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1
随着我国工商行***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其理论的研究。工商行***管理理论往往牵扯到方向、要求、任务、目标、目的等几个重要问题,只有深入理解这些问题,才能在工商行***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中提出符合全局的规划,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工商行***管理事业的发展进步。周伯华在我国工商学会成立20周年的题词中提出要求:要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要深入地研究工商行***管理理论,要不断地发展创新成果,要贴心地服务系统的干部。这就非常明确地对工商行***管理的基本问题做出了回答。
一、工商行***管理理论的方向
方向是展开事业的指路明灯,确定好工商管理理论的方向,就能更加明确其目标。航船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可能迷失方向,理论研究如果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就偏离了研究的初衷,那么这样的理论将会毫无意义。周伯华提出,工商行***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这个正确的方向在我国的社会主义背景下就是指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总指导,用正确的理论方向武装自己。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领导人民在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出的经典理论,符合我国的国情,指导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体制改革等,更使我国的工商管理长足进步,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果。/
在建国初期,管理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处在慢慢摸索的阶段。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工商管理的机制才渐渐恢复,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了宏观调控,使市场得到了有力的监管。因此,工商行***管理理论的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工商行***管理理论的任务
工商行***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法行***。我国是法制国家,随着法律的不断发展健全,法制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工商行***管理理论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依法行***。
(一)要把握市场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应用法律来规范我国经济市场的主体条件,用监管的意识加强和改进对各类工商户的登记管理制度和年检制度,要严格登记和管理许可证等,从准入的方向上规范指导工商业的发展。对完全符合规定、达到条件的主体应给予一定的帮扶和指导;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涉及的企业要实行绿色通道等支持。同时,应对市场的退出机制进行完善,对不符合规定和条件的非法企业进行整顿和取缔,从源头上为工商事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html/zongjie/
(二)要规范经济市场的交易行为
对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市场,工商行***管理首先应做好市场监管的工作,推进市场流通机制的改革,根据我国有关***策的规定,对各行各业的市场秩序进行监管和整顿,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其次应当规范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深入打假,反对不正当的经营模式和竞争机制,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及其他商户的诚信积极性,使市场稳定良好地发展;最后应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支持良性的文化方式,规范广告传媒市场,并且维护好各个企业的商标权。
(三)要加大***力度,加强***
工商行***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以此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切实做到公正***、文明***,使各类商户有法必依,达到规范经济市场交易行为的目的。
首先,要对工商行***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不断更新。***首先要懂法学法,只有自己学好了法律规范,才能更好地约束他人。其次,要加强工商管理立法,不断研究当前市场上新出现的情况和新问题,对其进行调研,在恰当的时机提出立法的建议,完善我国工商管理的法制体系。//html/zongjie/
三、工商行***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
工商行***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就是深入研究当前的工商理论,要在态度、内容、方法、风气上深入研究,要特别重视理论的研究,加强实践,推动发展。
(一)深入推进理论的研究
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就是为实践指明道路。我国的工商管理发展历程反复证明:工商行***管理永远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要想深入发展,必须增强对理论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商行***管理从零起步,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然而,从指导实践的层面来看,这些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扩充,对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应当永无止境。要认识到理论的创新对实践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不断地用研究的成果丰富工商管理的理论,促进工商事业的发展进步。
(二)破解工商行***管理的改革难题
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永远不能割裂脱节。当前应把握好工商业方方面面的特点和环境,发现其亟需解决的各种难题,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结合实际,运用试点到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更应当深入对群众的了解,深入市场内部,把握好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研究,针对不同的难题提出攻克的方法,使工商行***管理理论的发展更有深度,更具现实意义。/
(三)研究工商管理现象的内涵和规律
工商管理理论的研究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要求我们要时刻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研究风气。开展真实有效的社会调查研究,切实反映当前的社会情况,不能止于表面的了解,要深入问题内部,事无巨细,方方面面地对各种工商管理的现象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与研究的思路,防止走马观花的研究,要使研究的成果朴实有效,关于工商管理现象的内涵和规律的研究要能够深入人心,使基层的工作人员有认同感。
四、工商行***管理理论的根本目的
(一)用理论提高工商人才队伍素质
工商行***管理理论的最大目的就是使理论的研究能更好地为工商管理的队伍和相关人才所用,即武装干部的思想。理论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现实情况形成的管理理论要不断地灌输到工商管理队伍中去,使队伍中的干部能及时了解工商行***管理理论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使工商行***管理理论的研究真正惠及大众。在此过程中更要保证干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深入实际,不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更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骨干来领导整个工商管理队伍,使工商管理事业更好地发展。
(二)用理论引导实践,推动改革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个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从1998年开始随着管理学学科从经济学学科中***出来,工商管理专业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工商管理既是一级学科(学科大类),同时也是二级学科(专业),这使得该专业涵盖的知识非常的多,非常的广,相对显得不够专。对一本或者二本院校而言,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就定位于宽口径,厚基础,所以并没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困惑;而对于***学院来说,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性、实用性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时刻感觉到该专业知识内容博大、宽泛、好像什么都学,可又都是点到为止。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522所高校设有工商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积累了许多人才培养经验。目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重点大学“宽口径,厚基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国内重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略有不同(见表1所示)。
表1 国内著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国内许多著名高校根据时代要求、专业需求和自身情况,在专业培养方面大胆创新,体现出专业培养特色。(1)华北电力大学将工商管理专业设置技术经济和电力市场两个专业方向。技术经济专业培养既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技术经济分析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电力市场方向的专业定位为培养既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电力市场交易理论、发电企业竞价方法、电价设计、电力市场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2)重庆工商大学设置了制造企业管理、流通企业管理和跨国企业管理三个特色方向课程;(3)天津大学突出“创业”人才的培养,特色课程有创业学导论、创业营销、企业策划与创业计划写作、创业融资与理财、孵化器实务等;(4)广东商学院首创了《危机管理》课程,填补了国内的空白;(5)中国计量学院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质量管理方向。
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
一般来说,***学院的学生钻研能力比较欠缺,所以不能简单照搬母校(一般是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大学)的精英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要树立大众化教育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这就决定了***学院要打破学科深化型的“深桶式”课程体系,笔者借用自己所在院校的经验,认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可以定位于“两用三适应”,即培养适应社会、适应竞争、适应发展实用性、应用型人才,把培养目标设定为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学院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要保证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不能照搬照抄重点大学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方向。笔者认为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弱化学科思维,突出应用技术导向,分方向培养,使学生掌握和应用该专业某一具体细分方向的知识与技术,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一)构建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
按照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即设置通识教育课、技术基础课、专业领域课三级课程平台。通识教育课讲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传统的学科基础课改为“技术基础课”,弱化学科思维,突出应用技术导向;专业课改成“专业领域课”,分为核心课、方向课、选修课3个模块,以突出课程设置的实务性和职业性导向。
(二)设置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的培养方向
1.专业培养方向之一:生产运营管理。中国是制造大国,是全球的“加工中心”,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制造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中取代大量初级产品,比重已占到80%以上,创造了3/4的外汇收入,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目前,生产的概念已从工厂制造业进入医院、餐旅、商场、银行、咨询等服务业。当今生产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而后者所占的比重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大。生产运营管理方向培养掌握现代生产管理专业知识,熟悉生产流程,有较强的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管理业务综合能力,可从事生产计划、生产统计、生产调度、生产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及相关生产管理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2.专业培养方向之二:质量管理。当前,国际市场上消费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之间竞争的胜败。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质量管理理念日趋多样化,管理方法也日趋复杂化,使众多管理者感到困惑,无所适从。质量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由于我国高校基本上没有设置真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专业,这导致兼具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质量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质量管理方向培养掌握现代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知识、质量意识、标准化意识和技术管理能力,可从事产品质量工程系统分析、规划、设计、控制以及解决实际产品质量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四、总结
