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1
【关键词】 审计文化;层次;作用;管理学属性;建设步骤
国家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积极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又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这表明,审计文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试***从审计文化的概念、属性、层次、作用入手,对内部审计文化作一理论探讨,并结合石油开采企业的实际,阐述如何建设审计文化,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文化的概念及管理学属性
文化是一系列风俗、规范和准则的综合,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企业内部存在的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时所恪守的理念、所追求的价值、所遵循的规范、所体现的风骨、所展示的形象”,其构成层次和所发挥的作用与企业文化类似。企业内部审计文化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该企业的文化建设开展得较好;其次是审计工作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实践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手段,以人的精神为管理对象,标志着企业管理思想的一次新的***。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经历的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管理丛林阶段和企业文化管理阶段等四个阶段中,文化管理恰好处于第四阶段,其先进性毋庸置疑。由此可见,蕴含于审计组织中的审计文化不但可以熏陶审计人员、促进廉***建设,同时还是内在于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应有之物。审计文化绝对不是“花瓶”和“摆设”,相反,它与审计工作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审计文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在,他们将“文化”限定于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治范畴,只重视审计文化的反腐倡廉作用,却忽视了其管理学属性。例如近三年来,连续发生了河北沧州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猝死、审计署某特派办女职员机场伤人、浙江东阳审计局韦某公款支付娱乐消费费用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审计部门面临“公信”危机。面对这些现象,审计人开始考虑如何用文化的力量来塑造形象、防止腐败,这个出发点虽然没有什么不妥,但长期陷于这种浅层化的、以偏概全的思维定势中,就会不自觉地弱化审计文化管理的其他重要作用。因此,在了解和把握审计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必须要切实把握审计文化的管理学属性,将审计文化建设提升到相应的认识高度,并将其作为提高审计部门整体管理水平的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二、内部审计文化的“四个层次”及“六个作用”
内部审计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层次,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外部条件、工具、手段和设施,如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设施、交通手段等;行为层次,是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和服务行为规范等,可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树立审计形象;制度层次,是连接精神层次与物质层次、行为层次的中间环节,它以审计岗位责任制、规章、条例、纪律和各种考核标准等形式出现,使审计的精神通过审计制度不断地向审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渗透;精神层次,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层,指审计组织和人员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长期意识形态影响,形成的审计精神、审计价值观、审计理念等,它在审计文化中居于支配地位,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笔者认为,内部审计文化可以发挥凝聚、约束、激励、引导、推动、辐射六个作用,具体是:
第一,文化是“强力胶”――凝聚作用。文化可以把不同的审计人员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上下同心、和谐一致的团队。这种凝聚作用,可以使全体审计人员为了同一个目标和理想而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即便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能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
第二,文化是“量身尺”――约束作用。文化是一种道德、精神层面的“软约束”,可以缓解规章、制度等“硬约束”带来的逆反心理。文化是建立在群体价值目标之上,需要审计人员共同遵守,谁也不能置身于外,这种约束作用更容易促使审计人员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不断矫正自身存在的偏差。
第三,文化是“兴奋剂”――激励作用。当物质激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来自精神的激励,则持久而强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激励,可以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到工作中。
第四,文化是“风向标”――引导作用。审计文化集中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理念,可以用来指导审计人员做什么、如何做。这种无形的引导作用,就像审计队伍前方高高飘扬的旗帜,可以将每个个体的工作目标引导到审计事业既定的发展方向上来。
第五,文化是“助推器”――推动作用。审计文化可以带来审计人员价值观念的革新和变化,在日益追求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价值观念的更新,又会成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第六,文化是“放射源”――辐射作用。审计文化不仅仅在审计部门内部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企业内部也能营造氛围,产生影响,形成感染力。这种辐射作用,会扩大审计的知名度,使审计工作获得方方面面的认同。
三、内部审计文化在石油开采企业的建设实践
以笔者所在的石油开采企业(以下简称“油田”)为例,油田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富有活力、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油田审计开始于1984年,二十多年来,审计处通过开展经营承包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内部控制***评审等各类审计项目,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职能,丰富了油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推动了油田企业文化的落实和完善。例如在开展内部控制***评审时,可以推动油田内部控制子文化的形成;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时,可以推动油田风险管理子文化的形成等等。目前,油田审计文化正处于探索建设阶段,笔者认为,大体要经历以下六个阶段:
(一)提出问题,统一思想
此阶段要使审计人员明确两点:第一,蕴含于审计工作中的理念、价值观和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当没有主动对其进行梳理时,它仅是野草一堆。只有对其进行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长期积累、提炼、倡导和强化时,才能步入油田企业文化体系的“大雅之堂”。第二,建设审计文化可以凝聚审计队伍、提高工作质量,这是短期目标,也是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但从长远来说,建设审计文化可以形成和谐的审计工作环境,丰富油田文化的内涵,并最终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总之,在该阶段,务必要使审计人员破除旧观念,拓出新思路,站在更高层面上了解和认同审计文化。
(二)组织力量,调查研究
该阶段应组织专门人员对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梳理,从而准确把握审计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为塑造审计文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审计部门的历史沿革、审计文化的具体表象和载体、审计人员的素质、油田企业文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同时还要对油田文化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解剖,为审计文化的融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例如,作为油田观念形态文化之一的“经营准则”是“诚信规范、科学高效”,审计处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可以客观公正地验证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这个经营准则,一旦发现有违纪违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改正意见。审计处通过对油田各级单位的100%审计覆盖,可以督促企业不断改正错误,回到规范经营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油田文化在基层的落实。同时,审计职业本身的个性特质如依法、***、公正、进取、奉献等,与油田企业文化的本质也是和谐统一的,在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这些“特质”会通过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言行举止,展示在油田广大干部职工面前,并最终影响审计人员之外的个体,甚至改变他们的言行举止,间接促进油田文化建设。
(三)设计规划,论证实验
该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根据审计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设想,制定文化建设方案和规划,并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实施。首先,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在不同类型、不同目标、不同规模与结构的企业组织内部进行的,各个企业的传统、习惯和文化都不尽相同,对内部审计文化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文化必然受该企业文化的影响,必须融入该企业的文化体系之中。所以,一定要正确处理“大文化”与“小文化”的关系,积极建设内部审计文化,实现与油田企业文化的良性互动。其次,此阶段要尽量争取到油田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油田在《2009-2011年油田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中已经指出,要“坚持共性文化的战略性、主导型和整合性,突出个性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以油田文化为共性要求,创新发展油田行业子系统文化和单位子文化。”因此,应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尽快将审计文化建设纳入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中,将审计文化作为与勘探、科技、廉***等十多个子文化并列的文化。最后,对审计文化建设的进度、要求、目标等,要进行细化分解,做到既有宏观的总目标,也有微观的分阶段目标。
(四)严密组织,传播执行
该阶段是将审计文化设想和规划变为现实的过程,是六个步骤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最为复杂、多变、漫长的阶段。需要着重注意两点:一是要推行审计文化建设目标化管理,提高文化建设的执行力,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推动审计文化建设。二是要注重审计文化营销,实际上就是搞好审计文化宣传。在宣传范围上,要对审计处以外的群体和个人进行宣传,包括油田的各级领导、职工群众和上级审计部门;在宣传时间上,要有意识地与重大审计事件或重要审计项目相互配合、同步实施,包括国家审计的“审计风暴”、油田自行开展的一年一度的经营承包审计项目等,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五)注重实效,评估调整
该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实施效果进行衡量、检查和评估,以正确判断形势,纠正目标偏差,消除负面影响。内部审计文化一定要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不要搞得太过玄虚。由于内部审计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形成、演进受到环境的制约,一定的企业环境必然而且只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文化,所以在强调审计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力戒“审计文化万能论”,防止出现矫枉过正、无限放大审计文化的偏差。审计部门要依据审计文化建设目标,建立相应的参照系,对审计文化建设投入与成本支出进行实事求是的考量,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六)确立模式,巩固发展
审计文化模式确立后,文化建设就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向纵深发展,并具备了自我矫正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此阶段,审计人员的心智模式被激活,审计人员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被不断激发,审计人员将从文化中获益,审计工作被油田广大干部职工重视和认可,审计工作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总之,准确了解和把握审计文化,建设适应油田实际的内部审计文化,是油田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审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只要遵循客观规律,主动进行研究,积极开展建设,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具有能源企业特色的审计文化之路。
【参考文献】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2
