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学年论文10篇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1

侯兴国秘书长在工作报告中总结到,近两年来省审计学会始终把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摆在突出位置,密切关注陕西审计工作特点和省审计厅工作部署,积极参与全国性重点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以及理论研讨活动,努力做好省级审计科研课题的组织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一批学术研究成果先后在省内外获奖。与此同时,省审计学会还积极围绕审计工作中心搞好审计宣传工作,《现代审计与经济》杂志在改进创新中发展,在促进陕西审计工作发展进步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李健副厅长首先肯定了近年来省审计学会的工作,认为在厅***组的领导下,依托审计学会平台,依靠专家会员支持,审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至2011年,省审计学会组织报送的《国家审计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与实现机制》、《经济案件线索审计研究及其案例分析》和《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研究》4篇论文,分别荣获全国审计机关优秀论文二、三等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地方审计机关之首。2012年,在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组织的“国家审计信息化与国家治理”优秀论文评选中,省审计厅撰写的《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信息化人才素质》、《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2篇论文均获三等奖。2012年,省审计学会还组织科研力量,中标了一项审计署2012至2013年度重点科研课题公开招标项目。

李健副厅长指出,审计理论研究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些年,省审计学会虽然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先进省份还有一定距离。今后,省审计学会要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建立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和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制度,将审计理论研究任务的完成及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审计人员理论研究水平作为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从机制和制度上调动审计人员参与理论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围绕审计工作的发展认真规划研究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提高审计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基层审计机关要重视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克服畏难情绪和与己无关思想,既要力所能及的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又要积极主动参与省厅组织的课题招标、优秀论文评选和专题研讨活动。一是要围绕审计工作实际抓好审计理论研究。针对审计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计学会要认真总结审计发展规律,突出实践和创新两大特点,着力深化审计理论与审计方法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审计理论体系;要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和审计实践需要,突出审计应用理论研究,着力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增强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二是围绕陕西实际抓好审计理论研究。在特定的省情下,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加强和深化陕西的审计工作,要结合陕西“十二五”规划,针对陕西审计工作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研究如何加强***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资源生态环境审计、重大事项审计、重大项目跟踪审计等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重大课题,在搞清其基本理论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三是围绕学会特点抓好审计理论研究。省级审计学会要搞好审计理论研究,必须准确定位,找准侧重点,选好突破口,搞清楚“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谁来研究”这些问题。“研究什么”要根据需要搞研究,省级审计机关主要研究实用性的小课题,研究审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怎么研究”要结合审计项目搞研究,把审计项目作为审计课题来研究,这样可提高审计质量。“谁来研究”涉及到人的问题,学会要注意掌握和吸收各方面人才,建立研究人才储备库,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安排相应的人员承担此项任务。四是围绕审计信息化建设抓好审计理论研究。这几年,陕西加大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陕西省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出台,“金审工程”初见成效,建成了覆盖10个市审计局的全省审计专网,省审计厅和各市审计局实现网上办公、视频会商,计算机审计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步子比较迟缓,计算机审计的应用和推广还不够广泛,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审计署组织的“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和“AO应用实例”评选中获奖率较低。因此省审计学会可以先吸收这方面的专家人才,着手加强审计信息化的研究。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要继续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陕西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2

一、现代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历史发展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应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合乎逻辑的理论框架。审计理论的研究亦是如此。构建一个科学的审计理论框架,是审计理论研究系统需要,是审计学科趋向成熟的表现。本文主要探讨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理论结构模式。何谓审计理论结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也就是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与组合的具体形式。审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自应有其组成部分(要素)及各组成部分(要素)的组合方式。也就是说,审计理论结构是由构成的诸要素组合而成,而且诸要素之间有着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意义何在?按照安德森(R.J.Anderson)的观点,“审计理论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合理的、首尾相应的概念结构以决定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必需的审计程序。审计理论还提供一个评价与改善现行实务与程序的框架结构。”为此,审计理论必须有一个框架结构或结构体系,即审计理论结构,它是我们指导和评价现行审计实务的依据。研究审计理论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二:一是构成审计理沦结构的要素有哪些?二是诸要素的内在联系,也即确定诸要素各处哪一层次?审计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是1961年莫茨及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PhilosophyofAuditing)。他们认为:“审计是有理论基础的,在审计行为活动的背后,存在着一整套基本的假设和完整的概念体系。”他们以哲学为逻辑起点,提出了八项审计假设和五个基本审计概念(即证据、应有审计关注、公允表达、***性、道德行为卜构建了由哲学基础、假设、概念、规则及实际应用五个要素组成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1978年尚德尔(charle,w.scholdl)所著《审计理论拟Theory。fAuditing)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与莫茨及夏拉夫的模式相近,他则是从语义哲学、传播理论和思维心理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为“审计假设一审计定理一审计理论结构一原则一标准”这一形式。尚德尔的创新在于:(l)从假设中衍生了“定理”这一要素;(2) 将说明理论结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作为一个要素。他更注重审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审计是一种旨在确立某种标准之遵循情况,进而表达意见或判断的人类评价过程”。1977年,安德森在《外部审计))(TheExtemalAuditing)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由6个要素组成: 审计目标一公认审计准则(GAAS)一审计概念一审计假定一审计技术方法一审计过程。安德森的贡献是,以目标为基点建立审计理论结构,并将目标的要求与作用延伸到实务即“审计过程”之中,形成了首尾相应的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英国审计学家汤姆•李(TomLee)与戴维•弗林特(Dav记 Flint)两人的观点基本相似,但与以上模式均有不同。

汤姆•李于1984年提出的模式由3个要素构成,即“本质与目标一假设一概念”,而弗林特于1988年提出的模式为“本质与目标一假设一概念一标准”。这两个模式的共同点是以审计的本质为出发点来构架审计理论结构。分析上述学者的观点,我们可大致将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的模式;(2)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模式;(3)80年代中期以后,以审计本质为逻辑起点的模式。应该指出,上述各个时期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在历史上各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我们研究现代审计理论模式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今天的审计理论建设角度分析,上述模式似各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莫茨及夏拉夫是审计理论结构模式的奠基人,他们以哲学为基础提出了理论结构诸要素,直到现在仍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其影响是深远的。但是他们把各门科学的共同方***—哲学基础作为审计理论第一个层次要素,似失之过宽,而且其模式要素中没有列人审计目标、审计本质,也没有论及审计环境的影响,这些是他们所提出模式的相对不足之处。安德森的审计理论模式中提出了以审计吕标为基础引列其他诸要素,较之葛茨及夏拉夫的模式有新的发展,但是,他把审计假设这个重要的前提性因素列在审计准则及审计概念之后,逻辑欠严密。20世纪80年代汤姆• 李与弗林特的模式都从审计本质出发引述其他因素,把审计本质这个因素列为模式之首位,是有贡献的,但是他还没有把模式诸因素置于社会环境中去进行考察。

二、审计环境对审计理论结构的影响审计理论结构与其他学科理论一样,受到环境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有:资本市场发展的全球化、一日千里发展着的信息技术、注册会计师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诉讼风险环境等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这些环境发生变化,均会对审计理论结构诸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全球化,包括资本利率、货币汇率的波动,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的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和产品更新换代、企业淘汰的加速。这些全球性环境因素,对企业的产品营销、成本、利润均会发生巨大影响,而作为鉴证、评价、判断企业经济活动的审计,必然在其本质、目的、假设、概念及标准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审计的理论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信息技术发生了***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改变着市场、企业经营方式和产品的更新、人们的消费及储蓄方式,也改变着审计本身,即审计工作的电脑化。时至今日,审计工作中收集、分析、抽样、判断和报告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不仅利用计算机制订审计计划,储存工作底稿,而且可进行实时审计,保证客户的系统产生可靠的实时信息,同时可监控企业的经济业务,找出与审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可以预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审计软件的智能化将会实现,这就可减轻或替代审计师的劳动。

同时借助发达的信用卡金融工具和网络保密及识别技术而蓬勃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活动,已使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求企业能够根据某种要求,立即执行某种任务,建立或解除某种人事或商务关系,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大,从而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充分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必然推动审计技术方法的***,从而影响审计理论结构。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已成为最主要的一种审计。作为职业工作者的注册会计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无时无刻不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中,一有疏忽,这种潜在的风险就可能转化为实在的风险,从而引起诉讼。以西方国家的注册会计师为例,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注册会计师涉嫌的诉讼案例已成千上万,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人了诉讼“爆炸”时期。仅1993年,国际六大会计公司在法律诉讼及赔偿方面的费用就占总收人的19%。在中国,近10年来,先后发生的涉及审计诉讼的重大事件主要有深圳“原野”事件、北京“中诚”事件、浙江“尖峰”事件、山东“石油大明”事件、海南“琼民源”、四川“红光”和“东方锅炉”事件、甘肃的“银广夏”事件等。在验资业务方面,“全国已发生验资业务诉讼案件多达500余起,并仍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例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或经济责任,为此,已有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被撤消或受处罚。这说明诉讼风险对审计已产生重大影响,审计,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环境之中。注册会计师界也因势而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著名的五大会计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一种新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审计模式、方法或程序的采用,无不是职业界因日益变化的商业环境、审计环境而作出的反应。除上述各种主要审计环境外,审计还受到哲学、***治制度、国家方针***策、法律、文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见,研究审计理论结构,必须置于审计环境中进行考察。近几年来,国际及我国的审计学术界都开始重视审计环境问题。中国审计学会曾把审计环境问题列为专题进行研究。西南财经大学蔡春博士撰写的《审计理论结构》论文中着重阐述了环境对审计理论的影响;胡春元的博士论文《审计风险研究》也强调审计环境与审计理论诸要素的关系。