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学院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定位决定了在该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困惑,本文结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的分析,提出***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另辟蹊径,即从构建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和设置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的培养方向两个方面着手改革。
参 考 文 献
[1]马丽.***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
[2]杨艳,罗如学.***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0(4)
[3]刘翔,付娜,常家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 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民办本科高等院校390所,其在承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民办高校自身办学优势和生源具体特点,探索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构建有效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对人才培养的期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中型专业人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此框架下,要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商业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与民办高校办学优势相适应,与生源的具体特点和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
1.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商管理人才的数量需求经过了数年的激增后持续稳定在高位,质量需求不断提升。同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目标,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这就明确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新需求,更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首要目标是,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功能,同时满足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
2.与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相适应
我国民办高校仅有20余年的办学历史,办学整体条件和水平较弱,缺乏与公办高校全面抗衡的竞争实力,但具有体制灵活、市场反应速度快的办学优势,应定位于与公办高校错位发展,培养面向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比较分析工商管理人才社会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的金字塔型结构平衡关系,工商管理硕士应侧重培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较高的管理素质与管理能力的高层精英式管理人才;工商管理本科应侧重于培养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较强管理能力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专科应侧重于培养具备较强业务知识与的管理技能的中低层次管理人才。因此,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定位于,培养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中高层基础管理人才。
3.与生源的具体特点相适应。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而产生的,这就导致其生源具有知识基础较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等特点,不具备理论研究基础与素质。但这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强,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与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应用型人才的潜质。
二、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与高级应用型商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应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备较高管理素质和较强管理能力的课程体系。以传统的“四层次模块式”课程体系为基础,优化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内容;强化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技能的实际操作训练模块,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生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
1.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体系的优化
我国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管理学学科基本理论为核心的纯理论研究课程体系阶段,课程设置偏重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理论研究;二是以企业各类岗位职能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阶段,课程设置增加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各岗位职能的内容。现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与美国“分布必修型课程设置模式”相类似的“四层次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课程,工商理专业基础课程,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以及职业迁移模块的选修课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日益成熟,出现了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联网企业等诸多新兴热点商业领域。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出现了弹性工作制、矩阵式组织结构、虚拟组织等企业新特点。这些变化使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为此,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课程设置既要与时俱进,向学生全面传授前沿管理理论与新兴业态知识,又要避免简单地采取膨胀学时的方式,对理论知识面面俱到、面面不精。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优化理论知识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四层次模块式”课程体系为基础,重视公共基础课程,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工商理专业基础课程,夯实理论基础;精简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工商管理新趋势;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重视公共基础课
当前,商业领域的浮躁情绪传导到教育领域,使高校课程设置产生了急功近利的趋势,不断消减公共基础课学时、增加专业课比重。民办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意义,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同时结合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加强思想***治理论课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强大学语文课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加强高等数学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大学外语课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加强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对学生信息化管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2)夯实专业基础课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要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管理之道”——即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学生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精简专业核心课
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要适当“瘦身”,减少应用面较窄、专业性过强的专业课程,保证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企业管理职能课程有充足的学时。
(4)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
与商业领域热点更换频繁、知识更新快的特点相适应,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广泛、及时地传递商业前沿理论与动态信息。同时以网络自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大量查阅资料,定期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根据罗伯特·卡茨(Robert L.Katz)《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提出的“管理技能说”,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来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概念技能指能够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做出决断的能力。三种技能在不同管理层次中的要求不同,概念技能由高层向低层重要性逐步递减,技术技能由高层向低层重要性逐步增加。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够在企业从事基础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商业人才”,应侧重对学生管理技术技能的培养,从横向上构建“证书辅修式课程体系”,纵向上构建“从业式实践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证书辅修式”课程体系,指将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列为专业选修课,实行学分制辅修,以提升学生的管理业务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从业式实践课程体系是指,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学习规律,构建“认知实践+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的实践课程体系。从业式实践课程体系将企业实习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低年级以公共基础课为主的学习阶段设置企业认知实践,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研,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专业意识与学习目标。中年级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主的学习阶段,加大校外内实训实验课程比重,通过专业实习基地熟悉企业运营,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高年级毕业实习阶段,实行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明确毕业论文撰写方向和就业方向。通过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长期追踪分析一个企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发展商界与学界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第二课堂活动是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已经成为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课堂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第一课堂的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举办各类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组织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对抗赛、电子商务大赛等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学科竞赛;组建专业科研小组或学术沙龙;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专业素养,从而使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实践应用能力与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根据社会需要与自身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系统科学地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开展对课程教学体系有益补充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凤娟.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模式、特点与发展趋势.教育发展研究.2011/3
