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线路***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设备管理论文篇2
1.1项目管理概述
在当今知识体系下,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模式以项目开发和设施活动为主,项目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现代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企业内部的主要业务是企业日常的运行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问题是有效的控制项目运行的质量、费用和总体进度,企业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和预算内,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项目目标。
1.2设备维修管理概述
设备维修管理主要研究的是企业设备,设备在企业生产和长期的使用中都是处在运动状态,设备分为辅助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设备、科学研究设备、公用设备和管理设备,设备要在企业反复的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但由于设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磨损和损坏,造成一些零件和设备逐渐丧失使用作用,设备维修管理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为了恢复它的使用采取的修复、更换零件和调整的技术活动。
2项目管理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2.1设备维修的项目
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新模式是用项目管理理论的方法来指导,企业的设备维修项目是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和人员,通过合理有效的形式来保障企业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工作。设备维修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明确界定的范围和目标,设备维修管理有资金和时间上的限制以及要面临企业中一些故障问题和工艺改造任务,设备维修改造的项目都会投入设备维修中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罗小强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471000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是投资建设新生产基地还是运营多年的维修项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其次是项目需要利用各种资源来保证顺利的执行,每个项目都要设立一个项目组织,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引进外部资源,加强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最后是具有一次性,主要是因为设备维修改造的内容并不相同,企业工作目标的制定、人员的调动、方案的选择都是不相同的。
2.2项目管理在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维修模式单一,方法落后企业设备维修包括保养、定期维护和维修,维修分为平常维修和大修。企业维修人员在设备维修方面欠缺对机械设备的保障能力,检修的方式过于简单,管理方法落后,不能很好的安排设备维护的进度。(2)企业设备维修费用过高,效率过低维修人员在对企业设备大修时,只关注到维修的进度和时间,没有关注到资金的合理运用,容易出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资金丢失的现象。(3)企业设备维修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落后一方面由于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和维修的技能不够先进,另一方面,检修场地设施简单化,达不到零部件的基本参数要求,影响企业设备检修的进度,使得检修问题得不到改善。设备的维护只做到预防和事后维修,不能提前预防和事前维修,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
3设备维修管理的改进方法
3.1降低维修的费用和成本
要协调企业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三者中相铺相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地更新新技术和新设备,制定相应的设备检修的管理办法。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设备维修的工作要利用最新的科技和合理的方式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低事故发生的频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完善设备管理体制
企业要积极完善企业设备维修的管理体制,对设备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专员,负责设备维修的全面工作,充分发挥设备管理专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台机器设备有专人负责,并且不能与他人交换岗位,实施严格的岗位制度。
3.3设置设备采购管理
企业在确定了设备的选择方案后,设备管理部门要协调采购部门人员进行设备的采购。设备的采购可以影响设备使用的寿命周期、使用费用以及能为企业创造利益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做好设备采购的流程包括:成立专门采购小组、编写设备规格书、负责人的初步审核、询问价格、评估和选择最后完成相关的采购文件。签订合同后为确保双方各自的利益,要做好合同的执行工作,包括:准备工作、设备监造、设备接收以及设备安装调试和保修期内的保修与技术服务工作。
3.4生产设备的选择
选择设备应该要考虑到设备的先进性、设备的生产率、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的维修性、设备的安全性、设备的节能性、设备的成套性以及设备的经济性。
3.5培养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
为了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设备检修和设备管理的能力,要加大培训力度,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检修人才和设备管理人员。企业要针对专业技术素质和水平从根本上培养设备的检修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强一些核心的技术培训,科学的处理设备的安装、维修和管理。
4结论
设备管理论文篇3