三、审计本质在审计理论结构中的地位前已述及,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审计学家汤姆•李和弗林特分别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中,均以审计本质与审计目标为起点构建审计结构模式。这里拟对审计本质在结构中的地位进行论述。审计本质是一定社会环境或条件下,审计在达到审计目标、实现其职能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反映了社会对审计的客观要求,是人们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对审计的认识。由于人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观点不同、研究的方法有异,所以审计本质的理论从传统的查账论发展为信息论、论、保险论。传统的查账论只反映审计工作活动的特征,未能反映审计的社会需求,也没有把审计置于社会环境中来考察,所以查账论不能反映审计的本质。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审计的本质有了新的思考,信息论是其中的一种。以信息论为主导的审计本质理论认为经过审计后的信息,可提高其可信性,可使投资者依据披露信息决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论认为: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下两权分离的深人发展,投资人、债权人和管理人员之间必然出现较多的利益冲突,为了促使股东和管理人员利益最大化,就产生了股东(委托人)委托外部审计人员对管理人员(人)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的需要,而同时,管理人员也需要外部审计人员通过审计鉴定其业绩报告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于是,论便应运而生。

这一理论认为,审计既代表财产所有者又代表财产经营者,它是两者的共同需求,审计的作用在于可促进股东利益和公司管理人员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如前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册会计师面临着的职业风险日益严峻,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都期望把企业的财务报告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下,并愿意从自己的收人中支付一部分费用来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来进行审计,并把这部分审计费用视为保险费用。如果发生审计失职或疏漏而造成损失,审计人员依法就负有责任进行赔偿。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审计本质被视为一种保险行为,因而称为审计本质的保险论。以上所述的审计本质的信息论、论和保险论都是与社会客观环境相联系,把审计置于社会结构中作考察。只是由于考察的角度不同而提出不同的观点。尽管审计本质可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但是弗林特称,“作为一种近乎普遍的真理,凡是在审计的地方,必存在一种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审计是一种确保受托责任关系履行的社会控制机制。”我们认为,社会经济是复杂的、多样的、经常变化的,作为审计本质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应该应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结构论的方法,把各种审计本质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四、审计理论结构的关系问题

1.审计目标与审计理论结构的关系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活动意欲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它是审计环境对审计系统要求的反应,也是审计系统满足审计环境的要求标准。审计目标的确定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是审计本质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也即审计目标的提出,是应审计环境的要求,同时受制于审计本质,不能超越审计本质来随意构建。所以,不从审计的本质出发,来理解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而形成的受托责任关系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控制机制,就无法理解现代审计包括从民间审计、内部审计到***府审计,从财务合规性审计到管理审计的全部发展过程。正是因为需要评价的受托经管责任范围的扩大,审计目标从合法合规性审计拓展到现在包括合法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的多维审计目标体系。同时尽管审计目标响应审计环境的要求,作了扩展,然而这些目标均未偏离审计作为一种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社会控制机制这一本质。“传统财务审计是审核受托财务责任的完成过程及结果,管理审计是审核受托管理责任的完成过程及结果。”与汤姆•李和弗林特不同,我们认为,审计目标受制于审计本质,列为第二层次。审计目标是一多维的目标体系,可分解为财务审计目标、管理审计目标等。财务审计目标可进一步分解为查错防弊,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等;管理审计目标可进一步分解为评价企业管理部门、公共事业部门使用和管理受托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等。这些目标指导、制约和影响着审计理论结构的其他因素。

2.审计假设与审计理论结构的关系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它是联系审计目标与审计概念及审计准则等要素的中介。如何根据社会经济环境来构建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审计理论研究中,有些学者把审计假设作为论证指导其他要素的基础,如莫茨及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就是把审计假设列为审计理论诸要素之首的;尚德尔也是以审计假设为基础构建审计理沦结构的。我们认为,审计假设确实是审计理论结构中的核心问题,但应该是列于审计本质及审计目标之后的一个层次,因为是不可能依据审计假设来推导审计本质及审计目标的,如把它置于第一层次,就本末倒置,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3

紧密围绕服务审计工作中心、服务领导决策、服务指导审计实践和服务审计人才培养开展审计科研工作,着力解决审计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是湖北省审计科研工作所近年来勇于创新的大胆尝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是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什么是科学的审计理念,审计机关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审计理念?围绕这一课题,2008年上半年,在总结湖北省审计机关成立25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省厅领导组织力量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湖北审计工作探索、开拓、发展的实际情况,完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科研课题,省厅于2008年8月正式印发了《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若干意见》(共35条)。对全省审计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免***系统”功能,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组织、统一方法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统筹全省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是一个创新,带来了全省审计工作的“七大变化”:一是统筹使全省审计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明显增强;二是统筹使审计服务大局的意识和作用更加突出;三是统筹带来了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全面创新;四是统筹使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效果和作用全面提升;五是统筹为审计机关向上级学习提供了平台;六是统筹为基层审计机关解决发展问题拓展了路径;七是统筹使各级******府更加重视审计工作。

(二)绩效审计是我国审计的发展方向,也是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的难点。湖北省审计科研工作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深入的方法,较好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推广和普及。2006年,开展了“湖北省首届青年审计论坛”活动,主题是绩效审计理论与实践。2007年,总结推广了襄阳市审计局制定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了检查全省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效果,探索新的途径方法,2008年,对全省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思路和对策,同时《湖北审计情况通报》转发了审计科研所的调查研究报告。2009年,我们积极申报并中标了审计署招标的《绩效审计指南》科研课题,目的是通过理论研究,推动绩效审计的深入开展。目前,全省推进绩效审计常态化,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如武汉市审计局联系中部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审计工作的“五大理念”中,把绩效审计贯穿于所有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项目中有95%以上开展了绩效审计。

(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前审计机关行***诉讼、行***复议案件增多的问题,2009年上半年,我们以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切入点,对全省18个市、县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情况进行调查,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揭示了当前存在的审计风险,深刻分析了产生审计风险的主客观原因,提出必须进行风险意识全员渗透、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抓好审计质量控制、建立降低审计风险机制、切断与中介机构和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切实帮助基层审计机关解决经费困难问题等六个方面的防范措施。张永祥厅长在调查报告上批示,“调查报告很好,有深度、有广度、有针对性,建议在全省审计工作座谈会上印发。”在全省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会议代表对调查报告反响强烈,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和防范审计风险成为会议主题,各级审计机关纷纷表示要及时进行审计风险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切实发挥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省审计厅专门研究、制定印发了《全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办法》,要求尽快建立起以审计履责风险、法律风险、质量风险、廉***风险、中介风险、安全风险为主要防控内容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我们又将***府投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与防范体系研究作为公开招标课题,重点研究***府投资审计风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原因,审计风险的防控机制,审计风险的防控体系,审计风险的防控流程设计,基于***府投资审计风险防范基础上的***风廉***建设与审计风险防范互动机制等问题。张永祥厅长批示要求,“***府投资审计风险研究要形成可操作性的具体规范,直接运用于审计实践工作”。

(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人大、***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依法行***、依法审计迫切需要不断提高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结合省***府开展的“效能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及审计机关的实际,围绕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与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关系,当前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高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主要途径及战略性建议等方面问题,我们组织全省审计机关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讨,促进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生了质的变化。近三年来,全省共审计13196个单位,查出各类违规和浪费资金223亿元,移送经济案件87件;向各级***、***府报送审计报告和信息22569份(次),被采用批示15769份(次),其中省委、省***府和审计署采用批示1159份(次)。全省116个审计机关,99%被授予各级文明单位,其中部级文明单位8个,省级文明单位占75%以上,审计系统连续4次被省委、省***府授予“省级文明系统”、“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战线”。

(五)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模式的探讨。审计工作数字化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项工作能否深入开展,直接关系到湖北审计工作能否始终走在发展的前列。我们既以金审二期工程为契机,把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审计行***管理和审计业务的各个环节,又不断总结推广预算执行联网审计方法,组织力量研发联网审计新模型。如我们总结研究的《湖北省审计厅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组织管理情况的报告》(被中共湖北省委评为2008年度优秀调研成果奖)、《关于宜昌市夷陵区审计局开展财***联网审计发挥“免***系统”功能情况的报告》,审计署予以转发推广。同时,我们连续三年把《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成本控制》、《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成本控制》、《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等课题作为研究重点,在深入调查中确立研究方向,在广泛征求意见中完善研究思路,在不断研究中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审计模式。

二、在科研制度上创新,营造良好的审计科研氛围

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是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在科研制度上不断创新,通过制度规范和管理课题研究,聚集全省之力,协同攻克科研难关。

