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本科论文10篇

审计本科论文篇1

 

一、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后升本的全日制应用型二本院校。会计学专业作为学院第一批升本专业从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方面全面提升。尤其是2014年学院加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迈出了转型第一步。同时学校将迎来2018年***审核评估。转型审核评估给学院明确了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实践教学,强化会计学专业的技能和应用是今后办学的方向。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将成为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抓手。那么,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如何?通过表1、表2可窥见一斑。

 

从表1、表2可以看出:2008级至2013级会计学专升本和2006年至2011年会计学本科优秀论文比例只占2.7%(其中专升本优秀论文占比为2.77%,本科占比为2.7%),所占比重少;良好占48.3%;中等占41.7%;及格占7.3%。与社会实际密切结合的毕业论文少,案例研究少,实证研究更少。整体来讲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二、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选题

 

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学毕业论文研究的成败。从调查看,毕业论文选题空洞且大,教学科研与应用题目偏少。选题定位不准,学科交叉和创新性选题甚少。平顶山学院会计学专业升本后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虽有所提高,但离学院转型发展和审核评估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选题必须与科研课题、生产实践和社会应用结合起来,体现技能和应用的需要。

 

(二)开题

 

开题环节存在的问题是:文献的查阅处于敷衍状态,简单拼凑;对论文所选题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理解不透彻;文献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析与要研究的论文方案脱节;写出的文献综述篇幅很短。有些学生甚至害怕与学生讨论和与教师沟通,所参考的文献层次较低且比较陈旧。因为会计事项纷繁复杂不确定性很大且日新月异,陈旧的准则及处理方法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需要,更不能体现会计学毕业论文的培养要求。开题环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会计学毕业论文的认识不够。所以将PDCA管理理念引入毕业论文整个教学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正确认识开题环节,把文献查阅和大学知识的积累应用相结合,提出一个论文初步方案,约定时间广泛听取论证每篇论文的开题报告,充分酝酿补充意见,才能为下一步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

 

(三)指导

 

经过升本后几年的实践,指导环节的问题是:师生沟通次数少;包办现象;没通盘考虑研究过程;拖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主动性差,等靠思想严重。教师为了考核评先评优的需要不得不包办。有的只是零碎的思路,没有通盘考虑会计学毕业论文的进度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缺乏对研究论文的可行性、一体性的系统思考。

 

(四)监督

 

监督过程存在监督不到位问题。根据我校的情况,师资力量不足,一位教师要指导10位以上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还要完成大量教学任务,需要相当的经验水平和责任心,且没有相当经费的支撑,难以保证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的监督力度,没有办法保证论文质量。同时,学生方面自律能力差,各类考试的时间节点与毕业论文时间的冲突(公务员、硕士研究生、会计专业的资格证、教师资格证、金融系统的招考、选调生等考试)、实习找工作使学生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大打折扣,这些原因都会给论文写作造成不良影响。

 

(五)答辩

 

有部分学生认为没必要也不参加答辩,没有系统的逻辑思维方式,对知识和综合能力在实务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三、PDCA理念指导下的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措施

 

所谓PDCA(Plan-Do-Check-Action),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由戴明采纳,宣传普及,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有效进行一项工作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是质量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转型审核评估背景下将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和实践引入PDCA管理理念,从大一起进行“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贯穿四年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开课计划和日常教学工作中,大一、大二重在会计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大二、大三重在各类活动中培养兴趣,同时在课程设计上逐步思考毕业环节的研究方向;大四有了自己的设计,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PDCA管理方法涵盖本科毕业论文整个环节,贯穿会计学本科周期,达到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目标。笔者针对2015届会计学本科和专升本毕业生共340名学生(2011级会计学本科95名和2013级会计学专升本24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在7学期第5周进行。发出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330份,设计问题10个,9个问题为选择题,一个为文字描述。通过问卷从以下方面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向。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

 

在对会计学毕业论文的认知度上,有将近150名学生对毕业论文有正确认识,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是会计学本科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有130名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为获得学士学位而为之,还有50名学生认为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取消。在对毕业论文的规范和认知度上仅有65%的学生表示清楚,有3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清楚。针对如此情况,必须将PDCA引入毕业论文的教学机制。“以生为本”,树立个性化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规划中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专业导论与学业规划等课程,让学生感悟到大学学习生活既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还有重要的实习加漫长的毕业论文积累、制作、完成等环节。更应该明白的是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及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大学生学会生存、实现自我发展的初步锻炼过程。

 

(二)参加创新、本科校级课题院级课题申请

 

学校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申报工作,且对中签的团队给予适当的资助,同时院级、校级要分开,鼓励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三)选题

 

在学生选题方面,笔者对2006—2011级会计学340名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有效调查330名。学生喜欢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是:提前进入会计学实训环节、参加创新活动,会计学及相关领域内的学术讲座。最喜欢的毕业论文开题方式是在导师的指点下自由发挥;最喜欢的毕业论文选题方式是与会计学实务相结合。简言之,对毕业论文选题要提前介入、双向选择、真实课题、自主选择、到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在第6学期必须开始,选题时间意愿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到,90%以上的学生愿意将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之前选题并双向选择指导教师。第6学期完成此项任务的占40%。在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上,调查结果见表4。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教师的选择有3种态度:必要、不必要、无所谓。总体上说是有主见的。首先看重的是师德,其次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第三希望师生互选。

 

(四)师生交流

 

在调研中,我们着重从交流的形式、次数、内容着手,并且对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

 

调研中可以发现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认真负责。只有1.5%的学生认为教师马虎敷衍。同时除了毕业论文外还有35%学生接受了教师考研方面的帮助,46%的学生接受了教师就业方面的指导。PDCA循环理念引入之后,在分布分流的作用下,学生有充足时间准备论文工作。据了解学生主要利用寒暑假、课后、周末、期间长假、晚上开展论文工作。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教师可进行个性化辅导。

 

(五)论文全程指导

 

通过调研,将PDCA管理理念贯穿毕业论文教学和实践全过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第一,理念上的转变。应用技术转型使今后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平顶山学院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应有战略选择。第二,应用综合素质的提升。PDCA开课计划和管理理念能实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在检查、检验和反复总结经验中逐步提升综合素养,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培养专业兴趣,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根据学生共性及兴趣性格及智力的差异,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专业点,且正确认识课程小论文与毕业论文的关联与差异;对学生来讲学校与教师尽力使学生的兴趣与专业达到一致学生的潜能才能发挥到极致。认知还有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境界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开设专业导论和学业规划课程,使学生对整个大学生活有一个系统了解。大学的学习过程不但有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还有实训、实习、设计、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

 

在学院转型发展和改革的形势下,学校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会计学专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合作,与大型企业联合,利用寒暑假具体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参与企业一些项目,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通过PDCA在大学四年的循环和管理,学生有了一些成果,发表一些论文,参与一些课题,科研活动获奖等,就会比较容易完成毕业论文各环节。

 

(六)答辩

 

经过学术不端检测合格后,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进入答辩环节。根据学院转型及审核评估的要求结合近几年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探索,对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设置了7个答辩评量标准选题、文献查阅及调研、论证分析、撰写质量、论文价值、译文及格式、任务书执行情况。本科毕业论文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论文成绩和答辩成绩。以上7个标准仅为论文成绩。具体评量内容及要素见表6。

 

平顶山学院近几年对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实行的是实时评量,每位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对往届毕业生采取的是延时评审。随着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深入,论文的抽取、送审和通报将成为必然趋势。河南省教育厅从2015届会计学毕业生中抽检论文3篇,建议在转型中的二本院校尝试引入“双盲”审核制度。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实践与探索,是平顶山学院审核评估及转型发展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会计学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引入PDCA管理理念,尝试会计学本科层次双盲审核,补充完善评量和评审指标体系,是提升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会计学毕业论文顺利通过审核评估的必要条件,是学校转型评估的需要,也是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新思路,同时也是今后改革的方向。

审计本科论文篇2

关键词:***性;职业谨慎;审计失败;审计风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方式日益复杂,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管理层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也随之日益增大。管理层参与财务造假,关联交易更加复杂化等等一系列原因,使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愈发困难。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审计失败的案件屡屡发生,给审计机构、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已是摆在审计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对***性的保持和对职业谨慎的恪守。

不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错弊的严重程度如何,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最终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就属于审计失败。所以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其避免审计失败的前提与基础。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能够对审计失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

本文试***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研究,分析科龙电器审计失败的真正原因,进而对保持***性,恪守职业谨慎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进行探索。

后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与方法;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案例背景,详细分析案例;第五部分为案例讨论与一般启示;最后是研究结论和展望。

二、文献回顾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审计失败的案件屡屡发生,给审计机构、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已是摆在审计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诸多学者对防范审计失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章立***(2012)在其专著中指出,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财务报告舞弊和审计失败产生的原因、形成机制和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构建转型经济下审计失败的理论分析框架,把握审计失败的规律。

贾成海(2014)更加强调审计***性是审计的灵魂。在经济转型的今天,审计***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审计***性的可行性对策。

姜锡铭(2009)同样强调,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也是审计赖以存在的基础。***性是审计的灵魂,决定了审计质量。

胡本源(2009)指出,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在经济上的依赖会损害审计***性的一项原因。只有从制度根源上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行为的约束,审计***性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上述研究文献,主要讨论了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失败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研究,分析科龙电器审计失败的真正原因,进而对保持***性,恪守职业谨慎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进行探索。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案例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特定事件或事物的发生和变化,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案例研究验是解释上述两类问题的有效策略。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仅仅起到研究设计的作用,而且是一种全面的研究方法。

作为案例研究,本文采用了对单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即个案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有助于捕捉和追踪管理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和新现象。个案法所得的材料比较全面准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案例研究对象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2001年度科龙电器的审计师为安达信华强,因科龙连续两年亏损,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安达信华强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德勤华永接手科龙电器的审计业务。2002年度,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3年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4年度其再次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2002-2004年度间,科龙电器财务报告弄虚做假,披露不实不尽,而在德勤对科龙电器这几年均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德勤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对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德勤应当为其审计失败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将集中研究在2002-2004年度之间,德勤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对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对科龙电器2002-2004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失败案例。本文重点介绍了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的一些观点。在案例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站信息、新闻报道、专业杂志、内部资料等二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获取信息。

四、案例简介与分析

(一)案例简介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2000年开始科龙出现净损失,2001 年度,科龙电器继续出现巨亏。2002 年度,科龙电器扭亏为盈。2003 年科龙电器处理掉了三年的累计亏损,并出现进一步盈利。2004 年,在扭亏两年后,科龙电器重新“反亏”。

