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成长论文10篇

医生成长论文篇1

魅力南阳:三台大戏异彩纷呈

“一方水土一方人”,张仲景文化是南阳的“人文根脉”。医圣张仲景是具有世界人文影响力的历史名人,研究、挖掘、传承张仲景文化具有极其珍贵的时代价值。医圣张仲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是他的巨著《伤寒杂病论》,迄今已无间断传承1800年,被称为中医药的“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圣书”,而南阳医圣祠也是中国仅有、世界唯一的医药类历史名人祠庙,具有多方面价值,是重要的南阳地标文物保护实体,也是张仲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理载体。

先贤张仲景不但医术福泽苍生,医德堪为人杰,治学垂范千秋,为官以民为本,而且在他身上也体现出了“承古开新、开放包容、向善思进、文明诚信”的南阳城市精神。

缘于这些因素,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届医药文化节围绕建设“医圣故里、美丽南阳、健康之都”的目标,以“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为主题,按照“***府指导、学术主导、社团主办、企业运作”的原则,以学术研讨、项目招商、普惠群众等为重点,进一步传承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着力提高医药文化节的学术性、大众性和效益性。本届医药文化节期间,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系列活动、中医药产业项目招商推介活动、中医药惠民系列活动,成为令人目不暇接的三台“大戏”;同时,在本届医药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张仲景基金会募捐、名医名家义诊、健康养生大讲堂等多项惠及民生的活动。

开幕式:《伤寒论浅歌》手稿现身

10月22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南阳市人民***府市长程志明主持,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致欢迎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开幕式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南阳市委***、副市长李建豫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揭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向医圣祠捐赠其祖父亲自编撰并手书的《伤寒论浅歌》手稿。医圣祠暨张仲景医史文献馆馆长刘海燕欣喜地说,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陕西中医名家米伯让先生向南阳赠送《伤寒论》刻版之后,张仲景医史文献研究收藏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医著史料。据了解,出生于1931年的杨士莪,如今已是耋耄之年,其祖父杨鹤汀系民国时期南阳首任知府,中年办学兴教,晚年埋头于医学研究,著有《伤寒论浅歌》、《金匮浅歌》等医著。

“愿《伤寒论浅歌》能丰富张仲景医史文献库,更希望能为后人带来健康福祉”。带着“传家宝”回到故乡,杨士莪感触万千。

“医圣仲景南阳论坛”开坛:

宣读《南阳宣言》

在仅仅20分钟的、简约隆重的开幕式结束后,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正式开坛。22日上午9时许,王国强庄重地敲响了“医圣仲景南阳论坛”铜锣。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曹正逵致创坛辞,他说,仲景论坛的宗旨是:依托医圣故里南阳的人文资源优势,汇聚高端学者专家,创造民主、宽松之学术氛围,开展多元、开放式交流,多视角、全方位解析研讨中医药学术、张仲景医学的精髓内涵,培育壮大中医药健康产业经济,为仲景医学的继承创新和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学术智力支撑。仲景论坛的目标是:立足中医学术,拓展国际视野,将“仲景论坛”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中医药创新、仲景文化交流的主阵地,打造成为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的孵化地,打造成为中医学子、社会贤达瞻拜先贤、传承国粹的朝圣地,打造成为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开拓型人才的输出地,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中医药对外开放、辐射发展的示范地。

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开坛仪式上,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宣读了《南阳宣言》。《宣言》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养生理念,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正是有了中医药的佑护,才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才支撑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延续。呼吁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推进中医药全方位参与健康中国行动计划,让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

《南阳宣言》倡导传承、创新与发展,注重开放、包容与共享,致力于多元对话、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现代医学菁华,吸收跨学科研究成果,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让中医药在人类健康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期两天:更专业、更务实、更惠民

在为期两天的“南阳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上,记者观察到,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医药文化节体现出了“更专业、更务实、更惠民”的新亮点。

之所以说“更专业”,是指传统中医药的学科特性更突出。在这届医药文化节上,不但请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医药界领***人物,还请来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国际流通专家,更推出唐祖宣、吴林鹏两名“南阳中医大师”和王建、王新昌、刘占国、吴汉卿、宋红旗、张炜、杨磊、郑均山、赵青春、贾太谊此“南阳中医十大名师”;更重要的是,为确保节会的专业性,《南阳宣言》,提出创设“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成立经方论坛国际协作联盟,开展多维深度合作。在首届仲景南阳论坛开坛的同时,专业性更强的中药开发应用论坛和“三部六病”研讨会一并举行。

之所以说“更务实”,是指今年的医药文化节的活动密度。仅从时间上看,往年的医药文化节多为7天,而今年则缩减到了两天,但从效果上看,医药文化节各类要达到的“目标落地率”却显得更高。一是在中医药项目信息暨项目签约活动上,南阳新区管委会、卧龙区、市中医院分别与海王集团、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南阳有限公司及台湾地区两家公司签订了“现代中药产业园区项目”、“白云山和黄南阳大健康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及现代中药产业园建设项目”、“海峡两岸中药产业合作发展协议”等。同时,海王东森现代医药物流系统正式上线。二是河南省南阳张仲景基金会现场募捐,河南宛西制药、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圳海王集团、中国医药集团等单位慷慨捐款700多万元。三是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匮乏,张仲景形象诸多,形态不一。这次节会解决了这一历史问题。河南省南阳张仲景基金会和南阳医圣祠经过长期艰苦细致的考证、研究、琢磨吸收,终使权威版张仲景像面世。四是由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出资300万元修建的仲景经方碑林在医圣祠内奠基。碑文采用张仲景博物馆珍藏的国家文物白云阁木刻藏本《伤寒杂病论》的328个方剂,由全国中医名家手写每一方剂镌刻成碑。

之所以说“更惠民”,是因为在今年的医药文化节期间,共有来自河南全省各地的80名专家参与了义诊,现场提供的中医特色疗法也超过了40种。前来应诊的群众,有病的当场诊查开方;适宜现场***的,当场或针灸或推拿或理疗,这让前来寻医问药的3000多名群众,不出古城南阳,即可一睹名医风采,充分享受了一场“中医惠民”的饕餮盛宴!

各界声音:

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在22日上午致欢迎辞时指出,传统的中医药瑰宝应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穆为民说:近年来,南阳深入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逐步形成了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格局。今后我们将以节会为平台,以产业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中医药都、养生之都”的发展定位,把南阳地区的中医药产业提升到国家层面来发展,扩大到跨产业门类来整合,不断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打造一个规范种植、企业引领、学术为先、文化传承的和谐药都,让传统的中医药瑰宝在南阳大地焕发生机,永放光芒,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穆为民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上所作的题为《传承医圣仲景文化、成就健康中国梦想》的主题演讲,还围绕“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的主题,提出了优先发展仲景服务业、建立国家健康养生CBD的概念,为南阳市健康产业的打造指明了方向。

在这届医药文化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李连达在发言中指出:中药临床再评价助力中药的二次开发。他认为:“未来中药产业大致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新药创制,另外就是对现有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近年来,随着新药审批数量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已上市品种的二次开发,过去20年里世界上的‘重磅炸弹级’药物,其中有许多是在上市后,通过系列的、精心设计的上市后临床研究,获得新临床证据,寻找到新临床定位或新适用人群,而获得持续的市场高速增长的,并最终成为真正的‘重磅炸弹级’药物。”

