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学术论文10篇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1

关键词:金融文化;金融期刊;历史经验;核心竞争力;体制机制创新;品牌建设

当前我国的金融期刊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总部主管的学术刊物、金融院校学报、科研院所创办的金融刊物等,本文主要考察狭义上的金融期刊即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并以其中区域性期刊为视角。

作为金融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银行主管的研究类刊物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和理论推动者之一,保持着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但同时也面临读者要求的逐步提高和日益激烈的学术期刊竞争。在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面前,人民银行研究系统区域性期刊只有依托依然具有“大金融”性质的金融学会,立足本地市场需求特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才能保持各自曾经拥有的品牌优势并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才能为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提供充分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概况

简要回顾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与中国金融改革同步发展,相互依托,共同促进。改革开放前,人民银行在全国尚无一本研究性刊物,到1982年,从总行到分行的研究系统期刊迅速发展到35家,至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分行、省会中心支行、营业管理部和计划单列市中心支行都拥有自己的刊物,期刊总数为32家。从办刊方式上看,区域性期刊中除了少数几家属市场化经营程度较高、初步具备金融传媒性质的期刊外,绝大多数仍为在金融学会和中央银行研究部门直接管理下的学术刊物。从办刊方向上看,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差异,各家区域性期刊探索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办刊方向:一是以《上海金融》为代表的理论和***策研究性期刊,其读者群体多为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研究人员或专业工作者。二是以《金融纵横》为代表的金融实务型研究期刊,其读者群体多为金融实务界人士及对金融业感兴趣的非理论研究者。

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工作的基本历史经验

(一)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和饯行者

在经济体制、金融体制转型乃至人民银行管理体制不断变迁的过程中,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金融改革与发展所蕴含的思想源泉、学术研究源泉、***策争鸣源泉和操作方***源泉。一是源于金融改革与发展。源于金融改革与发展不仅仅是从改革中汲取研究和分析的养分,更重要的是吸收了“***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改革的思想本质。金融改革的过程既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过程,也是在金融理论上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参与了这一理论体系重构的全过程,用严谨的思维和研究性语言来描述金融转型中涌现的新生事物。二是服务于金融改革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银行研究类期刊已经成为重大金融理论问题与改革***策的争鸣讲坛;在浩如烟海的金融改革文献中,人民银行系统学术刊物总是能敏锐捕捉中国金融体制的脉动,总是能准确把握中国金融运行中能激发各阶层人士思索的关键性问题。总是能为价值判断各异、方***和分析工具不同的作者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也就因此能够适应经济金融改革对学术产品的需求。

(二)坚持理论性、***策性和实践性是期刊工作的宝贵历史经验

人民银行研究类期刊能够在正悄然嬗变的学术期刊市场竞争格局中独树一帜,绝非单纯依托中央银行行***力量保障所致,其***策性、学术性和实践性是奠定人民银行系统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基石。

一是***策性强。“***策性”是人民银行主管期刊与生俱来的基本职能。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基于中央银行货币调控和金融学术研究领导地位的客观反映,已形成独特的信息优势和对金融研究方向的把握能力。***策性研究导向要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导向型”***策研究方法,亦即把当前的经济金融运行和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工具作为分析手段,以翔实的实证研究作为立足点,以时间趋势或横断面比较为基本框架,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针对性地阐释***策建议。为各层次读者提供论据充分、分析严谨的范例。二是学术性强。由于中央银行研究系统与期刊在研究方向上的互动,不少影响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专题讨论往往能在人民银行系统的学术期刊中寻觅到,人民银行研究系统对现实金融现象的发掘是期刊站在金融学前沿的必要条件;在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方面,人民银行学术期刊推出了很多具有理论突破意义的研究成果,以及一定篇幅的计量模型和数理分析。正是坚持了学术性不动摇,研究类期刊尤其是具有中文核心期刊地位的金融刊物才形成对高水平读者群和作者群的号召力,才形成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的学术声誉。三是实践性强。基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研究力量的整合,期刊具备统计数据优势、研究部门的纵向系统优势和对当地金融机构运行状况的感性认识优势,因此往往能够捕捉到我国金融运行的最新动态和基本脉络。由此,《金融研究》等期刊大力推行结合理论与实证两大领域的“案例研究”新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

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瓶颈制约

(一)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工作面临三重挑战

第一重挑战来自财经类期刊发展的新趋势。随着金融信息披露的日益透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明显弱化,势必要求人民银行研究类期刊准确合理定位,在基本发展方向上把握好***策性、学术性和实践性的配比问题,兼顾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院校科研机构的读者和作者群体,在研究和用稿范围上坚持稳定性和多样化。第二重挑战来自研究类期刊的优胜劣汰。研究类期刊的学术产品竞争力是期刊市场化的操作载体,能否制造出有使用价值、有特色和有历史价值的学术产品,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主要标准。对人民银行区域性学术期刊而言,由于受地域、读者和编辑人员学术水平等诸多制约条件所限,短时间内实现质量飞跃是不现实的,因此追求稳定的文章质量是更为现实的应对手段。第三重挑战来自各期刊的品牌竞争。学术期刊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优胜劣汰和积聚效应,更多的读者和作者会追逐具有较强品牌特色的期刊,目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刊物都逐步把品牌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快打造竞争对手无法仿效的核心技术,构筑竞争优势。为此,依托中央银行和金融学会的各区域性学术期刊必须增强品牌意识,逐渐实行依托市场选择的办刊方式。更多地引进现代期刊质量管理中的科学手段,逐渐形成各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研究领域,全面打造期刊品牌。

(二)人民银行研究系统区域性期刊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从整体上看。目前人民银行区域性学术期刊已完成品牌建设的第一阶段,在金融系统和学术界、期刊界初具声望。但其办刊机制和办刊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金融改革发展和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的要求,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报刊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及广大读者的期望值尚有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品牌营销意识尚不清晰,未能将每一期刊物的选题策划都归集到品牌建设这一基本发展方向下进行,期刊的地域特色不够浓郁,从而影响了期刊品牌价值的提升。二是来稿结构不尽合理。高等院校师生的纯理论文章多,金融系统研究人员和调研骨干的实证性研究文章少;实务性偏强的文章多,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好的稿件少;描述性、解释性、总结性论文偏多,有数据、有分析、有深度、观点新、指导意义较大的文章偏少。这种“三多三少”的来稿现象在客观上造成***策性、学术性和实践性文章的采稿配比失衡。三是办刊机制尚未完全由信息传递型转为读者导向型。不但来稿的供给结构与核心读者群的需求结构不完全匹配,而且刊物的编排体例缺乏创意从而影响了可读性。四是在编辑方式上仍维持传统的“卖场模式”,普遍处于被动等稿状态,势必造成用稿质量的不稳定和期刊品牌的落后。五是编辑自身的知识广博性和学术敏锐性不够充分,其理论素养和实证研究能力亟待提高。