[2]杨科正.论面向地方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教育评论.2010/5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4
关键词: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发展建议
一、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描述
(一)工商管理实施侧重点不同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不断与世界进行对接和融合,但是在工商管理这一方面,虽然我国管理方式与国际上基本一致,但是在细节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国外对于工商管理的各个方面均有所发展,整体上相对来说较为成熟,而我国将发展的侧重点倾向于其中的几个方面,导致虽然几个方面相对占据优势,而其他方面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所以,我国工商管理与其他国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工商管理理论研究侧重点不同
国内外的思维方式始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国外更加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而国内相关工作人员更加注重对理论进行辨析和验证,但并不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进行十分有效的结合,当然,这与我国工商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工商管理研究方向对比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外对于工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市场营销、企业财务以及企业运转,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终于要集中于以上各方面的理论研究,可见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在细节之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四)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国外市场营销工作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发展十分稳定,能够对各方面进行完善的处理,相对于国外,我国的市场营销工作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之中,客服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处于不够完善,并且在宣传工作方面,近几年才逐渐对环保以及创新进行重视,以上多方面的不足均导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五)工商管理项目管理
受到多年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更加重视,而国外更加倾向于实施新型的、复杂的项目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工作方面的侧重点差异,导致我国工商管理整体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国外的市场活动能够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对开展工作的侧重点进行规划,而我国对于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分类的意识尚不够明确,对计划进行制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对问题进行处理的针对性不强。
二、对于国内工商管理发展的建议
(一)工商管理体制需要与时俱进
在当代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工商管理工作有必要随之进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对科学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所以,工商管理应该首先积极面对挑战,对自身的特色进行充分发挥,且在工商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自身的特色进行保留,还应积极借鉴国外的优秀技巧,及时、全面的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对整体进行更加有效的把控,以更好的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改变国内研究方式
根据既往经验可以了解到,虽然我国近年来工商管理工作的方式已经对我国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经验进行了有效的借鉴,但是在实际上,我国在工商管理研究方面所投入的精力仍然不足够。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如果想要能够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工商管理者应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并打破传统的束缚,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更加实际且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工商管理发展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研究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三)合理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研究方式
国外在进行工商管理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当中,而国内的研究仅停留的理论层面,难以完全与实际得到良好的结合,这一种研究方式并不科学合理。所以,对于国内工商管理工作来说,应该对国外的工商管理研究方式进行合理的借鉴,以提升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水平。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5
―、产业转型升级对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淘汰落后产业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的引入和新的商业模式推广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主要支点。无论是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的引入还是新的商业模式推广,都需要具有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来实现,通过有效整合新技术、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等实现新的价值创造,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产业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通过技术引进和复制其他地方的商业模式来实现,需要在现有产业基础、商业模式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等来实现企业竞争能力提升;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不断呈现,产业发展趋势给现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院校不断深化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理解,来调整和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发现市场机会、能够将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推向市场并获取市场价值、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产业转型升级给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校园工商管理人才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和岗位,产业转移升级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管理人才,相对于技术工人和一般务工人员,管理人才更难被吸引到相对落后的地区,这就为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就业空间。二是对教师队伍产生较大冲击,需要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地方院校教师大多属于理论型教师,相对缺乏工商管理实践经验,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过程中,地方院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例如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教师既可以去企业挂职锻炼,企业高管授聘为地方高校管理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三是对原有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具有复合知识和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管理人才,其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与之前的人才培养着较大区别,这是对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挑战。四是对企业工商人才培养提供帮助,通过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企业可以为地方院校工商管理师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科研主要着力点应放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企业管理及相关的应用性研究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各地院校都在不断的推进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各地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与发达国家、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仍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定位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没有与地方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匹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工商管理人才在产业类型、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新要求。不少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定位,缺乏对产业未来展望,缺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偏离,没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基础上,针对地方支柱产业和企业需求来确定工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设置。如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方,需要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于旅游服务产业和企业人才培养,同时兼顾相关产业和企业人才培养,而非要与发达地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一致。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合理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专业课设置过于传统,课程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不少院校对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视不够,在教学任务、课程体系和安排方面,与地方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等内在系统关联性没有考虑在内。现在各地产业转型升级中企业需要更多有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工商管理人才,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能够进入工商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当中,对技术创新、创业管理、互联网商业模式等相关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仍落后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工商管理毕业生仍以传统思维去从事和思考现在的商业活动,对新兴商业活动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实践仍有很大的不足。现在大部分课程教育仍是理论教学为主,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实际商务活动能力的培养仍严重缺乏,这降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自然科学和新兴技术等“硬科学”素质的培养,对工商管理学生进行“硬科学”素质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世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而且也是促进学生认识商业活动的本质,就要是通过科学技术和商业活动等要素有效结合来实现商业价值创造。
(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单调
在工商人才培养方式上很多地方院校,依然采用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准则,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学生被动式的灌输式教育和死记硬背学习方式,严重阻碍工商管理人才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发展。同时,人才培养可能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人才培养可以批量生产,对专业特色化和学生个性化培养仍非常欠缺,统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式,没有凸显地方院校工商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和特色化的特点。目前最突出的薄弱环节就是实践教学,由于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和“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培养目标。