同时李连达还担忧:“目前国内企业的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存在一些误区,很多课题的结果对医生来讲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市场销售也没有任何帮助。”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认为: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治和个体化***体系。他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张仲景以整体观为指导的辨证施治的组方用药特点,体现了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特点;仲景辨证组方的个体化***特点是以个体为核心,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仲景创立的宏观辨证论治体系,是个体化***的最早典范。《伤寒杂病论》辨证组方所揭示的疾病规律和创制的汤方证治不脱离个体情况,至今仍具有令人信服的实践价值。”

王庆国阐述说:“张仲景还确立了与260余首经方相对应的证候,从而使方剂运用指征由个体化到规范化,是令后人瞩目的最大功绩。仲景个体化辨证思维表现在病、脉、证、治的各个方面,组成了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辨证思维,为中医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树立了典范,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王庆国认为:“现代中医从业者,应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完整地发挥个体化***的优势。”

全国***协委员、南阳中医大师、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则从顶层***策的高度指出:新医改应以普及中医药为基础。他认为:“中医药主张预防为先、***有效,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存寿命、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病方面,对目前现代医学病因不明、疗效不佳的各种疑难杂病以及新型的高致病性传染病,如***型性肺炎、禽流感甚至艾滋病,都显示了中医药独特的疗效和显著的优势。并且中草药的价格低廉,中医的***费用也远远低于西医,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最适合成为我国医改的核心力量。由于中医不需要什么仪器设备,尤其适宜在农村和城镇社区建立小诊所,可以方便群众就地***,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要想使医改取得成功,必须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路子。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尤其是农村收入低投入少,而中医药廉价安全,强调‘治未病’,既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又具有深厚的文化与群众基础,只有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医改,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障。”

唐祖宣还认为,医改的中国特色,首先要体现在以中医药为基础上,尤其在广大农村以及城镇社区,一定要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这是一条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我国医改成功的唯一可行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已在医改中更多地借助中医药的力量了。

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延淮则从中药行业的视角提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他认为:“目前,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和中药的最大生产国。欧、美、日本、东盟和拉美国家已成为中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但是,与世界6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相比,还是非常小。令人尴尬的是,目前中药配方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免费大餐。日本人以张仲景等中国古代医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210多个处方为基础,建立汉方药厂达200多个,所形成的汉方制剂,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国仅占5%,其中大部分中药是以原料药材廉价出口,成药比例不足30%,而且是按食品和保健品种类出口。迄今,鲜有中药能进入西方国家医院处方市场。”

刘延淮担忧:“中药知识产权正在被大肆掠夺。比如,日本人在我国名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研制成的‘救心丸’,其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由于中国企业没有注册专利,这上亿美元收入就落进日本人的口袋。而中国人发明了青蒿素,没有申请专利就在外国,反被德国人申请了专利,使我国每年损失两三亿美元。韩国人利用同仁堂牛黄清心丸配方,改变剂型,在世界上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申请的专利,年销售额7000万美元。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抢先申请了专利。”

刘延淮呼吁:“如果不加快实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加强中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我们将来会为吃自己祖宗留下的‘药方’而向外国人交付专利使用费!”

医生成长论文篇2

国家推动中医药振兴工程

从“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开始,中医药的诞生和传承已有7000年历史,为我国乃至亚洲周边国家地区的人民健康、医疗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西方医学的进步与普及,近年来看重西医轻视中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中医药行业的不景气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我国***府早就认识到,中医药文化不是普通的民族文化,它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和生产力,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都不容忽视。因此,一直以来中医药的发展都被***府推到很高的地位上:我国***府早就明确提出“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宪法》,而且设立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样的重要机构。

2007年,中医药行业得到了更加坚定的支持:***在2007年***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部委联合《(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3月29日,***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成立,***副******亲自担任组长。

然而就在这局势看似一片大好之下,中国互联网突然爆发了一场空前的“中医废存之争”,直接拷问所有中国大众对中医的理解和认知。这场争论的结果是让我国***府感受到了中医药振兴的紧迫性,以及对执行力的反思。

中共中央***治局委员、***副******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而中医药业获得的最大支持来自于***的十七大报告。据悉,十七大报告在定稿中有关医药领域的论述作出了一项重要修改,即在论述“中西医并重”时浓墨增加“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内容。据了解,这一修改正是十七大代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提出的,体现了中央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十七大报告可谓是以一锤定音的方式平息了本次争论,在后面一系列的具体执行中,中国中医药发展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17个国家部委共同发起了以“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为主题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巡回活动。该活动于7月7日在北京世纪坛率先启动,计划将历时3年走遍中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区,采用义诊、培训、讲座、科普宣传、医疗物资捐赠等方式,目的是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机遇,深入广泛地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1月29日,“中医中药中国行”广东活动在广州正式启动,***副******、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海关总署***组书记盛光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中医中药中国行”广东行是此次活动中的第九站,也是2007年的最后一站。

而也正是在中医药大省广东,中医药行业的复兴与业内知名企业――南方李锦记的发展愿望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南方李锦记巧搭便车

***副******一再强调:“要切实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承认:“中国到了一个中医药发展势在必行的关键时刻,行业的发展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这个“特色优势”和“突破口”指的就是中医药“治未病”的思路。据悉,我国中医药素来注重养生防病,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已经提出“上工治未病”,历经长期的实践,中医药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

早在6月24日,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广州举行。王国强当时表示,“治未病”其核心就在于“预防为主”,要求中医院从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展中医药服务功能。

这一思路,与南方李锦记一直着力于弘扬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的目标锲合到了一起。南方李锦记也借此东风,不遗余力地配合与支持着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活动。

11月26日,南方李锦记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为“中医中药中国行”广东行的全面启动提前预热。该论坛邀请了业界的专家、学者、***府官员、企业老总一起就养生文化理论和现代保健科学如何更有效结合进行研讨和总结。

在本次论坛上,南方李锦记向社会了公司的健康理念――“养生固本、健康人生”,强调通过养生、“治未病”来提高人体自身抵抗疾病、适应环境、维持健康的潜能,并独创性的提出“普及养生文化,就要倡导一种大健康的概念,建立一个健康人生的概念”。南方李锦记董事长李惠森先生认为健康人生应包括三个层面――健康、家庭、事业的三平衡;时间、财富、精神的三富足;个人、集体、社会的三和谐。

论坛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温长路教授四位专家结合多年的教研经验,通俗地向听众介绍了中医药养生的精髓及实践经验,并发表了如何普及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宝贵意见,对南方李锦记的健康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中华中医药协会秘书长李俊德对记者表示,协会联合南方李锦记举行养生文化进万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中国中医药行业最重大的科普活动之一。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论坛上表示:中医药数千年来为保障国人身体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潜力更是值得我们全国人民积极期待。南方李锦记所提出的“三平衡、三富足、三和谐”的养生理念,从理论上丰富了我们对中医药养生内涵的认知,南方李锦记“养生文化进万家”活动也恰好是我们中医中药知识“进家庭”的非常好的方式。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活动,包括我们今天所进行的中华中医药养生文化高峰论坛,就是要将我们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提升到新的阶段。

弘扬养生文化的先行者

实际上,在振兴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方面,南方李锦记早已走在了前面,因为他们一直把长期推广和传播中医药养生文化作为企业的使命和责任。

2004年12月,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达成合作,创立“无限极中华中医药发展基金”,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草药健康顾问培训基地”;2007年3-4月,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举办了普及保健知识的“养生文化进万家”大型主题活动,参与者达3万多人;2007年6月底到7月,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主办的“养生与关爱―养生文化进万家健康知识巡展”陆续在全国五大城市开展。2007年9月,南方李锦记被中华中医药协会组织评选为“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正值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创立15周年,11月27日,公司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隆重举行庆典。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亲切接见了集团公司高层领导,肯定了公司的发展和成就;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中国资深直销专家杨谦教授在庆典上高度预测了南方李锦记在未来中国直销业中的发展优势与美好前景。

