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职业判断运用职业判断质量
一、审计职业判断含义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判断,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不断扩大,因此,了解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的运用并提高其运用质量是有必要的。尤其我国并实施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新准则对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必然影响到财务报表审计中涉及职业判断的运用,因此,重新审视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是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需要。
(一)何谓审计职业判断
张继勋教授认为,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它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决策时对相关审计证据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判断,良好的审计职业判断不仅是高质量审计工作的基础和源泉,也是高质量和高效率审计工作的表现财务论文,因而是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新准则下的审计职业判断
1、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新准则中新的审计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新的模型中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并规定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必要审计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和实施审计测试前必须适当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于实施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言,无论是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还是将风险划分为报表层和认定层两个层次,对注册会计师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程关注,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的执业经验,还要求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经济法规、经营管理、生产工艺和流程、评估知识等,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
2、提高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
新模型把审计流程分为三部分:①风险评估程序;②控制测试;③实质性程序。新准则把第②③部分统称为“进一步审计程序”,并指出仅靠风险评估程序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流程改进后,要求注册会计师全程关注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见,能否合理评估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将成为评价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站。流程改进使得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在评估风险程序中实施的职业判断对整体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3、对职业判断中的出现的部分新内容提供了准则指导
近年来不断涌现了一些新兴行业或新兴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需要对这些事项特别关注。由于业务性质特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这些企业时,往往难以仅依靠职业判断来控制风险,需要相应的准则指导其审计工作。执业准则体系补充了诸如《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准则、《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准则等针对特别事项的具体准则内容。另外,针对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执业准则体系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准则,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降低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审计风险。这些准则的,为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提供了指导,新准则指南的陆续出台财务论文,也使得在审计实务中进行专业判断具有了更强的操作性。
二、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的运用
(一)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报表审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它是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保证。一个具有良好职业判断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应能在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职业判断,正确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策略、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使计划与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相符,避免因审计计划的不断变动造成审计成本的增加,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确定审计的重要性及其水平的高低
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重要性的认定及重要性水平高低的确定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审计人员都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就某一特定单位的会计报表而言,其重要性水平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需要审计人员通过判断加以确定。判断的准确性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方法和经验,也离不开被审计单位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合理地确定。
(三)估计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
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在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考虑有关事项评估出重大错报风险,并可以确定出检查风险以及审计总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由于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只能由审计人员进行合理的评估。所以在其基础上确定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际上也很难准确地去界定,审计人员所作结论的公允性势必会受影响。因此,合理估计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就成为审计判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甚至直接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及审计结论的公允性。
(四)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程度
新准则的实施已经弱化了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性,但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确定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审计判断置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否预防各类舞弊的能力中,测试各个控制环节和措施是否达到要求财务论文,以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健全性和有效性,在内控测试
中至关重要。
(五)运用职业判断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在收集、分析、取舍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一方面,审计职业判断为审计证据的收集确定了领域和方向;另一方面,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分析取舍。整个审计过程就是不断收集、取舍审计证据,最终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
(六)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在审计工作中,不同的审计对象有不同的审计内容,需要运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也会有差别,所以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及明确程序中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实质性地执行审计程序,均需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七)确定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由于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和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可能得到的证据有很多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因此绝对肯定的审计意见是难以形成的,在形成审计意见时,仍然存在某些重要的错报或漏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站。所以,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作出某种结论以及判断出具何种意见的审计报告,都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做出合理的判断。
三、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提高
(一)审计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从审计主体看,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实现合理职业判断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升审计判断主体的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保证合理审计职业判断的作出。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1)支持终身学习,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2)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在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发现经济事项的真相,学会按照程序理性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审计问题,保证审计结果的合理性。(3)增强诚信意识,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执业中自觉地排除、抵挡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财务论文,以合理地作出审计判断。(4)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应有的职业谨慎,规范执业。(5)发挥集体优势,实现审计的集体互动,克服判断的主观片面性和个人偏见,及时发现问题,尽量减少审计职业判断的差异。事务所内部亦应明确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审查制度,以确保审计人员就某一领域所作的审计职业判断将被更富于经验的审计人员所复核,保证审计执业的质量。
(二)审计工作外部环境优化
审计工作外部环境的优化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优化审计工作外部环境:(1)建立有效的审计市场,规范业务委托关系,保证审计委托关系的正当性;建立一套信誉评级机制,使审计提供的产品有所区别。(2)保证***府、行业监管部门监管到位。(3)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处罚制度,细化法规操作。(4)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性质与职能的认识与了解,使其能合理而理性地利用审计报告结论。
参考文献:
1.张继勋审计判断及其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 2007/09
2.刘明辉论审计职业怀疑的合理边界会计研究[J] 2007/08
3.段小法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博弈分析财会通讯(综合版)[J] 2007/09
4.韩洪灵审计职业判断:一项基于透镜模型的研究审计研究[J] 2007/03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 审计质量
目前,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研究有比较长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借鉴了认知心理学,扩展了审计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对丰富审计理论还是对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关于审计判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我国注册会计师所处的独特的环境为我国审计判断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一、审计判断的性质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1.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所谓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依据相关标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
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审计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审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就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除此之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的主要事项或活动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审计判断涵盖了整个审计过程,越是审计的关键之处,越是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中的地位。在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作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经济环境的多变化、审计事项的复杂化,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两性”特征加以证明,在寻找客观证据的同时,通常还需要有一定科学性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所以,在审计领域里,职业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但作为一种主观性判断,它不仅要受所收集信息的影响,还要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其间既涉及审计事项,也涉及审计人员的行为,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及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决定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使审计职业判断充满了变数。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判断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活动,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一旦在某一具体事项的分析判断上出现失误,就可能会作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审计结论。因此,明确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审计人员合理判断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比较
