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向论文10篇

审计方向论文篇1

一、内部审计模式向“隶属于查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发展

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模式是采用“双重领导模式”,既受本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又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但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无论是在业务安排上,还是在审计结论上都完全依附于国家审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管理结构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转向对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负责这一形式。该形式能减少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股东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公司管理结构的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既能作为企业自我钓来的机构又能代表包括***府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对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将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

“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适应内审建立初期,其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服从于国家审计,受国家审计的监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时代的要求,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并与国际接轨是其根本出路。“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侧重于“服务”,即“经济评价”,内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组织管理当局报告有关差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措施,合理使用房间,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导向型过前本质并非排除放弃监督,相反,其目的正是通过对分”职能的有效发挥,促使其监督职能的到位,从而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的工作在点转向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当前,经济效益低下和亏损的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而且,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加以识别和控制,迫切需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要服从于企业的总目标。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促使实现企业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风险管理是识别风险共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期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国外审计实践也表明,现代内部审计的重点是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并且风险管理也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内。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也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内容。

四、内部审计技术将向计算机网络审计的信息化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经营业务要由系统处理与控制,绝大部分的会计记录要由计算机自动编制。计算机系统是否合法、安全、正确与高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与效益。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识到新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和风险,掌握降低这些风险的控制和对这些控制进行审计的方法。另外,内部审计部门也要适应企业的信息化要求,抓好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软件开发,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内部审计将逐步向规范化轨道发展

目前,我国还缺少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制定。近几年来,我国已认识到《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在内部审计规范化和提高审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对其积极了解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另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一直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的积极探索者和倡导者,至今已陆续了13条关于审计标准的说明,被世界上的许多组织采用或作为其制定执业标准的基础,并被证明是具有综合性和适用性的。随着审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内部审计也将逐步采用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国际审计惯例,再加上国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中国内部审计必将走向规范化道路。

六、环境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近几年来,由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张所引起的环境灾难和污染,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企业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赔偿代价。投资者认为有污染的公司会有更高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在评估企业的业绩时,有关环境利用方面的经济信息正变得日益重要。WTO组织四项宗旨之一就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环境维护,并依据不同组织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目前我们的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环境方面还几乎是“零的记录”。要想在国际经济团中站住脚,创造效益,持续发展,环境审计就必须纳入我们企业内部审计的正常议事日程。

七、内部审计从业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90年对内部审计的修订定义中明确内审通过向机构成员“提供分析、评估、介绍、建议和有关被审查活动的信息”来达到内部审计目标。而1999年的新定义对内部审计的从业方式仅仅做了“系统的”和“合规的”两方面的规定。任何从业方式,只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均可采取。新的审计方式并不防碍内部审计人员的有效从业,他们可以借助最新技术,将其运用于审计过程中,更为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内部审计将由原来的一种考察、评价的职业转变为通过监督机构的整个价值流程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职业,取消从业方式的限制,以有利于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

八、内部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人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1世纪内部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人员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其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多元化。毫无疑问,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仍将是内部审计的主体,但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的小规模企业中,会由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大型企业中,很多情况下仍需要借助于具有特殊技能的外部审计人员的力量;二是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不仅有财务会计人员,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专家等;三是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审计人员除具有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以外,还需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九、内部审计管理将走向职业化管理的道路

从世界范围来看,内部审计普遍采取了通过职业组织进行管理的方式。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41年成立。随后,许多国家相继加入,逐步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组织,它通过制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道德准则》来规范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通过对违反标准和准则的人员注销“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证书”的办法,增加其约束力。实践表明,通过职业组织管理内部审计组织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方式。我国自内部审计产生至今,一直采用国家行***部门管理的方法,这一做法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发展。正因如此,我国正准备把内部审计由行***部门管理改为由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进行管理,并拟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改组为中国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可以预见,中国内部审计将是一个完全由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师协会管理的审计职业。这一方式的采用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审计方向论文篇2

本次论坛,主要围绕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当代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及审计实务等内容为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110篇,经过专家认真评审,共有38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5篇。12名青年代表在论坛上作了主旨发言,西北大学冯均科教授和西安财经学院薛小荣教授分别对代表的发言作了精要点评和分析。特约审计员李云鹏、郭艳敏等出席会议并对此次论坛给予高度肯定。会上,李健副厅长等领导和专家向获得一、二、三等奖与优秀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此次论坛,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的预期效果。

在论坛上,12位代表就不同研究方向和命题进行了研讨发言。作者李丽就不断加大国家审计问责的力度,构建我国国家审计问责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针对目前我国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的缺陷,需要从以下路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是对审计问责主体的规范,一是扩大问责主体;二是充分发挥异体问责的作用;三是形成多元问责主体的协调互动;四是加强对问责专门机构的问责。另一方面要对问责客体权责进行界定,包括对相关责任人、责任承担的具体划分、问责范围、问责程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

段成钢作者以国家治理为分析视角,阐述了当前的国家审计在实现国家治理价值中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应从六个方面推进国家审计的创新与发展:重新定位国家审计目标;适时创新国家审计体制;构建公共服务型审计;重塑国家审计理念;创新国家审计方式方法,重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创新审计管理和审计发展。

作者禄茵运用新的理念建立了数据模型,预测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将会出现负值,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难以维持可持续性,并从制度、管理和资金三个层面深层次分析了将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措施:1、健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3、 丰富资金筹集渠道;4、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作者宁晶在国家动态治理的视角下,从剖析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的内涵及其演变入手,认为在国家治理的视角下审视我国的国家审计,仍需要在审计项目、范围、方法、方向、观念和效果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改善和创新,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社会现实、国家治理需要和国际环境的变化。

解耀魁作者在深入分析国家审计、国家治理与跟踪审计内涵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强跟踪审计的措施:一是科学制定跟踪审计项目计划;二是合理安排审计组织方式;三是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四是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张廷林结合实际,针对***府投资重点领域——工程建设领域内面临极大的审计风险这一现状,认为一方面需要从制度对策层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从时限问题、审批程序、数值、实质条件及内容等审计方法方面进行改进。

针对“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这一话题,席海昕作者探讨了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意义,阐释了审计价值观为审计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在审计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进而对当代中国青年审计人审计核心价值观从诚信和创新两方面进行了再认识,最后从理念建设、制度建设、传播体系建设、建立优秀审计工作者库等四个层面提出了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马笃祥作者结合刘家义审计长的“十二字”核心价值观,认为青年审计人应从勤勉学习等七个方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