关键词:现代审计理论体系、审计基础理论、审计应用理论、审计发展理论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受审计实践的检验,同时又不断在审计实践中修正与完善,因此,审计理论是审计实践的科学总结,是通过实践将客观的、合乎逻辑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内容加以概括、抽象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何使审计理论系统化、科学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是当前审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没有大量的审计实践,就不可能有审计理论的抽象,它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而形成的。审计理论具有指导作用,它将揭示关于审计实践的本质和规律,是为审计实践服务的。审计理论体系是反映审计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的体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系统。纳入审计理论体系的各种审计理论,不是分散的、孤立的、毫无联系的,而是具有内在逻辑推理关系的整体,是首尾一贯、一环扣一环的。
关于审计理论体系(或审计理论体系结构、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可谓由来已久,其结论不下数十种,仅1995年成都会议上提出的有一定影响的观点就有七八种之多。1
新近出版的由国家审计署***审计长主编的《审计理论研究》和《中国审计体系研究》两书提出,审计理论体系的新框架是:审计动因的理论——导出审计理论的定义和受托责任等基本概念,审计主体理论——导出***性等概念,审计客体理论——导出审计对象等概念,审计主客关系理论——导出审计职能、委托和授权等概念,审计运行理论——导出审计目标、审计规范、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审计程序和审计结果等概念。2
笔者认为,审计理论体系按理论研究的性质,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审计基础理论、审计应用理论和审计发展理论,三者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基本框架结构为:
一、审计基础理论
何为审计基础理论,理论界的表述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审计基础理论就是统帅审计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反映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规律,同时也是解决高层次审计理论的基本问题(作为一种理论在一定时空应具有相对永恒性,且不以人们主观意志而改变其本身的内涵);审计的基础理论的主要问题有:审计职能、审计性质、审计对象和审计定义。3
也有的同志认为,审计基础理论是审计之常理,重点解决的审计理论和实际问题是:为谁审计、凭什么审计、审计谁、为什么审计、审计什么、审计的起点和归宿何在、什么时间审计、什么条件下审计、怎么审计以及审计完了怎么办。4
至于如何建立审计基础理论,有的同志认为,审计基础理论的建立应以会计理论为参考,借鉴会计理论的体系,设计审计理论体系,特别是我国目前审计实践仍主要以财***财务审计为主要内容的背景下就更为如此,5此观点在理论界颇具影响,由此审计理论的研究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会计理论的影响,如会计理论以会计环境为研究起点,审计理论则以审计环境为研究起点;有的甚至认为,现代会计理论和实践的迅速发展对现代审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与现代审计理论的发展趋势乃不谋而合。6
还有的同志认为,审计理论体系应是立体的,融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技巧为一体,它是审计实践的沉淀和理论成果的迭加,是一个动态完善的体系;审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应根植于我国审计实践,并指导审计实践,理论的形成应重于总结和归纳审计实践经验,而不是照搬西方现成的理论模式,重于实证的结果,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演绎。7
笔者认为,审计基础理论是研究审计本质、一般规律或基本原理,探求能揭示审计实践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科学水平决定着审计理论体系的水平。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对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审计实践的一般过程和审计认识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审计实践和特殊的过程。前者指的是审计实践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审计目标,运用审计实践手段作用于客体的一般活动过程;审计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指审计研究人员发挥自觉能动性,正确反映审计实践的一般主观手段,审计认识或研究方法不仅作为认识的工具或手段,而且还作为审计基础理论的认知对象。
第二,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任务或目的,是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审计实践和从一般意义上组织审计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审计实践要素的基本性问题。前者是“怎样认识”的问题,后者是“认识什么”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揭示审计实践的普遍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
第三,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功能的长远性和战略性。审计基础理论研究的某项重大突破,常常给整个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大的变革。例如,“受托经济责任审计论”这一审计基础理论观点的提出,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加快审计理论建设推动审计实践的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应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允许多种意见并存和发展,并不急于对某些理论观点作出终结评价,或者说不急于下定论。许多问题越争才能越明,只有争论才能发展、提高和完善。
审计实践是实践的主体按照一定的实践目标,运用一定的实践手段作用于实践客体的活动。审计实践的一般理论是由七个要素构成,这七个要素是审计实践的环境、审计实践的动因与本质、审计实践的目标、审计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审计实践的程序和方法、审计实践的规范和审计实践的管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为:
审计环境理论
审计动因和本质理论
审计目标理论
审计主客体理论
审计程序和方法理论
审计规范理论
审计管理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体系
审计环境理论主要研究审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所处的环境因素及其关系,如***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
审计动因和本质理论主要研究审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审计概念和本质,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等有关理论问题。
审计目标理论主要研究审计目的与审计目标的关系,审计总目标、审计基本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等有关理论问题。
审计主客体理论主要研究审计机构设置和内部管理,审计人员资格和素质条件,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审计教育等有关理论问题,以及审计对象的若干理论问题。
审计程序和方法理论主要研究审计程序和方式手段,审计三要素(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报告)及其相互关系等有关理论问题。
审计规范理论主要研究审计假定,审计准则,审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有关理论问题。
审计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审计计划管理,审计目标责任管理,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信息管理,审计基础管理和审计内部行***管理等有关理论问题。
二、审计应用理论
审计应用理论是审计基础理论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体系,或者说是关于处理具体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的知识体系。它介于审计基础理论和具体审计实践活动之间。通过对审计应用理论的研究,可以使审计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审计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新的审计基础理论概念更易于在审计实践中贯彻落实。审计应用理论实际上是审计基础理论在应用研究与建设上的反映,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审计应用理论研究对象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审计应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审计实践或特殊的过程,而不是审计实践的一般理论。例如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实践过程。
第二、审计应用理论研究任务或目的的针对性,审计应用理论研究的任务或目的是解决具体的审计工作如何做的问题,或者基础理论如何具体运用的问题,是从理论上研究一些具体实践的程序和方法等。
第三、审计应用理论研究具有实践性、专业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第四、审计应用理论在研究上应博采众长,体现理论成熟过程的渐进性特点。
审计应用理论按照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如:
财***财务审计应用理论
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理论
财经法纪审计应用理论
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理论
国家审计应用理论
社会审计应用理论
内部审计应用理论
国家审计应用理论主要研究国家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所要进行的财***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外资审计、行***事业单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有关理论问题。
社会审计应用理论主要研究社会审计基本理论,以及社会审计组织所要进行的审计查证业务、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等若干理论问题。
内部审计应用理论主要研究内部审计基本理论,以及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所要进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财***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审计等若干理论问题。
财***财务审计应用理论主要研究财***财务审计基本理论,以及本级财***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本级各部门和下级***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预算外资金审计,金融机构、事业组织、企业、国家建设项目、基金资金、国外援款贷款项目财务收支审计等若干理论问题。
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效益审计、微观(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和行***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等若干理论问题。
财经法纪审计应用理论主要研究财经法纪审计基本理论,以及对被审计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纪行为进行专案审计的有关理论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理论主要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以及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理论问题。
三、审计发展理论
审计发展理论是回顾审计产生的历史,立足当今审计研究成果,展望审计未来的创新性审计理论。审计发展理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审计发展理论的过程性、连续性;
第二、审计发展理论的先进性、前瞻性;
第三、审计发展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
第四、审计发展理论的国际化、一体化。
审计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审计发展史理论和审计创新理论。
审计发展史理论主要研究审计产生、发展的历史。
审计创新理论主要研究审计环境创新、审计理论和观念创新、审计体制创新、审计主体素质优化、审计内容创新和审计实务拓展、审计方法手段创新、审计管理创新等若干理论问题。
迈入新世纪,面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事业的发展已经立于一个新平台,欲再***新的发展,创新就必不可少;再者,国内国际***治、经济、文化、***事形势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旧的传统的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知识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化、电子化。人们常常用如此言语描绘越来越临近的知识经济:经济运行全球化、社会发展持续化、信息传递高速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资产投入无形化、知识资源资本化、管理手段细密化、人员素质复合化……这些前所未有的变化,标志着我们所处环境的巨变,如果人们自身不变,固步自封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将被历史无情抛弃,“变”就是改革,就是创新;最后,创新不仅是我们所处环境的外在压力,更是人们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的对手和潜在的对手无一不在创新和发展,甚至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发展,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也在迅猛赶超,如果我们不创新和发展,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被不断拉大,一些不发达国家也会赶上和超过我们,如果这样,我们将成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所以,我们要从时代和历史的高度认识“创新”,将创新融入我们各项工作之中。8