(一)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确保科研力量的稳定

近年来,厅***组不仅把科研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而且把培养提高审计科研力量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每年都要集中听取科研工作汇报,对涉及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重大课题,集中研究讨论,确定研究方向,这已形成制度。对热爱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且有成效的科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大胆任用。近三年来,厅***组在科研所提拔任用一名副厅级干部,两名正处级干部,四名副处级干部。参加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录用了两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十三名科研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十人,按规定聘用了八人,充实了科研力量,夯实了科研基础。

(二)创新科研管理机制,为创建学习型机关打基础

从审计工作的实践和需要出发,不断加大审计科研工作力度,从科研机制上创新。一是制定印发了《湖北省审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更加规范了审计科研工作的管理。二是面向全省公开招标重点审计科研课题,招标的课题包括***府投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与防范体系研究、统筹审计资源放大审计效应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研究、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研究、联网审计问题研究、***府投资绩效审计研究、***府财***风险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审计“免***系统”理论对现有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的影响研究、环境审计、***府采购审计等方面。实行审计科研工作上下、内外联动,形成科研合力,增强实力。

(三)创新建立科研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湖北省审计科研所制定实行了《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工作制度》、《优秀审计论文评选制度》、《审计科研重点课题年度计划制度》、《地方审计学会工作联系制度》等四项制度。特别是关于选聘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作为全省审计理论研究骨干的制度,保障了科研所在专业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每年仍能承担并高质量完成重大审计科研项目。多年来,活跃在大专院校教学科研领域和审计实务界的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为繁荣我省的审计理论研究,推动我省审计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重新修改完善了《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管理办法》,并在各地审计机关、各大专院校、厅机关各处室推荐的基础上,认真审核,重新聘请了34名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这些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文化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长期从事审计理论研究或审计实务工作,且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审计方面的专业文章,这为湖北省审计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创新科研方法,努力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4

论文摘要:科学的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审计理论的发展也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应该与其他学科一起蓬勃发展,该文分析了审计理论基础的界定和应该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审计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是一种社会战略资源,科学研究在世界各国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审计学大约产生于1930年前后,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审计理论日益完善,科学的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科学的审计理论不是空中楼阁,它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学科理论大厦的根基,只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理论才能蓬勃发展。本文对审计的理论基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1.审计理论基础的界定

研究审计理论基础,必须弄清楚审计与其理论基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审计理论基础和审计基础理论的区别。所谓基础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形象讲就是事物从哪里开始产生与成长,“基础”中蕴涵着事物最初萌芽与发展所需的相关因素,是事物发展的“源头”。那么审计理论基础运用基础的语言学定义,可以理解为:审计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其产生与成长的源头,审计学只是科学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分支,那么它的理论基础是位于科学母体中的生长点,即与其他科学共同的关节点处。

2.审计理论基础所应该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与审计学有联系的学科都可以成为审计学的理论基础,它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1)作为审计学理论基础的理论必须能够体现审计的本质和特征。基础是理论产生与成长的源头,作为审计学的理论基础必须能够体现审计的本质和特征。2)从审计学包括其理论基础的意义上看,理论基础应当构成整个审计体系的自然的逻辑起点,是审计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交叉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审计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构成整个的科学体系,孤立的理论是不能成为审计的理论基础的。3)作为审计理论基础的理论必须要早于审计理论体系产生的时间。审计学大约产生于1930年左右,所以,作为基础的理论必须早于1930年,这样才能符合时间序列顺序,这样才能对审计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促成审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审计理论基础的内容

3.1哲学基础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对从实验科学、合理学问、普遍经验或其他事物中获得的所有知识的批判吸收、系统化和组织化,它构成某一学问的基础原则体系和实务规范体系,因而哲学可作为所有学科理论的基础,将哲学的方法、观念运用于审计理论,就是审计理论的哲学基础。

审计本质是决定审计区别于其他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审计作为应社会需求出现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因此,从审计职能抽象出来的审计本质蕴涵了深刻的监督思想,监督思想最深的根源来自于哲学中关于人性的认识。“性本恶”论认为由于人的内在动力不足以使其自觉地履行义务、遵守规则,因此主张通过法制等外力来约束人的行为,而监督恰是一种有效的对人进行约束和管制的手段。西方的监控制度正是基于对人性恶的认识,才得到了今天的发展。此外,哲学作为反映事物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对各学科都具有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审计理论提供了辨证的、唯物的思维方法。

3.2法学基础

法是阶级社会中维护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法国著名法学家孟德斯***在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提出法是由事物性质所产生的必然关系,因而一切事物都和法有一定的关系。法对审计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审计范围和审计责任等基础理论的构建上,审计过程本身就是***过程,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审计表现为间接控制,以对经济活动的监视为宏观经济协调输送信息;以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实现宏观控制。审计的范围和审计人员的责任通过法庭对一系列划时代事件的判决而得到了明确。法学作为审计理论基础的内涵,为建立协调审计主体、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三者关系的审计理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3.3经济学基础

西方经济学中的精髓也可以为我所用,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审计理论,马克思的***治经济学,尤其是劳动价值学说,是我们认识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本质、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关概念和范畴、总结有关经济规律的重要依据,它应该是审计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委托人和人都是最大效用的追求者,而各自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委托人为了使人朝着自身利益的方向努力需付出成本,监督则是能够降低成本、维系关系的有效手段。此外,监督也体现了审计最根本的思想,成为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另外,产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都极大丰富了审计理论基础的内容,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4管理科学理论基础

管理科学理论成为审计理论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制度基础审计是以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而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产物;其次,管理审计近几十年来的悄然兴起,说明了企业管理活动的日益重要,管理审计迫切需要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以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出富于建设性的意见;管理科学理论中分权管理的思想为国家审计实行分级管理、审计机关***设置、建立机构内部的责任制、进行部门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调以及职能约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3.5数学理论基础

数学中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都是先于审计理论而单独存在的两种理论,具体而言,概率论为抽样审计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数理统计为它提供科学化和具体化的方***基础。审计中的统计抽样是依据数理统计原理从被审单位资料中抽出一部分进行审查,以推断全部被审资料的审计结论的方法。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也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方法,审计工作所面对的是繁杂的会计记录和其他资料,从表面上看是杂乱无章的,所以我们可以视其为大量的相互***的随机因素,利用大数定律,我们可以抽取样本资料进行审计,对其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总结得出的结果会使这些个别资料的影响相互抵消,能够显现出被审对象的总体特征。所以概率论也是审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之一。

3.6伦理学基础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5

牢固树立科学审计文化观,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提供先进的理论依据

所谓科学审计文化观,一是在审计价值取向上,要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核心,以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发挥审计“免***系统”功能为根本,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搞好审计工作的高质量监督和服务。二是在审计监督取向上,着力实现审计工作的“四个转变”:即推进审计职能由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乡镇、部门单位债权债务审计调查;推进审计重心由财***财务收支审计向财***财务收支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并重转变;推进审计方法由手工查账向手工查账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并重转变;推进内部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三是在审计服务取向上,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立足服务,坚持监督;立足全局,坚持微观揭露与查处,尽职尽责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高度重视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审计事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必须有厚实的审计理论作支撑。近年来,修水县审计局审计理论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发挥审计“免***系统”功能,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思考》、《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多篇审计理论调研文章先后在省、市审计杂志上发表,对审计实践工作取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随着审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审计监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审计理论不仅要在基础研究和探讨上下功夫,使广大审计人员搞清楚审计的本质,还要能够站在更高层次,诸如绩效审计的方法和途径、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等角度,引领广大审计人员厘清审计理念,转变审计观念。为此,修水县审计局不断加大审计理论研究、探讨的力度,从审计实践中提炼审计理论成果,再应用到审计实践中去,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提供先进的理论依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加大审计人才建设力度,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一是致力于审计管理创新。审计管理是审计文化在运行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审计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修水县审计局率先在全市审计系统推出审计管理创新,建立内部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审计工作的实际,对审计工作重新进行定位,建立严格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严谨高效的日常工作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突出财***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提高班子领导水平、干部思想***治和业务水平、机关管理水平、审计技术水平、审计工作成果水平。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全局干部突破原来的传统审计方法,跳出审计搞审计,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上去揭露问题,分析原因,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的预防、揭露和建设,审计质量大大提高,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可喜局面。

二是建立务实的学习机制。为大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队伍,积极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局领导要求审计人员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努力践行民本审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审计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系统”功能,用制度引导干部学习、以机制促干部学习、用目标激励干部学习,坚持每周六上午集中学习制度,加大后续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干部参加学历和相关专业资格考试,干部专业知识结构明显改善,目前,全局大专及以上学历20人,占干部人数的95%,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业务人员占92%。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从2003年起,修水县审计局就着手建立以“三化”为目标的考核机制。一是考核标准科学化。切实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二是考核方法现代化。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形成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统一的考核体系;三是考核内容综合化。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年度考核内容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每年度的考核得分作为评优评先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主要指标,加强对人才的监督和管理。