虽然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但是由于会计和审计职业特点不同,所处理的业务特点不同,两种职业判断的概念、运用、目的及对判断者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
1.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许多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报表中披露哪些信息也要由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由于客观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对判断者要求更高。两者相比较而言,会计职业判断之标准和目的更为明确,而审计职业判断除了依据专业标准外,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通常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有许多的风险水平可供选择,也不存在出现某种情况就选择某一相应风险水平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项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三、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加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广博的知识可以为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策水平。同时,还要有目的地锻炼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全面,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注重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寡密切相关,丰富的经验是判断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经常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执业经验,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判断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2.加强风险意识,努力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发现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制。对于改变审计人员靠被审计单位养活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采取设立中间机构的办法来解决,即设立一个中间机构由其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承担监督义务。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都要对审计结论负责,中间机构要根据工作质量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同时也要受相关利益者的监督。
4.改善审计判断手段,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分析性复核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重大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应有的执业敏感性。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分析会计报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期间的可比信息及行业其他单位可比信息的趋势,与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相比较,准确把握和发现重大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5.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为了准确、有效地发现重大会计错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时,必须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主要供货商及客户变化的了解,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变化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普遍性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会计***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原因、企业异常交易、关联交易以及期末时点附近的交易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所反映的特殊因素的评价,对企业的异常经济行为和超过其获利能力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
6.明确审计责任,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在民间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质量控制准则是专门为控制审计质量而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管理性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明确审计责任,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3
一、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新的审计准则实施要求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审计准则推行风险导向审计,这意味着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要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理念向将“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的审计理念转变,还必须从实质上借助职业判断运用好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控制到位。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教学中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找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点,也将成为目前审计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主观认识的反映,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判断的结果。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个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特别素质,主要是审计特殊的职业要求,即职业判断能力。笔者在与企事业单位、事务所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除看重学生是否具备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特别看重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鉴于目前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为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在毕业之前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审计职业判断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
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它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还应有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将多学科知识熟练运用到审计中来,并根据具体情况对问题加以分析、判断,得出合理、恰当的结论。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公布的《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并特别强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不应是会计教育的唯一目标。会计教育应着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而非记忆日新月异的会计准则。”然而目前的审计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教学;注重理论教学,过于关注对准则条例、规章制度的讲解,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欠规范,实践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高校会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等。
三、培养在校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规范化、形式多样化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判断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建设
据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6.51%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过程控制不严,没有按照进度完成”;有56.51%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结束对经验教训没有讲评,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有47.30%的被调查者选择“实践计划安排不当,组织混乱,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时间上的保证”; 有66.0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弱”。由此可见,目前会计实践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笔者认为,实践教学质量如果要取得良好效果,各高校就需要对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结束阶段的各个环节予以规范。
2.大力推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
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如果仅依据书本进行教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开设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提供某个企业从凭证、账簿到报表一整套会计资料的仿真场景,然后学生可以分审计小组进行实训,各成员在模拟小组中分工明确,协作完成。通过审计仿真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审计工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对审计理论和实践方法融汇贯通的目的,从而增强职业判断能力,使学生在求学阶段已初步具备审计业务的实务能力。
3.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推行校企合作
目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使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学校有必要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社会实践,真正投入到企业实际的经济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使其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
审计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还应具有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但当前多数审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教师队伍中只有25.7%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深入参与过实践的仅占23.9%。因此为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应鼓励教师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定期脱产到会计师事务所去从事审计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
(三)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数院校,审计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 的传统教学方式,这不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应提倡课堂讲授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大胆质疑;重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在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在讲授审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安排适量的查账实务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4
【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职业判断环境;职业判断主体;决策过程;判断属性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的精髓,与审计相关的鉴证价值来源于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所做的职业判断体现了审计的实质。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曾在1978年的报告中指出:“审计师可以宣称他们在很多方面不是专家,但这并不包括在特定环境下判断会计方法是否恰当的能力。”这里的能里指的就是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国家的准则制定团体认识到,它也经常出现在AICPA、CICA和FASB制定的准则中。在执行审计工作的任务中,审计职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审计师依赖职业判断来解释并运用准则。在审计实务中,较差的职业判断能力已经是导致审计师被的显著原因。早在1978年,科恩报告(Cohen Report)就指出审计失败主要来源于审计师在管理层的巨大压力下没能合理运用职业判断的结果。所以,审计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将职业判断应用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一、审计职业判断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师在一定判断环境下运用知识、经验等自身能力,收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与相关的判断标准进行对照,对审计事项和自身行为等各审计命题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主要包括职业判断环境、职业判断主体、判断决策程序和判断属性等四个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审计职业判断的一个分析框架。审计师通过对这个框架要素的理解来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二、审计职业判断框架
1.职业判断环境