审计创新的目标是改革和更新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中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我国加入WTO后新形势需要、阻碍审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环节,解决困扰审计工作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完善我国审计制度,将审计事业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层次。审计创新内容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目前我们主要应集中精力、有计划地在以下若干领域推行审计创新,力争近期取得阶段性成效,迅速实现审计工作的转轨,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1、审计环境创新。审计环境包括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通过拓展审计领域,扩大审计影响,特别是强化高层次审计监督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加强审计在反腐倡廉和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改善审计的***治环境;通过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特别是加快审计准则的制订和颁布,同时加快与电算化、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审计相适应的审计法规的制订,完善审计的法律环境;通过审计主体素质的优化以及审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塑造审计机关的新形象,提高审计的知名度,改善审计的社会环境;通过采用最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技术含量,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审计监督,改善审计的技术环境等。
2、审计理论和观念创新。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从审计实践创新中获得源泉、得到发展,同时审计理论的创新反过来又指导审计实践的创新。审计理论的创新主要是:对传统的审计理论不断检验和鉴定,以较高的频率更新审计理论内容;在加强对审计应用理论、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特别是要加强对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如对审计的定义、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主体和客体,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等的重新认证。通过理论研究适时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矛盾,从而推动审计实践的发展。观念创新主要是要摒弃传统的“查账”意识和“游击”意识,将我们的审计观念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切换到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并逐步建立接轨观念、超前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以新视角、新层面、新观念来审视审计工作,发现、分析并解决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3、审计体制创新。全面回顾和总结我国现行审计领导体制,对于行***型审计模式和双重领导体制做出公正客观的分析评价,并借鉴国外审计体制改革的有益经验,在现有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并在对审计事业发展不产生太大影响的前提下,对现行审计领导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主要着力点是改***府自律为他律,提高审计机关的***性和权威性,改进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和报告关系,赋予审计机关更多、更有效的监督权力和手段,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
4、审计主体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的素质将从财会型向复合型转变,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审计工作不再完全依靠人员的数量,而更重要的要依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审计人员的培养模式也将随之转型,知识型、智能型、复合型、自我更新型的培养目标将逐步确立;审计人员要求具有技术专长与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基本能力素养,审计教育也以此为基准进行改革和调整;审计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态势。
5、审计内容创新和审计实务拓展。审计对象从有形转向无形,从会计资料的检查转向对经济活动运行的监督;从对会计核算结果的检查转向其核算过程或信息生成的监控;审计的重点将出现多元化的格局,对知识和信息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审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无形资产的审计、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评价、信息系统功能和程序的合理性分析等将成为审计的重要内容。
6、审计方法手段创新。审计方法手段的创新是审计环境和审计内容创新的必然产物。审计方法手段创新的基本方向是:手工审计将逐步转向计算机审计;就地审计转向媒体网络审计;事后审计将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并向适时审计方向发展;审计模式将由帐目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直至未来的风险导向审计,等等。
7、审计管理的创新。以系统的观念规划、配置审计资源,以科学管理方法实施审计工作的空间设定和时间安排;审计人员原有的分工概念将打破,审计人员业务的专一性将被适应性和灵活性取代;领导人员的管理决策作用将被强化;审计程序中的实施阶段,由于审计手段的更新,其时间大为压缩,而准备阶段和报告阶段的时间将明显增加;审计风险将成为审计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审计创新在时间上是继起的,空间上是并存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新,只有更新——应当成为审计人员的信条。9
注释:
1、《审计研究》编辑部:“审计基本理论研究”《审计研究》1995年第3期
2、***:《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5月《中国审计体系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8月
3、周伟明:“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甘肃审计》1989年第2期
4、孙宝厚:“国家审计基本理论问题思考提纲”《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9年第5期
5、袁盛奇:“会计理论研究影响审计理论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1998年第2期
6、冯巧根:《现代会计发展对审计理论研究的影响》《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0期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3
关键词:行为导向;审计;实践
中***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审计专业课程,但大多数学校还是以传统的审计课程教学体系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务能力。为此,我们在审计教学中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并尝试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入创新改革教学法的背景分析
从审计教学实践出发,引入创新型教学改革方法是高职审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教学方法的职业教学模式,他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与职业实践活动有关的知识、能力、经验及心理活动等都属于教学内容。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的思考问题、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使自己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实践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体系。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高职教学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型和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互统一。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形成实践工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实训模拟、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实践认知能力,达到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符合高职审计实践教学课程特征。高职审计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课程培养的目标是实践中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审计课程的综合系统学习,可以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在这一过程当中,审计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审计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符合以熟悉审计业务过程为基础;以掌握查账技巧为重点;以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为导向的总体特征,从单项能力提高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审计课程综合难度大,实践性强,通过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提高其审计的综合素质能力。而通过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设计各种形式的实训练习、案例分析、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等,通过任务驱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形式,逐步模拟强化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终达到审计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创新改革教学法下审计实践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一)组建审计业务小组。考虑到审计工作团队性的特点,以往审计实践教学以学生为***的考察单元,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实训的效果也与实际的审计工作相去甚远。通过组建审计业务小组的方法,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审计业务环境,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以班级为整体,通过学生自愿组合和教师协调分配的方式,将学生分为4~6人一个工作小组,每个审计工作小组相互协调分配完成审计实训工作,各个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完成自己的审计实训作业。最终教师的评分以小组得分与各人得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每个学生在审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审计实践课程体系。传统的高职审计课程一般包括审计理论课与审计实训课,在课程设计时审计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一般在一学期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审计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审计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为期2~3周的审计课程实训。这样的审计课程体系一方面割裂了审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审计理论课程时由于缺乏实践训练,很多理论掌握的不够系统和扎实;而在学习审计实践课程时,由于审计理论课程学习周期过长,很多知识已经遗忘,对实践课程的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够协调,理论课程占用课时太多而实践课程课时较少,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审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效果。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实践经验来看,应当建立多层次、综合性的审计实践课程体系。首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通过课堂讲授大量的案例课程,巩固和加强审计理论,也为以后具体参加审计实训课程打下基础;第二,在审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审计实训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交叉融合,此阶段安排的审计实践课程以较为简单的单项实训课程为主,教学目的以掌握基本的审计实践内容为主;第三,加大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传统的审计实训教学基本是校内实训为主,实训教材陈旧、实用性不强。从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角度讲,应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展开交流合作,定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校内实训课程的外聘教师,也可选派校内实训教师去事务所进行定期实习,增长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校外审计实训基地。
三、创新改革教学法下审计实践课程设置的具体改革措施