四是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透明度。坚持用“赛马机制”选人和“***功理论”用人。在全县率先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和业务干部岗位交流制,修水县审计局制定了《修水县审计局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办法》,通过双向选择,实行优化组合,为干部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审计业务管理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新建或修订了涵盖行***、业务、***建、人事、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度28项,初步形成了导向明确、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制度体系,努力做到工作有标准、做事有规则、管事有规章、办事讲程序、干事讲效率、考核讲绩效。努力使全体审计人员形成重视管理、服从管理和服务管理的良好共识,推动审计管理上台阶、上水平。

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一是加大审计方法的研究力度,摸索、推介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使AO系统应用得以拓展,促进计算机审计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充分借鉴和吸取省审计厅、市审计局以及兄弟县(市、区)审计局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探索适应形势发展、便于审计监督的科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按照审计署“六个一”的建设内容,到去年,全局审计业务人员基本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计算机辅助审计逐步推进,AO系统审计也逐步应用于审计工作当中。尤其是该局利用AO系统实施的县人民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专家经验,入选了江西省《计算机专家经验库》,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审计机关。二是坚持推广应用AO系统与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并重。高度重视审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全市县级审计机关中率先成立审计信息中心,促进审计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组织专人将历年来的审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就经济责任审计、财***财务收支审计、财***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方面建立专门的数据库系统,实现审计资源共享,为领导决策和审计人员随时了解审计工作成果提供服务。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一是按照县委关于加强组织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局***组高度重视,多次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建工作,按照“围绕***建抓审计,抓好***建促审计”的总体思路,订立***建工作计划,抓好***员活动室建设工作,健全和完善***员“”制度等各项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机关生活,坚持用先进的审计文化凝聚人心。在“七一”期间,采取聘请***校老师上***课、与县纪委举行联欢活动、举行歌咏比赛、开展***员一日捐活动等多种形式庆祝***的生日,丰富***员的文化生活,让审计人员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还组织***员到挂点乡镇慰问特困***员,送去慰问金2400元。连续六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基层***组织”或“基层***建十面红旗”;连续六年在全市审计系统综合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先后被江西省审计厅授予“全省审计机关廉***勤***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审计机关法制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是大力倡导文明审计,局领导要求审计人员做到审计要依法按程序。遇事要先讲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伤害别人感情。对审计情况要如实反映,实事求是地处理。遵守审计纪律,言行举止文明。“文明审计”是新形势下对审计人员的更高要求,要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2010年7月,修水县审计局连续第三次(2004年~2005年度、2006年-2007年度、2008年~2009年度)被中共九江市委、市***府授予“九江市2008-2009年度文明单位”。2009年度被九江市文明委推荐为江西省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2009年12月,局长被评为全国审计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12月,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审计厅评为全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

三是开展“四项教育”和***风行风评议活动,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整顿方案。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对审计人员的廉洁从审情况进行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自2007年至今,全局干部职工每个人均就廉***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写出书面承诺,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行为,提升了审计干部自身的文明素质,树立了审计干部的新形象。2008年,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并收回的400多份《***风行风评议征求意见表》中,未发现一例审计人员有不洁行为,在2008年的***风行风评议中修水县审计局分别荣获全市审计系统和县直***类部门先进单位,受到市、县有关部门通报表扬。在县人大对25个***府组成部门届初承诺兑现情况中期测评时,审计局获满意票24票。

四是开展“继续***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在全局开展征文活动,选调文艺节目参加全省审计系统纪念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文艺汇演,并获得三等奖。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6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现状;评述

[中***分类号]17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1)01―0070―04

一、引言

在2010年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治局***、***副***同志在会上希望全国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创新机制、加强监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积极防范环境风险,把生态环保作为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更大贡献。由此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在必行。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每年都要拿出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5%以上的资金作为环境保护的投入。在我国,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也逐年增加。然而,我们面对着这样的问题:社会不断加大环保资金的投人,而环境问题却迟迟得不到根本性好转。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些投入的使用效率与效果,使得审计界意识到环境绩效审计应在环境审计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我国理论界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也日益活跃,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笔者搜集了国内主要的审计及部分会计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环境绩效审计的论文,阅读了相关资料论著,以期对中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发展轨迹与现状进行简要地介绍和评价,以期对我国理论界和实务有所启示。

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环境绩效一般是指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所取得的有形收益或无形收益。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含义,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为了更好的了解环境绩效审计的含义,首先我们列出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和亚洲组织对绩效审计定义,“即是一种对被审计单位履行其职责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效率和效果(3E)方面的审计”。

陈正兴(2001)在其主编的《环境审计》中提出:环境绩效审计是通过检查被审单位和项目的环境经济活动,依照一定标准,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循环状况和发展潜力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其效果与效率表示意见的行为。

吴立群、王恩山(2005)指出环境绩效审计是由***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并对照一定标准评定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提出促进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建议的一种审计活动。

陈希晖和邢祥娟(2005)提出:环境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经济活动,依照一定的标准,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循环状况和发展潜力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其效率、效果表示意见的行为。

笔者认为,以上定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概括的都不很完善,未体现出环境绩效审计的本质。

(二)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内容

明确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是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前提,但就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对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陈正兴(2001)指出环境绩效审计包括对环境决策行为、经营目标和计划、被审单位管理效能、内控系统、资源要素利用效益及资金利用效益的审计等六部分。

李学柔、秦荣生(2002)认为,环境绩效审计包括***府环境***策绩效审计、***府环境项目效益审计和企业环境绩效审计三部分。

陈钰泓(2006)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环境审计的基本特征,它与环境财务审计(注重财务报表披露的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等信息的公允性)、环境合规性审计(侧重于检查各种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共同构成完整的环境审计体系。

笔者认为,确定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要从环境绩效审计的目的出发,对整个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环境绩效审计可以起到作用的环节,进而确定其内容。

(三)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方法

我国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和成熟的方法,仍处于摸索阶段,笔者整理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主要观点和方法:

(1)常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常规的审计方法通常也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但还没有学者结合环境审计的特色展开详述。持有此观点和方法的学者和研究团体如下:

辛金国、邢小玲(2002)在试论环境审计报告时指出,常规的审计方法如观察、函证、检查等也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

西南科技大学课题组在我国环境审计运行模式中提到以财务为导向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有审阅法、验证法、复算法、观察法、分析法等。实际操作时,往往把这些方法综合在一起加以运用,有选择的针对具体审计目标和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财务报告进行加工、比较、分析和评价。

(2)环境绩效审计特有的方法

王春萍(2006)在其论文《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中提出常规审计方法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但环境绩效审计也有其独特的方法,如:目标导向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风险分析法、决策分析法等方法。

(3)借用相关学科方法的研究

环境绩效审计可以借用相关学科方法尤其是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方法,在这个问题上,多数学者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典型观点如下:

辛金国、邢小玲(2002)在试论环境审计报告时指出,除运用一般的审计方法外,如需要也可运用环境经济学的费用效益分析法、经济评价法等方法。

王冠英(2003)在环境审计的内容与方法中提到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法和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经济计量法和决策分析法、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法和趋势预测法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方法等。

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在开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构想中提到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还应引入相关学科的方法,如经济学中的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经济评价法等。

三、对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评价

从上述研究成果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我国在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突出表现在理论研究成果的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其中不乏一些量化指标的研究。在环境绩效审计定义,内容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在环境绩效

审计方法的研究中,无论是从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方面,还是从其他学科的已有方法方面,都已经有所突破。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尽管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科研在近几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势态,并出现过一些优秀的成果,但与其他审计领域相比,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却仍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研究手段相对滞后

自1997年以来,我国学术界才开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环境会计问题,而荷兰、加拿大等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环境会计与环境审计问题。目前,国内在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手段上相对滞后,主要采用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笔者所搜集的研究成果中极少一部分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其他论文采用的均为定性分析的方法。由此不难看出,在现行的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中,规范研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实证研究则相对缺乏,当然数据资源相对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证研究方法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但这难免会影响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实用价值。但是,理论只有来源于实践才能高于实践,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研究手段的相对滞后可以说是制约我国环境绩效审计,乃至环境审计工作的瓶颈问题。

(二)研究成果缺乏实用性

从前述的分析来看,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内容和基本方法,还有部分学者对环境绩效审计的必要性以及环境绩效审计专业人员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分析。此类文章占全部研究论文的绝大部分,而对环境绩效审计的实施条件,以及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建设等问题,却只有个别学者进行了探讨,目前仍缺乏系统而切合我国实际的研究。并且,很多学者的研究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而这些我国现实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环境会计发展状况的结合有所欠缺,使得研究成果并不切合我国实际,造成“理论开花,实务却无法结果”,最终导致研究成果缺乏实用性。

(三)对如何使环境绩效审计融入常规审计,仍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对环境绩效审计的切入点问题,学者们提出可以融入环境审计中去,但对如何使环境绩效审计,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真正相融合和相配合,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致使环境绩效审计无法真正的发挥效果。环境绩效审计和环保部门的工作界限划分不明确,致使环境绩效审计从形式和实质上来看都类似于环境检查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展,无法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而进行研究,这都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