煤矿机电设备决定着一个煤矿的健康程度,维修管理模式正是保证煤矿健康的最主要的方式,各大煤矿企业纷纷将加大在这一领域当中的资金投人,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持续使用,保证煤矿的健康生产。我国虽然建立起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测,排除设备故障,对机电设施进行监控。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现有的维修管理机制不足以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持续健康运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影响了煤矿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依旧存在着一些盲点。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缺乏全方面的了解,往往不能完全发挥出机电设备的生产效果,影响了煤炭生产的效率。在现有的煤矿机电设施维修体系下,各种设备的检测周期过于僵化,没有将煤矿机电设施使用的具体情况与维护检钡(相结合,只是根据抽象的数据与知识,片面的主观决定机电设备的检测周期与维护方式,完备的信息反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确定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贯彻与坚持一些必要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检定成本。
2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2.1应时维修模式
应时维修模式也称为事后维修,是指在煤矿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其进行维修的维修管理模式。应时维修模式的缺陷表现在滞后性上,当故障出现后才对其进行维修,不能做到事先预防。应时维修模式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煤矿机电设备还处在初步应用阶段,健全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还未建立,当时的工作人员的维修管理意识不高,只是在机器发生故障之后才去想到解决,而机器发生故障而停工必然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给煤炭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计划维修模式
由于应时维修模式应该存在许多缺陷,很多煤炭企业都对这种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尝试,这就是计划维修模式的产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的实质是定期对矿山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机电设备都保持在稳定的运行状态。与应时维修模式相比,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为是一种主动检修的模式,所以在很多问题产生之前就已经解决了,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出现。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都制定了有效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计划,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保证煤炭企业的日常生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推动了煤炭产业的进步。
2.3主动维修模式
主动维修模式是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合理评估和预测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率,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从而将机械故障消除在萌芽之中,保障机电设备的有效运行。但是这种维修模式在国内的煤矿企业比较少见,因为对与人员和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
3对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
3.1建设高素质的维修管理队伍
为了优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煤矿企业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去保护维修管理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保障整个企业生产的有效进行。对于已有的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最新的维修管理技术,增强其维修管理意识,制定有效方案解决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企业需要规范维修管理人员日常行为,使其严格遵守相关的设备维修管理法规,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3]。
3.2有关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各项资料要完整保存
企业在进行年检或者是对事故发生次数进行统计预防时,可以通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中地***导出各个时间段的信息来进行分类检查管理,从而减少了企业人力记录的麻烦和提高了精确度,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
3.3改善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方式
首先煤矿企业在生产中应该重视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注重培养维修工人的工作技能和素质,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操作的培训。在煤矿机电设备投入生产之后,就要着手落实设备的四检制度,充分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效能。煤矿企业还应该根据现代化的维修理论和机电设备的特性以及煤矿工作的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做出维修决策,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规章制度,将设备维修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最后在选择维修方式时要对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维修等维修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选择,争取形成现代化的科学维修管理模式。
3.4通过不断改进设备维修与检测新方法完善设备
备维修与保养方案机电设备的维修与检测需要借助新型科学方法,将新型设备工艺与方法与实际维修维护相结合。当前煤矿企业对于科技项目的投入普遍不高,因此需要通过增加科技项目的投入来降低设备运行风险造成的资金流失,从而降低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成本,增加设备生产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盈利。
4结语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必须立足于生产的实际,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全方位的科学的进行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煤炭开采的速度,又能保证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做到经济发展与安全两不误,保证了煤炭生产的高速进行。
作者:张衡 单位:***同泰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浩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3(1):157~158.