职业判断环境主要指审计主体进行职业判断时所面对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总和。审计师总是在一定的审计环境下开展工作的,而审计职业判断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必然会受到审计判断环境的影响,其主要包括社会环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环境、被审计单位环境等。
(1)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中包括审计期望差和审计责任、审计职业状况、职业准则的完善程度等。审计期望差指的是社会公众的审计的期望超过审计师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认识。社会对审计需求的变化及审计能力的有限是产生审计期望差的原因。审计师一直为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而努力,但却一直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所有期望。审计师出具的报告仅仅是对客户情况提供一个合理的保证。一个执业水平高并且具有良好道德的审计师只要严格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根据合理的审计职业判断出具审计报告就是完成了其审计职业责任,此时即使发生错报给报表使用者造成了损失,审计师也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但社会公众很难接受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审计师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社会公众与审计师之间关于审计责任的认识及判断的不同看法,造成了审计期望差,但这又从根本上缘于在审计实务中审计职业判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做出判断又难以避免失误。
审计职业状况也是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其中的职业***性影响最为突出。现行的审计制度由于受到经济依赖关系、管理咨询、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等与***性相悖因素的影响,使得公众和报表使用者对审计师自称在审计过程中进行判断时具有完全***性持怀疑态度。
审计职业准则是审计师做出职业判断所依赖的相关规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组织间交易类型和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审计环境日趋复杂,但是审计职业准则的制定却远远落后于实务。一是职业准则的模糊性影响了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审计准则有的地方规定的很笼统或者不清楚,或者对同一个问题规定了多种审计程序,这使得审计师需要利用自己的职业判断做出选择。如果职业准则能够更加细化和规范化,那么需要职业判断的地方就会减少,审计师出具不恰当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另一方面是职业准则存在空白地带。审计实务的日趋复杂,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会不断碰到新问题;同时,每个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都不尽相同,审计准则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进行全面规定。因此,审计师必须对审计准则没有规定的新业务进行谨慎的职业判断。
(2)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环境因素
会计事务所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成本和时间压力、责任关系、审计项目的频繁性和激励机制。近年来,审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审计师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审计时间的压力也日益上升。客户对审计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希望审计师去完成额外的工作而不增加工作报酬,这样审计师就不得不考虑时间的限制。审计师有可能首先简单的加快工作进度并尽力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如果时间压力较大的话,审计师会考虑筛掉一些不重要的信息,从而关注与审计目标相关的重要信息,减少不相关的信息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如果时间压力特别大的话,审计师可能改变审计策略,或是采取更为有效的审计方法,或是容忍较大的审计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责任关系是指下级审计师对其上级负有证明其判断合理的责任。这种责任给下级审计师带来压力促使其更加努力的工作。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准备证明、记录并对其做出的判断及决策负责。这种对自己的任何判断负责的风险促使审计师谨慎的运用审计职业判断。审计师负有向上级证明其判断合理的责任,会使审计师不仅面临外界的压力还要面临来自事务所的内部压力,但这必然会趋势其判断更加谨慎从而避免经验不足带来的判断失误。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责任关系有可能导致审计师过于保守而降低审计工作的效率。
审计项目的频繁性也影响着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实务中,事务所总是喜欢委派前任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由于审计师熟悉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但同时也容易迁就以前的判断和忽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审计判断。审计人员的轮换有助于审计师关注与前一年不一致的情况。
激励机制也是影响审计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励主要来自被审计单位、事务所和公共两个主要方面。一般来说来自被审计单位的激励易导致较低的判断绩效,来自事务所和公众恰当的激励会带来较高的判断绩效,包括职位的升迁、良好的评价和收入的增加等。
(3)被审计单位环境因素
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被审计单位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人员道德素质及内部审计状况等等。审计师的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而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在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必然影响着审计判断绩效。通常,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越大,审计判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审计师越不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也需要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此时审计判断绩效往往比较低。相反,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越小,管理越完善,内部审计越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越合理,则审计师越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审计判断绩效往往比较高。
2.职业判断主体
审计师是审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在职业判断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精神***性、胜任能力和职业关注。其中胜任能力又包括知识、经验、专业技能等。精神***意味着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不带任何偏见。也就是说审计师在判断时要保持***的精神状态,对工作成果坚守诚信的信条,而且不与被审计单位做出重大的质量妥协。
知识和经验是审计师进行职业判断的基础。审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审计师进行职业判断必须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审计师必须进行不断的学习,掌握最新的相关知识,并在审计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专业技能主要是指审计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包括识别联系、解释数据和推理分析的能力。这部分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来自后天的锻炼。如果审计师只具备知识和经验而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绩效。
职业关注是指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应勤勉工作,具有一丝不苟的责任感和保持应有的关注态度。如果审计师在工作中未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判断失误就会发生。许多对审计师的诉讼,并非是审计师未使用必要的审计程序引起的,而是源于审计师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对证据资料提供的可疑线索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
3.判断决策过程
1961年莫茨和夏拉夫将职业判断分为五个步骤:认定需加证明的命题、评价命题、在确定的时间和成本范围内搜集证据、评价已或证据是否有效、对需证明的命题做出判断。以上五个步骤可用下***来表示:
4.判断属性特征
审计职业判断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实践中衡量职业判断的质量指标通常包括一致性、稳定性、可辩护性和判断偏误。一致性主要指多个审计师对同一个审计问题作出职业判断的相似程度。在缺少客观的外部评价标准的时,判断意见的一致性就成为评价决策质量的公认标准。
稳定性是指审计师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问题作出的审计职业判断间的联系,即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同一审计师在不同时点针对同一问题应得到相同或类似的审计判断结果,不同的审计判断结果应有不同的审计环境证据来支持。
可辩护性是指财务报告使用者对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怀疑时,审计师必须对自己所做的职业判断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从而避免承担责任。为了获得审计报告的可辩护性,审计师做出审计职业判断时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支持。任何判断都是在一定的审计证据上做出的,这些审计证据就是做出判断的最基本的理由。作出判断的理由越充分,审计判断质量越高。
判断偏误是指可能导致审计师做出错误判断的心里倾向。判断偏误主要由审计师的有限理性与审计任务的复杂性两个方面引起的(张继勋,2002)。其中审计师的有限理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审计师获得与职业判断相关的信息只是部分信息而非全部信息,二是审计师个人条件的限制,如个人的知识结构、经验、个人偏好等影响。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需要不断识别并且克服那些可能导致判断偏误产生的因素,从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质量。
审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这一系统由职业判断环境、职业判断主体、判断决策程序和判断属性特征组成。其中,职业判断环境影响着职业判断主体的行为基础,判断主体的精神***、胜任能力和职业关注是保证职业判断质量的前提条件,有效的职业判断必须遵循判断决策程序,判断质量的评价有一致性、稳定性、可辩护性和判断偏误等属性特征。审计师通过对审计职业判断框架的认识和理解,在审计工作中逐渐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
[2]贾建刚,试论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要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0.
[3]钟麒汴,审计任务环境中的职业判断框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4.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5
关键词:审计证据;证明标准;排除职业怀疑;实现与保障
一、引言
为了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是所有审计职业规范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并都承认审计证据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判断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同时,为了便利审计人员对这两个审计证据特征作出判断,相关职业规范都对充分性、适当性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具体细化或规定。可见职业规范所强调的职业判断是对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判断,它们主要是想对这两个特征的判断提供指南。我们认为审计所提供的是一种保证服务(积极保证),这种积极保证源于审计人员的、经过其职业判断后的内心信念。这种内心信念的程度就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基础,也即是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职业规范中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之要求,针对的是审计证据,而不是审计证明,或者说那是具体证明标准下对审计证据的要求。可见现行职业规范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或者说它们根本就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们混淆了审计证据与审计证明。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重新思量,明确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丰富现行审计理论,指导审计证据的证明实践。
二、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
证明活动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此类证明一般表现为被说服者心中所形成的、一定程度的确信,日常生活中的证明活动一般没有预先存在的标准,它完全取决于被说服者自身的心灵反映。在法律诉讼中,因为裁判者所作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以,在诉讼证明中,必须解决裁判者在何种认识程度上可以认定事实存在的问题,这就是证明标准的问题。所谓证明标准表述的是一种评价尺度,即达到何种认识程度时,裁判者即可据此作出事实的认定。令人遗憾的是,作为社会公众的委托人,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牵系成千上万人的权力与利益,但其在利用审计证据欲以证明交易、账户余额或报表表达之认定或财务报表整体公允表达时,预先并不存在证明标准,或至少相关的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证明标准。
审计中需要证明标准吗?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必须先回答“审计中存在证明吗?”,不知从何时起,①审计职业界内开始视“证明”如皇讳,代之以判断、决策。事实上,无论是证明,还是判断或者是决策,它们都要以一定标准为基准,以作比较,后作定夺,这是人类此种认识活动之共性。这种标准和认识对象一起决定了这类认识活动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其中,对象规范的是需要认识的内容,标准所要解决的是认识应达到的程度,它犹如认识活动必须跨越的横杆。认识结果的状态只有超过标准之要求时,由此产生的主张才能作为证明、判断或决策的前提。由此可见,标准问题无论如何都还是存在的,且是必要的。
毫无疑问,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所规范的主体是审计人员,所指向的时点应该是审计人员根据其所获证据对具体认定②或报表整体进行判断时。所规范的内容应该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证据所获得的关于被审对象的认识状态,这种认识状态的存在形式是包含了一定客观内容的个人主观判断,因为这种主观判断是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基础的。但在何种程度上,审计人员才能判定被审项目是公允的呢?这就是审计证据证明标准的核心问题,这实质上指的是审计人员认为某一认定(如报表某项目或其整体公允表达)的确信程度。例如“审计人员以95%的确信认为被审信息是公允的”用语。显然,审计人员所要说明的不是确信不确信的问题,而是确信的程度问题。那么,这种确信程度又该是何种程度呢?
