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金融论文10篇

农业金融论文篇1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金融需求;金融供给

Abstract:Intheprocessofourcountry’snewruralconstruction,ruraleconomicdevelopmenthasproducedstrongdesiresforthedevelopmentoftheruralfinance.However,therealityisoppositetowhatwedesire.So,thistextisbasedontherealitytoanalyzetherealconditionsofruralfinancialdemandandsupply,findouttheactualproblemsand,atthesametime,comeupwiththeprinciplesandthemeasurestodealwiththeproblems.throughtheseanalysis’s,wecanrealizehowtodeveloptheruraleconomicsandruralfinanceinharmony.

Keywords:Ruraleconomicdevelopment,Financesupport,Financedemand,Financesupply

一、问题提出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蓄。但是在发挥作用方面,这四家机构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农发行基本上变成了一个粮食银行,或者说粮棉油的银行,它不能深入到农民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不能支撑其他多种经济的发展。农业银行是一个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赢利动机存在,因此它的许多业务从农村基层撤出。邮***储蓄只是一个储蓄银行没有贷款业务,功能过分单一,实际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只能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所有这些状况决定了必须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变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问题是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并具有“二元经济”的国家,在当前全国范围内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策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状况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也像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其目的就是实现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发挥农村金融对经济的促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一些状况。

(一)农村金融的需求状况分析

目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农户、农业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农村***府,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金融需求在大部分地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中的比重很小,所以农村金融需求可以简单分为农户金融需求、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和农村***府的金融需求。对于农户需求来说,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农户金融需求是不同的,根据经济发达程度,我们把农户金融需求分为三类,即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发展需求,中等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农业生产需求和生活需求并重,欠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生活需求。对于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来说,由于我国的农村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我国农村企业总数于2004年达2931万户,为农村就业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4年全国农村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为14733万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9%,2004年,农村中小企业创造增加值约为45621亿元,比2003年增长13%左右。[①]对于农村***府的金融需求来说,由于农村基层***府包括乡镇***府和村集体,它们的金融需求不同于农户和中小企业,它们的金融需求主要是为农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的公共产品。在一些财***困难的地区,***府还通过向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弥补税费差额和发放职工工资。通过这些需求主体来看,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

(二)农村金融的供给分析

从正式金融安排的金融供给角度来看,每年国家以金融剩余的形式对农村经济剩余进行转移,但是在量上十分不足。2004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15%左右,但农业贷款仅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不足6%。四大国有银行每年以吸储上存方式从农村流出的资金约有3000亿元[②]。邮***储蓄只吸储不贷款,每年约有2000多亿元的资金被抽离农村。农村和农业资金大量流出导致了农村正式金融供求缺口巨大。

然而,自1996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与农村信用社行社分离,国有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以来,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呈现萎缩态势。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信贷资金的垄断供应者,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过分看重业绩的增长,以追求盈利为主要目标,偏离了为社员服务的合作原则。

从农村非正式金融市场供给角度看,主要包括私人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等。具有贷款数额小,希望手续简便、灵活、及时的特点,并采用较少抵押甚至无抵押的贷款方式。从供给角度看,农村贫富差别加大为农村非正式金融提供了金融供给的空间。同时农村又缺乏国债等证券投资渠道,使得数量巨大的民间资本持有者受利益驱动而成为非正式金融的潜在供给者。

三、农村金融存在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者的职能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和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首先,农村***策金融功能不全,农业发展银行难以承担我国***策性金融的重任,农业发展银行不但存在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运用效益低下等问题,而且业务范围非常狭窄,功能退化,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变化使得原来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实行商业化改革以后,农业银行从农村大量撤出,留在农村的也仅从农村吸收存款,不再向农户发放贷款,这使得其在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再次,农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商业化倾向,运作不规范,存在隐性的金融风险。

(二)民间金融不完善和不规范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一直受到打击和排挤。但是,许多民间金融在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农村民间金融一般具有规模小,隐匿分散的特点,容易失控,一旦失控,不仅可能导致其自身的系统崩溃,而且还可能波及到农村***治社会的整体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规范和保护民间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是今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三)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经济需求

各金融机构之间在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导致了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弱化。农村的金融产品较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而现在农村经济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迈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服务现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多元化经济的需求。

四、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产权和治理机制

目前农村基层金融组织产权不清导致了竞争没有效率,因此,***府应着手建立既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又具有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基本的组织形式,已在理论界和实业界达成共识,但目前以基层农村信用社作为唯一的一级法人合作金融组织形式,既不符合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也不利于合作金融组织的竞争和发展,故今后应考虑建立多层次与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而对于作为商业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则可考虑渐进式地推进从国有独资公司制到实行纵向产权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再到实行横向产权结构的股份有限公司制的产权改革方式。

(二)发展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一方面要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合作金融改革,另外还应积极探索农村金融的其他发展模式,力求在农村建立起以合作金融为主体,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步伐,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按照农村金融需求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加快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对于农业发展银行要进行职能定位,拓宽其***策性业务范围,强化其***策性支农作用。要改革邮***储蓄管理体制,建立邮***储蓄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发放小额农贷。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发挥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机构,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

尽管我国对民间金融一味加以取缔,但在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金融活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据调查显示,农户借款数额中72.18%来自各种非正式渠道,其中农户之间借款占非正式的93.12%,而来自正规渠道的只占27.12%。[③]因而,我们不能不顾客观存在和实际需要,承袭旧规把民间金融活动视为乱集资,简单、粗暴地取缔民间金融组织及其活动。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的民间金融,***府应该给以承认、鼓励、支持和引导。首先要提高对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在农村金融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废除现有限制民间金融发展的***策和条条框框。其次给以民间金融在税收上的优惠,减少在资金融通、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限制。还有要规范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对民间金融活动实行监管。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正在从不同的层面展开,***府对农村金融供给萎缩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改革需要调整的利益关系仍十分复杂,因此构建农村金融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以便利农民、满足农民为着眼点,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组织。形成健康、高效、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于“三农”的水平,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使“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的目标早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琴.从农村金融需求的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J].软科学,2006,(2).

[2]陈伟.建立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投资,2006,(6).

[3]王建威.区域金融生态与信贷资源优化配置[J].上海金融,2006,(6).

[4]樊纲.胡永泰.“循序渐进”还是“平行推进”?—论体制转轨最优路径的理论与***策[J].经济研究,2003,(1).

[5]张红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绩效、缺陷与制度创新[J].中国农村观察,2004,(2).

[6]冯春.农村真正钱商如何得以生长[N].经济学消息报,2002.

[7]李明贤.论提高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J].农业经济问题,2002,(7).

[8]姚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其金融结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11).

[9]黄燕君.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缺陷及创新[J].金融与保险,2001,(9).

农业金融论文篇2

1.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来源对商业银行来说任何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商业风险。然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供应链金融,一旦其中任一环节发生问题,都将导致整个供应链出现不稳定因素,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在考虑信用风险时,不能仅仅着眼于受信企业或者农户,还需要全方位的分析整个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1)供应链核心企业导致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是整条供应链的枢纽,它在任何一条供应链上都居主导和关键地位。因此,商业银行将对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纳入到了供应链信用风险评价的第一个环节。如果核心企业的信用出现问题,那么守信方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核心企业的担保就成为了一纸空文,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就会增大。(2)宏观经济调控造成的信用风险。在我国农业尤其是农产品受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较大,因此,当宏观经济经济发展变化且此变化与授信方的预期有差距,甚至与预期相反时,就会造成守信方因预期目标无法实现而导致偿还不能情况出现。(3)自然环境导致的信用风险。农业直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环境的变化又是不可控的,因此无论是农作物种植还是畜牧业生产,都可能因地震、海啸、洪涝、干旱等不可抗的自然力而产生损失,这些损失带来的危害将通过供应链蔓延到各个环节,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小的资金回笼压力。

2.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分析的成因(1)微观层面上的成因分析。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因农业中小企业和农户直接造成信用风险。①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农业中小企业缺少科学有效的机制管理,产业经营规模小,自有资金支持少,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农业中小企业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据统计,我国农业中小企业能够存活两年以上的占总数的30%左右,能够存活五年以上的占总数的60%左右,这也意味着面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②企业财务数据缺失。大量的农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正规、真实的财务数据,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判断力,造成了银行资产的流失。③农业中小企业偿债能力不足。农业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导致一旦发生经营不善等问题,将造成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的局面。(2)宏观层面上的成因分析。①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商业银行需要向中小企业提供供其生产发展的融资,如果中小企业与其核心企业间的贸易非真实存在,则会使银行面临巨大的交易风险。因此,在供应链融资中必须核实双方贸易的真实存在性。②市场波动的风险。农产品的价格与季节、自然条件等联系密切,农产品市场因此产生的波动将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上下波动,这也是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因素之一。③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健全。由于缺乏有效地可操作性法律法规,使得农业供应链金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例如,对与质押物、抵押物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在进行农作物质押时,银行缺少对质押物的绝对处决权。④供货商和物流企业过于单一。对于物流企业的选择过于单一,核心企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合作密切的物流企业,这就导致一旦物流企业出现问题,则影响整个供应链,产生信用风险。