(一)建立审计课程组,对课程设计与实施效果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指针,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创新教学思想,必然会带动教学活动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中,审计课程一直没有受到较高的重视,多数院校存在“重会计、轻审计;重理论、轻实务”的状况,审计实践课程一直是很多院校的教学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审计课程难度较高。审计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一般融汇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计算机、企业管理等理论与方法,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审计课程对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很多教师由于理论功底不厚或者实践经验不足,很难较好完成教学任务;而很多学生由于财务会计等学科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在学习审计课程中有一定的难度;第二,审计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院校的二三年级,由于在第一二学年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并且在二三年级有较多的同学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到了审计课程开课时,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加之,审计课程较为枯燥,学习难度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审计课程的教学,建议成立专门的审计课程小组。审计课程小组由审计理论课程教师、审计实训课程教师以及校外兼职注册会计师组成。审计课程研究组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部分:每学期开学由本组教师研究制定本学期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每学期教学过程中,本组教师定期开会,讨论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学生反映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每学期结束之后定期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存在的困难,定期总结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二)全面改进审计实践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审计实践课程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就将学生分为若干审计业务小组,所有审计实践课程都由审计业务小组合作完成,所有同学在业务小组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并定期更换角色,确保每个同学能够适应审计业务小组中的不同工作角色。在实际课程当中,各个课程小组的人员也可以定期调换,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与性格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题型案例要尽量选取真实、新近的案例,让审计业务小组尽量按照实际审计业务的发生过程进行讨论、分析和解答,必要时可以安排会计师事务所在职审计人员参与到一些审计业务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加强业务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其次,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模拟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审计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实践中各种各样的审计业务,各种各样的实践问题是审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审计教学缺乏系统案例的支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后无法适当地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练习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案例教学的设置应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练习逐步过渡到综合练习。在审计理论教学阶段,就应当安排一些阶段性的较为简单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尽早接触审计案例,巩固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还可以启发学生对一些实践问题的思考,延伸教学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多接触一些与审计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教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怎样使得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是审计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传统的命题式案例无法真实模拟审计的实际环境,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采用案例分析等方式,需要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境模拟是否真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观察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找出和解决相应的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首先要通晓教学案例的设计,主要应该讨论的问题以及学生处理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小组成员的数量是否合适,各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角色如何、是否能够适应、题目的难度是否偏大、是否需要及时向学生补充和复习相应的理论知识等。
(三)不断改进审计实践课程的软硬件环境。首先,审计实践课程改革应配合相应的教材建设。为配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改革措施,审计实践课程教材应具备相应的层次和系统,具体可以分为课程课本、案例分析、课后习题、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课外作业与阅读等。各项教材的编制应结合审计准则的最新修改情况,同时各项课程的编制应以整个审计实践课程为整体,课程课本为主体,其他辅助教材为补充,层次分明,各部分作用明确;第二,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和审计实践课程基地的建设。可以根据审计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多媒体教学与实践课程基地的环境建设。采用计算机软件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编制一些审计实践相关的视频录像,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审计实践工作的过程,给学生进一步的直观感受,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训室应配备基本的会议桌、计算机等设备,便于学生课堂讨论和处理案例。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范围并不广,各个方面也不够成熟;但是,审计教学一直是高等职业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行为导向教学法符合审计教学的教学特点和发展方向,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同时,行为导向教学法对课程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学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在课堂上调控整体的课堂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团队一方面要不断学习,补充专业和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探索,勇于尝试,找到适合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审计实践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4
关键词:理论;实践;审计教学;优化
审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融会计、税法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综合性课程。审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目前,审计教学大多采用以讲解教材和习题为主的传统式教学,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为提高审计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从学习这门课程中获益,必须对传统教学进行进行多方面调整优化。
一、审计教学现状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往往强调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形成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的单一教学模式。我国很多高校的审计教学没能把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导致某些学生尽管已通过审计相关考试或已获得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但缺乏基本的实务知识。
(二)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据调查,我国多数高校只重视审计理论教学,较少涉及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普遍感到审计难度大、不易学。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使学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实务工作。
(三)师资能力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审计教学好与坏与授课教师素质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息相关。目前高校的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很难将抽象的审计理论放在实践案例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再加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其整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不高,互动不佳。这是审计教学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优化的必要性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就好比“鸟之两翼”。理论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审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具有设计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进行全面掌握和实施的过程,是一次再创造和深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认识能力,对全面掌握审计理论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审计教学与专业师资的关系
要避免在审计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审计教师除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有一定审计实践经验。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审计教学有了好的“引导者”,审计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指日可待。
(三)审计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关系
审计是会计专业自考课程,是CPA考试科目之一,也是从事会计工作后每年要经受的“年终考核即审计人员对对企事业单位账目进行审计”。因此,审计教学对学生无论是学历层次的提升,还是以后从事会计、审计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的方法或途径
(一)注重理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多媒体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板书教学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多方面的需要,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一是审计视频的引用应与讲授的知识相关,突出审计实务的应用,应具有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二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与教师的板书讲授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审计的积极性,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实施时应注意四个问题:一是案例选用应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二是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其参与性;三是教师应及时对案例进行总结评价;四是教师要具备将理论、实践进行融汇贯通的能力。
(二)注重实训或实践教学
实训教学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掌握审计的具体操作,能使其在掌握一定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训室将审计理论运用于实际,并能对以后将要从事的审计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审计实训主要是审计基本理论结合5个业务循环,为加深对审计业务循环中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或假日进行短期调查。比如,审计中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采用集中收款方式的大型商场做购物观察,描述购物过程并对商场柜台销售与收银环节的内控制度进行评述。这种实践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一下社会,又可以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结语
总之,审计教学不能满足于教师只管讲课,学生只管听课,不管教学效果如何,而是要对审计教学进行准确定位,动态优化。审计教学的优化对专业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花精力去钻研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才能使审计教学落到实处,达成实效;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审计储备人才。
财参考文献:
[1]海占芳.浅谈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8).
[2]邹德琪.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1).
[3]朱晓芸.高职高专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3).