四、以创新提升区域性金融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面对院校、科研院所及商业化新锐平面媒体、财经类网络媒体等新兴业态对传统金融学术期刊阵地的渗透,面对读者导向型时代的日益迫近,比较优势正逐步缩小的区域性金融学术期刊必须在注重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下,从期刊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寻求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的创新举措,把期刊办成区域性金融研究成果的集聚和扩散平台,办成区域性金融研究信息的交流中心和学术思想争鸣的主渠道。

(一)坚持学术研究导向和服务实践功能并重,夯实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两大基石。

其一,人民银行研究类期刊的学术性是无可置疑的,人民银行绝大多数研究类期刊依托长期形成的深厚研究传统和中央银行的整体优势,在当地期刊市场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需要指出的是,学术性与金融业的特殊性高度相关。一方面,货币和金融是一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学科。其中货币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近20年来的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货币经济学的演进。另一方面,在当前金融业仍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各地金融学会与人民银行的天然联系,使得金融研究领域还保留着综合化趋势,从而为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各期刊往往为当地不同的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搭建起统一的学术交流平台,并从根本上构筑对网络媒体和其他“快餐式”财经类平面媒体的竞争优势。人民银行研究系统期刊读者对期刊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期刊依托中央银行所体现的权威性。

其二,作为各地金融学会主办和中央银行研究部门直接管理下的行属期刊,其往往能够捕捉到我国金融运行的最新动态和基本脉络。从核心竞争力角度看,服务于实践操作是研究系统期刊的基本功能。根据研究系统大部分区域性期刊的主要受众面以及诸多制约条件,为辖内广大基层金融实务工作者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和***策理论指导,就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二)充分依托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较为成熟而完备的研究体系,以专业化优势提升读者和作者的认同度。从期刊市场的运行逻辑看,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评判标准永远掌握在读者和作者手中,考虑到金融期刊的读者和作者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专业化优势无疑是衡量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一项基本标准。首先,基于中央银行货币调控和金融研究领导地位的客观反映,中央银行独特的信息优势和对金融研究方向的把握能力,是研究系统期刊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在我国,中央银行的研究方向无论对从事纯理论研究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还是对从事应用理论研究的金融机构,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研究系统期刊的大量论文都与中央银行各阶段的研究重点密切相关,由此保证了论文选题的领先性和整个期刊的可读性。其次,中央银行研究成果的独到性是期刊质量的直接决定因素。由于中央银行拥有自己***的统计系统和研究体系,针对某些重大经济金融现象或***策安排可以开展具体的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研究资源是系统而新颖的,由此形成的研究成果必然是独到的。另一方面,就人民银行研究系统区域性期刊而言,专业化优势又体现为区域化优势。人民银行区域性金融期刊几乎每一期都刊载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实务论文和研究报告,因此可充分依托辖内金融系统研究体系的专业优势,立足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特点和不同理论倾向的印证比较,形成各具特色、持续跟踪、相互补充的调查研究网络,通过引导推动、平台搭建和研究产品展示,逐步形成各家期刊在特色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如《福建金融》注重发掘福建金融系统在两岸金融方面的研究资源积累优势,以“海峡金融”专栏为载体,刊登了系列特色研究报告,已初步创立在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发展领域的特色研究品牌。

为更好地发掘和整合金融机构研究力量的专业化优势,人民银行研究系统区域性学术期刊可在以下层面上寻求创新:其一,找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架设横跨学术和实务的桥梁,使不同的读者和作者得到良好的沟通。由此,一方面,应重视货币***策、金融改革***策和金融机构运行规律的微观研究,逐步将那些紧密结合区域经济金融特点的基层调研类成果,提升到兼具理论素养和***策内涵的“案例研究”层次上,更好地促成从事纯理论研究的作者了解现实金融运行的鲜活资料,深刻认识到研究现实问题才是实现理论突破的基本立足点。另一方面,应有选择地推出具有明确***策含义和实际操作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二,编辑部应立足于货币***策和金融改革层次上的理论导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热点问题的文献和观点综述,引导各层次作者群对关系货币稳定和金融发展的重点课题进行多角度思索,鼓励理论创新和学术争鸣。其三,加强期刊与金融学会在研究成果上的相互支撑,实现期刊工作与学会工作的良性互动。可借助刊物主办单位即各地金融学会的平台,积极跟踪关注学会会员单位的最新研究进展,既保证及时对学会的重点课题及学术研讨的重要成果加以刊载。又能为刊物核心作者提供研究指引,由此获得基本的研究资源。

(三)推进期刊组织结构的创新,以此优化期刊的治理。

一是健全和完善期刊编委会制度,为全面提高期刊质量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针对目前各家金融期刊编委会成员中行***领导居多、专家学者偏少的状况,可借助刊物主办单位的平台来优化编委会成员结构,增补当地相关高校和科研部门的一些专家学者为期刊编委。这些增补的编委将从理论或研究方法创新的角度,对期刊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提出

建设性意见。

二是进一步创新编辑体制,构建完善的稿件质量管理体系。首先,逐步确立责任编辑―特约编辑的两级编辑制度。凡遇推荐来稿,可先由相关特约编辑对稿件的理论性、***策性和实证性作出基本评价,并在初审中侧重于向作者提出业务上和技术上的修改意见,然后才进入责任编辑的文字处理程序。其次,试引入匿名审稿制度,确立相对公平的用稿程序和尺度,逐渐改变责任编辑决定稿件取舍的基本模式。结合区域性期刊的实际,可考虑先着手建立匿名审稿专家库,具体人选可从各地金融学会会员单位骨干作者、各刊特约高级撰稿人,以及辖内各专业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或研究人员中选聘,初步建立起各刊的特约审稿人队伍,由这些专家型编辑匿名编审特定的学术性、专业性或技术性偏强的稿件。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2

目前国内外信息挖掘的研究主要是以知识发现的任务描述、知识评价与知识呈现为主线,以基于各种理论的有效知识发现算法研究为中心,以及更加广泛的应用研究为主要特点。

结构化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较为成熟,主要集中在算法的适应性、扩展性和鲁棒性的研究上。围绕统计学方法的数据挖掘算法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用于在具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的不确定知识发现。关联规则知识发现算法是众多的应用研究的基础,研究工作集中在算法的改造以及可扩展性和普适性的研究上。序贯模式是R.Agrawal提出的重要的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单一的概念层次,多概念层次的序贯模式的研究。在不同的概念层次发现序贯模式是十分有价值的。

神经网络是目前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广泛应用于分类、聚类、预测建模和混沌模式的知识发现。基于概念格理论的知识发现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受到重视。复杂类型数据的知识发现是目前国内外知识发现领域的研究热点。空间数据是指同占有一定空间的对象的相关联的数据。空间数据挖掘方法主要包括空间分类和空间趋势分析。

文本挖掘用于基于文本信息的知识发现。文本挖掘是利用智能算法,并结合文字处理技术,分析大量的非结构化文本源,抽取或标记关键字概念,文字间的关系,获取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其关键在于文本内容的量化表征。多媒体数据的知识发现的研究主要是特征的抽取。在音频数据挖掘中Fourie变换等用于抽取不变性特征。相应的知识发现方法包括学习矢量量化和多层感知器等神经网络方法。

