养到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代护理是围绕着“人”开展工作的,高素质的护士在关注患者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的基础上,必须树立尊重人,关爱人的理念,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当前护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专业技术训练和人文素质培养是护理工作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技术,护理就没有躯干;没有人文,护理就没有灵魂。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仅是提供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必须要让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时时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体验到专业的护理。因此优质护理需要人文精神与专业发展交汇并进。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突出护理、加强人文。塑造健康的社会人,提升完美职业人,把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文贯穿护理教育的全过程,为护理人导航。
(三)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需要
近年来,医患、护患之间关系紧张整体呈上升趋势,医疗纠纷事件明显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医生和护士素质低下、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患者应有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迫切需要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四)相关***策制度的要求
《护士条例》中明确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关于护理教育方面也强调,要“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这些文件精神为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策支持。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采用自编“高职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从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人文精神的理解度、人文课程开设满意度、社会实践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内不同区域的三所高职学院校的36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354份,有效问卷351份。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有33.2%,职业认同度不高;护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度较高,有67.3%的学生认为应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护生对学校人文课程开设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仅有29.1%的学生表示满意,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学生占81%;护生对教师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满意度较低,仅有47.4%的学生对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能力很满意;有95%的同学愿意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参与度高。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针对高职护理人文素质的现状,课题组教师经过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1345”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即一个目标、三大课堂、四项任务、五大平台。就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发挥好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课堂的作用,完成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职业人”“社会人”“文化人”和“生命人”四大任务,全力打造课程平台、师资平台、管理平台、基地平台、考核评价平台的建设。
(一)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高职护生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医疗服务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不断升级,不仅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护理人文关怀更加重视。为此,课程组通过对护理岗位第一线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确定我院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鲁南地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有:临床护理岗位(群)、社区护理岗位(群)和康复保健护理岗位(群)。
(二)把握三大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实现从“听”到“信”到“行”的转变,护理人文课题组在两年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帮助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护理人文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除必要的理论讲授之外,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动、情境模拟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绎、领悟、贯通、实践。同时各课程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体系有机整合,有力扩充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过程不断形象化、生动化、完善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第二课堂即学生的人文实践课,实践活动覆盖面广,由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工作,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震撼和行动上的改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第三课堂”。根据学生的这一实际需求,课题组以护理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联合课程网站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互动空间,通过网络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优化,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护理专业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注重的是关爱和照顾,这是与其他专业所不同的。影响病人身体康复进程的,除了娴熟的护理技术,还有人文关怀。而当前的护理教学更多的重视技术的训练,忽略了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此,课程组深入到护理岗位第一线,认真调研了鲁南地区医疗服务单位对护理人员的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与护理行业专家、骨干共同交流,多方面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拓展学习领域的知识所占比例低,使得许多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课程组从护理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打造“忠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融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气质形象、健康的心态表现==和谐护理职业人”的全新课程理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主体,以《护理心理》、《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为三翼,建立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解决学生思想的总开关,通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提供了支撑,为学生从护生过渡到职业护理人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
(四)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和人文两栖的师资队伍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专业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培训,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并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教师与辅导员的教育背景较复杂,包括历史、哲学、医学、生物等十几个专业。除部分人员接受过继续教育外,绝大多数缺乏医文渗透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得并不彻底,因此,学校应为这支队伍创造条件,投入专项经费,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医学、人文社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主导联动,探索常态下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课题组实施建设以来,建立了系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教务科、护理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系学生科为主导,院、系其他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多的顺畅运行,说明这种主导联动式管理模式,是符合我院实际的,为我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了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
(六)构建“三元合作、四维贯通”实践基地平台
护理教学论文篇9
学生模拟内科护理不当应急反应处理情景。仅允许将要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参与到这次模拟专题学习中来,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要求参训学生按照病例情况构思演练方案,设计合理的情景,给"患者"进行内科护理,模拟内科护理过程,观察"患者"输液反应,并对此内科护理过程进行***的思考和分析,判断病情变化并对应急状况作出相应处理。进行模拟情景演练,老师也可参与其中,给参训护生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培养护生组织协作能力,让护生及时掌握应急抢救措施和抢救过程,并准确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意识,当"病人家属"不同意施救方案或"患者"不配合***时,要求参训护生对患者家属或患者进行耐心开导和有效交流,排除他们的顾虑与担心,并取得他们的良好配合与支持,增强***信心。有了这次模拟专题训练,护生们能够针对不同的内科护理反应情况,及时地设定出对应的处理方案,不断规范内科护理技术,掌握护理反应处理过程及处理技巧,进一步增加临床工作经验和临床工作效率。