诚然,最理想的、最能让审计主体之外的人接受的标准应该是“客观事实”。因为这是绝对的真理,所以,它具有绝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具有绝对的可接受性。③而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可以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景,人类最终可以达到真理性的认识境界。受此观点的熏陶,使得人们认为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审计个案的***景也可清晰可现,每一个被审事实都可以最终查明。所以审计人员对被审对象的认识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情况,对被审对象的认识必须达到与客观存在的社会经验事实相一致,并以这种符合客观事实的认识为依据发表审计意见。
事实上,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审计学中的错误适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注的是普遍真理问题,适用的是科学这样的普遍性研究领域,因为科学是要努力在特定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描述性的、一般性的理论体系。而***审计包含的是有针对地用于特定情况的一个规范的、一般的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并不是为科学的目的,而只是为审计的目的去建立或试***确立科学的理论、原则等。前者的“***景”往往反映的是规律的普遍性,后者却是偶然的。审计认识的真理是对具体认定是否恰如其是的判断,而不是对规律的抽象。
第二个可选标准是“审计事实”。莫茨和夏拉夫在其经典著作《审计理论结构》中,认为审计证据包括了所有影响审计人员思维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审计人员对被审项目或认定的判断。但考虑到审计证据在决定真理时的局限性,审计中的真理只能是指与审计人员在检查时用已获证据确定的现实的一致性。所以,这种审计真理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一种主观事实,是审计人员所构造的、特定环境下的事实。我们称之为“审计事实”。若以此种事实为审计证据证明标准的话,则作为审计人员判断依据的事实就不是社会经验层面上的客观事实,而是经过审计程序重塑的事实。
这种事实与客观事实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是由客观事实衍生而来,并不否认客观真实的存在,而是以被审对象所反映客观事实为基础,是对这类客观事实的模拟,是它们在审计中的反映。
要注意的是,这种事实观并不否认审计人员对被审对象的认识能够达到客观事实的程度,因为它同样承认审计过程之外有一个客观事实。它所说明的是,因为审计证据几乎无法导致确实的知识,审计人员应作的判断大部分都不可能获得强制性证据的支持,所以,不可能以客观事实本身作为审计证明的标准。其次,这种事实观也不否认审计认识对客观事实的追求。
正如莫茨和夏拉夫所言:“审计人员应该认识到审计论题和工作条件带来的局限性,就问题的严重性和工作环境的局限性而论,在收集到从深度和广度上看均为合理的证据之后,并据以得到明智的结论,应该认为是足以达到获得审计真理的目的的。发现了新的证据或对环境事实有了更好理解后,也许会向原来的结论提出挑战,甚至原来的结论。尽管如此,在审计领域中,当时的最佳结论是能够尽可能地趋近真理的。”[1]最后,这种事实观也并不降低审计证明的质量。从标准要求上来说,这种事实观的确要低于客观事实这个标准。但在方***上审计人员无法以客观事实本身作为标准,所以,与其选择一个不实际的高标准,不如退而求其次,设置一种以“最大限度贴近客观事实”为要求的衡量尺度。
第三个可选标准是“排除职业怀疑”。《蒙哥马利审计学》(第十版)在阐述审计证据决策时,认为审计人员往往依靠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而不相信会有什么确凿无疑的审计证据。[2]在确定需要多少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要考虑取得证据和评价证据的时间和费用限制。……对于财务报表中的认定,审计人员不可能毫无疑问,因而这就要求他们应获得发表审计意见所必要的把握。……只有当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被排除重大疑问之后,才能发表不带附带条件的审计意见。这一要求可视之为“排除职业怀疑”标准的雏形。排除职业怀疑的证明标准并不意味着要排除任何怀疑,而是排除那些根据普遍接受的专业常识和经验而被认为有合理的可能性或者或然性的怀疑。
三、审计证明的理性标准
证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提出的主张遭至别人反对,或别人对之半信半疑时,往往就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之类的方式说服别人。这一说服活动就是证明。作为证明类型的一种,审计证明也是运用(审计)证据论证特定命题成立与否的说服活动。但是审计证明不像科学证明,它不可能像苏格拉底说的“(学者)有权利探索一个论点到它可能引向的任何地方”。[3]再者,审计证明事关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论证命题成立与否不能任由审计人员说了算。也就是说审计证明还必须设置一定的证明标准,上文已分析了若干种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对于审计证明来说,哪一种标准更可取呢?在作出具体选择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审计证明的特征。
在逻辑形式上,不管证明的对象是什么,证明都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论题、证明的根据(论据)和证明的方法(论证)。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明的论题,简单地说,就是被审对象的公允表达。为了便于实务操作,又可将被审对象细化,对于财务报表审计来说,这一对象就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几乎所有的职业规范都将其细化成财务报表认定。修订后的ISA500就将认定概念拓展为交易、帐户余额以及表达与披露三层次的认定框架。[4]交易和事项认定有: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期末账户余额认定有:存在性,权利与义务,完整性,估价与分摊。表达和披露认定有:发生、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和估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认定中只有部分认定能够获得强制性证据的支持,其余的认定证据只能劝说审计人员相信其恰如其是。
审计证明的论据是指所依据的从中推出被审项目公允与否的那些命题或判断,我们知道审计证据几乎无法导致确实的知识,审计证明中的证明论据也不能是确实的知识,因而其只有合理的可接受性。审计证明的方法或审计论证,意为审计证明的逻辑表述,它与论题、论据不同的是,它既不是单一的个别判断,也不是所有个别判断的简单总和,而是这些判断所导致的一定逻辑结果的逻辑关系。形而上学地,审计论证有两个层次的论证,其中,一是由所获证据对具体认定的论证,二是由具体认定至报表整体公允表达与否的论证。现代审计是一种抽样审计,从逻辑上说,它应是一种归纳逻辑。在归纳逻辑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通常只是概然性(或然性)的。“事实上,……新的全称命题在尚未遇到反例之前,我们可以视之为真。”[5]
由上述审计证明的特征可知,其所需证明的命题或判断并非都是能获得强制性证据支持的,它的证明论据也不可能都是确实的知识,证明论证只是一种概然性的联系。这种说服性的、只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的证明,其结果只能是所证命题或判断在未遇反例之前,证明主体(审计人员)信服其为真的。所以,审计职业规范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对所有的被审对象都应以一种职业怀疑的态度对待。只有当其所有的职业怀疑被排除时,才能信服其对象的公允性。故此,我们认为审计证明的理性标准应为“排除职业怀疑”。也正因为这样,莫茨和夏拉夫认为审计学是依赖证据来消除疑惑、获得信念的研究领域。[1]事实上,选择这一标准还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
从认识论上来讲,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官直觉或经验。经验之所以成为知识源泉的原因是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凡是有开端的事实都有其原因,这一真理是和人类经验同时并存的。凡不是感官或记忆所验证的事实情况的一切证明和推理都源于因果关系,人们习惯于在当前的事实和另一事实之间寻求联系。在许多事例中发现两种对象往往在一起,就推论这些对象有因果关系,其中一个事例是另一个事例的原因,进而相信它们有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并不是对象间的必然联系,而是在人的观念中有联系,它产生于重复、习俗或习惯,是一种依赖于经验的心理必然。审计活动也是一个经验运用或利用的过程。关于审计证据,审计人员既不需要绝对的,也不可能得到绝对的。凡是在其执业过程中发现为真的,又被其应有的职业谨慎斟酌过的,在不存在反例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可以合理地接受它并据以采取行动,所以,审计人员不可能在超出其执业经验最大范围之外还能有把握地断定它。所谓“排除职业怀疑”便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它并不排除其他事由存在的可能性,而是在其经验世界里这种事由不可能出现。也就是说,当审计人员在其执行具体判断时,他不考虑这种事由,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丝毫疑惑,而是因为在其经验世界里,这种疑惑是没有合理根据的。
审计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所以其结果的真理性也必然受到这种推理逻辑的限制。推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也就是前提给结论提供理由或证据。在归纳逻辑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通常只是概然性(或然性)的,前提为真时结论不必一定为真,但可能为真。因此可见,归纳推理并不具有必然性的结果。所以也有人说归纳推理是一种非论证性的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只存在一定程度的概然性关系,从断定前提为真只能得出具有一定概然性的结论。[6]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审计活动从科学方***的视角来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方***的本质来讲,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个或然性的。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只能在其所能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以某种程度的内心信念相信被审信息是公允表达的。
因此,从认识论基础和科学方***角度来讲,“排除职业怀疑”标准体现的是一种认真和科学的态度。这一标准尽管不是绝对的,但也不是给含糊不定留有余地的。它的选择只是考虑认识论和方***的局限性而作的次优选择。它和其他标准一样,就标准本身来说,都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无论确定什么样的证明标准,对证据的评判都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都是无法量化的。人们所能做的只有对这一主观过程进行规范。“排除职业怀疑”标准的实现最终也依赖一定的程序予以保障和规范。
四、审计证明标准的兑现与保障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证明标准的实现与保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当审计人员判断被审项目公允与否时,其内心状态是否真的达到了证明标准。这完全是一个主观方面的问题,对此的判断亦只能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以及个人信念。
二是当审计人员宣称其内心状态已经达到证明标准的要求时,则此项要求就构成了对审计人员的有效的约束,这一问题也开始从主观走向客观,并具备了可控的性质。在现代审计中,证明标准的客观化是借助一系列程序和制度来实现和保障的。
首先是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审计工作底稿要求是审计执业规范的基本内容,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认识,各国审计职业规范大致一样,都认为它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得的资料,它应该如实反映审计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的情况,包括与形成和发表审计意见有关的所有主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由此可见,审计工作底稿所记录的是审计人员的主观方面客观化的整个过程。所以,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就是对“排除职业怀疑”的判断过程的最基本的限制与规范。