信息挖掘的理论研究表现出多学科的交叉和多种技术方法的融合及信息挖掘的泛化和统一的特征。知识发现技术逐渐渗透到复杂非线性系统,如社会科学、生物信息科学、商业与金融领域、地震和气象学等领域的信息处理之中。复杂性系统的信息过程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3信息挖掘是商业信息处理技术的关键

商业领域中的海量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和广泛的应用需求为信息挖掘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信息挖掘与已有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为商业与金融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理论方法。这些理论和工具已经被用于解决金融与商业领域的以下各类问题:信用等级的评估;金融和经济预测;证券价格变动的预测;破产和银行倒闭预测;恶性透支和商业欺诈甄别;证券的投资选择和分类;商业行为分析以及销售与客户关系分析等。

在金融与商业领域中,信息挖掘技术的应用表现为范围上的延拓和层次上的深化以及多种技术方法的整合。利用文本挖掘,可以从Internet上的成千上万的与金融相关的Web网页中获取全球金融市场的实时数据、与金融市场相关的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策和法规等消息、进行金融分析报告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分布于全球的市场消息和信息的处理来预测全球市场的主要股票指数,并对全球主要外汇交易市场货币交易率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

从细微和难懂的数据中识别、发现和抽取各类知识和规律。这样的商业分析每天都在发生:营销管理人员需要为某种产品进行目标市场分析;同时他们要求知道购买竞争对手产品的客户规模、潜在客户对优惠券的相对接受能力、竞争对手的产品在零售商店中陈设的位置、下一个商业周期中对自己的及竞争对手的产品需求预测,等等。基于信息挖掘的商业与金融信息处理技术的价值在于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从数据集合中发现新关系的能力。极大地加强战术和战略决策以及决策过程的精确性。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信息技术,金融业

 

1.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主要作用的组成

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主要作用有客户分析、成本分析、提升业务和完善内控机制四部分。首先是客户分析,通过中间业务数据仓库,能深入评价每个客户带来的中间业务价值,得以区分什么客户是金融企业需要的中间业务高端客户,通过管理系统分析客户的需求倾向,分析客户的潜在要求,在为客户提供中间业务服务的同时,将用户发展成为存款、贷款和购买多项金融产品的综合客户,通过客户业务数据分析,找到高端客户营销的最佳渠道。然后是成本分析,能够深入评价每笔、每项、每类中间业务的成本效益,通过中间业务数据仓库的成本分析,完成中间业务各项业务定价模式的构建。各家金融企业都有各自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及中间业务减免办法,但在具体的执行操作中,缺少衡量业务的标准,如业务较为集中的公司占用了大量的柜面及人力资源,造成了低端客户严重挤压高端客户的不良经营状况,如何筛选业务,如何对成本过高的业务收取合理性的补偿费用,成本核算本来就是金融企业急需进行而未能达到目标的弱项。诸如此类经营中许多实实在在需要定性、定量分析来解决的问题,目前都缺少信息数据支持,都迫切需要利用先进的金融信息技术来实现。再次是提升中间业务服务水平,发展高收益业务。利用金融信息技术,积极发展集团客户现金管理、银团贷款组织安排、收购兼并等***策允许并且市场需求很大的中间业务,提升整体的中间业务水平。积极借鉴国外的业务发展经验和信息技术经验,大力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国内数量不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三类,赚取手续费的代客衍生、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盈利目的的自营业务,金融衍生业务规范的业务流程涉及到前台交易,中台风险管理,后台结算和清算管理。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最后是应用金融信息技术完成中间业务内控机制的建立。各项业务的操作、监督、授权、风险监测都通过信息系统控制,实现对高风险点的重点监测以及对风险量化、动态、连续的监控,通过信息技术规范中间业务的经营管理。

2.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前景

金融业信息技术发展是涉及到金融公司各类资源整合,涉及到公司所有利用互联网(包括Internet与Intranet)、无线技术、电话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化交易、电子化信息沟通、电子化管理的活动,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金融业信息技术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逐渐成熟的,新的信息技术在金融公司内又一轮深层次的商务应用,是信息技术本身和基于信息技术所包含、所带来的知识、技术、商业模式等在公司内的扩散和创新。拓展信息技术在于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发展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将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未来全球金融领域将面临一场挑战,在危机的同时要面对信息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为此,我国金融业应积极准备,精心策划,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宣传和销售金融产品以及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活动,并通过互联网加强与国内外金融公司的业务往来和经验交流。我们相信,全方面发展信息技术,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长足发展,使之以全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

3.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主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金融企业相关业务的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网上银行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带来金融业创新的最直接成果之一。网上银行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了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所有以前银行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全面电子化;全面使用了网络货币,不仅能给银行节约使用现金的业务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资金的滞留和沉淀;金融企业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传递信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进行结算,从而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

信息技术为各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技术型的金融创新可以有效规避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金融企业只需要聘请少数专业人员就可以解决客户购买保险、证劵、基金等金融产品时的各类疑问,从而顺利实现分销,从某种意义上这扩大了金融产品的市场并提高了业务的处理效率。

信息技术使得商业银行经营实现电子化、自助化。信息技术使得银行通过电脑和网络,就能为客户提供3A(Anytime、Anywhere、Anyway)服务。科技论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丰富多彩的金融信息服务正在成为当今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银行业竞争的主要服务领域之一。相关商业银行正积极开拓手机银行业务,采取全系统全程端到端数据加密等方式确保其信息安全。使这类金融信息服务在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得到了更多应用。

4.小结

从文章叙述可以知道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极其宽泛,因为金融领域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宽泛的领域,主要包括了保险、证券和商业银行业务等一系列的业务范畴。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规律,只有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得到了客户的承认,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应用与金融领域.

参考文献

[1] 杨有振.金融信息化的发展与战略[J].金卡工程,2004,(9).

[2] 刘芳.对我国金融信息化的一些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3).

[3] 谢为安.金融工程与金融自由化[J].上海综合经济,2000,(6).