(四)环境绩效审计与有关学科的融合不够

从我们所参阅的文献分析中笔者发现,虽然有些学者借鉴了诸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但多数情况下只是进行简单地“移植”,他们尤其没有把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法学、社会学、统计学和环境工程学的有关内容真正融合到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中去。尤其体现在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研究中,缺乏真正适合环境绩效审计实务的有效方法体系的研究。尽管许多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可采用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收集证据,但毕竟相当一部分环境问题由于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而造成评价困难。例如空气质量等级的提高、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等,不能以货币衡量而只能采用某种技术或实物的计量手段去衡量。因此,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建立完善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是环境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

四、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注意事项

(一)首要任务是要增强环境绩效审计的意识

传统观点认为,要搞好环境管理,最重要的增加环境投入和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就行了。而对于环境审计的作用,认为主要是保证环保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就能达到保护环境的预期,就没有必要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这样,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此,要推进环境绩效审计,首先必须使环境绩效审计受到相当的重视,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境绩效审计对环保资金的审计不仅仅局限于合规性审计,而是更着重在于对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的审计。

当前重需要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为环境绩效审计的开展作好舆论准备。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环境绩效审计宣传,让全社会关心、了解和支持环境绩效审计,让有关单位愿意接受审计。同时,转变***府、企业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树立环境绩效审计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改变当前审计工作以财务审计为主的状况,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步增加环境审计所占的比重,通过环境绩效审计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效果。

(二)尽快建立完善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

理论应该也可以指导实践,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好的指导环境绩效审计的实践。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己经制定的一些成文的标准,如环境审计的基本准则、一般指南;环境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审计标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西方己有的理论成果,加以吸收为我所用,从而更好的指导我国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大学等教育科研部门也涌现了一批专家专门对环境绩效审计问题进行研究,其中也包括对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的发展。应注重高校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时更关注与方法的应用,重点研究每种方法的定义、内容或公式、适用范围、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从而使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三)完善我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为环境绩效审计提供基础

环境绩效审计乃至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的依赖环境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项信息。目前,环境会计在发达国家己进人操作阶段,污染损失、资源价格等已列入核算科目。而我国环境会计从90年代初才开始引起重视,具体实践从近几年才启动,理论探讨和实践都很不完善。为此,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借助适当的理论指导,才可望突破实务操作的障碍。环境会计与环境绩效审计是相互促进也是相互制约的。加快实施环境会计,可以为环境绩效审计提供操作的平台,从而促进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大力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四)努力构建环境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根据审计理论的分析,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还需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审计依据,要想建立良好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一套比较完善的成本效益指标体系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审计方法实施起来才有尺度,才能更好的对被审计事项做出评价。而目前令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最感头痛,最缺乏信心的也正是缺少指标来科学地反映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科学地计量,这也是研究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建立完善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五)在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同时进行清洁生产审计

清洁生产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提高环境绩效,这与环境绩效审计的思路是基本一致的。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可以说是一种预防性的审计,环境绩效审计一般是在环境问题出现之后,所以适当开展清洁审计可以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或者减轻环境污染的程度,从而减少环境治理成本的投入,减少环境绩效审计的工作量,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所以,在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开展清洁生产审计是十分有利的。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7

【关键词】审计;经济学;理论

1制度经济学前提

1.1制度经济学简介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Economics)是以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制度经济学在一定基础上为审计理论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从契约经济学作为入口,用于探讨契约经济学在审计理论中的具体体现。

1.2契约经济学是建立审计原则的重要基础

契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它已成为当今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契约经济学通过契约理论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剖析,为我们充分认识审计理论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也为推进审计制度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契约理论在审计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委托理论来看委托理论开创了一个新的审计视角,它将委托的关系视作一个全新的整体。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中,我们将每个主体作为一种“理性人”,即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自己谋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基于审计理论的委托中,审计的需求者———企业作为委托人,与受托人———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不一样的利益目标,审计的需求者追求审计质量的可靠性,而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则追求其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两者在行为上有巨大的偏差。因为人有自己的利益追求,这就使得委托人必须要对人进行一定的激励以及承担用以约束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来使人朝着有利于委托人的方向发展。外部监督作为一种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委托人所承担的成本。②从审计制度建设来看审计制度的设立需要经过***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审计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审计制度用于约束委托方和受托方两者行为的同时,也是一种特定的契约关系,是对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行为和规范等的一种协议。从审计的***性来看,审计只有保持其本身的客观性和***性才能被委托方所接受,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和保障契约的执行,并且不断的进行完善;其次,从契约费用以及成本方面来分析契约制度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以及增加适当的激励成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双方的利益,减少彼此的利益冲突。应当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审计收费、审计规范、审计质量检查结果的公示,都能提高审计工作的专业性。综上而言,现代的契约理论促进了审计理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理论的内容,使我们能够更加科学认识审计工作的客观规律,更全面的考虑我国当前审计所存在的问题。

2产权经济学前提

2.1产权经济学简介

产权经济学(EconomicsofPropertyRights)是流行于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学派,它起源于60年代以后。它是从产权结构或产权制度的角度研究资源配置率的,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变更产权安排,创造或维持一个交易费用较低而效率高的产权制度。产权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上个世纪30年代。

2.2审计理论中产权经济学的体现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审计就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它是为了监督企业契约的制定而出现的。现代产权经济学在审计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审计的发展。具体体现如下:①从审计的基础上看,审计是随着经济责任各方存在产权利益纠纷而发展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体现经济责任各方的产权所有关系,所以,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基于深厚的产权关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断定审计就是产权关系的延伸与拓展。②从审计的本质上来看,审计就是为了协调经济责任体制各方的产权所有关系,它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外在的契约保障机制。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经济体制各方的权益,产权经济学要求产权的平等分配关系,而基于利益主体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审计理论的发展。③从审计的发展过程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产权制度,而产权制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的利益分配关系,经济运行体制与产权结构关系拥有严格的逻辑对应关系。审计在对经济进行评价的同时,它所反映的就是该时期的产权制度。经济体制的变动影响审计的发展,进而决定审计工作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伴随着产权经济结构的发展,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多样化、层次化等,促使审计朝着更深层次的地方发展。因此,产权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审计理论的发展,丰富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从而开阔了我们的审计视野。

3技术经济学前提

3.1技术经济学简介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相互交叉的科学,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而成,是一门经济应用科学。技术经济学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技术经济学开阔了审计理论的视野,为审计提供了方***基础。

3.2技术经济学的方***在审计领域的体现

审计方法中的技术分析方法充分体现了应用经济学内容中的技术经济学原理。一个方案的实施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但不管如何我们要确保决策的实现能够保证最适宜的消耗。因此,在经济效益审计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来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这种方法原理体现了技术经济学的原理,为审计提供了方***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的基础。在方***方面,技术经济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当今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面对大量的审计资料,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构建经济模型,利用数学工具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审计的风险和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风险,并且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保证审计的工作质量。

4信息经济学前提

4.1信息经济学简介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的经济作用、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产业结果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信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对称信息反映了审计关系双方所掌握信息量的不同,而基于这一前提,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衡量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2不对称信息在审计工作中的影响

在审计工作流程中,涉及经济体制双方的各自利益。一方面,委托方作为审计成本的承担者,希望以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更高质量以及渴望经济主体获得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审计判断;另一方面,受托方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基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职业道德,要坚持合理并且严格的行为规范。委托方希望更多的表露经济体制的优势所在,受托方则需全面考虑经济体制的各项经济因素进而作出合理的符合其职业道德的审计判断。因为,基于这一前提,委、受托各方对经济体制的信息掌握量则会存在很大不同。在受托方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下,要充分掌握经济体制的经济信息,这就要求受托方要进行全面的信息猎取以做出合理的审计判断。审计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由经济体制各方履行其职责而共同促进其产生的。委托方需全面披露企业各项真实的经济因素,受托方要利用其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合理的判断,两者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审计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前进的。

5结论及后续研究进程

经济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理论更加趋于完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审计的发展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从本文的内容可以看得出来,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的理论,并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把经济学的思路运用在审计之中,为审计工作者提高其工作质量,完善审计信息,改善其工作效率指明新的方向。对于本文只是自身归纳,在具体理论方面还有些许不足,还需进一步的加深研究。如计量经济学在审计之中的体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审计工作质量以及技术经济学在审计中的应用都会推动其发展。因此,审计理论与经济学原理的结合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罗斌元.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学的形成机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2008.

[2]罗斌元.经济学视角下的审计质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9(3):82-83.

[3]朱文明.审计人员行为的经济学假设分析[J].财会通讯,2004(4):58-59.

[4]王小红.审计理论的经济学基础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2):46-48.

[5]朱亚兵,陈力生.审计风险成因———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05,19(6):57-62.