医生成长论文篇3

中医论文是进行中医科研和对中医科研的书面总结。随着中医科研和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论文的作用倍受重视。目前,撰写中医论文已列为中医高等学校毕业和授予学位的考核依据,不可等闲视之。毕业论文的完成,首先在于论题的确立,下面就论文的选题谈一些体会:   

 

1.继承与创新结合选题

 

继承性是一切科技论文的共性。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和中医药学术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中医论文的这一特性比其他科技论文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时,在现今的中医实践活动中,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仍然起主导作用。

 

对于中医学毕业生来说,通过在校的四年学习,继承前人的学术成就,博系各家学说,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撰写这类深入发掘和继承前人学术成就的选題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创新,做到继承有创新,发掘有深度。走前人没有走完的路,涉猎前人没有完全涉措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这类选题常见种类包括:诠释、补充或阐述发挥前人的学说,总结前人的经验,对前人学说质疑,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的探讨等等。

 

 2.理论和实践结合选题

 

 中医学学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对前人学说作了一定的补充和发展,进而形成当今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毕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医学术新成果的形成,新观点的产生,都必须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对于任何一个中医学术问题,如果缺乏在实践中的常任主研究和反复思考,就不可能形成对该问题的具有新意的正确认识。这样就要求中医学毕业生在最后一年的医疗实践中,广泛涉猎,留心观察,运用所学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同时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反过来重新认识理论。这类论文只要学生勤于总结,勤动脑,勤动手,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常见的这类选题包括:对一种治法的理论认识及临床应用,用某种治法***某种疾病等等。

3.主观与客观结合选题

 

主现条件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和精力。智力包括学生的知识贮备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身的特长等等。但是,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虽接近毕业尾声,但所学的知识有限,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医疗实践,尚是纯书本知识,没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毕业论文从研究到写作完成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且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医疗实习,准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辨,时间紧迫,学生分到各地医院实习,各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有所不同,带教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对学生医疗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首次进行医学研究,经验缺乏。同财,中医学毕业论文不同于其他学术论文。目的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要求,使他们进行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写作,为毕业后写医学类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毕业生在选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所学专业的不同,研究能力的大小,客观条件的不同。选择难度、大小适中的选题。

 

上述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切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学生在确立选题后,再进行详细资料搜集和整理,根据中医论文的结构,便可圆满完成毕业论文。

医生成长论文篇4

2011年3月18日,“中华医学论文奖”(风湿免***领域)扶他林杯第一次专家评审工作会议于北京诺富特和平宾馆圆满举行。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游苏宁社长、“中华医学论文奖”风湿免***领域评审组组长栗占国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四川华西医院、湖南湘雅医院等全国各地的风湿免***领域核心专家、医学核心期刊主编、编审等二十余人汇聚一堂,对“中华医学论文奖”的评审流程、评审制度、评审标准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中华医学论文奖”评选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发起并主办,是我国医学论文的专属奖项,2011年是中华医学论文奖启动年、风湿免***领域是“中华医学论文奖”2011年度首批开展的学科、本次会议是风湿免***领域的第一次专家工作会议。游苏宁社长宣布了“中华医学论文奖”(风湿免***领域)扶他林杯专家评审组聘任决定,并在致辞中对该奖项评选活动的背景及意义作了深入阐述:首先, “中华医学论文奖”评选活动的展开,将在医学领域树立学术论文典范,引导高水平研究论文投向国内优秀期刊。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期刊论文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中华医学论文奖”的设立,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医学期刊论文的质量与影响力,通过评审表彰机制,树立优秀论文典范,鼓励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优秀、原创作品在国内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其次,可以净化学术氛围,规避模仿、抄袭、剽窃等学术创作上的不良风气。本着提倡原创、表彰创新、激励贡献的宗旨,将会逐步在行业内树立并宣扬原创、科学、务实的医学论文创作观,为推动我国医学期刊向高水准方向迈进做出贡献。

“中华医学论文奖”的评选将会分学科领域、分年度逐步铺开,各学科领域设立“医文影响力提名奖”、“医文影响力奖”、“医文创新奖”、“医文贡献奖”、“医文典范奖”等奖项。“医文影响力提名奖”由万方数据根据论文的综合影响力客观评价指标如论文的被引指数、非相似指数等评价筛选产生;其他奖项采取专家随机分组、交叉评审、推荐与投票复议的方式产生。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医药事业部总经理张秀梅出席本次会议,并对此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本次活动的成功组织与实施将为在其他学科的推广应用积累宝贵经验。

栗占国组长主持会议,介绍了“中华医学论文奖”的评审工作流程,专家评审工作制度。他强调,“中华医学论文奖”的评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信的原则,全程接受专家、读者、作者的监督;专家推荐或举报要书面提交的理由,经评审复议会专家集中讨论,确定获奖名单。最后,栗占国教授对“中华医学论文奖”(风湿免***领域)扶他林杯2011年评审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

医生成长论文篇5

单守宽教授说,中国医学医疗方案是一庞大的系列,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断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等内容。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开天地,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国医学更是历史悠久,而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仅仅130年左右,美建国也还不足300年,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完全靠中医治病、养生,目前中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医学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单守宽提出,古中医学是保证中华民族健康的繁衍生息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根本所在。

自强自立,潜心研究

1940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一个中医世家的单守宽,起初并不是像父辈那样从事中医事业,而是在中学毕业后开始到丹东市交通局工作,1959年支援边疆建设,被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64年回丹东工作,1965年下放回乡。直到1976年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出家,并在中国佛学医学院参学三年,毕业后留校被聘为该院理事,才算是重操祖业,走上行医之路。

之后,单守宽又到北京古中医学院进修,专科攻读《医古文》医书,《医古文》是由中国北京、上海、浙江、广州、云南、贵阳、黑龙江,七所中医院校编著的高等医药院校医古文教材,经中国科学研究会和中国科学研究院考核通过,获得大学学历“中国古医学专家称号”。

作为中医学术的专家,单守宽教授对中国古代的中医疗法、中药配伍和古代制药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创造了独特疗法,并发现利用草药治病更为神速,所以他认为,中国在世界医学史上留下神医一说。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中草药不但博大精深,而且古中医学术还能治百病,中国中医完全有能力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所以,他决心开始加深研究古代中国医学。

在接下来40年的中医药研究和实践生涯中,单守宽不断的改进中医医疗方案,不断的对草药进行各种配伍以解决疑难病症,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对有钱无钱的人都一视同仁,做到了有钱给钱无钱则免,用关爱公益慈善的形式走遍全国。同时坚持治病的三原则,及治病讲缘分,不用药少用药,以医院检查为准。

如今,单教授已经在全国各地行走的三十年间,救治有四万多人。各地名川大山,有康复者陪着游览开心惬意。

身兼多职,硕果累累

多年来,单守宽教授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担任全国建工委中央老干部健康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医药传统医学博士、全国高科技医学协作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注册特殊诊疗执业医师、中华国医群英会委员、中国建筑风水十大执业医学家、中国古医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单仁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研究所所长、中国古医学丹东研究院院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体科学学会顾问兼客座教授、CHC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全国行业质量管理督察、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高级健康讲师等职。他还是全国首届百佳国医名师和张仲景医圣奖获得者,入选“中国当代中医药专家主任医师”、“中医专业人才库入库中医名师(高级)”、“中国中医特色诊疗医师专业人才库”,获得“中国易医导师”等称号和奖励。