(四)师资队伍建设仍有待优化和提升
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大多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教师属于理论教学科研型,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缺乏对工商企业实际问题研究的“双师型”教师,导致讲授课程和指导实践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采用、教学理念的引导等方面缺乏企业界的参与和合作,因此对工商管理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有较大影响。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工作后,发现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性,原因就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对实际工商管理发展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后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偏差。
三、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及建议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既要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角度出发,也需要从人才特色化发展角度出发,同时也要遵循商业文明发展特征和地方院校的特色方向。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美国加州大学纳瓦罗教授(Navar?ro,2008年)在对世界排名前50位商学院进行研究,归纳其新特征包括:(1)多学科集成:工商管理课程建立于一个多学科和综合性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而不是孤立的“功能性竖井”要使学生更多地在跨学科的通识教育上理解商业;(2)体验性学习:至少在部分上取代或补充传统“粉笔加演讲”注重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增加实践性的练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3)软技能开发:恰当地强调管理技能(包括沟通、领导、谈判、创业、团队建设)和人际关系技巧,与传统的数据分析、管理工具等同样看重;(4)全球性的视角和信息技术:在一个技术迅速变化的世界,国家间的贸易、投资与金融日益相互融合与依赖,学生应对这个世界的新变化有良好的触觉,并培养出相应的世界观。
根据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社会背景和纳瓦罗(2008年)的观点,并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寻求特色化发展
学校培养环境和目标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要更新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找准院校办学定位,凸显地方特色。工商管理专业所在院校首先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发展环境中,找准学校和专业发展自我的定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问题。各地转型升级过程中,院校对自身性质进行认真分析和探究,找出工商管理专业与区域、学校的文化元素、产业环境、教育资源等要素的优势和劣势,制定本校和本专业学科发展的人才。如学校是以研究性质为主的,学生培养应当偏向于研究性和理论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是属于理论型,专注于对影响和推动工商管理发展的知识和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是实践性质为主的,那么人才培养应当偏向于实践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与社会实际发展相适应的,能够进入到企业实际工作中,能够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学科建设特色上,要服务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建立,要积极融合地方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支柱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发展的高级实用型特色人才。当院校和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之后,学生才能依据其定位,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相应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选择,从而解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也让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呈现特色化发展特点。
(二)调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现有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较多是沿用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课程体系,对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下学生能力培养要求重视不够,导致在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方向,以提升学生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发展过程的价值创造能力为目标,调整并优化课程体系。首先要对课程比重进行调整,分为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程比例按照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培个人意愿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应该加大在技术创新管理、创业管理,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商业模式的理论教育比重,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了解和掌握新兴前沿理论;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加大商业运营模拟、模拟创业、管理沟通和谈判等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跨专业,特别是与理工科、文科、艺术类学生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等活动,提升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改变以理论讲授和理论考核为核心的培养方式。工商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更需要的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改变以老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调整为以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权,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积极参与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对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不再仅以理论考核为主,不少课程可以根据院校和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商业模拟运营、创业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能力考核的重要方面,通过考核方式的调整,促进学生摆脱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困境。
(三)整合和优化师资力量,做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保障
高素质师资力量是转变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保障。地方院校相比发达地区的院校和重点大学,在地理区位、物质条件、科研环境等都居于劣势,要想在高校竞争中凸显实力,应以与地方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为重要支点,强化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构建特色学科和提高复合型教师队伍。地方院校要通过物质、人文关怀和事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创新措施留住人才,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师资队伍,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此外,通过与地方企业、***府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充分沟通和联系,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吸引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同时促进理论型教师走向企业,加大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使得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构建“***产学研”结合模式,推进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6
关键词:NYP;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教学
引言
2016年8月,笔者参加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的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经验分享与交流,并到对口的工商管理系对其专业开发与设置、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企业等进行深入考察和交流。
1、NYP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工商管理系开办于1992年,属于NYP规模较大的系部。工商管理系学生培养的核心内涵是:满怀信心的年轻人。这一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有创新能力和创意;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全球化做准备。
1.1工商管理系的专业开发
工商管理系所有专业的开发流程都需要遵循学院统一开发流程和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开发新专业。如接待与旅游业管理中的会展管理专向是因近年来新加坡会展行业的大力发展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的建设需要1-2年的时间,成立专业筹备组先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学习志向与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准备好各种新专业报批文件,等学院批准后进一步确定培养目标,接着准备教材、实训室、教学准备工作,然后才开展具体的教学,整个过程是十分严谨的。
1.2工商管理系的专业设置
NYP学生毕业时会拿到一个基本文凭以及1-2个专向文凭。工商管理系一共有9大专业,每个专业又分不同的方向。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专向文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向、供应链管理专向、企业家精神专向、客户关系和服务管理4个主要方向和零售管理、国际贸易、项目管理3个辅助方向,该专业是双方向组合的。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同时拿到2个方向的文聘,如:“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或者“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吸引生源,而且学生也能有更加宽阔的就业空间。
1.3工商管理系的课程体系
1.3.1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会对调研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将该专业分为顾客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零售管理、供应链管理四个专业方向。为新加坡工商企业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企业管理能力的人才,结合校内教学企业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工商管理专项技能和企业家精神。毕业生将在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顾客服务管理等相关领域担任经理或中级管理职位。优秀毕业生也可以继续在国内或海外知名大学深造。
1.3.2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系课程设置尤其注重在组织文化、创新理念、专项技能和沟通交流四个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课程体系为:第一年主要是基础课,包括会计、经济、统计、管理、营销、电脑软件、商业沟通等。第二年主要是基础课(包括商业法律、商业金融)和专业课。第三年主要由加值课(相当于专业选修课,如:顾客关系管理、国际贸易、企业项目)、校内教学企业和校外企业培训三部分组成,整个课程安排采用双轨制。
1.4工商管理系课程教学的特点
第一,“授课+辅导”模式。工商管理系大部分课程采用“授课+辅导”模式,课时分配一般是“2课时授课+2课时辅导或1课时辅导”的方式。授课一般采用上大课的方式,辅导是小班授课。第二,真实案例融入教学。教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全是真实的案例,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会把自己曾经的工作案例带到课堂,或者一些众所周知的真实企业案例。第三,国际视野,动态更新。工商管理系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带着“国际”“全球”字样,如: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内容站也在国际的高度进行设计。另外,基本上每3-5年必须进行一次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把最新的行业动态加到课堂教学中。第四,教师经验,融入课堂。教师的企业经验必须融入课堂,同时,教师到企业实习后,需要把企业实习的新内容添加到相关课程中。第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工商管理系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接待与旅游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会把教学的课堂直接放到企业。