作者马庆国和作者赵彧分别就“审计文化建设”这一论题就行了分析和阐述,马庆国认为审计精神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赵彧围绕青年人的审计文化目标构建,就审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新时期的审计精神以及青年审计人如何提高审计文化修养展开论述,认为青年审计人应具备爱岗敬业精神,刻苦钻研业务,敢于并善于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大公无私,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也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杨积平作者和高洁作者分别就“经济责任审计”这一主题进行了论述,杨积平指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方面还面临着现实困境,需进一步研究解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高洁认为“提高质量”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是维护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生命力的需要,应从审计评价、队伍建设、审计模式等方面提高质量。

审计方向论文篇3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府审计,应用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的新的审计方法。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则是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上发展起来的,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的一种旧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除了继承吸收传统的详细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优势外,在适应经济业务复杂化和合理规避审计人员风险的要求下,体现出:重点在于对风险的评价和防范;重心前移至计划阶段;内外环境相结合,以实际审计结果作为调整重点;合理预期的使用,有效地识别各种重大错报风险等特点。

二、***府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府职能的转变,已有的责任机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府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府审计风险也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重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要求新的审计方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府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这种情况下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引入以风险控制和方法为主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要求进行改变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来确定审计的时间,范围和内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质上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发展行***管理毕业论文,它还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存在固有的缺陷。

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己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势在必行毕业论文格式。但将其应用在***府审计之前,必须明确***府审计与社会审计有明显的差异。只有准确地了解其差异,才能更好的发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府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现实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

(一)现代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和道德规范的缺失

首先,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前对被审单位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确定期望审计风险。而期望审计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其次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千差万别,而大部分审计人员熟悉的只是审计、会计的业务,而对其他专业方面了解很少。还有,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范围被扩展,会计师需要关注的是整个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决定了专业能力范围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师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审计人员在风险判断上出现方向性错误,会导致其搜集不到充分有力的证据证明审计结论,就极有可能导致审计无效率或审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合理科学的衡量审计风险水平。

另外,对法律风险的预期影响审计人员道德风险。一般来说,当审计人员认为法律风险较高而可能引起较大审计风险损失时,可能会执行尽可能详细的程序来保证审计质量。而当其对法律风险的预期较小而不会引起明显损失时,则可能会减少审计程序。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承担的法律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全面实施风险导向型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而会降低审计质量。

(二)地方审计机关***性不足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存在的一些不可量化的风险做出主观判断,因而对***性有更高的要求。在地方上,审计机关被各级***府和***门视同为一般行***机关,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年初预算安排和罚没收入返还两个部分,在一些财***紧张的地方,基层审计机关有时连正常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都得不到保证,没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府审计机关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有时审计机关为了保证占总预算经费绝大部分的预算管理资金,势必与被审单位形成某种变相的利益纽带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迁就被审单位,避重就轻,甚至互相串通,从而严重违背审计***性原则。另外,审计人员方面,受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地方行***首长对审计人员有巨大的影响力,依法审计在许多地方没有落到实处。

四、***府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从我国***府审计机关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要在***府审计中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进一步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行***管理毕业论文,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审计的跨国界发展。我国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是以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为立足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府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可以简化风险导向审计工作。

风险评估的过程主要是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府应根据各种风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运用特定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决定控制程度和策略。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可以分为5类,即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风险意识是风险导向审计得以有效使用的重要前提,只有意识的提升,才能加快工作的效率和提高工作的稳健性。

(二)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是能否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决定性条件,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也决定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因而是重中之重,必须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吸收的办法,打造一支符合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的专业审计队伍毕业论文格式。审计机关能否拥有一批具有相应能力的审计人员,对能否有效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起决定作用。审计机关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激励审计人员自主提升,从社会上吸收各类专业人才。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风险导向审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要推动社会建立完整信用体系,在***府、银行、协会及审计机构等单位之间连网,实现资源共享。审计机构本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审计对象所在行业、企业战略,成功、失败审计案件介绍等信息,以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为***府审计完善管理的信息依据。

(四)完善审计制度以保障审计***性

要保持审计机关的***性,就要求***府审计机关在经济上断绝与被审单位的联系,就必须解决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问题。对此,***府必须要制定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把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落到实处。首先要对审计机关的经费进行垂直管理,这样不仅切断了同被审单位的经济联系,而且切断了与同级***府的经济联系,审计***性明显增强;其次是提高审计机关经费的优先级,使之得到地方财***的优先保障,经济落后地区地方财***实在不能完成的行***管理毕业论文,由上级财***直接拨付;还有是对审计机关审计经费情况定期进行行***性抽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明确***府审计人员的权责范围

针对***府审计人员责任轻,法律规范弱化的现状,最好的办法是,对审计人员的权责范围进行明确,让审计人员清晰的认识到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同时做到有所担当。理性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明确合理的权责范围下,审计人员自然会主动的履行审计职能,规避审计风险。权力方面,宏观上,应当加强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与规范化。明确界定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范围,在审计法中对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明确规定,对***府审计的目标和内容要进行规范,同时明确规定必须进行***府审计的单位和项目,通过法律适当地加强审计权力。责任方面,***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如果出具虚假的审计信息,给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利益损害,就应该对此承担相应的行***、民事或刑事责任。对此可以在法律和行***制度上加以明确。只有在明确的权责范围下,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个人而言才具备其应有的意义,能够得到审计人员主动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伟.风险导向审计与***审计准则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3)

[2]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4)

[3]张龙平,李长爱,邓福贤.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会计研究.2004,(12)

[4]陈茂芬,张奏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江西行***学院学报.2004,(6):94-96页

[5]陈强,杨智慧.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审计与理财.2005,(6):96-97页

[6]赵煜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审计.2005,(5):43-44页

[7]乔瑞红.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经济师.2005,(3):213

[8]陈志强,从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审计研究,2005,2

[9]许莉,透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研究,2005,5

[10]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审计研究,2005,6

审计方向论文篇4

论文摘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向。企业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将内部审计自身的职能与企业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阐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一、什么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主要标志是: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对审计风险准则进行了修订,并执行新的风险导向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我国在2006年2月对审计准则进行大幅度调整,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降低信息风险为根本目的,以控制审计业务风险为中心,以降低审计风险为根本途径,以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审计思路的一种审计方法。 

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本质的认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审计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延伸,它从分析客户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着手,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决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建立了企业会计报表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逻辑联系,使这一方法更科学、更有效。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摒弃了传统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代之以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并引入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方法是系统理论所指导的复杂系统认知模式。审计要有效地把握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对战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必须将企业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系统分析。从方***上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它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手段,对会计报表错报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要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经营风险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并结合重要性的判断,归纳和判断整个会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三、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解 