同时,单守宽从2002年―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连续7年获得“公益楷模奖”;从2001年―2010年在人民大会堂连续10年获得“慈善英模奖”。经世界学术成果国际专家委员会评定,授予其中国古医学教授和中国古医学专家称号。2004年在国际第七回暨十五届国际易经现代化论坛大会上,荣获“世界易医学教授”称号,并颁发教授证书。2005年出席第二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国际论坛,被任命为大会组委会顾问,会上发表《周易易经的精华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谈周易学术在患者病理上的应用》两篇易医学论文,获得“世界医学一等奖”。同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当代名人的评选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名医”称号,所发表的论文《古中医学术〈医德、医理〉是当今和谐社会人民健康可靠保障》被选编入《名人名典汇编》,并荣获“金奖”;获得“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文献金杯奖”,并颁发了证书,获得金像奖牌。2006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创新型发展论坛上,单守宽教授获得“中国古t学发展卓越贡献奖”,他所属古医学丹东研究院是唯一获得由中国管理科学院挂牌评定的“中国古医学创新学习型调研基地”及“全国中医研究学习示范基地”。在美国加里弗尼亚州世界病理防治论坛上,世界学术成果中国医学研究院中国古医学获得了“世界注册”,中国古医学术获得了“世界医学金杯奖”和证书。2006年5月,单守宽教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得部级专家注册,并获得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并荣获了“古医学术国家金杯奖”,并被中国行业专家委员会评定为“共和国名人”、“著名中医学专家”,被推举为中医行业副理事长。其事迹由国家***题词的《人才辈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的名人奖》,及《中国历代名格》、《从孔子、老子到20世纪名人格言》等书入编存档,荣获“中国古医学独创功勋人物奖”。同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第三届“公益楷模先进单位奖和个人金章奖”和“华佗金像奖获得者”称号。2007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经济论坛大会上,荣获“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金杯奖”。同年7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第六届科学家论坛大会上,荣获“医学科学家”职称和证书;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公益事业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中国医药业十大社会公益人物奖”;9月在山西省闻喜县召开的首届中国当代易学名人峰会上,荣获“中国当代十大易学名师奖”;被全球华人易学家评选为“百名华人易学名师”,并入选由闻喜县***府在2007年9月特立的“全球当代华人百名易学名师”名人榜;12月在世界医药卫生理事会、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中医学专家交流峰会上,获得“百名文明医生”称号和“中华医学发展贡献人物华佗奖章”(再次获得)、“中华医学发展优秀论文奖”;古医学丹东研究院由世界医药卫生理事会、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评定为“促进文明诚信卫生研究院”。2008年1月,荣获由中国社会文化和公益总会、中国经济开发国际交流总会授予的“中国公益慈善形象大使金杯奖”及荣誉证书,并授予“中国古医学丹东研究院中国公益慈善明星单位”;6月,在人民大会堂荣获中华爱国英才报效祖国活动组织委员会颁发的“中华爱国英才医学贡献奖”;在人民大会堂爱国宣言大会上,单守宽教授宣言中国古医学是“中国人民财富”,是“世界人民健康可靠保障”,被国家爱国英才报效祖国活动组织委员会镌刻在居庸关长城名人榜上;10月,由中国社会调查所和中国医学专家(专科专病)委员会评定单教授“独创古中医成果突出贡献特级金杯奖”并挂牌;在北京大会堂华夏中医药发展成果汇报大会获得“中医药发展突出金牌奖”,并获得“华夏中医药发展特色创新特级金杯奖”由中医药管理局黄局长亲自颁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中医院院长大会上获得“中医药成果成就金杯奖”,由中医药管理局黄局长亲自颁奖。目前,单守宽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研究会任职,具有“著名中医专家”和“专家委员会委员”职称,通过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专业技术人才考核,成绩优秀,获得“专业技术人才更新工程”、“高级管理专家”称号;被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居庸关长城管理处授予“***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百年优待免费蹬城证书”等荣誉。他牵头成立的中国古医学研究院,为中国古医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呕心沥血,为国为民

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者,除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具备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而单守宽教授则是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着自己的慈悲之心。几十年来,他常年在外为有病的患者救治付出,一年很难回家两三个月,而回到家时最感动他的事,莫过于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钛金扁等等,这其中有内蒙邮来的“草原神医”,佳木斯邮来的“医魂”,广东邮来的“在世活菩萨”,武汉邮来的“中医精华”,山西邮来的“手到病除”,海南邮来的“国褒名医”,香港邮来的“医圣在世”,黑龙江鸡西邮来的“悬壶济世”,吉林寄来的“健康使者”等等。

而单守宽的医术在全国各省市重病患者身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年来,经他之手康复的患者有癌症病患者,有患二十年糖尿病康复的患者,有食道癌患者,有心血管癌病患者,有脑血栓久治不愈的患者,有心梗的和心脏病患者等等,并且治过的癌症患者都是在大医院被定性为不治之症的重症患者,经他治愈后无复发,长达20年后还在工作。

面对全国各地邮寄来近200个牌匾和锦旗,单守宽被深深地感动,于是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北京单仁国际医学研究院,以发扬中国传统医学为目的。自研究院问世后,他们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府各界肯定和卫生部及中医药管理局的嘉奖,至今共发表中医论文16篇,另有四篇重要医学论证文献获“世界金杯奖”和“论文金奖”。同时,他还向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无偿递交了《本草纲目》和其他史料中没有记载、最新发现能制成的草药1116种,而且每一种草药都注明了药用价值和准确的使用剂量,得到***办公厅的嘉奖。由此,他从一个中医师晋升为主治专家,同时也被认定为“国际医学博士”,入选国家人才数据库,获得人才网首届“百佳国医名师”认定,使其人生价值得到真正的升华。

夕阳不晚,花甲不老

说起古代中医学,单守宽认为,其要点就是采用中国民间独特的***方法,以中草药为主,同宇宙、人体、地球的磁场相结合的一种医科综合学问,也是集道家医理、佛教医学、儒家医论、易学医经于大成的古为今用的新成果,这一学术对人体健康实用性极强。他对古中医学的理解为:人体的疾病是因体内的成分特殊失衡造成的。要想***,必须补足这些成分。他利用自身的研究成果,配合推拿、按摩、点穴,成为独特医学疗法,使一般患者短时间内立即康复。相对于目前大医院的手术***,单教授的古中医方法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费用低,甚至对于一些有缘患者或拿不出大医药费的贫困人家,他都会减费或者免费施治,为更多的平民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医生成长论文篇6