设备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利用率
施工项目的实施离不开机械设备的应用,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也需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以便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1]。然而,从当前我国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正常应用和使用效率,因此需要引起特别注意。以下本文就有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1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1管理意识淡薄。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企业的工程项目发展,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施工机械设备的作用就是在项目施工时投入使用即可,不需要在日常的管理中进行特别的管理。这种管理思想很显然是限制当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2]。施工机械设备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则有可能造成机械设备的老化和功能的退化,从而影响施工使用的效率,甚至有可能引发施工安全事件,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1.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果的提升要求企业能够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以便指导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和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如企业需要规定施工人员使用完机械设备之后要做好相应的维护和保养,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查等。但是由于我国施工企业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企业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施工机械设备制度不够完善、施工机械设备制度不够具体以及规范执行力度不足等,均影响了我国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1.3管理措施和方法不够科学。管理措施和方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率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好的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机械管理的效果和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但是不恰当的管理方法则会限制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果[3]。就目前我国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来看,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时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仅仅是按照一般的设备管理形式进行管理。甚至部分企业根本没有定期开展机械设备检查、维修工作及对设备适时更新,导致施工机械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无法适应项目施工的需要。当然,也有少数企业盲目大量采购新的施工机械设备,这实际上并没有必要,而且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影响企业的长期效益。
2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新时期要想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要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能够转变自己过去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并从制度上、行为上以及策略上进行相应地调整和转变[4]。施工机械设备对于施工的发展意义重大,企业领导应该要从长远眼光出发,加大平时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投入,并制定和完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以便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未来的稳定发展。2.2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规定是按照一定的管理制度而执行的,只有当企业制定了完善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才能够了解应该从什么方面着手以及怎样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因此,企业需要从本单位的是情况出发,对本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然后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果和目标进行预期,从而制定出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较强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5]。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注意管理内容的具体化和全面化,要尽可能地将所有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内容涵括在内,切实发挥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例如,企业需要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施工前和施工后的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施工机械设备的档案管理为例,施工机械设备采购入库之后必须要求将机械设备的详细资料登记在档案之中,包括机械设备的生产时间、购置时间、使用年限、技术参数、配套动力参数、保养要求、使用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方便设备管理人员对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果。2.3做好定期维护工作。企业在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施工使用之前进行紧急维修或者检查,这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式容易出现很多的弊端。比如,当企业在施工前期才发现施工机械设备出现较大问题时,如果采购新的设备或者进行维修就容易增加企业施工的资金和技术成本。此外,长时期的停置不用或者频繁的使用都有可能对施工机械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和定期的维护。因此,企业需要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以便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例如,企业需要根据施工机械设备的具体特征规定维护的周期,如一个月进行一次维护和检查,或者两个月进行一次机械设备维护和检查等。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检查不仅是为了检查出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防止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时出现安全事故,也是为了保障施工机械设备的功能常态化,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定期进行机械设备维护很有必要。2.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企业在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时也能够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出发,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果。新时期企业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才不仅仅是管理人才,而是技术型、经济型管理的结合和统一,要求的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从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着手,尽量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才培养成为适应新时展的复合型和综合型人才,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果。2.5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动态管理。施工项目常常点多面广,设备使用分散。根据现有条件及网络化的发展,可以为大型,专用设备安装网络终端。采用互联网+技术,利用管理平台,能使管理人员、管理部门远程、及时掌握设备动态:比如机械设备的机况、工作时间、工作消耗、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生产时间及施工安排等,从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好设备。
3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施工质量以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上不太重视,导致企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较低。新时期要求企业领导能够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制定完善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干预效果,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作者:杜正玉 单位: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虞育栋,张永辉.浅谈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应用中采取的安全措施[J].江西建材,2015,17:299.
[2]张建忠.公路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交通世界,2016,Z1:160-161.
[3]周燕钢.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不足点及改进措施[J].低碳世界,2016,17:149-150.