内部审计下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第一种观点认为,把社会审计中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就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即内部审计人员立足于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行为的一种审计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关注企业风险(不是审计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企业风险为中心做审计报告,协助企业管理风险。 

而从第二种观点的描述上看,所谓的“风险”不是单纯意义的“审计风险”,在更大意义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企业风险。由此可见,此时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结合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将风险管理原则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内部审计重点不再是测试控制,而是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用这种观点来界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会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相背。 

笔者认为,在现有准则下,以第一种观点作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比较恰当,而第二种观点与其说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不如说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作用。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其实施 

我们姑且不去定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但是在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一)内部审计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向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企业需要内部审计对整体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提供有效的审计监督和建设性评价,以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不应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上,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关口前移,充分发挥预警性作用。综上所述,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1.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从分析风险入手,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在审计准备阶段,就加大防范力度,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性测试的结果,充分关注被审单位的特殊风险,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存在的风险隐患,达到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2.以《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为指导,执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使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之间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一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针对可能影响风险评估的基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二是编制审计方案时,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三是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企业的战略性计划目标,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最新战略和方针。四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五是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六是以风险大小作为确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

3.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从宏观上对风险进行评估,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微观层面的操作风险。因此,应继续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并分析重点,实施实质性测试。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阶段中,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关键,也是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应结合重大风险各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将审计资源向重点风险领域倾斜,以实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在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同时,强化企业风险管理。 

4.实现审计手段电子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确定标准内部控制的模型,并经常调整、完善,以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效率及其准确性。二要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性测试,提高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扩展分析的范围。三要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抽样,避免人工抽样检查的不足,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四要构建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推进风险导向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内部审计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措施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为适应企业经营高风险的特点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为量化审计风险、减轻审计责任、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一种审计方法。为加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新模式。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内部审计更加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控制风险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控制是否先进有效,控制风险有多大,是否影响管理当局的决策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应通过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采用新的评价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2.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在审计技术方面,风险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甚少,由此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在转变目标定位,树立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以确保审计建议的落实。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而言,需要界定风险范围、理顺风险责任、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这就是要靠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走出一条迎接风险、化解风险之路。因此要求内审人员都应懂得风险语言,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提高内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度,以风险为导向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五、结束语 

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既是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坚持开展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检查、评价和报告,促进企业改进管理、实现目标和增加价值,无疑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最好资源。在实践中,尚无完整的模式可参照执行,即使有关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准则出台后,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内部审计师在现阶段,应首先接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在执行过程中,将风险评估贯穿审计的全过程,不断探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可接受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文成,王有良.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内部审计创新研究[J].会计师,2009(06). 

[2]聂海斌.风险导向审计在应用中的问题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16). 

[3]汪寿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M].大连出版社,2009. 

[4]汪文文.论新形势下的风险导向审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04). 

审计方向论文篇5

关键词:审计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 审计质量

一、审计方法演变历程

(一)国外审计方法发展演变历程 国外审计方法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账项基础审计即详细审计【16世纪――19世纪】。这个阶段,注册会计师约3/4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方面,以满足其财产所有者对其授权的经管人员采用诚实和可靠地行为的信息需求。二是制度基础审计【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这个阶段,注册会计师从检查企业报告的利润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以满足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信息的需求。在蒙哥马利审计学第一版中写道制度基础审计代表了“更为广泛的和更重要的工作类型”,从而使详细审计的目标“成为从属地位但并没有降低它的重要性”。三是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分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这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开始改变全面检查报告支出的方法,转为有选择测试会计交易,形成基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基础审计。以满足其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对提供这一信息的系统有足够的控制,以保证信息生产地可靠性的需求。蒙哥马利第八版(1957年)首次提出“风险”概念与审计程序设计联系起来。1981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第39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抽样》,附件中提供了供参考的审计风险模型。1983年,了《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在正文中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阐述。1984年,ASB要求审计师遵循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要求,运用审计风险模型。这是对这一审计方法的最终确认。这种基于对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来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审计方法,称为“风险导向审计”。而在实务工作中,审计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还是一种狭隘的“会计观”,注意力主要放着对会计报表账户余额及发生额本身的风险和会计系统的可靠性上。审计思路依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形式。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各个项目及相关交易类别、账户的各个“认定”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和测试,并加以实质性测试,就可以为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目前主要是一种观念上的审计程序,并没有使审计过程和审计方法在审计实务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周勤业,1996)。总的来讲,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只是在观念上对制度基础审计做出了一定得发展,还没有成为一种基本的审计方法以主导整个审计过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90年代至今】。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基于内部控制的审计思路已越来越不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重新审视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核心――风险定位。2001年震撼世界的“安然公司财务欺诈案”,世界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轰然倒塌,给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加快了人们对审计风险规避的讨论。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第70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绘制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的内容。2004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颁布了《国际审计准则240号一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专门就“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制定了基本原则,程序和提供指南。新15A240的颁布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道理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二)国内审计方法发展演变历程 我国审计职业自1980年代初恢复重建以后,积极吸取了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最新成果,总的来说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主要特点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讨论激烈。王修歧和刘兵(1997)认为:虽然制度基础审计是使审计风险最小化的一种可取方法,但它不直接处理审计风险问题,为了适应新的情况,必须发展一种新的,多维的审计技术,以缓解审计人员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风险(传统);黄世忠、陈建明(2002)认为:导致“五大”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其审计模式的改变有关。……可能使审计由一门高尚职业沦为一种唯利是***的生意;刘峰等(2002)也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会诱发道德风险。上述学者研究的有一个大背景是在2001年“安然事件”的时候,安达信等已经实施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但依然没有查出安然的管理层舞弊,导致审计失败。李爽(2001)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时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确定剩余审计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谢荣、吴建友(2004)通过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的梳理,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时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它以审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战略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完成审计工作。2006年顺应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和国际审计准则趋同,我国全面采纳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1211号,1212号,1221号,1231号。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现阶段我们准则中规定的审计方法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其他审计方法比较,其最本质的进步是注册会计师查高管舞弊的本领大为提高。要求注册会计师从战略角度人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结合起来考虑,从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来发现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其逻辑结构***如(***1)所示。