二、课程整合,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职毕业生能否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专业技能,还取决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发展,而且对学生未来工作成败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将课程整合应用于教学中,能够较好地纠正学生的厌学情绪,而情景模拟对课程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情景模拟教学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操作,而课程整合是将护理技术、健康评价及内科护理学等整合到一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与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配合协作意识及职业道德精神,从而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巧妙运用横向比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护理教学中巧妙运用横向比较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对内科患者吸氧浓度进行总结时,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流量达到多少属高流量?达到多少属中流量?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的概念是什么?怎样的患者能用这种吸氧?要求学生结合书本,联系前后所学知识,比较内科患者的吸氧浓度并得出结论,需要进行高流量吸氧抢救的患者包括I型呼吸衰竭、高血压危象、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肺水肿及急性心肌梗死等;而需要采取低流量、低浓度(25%~29%)持续吸氧的患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Ⅱ型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气肿、肺性脑病等;剩余的采取中流量吸氧,其中,高流量是5~6L/min,中流量是3~4L/min,低流量是1~2L/min。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度地把其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比较记忆,形成知识链条,拓宽学生知识面,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巧妙运用横向比较,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护理教学论文篇10
1.1对象
对照组男生5名,女生73名,年龄18.75岁±0.92岁;观察组男生4名,女生68名,年龄18.75岁±0.92岁。两组学生均为通过全国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方面均衡。
1.2方法
将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应用于护理学基础课程。以该课程为例,评价护理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效果。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①使用姜安丽主编的第2版《新编护理学基础》作为本科使用教材。②接受常规护理学基础理论授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静脉输液与排泄两章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③在护理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束后,按照护理专业本科生理论课考试出题标准出题,来源是护理学基础教研室题库。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均为相同的教材和授课教师,理论/实践课时数均一致,在接受常规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基础上应用护理专业网络课程平台的辅助教学。护理学基础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主体课程”“教学动态”“访问统计”“学生实践展示”“辅助课程”等方面内容。
1.2.1.1上传教学资源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课程内容”板块,包括护理学基础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各章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片、视频资源、作业习题、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1.2.1.2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学习①护理学基础课开课前,观察组学生通过浏览教学平台,了解课程相关信息,如课程介绍、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指南、PBL教学指南等资料,做好课前预习。通过课前查询授课教师、章节学时分配、上课地点等教学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学习生活。②每章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将课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管理人员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授课视频于1周内上传,保证网络资源及时更新,供学生***浏览学习或***使用。学生课后依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即网上单元测试、***测试,应用单元测试复习课程知识点,期末备考期间应用***测试检测自己课程学习情况。试题来源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丛书中的习题。③指导学生观看学习学院自主录制的《护理基本技能系列教学片》,学生可在实践课前、后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观看学习,以视频资源与书本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习、复习。教师规定网络平台学习目标,在实践课前会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网络学习效果。④学生可依各自学习需求,在课余时间阅览研究性学习板块,该部分内容也可作为PBL课的课前预习资料。板块内容包括课程相关的最新知识、研究新进展等相关文献资源,文献来自国内外医学、护理期刊和任课教师推荐学习的内容,此外护理及医学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护士伦理守则》、护士条例等拓展学习资料,为日后工作提供有益知识。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验交流以及教学相关问题探讨,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动态”板块和“教学论坛”。通过点击模块进入课程百度贴吧,师生们在“贴吧”上讨论学习问题、答疑解惑、交流学***验、分享学习成果。
1.2.2评价指标与方法
1.2.2.1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对学生PBL课学习评价与反馈使用我院自编的PBL课学习效果评价表,该表判断系数(Ca)为0.92,熟悉程度(Cs)为0.87,权威系数(Cr)为0.89,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交流、准备、思辨、团队精神5方面内容。≤5分为不及格、6分为及格、7分~8分为良好、9分~10分为优秀,通过比较两组的“排泄”与“静脉输液与输血”PBL课的评价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1.2.2.2理论考试成绩在授课教师、课程教材、实践与理论课时一致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学生《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成绩,评价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两组学生试卷考题均出自我院《护理学基础》课程题库,选择题题型为A1、A2、A3型题,题型、题量相同,考试时间均为120min。
1.2.2.3实践操作成绩对两组学生导尿术与静脉输液技术两项操作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网络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应用效果。
1.2.2.4学生登陆教学平台人次网络教学平台的登录统计系统,能够记录各模块或每位学生的周访问量和总访问量。通过访问量评价学习者对网络课程学习的利用率。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
2讨论
2.1护理专业网络教学平台是便捷、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护理专业网络教学平台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拓宽护理学基础教学空间,辅助常规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增加了学生学习灵活度,学生可在课余时间任意地点自主学习。从结果可以看出,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的理论课成绩和PBL课教师评价均优于未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生。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书本,而是立体化、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护理专业,更加形象、直观、易于掌握,提升对护理知识、技能的感性认识。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的有益补充。
2.2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
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平台集各种教学资源于一体,课件、视频资源等均随时更新和补充,保证教学资源的质与量,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从教师对学生PBL课堂表现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准备、交流3项指标观察组得分较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是由于PBL课前观察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了教学平台上的PBL教学指南,并能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准备上课所需资料,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预习课程和充分准备,在课上能够更加积极地、有建设性地参与课堂讨论,增强了师生对所讨论的案例的互动与交流,教师普遍反馈应用过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学习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学习兴趣浓厚。
2.3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技能
是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而网络教学平台的视频资源、***片资源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指导。美国斯克兰顿大学的Sebastianelli等研究认为,视频资源是最有用的学习资源。我院为丰富教学资源,特别录制了《护理基本技能系列教学片》,依据最新的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标准,由任课教师录制而成。教师为学生规定在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可在课堂外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观看《护理基本技能系列教学片》、操作分解***等相关资源。观察组通过课前观看学习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视频,在相同的课时条件下,观察组学生两项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通过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以视频资源与书本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习、复习,能够更快、更熟练地掌握护理基本技能。
2.4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使学生复习功课有章可循可以看出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一般资料和理论考试试题难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4中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说明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学习成效显著。平台的自测题均筛选自历年护士执业考试练习册中的测试题,学生可以在每章节课程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可在学期末利用教学大纲,教师授课课件、***测试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提高理论考试成绩。此外,题库中的试题来源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为学生日后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奠定基础。
2.5网络教学平台有助于督导学生学习、增进师生交流互动网络教学平台
具有监督学生学习的机制,可以看出学生能够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学习,参与度较高。教师通过查看网络教学平台访问率,浏览学习版块及浏览时间,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改进、修改或删除模块,及时更新知识,扩充新内容,增加资源的利用度;此外,通过访问记录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当调整下达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发挥监督学习的作用。另外,将学生实践操作演示的照片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树立学习典范,提高学生自信度,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还可利用网络平台的教学动态与教学论坛,拉近师生距离,及时答疑解惑,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2.6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