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学年论文10篇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1

关键词: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中***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6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经济与金融行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增长,金融是经济学研究领域应用性强的分支,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学科理论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的增设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在清华大学试点开办经济与金融专业。至2015年,我国已有18所高等院校正式开设了经济与金融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还很少。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历程

2006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批试点招收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2007年正式_始招收第一批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建立并进入试点招生阶段。在建立之初,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代码为020120S(S表示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归属于经济学科(02)经济学类(0201)[1]。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据统计,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达到了100%[2]。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试点的成功,加之国内其他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经济学与金融学本科教学,***开始在各高校逐步推开设置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与此同时,***对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在2012年的新目录中,经济与金融专业进行了细微的调整,虽然还是属于经济学科门类,所授予学位还是经济学学士,但是从经济学类调整到了金融学类。这一调整,表明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学生培养应偏重于应用型更强的金融学。

目前,我国虽然已有高校12所高校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各高校正处于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的起步阶段,尚未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形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参考清华大学试点办学的经验和国外经济与金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成果,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清华大学是我国第一所设置经济与金融专业的高校,2007―2011年间,***未批设经济与金融专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上处于先试先行的地位。因此,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探索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招生是文理科兼招,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在培养目标上,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与金融学理论和方法,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国情,能够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实际问题,有较高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未来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金融机构、企业与***府部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采用“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通识教育学习后,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为三大课程模块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相关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大学第一、二学年,不分专业均需修读。第三学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原理(1)、经济学原理(2)、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金融学原理、信息管理导论;专业必修课一共8门,为中级微观经济学、***治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1)、公司财务、公共财***学、投资学和货币银行学。专业选修课需修够27学分,学生可以在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博弈论、金融数据库、计量经济学(2)、发展经济学、经济控制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学专题研究、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金融学专题研究等课程,或在经济学院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院的课程中选修。

2007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本科培养总学分不低于170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在学分的分配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40学分,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1学分,专业相关课程6分,其中专业相关课程又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1分),专业必修课(23学分),专业选修课(27学分)。从学分的配比上,可以看出清华大学的课程设置强调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均衡,专业基础课、必须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占比也相差不大,这体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培养原则。

总体而言,清华大学200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出在宽广的知识面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理念。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中包括了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的核心课程,在选修课中,不仅开设了众多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学生还可以跨专业和跨学院选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其他高校进一步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经济与金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提供了借鉴样本。

三、国外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一)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会计与金融学研究和教学最好的大学之一。该校的社会科学学院和商学院联合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学制为三年。课程教学采用讲座、教程和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样,包括考试、完成课题项目以及论文报告。第一年的课程是关于社会科学的通识性教育,同时开设会计和金融学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开展第二、三年的学习和研究做准备。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金融经济或会计金融。第二年的课程主要是金融学与经济学的专业课程,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主要课程包括金融学基础、中级管理会计、金融市场与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等。第三年开设公共部门会计、审计、公司财务、信息系统案例研究等。从曼彻斯特大学经济与金融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在突出培养学生国际化的商业思维和视角下,该专业更偏向于金融学理论知识,尤其注重会计学相关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培养。

(二)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培养期为三年。该校经济与金融学专业的培养注重数理统计分析在经济和金融学中的运用。该专业要求学生在第一、二学年修读至少一门经济学课程,第三学年至少修两门经济学的课程。从该校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该校在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经济和金融实务中的问}。

(三)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南安普顿大学经济与金融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掌握经济学的原理与分析方法,强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南安普顿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学制为三年。在第一、二学年开设课程,每学期四个课程模块,一年共八个模块。第一学年的课程均为必修专业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统计分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第二学年的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为微观应用经济学、投资组合理论与金融市场,选修课包括计量经济学概论、统计学理论等。第三年,学生自选课题***完成学位论文,相当于两个课程模块。从该校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在第一学年注重教授学生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手段的训练,第二学年则促使学生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深入学习,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数学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再开设投资组合与金融市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来认识和解决金融学问题的能力。

(四)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

兰卡斯特大学开设有金融与经济专业(Finance and Economics),学制为三年。兰卡斯特大学该专业的学生可以从第二学年开始,转入会计与金融专业学习。课程教授采用讲座、团队合作、个别指导、讨论等多种方式。该校在专业课程开设上,第一年必修课包括会计和金融学概论、经济学原理、经济定量方法,注重为学生打下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的学科基础。第二年的课程以金融学和会计学的课程为核心,必修课包括金融学原理、高级金融学原理、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估值、管理经济学、商业和国际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学概论,学生还需在会计审计信息系统、金融会计原理、商业决策管理会计三门选修课中选修一门。

第三年的必修专业课程包括企业融资、投资学、国际金融管理、计量金融学,这些课程是是对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学生还需在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宏观货币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广告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工业组织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业学中选修4门。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兰卡斯特大学对经济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金融学的课程为核心,经济学的课程作为铺垫或拓展,始终贯穿了经济数学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训练。