二、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控制机制1.严格控制主体准入机制。商业银行应严格农业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准入机制,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供应链金融信贷机制,建立全面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通过对企业和农户资信的全面分析,准确评估其信用级别。要充分考察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等指标,确保信用度高、偿还能力强的核心企业为授信方背书。2.规定合理的信用额度。通过综合分析评估,规定适当、合理的信用额度,确保商业银行对农业供应链整体信用额度控制、对农业行业信用额度的控制、对物流企业的业务额度的控制。、3.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商业银行在借贷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对贷款资金的监管流于形式,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贷款的监管,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4.建设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由于商业银行缺少授信方的信用数据,导致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信用风险的发生,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授信方信誉降低导致银行损失的发生。

(二)严格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考核体系的原则建立全面评价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体系,并完善信用风险考核指标体系原则,确保对农业供应链整体信用风险的评估具备全面性、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1.全面性原则。构建信用风险指标时,要针对农业的特点和背景,尽可能全面、360度全方位地选取指标,从各个角度选取影响企业信用的指标,指标不仅应要涵盖农业企业或者农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要基于其所在的供应链选取全面反映供应链整体信用的指标。2.科学性原则。尽管农业的发展收到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而变化多端,但是在选取分析评估指标时,要严格以科学为依据,确保选取的各指标互不冲突、互不重叠,能够对评估对象进行准确而科学的评价。3.层次性原则。信用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指标体系结构,从导致农业供应链信用风险的最基本、最具体因素开始,到宏观调空层次的综合因素,层层递进、层层深入。4.可操作性的原则。风险评估的指标数据应当是精准、可靠的,数据的多少也应当是适度的,这样以方便设立便于快速计算、操作的定量计算公式。5.合法性原则。指标的获取,风险体系的建立都应当建立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策的基础上,体现国家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宏观指导和调整。

农业金融论文篇3

关键词: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营模式;创新能力;差异化程度;客户结构;营销管理;品牌效应

个人金融业务是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划分市场,对居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满足其金融需求的业务活动。我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顺应时代潮流,在近年来已经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个人金融业务服务开展速度很快,业务产品层出,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仍然处于“试水阶段”。与国内外先进银行相比,除总体业务发展战略、内部管理、考核机制的完善有差距外,还存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资源整合能力差、产品创新能力低、现有的理财概念狭窄、业务发展滞后等差距,因而需要尽快找准问题,逐步完善提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经营管理仍主要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行领导是高端客户的推销员,客户经理是企业客户推销员、理财师、柜员是大众客户推销员。虽然也是全员营销,但未形成合力,并不是一个高效的营销系统。例如目前金融产品中,核心部分还是储蓄产品,因为每个银行都有揽存款的任务,一线业务岗位任务尤其重。所以当储户到现金窗口办理存取款业务时,工作人员就会劝说客户继续存款或者购买保险。而理财中心的员工则希望现金窗口的工作人员能向客户宣传其它的理财产品,比如说基金或者理财帐户等。但是现金窗口的员工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起来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帮忙宣传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业务。理财中心的员工都是从事过窗口业务,深知窗口客户资源的优势,但是现在分成了两个服务区域,虽然现金区可以把存款额在10万以上的客户名单给了理财区,但打电话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效果不太好,态度好的往往敷衍说等下一次去银行时到理财中心看看,态度不好的干脆说没时间,感觉上好像是理财中心求现金区介绍客户给他们,这多少让理财中心的员工心情郁闷,大家工作都是为了整个企业,又都是一个支行,怎么能这么不团结?而现金窗口员工则觉得你们的任务为什么要我们帮你们完成,那我们的任务谁来帮助?

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调研不足。

基于个人金融业务产品是上级行分派的,任务指标也是上级定的,因而基层行只是做单一推销,未能做成功的个人金融产品组合,或捆绑式销售,做成多个客户可以选择的理财方案。成功的产品策略必须拥有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各不相同的产品组合。高增长的产品需要有现金投入才能获得高市场份额,低增长的产品则应产生大量现金,这两类产品缺一不可。

三、个人金融业务服务不到位,差异化程度低。

目前,农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与他行产品相比,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除了产品推出速度与他行存在差异外,多数服务趋同,产品和服务很快可以相互“复制”,无法形成真正的特色。尽管已建立多间“金钥匙理财中心”,意在为VIP客户提供全方位个人金融业务服务。理财室装修格调清新,设施齐全,不仅可满足VIP客户洽谈业务、办理业务所需,还提供舒适的休闲区,供目标客户小憩,便于拉近距离,交流沟通。硬件环境有了,但理财中心内仅有些基金、保险销售宣传单,以及当期销售的理财产品介绍,配有一个理财师,没有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完整介绍,也没有理财方案及理财流程介绍,很难传递理财中心为个人客户融资,个人财产保值增值理念,对客户来说,现在的这种个人金融业务只能说是一种技术服务,而不是让客户真正获得效益的智能服务。因为有些复杂的保险条款常常需要寿险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弄明白,然而目前由银行的很多保险在理财室里却少有人主动地向顾客推销介绍。一些新的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平常百姓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下宣传册,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根本就很难弄明白。而针对普通客户的理财服务仍然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只是提供现有的理财产品和普通的网点服务,以及部分咨询服务,在理财产品的营销宣传和服务上针对性不强。理财中心给客户印象仅是一个基金、保险,以及本外币理财产品的卖场。

四、科技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客户结构不理想。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由于各种原因,或自身开发有难度或等总行统一,至今尚未正常运营,而无法挖掘数据,营销人员很难及时了解个人客户单位、效益怎样,辖内有多少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职业收入等相关信息,很难按一定的标准将众多客户的需求进行分层管理,使营销服务趋于表面化和同质化,难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五、个人金融业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受各种因素影响,个人业务理财经理和客户经理队伍难以建成。一方面,个人客户经理特别是个人金融业务经理队伍不足,阻碍个人金融业务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个人金融业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农业银行B分行取得个人金融理财师资格证的员工只有8人,远不适应个人金融业务规模,而且大部分取得金融理财师资格和参加过理财经理培训的专业人才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个人金融业务宣传不得力。

宣传作为促销手段之一,低成本,高效率,应该引起管理层高度重视。农业银行B分行理财产品基本靠网点张贴的传单,和客户的口传,极可能漏掉一些大客户和潜在客户。农业银行B分行有一个网站,栏目有新闻,内部员工通知事项,***中心等栏目,鱼龙混杂,理财专栏在右下角,很不起眼,其内容仅仅是一些过期的基金知识,以及一些过期的基金行情,及保险的基本知识,对目标受众定位不明确。

七、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管理还是粗放式,客户仅停留在柜员的头脑中。

随着客户经理或管理人员离职,转向其他行,带来客户尤其个人客户的流失;和新型商业银行相比,对营销人员激励不够,或者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严重挫伤前线人员的积极性,在潜在客户挖掘中处于弱势;再者,促销手段还是比较简单,一些管理人员仍然未能认识到个人金融业务是银行业竞争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无可避免的趋势,他们依然认为,国内金融监管采取分业经营体制,银行不能直接经营证券、保险等行业,现阶段开展个人金融业务仍不具备条件,在考核体制、分配机制等相关配套等激励系统措施不到位,仍然存在“重对公、轻对私”的传统思想,认为个人业务花时间、费工夫、见效慢,做一笔个人贷款与做一笔对公贷款所花费的心血相差不大,但收到的成效相差很远,个人收入上不去、单位业绩上不去,追求短期利益现象严重。

八、品牌建设不足,缺乏知名品牌效应。

农业银行理财品牌“金钥匙”理财中心起步晚,其内涵外延正不断丰富中,与招商银行的“金葵花”、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在品牌认知上还又差距。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的竞争主要在四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兴业、交通和中信这几家银行之间展开,农业银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高市场份额、方便的网点布局、全面的服务功能,并在个人业务方面投入了较强的推广力度,这几方面形成的合力使其个人金融业务服务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新兴商业银行以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清晰的业务发展思路,几年来对个人金融业务的持续投入,市场竞争力逐年增强,在潜在客户营销中占据了明显的潜在优势,使得农业银行面临保住现有客户不流失、挖掘潜在客户群体等市场压力。因此,在多方博弈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农业银行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精心做好细致周密的市场调研,在扫描市场营销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竞争对手及客户,制定科学动态的营销策略,健全奖励和激励制度,调整考核分配制度,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提高理财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其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专业性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满足或超前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在市场中赢得主动。

[参考文献]

农业金融论文篇4

我国农村金融一直在进行改革尝试,近年来也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却是现实。据调查,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贷款都流入了第二三产业,农业方面流入的贷款额度较小,农村农业经济方面相应就显得更少。现阶段,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规模小、数量少,金融机制不是很健全,发展相对缓慢,农村金融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2007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开始成立村镇银行、农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这种新型金融机构的创立,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成功案例之一。