西医学依靠分析科学的出现而产生,依靠其发展而提高。中医学则依靠宏观科学的出现而产生,依靠其发展而提高,以分析为主的微观科学在发展了数百年后出现了现代的宏观科学。宏观科学在上世纪中后期,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这就是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灰色系统、耗散结构理论、模糊数学、混沌理论、量子力学等。不少学者将其与中医学进行渗透、研究,但成就不大。其原因,不是大方向不对,而是这些理论还不足以将中医学理论破译、诠释,还不足以使中医学理论升华到新的理论水平,出现新的理论平台,出现新的突破。比如,美国1965年模糊数学问世,“”结束以后传入中国,立即与中医学进行了广泛的交叉。中医学中的很多基本概念,都可以用模糊数学进行诠释。中医学的“君、臣、佐、使,取类比象,大数法则”等均是模糊推理。中医学的诊断,是一种模糊诊断。中医学的***,是一种模糊综合评判。虽然,模糊数学说明解释了中医学的很多概念,使某些理论上升到了现代科学的高度,有了一个现代科学的解释。但是,十几年来只看到模糊数学在其他方面有了很好的应用,出现了模糊冰箱、模糊洗衣机、模糊电脑,在提升中医学方面却未有长足的进展。这如前所述,主要是宏观科学还未发展到能完全诠释中医学,进而提升中医学的高度。那么,什么是中医学研究的突破口呢?长期以来,我看了很多有关突破口的文章,给我的感觉是,这些文章所述观点很难找到突破口。笔者认为,突破口就是用现代宏观科学研究中医学,实现中医学的现代化!随着微观科学发展而发展的西医学,已将单因素疾病的***不断攻克,比如某些传染病(如天花、结核病、疟疾、伤寒、痢疾等)、创伤等,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对多因素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疲劳综合症、衰老等,西医学就收效甚微了。而中医学就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解决这类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宏观医学上,随着宏观医学的发展,一些多因素疾病将得到攻克,从而对人类生命的延长,对人类健康进一步做出重大贡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他山之石就是宏观科学。有了这样的共识,中医学发展中困扰我们的现代化与传统化、国际化与民族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与独特、中医不能西医化等一系列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现代化与传统化:用现代宏观科学研究中医学,提升中医学,自然就是现代化,将传统医学上升到了一个现代化平台,自然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是民族传统的光大,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老中医不仅毫无疑义,反而笑逐颜开。国际化与民族化:用现代宏观科学语言诠释中医学,才能真正国际化,才能让国际科技界、医学界,听懂中医学的语言,了解中医学的特点,接受中医的***,扩大中医学的影响,才能使民族的东西国际化。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中医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因为它有鲜明的传统的人文学科特点,是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交融。中医学的形成不仅有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有一个深厚宽广的文化背景,所以它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既汲取了我国古代哲学、文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丰富营养,也汲取了大量古代当时发达的地理学、天文学、气象学、数学、物理学、物候学等宏观科学的合理“内核”,与当时医疗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渗透,创造出了中医学。所以,实际上它融合了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多种学科。在现代科学剧烈的分化与结合态势下,如何实现中医学在现代层次上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结合,有的学者认为,这并非易事怎样解决?只有把中医学定位是宏观科学,只有用现代不断前进的宏观科学去研究、诠释、提升古老的中医学,这个矛盾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融合与独特:预言学家认为,21世纪科学大发展的大趋势是融合,医学科学当然也不例外。

二、但是融合决非指学科分科的消失。

融合即是综合,中医学将在21世纪随着科学综合发展的大趋势而大发展,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中医不能西医化:中医学是一种宏观科学,研究、发展中医学就应该用宏观科学来研究、来发展,促使其提高。如果用西医学微观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学,是可以的,也应大力提倡,但是其成果只能是西医学的成果而非中医学的成果。比如:中医学者用西医药学的方法从青蒿中发现了治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虽然是中医药学者发现的,但是这也是西医学的成果。正如,上世纪上半叶从麻黄中发现麻黄素,从黄连中发现黄连素一样,这都是西医的成果。虽然发现了黄连素,西医用黄连素***肠炎、痢疾,目前疗效已不佳;但是中医仍然用黄连***肠炎、痢疾,目前疗效仍然很理想。黄连久用不衰,已长达2000年。但是,发现青蒿素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成果,对疟疾的***有巨大的意义。这样的工作还要做下去,争取有更多的发现。用西医学的方法可以而且应该去大力研究中医、研究中药,这是西医学的发展。中医现代化使用宏观科学去研究中医,其结果不是西医化,而是“中医”化,是中医学的提升、拓展、提高,更“现代”。中医学的发展才可以真正出现“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美国的中医专家邱国柱先生在为《中医现代化研究》作序时提出“中医的现代化,将不是中西医的简单相加,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用西医的方法来‘证明’中医的疗效,或探讨其疗效和机制,或解释其理论原理。中医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是比现有医学更高更深的高度综合化的人体生命科学。中医学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发挥本身的优势,从而达成中医的现代化”。中医学的方法符合当代科学方***总的精神:以客观总体为着眼点,强调整体性、相关性与动态性。中医学的方法,符合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因此,很多有识之士都看清了这点,如钱学森先生就说过‘医学的方向是中医’的话。

三、解决中医发展的问题,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创新。

同志1995年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古老的中医学来说也是如此。中医学发展的动力在于不断的创新。要想创新,就要培养创新的人才,就要抓富有创新内涵的教育。中医的教育,应加大现代科学的讲授范围,主要应将现代宏观科学的学科,向中医学院学生渗透。比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模糊数学、耗散结构理论、灰色系统、混沌理论、量子力学等及其最新进展。其中尤以现代高等数学、现代物理学的进展为最应“渗透”的内容。本身原为宏观科学的中医学,应该而且可能随着宏观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中医学应尽快与当今各种飞速发展的宏观科学交叉、渗透,出现各种新的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科学发展的沃土是交叉学科、横断学科。控制论的发明人维纳说过,这块沃土是一块处女地,一经耕耘,即可收获。从人才角度看,懂模糊数学的有几人精通中医学,懂中医学的有几人精通模糊数学?中医界缺乏大量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人才是影响中医学发展的最大“瓶颈”。很多科学理论的发现、发展出自交叉学科,中医学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预言,中医学的现代化,反过来会大力促进现代宏观科学的发展。中医学院人才的培养,应出现中医学与现代宏观科学的双学历学士、双学历硕士、双学历博士,培养交叉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横断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从而推动中医学的飞速发展。比如,目前就应培养精通中医学又精通混沌理论的学术带头人。从而出现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新的分支:混沌中医学、模糊中医学、系统中医学、信息中医学、控制中医学等。中医学院的学生不学高等数学是一大缺憾。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四、中医学实际上很好的运用了古代数学成果——大数法则。

而一般的高等数学达不到中医学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只有用高等数学的最新分支、最新发展与中医学进行交叉,才能发展、提升中医学。中医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按上述的大方向逐步做起,从小到大,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最后形成用现代宏观科学指导下产生的崭新的中医学)现代化的中医学。这就如古人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医界应力戒目光短浅、急于求成、固步自封、囿于成见、浅尝辄止的不利于发展的陋习。任何事物发展、前进的动力在于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来起作用。中医学发展的势头不强劲,问题出在中医自身。中医学前进不快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强调外因,应反躬自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特色在哪里,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强项在哪里!自立才能自强,中医能自立而且能自强!这样发展的结果,笔者设想在我国将会有两种医学——西医学与中医学,或微观医学与宏观医学。一种病会有西医学(微观医学)的诊断与***方法和中医学(宏观科学)的诊断与***方法。患者与医生均会各择其优,或者是二者结合***。21世纪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将组成崭新的生命科学。笔者这种观点,将会引起中医界的重视,受到现代科技界的认同,受到广大中医学院学生的赞同,受到广大医学院学生的赞同,受到广大医学院教师和研究生的赞同,也会受到远见卓识的广大老中医的赞同。中医学的深化研究,必然涉及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建立在中医学和西医学基础上的一门医学。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未能取得创新性、突破性的发展。