二、风险导向审计内涵、本质特征及与传统审计方法比较

(一)审计相关定义界定 (1)审计风险界定。第1101号审计准则中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职业风险是指有关关系人对审计的结果表示责难控告,使审计人员在职业形象,财产等方面受到伤害和损失的可能性。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但我们常说的审计风险,其实更接近于后者。(2)审计责任界定。第1501号审计准则中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的责任。定义中没有包含未履行职责时对各方应负的法律责任。我们认为前者是审计的职业责任,后者是审计的法律责任。(3)审计质量界定。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2006)在新审计准则实施讨论会上说道“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要以出台审计风险准则为契机,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重树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心。”关于审计质量的界定目前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审计程序的质量,这种观点认为实施了审计程序,获取了审计证据,按照专业标准执业,就是审计质量高;其二是审计报告的质量,这种观点是把审计当成产品生产,“审计报告”是“产品”,审计的质量决定于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本质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从企业战略角度着眼。用战略系统思维来分析财务报表的重大错

报;思路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测试偏重分析性程序;特点是必须对风险进行评估,且根据风险评估做进一步审计程序。

(三)现代风险导向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比较见(表1)、(***2)、(***3)。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争论焦点及未来展望

审计方向论文篇6

[关键词]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优势局限性

在外部审计方法的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过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及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也即风险基础审计,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一、风险基础审计兴起的背景

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审计期望差距(expectation gap)即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执业界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存在差异。审计自产生至今,始终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种双方在目标一致性上所存在的差距使审计人员常常“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G.J.Benston)。因此,审计界积极探索解决审计期望差距的途径,导致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产生。

2.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经济因素。制度基础审计的明显不足在于不当分配审计资源,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审计过量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难以保证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于是,基于成本效益的推动,“一个使得审计人员计划并有效成功执行的审计概念”(斯迪威(Manin C.Stilwell)和艾利奥特(Robert K.Elliott)描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便应时而生。

3.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及现代科学的发展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制度基础审计最大的缺陷是对管理层舞弊进行审计没有效率,因为管理层舞弊往往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银广夏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管理层舞弊事件。与此同时,控制论、计算机审计技术、现代统计理论等为审计风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保障。

4.审计职业界的不懈追求也促进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产生。

二、风险基础审计的优势

1,强化了审计风险和审计效率观念。风险基础审计的目的是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不单纯地节约审计成本。审计的关健是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识别不同的风险点,然后实施系列的个性化测试方案。风险基础审计能有效发现客户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从而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

2.风险基础审计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账项导向审计模式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制度导向审计建立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无利害关系假设”基础上,重点对内控各个控制环节进行审查。把“查错防弊”的手段主要寄托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可以说是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最大弱点。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合理地扬弃“无利害关系假设”,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实事求是地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驱动,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3.有利于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均会造成低风险审计领域审计过量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的问题。而风险导向审计以分析、评价审计风险为基础,把有限的审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了审计资源。

三、风险基础审计的局限性

1.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理论尚不完善。在具体运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存在问题:一是自身尚未形成严密、科学的体系,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仍存在一些过于主观而非客观的工作标准;二是在审计实践中还缺乏有力印证。综观2001年~2002年美国出现的一系列跨国公司财务舞弊招致的审计失败案例,大多是审计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被不恰当地大量运用,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执业的审计师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在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评估失败极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或审计无效,因而该审计模式对会计师的执业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事实上,如今非审计业务已日益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因而审计界人才流失严重。俗称一流的审计师做咨询,二流的审计师做审计,即使已经主要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五大”也面临着缺乏高素质审计人才问题。

四、我国在实务中应该慎言风险基础审计

2002年10月AICPA第99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准则(SAS NO.99),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一些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如收入确认、存货计量、会计估计等实行“有错推定”假设,同时强调审计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已将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全面贯穿于审计准则之中。笔者认为:该审计模式还处在理论幼儿时期,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优点与缺陷瑕瑜互见,应辩证、客观地对待。

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与效益、注册会计师素质的差距、审计程序软件开发、***府监管和司法***等都是目前我们推行风险审计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在理念上认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把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观念融合到传统的账项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中去。对于内部控制不太健全的小型企业,通常应考虑选择以账项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而对于那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善的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等,通常应采用以制度基础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审计效率。不论哪种审计模式,都不应忽视对财务数据及其交易或事项的审计。

参考文献:

[1]《会计研究》“风险导向审计:机理与运用”,谢志华、崔学刚,2006.7

[2]《财会通讯》(学术版)“审计资源配置专家系统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的应用”,顾晓安,2006.09

[3]《财会月刊》“论制度基础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型”, 林刚、李相志,2006.27

审计方向论文篇7

【关键词】审计理论 审计报告 逻辑框架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审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融合了多个学科知识,包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计算机、统计学及审计的专门技术和方法等,内容多而复杂。通过对现有审计教材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几乎所有的课程内容编排都是从审计的概念、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历史及职业道德、审计目标、审计证据、计划审计工作、审计风险评估及应对、审计抽样到业务循环审计再到审计报告,大多数老师也是遵循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讲授。这种方式也许适合审计理论的阐述,但极易造成学生学习思维的混乱,难以摸清审计的主线,不清楚到底学了什么内容,无法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

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这些“高深”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已成为高校审计教师教学的难题。因此,本文以审计报告为导向,重构审计课程的逻辑框架,以此为基础对审计理论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一是做好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强烈兴趣;二是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审计思路;三是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三管齐下,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审计理论知识,为审计实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二、基于审计报告的审计课程逻辑框架重构

(一)审计报告逻辑框架构建

基于审计报告的逻辑框架,是以审计的最终产品――审计报告为起点,分析审计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与出具审计报告的关系,由果及因,对应形成了三个知识板块:一是审计输出的结果,即审计的最终目标――出具审计报告;二是为了得到审计结果,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搜集审计证据的过程,包括审计人员寻找证据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可利用的手段以及相关的道德和法律约束;三是注册会计师赖以搜集证据的原始资料,包括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如下***所示。

(二)审计报告逻辑框架分析

基于审计报告的逻辑框架颠覆了传统的审计教学,围绕着审计报告重新定义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调整不仅使各个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每学到一章都能在逻辑框架***中找到对应位置,而且整个教学安排围绕审计结果展开,知其果时必想知其然,追根溯源的本能自然被激发出来,随后再学习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就会觉得很有意义。在新的逻辑框架下对审计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潜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审计报告导向的审计理论教学设计