1.5工商管理系之“教学企业”
工商管理系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法”,采用的是“教学企业”模式来代替“教学工厂”模式。在第三年的双轨制教学中,学生会被轮岗分配到某一家教学企业中,体验不同的商业程序及工作经验,如在零售营销管理中心的超市担任店员,以全校师生为实际服务对象,体验和学习现场促销、店面布置、理货、库存管理、收银、账务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内容与方法,教师在此期间以公司经理或部门主管的身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教学企业”的主要特点为:真实环境,持续运行;实训项目,灵活安排;指导教师,专人负责。
1.6工商管理系学生学业考核
第一,除了少量课程采取课业和过程考核以外,大部分的理论课程需要采用闭卷考试,而且考试要求非常严格。第二,试卷审批方面,要求同事和领导进行审批。第三,采用全方位的严格考核模式。尤其是实践项目的考核更为严格。第四,学生只要在大学三年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即可毕业,不要求做大型的毕业设计或毕业项目。
2、NYP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2.1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启示
2.1.1严格按照社会需求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
我们需要学习NYP,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结合京津冀地区物流发展需要,对行业所需人才的结构、层次、种类和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参观、考察、商议、合作项目、企业专家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了解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从而对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2.1.2加强系部合作,联合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新方向
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理念促进了不同院系师生的跨界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机会,增加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院系跨界合作,增加物流管理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或者物流管理专业(智能物流)等不同的方向,将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很好融合,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吸引更多的生源。
2.1.3尝试物流管理专业
“双方向”改造与开发NYP工商管理专业是双方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专业包装,参与新加坡其他几所理工学院的生源竞争,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如果能设置第三方物流方向、信息化方向、生产物流方向、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智能物流方向、航空物流方向、冷链物流方向等,让学生选择其中两个方向,将会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
2.2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启示
2.2.1适当“宽基础、窄专业”
NYP工商管理系所有学生接受全面的商科教育,第一学年所有学生统一学习会计、经济、管理、营销等基础理论课程,围绕教学企业项目,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经济类或管理类的课程很少,甚至第一学期就开设了专业课,这样对于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或者毕业后从事非专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经济、管理、沟通等课程的学习。
2.2.2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
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英语和高等数学等文化素质课程占用大量课时,但对专业课程学习作用很小,可以用《物流运筹学》来代替《高等数学》。另外,由于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被压缩,其知识宽度和深度不够,学生的职业发展将会受到局限。
2.2.3适当提高课程目标的设定,将真实案例融入课程
我们容易把高职物流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仓管员、配送员等最基层岗位,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部分课程的定位与中职层次的课程混淆不清。应当适当设定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把课程学习的视野定位在高一点的层次。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大多不是真实的企业案例,或者对案例的来源和真实性无从考证,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真实案例或者经过调查核实以后的案例才能用于课堂教学。
2.2.4灵活安排毕业考核方式,注重实际效果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环节主要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学生写作能力薄弱,毕业设计大部分任务落在了指导老师身上,甚至出现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写论文的现象,很难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可以借鉴NYP,学生只要在大学三年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即可毕业,但是要求加大对平时课程考核的难度和质量,引导学生注重平时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将过程性考核贯穿在三年的学习中。
2.3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第一,北京信息职业技术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借鉴了“教学企业”的模式,其生产性实训基地——北信慧通超市与NYP工商管理系的“零售营销管理中心”的运作模式基本相同,但“教学企业”数量太少,应尝试开发其他的教学企业,比如“北信物流配送中心”、“咨询中心”等教学企业。第二,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第三,需要开发更多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可以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2.4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启示
第一,专业课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量身定制”。为学生“量身订制”课程体系和教材,保证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达到学习目标。第二,针对教学中的讲授、讨论、任务驱动、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但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专业前沿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融入到教学中,才能适应高职物流专业的发展。
2.5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配备的启示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NYP办学成功的关键。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务性很强,企业教师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敏锐的反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而且具备实践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关系。我们在人才引进时不能因为学历或者职称,无形中把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人才拒之门外。同时,也要鼓励专业教师脱产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将企业项目带回专业教学中。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7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摆在当前第一位的***治任务。我们工商部门作为***府市场监管和行******的重要职能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责任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枝江工商工作新局面。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同志为核心的***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以来,以为***的***中央,着眼于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世界观和方***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它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
(三)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阶段。
(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首先,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为我们科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指针。其次,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现,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理念。再次,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治、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领域的综合进步,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工商部门如何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
我们工商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如当经济危机影响枝江经济的发展时,如何帮扶企业妥善应对危机;当“两费”停征后的基层工商干部的监管方式和工作模式亟待转变和更新,如何进一步更新监管服务理念等。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但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不适应”:一是工商行***管理的思想理念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二是工商行***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三是工商干部队伍的作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针对以上三个“不适应”,我认为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几以五个方面来改善。
(一)深化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全体***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指导工作。重点增强“三种意识”,即增强大局意识,工商部门既是***府的市场监管部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部门,只有正确处理部门与全局的关系,找准工商工作的定位,才能有更大的作为。我们要自觉把工商部门放到***、***府工作全局中去考虑,把工商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把具体工作放到整体工作中去落实,主动、积极、有效地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开放意识,开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空间。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用更加开放的思想谋划工商工作,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做好工商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努力克服“唯书唯上”、“求稳怕乱”、“按部就班”等思维方式和工作定式,彻底打破旧框框的束缚,敢想、敢干、敢闯、敢冒,以敢为人先的气魄,积极应对和破解监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推进职能转型,创造性地履行职能,勇于突破不利于发展的制度、机制障碍,促进枝江改革开放;增强责任意识,坚决克服“‘两费’不收了、压力小了、责任轻了”的错误思想倾向,牢固树立“国徽头上戴、责任肩上挑”的思想,以停征“两费”和落实工商新“三定”方案为契机,积极拓展、深化职能工作,实现工商转型,推进职能到位,种好工商责任田。要克服懈怠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己任,把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由“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真正把工商职责全面履行到位。