2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2.1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笔者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农业、种植业、农民收入3方面,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计量模型进行的线性回归分析,能够清楚的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带来的影响较小。从表中不难看出,在金融机构进行的农业贷款,对农林牧副渔产值的影响值为正值,对农业总产值影响为负值,给农村人均纯收入带来的影响也表现为负值。另外,农村乡镇企业贷款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影响较大。这些结果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的促进作用不大。

2.2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机制。农村金融发展会对金融系统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增强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性,从而能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效果。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繁荣,使得金融行业的各项基础设施变得更完备,金融工具的种类逐渐增多,金融功能更加齐全。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金融行业的繁荣,会吸引外界储蓄的不断流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有效开发农村金融资源,能够促进农村储蓄率的提升,加大农村储蓄份额,无形拉动了农村的投资。但农村金融的发展同样可能导致储蓄率的下降。金融的发展减轻了流动性的约束,促使金融风险得到分散,储蓄户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随时从金融中介机构获取资金。流动性的减轻,使储蓄户没有较多预防性储蓄的存入,从而导致了储蓄率的降低。利率对于储蓄率的影响也很重要。利率水平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通常会随之提高,利率的提高会带来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同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会影响利率,从而影响储蓄率,所以储蓄率的上升还是下降是不确定的。虽然是不确定的,但金融发展的确会给储蓄率带来不小的影响,同时给经济的增长也带来影响。

农村金融发展通过“转化率”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转化率”是指金融储蓄向金融投资方向的转化。通常情况下,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使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也提高。在金融体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金融体系要对一部分资源进行吸收,主要体现在:交易成本的发生,主要是金融机构从分散的储蓄户那里吸收储蓄时带来的;信息成本的发生,金融机构为了能够让储蓄户放弃积蓄控制权时会付出信息成本;金融中介机构必然会从中获取利润。因此,金融体系对部分资源的吸收,会使部分资源不能形成投资。它们会以存贷差的方式流入金融机构以及以佣金的方式向交易商与证券经纪商处流入。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会极大提高金融运作效率,使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得到降低。例如,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会使手续费用或者佣金费用等发生的交易成本得到降低;降低对农村金融的行***干预,会让农村金融市场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促进经济的提高。

3结束语

农业金融论文篇5

c型威客的代表淘智网摘要:我国如何走出当下的金融“寒冬”,农业的基础作用显然不可忽视。而涉农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产业价值,还是“三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成都涉农文化产业发展较具规模,现已摸索出“古镇文化”和“农家乐”两种模式,本文结合成都涉农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和当下实际情况,旨在为农业 “过冬”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涉农文化产业 成都亮点 产业价值 未来建议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之际,稳定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国内消费,成为决策层维稳中国经济寄予厚望的***策取向之一。这是自1982年以来中央第11次将目光聚焦在“三农”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除了传统的粮食生产以外,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重大途径。

成都市是西部大省四川的省会城市,20xx年人口总数即已超过1249万,位居全国第四,其在涉农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可谓成果显著。据市统计局公布,成都20xx年在遭受地震和金融危机双重冲击之下,前三季度生产总值仍达到了2821亿元,同比增长12.2%。(1)20xx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成都举办,成都市签约项目31个,总金额126.3亿元,占签约总额的57%,充分显示了成都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和规模效益,所以成都在文化产业上的实践探索对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和带动作用。

综合来看,成都在发展涉农文化产业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涉农文化产业市场潜力大。

成都有“天府之国”的雅誉,古蜀文明还给她留下了许多传奇人物和故事,而浓郁的川西民俗和客家文化更是为其增添了许多人文沉淀,资源相当丰富。

另一方面,成都的总体消费实力常年位居全国前三甲。而在20xx年,成都市城市居民人均教育、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为968元,占整个消费性支出的14.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其城市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国创意产业,预计到2020年,成都城市人口比重将达到64%,庞大的城市人群是涉农文化产业的潜在市场。

二、主题鲜明,涉农文化产业特色较为突出。

成都涉农文化产业围绕“休闲”二字展开,讲究“付费休闲”、“休闲体验”,其特色可归纳为“古镇文化”和“农家乐模式”。

“古镇文化”:早在20xx年多媒体创意产业,成都市规划局等部门就完成了《成都市域古镇形态研究及利用》等规划,提出将对大邑悦来古镇、邛崃平乐古镇等10个文化古镇进行保护上海创意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成都周边最具特色的古镇旅游文化风景带。如今“古镇旅游文化”规模已成,十个文化古镇分别寻求自己的营销诉求。如黄龙溪的“千年水码头,古镇黄龙溪”、洛带的“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平乐的“茶马古道第一镇”等。古镇的盈利能力不容小觑,如洛带古镇仅在20xx年1至6月份,就接待海内外游客16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过8000万元。

“农家乐”模式:成都是农家乐的诞生之地,最初只是一些农民利用自家庭院和责任田从事旅游接待活动,以此作为增收手段,大多单打独斗,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经营。在***府的引导下,锦江区农村纳入了统一规划,打出了“五朵金花”的品牌——“花乡农居”、“东篱菊园”、“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和“荷塘月色”。“五朵金花”特色各异,但又相互支撑,形成整体联动的文化产业模式。而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农科村,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丰富了农家乐的休闲方式和赢利亮点。在20xx年,农科村旅游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万元。(2)

三、***府引领到位,企业主体保证产业运作规范。

成都市委、市***府于20xx年就提出和制定了“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先后采取了改革文化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策、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净化文化市场发展环境和提高产业服务水平等举措。同时,成都市还打造了一批文化阵地健全、文化生活丰富,农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有新提高的文化建设示范乡镇和村,以点带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涉农文化产业市场的发育。(3)如20xx年,全市各区(市)县建立了群众文化辅导员制度,先后对全市1000余名农村业余文艺骨干进行了各类艺术培训,培育了农村文化队伍杨浦创意产业,也为涉农文化产业发展开启了新思路:农民组织了腰鼓队、舞龙队等,活跃于广大乡村。仅20xx年,双流县农村文化队伍就创造产值200多万元,利税超过40万元。(4)

成都市涉农文化产业的开发注重产业运作机制的长效性和职能化。基层***府成立文化产业公司,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如洛带古镇,镇***府于20xx年5月1日成立了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成都洛带客家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以来,一是通过“修旧如旧”,恢复了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客家民居;二是积极选择大公司、大集团合作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古镇景区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是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加工、展示、销售、交流与体验;四是抓大项目建设,先后引进新西南艺术陶瓷厂、洛带——女红坊、中国文博公园、“创库”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5)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积极进行资本扩张、扩大企业规模。

四、注重对涉农文化产业的创新探索。

从最初单打独斗、内涵粗糙的早期农家乐到后来“五朵金花”的集群效应;从对10个文化古镇的初步保护到筹划打造“天府30大文化古镇”品牌。成都涉农文化产业的创新精神始终强烈,越来越多的涉农文化产业开始着力摆脱产业模式单一的束缚,着眼于深度化、立体化的产业发展,注重尝试新的产业管理模式、开拓新的涉农文化产业市场。

如洛带镇除客家特色外上海创意产业,还规划4500亩,投资1.86亿元人民币,开发培育自然风光游、农家健身娱乐游等六大系列农业旅游产品;

又如成都首创企业出资编制涉农社区发展规划——“成华区龙潭和成涉农社区新农村建设概念(项目)规划”。此规划由工商企业共同发起杨浦创意产业,聘请专家编制,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以社区生态旅游为方向,建设大型餐饮娱乐休闲中心,同时发展蜀绣等旅游工艺产品生产。

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早在20xx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就已为此指明方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建设提出了更加细致合理的规划方案,而且4万亿刺激内需的投资计划更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了战略性的***策倾斜。当前财满街创意产业,涉农文化产业应敏锐地把握住这个信号,思考如何变危机为契机。

以成都为例创意产业园,笔者认为西部创意产业文化节,涉农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府和市场两块动起来。在产业发展初期可由***府主导、企业参与,做好评估规划工作。***府需清楚认识到涉农文化的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明确责任,积极鼓励社会办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学,安排专项部门落实对其的资金、***策等支持。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可忽略的,它是发展农村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也有利于涉农文化产业“反哺”农村,形成与农村基建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例如成都打造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的完善的交通体系,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关村创意产业网,同时也提升了当地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致富能力。而宏观来看,***府则要调整好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我国的***治、经济重心,多在东部。而西部蕴藏着丰富的涉农文化资源,却因经济等因素,面临着融资难、消费难的两重难题。所以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给予***策倾斜,在西部建立文化改革试验区,对于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比如,适当放宽资本进入的门槛,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涉农文化产业,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

而从市场来看,目前整个文化产业都欠缺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于涉农文化产业而言更为突出。很多掌握涉农文化资源的个人或组织未能充分意识到其产业价值,导致“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局面。所以要发展涉农文化产业西部创意产业文化节,还需注意启蒙教育工作,一方面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注重涉农文化产业的培育。此举不仅可以给教育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涉农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金融论文篇6