[4] 肖晟.试论当代金融信息化[J].四川大学学报,2000,(1).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4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金融学 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广东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并以产业集群、金融渗透等各种方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2016年上半年,广东金融业增速达23.0%,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7.9%,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金融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金融产品不断衍生,使得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挑战。与之相应,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也从过去的研究型精英式教育开始日趋大众化。这就要求地方性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出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一体处理各类金融问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切实可行的金融专业人才体系,成为学界和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门课题。

本文拟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从实际调研出发,通过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调研材料分析,梳理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需求问题,分析新时期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途径、模式和具体建设思路,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以充分发挥金融学各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发]专业群规模效应。

二、金融学专业群建设的社会需求分析

通过对与白云学院合作的各类银行、证券、保险、理财等金融机构及相关用人单位展开重点调研,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对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评价及要求,认为现阶段金融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呈现出如下社会需求。

(一)职业能力市场化,课程体系设置要求与时俱进

近两年,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环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之相应的金融学专业也成为了近些年来高考生报考的热门领域。但白云学院课程内容多为金融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学术型论文的撰写等,对于金融学实验、实际操作能力等相关知识的设计严重不足。致使学生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与企业和市场的金融知识需求之间不能完全对接。在白云学院的专项调查过程中,部分用人企业和已经毕业的往届毕业生反映,现有的课程设置内容不是很科学、不能与时俱进,很多已经在市场上流行的知识需要企业对实习生进行再次培训,而部分所学课程内容与应用实践没有直接联系。迫切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紧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二)职业分工细化,学生要求更高的实践操作能力

近年来,金融理财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致使广东省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金融学专业人才,才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首要资源。但在传统的金融学专业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于金融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具有较多的研究分析能力,但实务操作能力往往较为缺乏。如在调研过程中,广东白云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民生银行在招收实习生时,就明确表示希望能招到接受过银行信贷业务培训,能够尽快上岗开展业务,以便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尽快进入角色展开业务操作,降低企业新老衔接培训成本。再如与该学院长期合作的广东省上华贵金属有限公司、鑫本集团,对于实习生的要求也表现为要熟悉期货、现货等金融工具的实盘操作流程,能进行深度分析,并能为客户提供有用信息和快报。再如与该学院合作的中国平安集团,对于实习生在保险营销与实际调研方面的实践能力均有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开展外调并形成完善的调研分析报告。

(三)职业环境综合化,学生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

金融行业具有涉及面广、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决定了该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更为广泛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如既懂得各类金融工具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核算,又熟悉市场中各类型金融工具的实际操作与业务流程;既能够***开展专用金融业务,又能进行金融核算系统的计算机编程;既熟悉银行柜面的对私、对公等基本业务,又能及时有效提供售各种理财服务等;既熟悉业务,又懂得沟通营销等。在调研过程中,如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和沟通能力要求非常高,但白云学院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在如中国银行招收柜员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金融英语能力要求较高,以便完成各项对外业务,但在校生的金融专业英语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难以满足中国银行的实习目标要求。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改革,特别在广东沿海地区,更是未来中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改革前沿阵地,职业环境综合化和职业能力复合化,迫切需要人才培养全面化、综合化,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多元化的金融业务需要。

三、金融学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金融产业集群飞速发展的背后,是金融专业化人才需求量的空前增长和更加细化的分工。新形势下,金融行业的发展将需要各种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然而,只有少部分金融专业院校设计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多数院校、特别是综合类院校的金融学专业依然以理论和金融精算为主、应用型金融人才为辅。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整体呈现出专业分工不够细化、培养人才模式单一、实践环节不够具体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职业群体分工不够细化,学生专业程度、细节培养不足。难以体现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学生的特色和目标。二是金融综合素质培养缺失。学生在外语、计算机、数学、法律、商务礼仪、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足。三是课程群体系设置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错位,理论实践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尽管课程设置中有《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学》等基础课程,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相对缺失。学生对于证券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商业银行柜面业务、保险实务模拟等实务活动并不是特别熟悉。

四、新时期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

(一)明确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

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成才需求是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两大参考坐标。现阶段,应结合现阶段市场对于金融学专业对应岗位的要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以能力为向导,以就业岗位要求为标准,建立体现不同培养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适度引进市场热门的和企业急需的现代前沿金融学专业基基础课成,突出对现代新形势下热门知识的补充与培养。使学生既懂得金融理论基础满足高端岗位职业需求,又要掌握实操能力成为普惠金融的力行者。

(二)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

以市场为向导,以企I岗位为标准,整合利用学校已有的金融学专业建设基础,评估学校金融学专业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开发、引进和利用企业实践条件,推动***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未来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因此,积极推动学院与广州当地各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就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是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实践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并通过金融学专业导论、校内集中周实习、校内仿真综合训练、校外专业实习、金融专题调研、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等各种方式,完善实践型人才培养链条,打造新型实践人才。

(三)完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展开互聘互用。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课余时间,深入金融机构进修、实践等方式。同时在校内组建由金融机构实际工作者实际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通过柔性合作等方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投资经理担任兼职教师、直接从事教学活动、参与课题开发和指导学生论文等,充实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1支适应校企联合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在岗学生95%以上配备有企业导师。

参考文献

[1]黄淑兰.地方本科高校构建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思考[J].学术问题研究,2016(1):71-76.

[2]王认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3(8):61-64.

[3]闫怀艳,万佳.***学院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59-60.

[4]李丹,高丽峰,宋永辉.校企联动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5):214.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5

[关键词] 金融发展工业制成品 RCA 指数

一、金融发展与一国贸易的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金融市场发展对贸易结构影响日益凸现。Baldwin(1989)首次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对比较优势的影响,他认为,金融体系完备的国家往往在高风险产品行业的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发达的金融体系将对这些行业出口的潜在风险起到分散作用。利用Baldwin(1989)和Kletzer以及Bardhan(1987)的一些研究,Thorsten Beck(2002)对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其假设是:工业制成品较初级产品具有更高的规模经济效应,利用65个国家的30年的数据,Beck发现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与工业制品贸易顺差相应较高,因此在金融发展水平与工业制成品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其它学者如Slaveryd 和Vlachos(2005),Ju 和Wei(2005),aRibeiro和Lucinda(2003)也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论和Beck的基本一致:金融发展水平同一国的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一样,对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和专业化分工有重要影响。在Michel Samba &Yu Yan (2009)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制成品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他们运用1978-2001年的数据,利用VECM模型实证表明,私人部门信贷占GDP的比例每增加1%,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将增加2.7%。

国内学者胡岩(2003),包群和阳佳余(2008)、陈建国和杨涛(2005)、史龙祥和马宇(2008)等从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各行业出口的比较优势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工业品出口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变量,同时不同的金融发展度量指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白当伟(2004)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金融抑制、金融约束以及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用世界77个样本国家1965-200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金融发展的确是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他对中国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不存在长期关系。齐俊妍(2010)运用中国2001-2006年30个行业的数据,考察了中国金融市场发挥暂与不同行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的确影响了贸易竞争力,但金融市场发展对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存在不同影响。

本文主要在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苏省1990-2008年的金融发展与江苏工业品出口竞争力进行研究,并重点考察金融发展对机械设备以及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为这两类产品在江苏省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占有主导地位。

二、金融发展影响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1.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动员资金到私人部门,从而克服流动性约束。由于中小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门槛,因此在我国总体来看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而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动员资金到中小企业,发达的金融市场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

2.较低的融资成本有利于公司进行资本投资,从而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当前产业内贸易发展日益迅速,产业间贸易主要由一国的要素禀赋决定,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则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所致。由于制造业较初级产品而言更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更加显著,规模经济需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当金融市场发达时,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提高企业拥有的资本存量,从理论上说,有高额行业内贸易的制造品一般比较精密复杂,如化工产品,药品和电子电器,这些产品在生产上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