(二)提高领导能力,增强科学发展的新本领,进一步提升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着力解决当前干部队伍在推进科学发展工作中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战略思维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掌握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谋划和领导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思想***治教育,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热情。以提高队伍履职能力为目标,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按照机关干部“六能”(能依法行***、能精通业务、能谋划工作、能调研指导、能熟练写作公文、能熟练使用微机)和基层分局干部“六会”(会服务、会监管、会办案、会维权、会一般公文写作、会一般微机操作)的标准,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和能力竞赛,分层分类强化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二是加强法治工商建设。按照省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依法行***。加大工商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完成“五五”普法规划任务。我局作为全国法治工作联系点,在2009年,务必切实全面开展好各项法治工作,力争我系统法治工作新年有新起色。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统一部署,切实抓好***证统一换发工作,建立健全***证数据管理库,严格规范***主体。继续完善和落实行******岗位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检查和监督。坚持严格***、公正***、廉洁***,文明***,及时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不严、违法不究、随意***、粗暴***等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提高工商***公信力,树立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解决突出问题,取得科学发展的新成效,进一步改进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全系统广大***员干部的观念和行动都要自觉服从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宗旨意识有新的提高。充分发挥工商行***管理职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有新的变化,文明***和廉洁行***意识明显强化。干部队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讲***性、重品行、作表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责任意识和表率作用进一步增强。要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巩固和扩大执行力大讨论、文明***教育和民主评议***风行风活动成果,健全完善保障各项工作和规章制度落实的激励约束机制。局机关带头转变作风,严格执行机关考勤、***务值守等制度,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办文办事程序和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完善局领导联系基层工作机制,探索统筹安排专项整治、考核检查等工作事项的有效办法,减轻基层不合理负担。要加强***务督办和效能监察,对安排的各项工作要一一落实,对拖延不办、相互推诿、办理质量不高的发督查通报,确保***令畅通,令行禁止。
(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科学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勇于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束缚,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的***策规定、制度机制,切实转变职能,初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取消“两费”为契机,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工商行***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方法,积极应对和破解监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推进职能转型,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工商行***管理工作的动力,努力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使全市工商行***管理工作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一是推进基层片区综合监管方式改革,落实综合监管岗位责任目标,全面履行工商职能。积极落实市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分局(工商所)辖区综合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市场巡查和信用分类监管为抓手,全面推进基层片区综合监管模式。在对法定工商职能进行梳理,对内设机构、岗位职能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参照企业标准化(ISO)管理办法,科学界定科室、分局的职责权限,合理规定市局与分局、分局与分局以及分局内室队、队队、队组之间有效衔接和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标准、权限以及绩效考核方法,做到“人人有事可做、事事有人落实、工作步步衔接、环环承担责任”。二是努力推进收费型工商向服务监管型工商的转变。努力实现“五个转向”,即工作目标从偏重追求经济效益、维持正常运转,转向突出社会效益,服务生产经营者、服务消费者、服务社会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工作重心从定费、收费、查费、催费转向维护辖区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护民生权益;基层人员配置从围绕完成收费任务转向增强登记服务、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办案力量,切实推进工商职能到位;监管方式由传统监管转向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科学监管;绩效考评由“以收费论英雄”转向以服务质量、监管效果定奖惩,探索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扎实推进“五个延伸”,即从主要监管个体工商户向监管各类市场主体延伸;从主要监管集贸市场向监管各类消费品、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延伸;从主要监管传统的商品交易和服务行为向监管远程的网络商品交易和服务行为延伸;从主要监管低端商品向监管高端商品延伸;从主要查处简单、常规违法行为向查处复杂、新型违法行为延伸。加快推进“四化”建设,即工商行***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即监管与发展统一、监管与服务统一、监管与维权统一、监管与***统一。全面实现“四高”目标,即实现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达到高质量的服务。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in City College of Jilin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as well as personnel cultivating program of business ***istration major newly established in 2012,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was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achieve objectives were proposed.
关键词: 工商管理;课程体系;3+1模块
Key words: business ***istration;curriculum system;3+1 module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31-02
0 引言
***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在这十年中,***学院为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基本都是定位在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大的趋势也决定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本质原因也是由于社会中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着学校对工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课程体系的设置又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依据学院的不同定位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学院工商管理专业3+1培养模式
对于***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来讲,工商管理专业更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实品质,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能,未来能够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采用“3+1”教学模式为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改革重点,即将理论课程集中在前三学年进行,最后一个学年集中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此种教学模式具有突出实践环节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突出的成效。
2 ***学院工商管理专业3+1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由通时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平台和公共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选修课模块、专业或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专业或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等七个模块组成的“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
将现有的全部专业课程按照课程性质划分为三大类:经济管理类课程、法规类课程、房地产类课程。每一类课程中的具体每门课程在课程的内容上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重复的部门删减掉,适当增加学科前沿和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的内容: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缩减不必要的课时,重新分配学时,对于能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量,调整课程设置的顺序。
3 ***学院工商管理专业3+1模式现状
工商管理专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在学生的就业和职业选择上下功夫,本专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倾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城建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估价师和物业管理师等,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房地产制度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等,学生在校期间就经过这些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就业后在职业资格考试中的通过率也有所提高。
3.1 理论课程现状 “3+1”课程体系改革中的“3”指的就是在三年中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在改革初期,很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于此种设置存在了一种错误理解,认为就是要把四年的课程都压缩在三年时间内完成,认为教与学的担子都太重。实际上,“3+1”模式的本质要求是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将难学的课程和简单掌握的课程相结合,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相结合,很多教学内容重复的课程相结合。
3.2 实践类型课程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仍然采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前三年半学习专业知识,最后半年进行实习,在最后半年的实习中,还要不停的往返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忙于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近几年,通过和学生的不停接触和实际工作体验,发现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理论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中难以平衡,一直是令学校和社会备感困扰的问题。根据重新修订的课程安排,工商管理专业的实习一共有三种类型,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其中“3+1”模式中的“1”年实践,主要是集中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大,学校安排和组织实习难度大,单位接收实习也难,所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的模式在操作中是有一定困难的。目前建立能满足学生数量的实习基地还存在一定困难,第一方面,实习基地的选择难,实习基地本身缺少课程实习教学的必要条件、应有的经验以及接待学生的时间。现有的实习基地中,能够指导学生的工作人员,由于水平和素质的关系,并不能完全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而本校的教师也是常年注重理论教学,脱离实践,对于工商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难以指导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不能满足企业所期望的回报,反而有时候会因为接待实习学生给企业造成间接损失,对后期的指导实习课程往往也加以推辞。
4 实行3+1课程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3+1”人才模式培养的过程中,“3”的课程是“1”实践的基础,这两者在人才培养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好的“3”的课程设置,学生没有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思路、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技术以及基本的操作实践,“1”实践中也很难开展,学生在实习乃至工作中便会感到诸多问题。如果没有“1”实践,所学和所用严重脱节,那也失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专业课教师配备 “3+1”教学模式的教师配备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过去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要求就是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任务。改革后,除了完成要求教师能够讲授理论教学,对于“1”实践的内容,教师也要求给予大量的实践性指导。还要求教师具备带队去企业实习中,能够给予及时的合理的理论性指导能力。要努力建立一支适应工商管理教育特点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也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允许其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深入社会和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管理咨询等工作。