“十二五”以来,我国一直将“健全国家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作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而农村金融作为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已经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实际上,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业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不仅起到资金融通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决因素。然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具有门槛效应[1],特别是在现阶段的中国,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引发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问题凸显,而***府计划性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资金趋利性又进一步深化了城乡间的金融割裂,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畸形和效率低下;此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匮乏,金融服务产品单一,以及农民金融服务意识淡薄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仍有待长期的发展与完善。因此,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出发,探究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检验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门槛效应”,不仅有助于各级***府识别现阶段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还可以为***府决策部门的金融扶贫***策选择提供相应依据,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现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促进以大型商业银行为核心的城市金融机构与以农村信用社和储蓄银行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机构有机统筹,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有效遏制我国农村地区大量金融资源流向城镇地区和非农领域等金融风险较高的部门,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我国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并有效发挥金融扶贫***策的局部调控效应,使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内的金融体系建设更多地致力于“可得性”金融服务的深化与推广,构建更具包容性的金融体系,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增长引擎,从而在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为宏观经济发掘新的增长点。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目前有关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其演变主要历经以下三种理论: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理论。

早期,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指出,由于农业具有收入不确定、投资周期长和收益率较低等结构性特征,所以其无法成为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因此,为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结构性收入差距,***府和***门应对农业的融资利率进行必要补贴,并采取信贷供给先行的农村金融战略。King和Levine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信贷补贴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说明***府过度干预农村金融会产生显著的负外部性[2]。Besley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农村金融机构缺失,信贷制度不健全等限制,所以农村信贷主要是依靠高利率的非正式金融机构,因此,只有确保信贷供给***策先行,并采用适当的补贴来弥补农村金融机构的利润损失,才能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3]。温涛等对我国1952—2003年间的数据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内生于***府财***,导致其资金利用效率低下;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金融资金受其趋利性特征的影响又进一步深化了城乡之间的金融割裂[4]。此外,农村金融发展附带的一些非金融服务项目还会增加金融服务的运营成本,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盈利水平[5]。

然而,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假设农村贫困居民不具有储蓄能力,并且其面临的是慢性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这一假设与现实状况已逐渐相悖。因此,农村金融市场论应运而生,Cetorelli和Gambera证明了非竞争性银行(如农业***策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其在弱势贷款群体中的信贷牵头地位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利率非市场化和高度依赖补贴成为农村金融的典型特征,这会降低其自身的盈利能力[6]。徐忠的研究认为,利率扭曲是造成农村信贷缺失的主导原因,人为压低存款利率,***府过度控制农村金融风险等行为都会降低农村储蓄者的存款意愿,从而阻碍了农村金融发展[7]。此外,姚耀***同样指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宏观表象严重背离其微观基础,就宏观表象而言,农村金融发展(主要是农业存贷款总额、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等)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高度吻合;而就微观基础而言,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单一,农村信用社垄断地位凸显,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并严重降低了农村居民的实际贷款意愿[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越发意识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远非完全竞争市场,因此,不完全竞争市场论逐渐进入了学者与***策制定者的视野。不完全竞争市场论强调***府应适时适度地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补贴与规制,同时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性与自身盈利能力,并采用定向调控的方式引导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如补贴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补贴人员培训成本和增设服务项目等)。Hoff指出,农村金融市场是典型的非完全竞争市场,因此,***府应当适当介入,并对农村借款人进行有效监督,这可以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性[1]。Paxton和Cuevas认为,每一笔金融服务都存在一定的固定成本,对农村居民开展的小规模存贷款业务必然会使其固定成本显著上升,从而减少银行资金的安全边际,这不但会影响银行体系的盈利水平,同时也会降低整个体系的风险承受力,因此,这种定向扶持是激活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有效方式[9]。

此外,还有许多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林毅夫等指出,在我国,农村金融内生于经济发展战略,其可以有效盘活农村经济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从而长期拉动经济增长。[10]焦瑾璞指出,切实改善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是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和普惠金融的关键,这对改善现阶段的城乡二元化金融结构,降低金融排斥,进而为经济增长打造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11]然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就在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间的结构性失调,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金融需求与现实金融服务间的错配[12]。谢琼等证实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的功能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间仍存在偏离。[13]而西部地区的面板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效率的提升会显著抑制农业经济发展[14]。实际上,出现这种“反事实”现象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整体金融效率偏低,因此无法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而当将面板扩展至全国后即可发现,地区间农村金融效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也不尽相同[15]。

通过回顾以往有关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研究不难发现,相关研究受制于样本时间跨度和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并未形成一致结论,这意味着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可能存在着非线性特征亦或是时变性特性[16]。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样本期间内,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存在结构性变化,这一影响机制将会随着金融相关率水平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

此外,早期的研究多数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内生于***府计划性财***支出,导致其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此时农村金融发展反而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4]。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假设2: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其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的观点一致。

最后,近期的许多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已经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拉动效应”[17],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超越门槛值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其与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观点高度耦合。

基于以上三个假设,本文将使用非线性分省面板数据模型探究样本期间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甄别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结构性变化,从而检验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在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进而为***府和***门的支农***策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三、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一)帕加诺模型

Pagano在AK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金融部门,随后这一模型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依存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已逐步成为现代金融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模型[18]。此后,许多学者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拓展研究,董晓林将利率因素加入至该模型当中,考察了资本成本在这一传导机制中的作用[19];冉光和与张金鑫将时间哑变量置于该模型当中,发现1994年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机制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改变。[20]回顾有关帕加诺模型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现有关于帕加诺模型的拓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帕加诺模型的基本形式进行拓展;二是对该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改进,进而验证模型的非线性特征。然而,直接将相应变量加入至帕加诺模型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这将直接影响研究结论的稳健性。鉴于此,本文将延续冉光和与张金鑫的研究思路,对帕加诺模型进行非线性拓展,从而考察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特征和机制转变[20]。

Pagano假设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一国只生产一种产品,其既可以用于投资也可以用于消费,资产每期以固定的速率δ折旧,于是内生增长模型可写为如下形式:

其中,Yt代表t期总产出,A代表技术水平,而Kt是当期总资本存量。进一步根据资本存量与投资和折旧之间的关系可得:

这样,t期的经济增长率gt可表达为:

将(1)式和(2)式代入(3)式,整理可得:

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为总投资(It)=总储蓄(St),然而Pagano指出,受信息不对称、流动性偏好和菜单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非完全储蓄现象在金融体系中广泛存在[18],假设其漏出比率为1-θ,则有:

其中θ表示投资储蓄比,而储蓄率s可写为:

将(5)式、(6)式整理代入(4)式可得到稳态下经济增长率的表达式:

取对数后可得:

此式即是Pagano给出的基本模型,其中A代表资本边际贡献率,θ代表投资储蓄比,s代表储蓄率,他们共同决定经济增速。基于此,我们采用农村投资比率tz(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作为资本边际贡献率的替代变量;而金融发展通常包括金融规模扩大和金融效率提高两个方面,在此我们使用农村金融相关率fir(农村金融贷款总量/农业增加值)作为农村金融规模的替代变量,选取贷存比率dc(农村金融贷款/农村金融存款)作为农村金融效率的替代变量;最后令农村存款比率ck(农村金融存款/农业增加值)作为储蓄率s的变量。而农业经济增长可以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和y进行度量。基于此,本文的基本计量模型可表达如下:

其中,fir、dc、ck、tz分别代表农村金融相关率、农村金融贷存比、农村存款比率和农村投资比率。此外,为确保比率指标的原始属性,同时使回归结果更具经济含义,我们在此并未对比率指标进行取对数处理。

(二)帕加诺模型的平滑迁移拓展

非线性面板数据建模一直是学者们的重点研究领域,Hansen最早构建了PTR模型,并为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21]。王书华和苏剑使用PTR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农村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显著的“收入门槛效应”[17];张兵等基于省级PTR模型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其会随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值的变化而发生结构性改变[16]。然而,PTR模型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即:门限值是一个点估计,这会导致样本在门槛值附近出现跳跃式转换。然而在现实经济问题中,经济变量间作用机制的转换更多地体现为平滑迁移过程。因此,为克服这一问题,González等构建了面板平滑迁移模型(PLSTR),它可以令数据在不同样本之间进行平滑转换,从而克服了PTR模型中样本在门限值附近出现跳跃性转换的弊端[22]。其基本形式设定如下:

这里,为转移函数,它是可观测状态变量fir的单调有界函数。由于本文旨在考察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因此,我们以农村金融相关率fir作为转移变量。γ代表指数平滑斜率系数,其大小决定了机制迁移速度。是转移函数中的位置参量,决定了机制迁移的位置,εit代表随机扰动项。在此,我们令农村金融相关率、贷存比率、存款比率和投资比率均服从逻辑平滑迁移过程,同时令农村金融相关率fir作为转移变量,进而检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农村金融相关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可表达为:

在PLSTR面板模型建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数据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检验,如果统计检验拒绝线性原假设,则表明使用PLST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是有效的。此外,在此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残余部分进行非线性检验,以确定转移函数的个数,如果LM检验表明存在残余非线性部分,则需要继续增加转移函数和转移变量,直至模型不再含有剩余的非线性部分。模型检验完成后,我们将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进行面板参数估计;最后,我们将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分析样本期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机制。

式(12)中,Hk的取值通常为1或2,代表转移函数中含有的位置参量的个数,当Hk=1时,转移函数中仅含有一个位置参量:

可以看出,此时。当时,PLSTR面板模型收敛于区制1(式15);而当时,PLSTR面板模型收敛于区制2(式16)。这里,参数γ决定了PLSTR模型的机制迁移速度,当γ取值较小时,机制迁移速度较慢,面板模型在机制迁移过程中将体现出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而当γ取值较大时,模型的机制迁移几乎是在瞬间完成,此时PLSTR模型与PTR模型较为相近。本文的主要实证结果由MATLAB2013a计算完成。

四、实证研究与结果

(一)数据选取与说明

本文选取我国25个省份1999—2013年的年度数据作为面板回归样本。数据样本包括8个东部省份,分别为: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同时还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9个中部省份以及甘肃、陕西、宁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青海8个西部省份。具体指标描述如下:

1.农业经济增长。我们采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和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替代变量,并以1999年作为基期,使用各地区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其进行平减,进而得到各省份实际农业增加值数据,记为y,单位为亿元。

2.农业金融发展规模。我们使用农村金融相关率(农村金融贷款总量/农业增加值,fir)作为农村金融规模的替代变量。这一指标能够有效反应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并且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依存机制,即门槛效应。

3.农村金融效率。本文选取贷存比率(农村金融贷款/农村金融存款,dc)作为农村金融效率的替代变量。贷存比率越高表明资金的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盘活资金进而拉动农业经济增长;但同时,如果农业贷款坏账率较高,过高的贷存比率就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进而体现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

4.农村金融储蓄率。本文选取存款比率(农村金融存款/农业增加值,ck)作为农村金融储蓄率的替代变量,用以度量农村居民的储蓄意愿。

5.资本边际贡献率。选取农业投资比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tz)作为资本边际贡献率的替代变量,这一变量根据Pagano(1993)[18]给出,是本文的控制变量。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表1描述性统计分析

观察表1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项经济发展指标的统计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就农业经济增加值而言,样本期间内东部地区省份农业经济增加值平均为1188.16亿元;中部地区略低于东部地区,平均约为933亿元;而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加值显著低于二者,平均仅为563.59亿元。这说明我国西部农业经济发展较弱的态势依旧显著,因此,***府和***门仍需进一步支持其农业经济发展,采取定向调整措施,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为打造新型经济增长引擎提供必要支持。此外,金融相关率的描述性统计显示,东部地区金融相关率平均为0.916,中部地区为0.768,而西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为0.846。这一点与农业经济增加值的变化相异。实际上,金融相关率反映了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但并不能代表金融效率,尽管受***策扶持等诸多因素影响,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已经显著改善,但其较低的农业增加值则说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依旧较弱。从贷存比的角度而言,西部地区的资金利用率最高,而东部与中部地区基本相当,这主要是受国家战略和相关产业***策的影响,使得西部地区的资金使用率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后,存款比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存款比率显著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这一点与农业经济增加值的统计结果一致。

以上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间的依存关系具有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其走势变化并不一致,并且可能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因此,下文中将采取PLSTR(平滑迁移面板)模型对此进行进一步实证检验。

(三)PLSTR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前文中提出的假设进行PLSTR模型估计,进一步验证3个研究假设的合意性。本文采用González等[22]提出的方法检验根据式(10)构建的面板回归模型是否存在非线性特征。

表2给出了PLST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统计检验均能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并且至少含有一个转移函数。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对模型是否存在残余非线性进行检验,从而确保构建PLSTR模型的合理性。

表3给出了PLSTR模型的残余非线性检验结果,其原假设为PLSTR模型仅存在一个转移函数。可以看出,三种统计检验均无法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我们接受模型仅含有一个转移变量fir的假设,并采用仅具有一个转移函数的PLSTR模型验证样本期间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

表4给出了PLSTR模型的估计结果,观察表4可以看出,四组系数(β1和β11;β2和β21;β3和β31;β4和β41)取值均相反,表明样本期间内,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为进一步刻画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在此根据PLSTR模型的估计结果给出其显性表达:

从估计结果来看,农村金融相关率和贷存比在两区制内的估计系数均能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假设1得以验证。而农村金融相关率的门槛估计值较小,仅为0.4416,表明多数样本均处于门限水平之上,即与区制2中刻画的影响机制更为接近。为进一步说明,我们将给出区制1与区制2的线性表达形式:

式(15)与(16)分别给出了区制1与区制2中的系数估计结果,其中,当fir低于门槛水平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依存关系接近于区制1;而当fir取值较高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依存关系接近于区制2。式(15)中,fir的系数为-1.89并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当农村金融相关率较低时,其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在农村金融发展起步阶段,尽管***府和***门希望通过对农村金融部门的补贴与扶植来盘活农村剩余经济资源,但由于此段期间内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匮乏,金融产品与服务种类单一,市场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导致“可得性”金融产品与服务严重匮乏,反而降低了农村居民的金融参与意愿。贷存比的系数为0.37并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资金利用率的提高能够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存款比率系数估计值较小,并且无法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则意味着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农村存款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无法起到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投资占比的回归系数为0.36,并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表明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府财***直接用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款项依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显著高于相关金融补贴。通过以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当农村金融发展(fir)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与农村金融市场论的观点不谋而合,表明假设2同样具有合意性。同时这一结果也说明,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府和***门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资源流向的作用,减少相应的制度性安排,切实致力于“可得性”金融服务的深化与推广,降低农村金融门槛,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参与意愿。

***1显示,当fir低于门槛值0.4416时,转移函数取值小于0.5,此时方程与式(15)更为接近;而当fir高于门槛值时,转移函数取值大于0.5,此时方程与式(16)更为接近,实际上,观察***1不难发现,当fir>0.8时,转移函数取值接近于1,因此fir大于0.8的样本点基本与式(16)描述的状态相同。

而状态转移后的估计结果显示,β11=2.102并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随着农村金融发展的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将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而β21的估计结果为-0.363,则意味着当农村金融发展脱离初级阶段后,仅通过提高金融利用率已经无法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β31与β41的估计结果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则表明其在样本期间内不存在明显的机制迁移特征。以上分析表明,随着农村金融发展的不断完善,提高资金使用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进作用将会面临瓶颈,仅从提高存款利用率的角度已无法显著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相反,提高金融相关率水平则能够有效拉动农业经济增长,这一点与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观点高度吻合,从而使假设3得以验证。此外,上述结果同样表明,当农村金融发展超过门槛水平后,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具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产生了较强的金融参与意愿。因此,***府和***门更应抓紧推进普惠金融工程的落实,提高财***支农资金的局部着力特征及其使用效率,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的层次与种类,切实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同时鼓励相关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的事前引导机制,尽最大限度整合农村剩余经济资源,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并为长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打造坚实基础。

五、结论与***策含义

尽管国内外有关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的研究已日臻成熟,但在帕加诺模型框架下,以非线性面板平滑迁移模型作为其技术基础,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采用PLSTR模型探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验证了二者之间作用机制的“门槛效应”;并检验了相关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非完全竞争理论)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同时有效地阐释了以往学者采取静态面板模型进行研究时,获取结论不尽相同的根本原因,从而弥补了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空缺。

本文首先对我国1999—2013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项经济发展指标的统计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就农业经济增加值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表明我国西部农业经济发展较弱的态势依然显著;而金融相关率的统计数字与上述规律相悖,东部地区金融相关率平均为0.916,中部地区为0.768,而西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为0.846,说明在不同地区金融相关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此外,贷存比的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的资金利用率最高,而东部与中部地区基本持平,表明发展西部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后,本文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迁移模型(PLSTR)对样本期间内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相关率、贷存比以及投资比率对农业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其中,在农村金融发展初级阶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能够有效拉动农业经济增长,但提高农村金融相关率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一点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高度一致;而在农村金融相关率远超过门槛值后,农村金融相关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将明显反转①,表明二者间的作用机制会随着普惠金融的推进而不断演变,这一结论与不完全竞争理论的观点高度耦合。

农业金融论文篇7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摘 要:良好的金融体系有利于储蓄的增加、储蓄转化成投资及资金的合理配置,从而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函数,研究农村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深化不足严重抑制了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金融深化;经济增长;多元线性回归函数

中***分类号:F8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64-03

收稿日期:2015-02-12

基金项目:本文是东北财经大学校级课题《地区GDP“真实值”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号:2014088)。