其次是对审计计划与督导的要求。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各国审计规范都对审计工作的计划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审计工作应当充分计划,如有助理人员,应予以适当督导。总体审计计划的核心就是一个审计策略(思路),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它是指导、控制助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审计计划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排除职业怀疑”证明标准的基本前提与要求。同时,为了保障审计人员真正达到与实现“排除职业怀疑”之标准,事务所还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并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协助。
第三是对复核与行业复核的要求。往往一项审计具体工作是由一名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人员对有关背景知识的理解、对有关事项的判断等整个具体审计过程可能会出现偏误。因此,在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经过多层次的复核就显得十分必要,以便尽可能避免虚假实现“排除职业怀疑”之证明标准。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整个审计工作的记录,所以,审计职业规范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结合本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实用有效的复核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执行、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不仅如此,各国审计职业管理机构还要求其会员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次强制性的同业互查,并将检查报告向社会公开。例如,为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AICPA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部提供资金成立了公共监督委员会(POB)。④该委员会由声誉良好、职业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组成,并密切关注SEC执业管理部的活动,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调查报告。在这种职业监管及公众舆论的约束下,审计人员对被审项目的判断不得不慎重行事,并切实遵守“排除职业怀疑”的证明标准,为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6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职业判断 合理 公正
职业判断,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与本职业有着密切联系的某种(或某些)事物所做出的是与非的判定。而审计职业判断,通常也称为专业判断,则是指“注册会计师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取舍的决策”,或者“是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定或选择”。审计是一种专业服务,社会需求的大小来自于它良好的信誉,良好的信誉则是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积累而成的,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的基础即是高质量的职业判断。可以说,职业判断是审计成败的关键。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为了尽快与国际会计审计惯例接轨,我国的审计准则也需要与国际趋同。准则中通常只有原则性的规定,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准则的原则性要求充分运用审计职业判断。新的准则中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国际上,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早已被许多国家的准则制定团体认识到。
目前,审计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审计风险也相应增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有效控制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应该总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估计,高风险客户往往会被拒绝。审计程序的开展也总是围绕着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充满了判断和决策,这决定了整个审计工作的业绩,是审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因素
审计职业判断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如果主观与客观发生了偏离,审计风险也就产生了。***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做出判断,并以此为基础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所表达的审计意见往往成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银行发放贷款、税务部门征收税款、法院进行判决的依据,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始终,要保证审计的高质量,必须首先保证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正确。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正确与否的因素很多,以下从个体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主体因素。
1、态度
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人和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由于态度属于个体行为的指导和动力系统,对人的行为有很直接、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是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判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对曾经有过重要错报或漏报的被审计单位,即使当期会计报表是合法和公允的,在职业判断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也总是会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的效率。反之,对一贯表现良好的被审计单位,即使当期出现了重要的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在职业判断过程中多持肯定的态度,这必然会影响审计的效果。对比这两种情况,后者的危害性更大,这也正是***审计准则强调职业谨慎的原因所在。
2、气质
气质个体的心理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这种动力特点是指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在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方面,它表现为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判断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根据神经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这三种特征的不同组合,可以将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活泼型、兴奋型、安静型、抑郁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虽然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过程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往往会影响其职业判断的效率。因此在编制总体审计计划时,对于审计小组人员的安排可以考虑由不同气质类型的注册会汁师来承担不同项目的审计。
3、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对该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反应,它属于人的行为的动力系统。进行职业判断的注册会计师如果对所判断的对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对该职业判断充满热情,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职业判断中去。同时由于兴趣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克服倦怠,增强记忆,诱人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必然能对职业判断的绩效带来良好的影响。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判断的改进措施
注册会计师是审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因此,培养合格的审计人员,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重中之重。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审计工作***、客观、公正
***是指在给定的情况下提出意见或进行决策时,无偏见地作出判断的情形,表现为执业方法的公正和不偏不倚。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公正是客观性的评价基础,因为“如果缺乏公正,审计师的意见只不过是发出声音的铜管或者叮当作响的拔”。***和客观作为执业人士的基本立场,可以使其避免将职业判断屈从于他人的意愿下,从而也将会如实和公正地做出审计结论。显然,注册会计师在***、客观和公正地实施最高标准的职业判断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都应当制定必要的***策和程序,以便从实质和形式两方面确保执业的***、客观和公正。
2、加强学习和培训,丰富知识,努力实践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注册会计师必须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新知识,补充新经验。一是通过自学或接受继续教育,不断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他人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并运用于自己的审计实践中。学习使人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是通过借阅本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从中领悟和学习他人审计判断的方法,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三是直接参与经验丰富、审计判断水平高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过程,从中边观察、边领悟,或在其亲自指导下开展工作,直接从审计过程中获得审计判断的经验,这是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充分关注职业谨慎,减少工作失误
整个的审计过程,无不含有丰富的职业判断;而每一个职业判断,无不是细微之处见方略。换言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都是建立在一个个细小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上。如果在执业过程中疏忽大意,忽略了审计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则很有可能错过了揭露被审计单位差错甚至舞弊的机会,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甚至于审计失败。
4、发挥群众智慧,推崇集体判断
虽然在审计过程中每一个注册会计师都要按审计计划的安排各司其职,并***完成各项任务,最终向项目经理负责。但是,审计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多人合作、团队努力的过程。从审计业务的承接到审计报告的出具,每一个审计小组(项目),都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他们必须群策群力,发挥群众智慧,为完成共同的审计目标而努力。因此,对重要项目、业务复杂、审查难度大的项目,实行集体判断,可以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个人判断的随意性,预防和克服职业判断偏见,减少审计工作失误,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荆学民:组织行为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7
关键词:职业判断;审计程序