五、中西医学结合学者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一批又一批西医中人员陆续培养出来,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力量,其成员大部分为高级西医临床与教学人员,西医理论造诣深,又系统学习中医,中医也精通,数十年来,基本用西医分析的方法即微观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说明中医、论证中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部分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60年代初培养出来的中医学院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这些学生由于要当医生,就必须懂西医,这是客观环境压力所造成的,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市场、就业的压力,逼着他们也得懂西医,能使用听诊器,能处理急诊(中医院也得有急诊室),成为一批中学西人员,他们也在搞中西医结合,也搞出了不少成果,其方法也使用西医分析的方法即微观医学的方法去研究、论证、说明中医。中西医结合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沈自尹院士的《肾的研究》,把肾阳虚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低下说清楚了。这样的工作还有很多,今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西医结合最突出的价值是临床上的应用。中西医结合使很多疾病的***上了新台阶,出现了新的疗效水平,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起了积极的作用。很多国外人士,尤其是广大华人归国治病,大都是奔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而来的。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生命力。中医学的定义是什么?笔者给中医学下了一个定义:中医学就是中华宏观医学。中华宏观医学是中华民族用整体的、宏观的理论去解释人体产生的生理与病理现象,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多靶点、多成分的整体调控的方法***人体疾病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是一种中国古代形成的独特的宏观医学,它是当时中国古达的宏观科学与当时医疗实践不断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宏观科学水平和医学水平。2000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简单明了的对中医学的注释就是中华宏观医学,简称中医学。他将沿着自己的轨迹前进、发展,这是中医界的历史使命。其方法是用宏观的方法研究中医学,用上世纪中叶开始兴起的宏观科学来研究中医,这种宏观科学在21世纪将有大的发展,同时带动中医学的发展。西医学将沿着自己的轨迹前进、发展,这是西医界的历史使命。其方法是用微观的方法研究西医学,西医学将随着微观科学的发展而继续长足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仍然要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主要将沿着用西医的方法、思路去印证中医的疗效。从中医理论中找到西医解释的突破口,从中药中找到更好的有效成分或单体等。总之,中西医结合就是将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进行沟通。

六、人体的生命科学将由三部分组成:宏观医学(中医学)、微观医学(西医学)、宏观与微观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医生成长论文篇7

关键词:中医学 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52-02

中医学作为我们祖国的传统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总结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智慧,逐步形成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法,至今,中医以其简便、应验、低价的特点在我国卫生保健事业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医学生,理应掌握祖国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事业对卫生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

目前,在西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以西医学为主的现代医学,中医课时的安排是相当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为学生开启一扇探索祖国医学宝库的大门,是中医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在此提出,与同道共探讨。

1 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中医学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有关中医“落后论、淘汰论”和“不科学论”等思想,这必然会使学生对中医药学产生怀疑的态度,因此在中医教学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首要任务。中医药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临床经验日积月累,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向学生展示中医药理论的博大精深,体现其历史与医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指出中医药学的薄弱环节以及面临的困惑,如在客观化指标、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1],从而引导学生客观、辩证的认识中医药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 分析教材与学情,准确把握定位

岳美中认为“中医是一门艰深的科学,易学而难精。医生也绝不是泛泛地认得几味药,记得几个方就是中医。”对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习现代医学的同时,了解祖国医学的渊源、历史传统,熟悉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基本理论、发展状况以及目前中西医结合成就,为今后从事医学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因此重在了解,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过深,只要求他们熟悉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病***方法,了解中药的作用及组方原则和常见病的中医***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中医理论的精髓,围绕以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六气、七情为主的病因与预防;以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则;以及基本的中药、方剂理论等,引导学生步入中医药学的殿堂[2]。

3 讲好开篇,激发学习兴趣

通常绪论在很多课程中都是以概述、简介的形式出现,一般都不作为学习的重点,但在中医学的教学中绪论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它会形成学生对中医药学的第一印象,讲得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讲解时可以医学发展的历史轴线为纲,详略得当地向学生讲述中国医学史:如汉末之前的四大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神农氏尝百草著成《神农本草经》,扁鹊切脉断生死被誉为神医,华佗自制麻沸散行剖腹手术堪为外科鼻祖,张仲景勤求古训、拯救生灵而为医圣;金元四大家开创了中医学术争鸣的新局面;李时珍赴深山、访千家、三易其稿而著成《本草纲目》;明清温病学派开拓创新、使温病学自成体系。这一幅幅生动的医史画卷向学生展示出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历史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医学的探索欲望,为今后学习中医学做好心理准备[3]。

4 借助现代医学,阐述中医理论

中医学的形成发展特点决定了其理论的抽象性,加之其文字专业性强、术语多,对于初学中医的学生来说,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中医教学应尽可能通俗易懂,教学过程中以中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用以解释中医基础理论,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经过研究初步阐明了肾阴虚和肾阳虚本质上与机体皮质醇量的高低相关;热证时在病人和动物模型中发现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儿茶酚胺类的排出量亦有明显增多,而寒证则相反[2];中医血瘀与现代医学循环和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4]等,这样生动具体的成绩和实例,会使学生感受到中医学的奥妙和神奇,从而提高他们探索中医理论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并且开阔了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5 突破传统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理论授课方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显得枯燥乏味,如果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1)注重启发引导,加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中医学知识的联系性很强,在授课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提示,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新知识。如在详细讲解了生理功能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相应的病理变化,从而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开展自学讨论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能力。对于相对较易理解的内容如病因中的六***和中药的煎服方法等,由学生分组自学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在课堂讲解,互相提问,取长补短,最后由教师对重点、难点予以总结,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中医术语的运用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的直观性。中医理论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又加上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得师生都感到乏味至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适当配以形象的插***、临床的实例***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医理论的直观性;而对于中医四诊和针灸学的有关内容还可利用教学录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中,尤其是面临严峻生存挑战的形势下,中医教学必须要顺应时代要求,摆脱单调而乏味的传统模式,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符合时代特征,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尚华,童瑶,徐竹林.论中医现代化思想在中医教学全过程中的贯穿[J].中医教育,2003,22(5):36-37.

[2] 吴水盛.中医教学要具有时代特色[J].中医教育,1999,18(4):32-34.

医生成长论文篇8

论文摘要:高等中医药教育要取得长足进步,必须加强时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时中医药发展的信心和正确的中医药科学观;遵从中医药的理论体系,科学设五课程;适应医学发展趋势,走多学科发展之路;改变教育模式,强调创新,草重学术个性,不把中医药理论视为完美无缺的理论体系,善于或勇于抛弃中医药理论中不合理或欠科学的成分,汲取西医药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在与现代科技结合、与西医药取长补短和相互渗透中求创新。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市场将全面开放,我国的经济将真正进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高等中医药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将面对加入wto后***策的调整和变化,需要迎接新的挑战。我国的高等中医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这种背景下,高等中医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中医人才,中医学科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对中医的信心和正确的中医科学观

目前中医发展的***策导向是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实际上是要把中医“提高到西医水平”。其实西医是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中医也是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法:应该看到中医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科学,是一种模糊论科学,是一种传统科学。传统科学是人类知识发展的早期,是从整体出发来认识世界而构建的“知识系统”,中医学是其典型的代表。从整体出发的世界观、认识论、方***,集中地体现在濡家的典藉《周易》之中。只有肯定中医是科学的,按照中医的本来面目,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才能让人们认识到中医是民族和世界宝贵文化遗产,值得发扬光大,才会有更多的人关心中医,投入到中医的复兴事业中来。

如何引导学子树立对中医的牢固信心,是中医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中医教育成败的标准。加强中医院校在校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医学伦理课,各种讲座等方式,明确学习目的,使之产生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中医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学好中医对于大多数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通过医学史、思想道德修养、医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和其他辅助手段让学生深切体会中医的价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韧劲和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至关重要。