作者简介:刘望舒(1995-),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现为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资产测度。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发达程度居中、发展较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持农村稳定,是我***和***府历年来关注的头等大事。*********指出,要从“三农”发展的重要出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和***策力度指出,落实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完善金融监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在颁布的一号文件提出三大方面的任务,即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并首次提出了“惠普金融”的概念。目前,我国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高,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明显,“三农”问题日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造成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者从体制角度予以解释,有学者从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进行阐述。笔者将从农村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角度,对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将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深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透过现象寻求农村金融深化不足的地方,并找出解决办法,以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这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Raymond.W.Goldsmith在1969年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开创了历史的先河,他采用金融中介的资产对GNP的比重代表金融发展水平,前提是金融体系的规模正相关于金融服务的发展与质量,他运用了35个国家从1860--1963年的有关数据,得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即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般都伴随着金融的较高水平。另外A.Gelb(1989)、N.Roubini&Xaveier-I-Martin(1992)、Easterly(1993)、Gertler&A.Rose(1994)等从不同方面也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研究。

Mckinnon·R·L(1973)提出“金融抑制论”,认为金融抑制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落后的经济发展速度使金融机构不能有效地吸收资金,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的支持,而国有企业和特权企业虽然得到资金的支持,但是效率低下,这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落后又抑制了金融发展。E·S·Show(1973)提出“金融深化论”,强调取消***府的各种管制,让市场的供求完全由利率决定。把他们的理论应用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便形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理论。Sharma·K·S(1978)的研究表明,增加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要远远大于减税,足够的借贷资金来源使得农村小企业可以有充足的生产和投资机会,金融中介也可以为农村小企业的经营提出建设性意见。

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具体情况,不少学者做出了显著成果。夏学鑫(2009)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偏高、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造成了农村信贷风险偏高。朱建华、贾红岗(2002)等对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金融深化程度进行实证研究,他们就农村金融领域的某一具体指标与农业的GDP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得出我国农村的金融深化程度。何广文(1999)、曹力群(2000)、温铁***(2001)、史清华(2002)、朱守银(2003)等对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借贷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样本地区的研究得出:我们民间借贷所占比例较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借贷规模和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借贷依然主要用于生活领域。

可以看出,国内外对农村金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这些成就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村的金融方法。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理论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综合运用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相关知识,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的金融深化程度进行判断,运用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得出金融深化不足是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再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农村金融深化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因的***策和建议。

三、多元线性模型的构建

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但是为了反映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解释作用,变量主要考虑金融深化指标和实际利率指标。为讨论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来对农村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构建模型如下:

1.GDP:第t年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FIR:第t年的农村FIR

3.r:第i年的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金融深化理论认为实际利率上升能迅速提高居民的储蓄水平,同时金融体系能够将增加的储蓄转化为实体经济中的投资。因为实际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般都存在一至两年的滞后,因此模型中的实际利率指标分别采用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实际利率值进行分析比较,i的取值分别为t-1和t-1,表示为rt-1,rt-2。

4.由于第一产业GDP和农村FIR均呈现出指数上涨的趋势,因此,我们对GDP和FIR分别取对数,分别用ln(GDPt)和ln(FIRt)来表示,农村GDP指标的对数就是农村GDP的增长率:

四、数据来源及实证分析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模型中的实际利率采用滞后一期的实际利率值,运用Eviews3.1,对上述多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输出结果:

从上述输出加过可以看出,F=266.365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要拒绝原假设,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农村经济增长率与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同时, r2=0.96则说明该方程拟合程度较好。 r2=95.67%,说明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的部分为95.67%。

对模型的实际利率采用滞后二期的实际利率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Eviews3.1输出结果如下: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F=254.3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5%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农村经济增长率对自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r2=0.96,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r2=96.2%,说明回归方程能解释的部分为96.2%。由此可以看出,第二个方程更能解释农村经济增长。

(二)模型结论

我国农村FIR与农村的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农村FIR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GDP的增长。从实际利率滞后二期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当农村FIR增长1%时,农村GDP增长1.44%,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上文判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不足,这会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深化不足的因素,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滞后二期的实际利率与农村GDP的增长率呈相反关系且影响显著。从模型中可以得到,当滞后二期的实际利率增长1%时,农村GDP的增长率会下降0.026%。从表面上看,这与麦金农和肖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们认为提高实际利率会促进经济增长。笔者认为,此处的滞后二期实际利率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并不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应该是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利率的加权平均值,然而现在无法获得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和实际利率水平。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具有强烈的***策色彩,非正规金融机构虽然不受国家***策影响,但是其实际利率水平往往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因此上述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逐步实现农村利率的市场化,使两种实际利率趋于一致。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用了金融相关比率、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金融相关比率与经济增长有显著正相关,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有负相关。从表面上看,本文所得出的观点与麦金农和肖的观点相反,即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实际利率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本文所使用的滞后二期实际利率指标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实际利率指标,并不是农村市场上实际的利率指标。农村市场的实际利率指标应该是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实际利率的加权平均值。现无法获得农村非正规市场的实际利率指标,只能以正规金融机构的指标代替,故有一定偏差,这正好反应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非市场性。正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策性,非正规金融机构是市场化的产物,但是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要稍高于正规金融机构,因而本文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消除局限性的做法是逐步实现农村金融的市场化,减少两者之间的利率差,使利率趋于一致。根据本文结论得出如下建议:

大力发展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近年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并没有给农村经济增长带来显著效果。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体制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现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善其经营管理,拓展其覆盖面,真正把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职责履行到位。国家也要放开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过渡管制,减少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策性限制,使其根据农村的现状开展各自的业务,成为真正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

放宽对非农村金融机构的管制。在大力发展现有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同时,可以积极谨慎地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改革创新,有条件地放宽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管制和约束,允许其在合法范围内经营,并加强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Goldsmith,R.W.(1969)“Fnancial Structure and Decelopmen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2] E·S·Show Financial Deep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J].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3] Sharma·K·S(1978).The rol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 mo-bilization and allococation if resources for rural development [J].India Economic Journal ,26(2):84

[4] 夏学鑫.农村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 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1999,(10):42-48

[6] 曹力群.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村借贷行为研究.中国农村研究报,2000,244-264

[7] 温铁***.农户信用与民间信贷课题分报告之一:旧中国金融资本对传统农业的剥削

[8] 温铁***.农户信用与民间信贷课题主报告: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

[9] 史清华,陈凯.欠发达地区农民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山西745户农民家庭的借贷行为调查.农业经济问题,2002,(10):88-95.

农业金融论文篇8

关键词:财***支农;金融信贷;整合

中***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财***、金融信贷支农理论依据

1.财***支农理论依据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也是基础比较薄弱的产业,其生产的特殊性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特点,要求***府的支持和保护。关于财***支农资金,学术上的观点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规模论,该理论呼吁***府应增加财***支农资金投入,尤其是增加农村公共品投入,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投资环境[1];二是效率论,该理论强调应加强财***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以提高其效率[2]:三是整合论,该理论提出应通过整合分散于***府各部门的财***支农资金以提高其使用效率[3]。

农产品供求的价格弹性小,是具有明显外部效益的混合产品,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总是处于比较利益较低的不利地位。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业的高风险性和比较利益低等特性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使得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成为必然。财***支持农业发展已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一项基本***策。

2.金融信贷支农理论依据

(1)农业信贷补贴论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信贷分散交易的高成本和高风险,很少金融机构愿意提供农业信贷,农村普遍面临的是资金不足的矛盾,为补偿农村信贷机构的损失有必要就农业信贷进行补贴;另外,由于农业与其他产业存在收入差距,对农业的融资利率应比其他产业低,提供补贴可促使金融机构降低利率。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金融市场论被广泛接受前,农业信贷补贴论一直在农村金融理论界占主导地位,该理论的核心是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从外部吸取资金为农业提供低息贷款。

(2)农村金融市场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市场机制的自发力量可以使金融部门实现帕累托最优,提倡利率市场化。在该理论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金融市场论逐渐替代了农业信贷补贴论,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对***府所有的农业***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转型和商业化改造。事实上,几乎所有进行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的国家并未使农村信贷问题得到改观,在摆脱***府束缚后又陷入市场的泥潭。

(3)不完全竟争市场论

也称金融约束论(Finan CialRestraint),20世纪90年代,斯蒂格利茨等提出的金融约束论主张以***府合理干预金融市场的方式促进金融深化;适度干预主义者在兰叉理论(The Three-Pronged Theory)中认为,***府应注重包括农村金融监管和法律制度内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新建成本,教育培训,穷人高风险信贷,科研开发等费用,***府要提供重复性的智能补贴(SmartSubsidy),这样农村金融机构在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上将会形成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和服务具有社会福利效应的低收入阶层的双底线均衡(DoubleBottomLine)局面。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中可见此理论的影响,如一方面允许信用社扩大利率浮动,另一方面对信用社改革给予减税等***策扶持。但现实情况是,在发展中国家***府少量的补贴并未显著降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这种经过精妙设计的智能干预方式在非智能的***府面前终告失效。

从上述三个理论流派演变看,理论家和***策实践者在解决市场失灵和***府失败中试***寻求最优路径,面对农村金融市场高成本和高风险,如何有效界定***府和市场边界是财***信贷***策配合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4]。