2001年度科龙电器的审计师为安达信华强,因科龙连续两年亏损,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安达信华强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德勤华永接手科龙电器的审计业务。

2002年度,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德勤对该份年报出具保留意见的主要理由是不能确定年初科龙公司及合并的净资产是否真实。在这种情况下,德勤2002年出具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得有些牵强。

2003年德勤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事实情况却是,科龙电器2003年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假陈述与重大遗漏,并不满足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

2004年德勤再次对科龙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主要针对该年度的两项应收账款。德勤以未能从这两家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即未能取得充分而恰当的审计证据而给出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5年5月科龙危机爆发,德勤难辞其咎。2005年底,证监会认定德勤对科龙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

(二)案例分析

在这一部分里,本文将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具体深入分析初步讨论前面所提出的研究问题: 保持***性,恪守职业谨慎是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

鉴于德勤在科龙电器审计中的表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丧失应有的***性和职业谨慎已是导致大量审计失败的首要原因。德勤对科龙的审计毋庸置疑是失败的。在2002-2004年间,科龙电器财务报告弄虚做假,披露不实不尽,然而在德勤对科龙这几年的审计报告中均未反映,德勤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对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没有按规定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德勤应当为其审计失败承担法律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勤在对科龙公司各期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时,错误地按照科龙公司期末存货盘点数量和各期单位成本确定存货期末余额,并推算出科龙电器各期主营业务成本。

2、德勤对科龙抽样盘点的范围不充分,从而未能发现科龙通过压库方式确认虚假销售收入的问题。

3、德勤在2003年度进行应收账款函证时,两家客户并没有将回函直接传真或邮寄给德勤,而是由科龙公司该项目的工作人员接收后转交给德勤。

五、案例一般启示

在上一部分中,本文详细阐述了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的主要发现并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从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中得出更具普遍意义的一般启示。

审计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没有保持应有的***性,没有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程序时,应遵守注册会计职业准则,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保持应有的***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合理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六、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审计环境与审计实务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审计失败案例屡见不鲜。审计失败的问题已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已是摆在审计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其避免审计失败的前提与基础。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能够对审计失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秉承客观、公正、***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能够充分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失败。

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的探索,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在更大的制度背景,更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考察。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学者提出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成海(2014).审计***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 章立***(2012).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审计本科论文篇3

【关键词】 环境审计; 审计; 综述; 统计分析

【中***分类号】 F23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3-0112-04

一、引言

近两年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大气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用行动表明了我国***府致力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也为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将在理论和实践上极大地促进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由此确有必要回顾我国环境审计研究近年发展现状以判断未来发展方向。

二、近五年我国环境审计研究统计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统计方法

本文采取如下方式选取样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关键词“环境审计”,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数据(更新截至2016年8月20日),通过人工筛选剔除与环境审计主题无关文献,最终选取样本文献共计687篇。本文按年度、来源期刊类型、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分类统计,望能清晰描述我国近五年环境审计研究状况,并以此为据提出展望。

(二)年度与来源期刊类型

本文对该687篇环境审计样本文献按其发表年度与来源期刊类型进行统计。从论文数量年度分布看,大体呈上升趋势,环境审计依旧是学术界热门研究方向。从来源分布看,来源为核心期刊的文献共计205篇,约占30%,与张长江[ 1 ]2011年统计数据相比,比重有所下降但数量仍大幅增长,从侧面反映了非核心期刊对环境审计关注度显著提高。在核心期刊中,会计、审计类期刊仍占主导,但经济、环境、农林等其他类期刊比重接近21%,涨势明显,表明环境审计研究在非会计审计以外的学术界受到更多重视和参与。

(三)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潘煜双[ 2 ]的研究,将论文研究内容分为基本理论与综合、环境审计实务、环境审计方法专论、国外环境审计介绍、环境审计规范专论五个方面(表1)。本次统计中,归为基本理论与综合类的样本文献所占比重为63.61%,与潘煜双[ 2 ]统计数据79.83%相比下降明显;关于环境审计实务的研究占13.25%,环境审计方法专论占14.26%,二者较均衡;国外环境审计介绍相关文献相对涨幅不大,占6.55%;但关于环境审计规范专论的文献五年内仅有16篇,比例甚至有所下降,仅占总体2.33%。

从研究方法和手段来看,仍多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研究,但多样与新兴的研究方法也开始运用到研究中来。在环境审计实务文献中,大多数学者运用常规研究方法(如表2所示),此外,有3篇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法,有7篇采用跨学科研究法,有3篇采用模型法进行分析研究。在环境审计方法专论文献中,方法的多样性体现得更为明显,费用效益分析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被运用于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还有学者引入未确知测度等数学工具以构建相关模型对环境审计风险进行计量评价。

三、我国环境审计研究特点评述

(一)环境审计基本理论研究内容丰富

1.环境审计的概念

国内学者对环境审计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监督论、鉴证评价论及环境管理责任论三种。张丽华[ 3 ]等学者认为环境审计是一项促进和加强环境管理的经济监督活动;王淡浓[ 4 ]等学者指出资源环境审计是由***府审计机关对***府和企事业单位有关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管理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或鉴证工作;张莹[ 5 ]等学者则认为其产生于环境受托责任背景下,并以解除受托环境责任为目的;黄道国[ 6 ]提出由多个审计主体、不同审计客体、不同角度、多种审计方式组成的多元环境审计构想。

2.环境审计的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是主要的实施主体。张爱民[ 7 ]等众多学者认为环境审计主体由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三部分构成;左睿[ 8 ]等则认为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府审计应积极倡导并逐步推行环境审计,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加强***第三方审计机构二次审计;刘静[ 9 ]指出我国碳减排审计主体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协同作用。

3.环境审计内容与目标

环境审计的内容主要围绕资金、***策、管理、项目四个方面展开。黄道国[ 6 ]指出多元环境审计内容覆盖以上四点,具体涉及财***审计、行***事业审计、金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企业审计、农业审计、外资运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及境外审计九类;唐洋[ 10 ]认为环境审计的内容涵盖合规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审计、环保资金审计、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处理审计、清洁生产审计、环境友好型产品审计及环评报告审计七个方面。关于环境审计目标,我国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一元目标论、二元目标论和三元目标论。李曼静[ 11 ]对比上述三种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符合国情的环境审计总体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李雪[ 12 ]等学者重新构建环境审计二元目标体系;沙珍珍[ 13 ]等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环境审计二元目标研究;时***[ 14 ]则分析指出环境审计目标设置应具有预见性、可操作性、特定性以及清晰性,并在终极目标指导下针对不同审计主体设立相应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二)环境审计研究地域特征明显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大不相同,相应的,各地环境审计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点。例如,江苏省位于东部长江三角洲,河川交错,湖泊密布,自然条件极好,经济发达,环境审计开展较早并取得一定成效,该省环境审计从水审计、资源审计、农业资源审计、农村环境绩效审计到清洁能源审计、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绩效审计等均有涉及,相关文献内容丰富。中部地区中,江西省及周地区的环境审计研究多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重要国家战略规划展开;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环境审计注重对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产业聚集且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湘江流域治理的研究;汉江流域资源要素密集,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及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湖北省近年来关于该流域的环境审计研究迅速发展。西部云贵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物种多元且不乏珍稀濒危物种,环境审计研究也多围绕保护资源、物种多样性等展开。

(三)注重环境审计的跨专业多学科交叉

近年来,众多学者在环境审计研究过程中引入多学科的不同方法、理论与模式进行创新,取得丰富成果,环境审计学科正从单一性学科发展为多种学科交叉的新学科。例如,秦荣生[ 15 ]利用物理“无影灯效应原理”探讨***府环境审计,吴洁伟[ 16 ]将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地区环境审计作出客观评价。除了与物理和数学等基础类学科相融合,我国环境审计也与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相交叉,例如:李兆东[ 17 ]等将能质流分析法运用于新型企业环境审计模式构建,杨柳[ 18 ]等将生命周期评价法与环境审计相结合,宗元勇[ 19 ]从道教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环境审计的原则体系,陈波[ 20 ]指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形成与发展基于资源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融合。

(四)对国际经验的分析研究热情不减

我国环境审计在国际上起步较晚,为更好地顺应国际环境审计发展潮流,我国学者一直注重对国际经验的借鉴。侯婷婷[ 21 ]等对比我国与加、德、印环境审计各组成要素,李明辉[ 22 ]等评述大量国外环境审计理论研究,游春晖[ 23 ]等对美国环境审计制度变迁进行了回顾,张珂[ 24 ]选取与我国环境审计起步时间相仿但后来居上的日本为对象进行研究。除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环境审计模式外,我国学者对在环保方面有成熟经验的不发达国家环境审计模式也有所关注。例如,杨丽萍[ 25 ]对南非***府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经验进行分析,为我国***府主导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五)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热点新命题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制度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迅速得到学术界关注,成为环境审计研究领域的热点新命题。林忠华[ 26 ]、蔡春[ 27 ]等学者围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研究,丰富并完善了相关理论;湖北省审计厅课题组、安徽省审计厅课题组就本省自然资源资产专项审计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和理论探讨研究;张宏亮[ 28 ]等设计了主副指标相结合的资源环境管理指标体系,构建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独特模式、方法及应用体系并通过案例证明其可行性,为相关实务的开展提供了指导。

四、我国环境审计研究展望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未来环境审计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展望:第一,探索构建创新型环境审计理论体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这一特殊经济背景对环境审计理论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为了适应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不断创新环境审计理论体系、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实施机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第二,加强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是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目前对评价体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可操作性差,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实际工作中也常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存在理论必要和现实必然性。未来应加大对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力度,更多运用实证检验研究成果,并不断结合实际加以改进和完善。第三,深入环境审计法律制度体系研究。环境审计法律制度体系是环境审计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环境审计法律制度基本确立但仍存在立法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充足、实践不充分等问题,未来学者应更注重分析研究环境审计法律制度,为我国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环境审计法律制度体系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尽快实现环境审计法制化、规范化。第四,加大对民间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的关注力度。民间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环境审计的重要主体,应积极探索有利于我国民间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有效路径,丰富相关领域研究。第五,进一步促进环境审计跨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环境审计与其他专业、领域的融合,有助于开阔研究思路,通过多元化的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我国特色环境审计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长江,***华,黄寿昌.中国环境审计研究10年回顾:轨迹、问题与前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35-40.

[2] 潘煜双,李云.中国环境审计研究述评:基于国内1997―2008年研究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0(33):65-68.

[3] 张丽华.我国***府环境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121-124.

[4] 王淡浓.加强***府资源环境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审计研究,2011(5):18-23.