设备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机械设备维修机械设备人才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建筑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真正成为***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和重要,在大大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加强了成本核算,对于机械设备管理中采用租赁方式给予重视,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国有体制下,建筑机械设备的投资,由于受所谓固定资产旧式概念的影响,基本上采用的模式为:单位购买—单位所有—单位使用。就如笔者本人单位而言,其大型建筑机械设备购置时间,从最早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建筑企业,把资金主要都投入到主业中,用于持续投资建筑机械设备的资金几近于无,所购设备使用年限基本上都已超过10年,部分已经报废,在用建筑机械设备陈旧。虽然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设备进行一些革新,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克服了许多困难,狠抓了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创新使机械设备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笔者仅就这些当前管理工作的现状作出剖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与措施。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技术层面来讲
①机械设备陈旧,技术状况下降。
②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高低不一。
③修理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保养困难。
④配件质量好坏不一。
(2)从管理层面来讲
①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
③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2产生建筑机械设备问题的多方面因素
(1)国有大中型企业购置建筑机械设备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大都已进入使用寿命晚期,经过10多年的使用,即使维修保养到位,其设备现状已不具备良好状态,为了能投入使用,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其使用,从经营上来说,已是一种负担。
(2)我国建筑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建筑机械是特种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现在一些培训点,为了更快让人员投入使用,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强度、实践都不够,一些人员可能今天还在人力资源市场等待用工,而明天就成为了一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许多操作人员仅仅只会动按钮,而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作业都不懂,这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作业过程中对安全事故的预防都有害无益。
(3)在90年代初期,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在此期间,许多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都大量引进了一批大学生,但从此后,却很少招收中等专业人员,这批大学生现在留在建筑企业的,都已成长为管理人员,但对于进行实际操作的维修技术人员,已出现了人员断层现象,基层大量缺少电工、机修工等维修人员,造成建筑设备维修力量薄弱,设备维修保养困难。
(4)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配件也打断了专营,进入了市场,其利弊众说不一。但有一点,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机电配件市场上,许多鱼目混珠的配件摆上柜台,这些产品并不是不能用,只是使用寿命有限,或强度不够,造成维修工作不力。
(5)国营企业的企业等级是以固定资产总额作为划分的标准,造成各企业重占有、轻效益,对建筑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每个单一的企业都在进行,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和资本的低效益,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现代租赁意识不足,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管理长期处于重用轻管、管理粗放、不重视经营成本的状态,经济效益和机械设备利用率较低,成本核算不清,对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现代租赁观念中,追求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是其核心内容,这种分岐导致我国租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目前我国租赁业在宏观管理上还没有具体的部门统一地对租赁业实施有效管理,难以在***策上协调统一,无法形成一个规范的、具有规模效益的社会租赁市场,对租赁业在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估计不足,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6)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系统完备的、旨在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的《租赁法》,只是在《合同法》、***的有关文件及专业银行自行制定的金融租赁暂行办法中对融资租赁有一些简单的规定,致使租赁业近似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环境之中,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租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租赁业发展的需要。经营性租赁业无法可依,租赁合同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租赁市场就难以规范运作,租赁合同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财***税收***策上,没有根据租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其经济规律的财***税收***策。由于租赁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够正常运行,而我国则长期将租赁融资视作贷款,在税收上视同一般商业行为,因此租赁业的经营资金和正常利润无可靠保障。企业看不到利用租赁方式进行交易的独特优势,因而影响了其实行租赁的积极性。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部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但租赁市场的建设没有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进行筹划,基本上属于盲目的、不规范的运作。主要表现在租赁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用于租赁的机械设备数量少,机型陈旧老化,同时由于租赁企业的资金无可靠来源,更新改造能力不强,租赁市场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这种无序的、自发的、粗放的、主要针对企业内部需要的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是一种功能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生命力非常脆弱的市场,虽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实现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化规模运作和增强投标、承揽工程任务的竞争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一些私人公司涉足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其购买的设备均是新设备,并进而和生产厂家联合起来,实施以租代买,在租赁费用上,用较低价位对原有市场进行争夺,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