在合作金融支农问题上,目前学术观点大体有三种:一是存量论,主张通过存量改革来增强其支农能力[5];二是增量论,强调应将民间金融合作化以增加支农投入;三是增量渐进发展论,主张农村合作金融应走增量渐进发展道路以突破“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并实现在增加金融支农力量的同时力促存量改革之目的[6]。同时,学术界关于设法阻止或减少农村资金外流并吸引外部资金回流农村的观点已被中央采纳。

二、财***支农与金融信贷支农现状

1.财***支农资金与农村金融信贷资金***运行

我国财***支农资金运行基本上与农村金融信贷是分离的。财***支农资金多年来以单独方式运行,不能发挥对农村资本金形成的“发动器”、“杠杆”和宏观调节作用[7]。一是各级财***承担本级农业财***支出资金的管理,各地区都有各自的财***支农资金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二是***、***、农业部等部委都有各自的支农项目投资权限和管理办法。在***府对投入农村的信贷基本没有给予财***支持的情况下,农村正规金融信贷由农村信用社、邮***银行等金融机构按高于市场利率的价格向农村经济实体发放。财***支农资金在行***体系内通过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流动,并且各级平行单位各自有自己的划拨和使用标准;而农村金融信贷资金则完全是通过供求关系在市场体系进行配置,财***支农资金与金融支农的资金基本上在不同的两个体系按各自的运行机制单独运行。广东财***支农资金与农村金融信贷资金***运行的状况也十分明显。例如,广东省财***用于农业的支出由2001年的28.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5.14亿元,增幅达60%,相应的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额却没有增加,甚至略有下降,财***支农和金融信贷的互动基本上不存在,财***支农资金的增加并没有引起农村金融信贷的增加。

财***支农与金融支农***策的根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三农”发展但因二者执行主体不同,支农原则、方式各异,加上部门协作意识不强、***策沟通不够及“三农”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等,导致二者各自为***。财***、金融这种“单干”局面,大大弱化了支农资金的***策功能和使用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对财***支农与金融支农进行整合。

2.财***支农资金与农村金融信贷的联动

财***支农资金与农村金融信贷各自为***主要表现在:一是***门在安排支农支出时也很少寻求金融配合;未能将两者统筹安排以发挥其杠杆效应。二是金融部门在制定信贷***策及组织信贷投放时,很少考虑财***支农***策。金融流动性过剩与投入农村的金融资金在萎缩,随着国家财***支农***策的改革,财***支农资金规模将不断扩大,如何通过财***资金的推动,引导金融信贷资金投入农村,使国家财***支农资金与农村金融信贷结合,其关键在于建立财***支农资金与农村金融信贷的联动机制,创新财***支农的资金使用方式。

财***支农资金与农村金融信贷的联动,是指由财***支农资金引发的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的倍加式的或乘数式的信贷资金投放效果;其联动机制是指财***支农资金启动农村金融信贷资金,农村金融信贷与农村经济实体收入变动形成自发调节机制,最终引致的农村金融信贷量变化的效果[8]。

考虑到财***支农资金的有限性和无偿性。在整合财***支农资金和金融支农资金时,应以财***支农资金为先导,以金融支农资金为主力。一是开发性财***支农资金应深度整合到支农金融机构之中,以有限的财***资金为先导,吸引赢利性的金融资金跟进,由财***资金充当信贷资金利息的补贴甚至本金的担保或补偿资金,发挥财***资金的乘数效应。二是非开发性财***支农资金应与支农金融机构进行浅层整合,由金融机构提供中间结算服务。

金融支农的基础工程应是让农民长智,增强其现代金融意识和运用金融资源发展经济的能力。财***支农资金来源的无偿性,***府“三农”财***资金投入的***策转变,提供了其承接农村金融信贷转嫁风险的功能。财***支农资金对金融农村资金的转嫁风险机理体现在:“即便借贷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但如果企业能够提供充足的抵押,或者找到第三方为自己的贷款进行担保,也有可能增加企业的信贷契约执行激励,从而降低违约的风险,并使贷款人在违约发生后得到一定的补偿[9]”。这实际上是把农村金融信贷的风险转嫁给了财***。部分地区的农村合作经济投资担保公司就是为那些没有合格担保物的农户和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既减轻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又使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得到融资,借贷双方实现了双赢。

3.各地区在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为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促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很多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路径。郁南县的农村金融改革就是一个值得各地借鉴的个案。

自2009年以来,郁南县以构建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改革,让该县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关注的焦点。郁南县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采取“***府统筹、人行指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用”的模式[10],全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其主要做法:一是成立县级征信中心,构建强有力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保障机制;二是开发企业和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构建农村信用信息跨部门采集和共享机制;三是扎实开展信用村和信用户创建工作,构建切合农村实际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四是运用货币***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构建农村信用正向激励机制。郁南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收到了明显效果。

三、***策建议

最近几年,我国有许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财***支农资金与农村金融信贷结合的方式。广东省要使财***与金融信贷支农达到理想效果,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地方***府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地方***府领导高度重视,主动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地方***府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专业优势,依托全国联网运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来保证信用信息采集、查询、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郁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关键在于地方***府与人民银行分支行密切配合,形成***府统筹、人行推动、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在总结郁南县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提供有效平台。

第二,逐步以制度的形式把财***和金融信贷联合支农的重要性体现出来。除了农村扶贫救灾等应急性的财***支农资金外,尽可能把其余财***支农资金都通过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以农村金融为渠道,把财***资支农金和金融支农信贷更好地输导给农业和农村经济。

第三,财***除资金支农外,在职能及服务上支农。一是***门安排资金对农民进行金融意识和金融资源利用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使农民长智,大胆合理地利用信贷资金发展农业,二是***门利用掌握的数据资料提高农民的信用。2012年我省对全省进行了农村三资(资产、资源、资金)清查,对农户和村小组的土地、鱼塘、山地资源出租合同、收入等方面信息进行了登记造册,这些数据资料对提高农民的信用和金融机构向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第四,制定精细明确的财***资助和补助细则,以利息补贴、税收优惠、信用担保等形式对向农民优惠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支持和鼓励。

第五,服务农村的信用合作社、邮***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创新服务,向有资产性和资源性收入的农民发放信用卡,并降低信用卡取现、转账、消费等方面的利息和手续费,使农户更便捷地使用金融资金发展农业。

第六,由***府、财***、银行等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对财***支农资金以及受财***支持的金融涉农贷款进行全过程监督,保证财***支农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阿兴.论增加国家投入与增加农民收入[J].农业经济问题,2002(2):33-34.

[2]廉桂萍.加大财***对农业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J].农业经济问题,2003(11):51-53.

[3]张悦玲,张晓光.我国现阶段财***支持农业发展的***策取向[J].农业经济问题,2001(10):57.

[4]洪雪辉.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保障[D].厦门:厦门大学***书馆,2008:9-10.

[5]张雪春.***府定位与农村信用社改革[J].金融研究,2006(6):109-116.

[6]陈池波,彭克强.财***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论[J].中州学刊,2008(01):78-82.

[7]王冰,胡威.论财***支农方式改革[N].广东行***学院学报,2008,01(20).

[8]王冰,胡威.我国财***支农与金融信贷支农联动分析[J].农业考古,2008(06).

[9]王玮.信用担保作用机制与***府支持农信担保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

农业金融论文篇9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次序选择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广大农民对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类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

随着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的出台,中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截止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万家,已逐步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合作社法》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以下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资源共享、民主管理、自愿联合的特点,对广大农民来说应该算是有利的。然而由于自身制度设计的缺陷、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府供给不足等原因,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的筹集与维系问题上一直难以突破。很多学者也针对融资难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论证,但鲜有学者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次序的选择上给出相应建议的。

二、优续融资理论概要

广义上来说,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可以把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而外源性融资又可以分为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经济主体在进行融资渠道的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的融资方式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权衡资本结构效应的抵减和叠加最后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由于优续融资理论是在MM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在对优续融资理论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MM理论进行一个简要的交代。MM理论是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教授在 “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因为假设条件过于苛刻,所以无法在实际经济环境下验证这一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理论对以后相关理论的建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优序融资理论就是在MM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诞生的。它放宽了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认为企业进行权益融资时投资者会调低对现有股票和新发股票的估价,导致股票价格下降、企业市场价值降低,债务则融资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现金流,不需要与投资者签订契约,也无需支付各种费用,所受限制少,因而是首选的融资方式。因而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

三、优续融资理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次序的选择的影响

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为现有经济环境量身打造的优续融资理论不一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会产生相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优续融资理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次序的选择的影响

首先从合作社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来说,内源融资明显优于外源融资。原因有二:1、从合作社自身制度来说,《合作社法》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这就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内部来讲是以服务成员为宗旨,对外才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这点上面来讲,债权人就会担心合作社如果把借去的钱用于提供社员服务,这可能导致债权人的本息无法按期收回,资金风险成本增加;投资人也会怀疑自己的投入的资金是否真的用于创造价值,资金能否实现价值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也造成债券人和投资人对合作社资本结构的稳定性产生足够的担忧。最终导致合作社不能轻易的通过外源性融资途径得到足够的资金。