[5] 张莹,宋传联.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中国环境审计关系人中存在的问题[J].生态经济,2013(7):85-87,92.

审计本科论文篇4

一、丰富审计文化内涵,是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的坚实基础

审计署《20__至20_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 。加强对审计文化建设的研究,赋予审计文化丰富的内涵,是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的坚实基础。

所谓“文化”,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等。从狭义出发,“审计文化”是指审计机关在长期审计监督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审计工作理念、行业工作作风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它体现着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机关审计文化品牌。可以说,审计文化是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内部表现和外在反映,能够从精神层面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创建和谐的审计机关环境,那么,到底审计文化揭示出哪些内涵呢?

1.以人为本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建设审计文化也不例外。人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广大审计人员是审计文化的构建者、实施者,审计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发挥积极性才会有主动性,进而产生创造性。由此,以人为本应该成为审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2.为***以德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总要求

《论语》讲:“为***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之根本,应多做老百姓满意的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审计机关干部更应该有“为民执***”“依法求实”的理念,审计文化应该准确体现我们的执***理念,那么“为***以德”自然应该成为审计文化建设的总要求,它要求我们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廉洁从审,这样才具备了德的标准。从另一角度讲,德要求审计人员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让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得到正常的实现。

3. 和谐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宗旨

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之一,审计要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就必须建设和谐审计,使之成为整个和谐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审计是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系统”,并不是要求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对立,预防、揭露、抵御才是我们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提倡和谐审计,最终发挥其“免***系统”的功能。

4.开拓创新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审计理论的创新使我们对审计有了新的认识,因循守旧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会使事业有新的生机和活力。开拓创新,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跳出审计看审计,使审计走出查帐、纠错、处罚的简单循环,创新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仅从微观层面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而且要从宏观层面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 科学管理是审计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展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和竞争机制,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通过科学的管理来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审计文化载体,是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的有效途径

审计文化建设虽然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落到实处。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活动,充分展示审计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一)以审计制度文化建设为基础,实现科学管理的目标

制度文化在审计文化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组织职能有效履行的关键。建立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审计制度体系,充分代表着审计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在审计制度当中,法规制度具有稳定性,内部管理制度视各个具体单位而定,最能代表审计文化特色,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推行是审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为了实现更加科学的管理,我带领班子成员到基层调研,回来又进行研讨,头脑风暴,又经过几次征求意见,对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和可操作性,这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前提。

(二)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实现审计的两大突破

审计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建设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树立科学的核心价值观,这必将决定着审计机关每个成员的行为,是推进审计事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目前首要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审计人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健康人格和正确的审计价值理念,这是树立审计形象,推进文明审计、依法审计的基础。其次是大力推进和谐审计。和谐审计是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审计工作作风的外在表现,是审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努力推动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创新审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准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免***系统”功能。二是创新审计机制,建立起科学的审计管理、考核、激励、促进和保障体制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审计、依法管理,以保证审计“免***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三是创新审计方式,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坚持走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四是创新审计干部队伍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研究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审计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五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认真 落实葛 厅长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最终实现审计工作的两个突破:一是在移送大案要案上有所突破,二是在投资审计项目上有所突破。

(三)以作风建设年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今年全省开展 “干部作风建设年” 活动,以 “深入实际,破解难题,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强化民本意识,不断***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从审计工作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始终把转变工作作风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审计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审计干部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为公、执***为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我们通过过召开研讨会、法律知识竞赛、调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转变审计干部工作作风。和谐审计机关建设研讨会使大家认识到团结和谐大家庭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审计理论研讨会使大家对什么是审计、什么是“免***系统”有了新的认识,思想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先进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并推进工作的开展;审计质量研讨会上,各分管局长带头发言,各位科长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以“如何增强执行力”及“审计文化内涵”为主题的演讲,引导审计干部牢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奉献”的审计理念和职业道德观。通过研讨会、知识竞赛、歌咏比赛、联欢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审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通过活动,凝聚人心,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关心干部职工,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使审计机关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三、打造审计文化品牌,是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的重要目标

审计文化建设和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围绕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工程的审计监督,同时在完善机制、促进管理和提高效益层面,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规范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靠实干赢得肯定、靠实干赢得进步”的理念,引导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勤奋实干、争先创优,形成“以人为本、依法求实、开拓创新、廉洁高效、管理科学、敬业奉献、和谐奋进”的审计文化品牌。这也是审计人员对事业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升华,是审计团队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审计人员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

审计本科论文篇5

迄今为止,审计学科建设并没能取得令人信服的进展,人们对审计学科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比较极端的论点则认为审计没有什么理论可言,是职业化才使审计拥有了今天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审计只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不是一门***的学科;审计称不上是一门有学问的职业,没有资格登上科学的神圣殿堂。审计学科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尴尬局面,值得审计界深思。但这是审计世界的真实吗?审计将往何处去?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子如何看待和处理审计学科与审计职业的关系、审计学与会计学的关系、审计学与科学的关系。

一、审计学科与审计职业

1.审计职业对审计学科理论的矛盾心态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开创审计职业组织的先河以来,审计就作为一门受过良好教育并遵循高标准的职业而存在。审计职业制定了良好的执业标准,强制性要求所有成员承诺遵循道德准则,终身接受后续教育和培训,承担起保护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最终通过纯洁和提高自身队伍的素质抵制了外来的利益威胁,确立了牢不可破的社会地位。审计职业,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即使不是世界上组织得最为成功的职业,至少也是组织得最为成功的职业之一。与审计职业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审计学科的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审计忙于职业筹建和被社会承认而无暇顾及学科建设的苍白托词背后,实际上是实用主义的强烈倾向在作怪。任何可行的均被采用并得到有力的推崇,而那些具有潜在可行性的东西却被忽视,成为一种合乎自然的倾向。审计更多地被认为只是一个实务性问题,而将注意力偏向日常的应用业务,以致忽视了自身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但审计并非完全是实务性那么简单,并不能只靠审计实务就能保持和提高社会地位。由于学科理论是在人们认可的结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于解释事实或现象的命题,是说明在一个学科领域中观察到的事实的一般规则和原则,或引起这些事实的原因(Schandi,1978),因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唯一的积极的办法,就是建立和运用理论(MautzandSharaf,1961)。可以断言,任何职业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理论结构来支持,都是难以确立的。而通过审计学科建设,使审计理论取得快速的进展,可以引导审计职业检验和优化审计实务,为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探求合理的解决办法。不容否认,学科理论应该走在职业实践的前面,优秀的审计职业实践背后必然有审计学科理论的支持,而极大地损害审计社会形象的审计失败正是科学审计理论的缺乏等原因造成的。

2.审计学科理论对审计职业的促进如果我们忽视了审计的理论基础,让它后退到审计早期那样的机械程序和实务资料的收集中去,那末,审计不仅不会得到社会的重视,而且也不会成为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最佳办法。在审计发展的最初阶段,采用的是详细审计,没有也不需要什么审计理论,相应地,审计的社会地位也很卑微。事实上,几乎是与审计职业化发展同步,涌现出了众多的审计理论大师,他们进行审计的观念总结、思想形成和智慧传播,致力于审计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反过来为审计职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注册会计师职业1853年创立后不久,英国的Pixley就在1881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审计基础文献和实务的著作:《审计人员—他们的义务和职责》,而Dicksee也在1892年出版了现代审计理论的奠基作:《审计学—审计人员的实务手册》。20世纪初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重心刚转向美国,Montgomery就在1912年出版了《审计理论与实践》,以后又随着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再版并更名为《蒙哥马利审计学》。该书标志着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民间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成就,成为审计人员的标准实务参考,堪称审计人员的“圣经”。随后,Mautz和sharaf在1961年出版了《审计理论结构》,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将审计理论作为一门***的学科加以论述的著作,与1972年AAA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和1978年Schandl的《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一起,成为审计理论研究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内部审计更是开创了学科先行的奇迹。1941年1月Brink出版了《内部审计—程序的性质、职能和方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内部审计并宣告内部审计学科诞生的著作,直接推动了当年n月内部审计职业的形成。到1973年“现代内部审计之父”sawyer出版《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一书,内部审计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实务体系,为内部审计职业的迅猛发展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3.审计学科理论与审计职业实务的交融审计职业实务与审计学科理论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审计学的合乎逻辑的理论框架中,审计环境、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观念、审计规范、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质量、审计责任、审计案例等审计理论要素,同时又是审计职业实务的内核。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审计的外环境决定了社会对审计的需求,而审计的内环境即审计职业的自身条件决定了审计对社会的供给。从审计内环境出发,可以决定对审计职能、作用和根本属性的认识,即审计本质。而审计外环境和审计本质则共同作用于审计行为活动需要和所能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即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借助于在审计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对审计工作的理性化的感性认识,对审计工作条件和审计人员条件等进行限定,这就是审计假设。审计假设是进行任何审计推理的前提。

审计推理的第一步就要面对从观察结果和实践经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抽象形态,即审计观念。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观念应该具体落实为审计规范的要求,细化为审计工作的准绳。审计本身就是一种实证性的行为,审计人员需要围绕审计目标,依据审计规范,制定周密、科学的审计计划,合理选取审计程序,搜集审计证据。在综合、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的基础上,慎重形成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即审计报告。采用一定审计程序所搜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报告的出具是否真实、合法,则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客观水平,即审计质量。审计目标最终实现与否,社会公众能否对审计所提供的服务满意,最直接地就是看审计质量如何。审计人员要承担与其审计目标和社会公众审计质量要求相称的审计责任。审计责任实际的承担情况,最直观地反映在审计案例之上。而审计案例所折射出的信号又反馈到审计环境当中,于是又开始以审计环境为起点的新的循环。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审计学科理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同时必然也是审计职业实务发展、完善的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审计学与会计学审计领域存在着丰富的理论,有着合乎逻辑的理论框架,审计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与指导,这只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至于审计能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的地位,发展成为一门***的学科,必然要回答审计学与会计学的关系。

1.审计学从属于会计学的表象审计最初曾以会计的一部分而存在,即便现在审计与会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民间审计人员称作注册会计师;把会计师事务所称作会计公司,把审计行业称作会计职业;把审计设在会计学科之下;对审计的最朴素、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查账。这些在客观上形成了传统认识的一个重大误区,即把审计的发展和它与会计学的分离描述成类似于细胞***的过程,认为审计与会计存在着血缘关系,审计仅仅是会计的延伸,因而只能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而且,从研究的活跃程度和深度来看,没有一个学术领域像审计领域这样沉寂(Schandl,1978);在会计领域,有许多不同的人员和组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进行会计学的规范性理论和解释性理论的研究,然而,只有极少的人员和组织认为需要审计理论(Ricchiute,1982)。这也使得审计学发展的步子远远落后于它的相邻学科会计学,在经济学科大家庭中,尽管会计的学科地位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审计的学科地位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充分的认识。