[4]汪寿成等著.审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5
屈方方会长在座谈会上说,近年来,陕西省审计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服务审计工作大局出发,抓住审计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深入探讨审计科学发展的方法路子,审计科研和学术交流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突出实践与创新,确立科学的审计科研理念和思路。陕西省审计学会结合陕西审计工作实际,立足于“三个着眼”即: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西部强省目标,抓好综合性问题的研究;着眼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向,抓好前瞻性问题、规律性问题的研究;着眼陕西省审计厅工作实际,着重抓好实用性问题的研究。采取“短平快”的研究方式,集中力量对一些重难点问题实施攻关,为审计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思路和办法。二是高标准入手,认真组织审计科研和成果转化工作。陕西省审计学会注重把握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律,始终把理论研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住重大课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理论研究,在研究深层次问题中力求创新和突破,将科研成果作为审计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并指导审计实践,不断推动审计事业发展。三是多措并举,灵活多样地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陕西省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纪念陕西省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审计论文集》,论文集是陕西省审计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审计的结晶,反映了陕西省在审计各个领域发展的水平。连续两年举办了“全省青年审计论坛”,还向全省青年审计工作者发出了《倡议书》,对审计机关形成讲学习、重理论的好风气及建设学习型机关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四是切实改进工作,不断探索审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路子。坚持内部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通过科学搭配、优势互补、实现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的有机统一;坚持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坚持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相结合,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理论研讨会或学术交流会。探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
徐宗一副厅长着重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和提高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等几个方面做了发言。他强调,审计理论研究要站在国际、国内***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要立足于国情、省情,把握好审计工作发展规律和趋势,围绕审计工作中心,要研究审计环境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审计工作的需求,不断创新审计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强审计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以科研创新推进审计科学发展。
王志高总审计师以我国***治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为切入点,围绕审计工作发展趋势和特点,着重提出审计工作发展要不断适应审计工作环境,进一步强化审计“免***系统”功效、审计为宏观调控服务、审计业务管理、审计应对突发事件、审计环境对***府审计的影响与内在需求、审计惩防体系建设、经济案件线索审计、***府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以及信息化审计等方面的研究。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6
【关键词】 审计; 实验教学;设想
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从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从2004年震惊全国的“审计风暴”中,人们深刻认识到“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同时也看到了审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审计――这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潜力,审计已日趋成为各高校特别是财经院校的热门专业。但是,纵观当今我国各财经高校的审计教学,都普遍存在“难教、难懂、难学、难考”的问题,审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远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如何加强高校审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审计专业人才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200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的问题写进了中央文件,从根本上肯定了实验教学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后,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表明国家对于实验教学问题已从一般号召阶段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和检验阶段。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是为***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会计、审计实务、理财工作和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此,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在审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如何将抽象的审计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通过仿真的实践性环节来实现理论到实务的过渡是关键环节。
笔者在2006年-2007年间对我院会计系4 000多在校生进行了审计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调查中发现,有62%的学生认为审计课理论多而抽象,难于理解;48%的学生认为理解了,但不知如何运用,只有6.3%的学生认为审计课还算好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与此同时,在对当年应届会计、审计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0%学生的理想是考取注册会计师,其中又有70%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甚至忘记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知识的“返生”程度高达82%。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审计课 “难懂、难学、易忘”呢?剖析其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审计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课堂传输的信息量过少,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不少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短时间内确实也调动了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但随着考试的结束,留在记忆中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再者,由于案例分析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不能综合化与系统化,学生也只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审计学科中的简单应用,很难从总体上领会审计工作的精髓所在。
因此,在审计学原理与实务这门“技巧性”相当强的学科中,技巧的培养,更需要对知识的应用、发挥和创新。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审计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设计
目前,随着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审计基本被纳入了“大会计”专业教育的范畴(除了南京审计学院),各院校的审计专业均从属于会计学科。因此,在“大会计”的观念下,各大高校普遍重视的是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开发,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都是在“大会计”架构下进行的,其模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审计实验课做一套会计模拟账;另一种是查一套会计账,出一份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这种就会计教审计的理念,最终又回到了“灌输”,只不过把教室换成了实验室。笔者经过长期的审计教学与实践探讨,认为审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模式可以这样设计:
(一)围绕《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开设“三个阶段”的实习
1. 课程实习。属于初级阶段的实习,指在《会计学》、《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安排期末一周进入实验室,模拟企业会计的账务处理过程,编制一套简单的财务报表,进而模拟审计人员编制一个业务循环的审计工作底稿,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什么是审计?审计是干什么的?”
2. 学年实习。属于中级阶段的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学完《财务审计》课程后,进入实验室的实习时间为期末两周,要求学生完成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等交易循环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出具一份审计报告,体会“审计是怎么干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由学校或专业教师安排,让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学习,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其专业兴趣。
3. 毕业综合模拟实习。属于高级阶段的实习,也可称为专业实习,安排在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要求学生在实验室模拟审计活动的全过程,能够***完成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终结阶段的工作,并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二)围绕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展“七个方面”的实验教学活动
1. 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审计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3. 实务界专家讲座。这是一种“现身教学”法,要求学校经常与实务界保持联系,聘请实务界高端的会计人才和审计专家来校讲课,以提高本专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 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被审计单位――企业基本财务活动以及背景资料为基础,模拟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鉴证业务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校内模拟实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校外专业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参加审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基地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府审计部门。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通过校外实习,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 社会调查。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7. 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学年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这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一个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
三、审计专业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
就一般院校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言,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应用)型为主的审计专业人才为基本目标,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体系的设计,可以这样安排:(1)一些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规定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即期末一周的课程实习);(2)本专业主要专业方向与特色课中,每门课程必须安排至少一个综合性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实施案例教学法;(3)第四学期末,相关会计课程安排为期两周的会计专业实验;(4)第六学期末,安排为期二周的财务审计手工模拟实习;(5)第八学期,安排前四周的审计综合模拟实习;(6)后十二周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7)从第三学期开始,安排由专业课教师担任导师的“导师制”;(8)从第五学期开始安排实行校内校外的“双导师制”指导制度;(9)暑期社会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为了优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实际、熟悉实务、加强实践,审计专业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4周的综合模拟实习。
2.通过审计综合模拟实习,要求学生能够把在此前学过的本专业课程的知识串连起来,从感性上理解审计中若干交易循环的实务做法,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会如何利用审计专业知识去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二)采取的实习方式
模拟实习可以采取校内实习或者校外现场实习,或者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校内实习统一使用在账务处理方面内含一定问题的制造企业的财务资料及其相关信息等资料,由学生自行成立“审计小组”,以审计小组为单位,分别采用手工和电算化手段完成对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要求每组在各岗位的分工合作下共同完成年报审计工作。
现场实习将由学生到“双导师制”下的校外实习单位,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审计活动的实习。
(三)科学安排实习进程
实习时间共4周28天时间。
在校内实习,用3天时间成立审计小组,发放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指导教师做前期指导,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为期25天的模拟审计;最后2天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审计模拟实践训练的体会和建议,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
校外现场实习由学生提前1个月与校外指导教师定好实习项目,一般选用实习单位具体的审计项目,可以是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也可以是正在进行的审计项目,让学生凭自己的学识***设计审计总体方案和具体方案,时间不得少于7天。
(四)成绩评定
综合模拟实习的成绩,根据实习学生所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和电算化审计过程及结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实习报告的内容以及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共五个档次确定成绩。
审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像会计专业那样具有较稳定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其工作性质也更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所以审计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还存在不少困难和局限。但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是审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完善了审计学科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端会计与审计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认真研究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 潘颖. 《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2] 边建明,李君. 《会计与审计实验教材》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5).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7
审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包括:首先,通过审计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分析具体的案例。学生应能够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的知识来制定审计计划、制作审计工作底稿、发现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并编制审计报告。其次,通过审计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审计的手工操作。懂得实际运用各种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如抽查凭证、审阅凭证等。再次,通过审计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操作审计软件。能够懂得使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测试、发现问题等。最后,通过审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审计实践教学策略