中***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取舍的决策。”(秦荣生,1999),或者“是审计人员根据其行为所作的估计、判定或选择。”(张继勋,2002)根据中注协编制的审计辅导书中的定义,审计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做出决策”。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审计准则不可能针对所有的情况规定对应的审计程序。因此,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至关重要。职业判断的运用贯穿于审计工作的从始至终,注册会计师在接洽业务、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价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时都离不开它。
(一)审计前的准备工作。在此阶段,注册会计师要和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委托书。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职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审计对象的特征等,以便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做准备。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自身的能力,只有在认为符合胜任能力、***性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审计业务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如果审计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则注册会计师就要考虑是否接受该业务。
(二)进行审计工作
首先,要做出审计计划。计划不周不仅会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在确定审计范围时,在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的可利用性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拟信任程度、需审计的业务分部的性质,除了审计合并财务报表以外,是否需要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预期利用在以前期间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和相关证据的可利用程度等事项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在这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会有不同的结果,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重要性水平时运用的职业判断至关重要。
其次,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下情况: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内容如此之多,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了解的重点和程度。注册会计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也需要关注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有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从而做出判断,还要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在了解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是否营造并保持了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等过程中也需要职业判断。内部控制系统评审过程中,职业判断得以广泛运用。内部控制系统初评时,审计人员要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做出判断,即分析、评价内部控制的强点和弱点以及内部控制布局、关键控制点、职能分工等是否合理;符合性测试时,审计人员要判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真实存在并得到贯彻执行,同时要运用专业判断确定符合性测试的数量和方法;内部控制系统总评时,审计人员要对控制系统的风险水平做出判断,并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再次,实施实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抽样审计是通过样本的审查确定样本的性质来推断总体的相应性质。判断抽样方式下,审计人员主要根据自身的理论修养、工作经验和判断能力,抽取某些具有代表性或典型的业务或项目作为样本审查并进行审计推断。当然,判断抽样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某些原则,如重要的、金额大的、容易出错的项目都要审查等;统计抽样方式下,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加以解决,如抽样方式选择、抽样总体的确定、样本的设计、选样方法的确定、对抽样结果的评价等等。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要运用职业判断,综合考虑分析目标、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性、信息的相关性等因素,合理确定该程序的运用方式及程度。
(三)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审计任务时,因为期初余额是本期财务报表的基础,所以要对期初余额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期初余额对所审计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以确定期初余额的审计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被审计单位某一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时,除了对所审会计年度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实施必要的程序外,要运用职业判断,考虑所审会计年度之后发生的期后事项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以保证一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在完成所有的审计程序后,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对于注册会计师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施审计程序、出具正确的审计报告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影响职业判断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方式与风格、价值观、道德观、承担风险的意愿、对利益的关注、社会责任等方面,可归纳为知识与技能、判断经验性格与习惯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客观因素包括经济、法律、技术、***治等社会环境、被审计单位环境和实施审计判断的会计事务所内部环境,例如***府关于这方面的***策、会计准则关于会计估计运用的规定、宏观经济的景气度、事务所内领导的重视程度等。如何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但保持实质上的***,还要保持形式上的***。客观、公正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以及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2、注册会计师应当以质疑的态度进行职业判断,尽职尽责地执行审计业务,而不是草率地做出决策。
3、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学习新出台的会计法规和审计准则来保持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如果不能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就不可能正确地运用职业判断,就难以出具正确的审计报告。
4、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注册会计师所具有的知识不应当仅限于审计和会计方面,还需要了解企业管理、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例如,了解企业内部经济环境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熟悉生命周期理论,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因为处于不同的周期,企业的业绩是不一样的,所以利润也是不一样的,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为了营造高业绩易倾向于造假。宏观经济不景气,会引起企业的业绩不佳,而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也容易造假。
5、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借助于工程师、精算师、评估师等专家技术建议进行判断,还可以请其他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
6、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策和制度,加大对内部人员的宣传教育,以引起注册会计师的重视。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8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判断;质量;重要性;影响因素;改善
中***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181-0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把我的基础上,判断识别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集中审计资源于相应的实质性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到可接受水平,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审计判断,又称审计职业判断,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人员面临不确定情况下,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现有职业规范的框架下,做出的分析、估计、选择和认定。
1 审计判断的重要性
(1)审计判断质量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的全过程。无论是审计计划的制定、样本的设计和选取,还是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水平的评估,这都需要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审计人员判断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直接影响到审计意见的发表,影响审计的质量。
(2)职业规范起原则性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只是给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供了一个指导、约束、辅助决策的框架。知识经济、信息网络、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人员要运用专业素养灵活地判断、分析、解决新问题,这就使得审计判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复杂经济环境,使得企业对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企业为达到上市、保牌等各种目的,会计造假和利润操纵比较普遍,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增加了审计判断的难度,为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和审计风险的降低,审计判断显得更加重要性。
2 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审计主体层面
(1)审计人员的经验。
张继勋等(2008)以判断共识、稳定性和自我洞察力作为审计判断质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一般任务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中,有经验者的共识显著高于无经验者;而在高级任务的分析程序风险评估中,有经验者的共识和稳定性明显高于缺乏经验者。
(2)专家效应。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注重特定领域行业专家的培养和引用。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运用多方面知识进行审计判断,有效提高了审计判断的质量。
(3)锚定效应。
杨明增、张继勋(2007)采用实验方法对锚定效应检验发现,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判断中运用了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查阅上一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4)框架效应。