国外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各有特色,但总体而言,又有共同之处。在这些学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是以金融类和会计类的课程作为核心,辅之以经济学的课程,用经济数学或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将这些课程加以贯通。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教授金融学理论,强调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四、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当前我国高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亟需建立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我国高等学校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广泛经济学知识和金融学理论,并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学和金融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参考清华大学和国外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经验,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建议采用“经济为基,金融为核,计量为法”的基本思路来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经济为基”是指以经济学的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与金融专业属于经济学科,是在经济学与金融学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性学科,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是金融学发展的源泉。因此,培养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人才,首先应该使其具备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设立经济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具体设置课程上,可以在不同学期开设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金融为核”是指在专业课程的体系中以金融类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经济与金融专业从开设之初归属于“经济学科(02)经济学类(0201)”到2012年调整到“经济学科(02)金融学类(0203)”的这一变化,也表明经济与金融专业应以金融学的课程为核心。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根据***规定的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金融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

“计量为法”是通过开设计量经济类的课程,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经济与金融问题。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数学工具的运用。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能,才能更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经济与金融问题,在投资实践中发现规律,进行决策。同时,计量经济学也是将经济学与金融学理论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而计量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需要以高等数学为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开设相应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如经济数学、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依据“经济为基,金融为核,计量为法”的基本思路,可以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三大课程模块组成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是为通识教育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素质,包括***治理论课、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组成。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类的基础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核心课以金融类课程为主,如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保险学等。专业技能课以经济计量类课程和金融实务训练为主,如计量经济学、经济数学、金融数学、商业银行实务、投资理财实务等。商业,专业方向课程是根据学生兴趣和结合社会需求,来细分的专业方向,如会计金融、金融经济、证券投资等,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理论和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2012.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D],2011.

[3]***.教高[2013]4号,***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附件:2012年度经***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2013.

[4]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007级本科生培养方案.2007.

Study on Curriculum System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pecial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AN Guang-wan,ZHUANG Ping,YU Tao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3,China)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2

关 键 词:金融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

中***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6-0066-05

通过十余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逐步探索了适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1234模式: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即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教学主线;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两大教学体系, 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安排上,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人才培养的三个教育阶段,即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强化教育阶段、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四项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实践证明,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一、一条教学主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为了把学校办成让学生、 家长、 社会满意的学校,我们把“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并将其贯穿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因此,金融学专业从招生伊始,就开始探索如何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金融职业素质的养成。

金融学专业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银行、保险、证券这三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三大支柱 [1] 。因此,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多而杂, 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才。虽有个别学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将金融学专业改为保险专业、国际金融等若干专业,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入了解, 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针对这种状况,我校金融系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动手能力强, 基础扎实的金融领域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将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行业某些岗位作为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经过多年的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 我们认为在大金融学的平台上开设投资理财方向、证券期货方向、保险营销方向是比较适时的,可作为目前首选的三个方向。

在这一大背景下, 我们进一步提炼了金融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认为金融学专业学生通过4年大学生活, 应该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应用能力和思想道德、专业业务、文化素质、身体心理四大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提高。详见表1、表2。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 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业务的养成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而且,应该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二、两大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 我们重点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体系来看,要把握好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时比例,可以各占三分之一,也可以有所侧重。同时,必须加大选修课比重,这既包括公共基础课, 也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如前所述,金融领域宽泛,涵盖知识较多,因此,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实践教学体系来看,要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 [3] ,所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 保证实践学时至少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具体说来,除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外,还采取了课外学时和专用周的形式。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这类课程需要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而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营销学、金融英语这类课程安排一定的课外学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更佳。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应该采取专业周的形式加大实践学时,如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等课程可以通过开设证券投资模拟实训、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等实践课程。部分实践课程安排如表3所示。

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方向实践技能, 我们增加了专业方向综合实践周, 如根据前面提到的专业方向,我们让学生在理财规划综合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训中选择一个。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增设了创新实践周。创新实践包括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学术讲座、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专业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创新能力培训等,该项学分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 学校可集中开设社会实践与调查、 学年论文、创业专用周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可以获得部分创新实践学分。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自己参加其他创新实践, 并根据上报的材料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如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公开发表专业性论文;参加证券协会、信贷协会、保险协会等表现突出; 在各个层次的点钞技能比赛、 证券模拟交易大赛、外汇模拟交易大赛等专业性比赛中获奖;取得理财规划师、证券、银行、保险从业资格证,等等,都可以获得创新学分,并且,规定学生大学期间至少要取得创新实践学分10个, 多出部分可以抵扣其他实践环节学分。见表4。

三、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专业强化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教育阶段、 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可以这样说:没有***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财***学、会计学、统计学这8门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支撑,金融学专业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所以,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是后续强化、提高专业技能的关键。在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是学习的重点。在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专业方向的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等。