2、内源性融资因为是自身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金,因此具有融资成本低、资金流通速度快的特点,扩大内源性融资既可以减少外源性融资带来的资金成本以及清算的风险,也可以加大老社员凝聚力,实现合作社资本规模的不断壮大。

其次,在一些刚刚建立的合作社,内源性融资的基础薄弱,缺乏现实的可行性,合作社只能从外源性融资方式中寻找合适的融资方式。在外源性融资方式中,权益融资优于债务融资。原因有二:1、因为合作社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低。当地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主要形式是质押贷款,但是合作社能够提供的质押物品较少,价值不足,商业银行出于对资金风险的考虑不愿提供较大数额的贷款。并且大多合作社规模较小,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这又无形增加银行的资金风险,同时增加了债务融资的难度。

2、因为合作社的社员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并且大多生活在农村,社员互相之间熟识程度较高,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成本大大减少,权益性融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总结

通过对以上分析的总结和归纳,本文认为对农合社融资次序的排序为:内源性融资>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加大内源性融资是解决农合社“融资难”的重要措施,但是内源性融资不仅对农合社经营能力有一定要求,而且和盈余分配比例息息相关。因此农合社在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也要积极吸纳社员,注意经营管理和留存分配。(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文献,董思杰.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2008,(12).

[2]刘伟林,徐冰.有效打破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瓶颈[J].中国金融,2009,(14).

[3]夏英,宋彦峰,濮梦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

[4]李晓渝,王文献.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融资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6,(06):120一123.

农业金融论文篇10

一、农村金融的涵义

从目前农村金融学科体系来说,农村金融是和城市金融相比较而提出的。农村金融感念的广泛使用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现在国内对农村金融涵义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农村金融是主要涉及货币与信用关系,涉及农村范围的各种金融活动,和农村的经济活动有密切关联。例如:周志祥认为,农村金融是指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丁邦石认为,农村金融是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陈立认为,农村金融是农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相关的总称,包括吸收农村存款、发放农村贷款、办理农村现金收付和转账结算以及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等业务活动。

有些经济学家提出,农村金融是发生在农村地区的资金流通、调剂。例如:巩泽昌认为,农村金融是农村货币资金的流通;丁文翔认为,农村金融是在农村中以及与农业有密切联系的各个领域组织和调剂资金的活动。这些经济学家对农村金融的定义主要包含所涉及的地域范围是农村地区,所关联的活动是资金流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这两类观点基本上是相同的。首先,农村金融虽然其主要覆盖地区是农村,但它与城市金融具有共同的特性,两者紧密联系共同组成整体金融活动。其次,农村金融是依赖于农村范围的经济活动,所以农村经济的基本单位、基本内容和基本组织形式决定农村金融的发展。最后,农村金融活动的覆盖范围如同整个金融活动涵盖的范围一样包含货币和信用两个方面,但同时还具备其他金融活动一些不同的特征。

二、国内农村金融研究的主要观点

国内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比较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金融进行探索。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由***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等组成。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支持农村发展的作用。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结构。这些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却没有发育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姜凌(2006)认为,农村***策性金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农村商业性金融与***策性金融职能分工不明确;市场定位不清,越位和缺位问题并存;筹资方式单一,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还有一些学者从农村金融组织的角度探讨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2007年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课题组对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金融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对农村资金投放力度不够、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良贷款率高、股权过于分散、风险共担机制尚未形成、民主管理流于形式、试点改革在转制方面进展缓慢等诸多方面。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策建议

部分学者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策建议。如:成思危认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模式应为:财***支持,市场运作;***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三足鼎立,各司其职;存贷为主,综合配套;法制健全,市场发育。农村金融改革要理顺财***与金融的关系,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关系,***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的关系,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微观角度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策建议。

夏斌、巴曙松等认为,农村不同类型的需求主体确定了其金融需求的形式、特征和满足金融需求的手段要求是不一样的;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当前应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并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加强对一切涉农贷款的税收优惠;分类指导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在贫困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山区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弥补农村合作金融不足;建立农村资金回流农村的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户和乡镇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等。韩坚认为,当前农村正规金融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民间农村

转贴于论文联盟

金融相对正规金融而言有较多的天然优势,但其发展受到压制。

三、国外农村金融研究的主要观点

近年来,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市场状况及供求关系,农村金融体系及供给主体以及农村金融的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

一些学者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较新的研究有:mire ·devaney和bill ·weber通过评估一个农村银行结构的动态模型,测试了美国的农村银行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农村的银行***策必须持续地促进现行的和潜在的竞争。claudio ·gonzalez ·vega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经济主体的关系问题,并分析了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手段即农村金融市场的深化。包括切实优化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策、***治环境,深化金融服务功能,扩大金融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改革发展中国家现行的金融监管方式,改进各项法规制度,完成金融结构调整。此外还具体分析了贷款难的主要问题在于正规金融的供给不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业金融论文10篇

学习

住建局汇报材料

阅读(80)

本文为您介绍住建局汇报材料,内容包括住建局乡村振兴汇报材料,住建局工作总结汇报。.一、工作情况(一)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来,我局以推动建筑业总部基地项目、建设材料集中采购平台、建筑工人统一用工平台和绿色建筑产业园建设为工

学习

公司金融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公司金融论文1000字,公司金融论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生产商、

学习

金融产品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产品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理财产品论文范文,金融产品毕业论文题目。金融创新与银行角色转变过去银行业务一向偏于静态与稳定,但受到金融创新的影响,新的金融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陆续开发,金融机构也跟着调整其运营模式,不仅

学习

经管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管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管毕业论文,经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美国农村的保险业发展比较好,在支持美国农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促进的作用。2005年,美国农业保险企业共实现保费收入51.9亿美元,赔偿责任金额达到546.2亿美元,承保面

学习

金融博士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博士论文核心期刊,金融博士论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

学习

理财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理财论文10篇,内容包括理财论文大全1500字,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小论文。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重视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度相

学习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成人建筑专业毕业论文。(二)工程项目类此类模块的设计课题的来源基本上都是设计院,有的时候也会让老师确定。关于设计题目的确定一定要对其是否可以应用进行考虑,而且其

学习

金融理财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理财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理财基础论文3000字,金融理财论文结论怎么写。①监管主体缺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缺乏明确的监管者,进而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理财行为的审批和准入门槛限制等法律法规,从而造成互联网金

学习

金融营销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营销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与金融营销有关的论文,金融营销课程论文5000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日趋旺盛,在现行融资格局下,银行贷款本应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但广大的中小企业向银行要求贷款的

学习

专科金融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专科金融论文,专科金融专业论文范文8000字。1.2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效果总体来说,东方科技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效果不错,为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一些同学还将毕业实习中的一些知识

学习

金融分析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统计分析论文题目大全最新,金融论文分析方法。范围经济将边际收益作为判断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的重要依据,如果企业将产品链中的一个市场内部化能够产生正的边际收益,那么企业就有扩张或者合并的动

学习

金融专题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专题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论文题目大全专题,金融专题论文。姓名边瑶班级金融07(9)班系部金融系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一、选题理由:近年来信用卡的使用在我国越来越普遍,但其用卡环境仍存在一些

学习

区域金融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区域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区域金融热点论文选题,区域性金融毕业论文选题。(1)金融机构的自身原因。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大部分金融机构普遍采用规模的膨胀作为追求利益的手段,“重数量,轻质量;重规

学习

金融法律论文10篇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法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法律论文,金融与法律方面的论文题目。(二)在***府部门层面。建立健全与司法机关的协同应对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和***策宣传。(三)在当事人层面。增强投资者金融交易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被害人法律救济

学习

公司金融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公司金融论文1000字,公司金融论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生产商、

学习

金融产品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产品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理财产品论文范文,金融产品毕业论文题目。金融创新与银行角色转变过去银行业务一向偏于静态与稳定,但受到金融创新的影响,新的金融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陆续开发,金融机构也跟着调整其运营模式,不仅

学习

经管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管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管毕业论文,经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美国农村的保险业发展比较好,在支持美国农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促进的作用。2005年,美国农业保险企业共实现保费收入51.9亿美元,赔偿责任金额达到546.2亿美元,承保面

学习

金融博士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博士论文核心期刊,金融博士论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

学习

理财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理财论文10篇,内容包括理财论文大全1500字,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小论文。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重视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度相

学习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成人建筑专业毕业论文。(二)工程项目类此类模块的设计课题的来源基本上都是设计院,有的时候也会让老师确定。关于设计题目的确定一定要对其是否可以应用进行考虑,而且其

学习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施工企业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关于建筑施工审计的论文发表。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单薄,基本素质普遍低下,势必会造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变窄,往往局限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

学习

货币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货币金融论文1000字范文,货币金融论文。1.2数据说明本文采用货物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货币供应量等三类数据。受限于仅有2001年开始的进出口月度数据,因此文章采用的是2001年到2013年以月为划分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