2遵从中医的理论体系.科学设置课程

几十年来中医教育上的问题,主要是课程设置没有严格遵照中医药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医知识结构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以中国春秋一秦汉之际的文、史、哲和其它学科知识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观念与思维方式。第二,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及以温病学为代表的经典医著,确立了中医药学的概念、范畴体系,奠定了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和范式第三,《伤寒杂病论》、温病学以及出于历代临床医家之手的代表性医著,是中医临床医学的核心第四,以中药***为主体,包括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等疗法。

课程设置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要素,课程设置要完整、准确地体现中医药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才可能依据教材并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出合格的高级中医人才。当然,西医的课程不是不要,而是应当安排在中医高等教育的高年级阶段。中医的知识比较抽象,西医的知识比较直观当学生牢牢地把握了中医理论基础的辨证论治体系以后,再学习必要的西医西药知识,才是科学、明智的安排。

3适应医学的发展趋势.走多学科发展之路

高等中医教育要适应医学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要在中医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医诊治疾病等方面取得创造性的成果。现代科技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很多新理论的产生和技术创新都是学科交叉碰撞的结果。由此,在注重专业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这已成为国际专业教育改革的新潮流:作为高等中医教育,很有必要开设中国古代哲学、社会关系学、地理生态学、医药管理学、高等数学、高等物理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及辩证性,它不但对于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临床应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在培养和赋予学生的科研能力上是其它任何科学都不能替代的:作为中医药科学研究基础的高等中医教育,只有走多学科发展之路,才能为中医的继承和发展造就高素质人才。

4改变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中医人才

高等中医教育一直沿用基础课一临床课一毕业实习三部曲培养模式,但中医人才成长缓慢及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已成为目前高等中医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转变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倡开放、创造、科学、民主、多样的教育理念,建立恰当的教学评估标准,建立“课堂实践同步,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科研动手能力为目的”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中医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

5强调创新.尊重学术个性.推广多媒体教学.推进中医高等教育

中医学的特征是具有个性的,历史上许多名医就具有各自人格的魅力和独特的视角以及诊疗风格,要培养造就新世纪的名中医,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学术个性的培养

医生成长论文篇9

【陈汝德先生,又名陈木芳,祖籍广东汕尾,1945年出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是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执业全科中医师、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原执行委员会委员、香港广东省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理事长、香港中医研究院教授,并经营陈汝德康德堂三十多年,有多篇医学论文刊载于中国《中医杂志》等著名书刊,其传略、成就被编入《世界名人录》、《香港英才录》等大型辞书。】

服务社会真诚回馈

在许多义诊的中医行业活动上,陈汝德先生是被人们常常所见到的人,大多的时候,他一如在自己药行里的情形,身着一套白大褂,不是在聚神会神地为病人诊断,便是神情平和地向病人解释,这就是陈汝德先生给大多人的印象:平凡真实,有一颗服务社会的热心。

提及陈汝德先生,许多人都对他的医术竖起大拇指,提及他的为人,许多人也会展露笑意。从医术上来说,他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拥有四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日常生活上来说,与他接触过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感触到他身上的那股平易近人,他说话不紧不慢,没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却是吐字清晰、条理分明,带着医者的亲切与严谨。

据了解,陈汝德先生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参与许多服务社会的义务工作,1982年海丰陶河虾西小学修建,陶河镇主公路,陶河至虾西乡公路的修建,他是出力出钱的筹建委员。2007年与汕尾市等中医业界创立了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并担任理事长,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保持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热情。

为回馈家乡,他经常组织一批香港中医师在香港以及内地进行义诊、赠药活动。“我们回到家乡义诊赠药时,来问诊问药的乡亲非常多,由此可见,我们这种活动举办得非常有意义,能够真正地帮助到家乡人,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够多多参加类似的活动。”胸怀一颗服务家乡的心,他把那份感恩之情挥洒在家乡人身上。

陈汝德先生是一位做事细心、有条理的人,素来喜欢做一些归档、总结的工作。如果你有机会翻开他的服务工作日志,印入你眼帘的将是手写的、记录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事项和数据,这些事项和数据的背后,正是他和众多中医行业人士服务社会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他是一位谦和的人,当他详细地向笔者提及这些服务工作时,他喜欢提及自己所在的团体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作为。

除服务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之外,陈汝德先生还担任其它多个社团的医师顾问,积极踊跃参加各种进社区的义诊工作,常对老弱贫病、伤残、无依者减免费施治,送医送药上门。香港“欢乐满东华”慈善筹款之认识中草药漫步行,陈汝德先生与太太颜惠梅医师(香港全科中医师)同筹办者之一李密汉教授,香港中草药专家竭力向参与者,浸大中医学院学生们实地讲解中草药的认识、保护、培育、采用等。而且参加诸多类似的活动,陈汝德先生得到了其夫人颜惠梅女士的大力支持,并且,他们双双服务社会的身影也常出现在许多类似的活动上,有名家曾赠送陈汝德、颜惠梅伉俪服务社会的嵌名联――“汝河澎湃如才识,频施惠泽;德望崔巍若峻峰,远播梅馨。”

医术追求精益求精

谈及当年选择中医这一行,陈汝德先生表示还算是平稳发展,虽然当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的事例,但最终也是在平稳中度过,而且能在奉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他认为,中医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医术,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病患者。

陈汝德先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师从广东名中医郭仕猷(郭贞)和曾岳庵等,从中学习了大量的医术知识,并慢慢地收获在中医界的成就。回顾过往,他自从医至今已拥有四十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主理内、外、妇、儿全科,特别是在医治骨刺、风湿、心血管内科方面有很高的医术,并成功地研制出“特效骨刺散”, 被患者誉为“骨刺圣手”,擅长医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骨伤、皮肤科等疑难杂症,以及擅长运用针炙、推拿等物理***方法等,另外,他自己研制出多种中药成份的药品,且效果显着。

1993年,由于医术高明,陈汝德先生应邀到北京为时任中国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彭仕禄诊病。曾任《广东中医》审编委员会委员、九十多岁高龄的名中医师曾岳庵撰联称誉陈汝德医师,这幅鹤顶格嵌名联曰:“汝心越善成功越大,德行弥高医术弥精。”

紧跟时代的步伐,陈汝德先生在行医过程中,非常注重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医术,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做中医这一行,一定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由此,他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他攻读了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1983年往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学院、荔湾中医医院实习,参观交流,是香港中医界最早回内地学习交流团之一,并取得修业证书。2004年12月,颜惠梅女士从流花桥医院中西医结合课程培训班(第二期)顺利结业。

在中医方面几十年的实践和总结过程中,陈汝德先生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被业界多家著名刊物刊载。例如,论文《腰椎骨刺顽症中医方法治愈例证》被选编入《首届全球中医药大会论文集》;《糖尿病脚免截诊治》被编入《中医杂志》、《香港中医杂志》、《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中医药论文集》;《多发性脓肿“流注”、“瓜”中医诊治验证》被选编入《港、澳、内地中西结合专业交流研讨会医学资料汇编》,与夫人颜惠梅女士合撰了《论三种常用草药》。鉴于在中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陈汝德先生在2005年被香港中医研究院聘请为该院教授。

目前,他还和励志会梁李秀娱纪念学校合办了一个中草药园,并在未来计划把所种植草药的成长过程、功效编集成册。

另一方面,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和认可,其传承和发展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医,以前没有受到很大的关注,现在全世界都证明:中医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地发扬中华民族这一瑰宝。”陈汝德先生认为,“弘扬中医学、发展中医学”是每一位中医师所应承担的责任。为此,他积极出席业界的学术交流会,乐于与业内人士分享自己在中医方面的研究经验,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生成长论文篇10