4.2 教材配备合理 “3+1”教学模式的适用,会整合大量相似和重复课程及内容。那么以往的教材就都存在过时和不配套的现象,所以编写适合“3+1”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专用教材,又是另一个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4.3 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3+1”模式中的“1”实践,是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途径。目前的学生自主实习和学校集中实习相结合,都有其弊端。***学院的优势之一就是办学形式灵活,可以借助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师资,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提供了基地。
参考文献:
[1]赫桂梅,李珊,黄晨.***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双线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2(28).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9
关键词:工商行***管理;文化功能;视阈
工商行***管理的文化功能是工商行***管理理论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内容。工商行***管理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其文化功能是工商行***管理的存在的形态之一,研究工商行***管理的文化功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工商行***管理的文化功能
要想了解工商行***管理的文化功能,首先必须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狭义的文化指“一种精神,即作为精神层面的文化,是精神现象、精神方式、精神载体”。工商行***管理的文化功能是指工商行***管理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通过其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的分辨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化进一步挖掘人的知识及技能的潜力。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道德自律性,从而提高人的总体素质达到人的全面和谐与充分自由的发展,即马克思所说的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或本质的回归。工商行***管理文化功能的实现将有助于工商行***管理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质得到彰显。从文化的存在方式而言,文化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它强调以人的方式进行活动。卡尔・波普尔对文化的理解也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工商行***管理的文化功能。波普尔将整个世界划分为3个组成部分,物质世界是世界1,思维意识是世界2,人类精神活动的产品即文化则归结成世界3。他认为世界2是世界1和世界3相互发生转化的中介。从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以物质运动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和以精神运动为特征的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积累和拓展。“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工商行***管理若在这样的基点上去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从长期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争中***出来而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文化能丰富人的境界,陶冶人的心灵。净化并激发人的精神以促进主体的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人格的形成、稳定与提升。工商行***管理通过文化的形式实施创建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文化场”,并以文化传承、文化熏染、文化渗透、文化自觉等方式表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使社会准则和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工商行***管理人员的思想品质,这正是工商行***管理文化功能的独特的内容。
二、工商行***管理文化功能的发挥
“文化功能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实践中,工商行***管理文化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文化传承、文化批判和文化引导。应该指出的是,3者并不是分开的而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任何一部分,其他功能便不可能存在,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第一,工商行***管理对文化的传承。在总体性上,是在主体自主价值判断和文化选择的基础上,将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继承下来。工商行***管理能够传承思想文化传统,传授价值,传播思想理论知识,传递思想道德信息。工商行***管理也能够增强人们相互之间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信任理解和行动配合。从工商行***管理作为工商人员个体自我发展主体的过程来看主体,不是仅仅对工商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创造了新的工商文化,同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在工商行***管理运行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思想道德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从而产生新的工商文化并对其进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工商行***管理应根据时代的特征扬弃落后文化,创造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对具有人民性、进步性的文化进行弘扬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工商行***管理对文化传承的根本意义所在。
第二,社会思想道德文化是一个精华与糟粕共存,传统与现代共生,外来思想道德文化与本土思想道德文化交错的系统,其内部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各种思想道德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工商行***管理事业变迁和发展的“策动力”。在思想道德文化的变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对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中的“槽粕”的否定和批判。例如工商行***管理在否定和限制市场经济中的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的思想道德文化价值观念方面所起的独特的作用,往往是传统道德约束所不能及的。工商行***管理能够通过文化批判对社会价值观念进行定位,对各种文化思潮进行整合维护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抵制不健康文化侵袭等,来净化人的思想和灵魂,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素质等。所以,工商行***管理的文化批判功能,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也是社会现实思想道德文化健康发展所必须的。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下发挥工商行***管理的文化批判功能愈发显得有意义。
第三,工商行***管理应该而且能够在整体上发挥对社会文化的引导作用,向社会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指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直接为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工商行***管理不仅是反映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之间的特定关系,在本质上它对人的理想自我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有引示作用。工商行***管理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多元文化进行正确的鉴别、筛选、撷取或舍弃,推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
第四,工商行***管理文化功能的发展。发展工商行***管理的文化功能首先要注重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坚定人的信仰和信念。信仰和信念能够使“工商人”有所寄托、有所期望和有所追求,是“工商人”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前进动力。当今时代,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浪潮扑面而来。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价值观念的新旧交替,特别是不同社会制度在相互对峙和交流中演进。人们以往恪守的信仰、信念等受到严峻的考验和冲击。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工商行***管理还担负着抵御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一些思想领域里的消极、落后的观念的侵蚀,建立社会主义新观念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自始至终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使之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同时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鉴别是非,分析矛盾处理问题。其次要充分发展工商行***管理在建设文化环境中的功能。这里的文化环境主要指精神文化环境。包括舆论、风尚、传统、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等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及各种文化活动。良好的文化环境不是人以外的某种神秘力量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积极建设的结果。发挥工商行***管理文化功能和提高人对文化环境的能动作用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方式。为此,应该努力做到:一是大力倡导主流文化。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吸取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为人民服务的、有科学和民主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工商行***管理过程中倡导主流文化、最根本的就是紧紧围绕***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一元主导旗帜鲜明。二是引导亚文化。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它是指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不同的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在一个异质的、活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往往存在着众多的亚文化。亚文化过于多样化的发展有可能导致社会文化的彻底***。因此发挥工商行***管理功能健全协调机制,以维护整个社会与文化的团结统一尤为重要。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以主导文化为导向以多样文化活动为内容的群体文化。通过亚文化的认识、导向、育人的功能来丰富“工商人”的文化生活,增强其文化识别能力。三是抑制反文化。所谓反文化,是指那种根本否认现行价值准则、背离主流文化的文化。它不是与主流文化相安并存,和平共处。而是积极地反对主流文化。反文化并非都是***的、退步的。对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文化应具体分析。在社会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有一些背离、否定***统治阶级主文化的反文化。一般说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反文化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反文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我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挑战,进而否定整个主流文化。从根本上破坏我国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商行***管理在揭露反文化的根源与危害性,提高人们对反文化的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为根本的是,工商行***管理要大力倡导主流文化增强“占领”意识,把反文化的危害作用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和最低的程度上,以此抑制反文化。
参考文献:
1、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曾小华.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 协同教学 教学框架 复合模式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19
1 引言