[6]姚艳.审计***性的内涵及其经济学解读[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2):66-67.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8

【关键词】 审计理论研究;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完善建议

如今,随着审计实务的不断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已经初具规模。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已与发达国家有了相当的差距。为缩小这个差距,众多从事审计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大胆借鉴西方审计教学研究的先进经验,不断对审计理论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手段,试***改变审计理论研究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前人的研究,寻求审计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给审计理论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其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随着审计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随之发展和完善,以及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课程尽快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来作保障与支撑。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阶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是知识传授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并重。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教学。就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为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及误区,严重影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方法。

二、当前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现状

为了探讨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笔者对所在高校学习这门课的研究生就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笔者对三届研究生共40位学生进行了座谈调查,主要针对教学方法现状的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现在的教学模式,完全适应的占20%,基本适应的70%,不太适应的10%。其中,有30%的学生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50%的学生基本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认为需要改进,20%的学生选择极不满意,认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针对完成这门课后所得收获的问题,其中,40%的学生选择“知识和理论学得多,专业能力训练少”,20%的选择“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基本平衡”,17.5%的选择“学了一堆可能无用的知识”,22.5%的选择“能力训练多于知识积累”。对何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学习的问题,25%的学生选择了启发式教学,20%的学生选择了研究式教学,55%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更好。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最新的案例进行实例讲解,尽量的多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形式。

总体而言,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虽能适应,但是并不十分满意。学生普遍反映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抽象、深奥、偏难,故而不喜欢刻板迂腐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能与实际相结合的,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模式。

三、目前审计理论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理论结构复杂,出现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重复授课

针对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的属性而言,要研究审计理论必须考察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审计理论是一整套审计知识的集合,再加上审计术语晦涩,内容枯燥,理论纷繁复杂,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审计理论研究以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见长,学生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且研究生同学在本科阶段已经接触过审计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重复讲授课程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在学术上没有新的突破。如何让学生在本科层次上提升对审计理论的认识,把握理论的精髓,站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这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探索的。

2、教学内容滞后,理论研究没有前瞻性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具有滞后性。众多高校依然保持以教材为中心的惯性,因为教材所提供的理论内容大都相对“稳定”,相对于发展变化着的实践来说,不能及时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的需要。课程教学内容是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教师习惯于依赖课本,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国际性不足,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难以创新。没有良好的审计理论基础,学生将来很难在实物操作中有深刻认识。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参与

针对教学方法而言,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理论教学模式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在“老师讲,学生听;考前背,考完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也较为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影响了日后课题研究的能力。近几年来,高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只是在形式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但是其模式实质并没有改变,从原来的“一支粉笔”到现在的“一张幻灯片”,都是教师以主导,很少做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见,传统的审计理论研本文为2013年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品牌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董 超 辛金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7)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审计理论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等。

【关键词】 审计理论研究;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完善建议

如今,随着审计实务的不断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已经初具规模。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已与发达国家有了相当的差距。为缩小这个差距,众多从事审计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大胆借鉴西方审计教学研究的先进经验,不断对审计理论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手段,试***改变审计理论研究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前人的研究,寻求审计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给审计理论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其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随着审计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随之发展和完善,以及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课程尽快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来作保障与支撑。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阶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是知识传授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并重。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教学。就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为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及误区,严重影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方法。

二、当前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现状

为了探讨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笔者对所在高校学习这门课的研究生就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笔者对三届研究生共40位学生进行了座谈调查,主要针对教学方法现状的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现在的教学模式,完全适应的占20%,基本适应的70%,不太适应的10%。其中,有30%的学生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50%的学生基本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认为需要改进,20%的学生选择极不满意,认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针对完成这门课后所得收获的问题,其中,40%的学生选择“知识和理论学得多,专业能力训练少”,20%的选择“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基本平衡”,17.5%的选择“学了一堆可能无用的知识”,22.5%的选择“能力训练多于知识积累”。对何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学习的问题,25%的学生选择了启发式教学,20%的学生选择了研究式教学,55%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更好。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最新的案例进行实例讲解,尽量的多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形式。

总体而言,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虽能适应,但是并不十分满意。学生普遍反映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抽象、深奥、偏难,故而不喜欢刻板迂腐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能与实际相结合的,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模式。

三、目前审计理论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理论结构复杂,出现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重复授课

针对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的属性而言,要研究审计理论必须考察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审计理论是一整套审计知识的集合,再加上审计术语晦涩,内容枯燥,理论纷繁复杂,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审计理论研究以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见长,学生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且研究生同学在本科阶段已经接触过审计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重复讲授课程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在学术上没有新的突破。如何让学生在本科层次上提升对审计理论的认识,把握理论的精髓,站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这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探索的。

2、教学内容滞后,理论研究没有前瞻性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具有滞后性。众多高校依然保持以教材为中心的惯性,因为教材所提供的理论内容大都相对“稳定”,相对于发展变化着的实践来说,不能及时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的需要。课程教学内容是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教师习惯于依赖课本,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国际性不足,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难以创新。没有良好的审计理论基础,学生将来很难在实物操作中有深刻认识。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参与

针对教学方法而言,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理论教学模式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在“老师讲,学生听;考前背,考完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也较为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影响了日后课题研究的能力。近几年来,高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只是在形式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但是其模式实质并没有改变,从原来的“一支粉笔”到现在的“一张幻灯片”,都是教师以主导,很少做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见,传统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四、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有效的审计实务是以健全的审计理论为基础的,而审计理论同样需要接受审计实务的检验。由于审计理论探究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故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审计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出审计理论研究的要义。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案例,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性的互动使得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变成师生一起“大合唱”,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并由此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拓展了思路,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考察、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术研究也大有裨益。审计案例教学步骤入***:

2、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

对研究生教学,应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发思维潜能,不能再以单一的考核手段——期末成绩为评定标准。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的考试成绩包含了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质量,但仍然以期末成绩为主。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敷衍应付,到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失去了研究生教学的意义,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因而,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包括期末成绩,还要包括平时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读书笔记,课堂试讲,适当地增加随堂测试。同时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的重点在于主动积极地参与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为以后的审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期末考试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发散型题型为主)、小论文等形式。开卷考试与小论文都需要学生结合近期热点做大量准备,阅读中外文献,分析汇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国际动态,鼓励学生***思考,可将一些重点文献或著作中的相关章节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研究,及时把审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带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站在审计理论变革的前沿,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问题,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要求高校教师与时俱进,根据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教材的空白或者更换新教材,做到教材新、案例新、理论研究方向新。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企业导师,不定期地开展审计理论研究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开阔视野,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根据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的适应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要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建立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把握学科理论前沿,不断改进审计教学质量是关键,并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手段,探索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益群,赵化,王建秀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2(1)36-38.

[2] 陈勇,钱旅扬.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0-81.

[3] 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14)120-122.

[4] 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9-63.

[5] 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70-71.本文为2013年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品牌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董 超 辛金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7)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审计理论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等。

【关键词】 审计理论研究;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完善建议

如今,随着审计实务的不断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已经初具规模。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已与发达国家有了相当的差距。为缩小这个差距,众多从事审计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大胆借鉴西方审计教学研究的先进经验,不断对审计理论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手段,试***改变审计理论研究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前人的研究,寻求审计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给审计理论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其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随着审计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审计理论研究也随之发展和完善,以及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课程尽快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来作保障与支撑。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阶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是知识传授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并重。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教学。就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为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及误区,严重影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方法。

二、当前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现状

为了探讨高校研究生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笔者对所在高校学习这门课的研究生就审计理论研究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笔者对三届研究生共40位学生进行了座谈调查,主要针对教学方法现状的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现在的教学模式,完全适应的占20%,基本适应的70%,不太适应的10%。其中,有30%的学生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50%的学生基本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认为需要改进,20%的学生选择极不满意,认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针对完成这门课后所得收获的问题,其中,40%的学生选择“知识和理论学得多,专业能力训练少”,20%的选择“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基本平衡”,17.5%的选择“学了一堆可能无用的知识”,22.5%的选择“能力训练多于知识积累”。对何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学习的问题,25%的学生选择了启发式教学,20%的学生选择了研究式教学,55%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更好。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最新的案例进行实例讲解,尽量的多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形式。

总体而言,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虽能适应,但是并不十分满意。学生普遍反映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抽象、深奥、偏难,故而不喜欢刻板迂腐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能与实际相结合的,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模式。

三、目前审计理论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理论结构复杂,出现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重复授课

针对审计理论研究这门课程的属性而言,要研究审计理论必须考察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审计理论是一整套审计知识的集合,再加上审计术语晦涩,内容枯燥,理论纷繁复杂,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审计理论研究以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见长,学生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且研究生同学在本科阶段已经接触过审计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重复讲授课程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在学术上没有新的突破。如何让学生在本科层次上提升对审计理论的认识,把握理论的精髓,站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这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探索的。

2、教学内容滞后,理论研究没有前瞻性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具有滞后性。众多高校依然保持以教材为中心的惯性,因为教材所提供的理论内容大都相对“稳定”,相对于发展变化着的实践来说,不能及时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的需要。课程教学内容是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教师习惯于依赖课本,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国际性不足,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难以创新。没有良好的审计理论基础,学生将来很难在实物操作中有深刻认识。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参与

针对教学方法而言,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理论教学模式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在“老师讲,学生听;考前背,考完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也较为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影响了日后课题研究的能力。近几年来,高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只是在形式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但是其模式实质并没有改变,从原来的“一支粉笔”到现在的“一张幻灯片”,都是教师以主导,很少做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见,传统的审计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四、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有效的审计实务是以健全的审计理论为基础的,而审计理论同样需要接受审计实务的检验。由于审计理论探究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故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审计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出审计理论研究的要义。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案例,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性的互动使得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变成师生一起“大合唱”,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并由此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拓展了思路,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考察、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术研究也大有裨益。审计案例教学步骤入***:

2、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

对研究生教学,应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发思维潜能,不能再以单一的考核手段——期末成绩为评定标准。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的考试成绩包含了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质量,但仍然以期末成绩为主。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敷衍应付,到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失去了研究生教学的意义,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因而,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包括期末成绩,还要包括平时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读书笔记,课堂试讲,适当地增加随堂测试。同时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的重点在于主动积极地参与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为以后的审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期末考试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发散型题型为主)、小论文等形式。开卷考试与小论文都需要学生结合近期热点做大量准备,阅读中外文献,分析汇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国际动态,鼓励学生***思考,可将一些重点文献或著作中的相关章节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研究,及时把审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带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站在审计理论变革的前沿,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问题,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要求高校教师与时俱进,根据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教材的空白或者更换新教材,做到教材新、案例新、理论研究方向新。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企业导师,不定期地开展审计理论研究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开阔视野,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根据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的适应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要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建立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把握学科理论前沿,不断改进审计教学质量是关键,并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手段,探索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益群,赵化,王建秀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2(1)36-38.