3.金融发展有利于分散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研究开发,研究开发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在一个欠发达的国家,投资者进入一个全新的异于传统的行业,必然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对每个投资者来说并不相同。早期进入新行业的投资者需要承担较大的其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而发达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使研究开发资金多元化从而降低风险。根据Qian和Xu(1995)的研究结论,分散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有较高风险的研究开发。市场中新兴公司和创新的项目很多,市场只会选择有效率的企业进行投资。在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中,由于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较高甄别成本,预算软约束将使得效率低下的公司不易被淘汰,而且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在甄别具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公司时不如风险投资基金等其他类型的机构,Block(2002)建立了一个金融市场与创新的指数关系,对17个OECD 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与国内研究创新指数进行分析,他发现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进行研究创新的指数也高。

三、1990-2008年江苏省工业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分析

1.江苏总体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对工业制成品总体竞争力采用Balass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Balassa(1965)构造的RCA指数在考察各国比较优势的文献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本文考察中国省市不同年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因此省际层面的RCA指数表示为:

上式中MXjt、MXt分别为第t年第j个省市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以及全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 Xjt、Xt分别为t年第j个省市出口额以及全国出口总额。如果RCAMjt值小于1, 表明该地区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具备显性比较劣势;反之, RCAMjt大于1则表明该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具备显性比较优势。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9年)数据,我们测算了江苏省工业制成品及其各分类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江苏省工业制成品总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1990-2009年一直大于1,反映江苏工业制成品出口相对于其它省份具有比较优势。与此同时,江苏工业制成品占全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份额从1990年的5.6%上升至2009年的16.7%。90代后由于国家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策进一步放宽,江苏省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在江苏得到充分发展,使得江苏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方面相对于其它省份来说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分类来看,化学制品及有关制品的比较优势波动较大,1990-1992年RCA指数一直小于1,1993年后 RCA指数一直大于1,说明江苏省化学制品出口从竞争劣势转为具有竞争优势,其占全国化学品出口的比例从1990的4.6%上升至2009年的24.1%。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主要是一些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纸制品和有色金属,这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呈明显下降趋势,从1990的2.27下降至2009年的0.79,其占全国原料制品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15.4%下降至2009年的13.6%。这说明江苏省在这类产品方面相对其它省份而言逐渐丧失比较优势。从杂项制品来看,江苏省杂项制品出口RCA指数一直小于1,杂项制品主要是服装、旅行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显示江苏省在这类产品出口方面相对其它省份不具竞争优势。江苏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RCA指数一直大于1,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1.10上升至2009年的1.24,显示江苏省机械设备相对其它省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占全国机械及设备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5%上升至2009年的17.3% 。从高技术产品的RCA指数来看,江苏省高技术出口品从1998年前RCA指数小于1逐渐转变为RCA指数大于1,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优势逐步加强,与此同时,高技术产品占全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从1990年的3.6%上升至2009年的24.6%,占比大幅上升,显示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相对其他省份明显增强。

四、估计模型及数据来源

1.模型说明

根据理论分析的结论,金融发展有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特也别是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的水平越高,这两类产品也就越具有竞争优势,这里我们构建如下模型进行检验:

这里表示不同不同种类产品的显性优势指数。用来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根据理论分析本文主要构建以下三类指标:(1)金融深化指标,用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化的不断加强和深化的过程,反映了地区金融市场的相对规模,用FS=表示,为江苏省当年广义货币供应量;(2)金融中介指标,反映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相对地位,前述理论分析已经说明,直接融资更能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FZ=为当年新增国内贷款,DI为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DC为当年自筹资金,FZ下降标明直接融资相对间接融资比例提高;(3)贷款期限结构,以全部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额占全部贷款比重FL表示。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在江苏省出口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比高达70%,这里引入FDI作为控制变量。同时用RJGDP衡量本地市场规模,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较大的内部市场规模更容易实现工业制成品生产过程的规模经济收益。相关数据均来自于《江苏统计年鉴》(1990-2009年)。由于我们重点关注金融发展对江苏省中高技术产品竞争优势变化的影响,因此这里我们将工业制成品总体RCA指数、机械及运输设备RCA指数和高技术产品RCA指数分别对解释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2.估计结果及分析

(1)金融发展对总体工业制成品RCA的回归

表2:金融变量与总体工业制成品RCA的回归

从上表可以看出,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对江苏省工业制成品竞争优势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深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整体工业制成品竞争优势提高0.008;直接融资相对借鉴融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显性比较优势将增加0.012。对比可以看出,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对于提升工业制成品竞争优势较金融市场规模更有作用,这和齐俊妍(2010年)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作为贷款期限的指标中长期贷款比例系数为负且不显著,这说明工业制成品出口企业并不偏好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这和包群(2008)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提高江苏省工业制成品显性优势作用明显,衡量内部市场规模的人均GDP系数为负且不显著,说明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企业更加看重的外部市场规模,外部市场规模的扩大对于其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内部市场规模作用并不明显。

(2)金融发展对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技术产品RCA的回归

表3:金融变量与对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技术产品RCA

从金融发展对江苏省机械及运输设备制成品的回归结果来看,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中介对于提升工业品竞争优势作用显著,金融深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机械制品竞争优势提高0.005,直接融资相对借鉴融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机械制品显性比较优势将增加0.001。对于高新技术产来说,金融深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其竞争优势增加0.001,而直接融资相对借鉴融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其竞争优势增加0.003。可见金融中介对于提高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具有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长期贷款对于机械设备制品有促进作用,而对于高技术产品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这说明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投向于船舶、汽车行业较多,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园区软件业则较少。一方面这些企业以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具有外资依赖特征,从国内银行贷款较少,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缺乏有效的抵押获取贷款难度较大,因此中长期贷款这一项作用并不显著。

五、结论与***策含义

从三类回归结果来看,金融深化和金融中介、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提升江苏省工业制成品竞争优势特别是高技术产品竞争优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长期贷款对于促进机械船舶出口竞争优势有明显作用。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金融市场规模上,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对于提升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具有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利用金融促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继续扩大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规模,鼓励发展新兴的金融业态,更要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问题,促使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中介机构在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和融资负担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引导资金投向高投入、高产出的新兴产业,促进江苏加快形成在全国有竞争力的产业金融高地,促进出口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阳佳余(2007):《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经济科学》第4期

[2]姚洋 章林峰:《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分析》,《世界经济》第3期

[3]王金凤:《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南开大学

[4]朱彤郝宏杰 秦丽:《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关系的经验分析》,《南开经济研究》第3期

[5]沈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动态演进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数据》,《世界经济研究》第6期

[6]齐俊妍:《金融市场发展与贸易竞争力:基于中国各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世界经济研究》第5期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6

关键词:网络金融;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网络金融课程教学体系方案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5月4日