(一)做好课程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来形容审计第一堂课的重要性再合适不过了,审计课程若设计巧妙,能激起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强烈求知欲,使学生愉快地进入精彩的学习过程。由此可见,对审计第一堂课的设计不仅要新颖而且要具有启发性。根据新的课程框架,审计的第一堂课应该直指核心,揭开审计的神秘面纱,明确以下问题:审计的目标;审计的概念及审计的地位。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环节展开:

1.循循善诱:用会计报告引出审计报告

会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会计是做账的,那么审计就是查账的。根据这个思路,首个环节用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前者是审计的对象,后者是审计的结果,通过对比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白会计与审计的区别,会计工作流程与审计工作流程的区别,并由此引出审计框架结构***,建立对审计的初步印象。

2.各抒己见:在探讨中得真知

在前一个环节,学生对审计已经有了初体验,但对到底什么是审计并不十分清晰。本环节由教师对什么是审计进行设问,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分享一些名人对审计的理解,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里根总统以及前***朱F基都曾对审计发表过见解,进而引出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73年对审计作的经典定义,循序渐进,使枯燥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3.层层剥离: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审计的发展史是审计地位的直接展示。最后环节可以从南海公司事件讲起,引出审计产生的历史意义,再结合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关系的产生等,使***审计成为现实需求,最后结合股民的案例说明审计已成为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环节的教学设计,以审计报告为起点,以审计的社会地位为结点,不仅使审计更加形象生动、全方位展现审计魅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调整审计理论的教学内容

计理论部分一般包括审计与鉴证、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审计技术与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报告,这些理论知识涉及了大量审计专业术语、条款等准则原文,读起来拗口生涩,不易理解。但这些理论知识不仅是审计教学的重点,也是审计课程体系的难点。基于以审计目标为导向的逻辑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符合逻辑递进原理,按照各个知识点与审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将审计课程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调整,如表(1)所示。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01 号》规定,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证,出具审计报告。由此可见,审计人员为了对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必须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那么审计人员工作的过程,也就演变成了搜集证据的过程。因此,如果说审计工作的目标是出具审计报告,那么审计工作的核心就是搜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是围绕证据而展开。这是在整个基础理论的讲授中需要贯彻的主题思想,以便于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审计证据的价值和意义。

既然审计的结果是找证据出报告,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将“获取证据应遵循的规则――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受到的约束――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搜集证据的手段――八个审计程序、审计抽样技术、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这些***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认清每个知识点在逻辑框架***中的位置,可以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现象。

(三)改革教学方法

审计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现阶段的大部分审计教材都是以审计准则为依据,许多概念和方法都是以准则原文的形式出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学原理,课堂上仍以讲解教材和练习为主的满堂灌方式,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其结果会导致师生陷入“学生不愿意听老师上课没兴致学生更不愿意听”的怪圈,更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如何改变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是审计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事实。对审计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课前准备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是理论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学生的课前准备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由于审计理论部分基本上都与审计准则原文有关,因此,在学习审计相关的重要概念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应的准则原文或法律条文,找到这些重要概念、原则或方法的出处;二是搜集审计发展历程中与所学审计理论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两方面信息的搜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与审计准则或法律规范有深入的接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2.课堂实施

没有奖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等于一纸空文,如果好的课前准备,得不到教师的奖励和回应,也很难持久进行。因此,课前准备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课堂实施环节加以巩固。同时,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和提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互动和交流中接受新知识,得到启迪,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具体如下: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基于审计目标的审计课程逻辑框架***,并找出当前所学知识在逻辑框架***中的具置,以及与审计目标的逻辑关系。其次,检查课前准备的成效。按不同情况可采用提问、讨论、小组上台展示等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补充说明,对于学生选用的案例进行点评总结,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补充案例。在课堂上实施以上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知识、思想与才华的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让教师在共同讨论中获益匪浅。

3.课后评分与反馈

学生受知识储备的限制,并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审计课程中的重难点,但可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因此,在课后进行小组评分与教学反馈,不仅有助于学生思考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环节,而且有助于教师通过课后感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改进教学过程。具体操作如下:由每个小组按照小组评分表,如表(2)所示,从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相关度、案例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案例相关问题解释的合理性,以及案例设计及表达流畅度四个角度,对参与互动的小组进行评分,并写不少于200字的课后感想(包括对教学环节的建议和意见)。小组评分的结果可以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课后感想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控和矫正,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审计教育,如果对审计理论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思路上,审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很难达成。审计理论作为审计实务的理论指导,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实践能力和审计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加强审计教学研究,改善教育质量,增进教学效果,充分缩小审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审计报告为导向,建立审计课程逻辑框架,积极探索审计教学改革路径,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社会提供专业的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玉.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7).

[2] 余玉苗. 《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创造力、就业力与创业力的塑造为导向[J].财会通讯,2011(12).

[3] 董丽英. 审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4(8).

审计方向论文篇8

紧密围绕服务审计工作中心、服务领导决策、服务指导审计实践和服务审计人才培养开展审计科研工作,着力解决审计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是湖北省审计科研工作所近年来勇于创新的大胆尝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是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什么是科学的审计理念,审计机关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审计理念?围绕这一课题,2008年上半年,在总结湖北省审计机关成立25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省厅领导组织力量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湖北审计工作探索、开拓、发展的实际情况,完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科研课题,省厅于2008年8月正式印发了《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若干意见》(共35条)。对全省审计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免***系统”功能,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组织、统一方法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统筹全省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是一个创新,带来了全省审计工作的“七大变化”:一是统筹使全省审计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明显增强;二是统筹使审计服务大局的意识和作用更加突出;三是统筹带来了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全面创新;四是统筹使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效果和作用全面提升;五是统筹为审计机关向上级学习提供了平台;六是统筹为基层审计机关解决发展问题拓展了路径;七是统筹使各级******府更加重视审计工作。

(二)绩效审计是我国审计的发展方向,也是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的难点。湖北省审计科研工作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深入的方法,较好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推广和普及。2006年,开展了“湖北省首届青年审计论坛”活动,主题是绩效审计理论与实践。2007年,总结推广了襄阳市审计局制定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了检查全省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效果,探索新的途径方法,2008年,对全省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思路和对策,同时《湖北审计情况通报》转发了审计科研所的调查研究报告。2009年,我们积极申报并中标了审计署招标的《绩效审计指南》科研课题,目的是通过理论研究,推动绩效审计的深入开展。目前,全省推进绩效审计常态化,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如武汉市审计局联系中部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审计工作的“五大理念”中,把绩效审计贯穿于所有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项目中有95%以上开展了绩效审计。