2.审计学与会计学的区分Maut:和Sharaf(1961)对审计与会计的关系曾做过人木三分的描述:“把审计当作会计的分支是完全错误的。审计是与会计有关,因为审计人员首先应该精通会计;但是,审计并不是会计的一部分。我们如果对审计人员的行为和审计过程的性质进行更深人的考察,就会发现它有另外的渊源。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但它们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二者只是事务上的同事关系,但不存在血缘关系。”AAA(1972)进一步澄清了会计与审计的关系,指出:“虽然会计与审计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它们在目标与方法上的截然不同却决定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必须承认,审计与会计在渊源、性质、目标和方法上确实是完全不同的。会计源于管理上的需要,而审计源于社会的逻辑需求;会计的性质是形成数量化信息的创造过程,而审计是形成判断性信息、使“会计信息价值增值”的评价过程;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相关的经济信息,而审计的目标是确定被审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的方法是制作性的,而审计的方法是分析性的。如果把信息社会看作是一个信息大工厂,那么会计负责的是信息的生产、制造,而审计负责的是信息的检查、验收。总之,对会计和审计比较准确的定位是地位和作用互为补充的同事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3.审计学的***发展在审计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的是Mautz和Sharaf。正是Mautz和Sharaf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独到的眼光,澄清了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从交叉和边缘学科的角度,首次对审计理论及其结构、审计方***、审计假设和审计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蔡春,1994),为审计学迎来了***发展的契机。AAA(1972)则看到了审计职能随使用者的需要而扩展的趋势,认为内部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在扩展着审计的职能,而且审计的领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势必扩展到预算、预测、纳税申报单、内部控制等其他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范围越来越宽、详细程度越来越高,而充斥市场的大量信息只有经过***审查、验证才可放心使用,这使得对审计鉴证的社会需求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审计大可不必拘泥于会计的范畴,而应主动承担起同时对会计以外的其他信息进行检查的职责。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昭示和激励我们,审计学科完全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谋求发展的机遇,而这一切又要求审计必须跳出会计的案臼和局限。

三、审计学与科学审计在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上,能否更上层楼,跨人科学的神圣殿堂,找到自己的科学归宿,是又一个让审计界牵肠挂肚的问题

1.审计的科学衡量“科学”的含义通常有以下四种解释: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要求严格衡量证据的方法和系统方法应用的体系;能够解释、预测和控制给定现象的体系;所有命题均是由法则或原则连结起来的逻辑、数理体系。客观地讲,如果适用科学的最后一种解释,那么不但是审计,就是现阶段的任何社会科学都没有资格称自己是科学。甚至某些自然科学,也还在为这一目标而苦苦追求。这与其说是科学的标准,毋宁说是科学的理想,并不适宜作为现实的衡量尺度。而如果适用科学的其它解释,那么审计将不愧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理由在于:审计研究是一项严谨的学术思维活动,审计领域无处不在折射出逻辑和语言的魅力;审计本身毕竟就是一种实证性的行为,审计活动普遍采用的是统计抽样的方法,而现在就理论知识实践和经验而论,只有抽样误差是“能令人满意的错误”;审计发表的专业意见具有解释会计信息可信性的能力,影响到投资决策行为,起到控制投资决策的作用,发表意见时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和投资风险的提示又使审计具备了预测能力,同时揭发舞弊和差错职责的履行和监督职能的发挥还使审计具有控制舞弊和差错的能力。这给今后的审计学科建设带来的挑战和启示是,必须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审计框架结构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求证过程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功能定位的实用性和增值性。超级秘书网

2.审计的科学归属一般认为,科学有五种类别,:一是抽象的和形式的科学,它是组成知识的最基本类型,很大程度上是其他所有科学均在或多或少地直接依赖的基础性科学,如哲学、逻辑学和数学;二是一般描述性科学,它以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为基础,如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三是特殊的派生科学,它是从一般描述性科学中派生出的更狭窄、更专业化的领域,如矿物学、植物学和人类学;四是集合科学,它使用了其他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实质上是由各门科学组合而成,但对有关论题进行了独特的解释,如地质学、地理学,天文学;五是应用科学,它是特殊科学的***部分,是从若干与实际生活、方法、技术关系密切的科学中吸取原理组合而成的,如工程_学、农业学、职业心理学。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审计与会计密不可分,从会计领域吸取着丰富的营养;以逻辑学为基础和主要根源;证据的性质和意见的形成依赖于认识理论;测试和抽样以概率论和数学为基础;公允表达援用了财务分析和沟通理论;应有的职业关注体现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Mautzandsharaf,1961)。因而,审计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门集合科学。同时,审计又是一个相当重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研究领域,是能够对社会经济生活做出实质性贡献的召茧的研究领域,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这给今后的审计学科建设带来的挑战和启示是,审计必须博采众长,而又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发展和保持特色,注重自身功能和方法的完善;必须植根于社会经济生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

3.审计的科学陷阱当然,审计本身毕竟存在一些容易招致指责和误解的方面,如果不能形成一个客观的认识并积极地进行应对,无疑将损害其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第一个似乎不利的方面是,由于环境、时间、人力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审计并不总是能获得最佳证据,不得不经常以那些与问题有关的非最佳证据为限,结论一经公布就无法予以修正。而采用非最佳证据,即便非常必要,也是存在风险的,它对审计判断的正确性有着重要的约束。客观的认识是,这并不应构成对审计科学地位的贬低,因为即使在其他科学领域,证据的最佳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其他科学从短期看也只能满足于非最佳证据,做出暂时的判断。审计领域积极的应对策略是,需要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质量控制理念,执行严格的证据衡量标准,规范审计程序,尽最大努力取得和使用最佳证据,在不得不使用次优证据的情况下,也要检查接受次优证据的理由和证据的有效性,客观评估所采用替代程序的效果,并极为慎重地做出最终结论。第二个似乎不利的方面是,仅在极为异常的情况下,一项审计才会重复进行,即使重复审计,由于时机和条件发生了改变,职业态度和执业能力完全相同的审计师也不大可能得出相互印证的结论,而且重复审计并不能对前次审计在特定时机、特定条件下的妥当性予以直接验证,这对科学所要求的可验证性有着重要的约束。

客观的认识是,并不是所有科学都能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并让它反复地精确再现,然后借助实验来加以检验,而且重复实验也并不总是唯一可行的、最理想的科学检验办法。可以看到,审计验证会计妥当性的直接依据是公认会计原则,审计本身妥当性的验证则是通过对照公认审计准则,大量运用逻辑、统计等科学方法来进行的。由于能进行其他形式的科学检验,审计仍不失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审计领域积极的应对策略是,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和填制、记录、整理、复核、归档保管等工作环节,完善公认审计准则和统计抽样方法,发展审计证明理论,增强审计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逻辑联系,为审计的科学检验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承认,审计职业化发展离不开审计学科建设提供的强力支撑,审计完全有资格成为一门***的学科,并在科学殿堂中拥有一席之地。可以确信,审计只要坚持自己应有的学科地位,致力于自身的学科发展,不满足于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终将拥有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和无可限量的未来。

参考文献:

审计本科论文篇6

关键词:《审计学》教材,应用型人才,审计报告

一、引言

《审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本科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灵活性以及社会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对高等院校审计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而现行的《审计学》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操作能力得不到协同发展,尤其是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审计职业岗位的需要,出现“培养的审计人才”与“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不对称的尴尬局面,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审计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审计知识的依据,也是将《审计学》课程传授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编写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且符合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审计学》教材,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審计学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审计人才,进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审计工作岗位,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师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审计学》教材版本众多,琳琅满目。其中不少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些《审计学》教材基本上都能按照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审计准则来编写,追求审计学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大纲结构、章节目录,但没有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不够,也不符合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学》教材重审计理论轻审计实务。审计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缺一不可。审计理论教学主要讲述《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审计实践教学主要检验学生对审计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所采用的《审计学》教材涉及可操作性的审计实务方面内容较少,使审计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相脱节,导致学生参加审计工作之后,面对具体的审计实务如同雾里看花,不知道如何去做审计工作.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实务,达不到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目标。

2.《审计学》教材目标导向不清晰。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一般被认为是查账,但审计究竟是什么,如何实现《审计学》教学的目的,实施一系列审计程序的目标是什么,学生们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不知道学习审计的目标是什么。即审计目标导向不清晰所造成的。

3.《审计学》教材编排顺序不符合认知规律。目前,大多数《审计学》教材具有相似的大纲结构、章节目录。审计教材内容在编排顺序上基本按照审计起源与发展、审计概念、审计执业规范、审计法律责任、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抽样、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五大业务循环审计、审计报告及其他鉴证工作,这样的编排是按照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来设置的,体现了实际的审计工作流程,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形成“等靠要、学记背”的习惯。

4.《审计学》教材案例编排过少。目前,我国大多数《审计学》教材以审计理论为主,缺乏与审计实务密切相关的审计案例。审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脱离审计实例来讲授《审计学》课程,势必枯燥无味。但由于审计资料的保密性,许多真实的案例尤其是国家审计的案例很难原汁原味地编入《审计学》教材,使许多审计学教师望而止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高等院校审计案例教材的匮乏。即使有一些审计案例教材,所使用的审计案例资料不是年代久远,就是虚构单位名称等主题资料,缺乏现实感及时代气息,也难以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倪国爱,2003)。

5.《审计学》教材内容编排仅考虑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地融合审计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近年来,随着人才市场对拥有审计职业资格人才的刚性需求,兴起了审计学学科考证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生上《审计学》课程的兴趣,分散了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精力。甚至出现一些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听审计课,而愿意花高费到社会上去听审计职业资格辅导课的现象。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审计学历教育与审计职业资格考试没有很好地融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致使审计人才培养与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相脱节,一些学生逃审计课便在情理之中。

三、《审计学》课程的学科特征

审计学是一门集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行***学、心理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种多学科属性要求在编写《审计学》教材时,充分考虑该课程理论内容多,抽象、枯燥、空洞、乏味,加上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接触企业经济业务,更没有会计、审计实务方面的经验。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审计学》课程难学,教师也感到《审计学》课程难教(杨昌红、李淑琴,2009)。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每天发生不胜枚举的审计现象,《审计学》的学科内容从概念、结构到理论、方法时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审计学》教师摒弃过去那种“一次备课。终身使用”的做法,不断地跟踪现代审计最新的发展水平和趋势,用自身积累的审计经验和审计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审计学》教材内容和版本,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和适应审计实务对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及内容的需求。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建设的路径选择