协同理论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已有数十年,无论是协同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各类机构都在积极寻求创新有效的模式,应对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适合的具体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许多学者和高校教师对协同教学的研究,有的从协同教学方法、协同模式、协同教学环境等方向形成综述,有的从重点学科或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研究中探索协同教学的运用,当然,也有一小部分针对单个专业详细建立协同教学模式或框架,讨论专业内的协同教学内容、团队、方法等。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仍在发展变革中的专业,其协同教学模式还处于模糊探索中,鉴于电子商务领域的跨学科特性和该类企业岗位工作的协同性,构建其适合企业团队协作需求的课程协同体系,是培养面向社会服务应用型人才重要方法之一。
2 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的目标导向
社会各类机构开展工作都是通过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协同作业方式达到其目标的,各行业广泛应用的电子商务运作也依靠掌握不同技能的专业人才分工合作得以实施。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成熟和国内高等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系统化,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计算机信息工程为主,着重培养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需求的技术开发人员;一是以管理工程为主,培养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和企业运营需求的管理人员。笔者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所属学科及师资研究方向,现阶段“以管理为基础,兼具信息和经济学科,电子商务规划设计与管理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框架属于后者,主要向社会输送以服务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和技能型人才,包括从事企业电子商务前后台管理、电子商务各类解决方案咨询规划和实施、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因此,本专业适合以管理课程体系为主线,以信息、经济、艺术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为辅线,构建协同教学体系。
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结构
3.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实验实践等环节。通识课程为管理学科大类课程,主要涉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体能、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环节以电子商务和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 除管理、经济、计算机学科核心专业基础课各2-3门外,其余主要为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实践。整个体系以电子商务基本技术、商务管理、法规常识、信息技术和系统规划知识为主体。
3.2 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构成
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以网站后台运营管理、项目策划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等为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除通识课程外,其它各类课程群都部分涉及了职业技能训练的对应内容,包括中外文语言和商务表达及沟通、企业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及管理、电子商务站点规划和管理、电子商务方案设计等能力。
3.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对应关系
将上述课程培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职业能力对应分析,可汇总成表1所示关系。表中各职业能力是通过不同课程群的教学实现。可以看出,电子商务领域是典型的跨学科应用研究类别,电子商务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设计到多专业、跨学科的数十门课程和实验实践环节,而职业能力通常是在企业协同工作中个人综合或小组合作体现的。
表1 电子专业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群\&基本素质与能力\&通识课程:***治、法律、人文\&通识课程:体育\&通识课程:高等数学\&通识课程:大学英语
电子商务专业课:专业英语\&通识课程:计算机信息基础及语言\&管理学科理论基础
及应用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3门\&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1-2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门\&电子商务规划设计
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1-2门\&专业综合信息
技术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
计算机科学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商务交流及策划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业拓展课\&]]
4 电子商务专业内外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依据协同教学涉及课程所属学科或专业和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关系,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框架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仅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和仅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及实验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所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仅限于电子商务行业内的职业需求,这些课程的协同工作可列为专业内协同框架;第二,涉及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艺术设计、计算机等专业的跨学科(或仅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及实习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教学目标面向职业需求口径较宽,开展此类协同教学可列为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框架;第三,周期性开展的大学生实践、竞赛、课题项目、社会服务等活动与课程的协同,此类协同需要根据活动所开展的时间跨度、内容选择性与相应课程关联,其框架较难固定,视实际情况拟选。
4.1 电子商务专业内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专业内协同的课程关系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各类岗位协同作业关系紧密联系。学生毕业后就职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后台管理、网络营销、网站编辑、商品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都是上下游衔接或平行开展的业务,且都在专业内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体系中。因此可根据岗位关联构建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如表2所示。框架中的课程都由电子商务专业主讲教师担任授课,主要授课对象除专业基础课外,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设。
表2 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协同关系\&1\&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企业产品、信息、订单等管理流程,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策略\&内容协同,平行课程
5门课程都是电子商务专业课,因为课时关系,通常分布在第4-7学期,但各课程培养分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全过程必须的组成单元,因此在内容上各课程可进行部分学时的共同授课。\&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类别、结构和集成
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技术的运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构成(TPL、自营)
配送中心的类型、功能以及作业流程
配送路线的选择及优化
配送合理化分析技能 \&客户关系管理\&CRM主要方法、系统及应用操作技能\&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律的基础常识\&2\&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
方案选择评价方法\&前后任务协同
3门课程依次开展,在前一课程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网站开发管理\&3\&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主要方法、网络营销策略\&前后任务协同
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包括完成的网络营销方案中的部分内容,例如***主题调研模块。\&网络营销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和评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规划、设计、维护\&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设计电子商务网站\&]]
注:表3中带*号的课程为***实践环节
4.2 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间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跨学科或跨专业间协同教学可帮助各专业学生定位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应的就业岗位在社会分工合作中的角色,学生本科学习的同时能了解今后企业协同工作的基本轮廓。该类协同是通过整合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课程或知识单元的课程作业、实践、课设等,建立协同关系,开展协同教学,促进不同专业技能间的融合掌握。表3给出了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专业外协同教学框架。与专业内协同不同的是,跨专业协同的课程关系是多对多的,一门课程可设计到若干协同关系中,但协同的技能和目标有所区别。
表3 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所属专业\&协同关系\&1\&网络技术基础\&网络类别、构成、组网,基础配置\&计算机科学\&内容协同
前一课程的知识讲授为后一课程实践作理论基础。\&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电子商务\&2\&多媒体技术\&音频、***像、动画等多媒体文件的处理和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任务协同
网站设计需要的多媒体文件由前一课程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设计\&电子商务\&3\&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电子商务\&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后3门课程是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需要用的技能\&市场调查课*\&设计及开展市场调查项目\&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效益预估\&财务管理\&营销战略规划\&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战略应用\&市场营销\&4\&市场调查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评测\&市场营销\&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电子商务网站以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的DB为后台数据库。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表单页,并统计和存储数据。
MIS系统结合网站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数据库系统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规划\&工商管理\&]
]
上述协同教学的框架并没有涉及所有专业内和专业外开展的课程,只是根据课程可协同的关系有选择性纳入到框架中,例如,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未纳入到框架中。
此外,若将协同教学的工作扩展到培养计划以外的实践或研究环节,还可将各专业课程与暑期实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提高协同教学的实效。
5 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协同教学模式是在行业领域的企业用人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提出,随着行业发展,岗位技能越来越细化,协同教学模式也应适时调整。同时,在协同教学开展的框架下,还可丰富协同学习的模式,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其未来在企业协同工作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丹洁,张伟平.国内协同教学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12,(5):3-6.
[2]吕萍,慕芬芳.基于项目的多课程协同教学理念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71-175.
[3]向征.经管类专业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12,(4):68-69.
[4]解蕙.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专业指导和就业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63-16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工商管理方向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