一、引言

1999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十年间高职教育突飞猛进式发展。《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披露了高职教育的招生已占高等教育招生的50%以上。随着金融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我国高职教育金融人才的培养和金融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目前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中,由于不能及时接触到金融业网络化、电子化的最新发展,金融类专业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少实验、少实践的单一教学模式上,从而形成了学生所学课程大多远离实际需要,导致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于现实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和开拓金融业务的能力,是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二、网络金融的教学目标设计

网络金融是一门融合金融学、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技术和密码学的新兴综合性学科。高职院校开设网络金融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网络金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现代化网络应用平台,以培养素质全面的金融领域的人才。在网络金融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货币、网络金融业务、网络金融业务经营管理、网络金融监管、网络数据安全等,对网络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

2、能力目标:熟悉网络金融运行规律和基本操作技术;立足中国实际,对网络金融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开展调研,实事求是地探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网络金融存在的问题;掌握观察、分析和解决网络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

3、素质目标:力争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软件平台的操作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为将来从事电子金融业务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网络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

随着金融网络化、电子化广泛应用,金融业对金融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金融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按照网络金融教学目标,可将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两大部分,即理论和实践教学部分,并针对这两部分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对于理论教学部分,因为目前国内网络金融教材的理论内容并不全面,所以主讲教师教学时应该把金融业务电子化的过程进行系统介绍,并将最新的金融信息补充进来以丰富理论知识,以更新的网络金融案例来支撑学生对网络金融的理论、观点的理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网络金融实践教学部分可以设计为5个方面:网络支付、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络金融信息管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实时演示教学、任务导向教学、实训模拟教学、网络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信息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四、网络金融的教学模式设计

网络金融课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课程从原理上讲,涉及信息技术、计算及网络技术和金融知识。从应用角度讲,涉及范围更宽、更广,主要有网站建设、网上营销、网上经营管理、网上监控以及信息安全控制等。因此,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多元化。

(一)基于网络资源化学习的教学模式。随着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很多国内大型的商业银行都相继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动态演示操作。比如,中国邮***储蓄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将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网上缴费、投资理财、个人贷款等重要服务项目和重要信息集合为一体。将这些网上软件平台模拟操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知欲、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于模拟实践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为了培养更多的符合国际竞争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把实践教学引入进来。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集中训练和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商业银行提供的网银操作平台组织学生自建网银网站,把银行开展的各项金融业务加到网络银行的平台上去。在整个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进行现场操作指导,在课下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技术答疑。这种以实践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交易的规则和流程,熟练掌握网络银行的操作技巧,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任务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在网络金融的教学中有大量的实践性内容,比如针对网络证券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次真实的网络证券交易任务,模拟炒股对学生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并引导学生对此任务衍生出的相关问题,如当下的股票市场波动、开放式基金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种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教学思维方法。

五、结语

总之,网络金融课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内容涉及范围广泛。要求主讲教师运用各种新技术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和开拓金融业务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劲松编著.网络金融[M].北京:机械出版社,2010.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7

《上海金融》自1980年10月创刊至今,在历任领导关心支持和历代编辑部同志的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办刊成绩。《上海金融》的来稿数量、发行数量、所刊文章的学术水平及引用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等等方面不断进步并均处于同类期刊的先进水平。《上海金融》已连续多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连续多次获评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在金融学术界的地位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综合《上海金融》的办刊情况,其中有三点值得重点肯定。第一,坚持办刊宗旨不动摇。《上海金融》的办刊宗旨是宣传***和国家的经济金融***策,研究金融理论,探索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普及金融常识,为基层金融工作服务。30年间,《上海金融》虽然经历了几任主编但始终坚持办刊宗旨不动摇,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办刊风格,赢得了读者的信赖,建立了忠实、稳定的读者群,经受住了生存和发展的考验。第二,坚持办刊特色不动摇。《上海金融》办刊有两大基本特色,一是始终站在金融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金融》充分利用上海是国内的金融中心和正在建设中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独特优势,利用重点栏目,报道了经济金融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始终站在金融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二是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上海金融》所选文章既体现一定的理论性,又体现较强的实用性,可读性很强,真正地起到了理论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作用。第三,始终坚持开门办刊的基本理念不动摇。多年来,《上海金融》始终坚持开门办刊的方针,广纳百家,向外埠、向社会开放,积极优化作者资源,并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审稿、编辑制度,坚持用稿、编辑标准,从制度上严把质量关,坚决不搞收取“版面费”的有偿发稿,保持了一本学术期刊的良好形象。《上海金融》还以带动培养金融人才为已任。30年来,通过《上海金融》这个平台,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过硬的作者队伍,许多人已从理论青年成长为金融业的栋梁之材。

当然,《上海金融》在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与广大读者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我国金融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如何把刊物办得更好,不辜负广大读者的信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首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金融理论导向。作为货币金融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期刊,正确的经济金融基本理论是其灵魂。我们要刻苦钻研经济金融的基本理论,认真学习***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金融工作的新要求,把握好刊物的理论导向。要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既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踊跃就金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又要防止这种讨论偏离基本方向,对读者形成误导,对正常工作形成干扰。

其次,要继续坚持为金融改革发展大局和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上海金融》要把坚持为金融改革发展大局和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通过有效形式推动金融改革发展,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一些重大的金融理论、***策和实际问题,加大策划组稿力度,推动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动国家重大金融方针***策的实施。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通过对实践的深入思考,总结出经济金融运行方面规律的好文章,以更好地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要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成为一本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匹配的、在上海乃至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的金融期刊,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金融研究平台。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能力;计算机

中***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1-0103-03

0引言

我国本科生完成学业的标准是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及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标准,忽视了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养,因而导致各层次的本科大学都是一个标准。但现实并非如此,社会的行业与企事业单位各自有相应的衡量专业人才的标准。因而,对于高校来说,结合学科与专业的特点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厘定专业的核心能力来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型大学区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无论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师资选择,都将实践性和应用性贯穿始终。此外,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开设大量突出实践应用的课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类学科,该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作为金融特色鲜明的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明确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专业核心能力,突出专业特色,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强有力支撑,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强有力保障。

1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提炼

大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也具备类似特性:第一,大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具有内在性。每个专业的学生必定要掌握不同于其它专业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将伴随其从事专业工作的全过程,这种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其专业工作的成败;第二,大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具有延展性。在校期间学生可能掌握了某种或某几种现阶段比较专而实用的技术,但对应的面不广,这就不能算专业核心能力。也就是说专业核心能力可以确保学生能在专业的不同层次和方向找到其合适的位置;第三,专业核心能力还应具有独特性。专业核心能力的独特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分别为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学校办学特色。从这三方面考虑确定的专业核心能力使得竞争者无法模仿或模仿代价高昂,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在某一专业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本校作为一所金融特色鲜明的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为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核心能力构建的过程中,以京津冀地区为调研中心,通过走访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了解金融机构对IT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走访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中国计算机大会,全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等各种会议,了解计算机服务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计算机技术需求;走访软件开发及软件测试等IT企业和金融服务提供商,确定在软件服务行业所需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跟踪走访毕业生,分析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及就业岗位,了解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就业优势,凝练本专业特色为“IT+金融”,明确本专业的专业能力为计算机编程能力、算法分析与应用能力、硬件系统分析能力、金融信息安全技能、金融软件应用能力、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软件测试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为金融行业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及金融行业软件测试能力。