教材作为承载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对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更新教材,把新理念、新知识及时地融入教材中,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审计学》教材的建设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审计学》教材内容进行不断优化,推出具有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审计学》教材,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精神。1.强调《审计学》教材的实训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实用化倾向尤为明显,大都希望能够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中赢得比较优势。因此,《审计学》教材编排中,不仅要重视审计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审计教材的实训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审计工作岗位。为此,在编写《审计学》教材时应增加更多的实训环节,将审计流程中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呈现出来,让学生知道每个审计步骤需要做什么,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编制审计计划,如何制定审计方案,如何选择审计程序,如何识别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如何收集审计证据,如何填写审计工作底稿,如何控制审计质量,如何出具审计意见以及撰写审计报告,从审计全流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审计实务,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审计技能,以尽快适应审计工作岗位(殷文玲、魏作朋、吕丹,2012)。《审计学》教材的实训性有利于将课堂上学到的审计知识和审计实务相结合,将零散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审计专业技能贯穿起来,做到课堂理论教学和审计实践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审计方法的能力、查错纠弊能力、收集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的能力以及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等(冯秋玲、杜祥辉,2014),从而提高《审计学》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2.设立《审计学》教学目标,确立《审计学》教学的目标导向。在编排《审计学》教材的章节时,要充分考虑这种编排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审计学的兴趣、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审计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应用审计知识的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因此,本文建议《审计学》教材的每章在正文之前设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与此同时,“学习目标”下设置一个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最新“导人性案例”,以向学生展示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如何与课外的审计事件相联系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沈星元、屈瑜君,2012),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审计工作,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增加学生对审计工作的了解。

3.调整《审计学》教材的内容順序,突出审计报告的重要性和引导性作用。本文建议将审计报告放在教材第二章,教学生认识审计报告、阅读审计报告、分析审计报告,强调审计报告的重要性和引导性作用。通过这种先果后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审计产品诱导其了解审计产品的生产过程,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产品生产过程。这样安排的原因如下:第一,从认识论上讲,开门见山地让学生了解审计的最终产品,对审计目标有—个更为清晰、更为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审计方法、审计技术、各种审计业务流程的要求,从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传递审计信息、满足审计需求的基本载体。由于审计需求和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工作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这样对审计流程起着引导作用(张立民等,2013)。

4.《审计学》教材穿插审计案例。《审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材不应仅仅堆砌审计理论,而应在教材中穿插审计案例,把在审计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审计案例编人教材,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中,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审计案例来学习的审计知识将不再是枯燥的纯理论知识,大大缩短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如同置身于审计实务工作的环境中。《审计学》教材穿插审计案例不仅使审计教学有说服力、生动力,而且可以增加审计知识的趣味性;不仅可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强化对审计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审计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

5.《审计学》教材融入审计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实现“课证”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立足于人才市场对审计职业资格的需求,参考审计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来设置审计课程内容,将审计学历教育与审计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合在《审计学》教材中,这样学生在完成审计学历教育的同时,也为后大学时代审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审计职称晋升奠定基础,从而协同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汪锁田,2012)。

6.《审计学》教材增加“研究思考题”的内容,满足研究型教学的需要。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在其第一号公报中强调,“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推而广之,《审计学》课程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在《审计学》教材改革方面,就是加强《审计学》研究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中存在的审计现象和问题,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培养自己不同视角与思路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张立民等,2013)。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审计学的前沿知识,广泛搜集新鲜的审计实践资料,使审计学教学内容跟上时展的步伐,而且在参加工作后面对新生事物时能够探索其所以然。

审计本科论文篇7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经济安全; ***府审计; 理论体系

一、提出论题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府审计理论体系是一项被反复提出但始终没有真正完成的任务。过去十多年,理论界对***府审计研究成果较多,而对***府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不多;对审计理论体系探讨的较多,而径直对***府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不多。当然,前者对***府审计理论的设计与构造不乏借鉴参考作用。

关于审计理论体系的架构,有的学者认为包括审计基础理论、审计应用理论和审计管理理论(冯均科,2002),有的学者认为审计理论体系包括审计基础理论、审计应用理论和审计发展理论(王会金,2004),还有的学者认为包括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王晓霞,2008)等;这些理论体系架构将审计本质、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任务、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审计准则、审计组织、审计模式、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环境等诸多概念或元素在各个理论模块中进行编组,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理论框架设计,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审计概念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审计运行的基本规律,丰富了审计理论成果宝库,开阔了学术视野,垫高了理论研究平台。但是既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一般审计而论,主要考虑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体现了审计发展特定时期人们的认知水平。

审计理论发展如同审计实践一样,有一个成长成熟过程,由于我国***府审计起步较晚,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探讨摸索阶段,审计实践的土壤尚不肥沃,不足滋养理论这样的参天大树;另一方面,***府审计不同于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它受国情、***体、***策法规等审计环境的影响较大,国外***府审计理论对我国的借鉴参考价值受到较多限制,理论研究不能从国外***府审计中直接复制;同时,由于理论研究方法之偏差,理论集中于构造审计理论体系的方法、理论体系研究的逻辑起点、理论体系构造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在理论体系的“运动”,而没有进入理论体系内容研究之核心。而今,我国***府审计经过近30年的发展,构建理论体系的时机和条件已趋成熟:既具理论开发与研究基础,又具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持续努力;***府审计实践的土壤逐渐肥沃,审计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得以总结和凝练;国外审计理论和实务得以借鉴与参考;***府审计有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健全,有关审计业务规范的出台,审计事业自身的发展以及与相关职能的社会分工也趋于明晰,特别是***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之间的界分日渐清晰。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2004)、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刘家义,2010)、***府审计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免***系统”功能(刘家义,2008)等理论观点的提出与创新,为***府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良好前提和必要引领。由此可见,***府理论体系的构建业已成为现代***府审计理论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如何构建***府审计理论体系,有的学者提出审计目标导向的审计理论演绎,提出了一种源于审计职业实践的观点和新的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冯均科,2002)。笔者采用这一研究思路(因为篇幅限制不作证明和说明)。那么,***府审计的目标是什么?刘家义(2008)认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府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潘博(2010)认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审计工作的最高战略目标;张庆龙、谢志华等(2009)认为,***府审计应关注国家治理,构筑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审计平台。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府审计如何担当历史重任,参与国家治理、有效发挥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系统”功能,筑起稳固的安全屏障,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巩固与持久,关系到传统审计的改造与现代***府审计的定位与发展。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府审计理论体系的目标,这是关键性、引导性的理论命题,学术价值殊然;同时,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也是***府审计龙头性、系统性的实践问题,对于***府审计有效履责、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现实意义显著。因此实施国家治理、维护经济安全在***府审计理论体系设计中起目标牵引、导向作用。

二、实施治理、维护经济安全目标导向的***府审计理论体系设计

以国家经济安全为目标的***府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定位于国家治理,服务于国家安全利益,立足现实,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借鉴国外,放眼未来,指导实践,具有全面性、开放性、融合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绪论。即综合百家之说,立***府审计之论。绪论主要解决***府审计学术研究的成果归纳、整合的问题。任何理论以及理论体系的构建都是建立在前人探索研究的基础之上的,都是借鉴、参考与运用、融合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之结果,对于审计这一应用性、复合性极强的学科更是如此。因此,***府审计理论体系理应涵盖理论研究,借鉴与参考前人研究的有益成果和经验,融会贯通、优化整合并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理论建设规律表明,任何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都是一个动态、递进的连续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充分借鉴与参考现有成果,提高理论研究起点,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劳动,节约研究成本,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是绪论的先行命题。所以,全面归纳总结现有理论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是构建中国特色***府审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这既包括围绕国家治理、国家经济安全与***府审计,系统归纳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也包括及时总结***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实践,将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上升为理论,这样才能使***府审计理论体系立足于坚实的实践基础和较高学术平台之上。

2.史论。主要解决***府审计理论体系史料、史鉴的问题。明显区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府审计产生与演进史长达数千年之久,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积垫。2004年***主编的《中国审计史》是至今我国最完整的审计史作,其主要叙述的是***府审计发展历史。利用***府审计,优化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在人类进步的文明史上已具充分记载,亦不乏成功案例和经典事例,对于如今***府审计理论构建和实践推进无不具有参考价值;充分挖掘这一历史宝藏,以史为鉴,解剖历史重要事件,分析***府审计兴衰与国家兴衰历史经验与教训,研判***府审计发挥经济社会免***系统功能的环境与条件,发掘***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的途径与方式,这不仅是***府审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府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纵观审计发展历史,审计诞生的原始动因萌生于安全忧患和治理需要,***府审计与国家同生,且成为重要的治理手段,旨在强化国家***治、经济功能,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史料证明:国家安全是***府审计治理的重要目标和首要驱动;***府审计内置于国家***权体系之中,依照统治者意志发生作用;***府审计与国家安全具有天然联系,审计的兴衰与国家安全的命运是一致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经济安全寓于***治安全和***事安全之中,经济服务***治,***治受制于经济,***治(权)安全与经济安全紧密相联。为了追求国家***权安全,历史上有的统治者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牺牲经济安全,而缺乏经济安全保障的治理安排,其维护力和可持续力是极其有限和相当脆弱的,如秦始皇兴建万里长城、明朝大规模的“屯田戍边”、“固卫疆域”,清朝“清海空域”以防海寇入侵等安稳之举等,系劳民伤财,耗尽国力,防外患则生内乱,终难维系。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这样的正反史例也是不胜枚数的,如前苏联为了与美国争夺***事制高点,保障国家安全、确立国防优势,倾其国力与美国进行***备竞赛,结果经济安全遭严重破坏,引发***治(权)安全的破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这些事例正是当今研究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借鉴与参考,为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目标导向的***府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丰富的历史养料与必要的前车之鉴,对于理论建设和实践开拓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学术界涉猎较少,一定程度上说仍是未开发的处女地。缺乏历史的厚度和深邃的眼力,是目前理论研究表浅、经不住时间检验的原因之一。

3.***。解决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目标导向的***府审计理论体系的法律支持及互应的问题。现代审计的重要理念是依法审计、规范行***。***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为是法律许可且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府审计行为也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府审计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从事审计监督与评价活动。因此,审计理论须涉足法律法规研究,“***”是***府审计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之一。***府审计理论研究须系统地研读宪法、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依据,明确***府审计的活动领域和行为边界,明确审计行为的执行程序与操作方式,同时及时发现与有效解决***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存在的法律法规障碍,为***府审计更好地实施治理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和行为保障,为***府审计改革、创新与发展做好审计法制建设预研和相关方面立法或修法的理论准备。