(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前审计机关行***诉讼、行***复议案件增多的问题,2009年上半年,我们以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切入点,对全省18个市、县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情况进行调查,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揭示了当前存在的审计风险,深刻分析了产生审计风险的主客观原因,提出必须进行风险意识全员渗透、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抓好审计质量控制、建立降低审计风险机制、切断与中介机构和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切实帮助基层审计机关解决经费困难问题等六个方面的防范措施。张永祥厅长在调查报告上批示,“调查报告很好,有深度、有广度、有针对性,建议在全省审计工作座谈会上印发。”在全省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会议代表对调查报告反响强烈,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和防范审计风险成为会议主题,各级审计机关纷纷表示要及时进行审计风险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切实发挥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省审计厅专门研究、制定印发了《全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办法》,要求尽快建立起以审计履责风险、法律风险、质量风险、廉***风险、中介风险、安全风险为主要防控内容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我们又将***府投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与防范体系研究作为公开招标课题,重点研究***府投资审计风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原因,审计风险的防控机制,审计风险的防控体系,审计风险的防控流程设计,基于***府投资审计风险防范基础上的***风廉***建设与审计风险防范互动机制等问题。张永祥厅长批示要求,“***府投资审计风险研究要形成可操作性的具体规范,直接运用于审计实践工作”。

(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人大、***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依法行***、依法审计迫切需要不断提高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结合省***府开展的“效能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及审计机关的实际,围绕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与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关系,当前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高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主要途径及战略性建议等方面问题,我们组织全省审计机关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讨,促进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生了质的变化。近三年来,全省共审计13196个单位,查出各类违规和浪费资金223亿元,移送经济案件87件;向各级***、***府报送审计报告和信息22569份(次),被采用批示15769份(次),其中省委、省***府和审计署采用批示1159份(次)。全省116个审计机关,99%被授予各级文明单位,其中部级文明单位8个,省级文明单位占75%以上,审计系统连续4次被省委、省***府授予“省级文明系统”、“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战线”。

(五)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模式的探讨。审计工作数字化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项工作能否深入开展,直接关系到湖北审计工作能否始终走在发展的前列。我们既以金审二期工程为契机,把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审计行***管理和审计业务的各个环节,又不断总结推广预算执行联网审计方法,组织力量研发联网审计新模型。如我们总结研究的《湖北省审计厅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组织管理情况的报告》(被中共湖北省委评为2008年度优秀调研成果奖)、《关于宜昌市夷陵区审计局开展财***联网审计发挥“免***系统”功能情况的报告》,审计署予以转发推广。同时,我们连续三年把《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成本控制》、《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成本控制》、《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等课题作为研究重点,在深入调查中确立研究方向,在广泛征求意见中完善研究思路,在不断研究中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审计模式。

二、在科研制度上创新,营造良好的审计科研氛围

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是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在科研制度上不断创新,通过制度规范和管理课题研究,聚集全省之力,协同攻克科研难关。

(一)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确保科研力量的稳定

近年来,厅***组不仅把科研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而且把培养提高审计科研力量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每年都要集中听取科研工作汇报,对涉及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重大课题,集中研究讨论,确定研究方向,这已形成制度。对热爱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且有成效的科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大胆任用。近三年来,厅***组在科研所提拔任用一名副厅级干部,两名正处级干部,四名副处级干部。参加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录用了两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十三名科研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十人,按规定聘用了八人,充实了科研力量,夯实了科研基础。

(二)创新科研管理机制,为创建学习型机关打基础

从审计工作的实践和需要出发,不断加大审计科研工作力度,从科研机制上创新。一是制定印发了《湖北省审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更加规范了审计科研工作的管理。二是面向全省公开招标重点审计科研课题,招标的课题包括***府投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与防范体系研究、统筹审计资源放大审计效应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研究、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研究、联网审计问题研究、***府投资绩效审计研究、***府财***风险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审计“免***系统”理论对现有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的影响研究、环境审计、***府采购审计等方面。实行审计科研工作上下、内外联动,形成科研合力,增强实力。

(三)创新建立科研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湖北省审计科研所制定实行了《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工作制度》、《优秀审计论文评选制度》、《审计科研重点课题年度计划制度》、《地方审计学会工作联系制度》等四项制度。特别是关于选聘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作为全省审计理论研究骨干的制度,保障了科研所在专业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每年仍能承担并高质量完成重大审计科研项目。多年来,活跃在大专院校教学科研领域和审计实务界的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为繁荣我省的审计理论研究,推动我省审计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重新修改完善了《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管理办法》,并在各地审计机关、各大专院校、厅机关各处室推荐的基础上,认真审核,重新聘请了34名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这些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文化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长期从事审计理论研究或审计实务工作,且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审计方面的专业文章,这为湖北省审计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创新科研方法,努力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审计方向论文篇9

关键词: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监管;功能

1 内部审计功能拓展

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伴随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监督导向逐渐向咨询服务、风险导向转变。本文基于委托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全面分析内部审计功能拓展情况。

1.1 委托理论下内部内部审计理论功能拓展

委托理论是内部审计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从本质来看,内部审计为了保护委托人的利益而对受托人采取的一种监控行为。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大多是委托情况下进行的,为了防止出现所谓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情况的发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内部监督与控制行为,其中内部审计就是一个重要表现。在委托理论下,内部审计功能经历了以下演变。(1)财务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最初的内部审计是以财务为导向的,很多企业都将内部审计行为视为对组织内部进行会计检查、对财务行为以及他业务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便企业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决策建议。财务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主要以关注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事项为主,主要目标是检查企业是否完成了受托责任,并向企业管理层报告审计结果,履行监督与评价职能。(2)业务导向下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业务导向是财务导向的一种深化和发展,业务导向更加注重内部审计业务检查功能,其重点由财务报表审查转向具体业务的分析与评价,其目的是发现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完成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职能。(3)管理导向内部审计功能定位。管理导向以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背景,内部审计的加强对于搞好公司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内部审计的功能逐渐由业务层面的监督与评价向更高级别的内容发展,诸如高层监管、董事会重大事项审计等。其业务内容也由业务层面转向了管理目标、方针制定以及决策等层面。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为内部审计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从而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地位。

1.2 风险管理理论下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

风险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风险管理理论趋于成熟。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同样的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内部审计也可能由于审计环境的不完善、制度的缺失、以及人员素质的不足导致内部审计出现风险。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主要用于应对由于公司治理以及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伴随着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不但强化了其监督评价功能,更突出咨询与服务功能。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将及时掌握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委托人,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内部审计还可以对企业整体经济活动与发展进行预测和监控,使人与委托人由于风险不一致而隐含的利益冲突现象有所减少。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有效识别那些机会对企业不利和有利,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2 以企业增值为导向的三位一体的内部审计功能体系构建