(1)审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具体包括课程实验、集中模拟实验、暑期社会实践。审计课程实验要求讲授理论课程的老师在讲完每一个知识点之后,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例如,在讲授完审计证据之后,指导学生进行收集审计证据的实验。课程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审计计划,即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指导学生收集审计证据和分析审计证据;指导学生制定审计工作底稿;指导学生撰写审计报告;指导学生撰写审计工作总结;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审计软件操作。审计集中模拟实验就是在审计理论课程讲授完之后,专门安排一段时间在审计实验室中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的审计模拟实验,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是一种校内实习。集中模拟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复杂的审计案例;审计全过程的操作,熟悉运用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设计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在暑假期间,安排学生进行各种与审计有关的社会实践,例如到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的审计部门实践。学生也可自己找实习单位。这样学生便能真正地步入审计环境,接触真实的审计活动,在实习中学习审计。
(2)审计实践教学的形式。教学形式是指教育活动的存在与教育活动得以运行的表现形式(胡海德,2006)。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J.E.Kemp)提出了三种教学形式:集体教,学的形式、个别学习的形式和小组教,学的形式(袁振国,2005)。审计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应为小班教学、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学生动手。审计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这与理论教学完全不同,理论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在审计实践教学中主要是学生动手,老师只是在旁边指导,或者在进行实验前做一些指导,之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做实验。个别指导在审计实践教学中很重要,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做审计实验的学生人数直控制在20人以下。
(3)审计实践教学的方法。法国的德雷维伦(Drevillon)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严格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五种教学方法:灵活而主动的方法、系统而主动的方法、灵活而强制的方法、系统而强制的方法和混合方法(袁振国,2005)。审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实验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审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不断的研究、尝试和创新,让学生在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地掌握审计的实际操作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技能。在审计模拟实验中要运用演示法、观摩法和案例分析法等。要以案例、真实数据为基础进行演示、分析,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归纳、渗透、分析和综合,训练学生的思维。
(4)审计实践教学的手段。教学手段就是教师通过何种载体将自己的意识传达给学生。一般来说,教学手段有听觉、视觉和触觉手段等。听觉、视觉和触觉手段又各自有不同的具体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发明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最有效地传达教师的意识。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考虑该种教学手段传输信息量的大小、信息保真度和易接收程度。教学手段有很多,传统的如各种非言语符号系统、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黑板和各种活页资料等;现代的如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和计算机等。审计实践教学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手工资料、计算机和投影仪。手工资料如一些模拟的公司账本、会计凭证和审计工作底稿等等,计算机主要是用于操作一些审计软件,投影仪用于演示审计软件的操作。当然,审计实践教学也用到语言文字符号系统和黑板,但这不是主要手段。审计实践教学也可使用电视机和录像带来传达审计的具体操作程序,如通过电视机观看现实中审计人员的操作过程。总之,审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授对象等因素选择最优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5)审计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审计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是教学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考核就无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没有考核就无法知道教师的教学效果;没有考核学生就不会认真地对待学习。科学的考核方法能够使学生巩固知识,能够使学生学得更好。审计实践教学的考核应该从一元的价值认知发展到多元的价值评价,应该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内容主要有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证据收集计划、审计报告和审计软件的使用等。审计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可采用以下方式:重点考核实践成绩,卷面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核成绩的比例为3:7。或者完全采用实践考核;平时实验的考核,要求学生平时多做审计实验,教师定期检查学生平时的实验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打分依据;上机考试,要求学生使用审计软件完成某些审计活动;口试,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质疑,要求学生当即回答,考核学生对实验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暑期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在暑期进行审计社会实践,如到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实习,或做一些调查,结束后将实践内容向老师报告,老师根据学生实践情况打分。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8
刚才,**副会长作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既总结了去年学会的工作情况,也提出了今年学会的工作思路,报告已经过常务理事会讨论,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和落实。这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理事、常务理事和秘书长的增补、调整议案,并表彰了获得全省优秀审计论文和优秀调研文章的单位和个人。在此,我代表省审计厅和省审计学会,对为推动学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理事以及通过你们向审计学会的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的学会工作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离不开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作为我国改革发展前沿阵地这样一个大背景、大环境以及各级******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离不开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创新和实践,也离不开全省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的信任和支持。从学会内部来讲,作为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研究团体,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缘于在“抓住重点、关注热点、突出难点、服务实践”方面的不懈努力,这为**的审计理论研究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进行总结和提高。**副会长对审计学会的具体工作已经讲得非常到位,思路、理念、工作要求、目标都已经非常明确,我不再多说。这里我想结合审计学会的理论研究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形势和任务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形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必然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决定了审计理论研究必须不断地创新。我国实施的是渐进式改革的路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也决定了我国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只有借鉴,没有“拿来”;只有创新探索,不可能“坐收渔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法律法规将随着改革发展的进程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和完善,逐步实现动态的平衡,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审计理论研究也必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绝对不能静止,静止就没有生命力,就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就难以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第二,“免***系统”理论的提出,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对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在20**年初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初步提出了“免***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随后,在中国审计学会南京理事论坛上,又对“免***系统”理论作了解读;在今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对“免***系统”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目前,“免***系统”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已经得到了***的充分肯定。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国家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系统”,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免***系统”理论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国家审计理论的发展和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必然会对国家审计乃至整个审计理念产生根本性的调整和变化,对国家审计的制度设定、法规体系、审计方式、审计手段、审计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留下很大的探索空间,对国家审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说国家审计经过25年的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审计道路,国家审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话,那么,下一个阶段将是国家审计理论进一步创新,国家审计制度进一步上新台阶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对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阐述了国家审计作为“免***系统”的三大功能,即预防功能、抵御功能和揭露功能。在这个前提下,审计理论研究必须围绕“免***系统”理论的思维方式、发展路径进一步深入探讨,因为“免***系统”理论还是一个初步的框架,很多方面的制度、法规体系、管理手段和方式都还没有和它相对应、相配套,真正内化为审计实务的世界观和方***。现行的国家审计一整套的制度和方法脱胎于传统的国家审计,还是以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理论为基础,国家审计要重构一套理论体系,工作量非常之大,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之多。否则,理论研究若仅仅浮在表面上,而不是真正把它落实在审计实务中,可能就会使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途夭折,或者得不到社会整体上的认同。
审计署领导要求**的审计创新要走在全国的前列,为全国的审计创新奠定基础,当探路人的角色。因此,**的任务更重、更艰巨,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研究,才能够有所作为。**在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免***系统”理论后,马上进行研究和解读,根本意义就在于此。但是这样的解读还是很初步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我提到要发挥审计的主动性作用、整体性作用、预防性作用、促进性作用、批判性作用和开放性作用。实际上,主动性作用和整体性作用是履行审计责任的根本要求,主动性是一种道德责任,整体性是一种社会责任。预防性作用、促进性作用、批判性作用分别和刘家义审计长讲的预防功能、抵御功能、揭露功能相对应。开放性作用则是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和增强审计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审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从审计理论研究来说,还要从更深的层次、更宽的领域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化,并使审计管理和其他方面与之相衔接、相配套,才能真正地使这套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得以认真的贯彻落实。要把“免***系统”理论内化为审计实务的世界观和方***,转化为审计实践创新的动力源,真正推进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第三,**审计创新实践对审计理论研究的需求。**省的审计工作经过连续几年的创新和转型,在“三个突破”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转型中取得的实践成果和成功经验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来总结提炼、巩固拓展和放大延伸。一方面,“三个突破”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即先经过实践的创新和突破,然后再进行总结和提炼,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还必须通过理论研究的方式使之逐步地固定下来,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当然,固定下来不是说不发展了,固定下来后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使之真正成为指导审计转型的工作规范。另一方面,在“三个突破”取得进展后,审计管理、审计队伍建设、审计法规体系、审计操作办法、各专业审计创新、审计质量控制方式、审计流程等等都需要进行调整、创新和完善,而且必须同步跟进,这就需要通过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一些规范,再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完善,这点非常关键。总之,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不要觉得任何事情都要从实践探索开始,有的可以先实践后总结,但有的必须理论研究先行,再进行实践,这样才能进行互补,才能共同促进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二)审计理论研究的任务
第一,在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中有新作为。这是审计署领导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中国审计学会的领导对我们的要求。**四次在审计署重点课题招标中中标,这些中标的重点课题主要就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审计制度,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中标的《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和《“免***系统论”导向下的国家审计管理研究》两个课题更是如此。所以,在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中有所作为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探索不仅是为**审计的发展而努力,而且还要为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国家审计制度而努力。
第二,在推动和构建“免***系统”理论**化上有新思维。从近几年审计创新转型的情况看,我省围绕加快审计转型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思路和方法,与刘家义审计长的“免***系统”理论的精神实质是相吻合的。今年的审计署司局长和省级厅局长培训班上,我作了一次专题讲座,将“免***系统”理论和**审计的实践相结合,得到了署领导和与会人员的肯定。目前来看,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教条式的理解和解读“免***系统”理论,专门去研究它有几种功能,是内生性的还是外生性的;或者纯粹从医学角度去解读它,那可能就要钻牛角尖,就难以取得突破。最简单最根本的理解是,人体的免***系统是为了维护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国家的“免***系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健康和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就容易理解,容易在实践中有所突破。要着重研究国家审计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系统”有什么责任,按照这个责任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措施来防范大系统的风险、保障大系统的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有差异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对“免***系统”的需求也不尽一致,因此,要立足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求,立足于**审计创新转型的基础,尽可能在“免***系统”理论**化上进行探索和努力。