4.立论。即***府审计基础理论,它是***府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府审计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或理论体系的核心,故称之为“立”。这里所说的理论是狭义的,属基本范畴;广义的理论则包括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所有理论和实践内容均可以落入“理论”范畴。本部分主要解决***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机理与运行规律的问题。它是***府审计理论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复杂,也是建设任务最重的组成内容,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大多集中于此。理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涵:

***府审计基础理论的概念和元素,包括审计本质、审计目的、审计假设、审计原则、审计特征、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环境等。这些理论概念或元素,一部分***府审计与一般审计理论(或者说与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通用性,如审计假设、审计原则、审计方法等,***府审计可以借用而不必与其他主体审计严格区分,但与此同时***府审计亦有其特殊性,需要研究且形成自身的理论表述,部分概念或元素,如***府审计的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主体与客体、审计程序、审计环境等,与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较大差异,不得不“自立门户”。

就***府审计理论体系的特殊性方面,笔者认为须着力研究:

国家治理、国家经济安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国家治理、经济安全与国家***治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民生安全的关系及互动性理论;

***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遵循理论和原则依据:系统论、受托经济责任论、国家治理论、“免***系统”论和审计规制论等;

***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与其他国家治理手段、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客观必要性、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可行;

现行体制框架下***府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以及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与能效;

***府审计治理市场失灵和***府失灵的对策与措施;

***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路径选择与实现方式;

***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序与方法;

***府审计与财***金融安全、资源和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和民生安全、国防安全、权力运行安全等理论。

5.实论。解答***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际效能的问题,即通过对***府审计实际运行过程与结果数据的分析,进行实证检验与评价,证明***府审计实施前后国家治理及国家经济安全性实际发生的变化(分析审计与不审计的结果差异),分析***府审计绩效指标与国家治理及国家经济安全指标的关联性(分析审计绩效与治理绩效和安全绩效的相关性与结果差异),以发现***府审计运行实迹与理论轨迹的偏差,提供校正参数与实践指导依据,进而提出***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可行性以及效果影响因子。通过抽象的理论推演,仅仅能证明***府审计应当在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但究竟是否能发挥这些作用,实际发挥了什么作用,其作用程度如何,以及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只能通过实证分析才能明判。由于部分***府审计项目资料的保密性,以及现行审计结果公告所公布数据的有限性和滞后性,其公告的程序与手续的复杂性和谨慎性,使得有关***府审计方面的实证研究一直较为薄弱,这方面的成果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研究;加之***府审计的运行受制于诸多***治、***策因素,其运行曲线难以准确绘制,难以在一个较短时期找到其基本规律,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实证分析在***府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没有实际数据和数量定义的定性理论,不能说是科学的理论学说,更不是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府理论发展看,实证分析的缺位,客观上制约了***府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影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因此,实证分析与检验是构筑国家治理与经济安全目标引导的***府审计理论体系有待加强与突破的重要领域。

6.例论。解决***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实战案例积累及经验总结与提升的问题。国外***府审计机关非常重视经典案例解析,案例库(分为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两类)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并编成审计人员案头书,作为审计实践开拓和理论研发的首要依据。目前,在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府审计实践尚未全面、普遍、规则地开展,审计数据未形成一定规模且足以支持实证分析的时候,审计案例的研究与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案例个体的“点”足够之多,才能连成“面”,形成实证分析需要的数据库与案例群。再之,案例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重要素材,反映了审计主体对审计规律的认识水平与把握程度;案例解剖能够发现与评价***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际发挥的作用,发现审计机关与其他***府部门的分工协作情况以及审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局限。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审计案例的分析研究与总结提升不够,经常将审计例子与审计案例混为一谈,不注意对审计案例,特别是大案要案的深入剖析,出于保密等诸多原因,很多成功经验得不到总结推广,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引以为戒,更不能及时上升为审计的理性认识和对审计规律的认知,成为审计理论体系的组成内容,因而使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常常低层次重复,甚至发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构建国家治理与经济安全目标导向下的***府审计理论体系必须特别关注的问题。

7.综论。解答国家治理与经济安全视角下***府审计的制度优化、技术支撑和系统保障的问题。***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不仅需要内部职能转变和资源优化整合,而且需要营造良好的体制基础和社会环境,需要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更全面的能力保障。现行的***府审计体制、机制和审计制度与管理安排,要根据***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要求进行调整、改革与完善,需要进行持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审计方法手段需要更多地注入现代审计元素,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更多地配置现代化装备。具体说:

现行***府审计体制改革研究。针对中央与地方审计机关的设置、***府审计机关双重角色(隶属***府与监督***府)、双重领导制、“两个报告”制及审计公告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着力研究解决目前审计机关,主要是地方审计机关的***性问题、审计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双重领导制可能出现的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审计经费的落实保障问题、审计查处难处罚难和落实更难的问题等。

审计队伍建设与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研究。***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审计人员素质及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构建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审计队伍,建立健全审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和制度,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审计人员培训及终身教育体系与多元化激励机制,这些都亟待***府审计理论开拓与实践探索。

审计规范化建设研究。加速审计工作与审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程,包括审计主体资格的规范、审计业务类别与工作目标的规范、审计计划的规范、审计业务执行过程的规范、审计成果的规范、审计质量控制与责任的规范、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的规范和对审计管理的规范等,实施科学性、开放性的规划与建设,以提高***府审计“三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审计成本,提升***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效率与能效,是***府审计理论需要持续研究的内容。

审计信息化、科技化建设研究。为审计信息化、科技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着力开展包括推行科技强审策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技术含量;增强审计主体驾驭信息系统的能力,提高审计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其开展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网络审计的整体胜任能力;提高审计主体在复杂审计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大案要案的审计攻坚能力等方面内容的开拓探索。

审计文化建设研究。审计文化是伴随着审计事业的产生、发展而不断演进、积淀起来的,是审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审计文化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包涵着目标使命、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职业习性等元素,具有引导、聚向、激励、约束、感化、宣传等多重功能,在***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完善先进审计文化的建设体制与机制,以先进的审计文化引领和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是***府审计理论体系必须回答的现实命题。

8.兼论。解答国家治理、国家经济安全目标导向下***府审计理论体系的兼融并举,即与其他学科理论和其他领域实践、与国(境)外***府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互动互鉴之命题。理论建设是开放式,学术研究的合理延伸、广引博证、拾遗补缺,能够有效避免学术研究的死角和盲区,有利于拓展理论研究领域、丰富与完善***府审计理论体系。如中国***府审计体制与西方立法型、司法型和***型审计体制的比较分析,在不同审计体制下***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角色定位和环境依赖,不同的职责界定和路径选择,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效能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等,对***府审计理论构建提供了借鉴与启迪作用;又如***府审计与其他国家治理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府审计如何与其他国家治理方式配备、契合,形成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合力,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与其他国家治理方式的系统功能,也是***府审计理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再如应用经济学、理财学的基本理论,对国家治理、国家经济安全目标下***府审计规制与其他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法律规制和行***规制的执行成本和效能的对比分析,对其***治成本、社会成本、经济成本的统合评判,以及国家经济安全策略执行成本与能效的综合评估等,无疑能够优化***府审计策略与措施,改善国家治理,提高治理对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等等。因此,兼论是***府审计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府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重点、难点及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构建国家治理与经济安全目标导向的***府审计理论体系的重点,一是***府审计基础理论的构筑,这是理论大厦之桩基,是其他部分依托的基础,***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所有论述均应从基础理论中找到依据,并以此为引导进行延伸与细化;这一基础越宽厚、越牢靠,***府审计理论体系就越稳固、越丰富;可以说基础理论的成熟是***府审计从经验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故须着力加强国家治理与经济安全目标导向下***府审计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二是***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效与实现路径的论证,这是***府审计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府审计功能深化、提升***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效具有直接作用,也是各国审计界竞相研究开发的课题。因此在***府审计理论体系中地位独特。

构建国家治理与经济安全目标导向的***府审计理论体系的难点,一是“实论”,因为实证检验中衡量国家治理与经济安全改善程度的指标及其指标值的确定、国家治理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际结果中***府审计实际贡献度的确定等,均无现成范式可循,可供借鉴与参考的资料不多,现行统计体系也没有提供这方面的完整数据,国外的做法虽有独到之处,但由于他国与中国国情存有较大差异,不能照抄照搬,因此“实论”研究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理论建设颇具摸索性。二是“综论”和“廉论”,其范围广泛,定义域不甚清晰,理论容量很大,许多理论和实践课题都是创新性的,如国家经济安全策略与绩效的审计评估属全新课题,它与现行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不尽相同,但却是***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欲完成基础性研究和相应的应用性研究颇具挑战性;又如,在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府审计与其他经济管理和监督机关的分工合作,***府审计如何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动用既有经济监管力量,加强外部管理与内部控制,共同完善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利益,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此等等。

需要特别表明的是,构建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目标导向的***府审计理论体系,不是一切从零开始,进行理论重新研发与重新构造,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理论成果和学术资源,在既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组合和完善,并且根据我国***府审计的实践平台,作理论的再加工和再创新。现有理论研究成果许多内容和观点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可以直接植入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目标导向的***府审计理论体系之中。笔者认为,***府审计理论体系构建中应强调以下几个比较重要的观点:

1.以实施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为目标,对于***府审计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但是国家经济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安全不等于消除风险,追求绝对安全的成本扩张、超越社会承受,反而会损害国家经济安全利益。国家经济安全是多维的、立体化的概念,即是“下海冲浪”而非“立岸”或“浅水区”的安全,是完善市场正向机制而非损伤效率与公平的安全,是投入产出正效益而非净投入、负效益的安全。***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持综合安全观,追求实质性、长久的安全利益,而不是追求一时的、片面的和局部的安全。目前***府审计在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时,应特别注意防范与纠正防范形象工程掩盖下的经济泡沫,以及牺牲长远利益而谋取一时安全利益的做法。近年审计署对地方***府债务专项调查已触及到这一敏感话题,体现了对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的深度关注,理论研究应反映这一特征。

2.依据审计本质及其职能定位,***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作为经济社会的“免***系统”,作为防范与治理市场失灵和***府失灵的规制手段,应当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抵御防范、监控检测、识别预警、自滤除疾、校正调适、升级优化等能效,这是***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功能定位,是***府审计重要的基本理论点,或者说***府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须以国家审计(此处笔者认为与***府审计同义,与同)与国家治理、国家审计具有经济社会免***系统的学说为指导,这是近年***府审计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继续深入研究并创造性地丰富与发展这一理论学说。