[2] 陈勇,钱旅扬.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0-81.

[3] 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14)120-122.

[4] 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9-63.

[5] 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70-71.究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四、完善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有效的审计实务是以健全的审计理论为基础的,而审计理论同样需要接受审计实务的检验。由于审计理论探究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故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审计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出审计理论研究的要义。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案例,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性的互动使得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变成师生一起“大合唱”,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并由此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拓展了思路,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考察、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术研究也大有裨益。审计案例教学步骤入***:

2、改变传统考核手段评定标准

对研究生教学,应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发思维潜能,不能再以单一的考核手段——期末成绩为评定标准。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的考试成绩包含了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质量,但仍然以期末成绩为主。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敷衍应付,到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失去了研究生教学的意义,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因而,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包括期末成绩,还要包括平时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读书笔记,课堂试讲,适当地增加随堂测试。同时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的重点在于主动积极地参与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为以后的审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期末考试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发散型题型为主)、小论文等形式。开卷考试与小论文都需要学生结合近期热点做大量准备,阅读中外文献,分析汇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发散学生思维,把握理论前沿动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国际动态,鼓励学生***思考,可将一些重点文献或著作中的相关章节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研究,及时把审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带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站在审计理论变革的前沿,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问题,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要求高校教师与时俱进,根据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教材的空白或者更换新教材,做到教材新、案例新、理论研究方向新。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企业导师,不定期地开展审计理论研究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开阔视野,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根据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审计理论研究课程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的适应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要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建立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把握学科理论前沿,不断改进审计教学质量是关键,并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手段,探索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益群,赵化,王建秀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2(1)36-38.

[2] 陈勇,钱旅扬.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0-81.

[3] 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14)120-122.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9

关键词: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化;逻辑;层次

中***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近年来,随着经济、***治、社会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与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国家审计逐渐亮相民众视野,其对国家***治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审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在对于揭示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总根源、从方向上与制度上不断推进国家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方面还十分薄弱,又具有滞后性等弊端,导致对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缺乏理论高度与实践经验,存在条框化、重复化、表面化和零碎化的现象,无法发挥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着力促进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促进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基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对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探讨,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一、国家审计理论应当注重逻辑结构和层次

“审计理论结构是由构成的诸要素组合而成,而且诸要素之间有着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说,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并不是一个零碎的或只存在于层面的理论点的集合,而应当是一种针对国家审计知识而集中形成的一种系统化、科学化、体系化的理论认识逻辑链,简单的说,就是由各方面概念、认识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内部逻辑结构与强烈层次性的有机整体。

建立国家审计理论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国家审计知识相关概念。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与指导,唯有以国家审计理论为基础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方能站稳脚跟,并将其付诸实践。因此对于国家审计相关知识的概念必须明晰。同时,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更要注意逻辑关系与层次的构建,以求建立一种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思维方式。例如,对国家审计重要性的问题追问就可以归结为三个层次:首先,为什么要有审计?第二,什么是国家审计?第三,为什么要有国家审计?如此设置,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更容易建立起合理有序的理论逻辑体系,便于相关工作者对国家审计知识内容的消化理解,并有利于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指导,便于实践行为的开展。因此,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当注重理论体系中所涉及的逻辑结构和层次问题。

二、国家审计理论应当以***治学为主体

笔者认为,国家审计最初的基本职能便是承担对国家运转过程中权利使用的监督职能,目的是促进国家经济管理和***治管理实现善治的目标。因此,国家审计的最终归结点应当是为国家实现“善治”的国家治理过程服务。由此看来,国家审计事实上是一门与***治相关的科学。因此,笔者的观点是,国家审计理论的建立应当以***治学为支撑或主体,以此形成国家审计理论基础。

其一,审计理论是一门综合型理论,其理论知识不仅涉及审计本身,更牵涉了***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理论当以***治性为主要特性,***治学为主要表现方式。其二,***治学在国家审计过程中所发挥作用决定其在此领域具有着稳定性、基础性、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治学比起经济学、社会学等国家审计涉及的其他学科,更能使我们能够突破经济社会的表象看到国家审计监督职能运作过程中的实质。表面上,国家审计是直接对经济发展运行进行制约与监督,但事实上,国家审计关注的是“支配经济社会运行背后的公共权力及其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它主要对***府***门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财务方面进行监督,防止国家部门有关人员对职权的滥用与误用,对国家部门的行为进行制约、监督与必要引导。***在讲话中曾经说过:“行***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因此想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促进国家治理的进步,就必须让国家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表明了,国家审计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治。因此,国家审计理论的建构,其产生背景源于***治,发展过程离不开***治,因而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当以***治学为主体。

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应当坚持求同存异原则

关于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问题,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理论界就进行过持久的探讨,讨论目光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及相关知识的本质、目的、作用、对象、范围、方法、准则和程序等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层面上。然而截至目前,关于这一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解决,学术界一直无法达成共识。对于许多问题诸如国家审计对象、国家审计目标、国家审计任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研究,学者针锋相对,无法统一。对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应当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对于大家基本认可的方面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完整体系,而对于大家无法达成一致的部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求达成一致。在讨论过程中应当包容不同的意见,并对有合理性的观点进行理解与分析,促进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步伐加快与对其认识程度的加深。

四、国家审计理论应当注重体系研究

体系化是理论研究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审计理论作为一门错综复杂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能够把这些有关内容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有序组织起来,从而形成具有完整意义与指导作用的有机整体。体系的建立可使其涉及到的概念、理论、方法等要素不再孤立,不再是简单相加排列的关系,而是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层次关系。这种体系化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国家审计理论的实践应用不再盲目,而是有了完整的体系进行指导与制约,更好地发挥了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以足够的耐心与理智的思考对国家审计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刻更透彻的研究,促进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审计学学年论文篇10

摘要:对于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是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我们在评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将审计环境、审计本质和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多元立体的逻辑起点,同时力求探索出一种新的审计理论结构。

关键词 :审计理论;逻辑起点; 审计理论结构构成

近些年来审计实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为满足各种监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而现有的审计理论结构研究,却始终停留在一个原始的层面。如果理论研究跟不上审计实践的变化,不能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审计理论结构研究将很难指导实践。我们试***总结审计实践的发展,结合审计环境的变化与审计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一种立体的审计逻辑起点,探讨审计理论结构新变化。

一、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及述评

1.莫氏框架:莫茨和夏拉夫1961 年出版了《审计理论结构》,以抽象科学为起点,创造了由哲学基础、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实际应用五个要素组成的审计理论结构。莫氏框架开创了审计理论研究方法,但其研究核心太过宽泛,且缺乏对理论性问题的讨论。

2.尚氏框架:尚德尔1978 年发表的《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是对莫茨和夏拉夫理论的发展,其以审计假设为核心,并提出了目标、标准、判断和证据四要素尚式结构。该框架改变了莫氏框架核心宽泛的缺陷,但是审计假设并不能反映变化中的审计环境。

3.蒙氏框架和安氏框架:蒙哥马利在《蒙氏审计学》中和安德森1977 年在其《外部审计学》中都提出以审计目标为起点,且都将准则、假设、概念和技术作为审计理论的基本要素。蒙氏框架开创了目标导向的研究方法,但审计目标只能在一段时间内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却很难把握审计的本质;安式理论注重理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颠倒了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的逻辑顺序。4.李式框架和弗式框架:汤姆·李1984年在《公司审计学》中和戴维·福林特1988 年在《审计哲学与原理》中提出了审计本质与目标、假设和概念的审计理论结构。他们认为从审计本质出发研究审计理论,并将审计本质与目标组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审计理论结构复合起点论的先例,但是无法说明审计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二)国内研究成果及述评

1.蔡春1991 年在其《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中首次将审计信息和审计控制列为审计理论的要素,将审计与管理学、信息学等学科有效的整合。他意识到审计环境对审计理论有一定影响,却没认识到审计环境的影响渗透于其他要素,没有将审计环境单独作为一个要素。