2.1 增值是内部审计最根本目标

从内部审计功能拓展情况来看,从最初的监督评价、确认咨询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其最终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减少内部利益矛盾与冲突,规避企业风险,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从本质来看,内部审计事实上是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服务的,内部审计具有增值功能,而且增值也是内部审计最根本目标。从***2-1可以发现以企业增值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功能体系。

2.2 监督评价是内部审计最基本职能

无论内部审计功能如何拓展,监督评价仍是内部审计最为基础的功能。这一点需要在理论上给与确认。只是在监督评价的内容上伴随着内部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监督评价内容再从具体的业务层面向企业的管理层面、决策层面发展。例如内部审计可以对公司治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治理环境是否适合治理结构进行评价、对公司治理中存在的违规行为、道德风险行为以及其他行为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委员会来进行监督和评价。在监督评价过程中,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就必须通过加强审计监督来完成。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经营成果以及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报告有关重大问题和提供信息,从而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此外,所有者在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时,通常是依靠建立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来完成,从监督系统的有效性出发,考核评价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从而达到强化组织经营管理的目标。总之监督与评价功能已经上升到企业更高层面,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3 咨询服务是内部审计核心职能

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被认为是核心职能。原因是内部审计无论是监督评价,还是提供信息报告,其本质上都是一种咨询性质的信息服务。《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定义为:为相关客户服务并提供建议,与客户协商确定咨询的性质与范围,其目的是使企业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内审的咨询职能是从以往内审的评价职能中分立出来的,它进一步开拓了内审的服务范围及内容,直接为组织参与者提供建议,使其更有价值。内部审计通过向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达到对组织经营与管理的直接改善。

现代内部审计咨询服务的特点是积极主动的,而且是无偿的。通过审计得出的结论和报告,应该具有建议性和实用性。建议性应该是内部审计报告应该能够的公司业务的操作、决策以及战略制定能够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实用性是内部审计总结出的经验和信息不能具有概括性的作用,而且具有操作性和富有弹性,以便于能够将这些经验和信息应用到现实当中去。内部审计咨询服务还应该具有时效性以及预见性。时效性就是内部审计反映的信息应该是及时的,可靠的,能够满足领导管理与决策需要。而且内部审计还应该具有预见性,要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机会以及挑战能够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提醒企业提早作好准备。

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内部审计提供咨询服务不可能是面面俱到,而应该是有主有次,重点突出。一般来说企业内部审计咨询服务的重点应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内部审计就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咨询应侧重于:组织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内审人员应就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向管理层提供咨询服务,协助管理层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对治理环境和治理过程的咨询是内审对公司治理效果提供咨询服务应包括的内容。其中,对治理环境的咨询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文化及道德、***策因素等方面;对治理过程的咨询主要包括:企业总体战略的制订和执行、舞弊审查、信息沟通、财务治理及薪酬***策等相关过程。

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发挥的功能是,遵循目标-风险-控制的程序,按照锁定目标,分析风险,控制风险的逻辑程序。在分析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目标直接风险以及关联性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

对风险管理有效性认识。内审对组织风险管理的确认活动,遵循“目标——风险——控制”的顺序,这种具有逻辑的模式,重视与企业目标直接关联的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调整审计战略、确定审计重点,从而提供更相关、更符合管理当局需求的确认信息,帮助组织提高经营效率并增加价值。此时,内部审计是从如何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入手,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来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至少包括对组织以下几个方面的确认:目标制订、风险识别系统、风险评估有效性、风险反应活动、风险监控系统有效性。

内部审计的监督、确认和咨询三个职能之间并不是相互***的发挥作用,而是存在着联系。首先,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其最基本的职能,确认和咨询职能是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演变出来的。其次,咨询服务的展开是以内部审计在监督和确认过程中掌握的信息为基础的。监督是对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和效果的监督。确认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标准对特定领域进行评价并提供信息,用于改善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更为对象化和目标化的。咨询服务是直接为组织管理当局提供专门建议,改善经营管理状况。第三,确认与咨询服务的差别主要为是否存在除被审单位、内审人员之外的第三方关系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以外的第三方是确认服务的对象,它保护第三方利益。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不涉及第三方的被审单位的“内部人”。现代内部审计非常注重其所服务对象的要求,需求不同,服务内容也做相应调整,以实现内审的目标。综上,内部审计始终强调实现组织增值,具体方法有二:其一,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其二,减少企业潜在损失。内部审计通过执行其在企业中的监督、确认和咨询职能实现为组织增值的最终目标。

5.3.3 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国法监督的关系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职能定位问题,已成为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如何准确把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以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国法监督在理论界引起了众多争议,实践中也存在许多误区。一般而言,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存在着漏洞,这些残留的问题需要找一个有效工具来解决。

内部审计中的监督、确认职能能将国家法律有些伸不到的角落照亮,协助监管部门监督国有资产,保持其安全和完整。此外,内部审计咨询作用的发挥,使得国有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状况与发展动向,从而及早做出正确决策,防范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提高企业效率。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未彻底明晰前,就无法准确圈定其权力(利)界限,***企不分等国有企业管理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为此,我们试***尝试从坚持***“出资人”立场出发,着力探讨未来国企内审机构的主体属性,职责范围,以及相关法律问题,以期内部审计职能在国法监督中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审计职能在国法监督中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功能的策略分析

为了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各项功能,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应主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地位

应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尤其是随着公司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内部审计发挥更多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来保证内部审计的地位,给予内部审计充分展示自身功能和价值的空间与舞台。

3.2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不建立恰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者改善管理的动力就不足,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于“服务”后就不会有大的突破。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和内控制度。同时,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要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要实施有效的激励。要分别从激励的方式、激励的力度及激励的公平角度来充分考虑。其次,以完善考核手段为基础准确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建立齐备的考核档案。并将考核结果公开,记入个人档案 ,接受监督,作为晋职、升级、加薪或奖励的依据。

3.3 提高内部审计部门***性,实施***及总经理双重监管的制度

***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性:① 采用***及总经理双重监管制度,内审机构在职能上向***或同类机构报告,行***上向 CEO 或总经理报告,这种双报告模式能更好的使内部审计部门保持***性。②利用国家立法的形式强制性促使内审执行主管报告级别的提高。扩大内审范围,优化内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发展内外部多种评审活动 内部审计不能仅限于财务审计,要拓宽审计范围, 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用到经营审计上,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确认和咨询职能。在用人方面,应选拔一些学历较高,业务水平较强,知识结构丰富的人才。内部审计机构还应积极开展内部和外部评价,及时弥补内审人员在职业道德和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为企业提供“持续的、专业的和充满创造力的服务”。