2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

2.1构建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依托学校行业优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紧密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系统学习计算机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金融、会计的基本知识及业务流程,受到良好的实践训练,具有基本的金融信息安全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软件开发与实施、金融软件测试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解决金融领域信息应用问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1)知识要求:具备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金融、会计基础知识及金融业务流程规范知识;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应用技术;掌握金融软件开发与测试的基础知识。(2)能力要求: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又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基本能力为具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境界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较高的情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职业适应能力;具有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计算机系统维护和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为具有计算机编程能力;具有算法分析与应用能力;具有硬件系统分析能力;具有金融信息安全技能;具有金融软件应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为具有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及软件测试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为具有金融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及金融软件测试能力。(3)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发展的国际视野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2构建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过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路线***,并构建以“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为核心的递进式能力培养体系,以期能真正达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基本能力培养构建课程群,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策、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专业导论、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课外拓展教育。为实现专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高级编程、离散结构、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应用、金融信息安全技术、金融市场与机构、会计学、银行业务综合实训、网络数据库应用、企业级项目开发、C/S项目实训、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移动应用综合实训、B/S项目实训、软件工程、项目综合实训。为实现专业拓展能力培养构建课程群,包括金融业务软件设计、云计算与应用、移动金融应用开发、网络操作系统应用、金融软件测试。人才培养过程构建了课内实验、实践课、专业实训课的实践课程体系,并结合校外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学科竞赛的形式,形成课上课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大实训平台为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

2.3开展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

按照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依托行业优势,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秉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第一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运用“任务驱动、结果导向”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改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研讨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索未知的内在动力,针对不同教学环境,灵活应用这几种方法,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3)依托金融特色案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教学软硬件资源,以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金融教学案例为依托,以“带+练”的方式带领学生分析案例、练习案例,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积极练、勤思考”的学习方式。将所涉及的知识点分散到多个验证型案例中,并在综合型案例中体现整门课程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最后在设计型案例中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点的同时自学并扩充前沿技术。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练边思,既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金融案例应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教学案例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金融案例为切入点,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支付宝、微信红包、P2P网贷平台、学生众筹、滴滴打车、美团等特色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5)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学生与企业、行业零对接。依托学校金融特色,充分挖掘行业资源,发挥行业优势,为学生打造实战平台。聘请行业专家为专业指导教师,并参与授课、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参赛以及指导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过程,此外,还安排学生到相应的行业、企业参加校外专业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实现与行业、企业对接。(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课程资源全部放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通过学生账号登录后,能够查看课程的大纲、计划、授课说明书、课件、视频及教学案例外,还可以查看教师布置的实验,并能够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查看教师的评定成绩及反馈。教师可以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程的大纲、计划、授课说明书、课件、视频及教学案例的基本资源的上传,同时可以完成对学生的实验下发、实验报告收集以及实验成绩评定的功能,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答疑。(7)积极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任课教师将学习资料提前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以小组协作的形式,采用学生课前学习,课上学生讲,或老师提问题学生讨论,或学生问问题教师解答,或设置游戏环节及对抗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课下学生复习、交流、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8)课程考核加强学生过程评价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同时,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实用性项目,最终以提交设计作品和设计报告并参加答辩的形式完成考核。这种考核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档撰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构建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素质拓展体系

专业核心能力不是狭窄的“技术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相适应的良好的综合素质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素质拓展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的拓展,还应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以及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素质拓展体系将第一课堂和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素养。比如课程设计大赛、宿舍文化微视频大赛、指法大赛以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等;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此外,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或者横向课题研发,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5构建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掌握了本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因此,通过选派教师在企业一线挂职、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不同形式,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对老师们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够将课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使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真正落地,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3结语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式突出“IT+金融”的培养特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补充,校内与校外相对接的形式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后序将继续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

参考文献

[1]李文敬.计算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专业应用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15):74-77.

[2]刘玉***,王维锋,蔡猛,等.基于应用能力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2):97-100.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9

金融行业对于新事务的反应速度从来都与侏罗纪的恐龙类似,中国金融业还要更慢上半拍。“创新”被国内金融业者所接受并日益挂在口头,应该也就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情。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位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金融企业的负责人,在各种公开或者内部的讲话中,“创新”是被提及频度最高的词。

这是一种喜人的变化。而更让人欣喜的是,国内金融企业的的确确在进行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了。新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2)》(以下简称“创新报告”),可以说是记录和分析这一现象、趋势的力作。

国内金融类***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译著,这类书籍对于让国内金融业者开眼看世界的作用和贡献不小;另一类是国内人士自己撰写的专著,这类***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作者过分依赖二手资料,仅做书斋内的沙盘推演甚至臆断。真正能够让读者掩卷长思者甚少,能够对现实的金融行业、企业和产品工具进行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与分析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创新报告”可以说是开了国内金融类***书领域中的一个先河。

“创新报告”之所以能够开此先河,是因为其作者团队实力不俗。这个团队由国内知名中青年学者杨如彦博士领衔。

杨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因关注法律的经济学分析问题,他在兰州大学攻读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之后再度攻读社科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杨博士在国内学界并非属于“高产学者”,原因在于其在学术上的严谨与自律。他对金融行业的研究和造诣与其担任数家海内外金融企业高级研究顾问有关。一只脚在产业界,一只脚在学界,既有学术功底,又知道企业关心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杨如彦最大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他的学术成果很少有国内许多学者无法避免的“经院味”,也不像某些一线从业者,普遍存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问题。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依据,亦有实际操作性,是国内学界对杨如彦学术风格的评价。这一特点在“创新报告”一书中随处可见。

“创新报告”一书的作者多达6人,其中包括鲁再平、刘孝红、孟辉、毛颖等国内金融行业内的青年才俊。他们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债券等金融子行业具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因此,“创新报告”得以对上述几大行业2002年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阐释。

“创新报告”的研究方法和谋篇布局也很有些可圈可点之处。在分析任何一种金融工具创新的状况之前,作者都会从金融行业市场特质的角度,对其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和阐释。

“创新报告”有关实证研究的部分则有理有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阐释创新机理时所运用的理论和模型都是国内外的经典,但并没有盲目地迷信权威,而是结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而又准确的修正。

例如,作者敏锐地指出,2002年中国金融工具的创新具有“准市场”的重要特征,并以全书的最后一个章节深入探讨准市场环境下,创新与套利的互动关系和实际操作问题(详见后文《创新是套利的孵化器》)。

金融类学术论文篇10

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学人才创新能力要求更高。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金融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趋势和问题,借鉴了发达国家金融学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提出了更新授课内容、改善教学和考核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学;创新人才;趋势