杨晓磊等(2009)提出审计判断和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财务数据的表述方式不同会改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不良的框架效应会降低审计判断的质量。
2.2 审计客体层面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环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环境,从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环境状况的可获得程度和复杂程度会影响审计判断的质量。
(2)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情况。
客户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则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的了解和熟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明显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2.3 审计环境层面
(1)审计技术。
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辅助工具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而我国尚不普遍。借助与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审计人员能有效克制审计判断中的主观倾向,促使自身运用恰当的判断方法。因此,审计判断辅助工具身审计技术的应用,给审计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2)集体决策模式。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是由团体协作完成的,多数的审计职业判断是由集体决策确定的。我国的三级复核制度是集体判断与专家判断相结合的决策模式,是审计师个人判断基础上的多层次判断,使得结论更可靠。
3 改善审计判断质量的建议
3.1 审计人员层面
(1)注重专业知识与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
审计准则等相关规范、审计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审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后续教育,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和积累专业知识和行业特殊知识。同时,审计人员应该阅读大量的审计业务档案、参与审计判断的实践,获取审计判断的实践知识和经验。
(2)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人员以***第三人的身份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保证其不存在重大错报,直接关系到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证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3)加强行为心理学的学习。
审计人员的性格、思维会影响审计判断的效果。通过学习行为心理学,审计人员的观察、协调、思维等能力得到提高,对判断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能有更好的认识,能有效克服不良的框架效应等。
3.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1)积极开发审计判断辅助工具,提高审计技术。
在审计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鼓励运用已有的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协调好成本和效益;并且积极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经验,组织专家开发审计判断辅助工具,为审计提供技术支持。
(2)充分发挥集体决策和专家判断的优势。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团队协作的效应;不断完善三级复核制度,明确各人员的责任制,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发挥集团判断的优势;注重行业特殊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使得审计判断更全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3 管理机构层面
(1)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等规范。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现象比较普遍,存在会计造假和盈余操纵等现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和整顿,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严格的惩罚措施及科学的激励制度。同时,加强会计准则的前瞻性和体系的稳定性;增加审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实用性,明确化和相对稳定化,给审计判断提供完备的指导。
(2)适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因为虚假陈述行为而被判需向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例还很少。因此,监管部门应该适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降低公众的诉讼成本,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明辉.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64-71.
[2]张继勋,杨明增.审计判断及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9):72-75.
[3]张锋.改善审计判断效果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7,(11):64-65.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9
【关键词】框架效应;审计判断;建议
Tversky和Kahneman在1981年提出,决策者有可能受不同的描述方式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框架效应”。并通过“亚洲疾病”实验案例得到了真是,从此“框架效应”广泛应用到经济学、市场学、广告学、医学、社会学、***治学、管理会计和税收等学科。
“框架效应”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做判断时,问题的表示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搜集的审计信息可能来自被审计单位内部,也可能来自被审计单位的外部;可能是注册会计师直接获取的,也可能是注册会计师间接获取的。不同的来源的信息势必导致对信息的描述方式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导致框架效应。审计判断是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框架效应能影响审计判断从而影响审计判断的效率和效果。
在董凤莉,刘晔(2011),窦必凤(2009)研究中,通过实证验证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判断中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在负面框架下,审计人员选择了更多的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扩大了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正面框架,注册会计师则选择了较少的实质性测试的数量。证实了审计人员在审计判断过程中受到框架效应到的影响因此,研究消除研究消除“框架效应”对审计判断的影响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减少审计判断中的偏误提高审计判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判断质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减少“框架效应”对审计判断的影响。
一、进行行为心理学学习,克服审计判断的偏误
“框架效应”是心里上的判断失误,审计人员在负面框架下选择了更多的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扩大了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从而影响了审计效率,所以应对审计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的教育。通过学习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训练,审计人员的性格、思维向有利于做出高绩效审计判断的方向发展和改变。同时审计人员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对判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见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审计判断过程中能综合运用各种能力,保持职业谨慎态度,自觉克服偏见,积极主动的提高审计判断水平。
二、完善审计工作底稿,加强审计人员的判断过程的记录
我国***审计准则1131号指出: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了解:(一)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三)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审计工作底稿强调的是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了解审计过程。而忽视了审计人员自身应该能从审计工作底稿中得出的结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难免受到自身认知程度、情绪等影响,导致在判断的当时可能出现审计判断的偏误,从而影响审计判断的效率和审计判断的效果。因此审计工作底稿中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判断过程的记录。
三、加强助理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风险意识,提高助理审计人员的谨慎性
我国***审计准则1101号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专注,并且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导致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可见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应当保持职业的谨慎性,这直接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的经营和审计风险以及担负的法律责任。通过对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提高其风险意识,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判断时保持适当的审慎态度,不盲目偏信。
四、加强审计工作中的业务质量控制复核
我国***审计准则5101号指出:项目负责人应当通过适当的团队工作和培训,是经验较少的项目组成员清楚了解到所分派工作的目标。项目负责人对业务要进行监督,包括追踪业务进程;考虑项目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执行工作,是否理解工作指令,是否按照计划的方案执行工作。
项目组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有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的执行工作,可见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重要性。审计业务一般是以审计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但是许多审计工作都是由审计人员个人所完成的,个人自身经验总是有限的,在审计判断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审计判断偏误。在审计判断的过程中建立集体决策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而审计复核程序也是一种集体决策,相对于个体审计人员而言,它能够产生更准确的判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审计复核能够使缺乏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意识到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Amos Tversky,Daniel Kahneman.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 Science,New Series,1981,Jan(30):453-458.
[2]熊焰韧,邱冠华.管理会计决策中的框架效应探讨[J].会计研究,2007(7):67-72.