3.根据国家经济安全要求,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在现行法律和体制框架下,***府审计实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着力点和实现路径是信息保障、国家治理内部控制制度维护、权力监督、经济运行监测、管理问责、***策评估和风险预警干预等,这是***府审计与其他经济管理与监督机关的比较优势所在,且以此为基础,***府审计与其他经济管理与监督机关进行分工与合作,共同形成国家治理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合力,即对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系统研究甚为重要。

4.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策略是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巨额投入,其成本是可折分、可解析和可监控的;成本与能效的审计评估能够完善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策略,提升经济安全策略的兑现力和持续力;审计监督侧重于社会经济的价值运动(这也是***府审计与其他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的分工),***府审计具有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策略执行成本与能效评估的资格与胜任性;国家治理、国家经济安全策略执行成本与能效审计评估是现行***府绩效审计的功能延伸和深度发展,是***府审计理论的新增长点。

综上所述,按照“绪论铺垫――史论借鉴――***支撑――理论构筑――实论检验――例论剖析――综论统合――兼论补充”的逻辑思路,构建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目标导向的***府审计理论体系,是一种摸索性的理论尝试,其结果正待理论进一步证明和实践的深入检验。对***府审计理论与实践“八论”的划分也具有相对性,各部分内容肯定存在一定的交集,有的内容置于哪一部分并无严格的划分标准。“八论”仅仅是提供了认识***府审计理论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完成了展示***府审计理论体系的层次结构和逻辑线索的功能而已。当然,这一设计不具有排他性,其他设计,也许就是更优的方案。***府理论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开放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笔者乐见各位同仁的商榷与指教。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均科,等.审计理论体系研究[J].陕西审计,2002(增刊).

[2] 王会金.现代审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4(3).

[3] 王晓霞.审计理论体系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12).

[4] 冯均科.目标导向审计理论体系刍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 ***.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5(1).

[6]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7] 潘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审计工作的最高战略目标[N].中国审计报,2010-03-31.

[8] 张庆龙,谢志华.论***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审计研究,2009(4).

[9] 杨树滋.中国审计理论体系探讨[J].山东审计,2002(4).

[10] 王德河,刘力云.对我国***府审计研究的反思[J].审计研究,2003(6).

审计本科论文篇8

关键词:审计;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技术经济学

中国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一、审计理论的制度经济学基础分析

制度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它将人和组织放在种种制度约束之下加以考虑。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规则和规范认为在所有的约束之中,制度是最为紧要的。其中契约经济学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契约经济学在审计中的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1 从委托-理论方面来看:

契约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受委托经济责任,是将委托-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依据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委托人和人都是最大效用的追求者,而各自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也就是说,委托人要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成本。因为人不仅有自己的利益,且其利益通常与委托人利益不一致,使得委托人须“通过人进行适当激励,以及通过承担用以约束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来“使其利益朝着自身利益的方向努力”。外部监督则是能够降低成本、维系关系的有效手段。监督正是体现了审计最根本的思想,成为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2 从审计制度建设方面来看:

从本质上讲,审计制度作为一种***经济控制的同时,也是一种特定的契约安排,是对审计关系相关各方权利、责任、利益及基本行为规范的约定。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契约经济学就成为了审计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契约经济学在审计中体现。

首先,从契约经济学本质角度来理解审计的***性,可以看到,审计只有保持客观公正,才有可能被委托-相关各方所接受;其次,从契约经济学中的契约费用与成本角度来分析审计制度合理化,可以看到,只有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以及适当增加激励成本的情况下,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来有效降低审计监督的成本。最后,从契约经济学原理来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基础是信息披露。审计收费、审计规范、重大审计决策、审计质量检查结果等,都应该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公开。

因此,现代的契约理论研究的成果,丰富了审计理论基础的内容,使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认识审计发展的规律,更全面和客观地考虑我国审计制度的建设问题。

二、审计理论的产权经济学基础分析

产权经济学,又称产权理论,是60年代以后流行于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流派,它主要研究在一定制度框架下产权的界定以及社会制度和经济秩序(包括企业制度、市场机制和***府干预)运行中的交易费用如何对稀缺的社会资源配置产生影响的问题。

现代产权经济学向审计领域的延伸促进了现代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具体体现如下:

1 从审计基础来看,审计是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与扩展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所以审计产生与发展有深厚的产权经济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受托经济责任学说是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及变更的产权理论基础。

2 从审计的本质来看,审计实际上是以协调财产所有者与财产受托管理者间内在的利益冲突关系的一种外在社会保险机制,它既要保护委托者的利益,又要体现财产经营人的利益,按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则是满足不同产权主体的平等要求,审计理论就是在这种矛盾中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

3 从审计的发展来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权制度。这种产权制度有可能影响着同时期的经济制度及其所体现的经济责任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与产权制度之间有着严格的逻辑对应关系。而审计在监督与评价经济的运行的同时,它所鉴定、揭示的经济信息同样反映该时期的产权关系现状。也就是说,单一的产权关系往往只需要简单的审计监督,而多元的产权结构则需要较为严谨与完善的审计制度来支持。随着产权关系的变化及产权结构的变革,审计理论及其实践必定会向更深层次的领域发展,其表现之一便是现代审计的产权博弈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计的产生本身就是产权博弈的结果和进一步博弈的工具。因此,现代审计理论中不断体现着产权经济学的内容。也就是说产权经济学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理论基础的内容,开阔了我们对审计理论研究的视野。

三、审计理论的技术经济学基础分析

在1930年,由格来梯教授编写的《工程经济原理》初步建立技术经济学科的体系。技术经济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经济应用科学。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技术经济学,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治、经济、技术、资源等具体条件,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组合,以保证所采取的技术***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一门应用经济学。

审计技术方法中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审计中的技术分析方法,是指对于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并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分析技术,简言之,就是从经济的角度,对方案进行比较为最佳决策提供依据。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而采用任何技术都会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花费代价,但不管怎样这种代价应该是适宜的。也就是说要求在采用技术的同时考虑其经济效果。如果脱离了经济效果,某项技术是好是坏,是先进还是落后,都难以准确衡量。

因此,在经济效益审计中,需要运用技术分析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活动进行评价,从而提出使效果最佳的各种改进建议。这些均体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审计提供了具体的方***基础,并且极大丰富了审计理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傅殷才,制度经济学派,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2 埃瑞克・G・菲博顿,新制度经济学,孙经纬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

3 冯均科,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15

审计本科论文篇9

国家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J].中国审计,2011.

[2]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

[3]俞可平.国家治理评估:中国与世界[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1.

[4]韩乃志,王鸿.推进审计公开透明,有效服务国家治理[N].审计研究简报,2011-7-21.

[5]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编.审计署2010年度优秀审计论文和研究报告评选获奖文集[M].中国

[6]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4.

[7]许宝强.对我国国家审计未来定位问题的探索[D],厦门大学,2005,11.

[8]张文祥.论国家审计与宏观经济管理[D],安徽大学,,2005,10.

[9]刁永伟.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0,04.

[10]宋常,田莹莹,赵懿清.基于国家战略的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J],中国审计,2011

[11]董大胜.对审计法院体制的新认识.中国审计[J],2011(12).

[12]郭小聪.财***改革:国家治理转型的重点[J].人民论坛,2010.

[13]胡伟.***治过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4]刘力云.***府审计与***府责任机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

[15]秦荣生.深化***府审计监督完善***府治理机制[J].审计研究,2007.

[16]石爱中.国家审计的***治思维[J].民主,2005.

[17]唐皇凤.大国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与主要困境[J].中共浙江省委***校学报,2005.

[18]尹平、戚振东.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府审计特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

[19]杨肃昌.审计监督的***治学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

[20]石爱中,胡继荣.审计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1]张金男.***府审计效能之研究———以台湾为例[D].暨南大学,2006.

[22]戚振东,吴清华.***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8.

国家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莱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3]王静.***府财***资产负债核算国际规范的比较研究——基于2001GFS和IPSAS的研究[J].统计教育,2009,12.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府经济管理案例(二)——国有资产管理与***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8.

[19]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0]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1]毛太田.地方***府公共财***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22]HanaPolachovaBrixi,马骏.财***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3.

[23]李林林.关于国家风险与主权信用评级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24]胡浩.***府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对“欧洲五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研究[D].北京:***财***科学研究所,2012.

[25]郑小娟.欧洲国家债务危机的风险传导研究[D].湖北:武汉大学,2014.

[26]顾诚浩.我国***府财务报告改革的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4.

[27]刘笑霞.***府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之构建——以一级***府为中心[D].福建:厦门大学,2014.

[28]***.基于绩效管理的***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4.

[29]李敏.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30]董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启示[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1.

[31]侯杰.国家资本结构与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6.

[32]李光辉.国家综合负债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校,2001.

[33]周瑞华.“两库两公开”——资产评估监管新模式[J].当代经济,2009,7.

[34]罗和平.关于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管理改革的几个问题[J].国有资产管理,2005,11.

[35]朱毛瑞.三份资产负债表传递的债务信息[N].香港经济导报,2013,1(17).

[36]陈学安.建立我国财***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研究,2004,8.

[37]张永慧,李天祥.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财***研究,2005,5.

[38]郭亚***,何延芳.我国1994-2001年财***支出状况的综合评价[J].财***研究,2003,9.

[39]李彦历.我国财***资金绩效管理研究[D].北京:***财***科学研究所,2010.

[40]赵红梅.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方***府绩效评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

[41]王克强,刘红梅,陈玲娣.财***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开发研究,2006,5.

[42]崔元锋,严立冬.基于DEA的财***农业支出资金绩效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6,9.