第三,在建设和完善具有**特色的审计创新体系上有新突破。**的审计转型应该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实际的审计创新体系,审计理论研究也要围绕这个创新体系来进行,这是核心,也是中心。如果偏离了这个目标和方向,那么我们的很多研究可能就不一定能够迅速被大家所理解、所关注、所运用。目前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国家审计的理论研究确实存在滞后现象。国家审计的理论研究借助社会审计的理论形成了现在的基本框架,比如审计质量控制等工作机制都是按社会审计的原则来设定的。当然,审计署也一再要求有关司局和署科研所对有关的机制、体制、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直至重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审计创新转型的实际需求,围绕建立“五大工作机制”进行研究和突破,特别是要针对不适应审计发展和创新的突出问题进行攻关,真正做到有破有立、能破能立、敢破敢立,在建设和完善**特色的审计创新体系上有新突破。
二、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审计理论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两个:
第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承担“免***系统”责任的实现形式。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进一步研究具体的功能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国家审计是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国家的财***权力和财产所有权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架构下,国家审计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那么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同时,由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国家审计的制度设定、法律框架、承担的责任也应该是有自身特色的,当前在涉及审计的法律法规、系统职能、责任界定等方面还没有很好地与中国特色衔接,所以在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中往往会受到制约,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国家审计根本制度框架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二,**现阶段发挥“免***系统”功能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操作规范。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现实的需要,近期就可以迅速地开展,并逐步地完善并形成体系,使理论研究真正为实践服务。
今年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以“免***系统”理论**化为核心来完善**的审计创新体系;二是以全部***府性资产的研究为先导来推进审计转型的深化;三是以审计管理的研究为重点来促进适应审计转型要求的管理机制的建立。
三、审计理论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一)***思想,敢闯,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前瞻性
传统的思维如果不能迅速地***出来,或者说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传统的思维上,那就谈不上理论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确立理论研究“无”的思想。要针对审计实际,按照发挥审计“免***系统”功能的要求来进行“无”的探索和研究,要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研究的氛围,大家可以围绕核心各抒己见。这里的“无”是指围绕核心问题,又不能受制于现有的法律和规章的束缚进行研究和探讨,如审计管理研究如果受制于现有的文件规章的束缚,就无法创新和发展。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完全可以放开一些,当然,在审计实务方面要谨慎一些。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研究是为实践服务的,同时,理论研究也可能是一种积累和储备。应该看到,有些研究成果从目前情况看是需要的,但在某些法律制度没有调整之前难以实施,这就可以作为一种理论储备。特别是研究刘家义审计长的“免***系统”的理论和观点的时候,确实有必要在一些问题上有所突破,如果都按照老的传统、老的习惯、老的思维来研究,那么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免***系统”理论**化的体系。所以要进一步***思想,敢闯,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前瞻性。
(二)把握规律,善于补缺,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
要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国际审计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国家审计的发展规律来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要找准研究方向,按照规律指定的方向来进行研究和创新。在研究过程中要寻找“短板”,善于补缺,善于发现理论研究或审计实务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联合攻关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系统”三大功能中,审计机关发挥揭露和抵御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发挥预防性的功能是最难付诸实行的。不仅是国家审计,而且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也都存在这个问题。预防也是“免***系统”的核心功能,在实践中执行时,会冲破很多原有的审计规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形成一些实用性的规范,实际上是当前落实“免***系统”理论的一个“短板”。把这个短板补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三)大胆探索,贴近实务,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实践性
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理论研究都必须根据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紧贴审计实践,立足于服务审计实践,特别是省以下的审计机关,如果空对空研究一些纯理论而又无法操作的东西,这样的理论研究是浪费资源。所以省以下的审计研究工作者更应该结合审计实务,找准实务中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去年、今年立项的一些课题,特别是省厅的一些综合性的课题,主要就是针对审计实务的需求来选题的。这样的研究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才有更多的审计实务工作者和审计理论工作者感兴趣。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审计理论研究怎样能够更好的跟审计创新转型的实践相结合,两者互相推动,同步向前发展。有的方面应该通过审计理论研究来推动实务创新,有的方面应该通过实务创新来推动和完善理论研究,两者都很重要。比如全部***府性资金是先实践后理论,而全部***府性资产由于其复杂性,必须是先理论研究,再推动实践,当然在实践中可以先行进行一些试点。
(四)善于总结,注重集成,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综合性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包括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创新点很多,成果也很多。审计成果主要有两类,一类属于公共产品,即要向***、人大、***府、社会提交的审计报告及有关信息,这一类近年来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全省各级审计机关都比较重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类成果是审计机关内部经验的集成,这类成果是提升审计机关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所需要的,但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经验集成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汇总各方面的资料,还需要一根主线将这些零散的资料串起来,这就需要理论研究发挥作用。如审计管理研究,如果没有主线,那最终就形不成一个体系。所以,要把各地的创新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和集成,使之能够指导实践。一直以来,审计机关不太重视工作经验的总结和集成,当然,低调一点、务实一点是好的,是审计机关的一种特点,也是应该保持下去的优良传统。但是,审计机关的很多经验和成果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如果加以总结和提炼,很显然可以马上发挥作用。尤其大家要看到在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包括省厅各个处室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升也是不平衡的,这一系列的不平衡需要通过整合、集成审计机关的经验、技术方法、好的做法,当然也包括整合各地的一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来解决。
(五)与时俱进,形成框架,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系统性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9
【关键词】 行为导向;审计;实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审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仅需要大量的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高层次审计人员,同样需要大量的具有熟练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分析及判断能力的基础审计人员。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提高高职审计专业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也是高职审计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审计专业课程,但大多数学校还是以传统的审计课程教学体系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务能力。为此,我们在审计教学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并尝试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背景分析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的职业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与职业实践活动有关的知识、能力、经验及心理活动等都属于教学内容。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的思考问题、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使自己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实践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体系。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高职教学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型和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核心在于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相互统一。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形成实践工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实训模拟、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实践认知能力,达到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符合高职审计实践教学的课程特征
高职审计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课程培养的目标是实践中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审计课程的综合系统学习,可以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在这一过程当中,审计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审计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符合以熟悉审计业务过程为基础;以掌握查账技巧为重点;以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为导向的总体特征,从单项能力提高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审计课程综合难度大,实践性强,通过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提高其审计的综合能力。而通过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设计各种形式的实训练习、案例分析、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等,通过任务驱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形式,逐步模拟强化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审计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下审计实践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一)组建审计业务小组
考虑到审计工作团队性特点,以往审计实践教学以学生为***的考察单元,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实训的效果也与实际的审计工作相去甚远。通过组建审计业务小组的方法,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审计业务环境,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以班级为整体,通过学生自愿组合和教师协调分配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个工作小组,每个审计工作小组相互协调分配完成审计实训工作,各个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完成自己的审计实训作业。最终教师的评分以小组得分与各人得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每个学生在审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审计实践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审计课程一般包括审计理论课与审计实训课,在课程设计时审计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一般在一学期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审计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审计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到三周的审计课程实训。这样的审计课程体系一方面割裂了审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审计理论课程时由于缺乏实践训练,很多理论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扎实;而在学习审计实践课程时,由于审计理论课程学习周期过长,很多知识已经遗忘,对实践课程的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够协调,理论课程占用课时太多而实践课程课时较少,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审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效果。
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实践经验来看,应当建立多层次、综合性的审计实践课程体系。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通过课堂讲授大量的案例课程,巩固和加强审计理论,也为以后具体参加审计实训课程打下基础。第二,在审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审计实训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交叉融合,此阶段安排的审计实践课程以较为简单的单项实训课程为主,教学目的以掌握基本的审计实践内容为主。第三,加大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传统的审计实训教学基本是校内实训为主,实训教材陈旧、实用性不强。从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角度讲,应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展开交流合作,定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校内实训课程的外聘教师。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下审计实践课程设置的具体改革措施
(一)建立审计课程组,对课程设计与实施效果不断研究改进