一、我国金融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通识课与专业课融合不足,影响了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金融学专业开设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通识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科基础课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学科专业课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目前存在着课程之间的衔接、融合程度不足的问题,学生创新性思维难以形成。各门课程知识范围、难点和深度、教学方法等衔接程度不足;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够深。影响了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创新意识形成较慢传统教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被动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能够表现出追求创新意识,具有发现探索问题的心理取向,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应变能的才是真正的创新人才[4]。通过对3所重点大学金融学专业585名学生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他们乐于参加学术交流,希望得到更多与导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表)。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让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本科生能力难以适应金融新形势引进外教和外文教材,对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具有推动作用。但是聘请外教给本科生讲授专业课并不规范,选用的教材和课堂授课内容国际化不充分。高校应该在聘用专业教师、教材选用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金融学人才具备国际化特征。

(四)风险管理类课程案例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空缺随着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和融资方式不断创新,金融风险大大增加。然而课程设置依然以传统的金融学课程为主,对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案例和金融法律相关的内容涉及较少,学生的素质很难与新的金融监管趋势相匹配。因此,应该加大风险管理课程案例所占的比重,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风险控制和金融监管的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另外,鲜有高校对金融学本科生进行过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导致部分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二、发达国家金融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借鉴

(一)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美国对学生实行分类教学,不同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考核要求也有差别。这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帮助,进而发掘学生的学术潜能。另外,从英国高校***上可以看到,英国很多大学开设诸如Ac-counting&Finance,Economics&Finance等复合型金融学专业,这些专业将金融学与相关学科融合,夯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拓宽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更加符合社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

(二)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占主导地位研讨会、演讲和讨论等是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常见的教学方式,此类自主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和意识。相对于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团队学习能使学生有更好的表现自己。发达国家的课程考核方式也更为丰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也使学生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涉及多种学科且可自主选择国外大学通识教育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很多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国外大学开设的通识课的结课要求较高,学生要为之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通过课程。良好的通识教育可以为学生铺垫良好的基础,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1973年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建立一个“创新中心”,组织学生从事技术发明与新产品开发等实践活动[5]。英国也强调了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和平台,学生充分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对参与活动的结果负责。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三、我国金融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顺应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新形势下应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增加数理、风险和技术分析等层面的内容,及时引进和开放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提供优秀案例教学,以丰富和前沿的教学内容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先进,并注意尖端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培养,以适应金融创新。此外,提高金融监管技术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也是金融学本科人才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让互动式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师讲授基本知识,学生以讨论组的形式完成作业或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师加强对知识的梳理,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而完整的知识体系。讨论课程也需要强化指导和限定比例,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

(三)改善课程和专业设置,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现代金融业充分体现了多种学科相互融合的特点,复合专业背景的学生在金融业受到更多的青睐。应该更加重视通识课的教育,让学生熟悉其他行业和领域的运行规律和运行逻辑,以提高学生在新的金融形势下的创新能力。另外,将金融和其他经管类专业融合,可以拓宽学生毕业后的输出方向,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金融学创新人才。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校企结合的模式可以为培养人才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是培养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金融类学术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金融类学术论文10篇

学习

投资分析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投资分析论文,投资分析论文摘要怎么写。金融投资行为理论悄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其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方式向以

学习

金融学专科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专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专科论文,本科金融学论文十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

学习

金融本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本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毕业论文答辩模板,金融系本科毕业论文。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呈现出越来

学习

金融大数据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大数据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大数据与金融的论文题目,大数据金融应用论文2000字。2.建设大数据平台构建处理能力强、扩展性好、开放度及共享度高的大数据存储加工平台,整合行内外、各种形态、跨历史周期的海量数据,并构建

学习

金融电子化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电子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子金融论文大全,数字化金融实践论文。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不同国家结合自身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资本市场环境,在监管规则的制定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尤其是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出台***

学习

金融硕士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硕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论文选题推荐,金融专业硕士论文通用六篇。金融学硕士与金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处于同一层次,类型不同,更有侧重。主要以下区别:(一)培养方式不同。金融学硕士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

学习

学金融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学金融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毕业论文答辩模板,毕业论文选题指导金融。在是否考研的选择上,过半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2001~2003年期间的毕业生对于继续深造的热情相对较高,2008年金融危机后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数

学习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模板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模板,内容包括中职学校招生宣传方案,乐高课程招生宣传方案。1现有的主要招生举措目前,国内外研究生招生宣传的主要策略有国家层面的高校信息会,就业情况展示,师生专题报告,招生指南手册,对外开放日(如俄罗斯),向

学习

装备制造业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装备制造业论文,内容包括装备制造业毕业论文题目,关于装备制造的论文。2.1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调查通过对河南省重点培育的51户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考察,包括登陆企业***,与企业管理层(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

学习

如何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如何做毕业论文,医学毕业论文十篇。2,为何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对学科的价值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不是对你个人的功利性的价值)。3、如何研究这个问题(包括想达到的目标

学习

食品市场论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市场论文,内容包括关于食品行业的毕业论文的摘要,食品市场分析范文。1、因经营的条件所制,难以办理《卫生许可证》。这些旅游胜地由于受自然、生活等环境的制约,再加上经营设备简陋,经营周期短,经营地址不固定等因素,按照卫

学习

金融学硕士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硕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硕士论文2000字,金融学硕士论文该怎么写。金融学硕士与金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处于同一层次,类型不同,更有侧重。主要以下区别:(一)培养方式不同。金融学硕士培养适应我国经

学习

投资理财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理财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投资理财论文1000字,大学生投资理财论文。1、实行严格的选聘标准。应该说公司目前对人员选聘的门槛不低,财务人员的招聘条件一是要求人品好,要诚实、敬业,要有责任心,要有对工作的挚爱和热情。二是要

学习

科技金融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毕业论文,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论文。二、促进广东科技金融结合的对策科技金融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它的大力发展依赖于各参与方的主观积极性。随着广东省《关于全

学习

金融学学术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硕士毕业论文精选十篇,金融学学术论文。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学基本处于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即描述性阶段。它由描述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的转变始于马柯维茨的风险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奠定

学习

金融学术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术论文去哪里发表,金融学术论文2000字。作为金融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银行主管的研究类刊物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和理论推动者之一,保持着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但同时也

学习

金融类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类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类论文怎么选题,金融类小论文。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其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证券的市场价格尤其是股票价格除了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还要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人

学习

法学学术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法学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学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法学学术论文。(二)学生成长所需孔子曾言:“里仁为美”。可视为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高度概括。如果说西方艺术重视外在的造型,那么中国艺术,特别是书法则重视内在的蕴涵。年青一代

学习

护士学术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护士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士论文投稿大全,护士论文发表及科研成果。手术室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无菌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学科,如何让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培养手术室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初步达到新世纪能力型手术室护士

学习

护理学术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学术论文范文范例,护理学术论文范文范例大全。1.2焦虑心理:因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手术前惧怕麻醉、疼痛,手术后怕出现意外,且对术后的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正确的思想准

学习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专业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免费,护理学术论文范文大全。第二条卫生技术职务是以医药卫生技术应用为主要职责,根据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卫生技术职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履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