2.阎金锷教授1996年《审计理论研究的新起点—审计理论结构探讨》,徐***旦、谢荣等人2002 年在《审计前沿研究》中都支持审计本质起点论,要素构成与国际上的理论大同小异。但是审计本质作为审计固有的属性,无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映审计环境的变化,单独将审计本质作为起点易造成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节。

3.国内还有汤土云教授的审计环境论、刘明辉的审计环境起点论以及多元起点组合论等等,各种审计理论结构研究都是当时审计实践规律性的一种探讨,有其时代特点和价值,故也需随着审计监督的强化和审计环境的变化不断探索、完善。

二、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及构成新论

(一)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新起点

审计理论研究从哪里开始,是科学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关键。近年来,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由单一论趋向于复合论、多元化,我们认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单独的哪一个要素,而是由几个要素共同构成。

首先,审计环境是承载审计要素的立体空间。审计环境是一定时空状态下,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实施审计活动时所面临的主客观因素之和。可以说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需求才使得审计科学产生,审计环境变化影响着审计实践,而审计理论又来源于审计实践,所以审计理论始终处于审计环境这样一个立体空间的渗透下,才得以产生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将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客观起点是合理的。

其次,审计本质是审计理论的稳定中轴。审计本质始终是接受财产所有者委托或授权监督经营者,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本质表示审计究竟是什么,是各类审计共同的、规律性的揭示。只有把握审计内在规律性,才能支撑审计理论结构体系的稳固构建。

最后,审计目标是联结外部变化和内部稳定的支点。审计目标是评价和鉴证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它指导着整个审计工作,构成了整个审计理论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从与外界的动态联系看,审计目标必须适合环境的变化而制定,并随着审计实践过程进行调整和校正;从内部的系统联系看,审计目标又不能脱离审计本质无限制的调整,因此审计目标可以说是审计环境外部变化和审计本质内在稳定的相对统一。

总之,以审计环境为背景、审计本质为基础以及审计目标为导向共同作为起点建立审计理论结构,能够有效的将审计的外界变动性和内部稳定性连接起来,有利于同时从内外部把握审计,研究审计理论结构。

(二)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基于前文分析,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的宏观背景和审计本质作为贯穿审计活动始终的主线,应当将二者分别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单独分层,所以我们认为审计理论的要素应划分为三个层次:审计环境层、审计本质层和内部要素层(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原则和标准、审计方法及审计报告)。我们对审计理论结构立体***形截取横截面进行说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1所示。

1.审计环境层:运动变化。构建审计理论结构应当首先适应其所依存的社会经济环境的需要,并随同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审计理论结构各要素始终处在审计环境的大背景下,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与影响。100 多年来,审计模式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再到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发展到合规性审计,从经济效益审计,再到环境审计、碳减排审计等,可以说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在环境的变化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2.审计本质层:保持不变。由于审计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审计本质也受环境影响,但是审计的经济监督本质却是稳定的。同时,除审计环境外的各审计理论结构要素都受制于审计本质,不能超越其来随意构建。审计接受业务委托,最先要确认的就是***性问题,鉴于审计的受托关系,审计从产生之初到发展至今,***监督本质一如既往。

3.内部要素层:要逻辑排序。(1)审计目标连结变化与稳定。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结构内部要素层的第一个要素,反映社会环境的变化,并依据审计本质设立,起到内外联结作用。自19 世纪来,从“查错防弊”到“验证报表公允性”再到如今的“双重***目标”,审计目标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审计环境条件下才是现实的。但是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的本质却从未改变,所以审计目标不能违背审计本质来随意设立。(2)审计假设和审计原则标准相互影响。审计假设是在一定的审计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审计目标决定,并受制于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就是审计的前提,它是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的前提条件和必要补充,同时审计原则是在审计前提条件下,对有关事项做出的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定;审计标准是在审计原则的指导下对有关审计业务做出的具体规定。(3)审计方法承上启下。审计方法受制于审计标准,是联系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审计方法的应用结果检验着审计原则的科学性和审计标准的合理性,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且也能检验、完善理论。(4)审计报告是载体。审计报告是审计职能实现的具体形式,承载着审计实践的最终结果。审计师通过报告发表审计意见,履行审计责任,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审计报告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审计活动和相关外界行为的连接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审计理论由外而内的立体分析思路,构成了一条鲜明的主线,即:“审计背景”—“什么是审计”—“为什么审计”—“对谁审计”—“怎样审计”—“审计结果”。审计环境构成了“审计背景”;审计本质包含了审计概念,指明“什么是审计”;审计目标表明“为什么审计”和“对谁审计”的问题;审计方法是进行审计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手段,解决“怎样审计”问题;最后审计报告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审计结果”。顺着这条主线的方向,无论研究审计理论还是进行审计实践,都能保证在审计环境复杂的变化下,把握审计本质这一根本属性,由审计目标的引导,确保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偏离重心,如此审计质量将获得很好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振武,张子瑾. 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研究[J]. 会计之友,2011(7).

[2]赵红莉. 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新思考[J].财会通讯,2010(4).

审计学学年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审计学学年论文10篇

学习

团支部调研工作计划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团支部调研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团支部工作调研汇报,基层团支部调研讲话。弘扬五四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三、参赛对象轻工食品学院各团支部四、竞赛时间xx年3月14日——xx年5月10日五、主办单位:轻工食品学院团总支承办单位:轻工食

学习

审计程序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程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论文范文参考。二、非货币易审计的程序(一)对非货币易重要性的评估。在企业发生的所有非货币易中,注册会计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估,以便在确定相关审计

学习

营销统计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统计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年度营销计划表格模板,营销工作计划模板100篇。2.系统性。营销审计包括一系列有秩序的诊断步骤,对营销环境、内部营销系统以及各项营销活动进行有秩序的检查,在确诊的基础上制订修正计划。3.***

学习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职业判断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职业发展方向范文,审计专业论文后记范文参考。一、审计职业判断含义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判断,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不断扩大,因此,了解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

学习

高级审计师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审计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级审计师职称论文发表,高级审计师答辩论文。*年度*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的时间:*年9月1日至9月12日(星期六、星期天除外),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年度*省高级审

学习

工程审计论文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审计论文如何发表,审计论文发表期刊。1.2工程施工变更签证问题工程施工变更签证不及时,工程立项管理不严格、论证不充分、手续不健全、程序不规范。像这类维修工程一般都不会聘请工程监理,都是

学习

审计学课程论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学课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学课程论文,审计学的认识与理解论文。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牢固确立“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合作,走校企、校地、校际和中外合作的办学道路,突出地方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

学习

审计诚信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诚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审计诚信问题的思考的论文,关于审计案例的小论文。目前看来,我国的会计行业的确出现了所谓的诚信危机,并且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会计师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仅对自身有利,对被审计单位也是

学习

审计专业论文10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审计论文写作指导。3.建立专业的审计监督责任体系建立专业的审计监督责任体系需要我们把审计监督责任制落实到位,充分实现审计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专业审计监督责任体系的建立

学习

工程项目审计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项目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审计论文发表,工程项目审计的发展趋势的论文。(二)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统的公共管理体制不断暴露其冗长的组织结构所带来的***府效率低下、公共预算总额盲目扩

学习

审计实务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实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基础与实务小论文,审计实务论文。二、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越大,在检查风险既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也越大。电子商务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

学习

审计会计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会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会计审计论文大全。关键词:会计审计质量;会计监督;建议中***分类号:F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8-0097-02企业发展必然要进行经济活动,产生资金流,会计部门和人员存在的意

学习

审计本科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本科审计论文题目大全。平顶山学院是一所后升本的全日制应用型二本院校。会计学专业作为学院第一批升本专业从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

学习

经济管理基础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基础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专业论文课题,农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学习

审计程序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程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论文范文参考。二、非货币易审计的程序(一)对非货币易重要性的评估。在企业发生的所有非货币易中,注册会计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估,以便在确定相关审计

学习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职业判断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职业发展方向范文,审计专业论文后记范文参考。一、审计职业判断含义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判断,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不断扩大,因此,了解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

学习

高级审计师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审计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级审计师职称论文发表,高级审计师答辩论文。*年度*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的时间:*年9月1日至9月12日(星期六、星期天除外),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年度*省高级审

学习

工程审计论文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审计论文如何发表,审计论文发表期刊。1.2工程施工变更签证问题工程施工变更签证不及时,工程立项管理不严格、论证不充分、手续不健全、程序不规范。像这类维修工程一般都不会聘请工程监理,都是

学习

审计学课程论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学课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学课程论文,审计学的认识与理解论文。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牢固确立“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合作,走校企、校地、校际和中外合作的办学道路,突出地方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

学习

管理学组织论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学组织论文,内容包括管理学关于组织的论文2000字,管理学基础论文案例。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与事务管理模式在不同时展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专家学者指出,其管理思想最早起源于早期殖民时期,并且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具体

学习

审计论文格式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怎么写范文大全,审计通知的格式及范文。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大,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经济活动领域也随之拓宽,作为高校经济问题的护卫者,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的内

学习

it内部审计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it内部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论文数据怎么写,信息系统内部审计论文。一.IT审计范围进行IT审计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管理组织与制度;2.项目管理流程规范性,包括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与上线管理;3.基础设施及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