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指针,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创新教学思想,必然会带动教学活动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中,审计课程一直没有受到特别重视,多数院校存在着“重会计、轻审计;重理论、轻实务”的状况,审计实践课程一直是很多院校的教学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审计课程难度较高。审计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一般融汇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计算机、企业管理等理论与方法,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审计课程对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很多教师由于理论功底不够或者实践经验不足,很难较好完成教学任务;而很多学生由于财务会计等学科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在学习审计课程对有一定的难度。第二,审计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院校的二三年级,由于在第一二学年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并且在二三年级,较多的同学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到了审计课程开课时,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加之审计课程较为枯燥,学习难度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审计课程的教学,建议成立专门的审计课程小组。审计课程小组由审计理论课程教师、审计实训课程教师以及校外兼职注册会计师组成。审计课程研究组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部分:每学期开学由所有组成教师研究指定本学期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每学期教学过程中,本组教师定期开会,讨论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学生反映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每学期结束之后定期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存在的困难,定期总结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二)全面改进审计实践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审计实践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就将学生分为若干审计业务小组,所有审计实践课程都由审计业务小组合作完成,所有同学在业务小组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并定期更换角色,确保每个同学能够适应审计业务小组中的不同工作角色。在实际课程当中,各个课程小组的人员也可以定期调换,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与性格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题型案例要尽量选取真实、新近的案例,让审计业务小组尽量按照实际审计业务的发生过程进行讨论、分析和解答,必要时可以安排会计师事务所在职审计人员参与到一些审计业务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加强业务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其次,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模拟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审计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实践中各种各样的审计业务,各种各样的实践问题是审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审计教学缺乏系统案例的支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后无法适当地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训练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案例教学的设置应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练习逐步过度到综合练习。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教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怎样使得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是审计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传统的命题式案例无法真实模拟审计的实际环境,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采用案例分析等方式,需要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境模拟是否真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观察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找出和解决相应的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不断改进审计实践课程的软硬件环境
第一,审计实践课程改革应配合相应的教材建设。为配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改革措施,审计实践课程教材应具备相应的层次和系统,具体可以分为课程课本、案例分析、课后习题、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课外作业与阅读等。各项教材的编制应结合审计准则的最新修改情况,同时各项课程的编制应以整个审计实践课程为整体,课程课本为主体,其他辅助教材为补充,层次分明,各部分作用明确。
第二,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和审计实践课程基地的建设。可以根据审计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多媒体教学与实践课程基地的环境建设。采用计算机软件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编制一些审计实践相关的视频录像,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审计实践工作的过程,给学生进一步的直观感受,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训室应配备基本的会议桌、计算机等设备,便于学生课堂讨论和处理案例。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范围并不广,各个方面也不够成熟;但是,审计教学一直是高等职业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行为导向教学法符合审计教学的教学特点和发展方向,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同时,行为导向教学法对课程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学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在课堂上调控整体的课堂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团队一方面要不断学习,补充专业和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探索,勇于尝试,找到适合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审计实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篇10
200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的问题写进了中央文件,从根本上肯定了实验教学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后,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表明国家对于实验教学问题已从一般号召阶段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和检验阶段。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是为***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会计、审计实务、理财工作和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此,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在审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如何将抽象的审计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通过仿真的实践性环节来实现理论到实务的过渡是关键环节。
笔者在2006年-2007年间对我院会计系4000多在校生进行了审计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调查中发现,有62%的学生认为审计课理论多而抽象,难于理解;48%的学生认为理解了,但不知如何运用,只有6.3%的学生认为审计课还算好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与此同时,在对当年应届会计、审计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0%学生的理想是考取注册会计师,其中又有70%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甚至忘记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知识的“返生”程度高达82%。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审计课“难懂、难学、易忘”呢?剖析其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审计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课堂传输的信息量过少,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不少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短时间内确实也调动了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但随着考试的结束,留在记忆中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再者,由于案例分析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不能综合化与系统化,学生也只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审计学科中的简单应用,很难从总体上领会审计工作的精髓所在。
因此,在审计学原理与实务这门“技巧性”相当强的学科中,技巧的培养,更需要对知识的应用、发挥和创新。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审计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设计
目前,随着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审计基本被纳入了“大会计”专业教育的范畴(除了南京审计学院),各院校的审计专业均从属于会计学科。因此,在“大会计”的观念下,各大高校普遍重视的是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开发,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都是在“大会计”架构下进行的,其模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审计实验课做一套会计模拟账;另一种是查一套会计账,出一份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这种就会计教审计的理念,最终又回到了“灌输”,只不过把教室换成了实验室。笔者经过长期的审计教学与实践探讨,认为审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模式可以这样设计:
(一)围绕《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开设“三个阶段”的实习
1.课程实习。属于初级阶段的实习,指在《会计学》、《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安排期末一周进入实验室,模拟企业会计的账务处理过程,编制一套简单的财务报表,进而模拟审计人员编制一个业务循环的审计工作底稿,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什么是审计?审计是干什么的?”
2.学年实习。属于中级阶段的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学完《财务审计》课程后,进入实验室的实习时间为期末两周,要求学生完成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等交易循环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出具一份审计报告,体会“审计是怎么干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由学校或专业教师安排,让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学习,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其专业兴趣。
3.毕业综合模拟实习。属于高级阶段的实习,也可称为专业实习,安排在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要求学生在实验室模拟审计活动的全过程,能够***完成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终结阶段的工作,并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二)围绕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展“七个方面”的实验教学活动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审计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3.实务界专家讲座。这是一种“现身教学”法,要求学校经常与实务界保持联系,聘请实务界高端的会计人才和审计专家来校讲课,以提高本专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被审计单位——企业基本财务活动以及背景资料为基础,模拟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鉴证业务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校内模拟实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校外专业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参加审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基地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府审计部门。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通过校外实习,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社会调查。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7.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学年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这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一个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
三、审计专业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
就一般院校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言,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应用)型为主的审计专业人才为基本目标,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体系的设计,可以这样安排:(1)一些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规定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即期末一周的课程实习);(2)本专业主要专业方向与特色课中,每门课程必须安排至少一个综合性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实施案例教学法;(3)第四学期末,相关会计课程安排为期两周的会计专业实验;(4)第六学期末,安排为期二周的财务审计手工模拟实习;(5)第八学期,安排前四周的审计综合模拟实习;(6)后十二周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7)从第三学期开始,安排由专业课教师担任导师的“导师制”;(8)从第五学期开始安排实行校内校外的“双导师制”指导制度;(9)暑期社会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为了优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实际、熟悉实务、加强实践,审计专业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4周的综合模拟实习。
2.通过审计综合模拟实习,要求学生能够把在此前学过的本专业课程的知识串连起来,从感性上理解审计中若干交易循环的实务做法,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会如何利用审计专业知识去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二)采取的实习方式
模拟实习可以采取校内实习或者校外现场实习,或者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校内实习统一使用在账务处理方面内含一定问题的制造企业的财务资料及其相关信息等资料,由学生自行成立“审计小组”,以审计小组为单位,分别采用手工和电算化手段完成对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要求每组在各岗位的分工合作下共同完成年报审计工作。
现场实习将由学生到“双导师制”下的校外实习单位,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审计活动的实习。
(三)科学安排实习进程
实习时间共4周28天时间。
在校内实习,用3天时间成立审计小组,发放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指导教师做前期指导,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为期25天的模拟审计;最后2天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审计模拟实践训练的体会和建议,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新晨
校外现场实习由学生提前1个月与校外指导教师定好实习项目,一般选用实习单位具体的审计项目,可以是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也可以是正在进行的审计项目,让学生凭自己的学识***设计审计总体方案和具体方案,时间不得少于7天。
(四)成绩评定
综合模拟实习的成绩,根据实习学生所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和电算化审计过程及结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实习报告的内容以及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共五个档次确定成绩。
审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像会计专业那样具有较稳定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其工作性质也更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所以审计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还存在不少困难和局限。但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是审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完善了审计学科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端会计与审计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认真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2]边建明,李君.《会计与审计实验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审计理论实践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