由于受时代变迁、环境变化、人们观念及思维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学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的祖国医学,如今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地位,已经逐渐被西方医学所代替。学生在学习中医理论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误解、怀疑,甚至排斥中医理论的现象。下面,笔者根据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多年中医理论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坚定对中医理论的信心

面对中医和西医两套不同的医学理论,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西医的理论,因为它更贴近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而面对于中医理论时,学生多是感到困惑,很难理解,无所适从,认为中医“太玄”了,从而在学习中很容易对其产生误解、怀疑甚至排斥态度。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坚定对中医理论的信心。中医理论是在大量的“以人为本”的临床实践中形成、发展、成熟起来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还没有西医理论出现的情况下,为人类的健康、种族的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在20世纪初叶,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甚至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的谬论,但是,中医仍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大量独特、有效的临床***效果,向人类证明了它存在的道理,展现出极大的魅力。因此,要学中医,首先就必须相信中医的理论。因为只有相信,才有可能产生学习和研究的动力,才会有所作为。

二、重视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

学生之所以容易对中医产生误解、怀疑,甚至排斥的现象,是由于他们从小培养出来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与中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生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是以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现代自然科学为主的教育,而这些知识,恰恰是西方文化的主流。对于在东方文化环境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医理论,则很难被当今的学生完全理解和接受。加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西医与中医课程是同时开设,这又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中医的思维。因此,在中医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不急于传授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更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

中医与西医理论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医理论是在长期对“活人”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进行观察,以及中药直接作用于人体后所反映出来的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西医则是应用现代的生物、化学等理论,对实验室里所观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到的微观现象以及动物模型的药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而形成的。因而在思维上,中医是宏观的、整体的,而西医则是微观的、还原的。比如在中医理论中,心有藏神的功能,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如果按照西医的认知思维,就会提出:“为什么心会有藏神的功能?”其研究的方法就是对人体进行解剖,利用现有的设备对心脏分解、测验……最终得出结论“心脏没有藏神的功能”,而认为真正“藏神”的是人的大脑。但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对“心藏神”的功能却很好理解,因为人的神志变化,可以通过心的活动表现出来;而心的问题,又可以通过神志来反映:当人受到惊吓或感到紧张时,就会不自主的感到心跳加速;当“心气”不足时,人也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等神志的改变。这些病症如果运用中医的镇惊、养心安神等方法进行***,往往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可以看出,同样是研究“心”,中医是把“心”放在“活人”这个整体上,从“活人”的外在表现这个宏观的角度来研究;而西医则是把“心”从人体标本或动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心”分解成细胞、分子甚至更细微的成分,从微观的角度去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最终导致了在人体的器官组织结构及功能的认识上,中医跟西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中医的这种思维,或者用西医的思维来理解中医,是学不好中医的。

三、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生活”

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其中的很多术语,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过数(下转第81页)(上接第77页) 千年的传承,如今还有很多在我们的口语中流行,只是人们往往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但如果懂得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当我们在讲自己的想法时,总是会说“心想” “我心里想……”等等。如果依照西医的研究结果来认识这个问题,就会感到很难理解。但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则是无可非议,因为我们前面讲到,心有“藏神”的功能。

又如,在形容很生气的时候,人们总会讲“被气得吐血”,因为生气则怒,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肝“主疏泄”,有主升、主散、主动的特性。过度生气,则会使肝气升发太过,血随气涌,上逆而致吐血。再如,我们在形容惊恐过度的情形时会说“被吓得屁滚尿流”,因为吓则是恐,中医认为“恐伤肾、恐则气下、肾开窍于前后二阴”,因此,受恐吓过度,会使人的“肾气”下陷而致大小便失禁。像这些例子,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加以留意、收集,以加深他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他们对中医理论的兴趣。

四、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医生成长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医生成长论文10篇

学习

护理科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科论文,护理毕业论文及内容。1.3评价方法定期对患儿及其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统计调查表结果;观察并记录护理人员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次数,即业务不熟练、认识不到位和环境管理问

学习

整体护理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整体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论文范文大全,整体护理论文100篇5000字。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的需求,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呢?通俗地讲,

学习

护理创新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创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优秀论文分享,护理创新论文。理论上的创新需要理论思维方法参与,掌握理论思维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成功的关键。所谓护理理论思维是护理工作者运用理论和智力对护理学的资料进行科学的

学习

护理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论文范文大全,最新护理教学论文题目。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

学习

临终护理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临终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临终关怀护理论文怎么写,临终护理论文。1.2方法我院医护人员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对40例临终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等。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高超的

学习

护理论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论文免费100篇,护理论文选题。1.2方法1.2.1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

学习

社区医生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医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区医生论文,社区医生可以发表什么论文。1.2培训形式及内容仍不满足需求目前CHS机构主要培训方式有网络培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讲座、会议等,其中以理论培训为主,技能实践培训为辅,但这样的模式不

学习

护理发展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发展论文,护理核心期刊论文。建设一支有着文化素质一流的护理队伍,是建设、发展护理文化的根本保障。否则,护理文化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流文化素质,是指除了合格的学历和一定的医护理论之外

学习

基础护理论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基础护理论文,护理论文100篇。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4.统计学

学习

护理学术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学术论文范文范例,护理学术论文范文范例大全。1.2焦虑心理:因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手术前惧怕麻醉、疼痛,手术后怕出现意外,且对术后的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正确的思想准

学习

主任医师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主任医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副主任医师论文范文,主任医师论文。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加剧,据统计我国的医疗纠纷60%以上是由于医生对患者的***措施和愈后情形不告知造成的[1],我国没有专门规定医师说明义务的法律,相关法

学习

副高医学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副高医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副高论文怎么发表,医学副高发表论文。6月27日,第五届医学气功学术会召开。来自河南王单一撰写的论文《少林禅庄功法――身法调整揭秘》,北京的王中平论文《练功与心理调整》,北京大学褚德萤教授

学习

西医护理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西医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护理最新论文题目,内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1.2纳入对象本组所有患者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制定的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产后两周内出现5条或者5条以上症状,其中(1)和(2)必须具备:(1)情绪抑郁;(2

学习

护理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副高职称论文范文,护理论文范文大全。1.2分析方法回收问卷使用EpiData3.1录入,使用SAS9.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

学习

护理科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科论文,护理毕业论文及内容。1.3评价方法定期对患儿及其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统计调查表结果;观察并记录护理人员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次数,即业务不熟练、认识不到位和环境管理问

学习

整体护理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整体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论文范文大全,整体护理论文100篇5000字。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的需求,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呢?通俗地讲,

学习

护理创新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创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优秀论文分享,护理创新论文。理论上的创新需要理论思维方法参与,掌握理论思维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成功的关键。所谓护理理论思维是护理工作者运用理论和智力对护理学的资料进行科学的

学习

护理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论文范文大全,最新护理教学论文题目。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

学习

临终护理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临终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临终关怀护理论文怎么写,临终护理论文。1.2方法我院医护人员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对40例临终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等。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高超的

学习

护理论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论文免费100篇,护理论文选题。1.2方法1.2.1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

学习

社区医生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医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区医生论文,社区医生可以发表什么论文。1.2培训形式及内容仍不满足需求目前CHS机构主要培训方式有网络培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讲座、会议等,其中以理论培训为主,技能实践培训为辅,但这样的模式不

学习

护理美学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美学的意义论文2000字,有关护理美学论文题目。所谓艺术美,是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艺术美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