(7)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租赁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已有20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由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租赁市场与全国其它行业一样,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管理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之从事租赁业务的人大多数未从事过租赁专业工作,缺乏专门知识和经验,不能满足租赁业发展的需要,急待调整人员结构,提高和充实专业人员的素质。
3解决建筑机械设备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1)加强教育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以法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训练,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地进行***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确保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最后是要抓好维修队伍的建设,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提高国营建筑企业的维修技术力量,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努力提高陈旧设备的活力。
(2)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想办法改善管理条件。近年来,客观上由于大部分单位管理条件差,经济紧张,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改善设施,这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因陋就简,立足现有条件,挖掘潜力,千方百计搞好保障。在此情况下,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当前的困难,要精打细算,堵塞各种漏洞,做到计划开支,制度监控,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找信誉好的经销商购买配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这样质量价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搞好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库存,能用就用,该处理的就处理,变死物为活物,以弥补维修经费不足。
(3)广泛宣传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领导者对租赁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是搞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既是一种商品交易方式,也是一种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企业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从集团化运作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把握机械设备租赁对建筑施工的深层意义,树立“机械设备使用比占有更重要”的现代租赁经营观念。要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对机械设备租赁给予高度重视,下大力解决租赁市场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租赁市场的建设和规范运作。
(4)规范租赁市场,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根据目前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存量资产多、产权界限不清的实际情况,企业应建立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采取资产置换、收购、以机械设备折价入股等方式进行企业的资产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机械设备租赁公司既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市场的需求,真正成为要素市场的骨干,又要面向社会市场创收,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各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租赁分公司之间应建立租赁信息网,在保证本企业施工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为增加经济效益,可进行相互调剂、拾遗补缺,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租赁市场的规范运行必须排除来自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形成的陈旧观念以及各方面的阻力,对机械设备租赁渠道、价格、台班定额、交易规则、资金来源及信用等方面经过一个调整和理顺的过程。
设备管理论文篇6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线路***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设备管理论文篇7
众所周知,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并不是仅仅依赖于维修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或者专业素养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技术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当中,除了必须得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以及理论素质外,维修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等等都是十分需要的。这就需要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得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技术问题,也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2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在中国,常见的关于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计划性的维修工作,这种工作又被人们称为是强制性的维修。对于这种维修方式,它所体现出来的特色是无论地铁机电设备是否出现了问题,只要到达了起始规定的维修时间,就必须得对其进行维修管理。这种维修管理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检测出地铁机电设备真正出问题的原因,不能够及时的对地铁机电设备的一些故障进行维修,一旦耽误了其维修就必然会影响人们的出行,造成一定的损失。而另一种则与第一类不同,这种工作方式是当地铁机电设备出现了问题后对该设备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也被称之为被动维修。虽然这种维修方式能够及时的对出现故障的部分作出维修,但仍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这种传统的维修与管理方式很难做到从根本上解决设备出现的故障,只能从表面去进行维修维护。那么究竟如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大经济效益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讨论。1)不定时的展开地铁机电设备的检查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很好的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完整性从而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2)对于技术的监督体系要逐步完善。因为在保证地铁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质量的同时,技术的监督体系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的地位。对于技术监督来说,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不仅仅能够对于维修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的提升有着督促作用,还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确定出地铁机电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使得地铁机电设备问题变得简单有序,包装地铁的正常运行。3)可以开展关于预防的维修工作。在平常的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常常注重在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要着重的把预防性修养维护理论用于其中,并且工作人员还要重视总结和归纳出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所产生的一些影响以及分析出这种做法的优劣之处。