[3]王韬,许评.框架效应影响税收遵从的实验研究[J].税务研究,2007(12):76-79.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篇10
【关键词】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职业谨慎; 职业怀疑态度; 审计责任
所谓审计应有的职业谨慎,是指有理性的审计人员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应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实施合理的审核检查,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得出不偏不倚结论时所应具有的职业关注。因此,又称审计应有的关注或职业怀疑。莫茨教授和夏拉夫博士在《审计理论结构》中对相关概念作了经典论述:“所谓应有的审计关注,指的是谨慎的实务家在计划和实施审计业务时,必须保持的关注”,这一经典论述至今仍被人们所引用。不可否认,随着审计行业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背景下,或许是实务家们没有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一原则,抑或是该定义已不再适应审计实务的发展,这一表述在接连发生的会计丑闻面前,愈加显得单薄无力。正如两位学者所坦言:“在这里提出的有关谨慎实务家的若干特征在目前只不过是试探性的”,“我们也许永远得不到一个完美的概念”。但无疑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在考虑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背景后,考查对这一概念进行阶段性界定所应考虑的因素,将会有所裨益。
一、风险导向审计背景介绍
审计在经历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的账项基础审计、20世纪40―70年代的制度基础审计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了风险基础审计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审计风险上升。制度基础审计固有的缺陷(如它缺乏全面风险的视角,过度依赖企业内部控制;对高层串通舞弊无可奈何等)愈加突出。审计职业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开发出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环境及评价内部控制对前两者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检查风险,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会计师事务所确定的水平。以该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通常被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面对日益增长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态度逐渐引起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企业与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必然会转化为财务报表错报的风险。这种环境的快速变化使注册会计师逐渐认识到必须首先理解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基于这些环境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及风险控制措施,才能了解内外部战略风险对会计报表认定的影响。另外,从审计技术的可操作性来看,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两者之间也相互影响,在实践中很难作出区分。因此,不断有会计师事务所在20世纪90年代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改进。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也与国际趋同,采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如下特点①: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根本区别是审计理念不同。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被定义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据此可以看出,新定义的审计风险更注重结果而非程序,强调风险控制到位而非程序执行到位,其导向是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2.责任前移,重心前移。现代公司的治理缺陷以及管理层舞弊是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这使得以固有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重大错报风险在短时间内成为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
3.风险评估分析工具多样化。如果说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财务信息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扩展到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环境下职业谨慎的重要性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环境下,审计职业谨慎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其理由如下: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本身的特点要求加强职业谨慎
1.相对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无论是区分财务报表层和认定层风险还是在源头上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都需要审计人员进行主观性较强的职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抱以高度谨慎的态度对有关信息作出职业判断。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使得了解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并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成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首要和核心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是一个不断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无论是了解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目标及其会计***策的选择和运用,还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都要求审计人员持有高度的职业谨慎,作出适当的职业判断。
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分析工具多样化,在利用这些分析工具时必然会要求审计人员根据自身经验作出适当的职业判断,在此过程中高度的职业谨慎必不可少。
4.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采用标准化的审计程序,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其审计程序都相同。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将评估及识别的审计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这使得审计人员有了更多临场发挥的空间,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谨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审计准则》可能滞后于审计实务的发展
在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如果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来开展审计业务,就可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但由于现行的审计准则往往滞后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务的发展,就会导致在审计实践中出现以下现象:审计人员可能由于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作出错误判断,进而出具错误的审计报告。在此情况下,审计人员无法根据审计准则为自己辩护。这就导致审计人员格外关注职业谨慎。
(三)其他因素对职业谨慎的诉求
现代会计环境直接影响了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等行为,从而间接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履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衍生金融工具、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的广泛运用,增加了现代会计环境的复杂性,也加大了审计人员对会计判断进行再判断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应当更加谨慎。
1.衍生金融工具和无形资产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特殊,高风险性是其主要特征,其潜在损失足以引起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疑虑;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价值确认、折旧或摊销等问题都使得会计人员的判断变得更加具有主观性,从而对审计人员的谨慎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本着高度谨慎的态度,对审计风险提高警惕,作出适当的职业判断。
2.电子商务环境的复杂性。电子商务的应用加大了审计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公司向软件开发公司定制财务信息系统以外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审计人员在对这些公司的审计过程中,也只能做到对这些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而不能对其程序的正确性进行核查。这样,便会出现公司利用信息系统软件作弊的可能性。这便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高度的职业谨慎态度和适当水平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知识,必要时应该请求专家协助。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多次提到“职业怀疑”这一概念,并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可见,保持职业谨慎的态度也是遵守审计准则的需要。
三、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界定职业谨慎的意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职业谨慎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从审计责任的角度看,它将会促使审计市场更加规范;从审计期望的角度看,促使审计人员以积极的心态缩小审计期望差,在减少审计风险的同时提高审计质量。
1.站在审计责任的角度。一般认为,审计师的法律责任包括过失责任、违约责任和欺诈责任――后两者易于辨别,而过失责任的判定则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审计失败案发生后,当发生过失或存在欺诈行为的审计人员与受损害的利益相关者“对簿公堂”时,审计人员为减轻经济责任总会将审计准则中模糊的职业谨慎概念作为“挡箭牌”。但很多时候法庭的判决并没有将“天平”倾向于审计人员一方。由此看来,一个明确的职业谨慎概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将会使审计人员的不公正行为减少、审计失败案件的发生率降低、被审计单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障。总之,一个明确的职业谨慎概念会使审计市场更加规范。
2.站在审计期望差的角度。审计期望差的形成有诸多原因,其中之一是社会公众和法律界对审计的谨慎要求与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谨慎态度之间的差距。一个能被各方面接受的职业谨慎概念应该能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审计人员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从事审计工作(比如估计重要性水平时坚持宁低勿高的原则),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缩小审计期望差,既可以减少审计风险,又能够提高审计质量。
四、界定审计职业谨慎应考虑的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审计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这种变化发展的特定阶段中,又存在着相对的静止,这使得在当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环境下,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对职业谨慎的概念作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成为可能。
1.一个为社会各界所接受的职业谨慎的概念应以特定的术语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承担的责任,不仅要保证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也要为审计人员提供有效的保护。它一方面约束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另一方面也应向社会各界昭示审计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谨慎和疏忽从原则上说区别是明显的,但在实务中,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环境下的实务中,很难有一条明确的界限。审计人员在实务过程中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定性或定量问题,而是一系列涉及诸多职业和非职业判断的问题。例如,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职业谨慎性的概念中是否应包括审计人员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再如,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之外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时,可能会利用相关专家的工作,如何对专家工作的谨慎性进行规定,以及如何保证它得到实际执行也就成为了摆在审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在对职业谨慎的概念进行界定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依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可见要对职业谨慎概念进行一个客观、有效的界定(所谓客观是指概念能够反映职业谨慎在审计中的作用和地位;所谓有效是指这一概念能够成为审计人员的行为指导,能够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就不能把这一概念***出来讨论,而应当同时考虑到与其相关的各项因素的运行情况以及它所处的审计系统大环境。因此,职业谨慎概念的界定一定要结合审计责任、审计职业判断、审计风险、***性等概念和审计外部环境因素(如公众、***府、投资者以及法律界对审计人员应达到的职业谨慎程度的期望)进行分析。
如前所述,要对一个为社会各界所接受的审计职业谨慎概念作出界定,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之间以及二者与社会各界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可能这一概念不能做到“尽如人意”,但一定要做到“无愧于心”,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坚持最高程度的职业谨慎。这需要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以及审计人员与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社会各界做好沟通,冲破狭隘的个体利益观念的束缚,以达成谅解和共识。
【参考文献】
[1] 唐建华.新审计准则体系与风险导向审计思想[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12).
[2] 张志恒,任富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2(1).
[3] 徐颖.风险导向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J].财会研究,2011(17).
[4] 吴群.现代风险导向下审计风险研究[J].财会通讯,2010(21).
[5] 于波,韩佳美.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0(5).
[6] 陈毓圭.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由来与发展的认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4).
[7] 史爱中,陈征.民间审计职业谨慎概念及其运用[J].现代财经,1996(1).
[8] 霍志彬.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职业判断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9] 刘明辉.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0] 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1] 罗伯特・K.莫茨,侯赛因・A.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文硕,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12]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S].200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