3.4宣传审计理念,优化内审环境

要做好内审工作,良好的审计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内部审计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理解。优化内审环境要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2)审计机构内部员工的团结与努力;3)被审计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企业内审应识别被审计部门的真正要求, 始终以增加组织价值为出发点,借助营销理念促成融洽内审环境的营造。从以上分析,应该看到,内部审计职能究竟如何定位,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也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定义,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定位。企业的规模、经营生产特点、组织结构的设置、监督的效率与成本、企业文化特点以及经营理念都影响到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就目前而言,最好的内部审计职能应为监督、确认和咨询,他们可同时服务于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和国法监督。

参考文献

[1]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P133

审计方向论文篇10

马冬梅(济南市历城区人民***府郭店街道办事处,山东 济南 250109)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新的审计模式,是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拓展的新领域,必然要符合审计基本理论结构框架,本文将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和特征开始讨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尝试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王晓霞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业务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业务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靳建堂(2005)在《风险导向审计初探》一文中指出,风险管理审计是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这种方法作为成功的全面风险管理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层的风险承受度、关键风险衡量指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高岩芳、魏哲妍(2005)等在《新COSO报告影响下的内部审计的新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内容与方法的构建》中指出风险导向审计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审计机关,也可以是社会审计组织,还可以是内部审计机构,相比较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纵观上述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定义的研究,比较一致的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的革新,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但更多的是从审计技术、流程和内容来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

李璇(2007)指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指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企业各层级审计主体在优化配置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责、权、利,高效地实现审计目标的视角下,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能力合理配置为基础,以公司各职能机构的有机协调为路径,以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创新为手段,以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在公司内的传播为核心,以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它是企业内部审计系统的资源、能力、战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优化、目标协调的集成系统化的结果。

简言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对企业全面风险的一种管理监控模式。它既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核心内容,也是其在当代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系统发展方向的集成表征,更是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结果。它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生成和运行机理,而且特征显著。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是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以管理层的风险承受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化企业关键风险管理、确保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水平之内为目标,通过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确保经营者履行受托风险责任。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风险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控制机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审计方向论文10篇

学习

内部审计工作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审计工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论文题目,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2018。(1)内部审计起源和发展历程。内部审计源于企业管理者为了验证用以决策的(会计)信息而产生了对分离的内部确认职能的迫切需要。刚开始,内

学习

审计实训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实训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实训报告范文完整。一、审计实训与理论同等重要(一)重理论轻实训主要是理论知识懂了,实践操作很容易这样的论调一直以来是审计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而且相对来说审计理论课也比审计

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课文1-6课文汇总,小学课文最新版文章。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

学习

审计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研究生审计论文发表。1.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应成为审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显示,2003年国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中有72.79%是

学习

酒店心得体会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参观酒店的心得体会,进酒店心得体会8篇怎么写。一、初步的收获很多。在酒店餐饮做服务员的实习心得。xx年6月30实习结束了酒店餐饮服务实习心得体会:对于酒店管理来讲,服务水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

学习

审计硕士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硕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专业硕士论文选题,2018审计硕士论文案例。1、区块链的概念区块链是由区块通过有序连接而形成的分布式数据库。区块,即区块链的基本信息储存单元,是相关信息和数据的集合,包含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

学习

审计课程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课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学课程论文1000字。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牢固确立“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合作,走校企、校地、校际和中外合作的办学道路,突出地方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

学习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工程造价毕业论文答辩题目,工程造价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及其分析1、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在于将建设项目分解成若干个活动,从而针对各项活动分别进行明确

学习

互联网会计论文10篇

阅读(182)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会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毕业论文,互联网会计毕业论文题目。1.会计数据的载体有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传统会计是以纸张作为会计数据的载体,在互联网络运行环境下,硬盘、内存、软磁盘、磁带等磁

学习

审计工作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工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工作论文参考文献。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审计线索的影论文响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

学习

审计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内部审计论文。关键词:新时代;企业发展;会计审计一、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会计审计工作被忽视在当代的许多企业中经常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品的销售或利润的赚取方面,很少注

学习

it内部审计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it内部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论文数据怎么写,信息系统内部审计论文。一.IT审计范围进行IT审计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管理组织与制度;2.项目管理流程规范性,包括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与上线管理;3.基础设施及运

学习

审计论文格式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怎么写范文大全,审计通知的格式及范文。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大,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经济活动领域也随之拓宽,作为高校经济问题的护卫者,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的内

学习

管理学组织论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学组织论文,内容包括管理学关于组织的论文2000字,管理学基础论文案例。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与事务管理模式在不同时展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专家学者指出,其管理思想最早起源于早期殖民时期,并且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具体

学习

内部审计工作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审计工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论文题目,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2018。(1)内部审计起源和发展历程。内部审计源于企业管理者为了验证用以决策的(会计)信息而产生了对分离的内部确认职能的迫切需要。刚开始,内

学习

审计实训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实训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实训报告范文完整。一、审计实训与理论同等重要(一)重理论轻实训主要是理论知识懂了,实践操作很容易这样的论调一直以来是审计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而且相对来说审计理论课也比审计

学习

审计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研究生审计论文发表。1.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应成为审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显示,2003年国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中有72.79%是

学习

审计硕士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硕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专业硕士论文选题,2018审计硕士论文案例。1、区块链的概念区块链是由区块通过有序连接而形成的分布式数据库。区块,即区块链的基本信息储存单元,是相关信息和数据的集合,包含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

学习

审计课程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课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学课程论文1000字。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牢固确立“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合作,走校企、校地、校际和中外合作的办学道路,突出地方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

学习

审计重要性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重要性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重要性水平问题研究论文题目。

学习

内部审计控制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审计控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论文模板,内部审计与控制的论文1500字。(二)文献回顾以SOX法案的颁布实施为分界点,美国内部控制相关研究可以分为2002年之前和2002年之后两个阶段。2002年之前,相关文献主要集中

学习

审计研究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研究发表的论文格式模板,审计研究论文题目大全。一、审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与论述会计理论的丰富资料相比,在审计文献中,很难找到论述审计理论的文章或专著①。莫茨(R.K.Ma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