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工作人员可以得到相当多的经验,并且能够根据实际中出现的某种状况,确定出小范围的需要维修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仅仅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不会耽误地铁的正常工作,而且还能够极大的降低维修管理工作对地铁自身产生的一些影响。通过提前做好的预防工作,针对地铁机电设备会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当地铁的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解决这些故障,从而保证了地铁的出行情况。在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的设计,更多的是要考虑实际情况的运用。工作人员只有在不断地提高对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预防性,才能够提高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从而地铁机电维修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4)提高维修工人的工作热情。工人心情的好坏自然也会影响着他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将会大大的改善工人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自然也会提高,这就保证了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的高效性。
3结束语
设备管理论文篇8
[论文摘要]试对纺织机械设备的管理问题作探析,旨在阐述机械设备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纺织企业的机械管理具有“机械设备精良、专业技术配套、机械操作精确”的特点,也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不可忽视的关键。工作中注意上述管理问题能够为纺织企业的机器正常运转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纺织企业中的机械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纺织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机械设备在现代化纺织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纺织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纺织企业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纺织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纺织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够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是公司维护员的事,管理部门与车间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工作很难实施。
一些现有的纺织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减少管理环节,甚至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旧机械装备使用存在脱节
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纺织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纺织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纺织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入“冷宫”。
(三)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够科学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往往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依据机械管理需要,健全管理的体制和制度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运用状况,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纳入考核奖惩条例
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机械维护完全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实施。对此,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纳入企业考核条例,有利于明细工作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细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企业也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纺织机械设备管理的注意点
1.注意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纺织机械设备维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2.注意设备的长期运行维护。设备维护时应根据使用说明和运行期限进行合理的操作运用,切不可“带病”工作。
设备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设备”
作为CNAS-CL01(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10个技术要素之一,更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检测实验室实施现场评审的审核重点,因此,设备管理在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虽然各检测实验室检测设备千差万别,但如何根据人员状况、专业特点建立符合自身要求、科学有效的设备管理模式,确保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是每个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1-2]。笔者所在实验室是民航空管行业重点实验室,于2014年10月获得CNAS认可,并于2016年6月获得部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设备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模式,简述了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流程,即实验室应通过建立并执行设备管理程序和制度,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针对设备生命周期,实施规范化管理,设备管理工作主要环节包括设备的采购、校准、建档和使用等内容,如***1所示。
1设备的定义和设备管理主要工作
测量设备是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测量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采购、仪器设备校准、仪器设备建档和仪器设备使用等大的方面,又可以细分为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验收、仪器设备建档、检定或校准及其状态标识、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维修、改装和报废、《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的编制》等环节。
2设备采购