[43]高敏雪,等.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4]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谭功荣,刘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45]莫里斯·戈登斯坦,菲利普·特纳.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与对策[M].李扬,曾刚,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6]王定云,王世雄.中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综述与实务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

[47]黄维民.新范式与新工具: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8]王彦荣,等.中国***府资产管理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9]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0]***会计司.***府会计研究报告[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1]陈小悦,陈立齐.***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52]李建发.***府会计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53]李金早.告别GDP崇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审计本科论文篇10

【关键词】 ***队 审计文化 审计文化建设

文化之于***队,犹如车之轮,鸟之翼,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伴随着我***日益现代化,必然会出现日益繁荣的***事文化。审计文化是***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能,发展审计事业中形成的共同价值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队审计文化是适应***事经济和***队文化要求,以文化管理为根本手段的思想理念和制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队审计干部正确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促进***队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大力弘扬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我***特色、引领新风正气的***队审计文化,不断推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队审计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队审计文化基本内涵

1、***队审计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审计文化就是审计部门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是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队审计文化的灵魂是姓***,我***的历史使命承载着***的重托、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利益。***队审计文化必须植根于先进***事文化的沃土之中,必须维护***的利益、保持***队性质本色和履行历史使命服务。***队审计文化是***队审计理念、价值体系、***队传统和***人作风,表现为全体审计人员的整体精神、共同价值观、统一行为准则,对审计人员产生重要影响,是***队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反映。先进的***队审计文化,能够对审计人员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把全体审计人员的兴趣、目标、追求、需要及行为统一起来,使审计人员振奋精神,把工作热情引导到实际工作中去。

2、***队审计文化内容

(1)审计价值观。审计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在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滋养下,逐步形成和优化出的群体意识。它代表和反映着审计整体的追求、志向和情趣,是审计的灵魂。同审计文化的其它要素相比,审计价值观处于支配地位。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审计价值观表现为:***、谨慎、依法、公正、公共责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崇尚理性与证据、主张证明与公开、建设性等。

(2)审计职业道德。审计道德是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活动中信守的、具有继承性和舆论性的审计行为原则和审计行为规范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软性约束,它从道德观念上促使审计人员自觉保持审计职业应有的态度和风范,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赢得社会对审计事业和审计人员的尊重和信赖。诚实守信,敢说真话,敢于碰硬,清正廉洁等审计职业品格,就是审计道德的人格化。加强审计项目廉***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审计部门廉***风险防控工作机制,确保廉洁从审规定落到实处。要加强***队审计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加强新时代***队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审计文化源于审计实践,又超越审计实践。一方面,审计实践孕育了审计文化,审计文化随审计实践的产生而形成,随审计实践的发展而成熟,随审计实践的深化而完善。审计环境的变化,必将引发审计目标、审计理念、审计思维变化,进而促进审计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同时,审计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约束、辐射等功能,对审计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1、***队审计文化建设是促进***队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队审计文化是由审计自身的历史传统、行业特点、人员素质、审计水平等因素所决定的,是作为一种价值观与审计同时存在的一种文化。***队审计文化既有社会文化所赋予的共性,又有***队这个特殊领域的个性。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防和***队建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不断加强***队审计文化建设,能够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推动审计事业良性发展,为国防和***队建设筑牢“防波堤”。为此,必须加强审计精神文化建设,倡导科学的审计理念,追求高尚的审计精神,创造符合时展要求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实现***队审计事业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

2、***队审计文化建设是加强***队廉***文化的本质要求

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风廉***建设的文化支撑。***队作为***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发展***营廉***文化既是纯正部队风气、实现“三个确保”的现实课题,也是当好先进文化建设表率的重要任务,而***队审计文化则是廉***文化的“重头戏”。不可否认,当前“官本位”“潜规则”等消极腐败思想文化在***内滋长蔓延,少数干部受不正之风、享乐主义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混乱,继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建设***队审计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使廉洁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队审计文化建设是加强***队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

恩格斯在《欧洲***队》中谈到:“***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加强***队审计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这样的“心”和“手”。当前社会发展对审计干部所引起一系列思想冲击,少数干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全体审计干部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入手,寻求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把全体干部职工凝聚为一体,把共同的目标和理念激发出的内心的热情转化为审计管理的自觉行动,引导干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成为审计干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抓审计干部培养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百年大计,所以需要***队审计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塑造新时代***队审计文化的基本思路

***队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使审计文化建设的触角伸入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及干部职工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把审计文化建设同审计部门开展的其他各项工作整合起来,将审计文化核心理念贯穿渗透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1、用创新的理论发展审计文化

***队审计文化的持续发展,应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在新时代,既要把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坚持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理论、新观念、新道德作为审计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核心,与日俱进,为我所用,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加强审计理论和业务工作研究。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审计署为全***审计工作的领导机关,加强对全***审计理论和工作研究的领导、指导、统一确定课题、分配任务,把握理论研究主方向。二是要定期召开***队审计研讨会,总结年度审计成果,交流传授理论研究方法,提高审计理论研究质量。三是结合国防和***队建设实际,针对审计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善审计方法。

2、用信息化载体展示审计文化

近年来,***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很大发展,无论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还是对审计信息的集合共享,都有了长远进步,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还较好地缓解了审计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对审计工作发展至关重要。***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硬软建设上求突破,要确定“技术推动、需求牵引、建用并举、***民融合、统一设计、上下联动”的指导思想,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重点,软件开发运用为核心,确保***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一要利用好已开发研制的成果,推广预算审计软件、装备审计软件,基建审计软件,有重点地开发一些项目审计软件,力争经常性审计项目都有软件;二要实现审计信息管理网络化,把***队审计信息管理的终端计算机设备连接成一体化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元统计、智能分析、搜索引擎等手段,实行各级、各单位、各部门及面向社会的统一提供和采集、集中管理、互相交换、有效利用、严格审核监督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全新的具有先进管理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的自动信息化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网络的基础,只有建立科学、完备、配套的数据库,才能实现信息化。审计部门要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包括审计数据、财务数据、装备数据等。通过适用的软件、畅通的网络,科学的数据中心,达到业务工作自动化,数据采集快速化,信息处理电子化,提高审计部门监控***事经济的能力。

3、科学的规划推动审计文化建设

审计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当把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纳入到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来,同审计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努力探索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出与审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并切实从人、财、物上做好充分准备。以《审计法》修订为契机推进***队审计制度文化建设,随着国家《审计法》的修订与颁布实施,《中国人民审计条例》修订工作也进入积极论证研讨阶段。***队审计体制改革应以此为契机,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为突破点,以增强审计***性、权威性为立法理念和立法精神,并以此推进***队审计制度文化建设:一是健全***队审计组织体系。现行***队审计双重领导体制制约了审计***性的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派出机构”的设置为***队审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队审计应以《中国人民审计条例》修订为契机,在***队审计组织体制方面明确增设***队审计“派出机构”的有关规定。二是拓展***队审计的内容和范围。随着我***后勤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后勤改革***策相继出台,如***队保险、住房、***队采购、后勤保障社会化等等,与之相适应,***队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迫切需要将新增的审计内容在《条例》中加以规范,为现阶段***事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提供法律层次上的保证。

(注:本文属2014年度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安、刘便廷、张璇:顺应时展塑造新时期***队审计文化[J].***事经济研究,2007(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审计本科论文10篇

学习

审计会计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会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会计审计论文大全。关键词:会计审计质量;会计监督;建议中***分类号:F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8-0097-02企业发展必然要进行经济活动,产生资金流,会计部门和人员存在的意

学习

审计实务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实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基础与实务小论文,审计实务论文。二、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越大,在检查风险既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也越大。电子商务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

学习

工程项目审计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项目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审计论文发表,工程项目审计的发展趋势的论文。(二)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统的公共管理体制不断暴露其冗长的组织结构所带来的***府效率低下、公共预算总额盲目扩

学习

审计专业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审计论文写作指导。3.建立专业的审计监督责任体系建立专业的审计监督责任体系需要我们把审计监督责任制落实到位,充分实现审计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专业审计监督责任体系的建立

学习

审计诚信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诚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审计诚信问题的思考的论文,关于审计案例的小论文。目前看来,我国的会计行业的确出现了所谓的诚信危机,并且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会计师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仅对自身有利,对被审计单位也是

学习

审计学学年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学学年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学学年论文范文,审计学的认识与理解论文。李健副厅长指出,审计理论研究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些年,省审

学习

团支部调研工作计划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团支部调研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团支部工作调研汇报,基层团支部调研讲话。弘扬五四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三、参赛对象轻工食品学院各团支部四、竞赛时间xx年3月14日——xx年5月10日五、主办单位:轻工食品学院团总支承办单位:轻工食

学习

经济管理基础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基础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专业论文课题,农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学习

学校内部审计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内部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内部审计论文范文,学校完整内部审计资料模板。(二)中小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社会中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内部的审计人员尤为重要,它主导着整个企业的正常运作,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和投

学习

煤矿安全汇报材料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煤矿安全汇报材料模板,内容包括经典煤矿安全汇报材料范文,煤矿安全汇报材料结束语。主井主扇排风量,负压,北风井主扇排风量负压。矿井有效风量,有效风量率。矿井总进风量为,两风井总回风量为,其中主井回风量、北风井回风量,矿井风

学习

审计风险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风险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风险论文的思路,审计风险毕业设计结论。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内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的新的审计方法。而传统风险导向审

学习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理论实践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理论与实践论文怎么写,审计论文题目哪个好写。一、内部审计文化的概念及管理学属性文化是一系列风俗、规范和准则的综合,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企业内部存在的审计文化是

学习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文化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农村文化建设计划年终总结,村文化宣传工作计划范文。(三)加强计生工作,做好优质服务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搞好优质服务活动,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树形象,进一

学习

电子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术论文,有数据的金融论文范文。客户综合服务网络是针对金融行业这种特定行业的相关服务而设计建设的,客户通过一定的通讯手段(电话、传真、计算机通讯等)与服务网络中心取得联系并得到身份确认

学习

审计会计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会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会计审计论文大全。关键词:会计审计质量;会计监督;建议中***分类号:F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8-0097-02企业发展必然要进行经济活动,产生资金流,会计部门和人员存在的意

学习

审计实务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实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基础与实务小论文,审计实务论文。二、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越大,在检查风险既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也越大。电子商务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

学习

工程项目审计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项目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审计论文发表,工程项目审计的发展趋势的论文。(二)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统的公共管理体制不断暴露其冗长的组织结构所带来的***府效率低下、公共预算总额盲目扩

学习

审计专业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审计论文写作指导。3.建立专业的审计监督责任体系建立专业的审计监督责任体系需要我们把审计监督责任制落实到位,充分实现审计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专业审计监督责任体系的建立

学习

审计诚信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诚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审计诚信问题的思考的论文,关于审计案例的小论文。目前看来,我国的会计行业的确出现了所谓的诚信危机,并且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会计师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仅对自身有利,对被审计单位也是

学习

审计学学年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学学年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学学年论文范文,审计学的认识与理解论文。李健副厅长指出,审计理论研究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些年,省审

学习

审计程序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程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论文范文参考。二、非货币易审计的程序(一)对非货币易重要性的评估。在企业发生的所有非货币易中,注册会计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估,以便在确定相关审计

学习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职业判断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职业发展方向范文,审计专业论文后记范文参考。一、审计职业判断含义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判断,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不断扩大,因此,了解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