2.1采购申请及审批。在进行设备的采购时,项目组应根据其业务类型的需要,由项目负责人(通常为项目组长)填写《采购申请表》,表中应明确需要采购设备的各个要素,比如:设备名称、数量、用途等。其中,还要进一步明确采购设备的型号规格、精度、参考价格,以及项目组拟选的设备供方。然后由实验室技术主管进行内容审核,包括采购设备的准确性和符合性等,最后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进行设备采购。2.2供应方评价。对提供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设备的供方,在重要供应品的供应商评选中,实验室应“货比三家”,明确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可采用记分或计票,评价标准可以包括:资质、信誉、价格和质量、技术能力和交货情况、售后服务情况等,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各检测项目组对其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于《供应方评价表》,由实验室质量主管审核后,实验室主任决定是否列为合格供方。各检测项目组将评价资料提交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然后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将合格的供方记录于《合格供方名录》。2.3采购实施。设备采购人员进行采购时,应与设备供方明确交货日期,并要求供方严格按照《采购申请表》中填写的技术要求进行供货,就设备采购的各个细节进行详细说明,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要素,比如设备精度、型号规格等。在供方供货期间,采购人员应密切关注供方的交货进度,如果不能按照《采购申请表》中的交货日期进行供货,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比如采购设备的项目组等。2.4采购设备验收。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组织设备申购检测项目组进行设备的功能、短期稳定性和技术指标的检查以及完整性、一致性的检查。在设备进行交货时,设备接收人员首先应检查其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之处,然后再开箱检查设备的各个要素,包括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和采购合同一致、设备的配件时候和采购要求一致、设备的附件是否和设备配套等,同时还要检查设备是否有合格证和保修单等。如果是特殊设备,比如电子仪器设备,还要进行通电试验,以查看设备在通电情况下是否正常等。经验收合格的设备,应由设备使用人进行保管并定期维护。如果经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贴上“不合格”的明显标志,并放在特定的区域,然后将情况通知供方,联系换货或退货。无论验收合格与否,都应将结果记录于《设备验收记录表》,以便于今后对供方的考核。
3设备校准(量值溯源)
3.1使用前校准。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实施校准工作,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但应注意,供方提供的出厂合格证不能用做评定仪器设备特性的有效法律依据,因为产品的出厂检验作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执行主体是本厂的质量检验人员,执行的技术文件是企业标准或其他标准,而非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因而不具有法制性和第三方公正地位。3.2周期性校准。对检测/校准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测量设备和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应进行严格的校准。对该类测量设备应规定校准的具体时间、溯源路径,并且需要对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检测/校准工作的要求做出判断。其中,有的测量设备还要进行期间核查。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按照量值溯源***,编制年度《设备校准计划表》,内容包括:拟校准设备名称、型号、准确度等级和测量范围;原校准证书编号(如果有);有效期;使用部门;校准机构名称;拟校准时间。《设备校准计划表》报实验室技术主管批准后,由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实施。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在校准有效期到期前15天,应将设备的校准计划通知各检测项目组,各检测项目组负责人做好校准计划实施的准备工作,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将设备在校准有效期内送校。3.3校准状态标识。对设备校准状态进行绿、黄、红“三色标识”管理,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校准状态,绿色代表“合格”;黄色代表“准用”;红色代表“停用”。准用表示有一部分功能或量程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而其他的功能和量程由于不合格等原因而不能使用,停用表示校准不合格或故障的设备。这些校准的状态标识要贴于明显的位置,能够让人一目了然,便于了解设备的状态。3.4期间核查。为保证实验室在用设备在两次校准周期之间,保持着良好置信度,应对以下设备进行期间核查:1)重要(关键)设备;2)使用频次高,易漂移的设备;3)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设备;4)在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设备等。根据设备的不同特性,应选择合适的核查方法,核查方法包括:方法比对、设备比对、添加回收标准物质等。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进行自校。在进行期间核查时,应根据设备类型编写工作程序,并尽可能详细。对于过程复杂的期间核查,还应该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核查过程的记录要填入《期间核查记录表》[3]。
4设备建档
4.1建立检测设备台帐。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要建立全实验室动态的《设备一览表》,内容至少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名称、出厂日期、出厂编号、采购日期、唯一性编号、性能状态、校准状态、设备责任人、放置地点等,并要进行定期更新。4.2建立设备唯一性编号。绝大多数设备都有出厂编号,但每个厂家的编号方式不一致,不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查找,因此应按照实验室内部制定的编号规则对每台设备建立唯一性编号。设备的统一编号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最简单的可以按“实验室简称+流水号”来建立等。4.3粘贴设备唯一性标识。实验室建立了检测设备唯一性编号后,就可以给设备粘贴唯一性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的名称、唯一性编号和设备责任人等。4.4收集、整理和保存设备的档案。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收集、整理和保存检测的设备的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生产厂商或供货商的名称、规格型号和唯一性编号;接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接收时的状态、设备验收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设备附录(保修卡、保养卡和售后服务保证等)及操作规程;校准证书;使用记录;维护记录;维修记录;报废记录等。
5设备使用
5.1人员培训及授权。实验室重要、精密和大型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设备生产厂商或供货商专业技术培训,经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经实验室主任授权后,才能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5.2设备使用。检测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设备,并将使用过程记录于《设备使用记录表》中,真实反映设备使用状态。设备责任人应按季度奖《设备使用记表》交至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处存档,并领取新的《设备使用记录表》。设备借用时,使用人员需填写《设备领(借)用登记表》,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实验室技术主管批准后方能将设备借出,并对借出和返还时进行状态验收。5.3设备维护、维修。可以在检测设备操作规程中规定维护保养的方法和时间,必要时对使用频率高的大型设备,设备责任人应该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对于维护保养工作较为复杂或有一定专业性要求的设备,要另外制定维护保养的作业指导书,必要时可以请设备生产厂商或供应商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并在该设备醒目位置上粘贴停用标志,防止误用,同时应该及时联系维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若故障为不影响精度的简单故障,故障排除后设备可继续使用,并在设备使用记录中注明。若故障为影响精度的故障,设备维修后,必须确认后方可使用。同时,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相关人员必须对已发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若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应及时书面通知客户或收回检测报告,并对所检项目进行复检。5.4设备报废。实验室设备确实因损坏无法修复、校准达不到要求、超出使用年限或其它原因无法使用时,应及时予以报废处理。设备的报废由检测项目组提出申请,经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鉴定确认后,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执行。凡报废的设备,应加贴明显的标识并隔离存放,属于固定资产的,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报废处理工作。同时,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设备注销记录。
6结束语
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设备处于功能正常、使用良好的状态,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以上所述内容基本涵盖了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真正要作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实验室管理层的重视、协调,强化高效可行的措施,将使得检测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方便、严谨、有效。本文仅仅是笔者从事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点体会,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周彬 张继明 单位:民航局第二研究所
参考文献:
[1]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设备管理论文篇10
水泥厂设备一般体积都很大,安装技术难度非常复杂,所以需要对水泥厂设备的安装人员加强培训。第一,在安装之前,应选择专业的安装人员在设备旁边给予协助和技术上的指导,以及设备调试。其次,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应对安装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到设备的功能、结构、操作流程等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业务素质,能够在设备安装和维修过程中做到反应迅速,并有积极主动性,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必须从这些人员中,挑选一位高学历、经验丰富、并责任心强较强的人来负责整个安装组的具体工作,并对改组进行分工及培训,可以使技术人员清晰的了解设备的使用和调试等工作[1]。
2水泥生产线项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
2.1对水泥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的管理。主要是根据现行、先进的网络计划优化模型及进度费用管理与取得进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要实施的工程特点,包括工程地点、气候条件、工程工期等情况在项目施工中对机电设备进行深刻的研究与分析。对进度计划进行合理的整理,才能达到施工费用最低的目标,进而达到施工利益最大化。另外对于水泥生产线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结合进度进行与费用消耗的关系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在符合国家标准的范围下,尽量增大企业的经济效益[2]。2.2对机电设备安装的成本管理工作。要结合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更好的控制安装成本,可以与施工项目部签定具体项目管理承包合同,明确费用金额及奖惩措施。这样项目参与者才会有压力和准绳,提高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准,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机电设备安装项目部必须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成本控制体系,并同时成立预算部门,负责成本控制及管理工作等。细化成本管理目标并根据成本管理目标要求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对需要的人力、材料、设备、机械等资源提前计划和安排时间,避免出现因安排不到位而造成工程停工的现象。加快工程进度,尽早完成机电设备安装工作[3]。
3水泥机电设备安装的安全工作
要加强机电设备安装的安全工作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组织,加强安全检查制度及奖惩措施。建立安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检查,监督安全施工,落实安全责任负责制,从项目负责人到下面具体的工程管理人员都要明确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并加以落实。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工程开工前做好安全管理的评估及策划工作,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的整体管理思路,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施工安全组织体系,才能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的安全工作。
4水泥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与其他机电设备有所不同,水泥机电设备要进行底座安装,做好安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最后进行设备安装。首先,对于水泥机电设备底座的安装,要在开始之前做好放线工作,明确设备的布局与安装位置,对于带底座的零部件在吊装后,应根据划好的设备底座的定位中心线用水平仪进行严格找正。对堆料场、运输车道进行合理安排。只有这样严格的按照安装有关规定规范进行操作,才能确保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正常运转;其次,要做好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先要仔细查看外观、螺栓是否松动、脱落,焊接处是否牢固等问题,并还要对附属设备质量的可靠性进行检查;确保上述问题无误后,才能对设备进行安装。在安装时要严格按照由里到外、由下到上的安装顺序进行,在施工现场必须有专业人员负责指挥调度,特别是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定要有防护措施。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与安装无关人员必须远离施工现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在完成设备安装后,针对设备的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进行空载开机调试,并记录下整个过程,方便以后在工作需要时进行查询。
5水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通讯工程质量管理书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工程质量的好与坏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建成使用周期长,只有工程质量合乎标准,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这就需要提前做好质量策划工作,以及施工中的质量检查工作[4]。
6水泥机电设备的维护
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首先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听设备是否有异响,触摸设备温度是否正常,然后再准确的找出故障点后进行维修,需更换配件时,必须上报上级部门[5]。6.1设备管理在设备进行日常巡检时,巡检员必须24h监控。在巡检过程要仔细检查设备的线路、油路及设备的报警装置,设备有无异响,漏油现象,并做详细记录[6]。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上级部门。部门负责人要把工作分配到每位员工身上,加强部门管理制度。
7结语
总而言之,设备安装施工管理工作不仅涉及了工程的进度,还关系项目的收益。为此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工作,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明确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围绕着工作思路来开展工作。做好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维护方法。确保设备运转正常,基础安装,日常维护,防范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它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巨大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强设备安装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作者:周锐 单位: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
参考文献:
[1]谭代文.关于加强水泥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之己见[J].中国科技博览,2011.2(2)25-28.
[2]高振国、孙永刚.水泥机电设备安全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10(2)16-18.
[3]徐卫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的分析探讨[J].中文建筑,2007(3)26-29.
[4]肖冬青.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