如理财规划方向理论课程我们设置了财务分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理财规划原理、理财规划实务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投资经理实训、理财规划综合实训课程等; 信贷管理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银行会计学、个人理财、风险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银行前台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等; 保险营销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学、保险营销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保单设计与销售、 保险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等。最后,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实现金融学专业人才素质的综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学专业还应该加强毕业实习前的职业入门指导,所以,我们还增设了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创业指导、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成效的一个综合考核, 所以最好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三个教育阶段中。建议采取课题驱动项目教学模式,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形式来驱使学生分阶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4] 。张五常教授认为,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带着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去学。所以,如果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 带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课题)去学,分阶段地解决各个阶段性小问题,并分阶段检验其学习效果,要比单纯地靠毕业设计(论文) 检验更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驱动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提出的。它也可以分三步实施:第一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论证阶段,可设在大二第二学期期末实施, 因为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的论证,同时, 也有利于下一步带着问题开始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期检查阶段,可设在大三第二学期末完成。经过大三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基本学完(有些院校在大四也安排专业课),具备了专业基础知识, 且经过长达一年的资料收集和思考,可以掌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这同时也是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综合检验。 但由于这一年学生还没有经过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还不强,所以还不适宜让所有的学生在大三期间直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大三第二学期,必须开展课题中期检查,我们主要采取学年论文的形式。学年论文的撰写内容为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综述, 这对于提升学生毕业时的竞争力很重要。 第三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结题阶段。经过大三的充分准备,学生应该在大四一年时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结题报告。通过结题的学生除可以得到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外,还可以得到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课题结项证书,证明其本人(或所在团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功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四项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四项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1. 理论与实践结合。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律》一诗中告诫自己的孩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学中干”、“干中学”,是实现金融学专业素质提升的必要路径。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强调实践教学体系要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主要原因。 除设置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外, 为了保证学生关注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还创办了《金融快讯》刊物。该期刊每周发行一期,由指定教师负责指导、终审,由学生证券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证券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信贷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银行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保险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保险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这样,既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也使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得到了提升。

2.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从目前来看,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有较强的与高校合作的意愿。高校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起与金融企业深度合作的双赢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我校除了经常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展各种活动之外, 还成立了一个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己管理为主的金融服务公司。该公司按行业(也可以是按专业方向)设置服务中心,如设证券服务中心、银行服务中心、保险服务中心等。其中,证券服务中心可以帮助证券公司进行股票开户等服务,银行服务中心可以帮助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第三方存管等,保险服务中心可以进行保单推销、讲师培训等。

3. 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金融行业既要与钱打交道,也要与人打交道。金融从业人员如果没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就很难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律性,就很容易步入歧途。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金融企业的从业要求,我们特别开设了礼仪实训、演讲与口才、团队拓展训练、职业教育等课程。此外,每个学期还安排专业性的辩论比赛、点钞技能大赛、证券交易模拟大赛、外汇交易模拟大赛。这些比赛,由学生负责筹划、组织、主持,老师负责指导、评判,较好地促进了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结合。

第四,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金融学专业方向的设置与就业岗位相关性很强, 且在入职时往往要求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强调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指导使学生适时拿到职业资格证。如理财规划师、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证券职业资格证等。以证券职业资格证为例,该证有效期为两年,所以,可以在三年级时组织学生考证,相应地,证券投资学等相关课程就应该在此之前开设。在考证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发挥学生团体的传、帮、带作用,并专门组织辅导。

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的实践证明,“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建立两大教学体系、 强调三个教育阶段、 加强四项结合”的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都红雯,金月华,高国庆.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4):12-14.

[2]吴云勇,陈凌白. 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 浙江金融,2008(1):41-64.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3

[关键词]***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育

[中***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148-02

1 国内***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育现状分析

1.1 ***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育起步晚,重视不够

2005年***下发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学院才真正开始对实验教学加以重视和投入建设,同时认识到***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育建设的必要性,金融专业实践教育起步晚,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各***学院都有自己的金融专业实验室及相关的教学项目,但目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各自发展,互不协作,实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较少,不利于系统的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另外,***学院对实践教学虽有认识但重视不够,只是将实践教学作为***学院教学体系的一般环节,被动的成为教学评估的一个项目内容,而没有将实践教学提高到与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缺乏营造实践教育的文化氛围。因而培养出来的金融专业学生缺乏实践精神,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针对***学院金融专业培养方向,应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育提高到与传统就业型教育和理论型教育并重的地位,对于增强学生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学院金融专业指导实践的理论课程及实践项目设置脱离实际需要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学科建设发展,各个高校都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引进了不少西方现代金融理论的课程。不少学校都新开设了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学,金融工程学、公司财务等课程。课程设置基本照搬母体院校,教材的选用基本选择一流本科优秀教材,金融理论过于宽泛深奥,这些理论不能指导***学院金融专业实践,不能具体指导金融实践。

另外,从***学院金融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来看,我国***学院培养的学生与金融业所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脱节现象。学生在***学院接受了几年系统的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用人单位却觉得这些受过金融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并不能胜任实际的金融工作,他们需要重新进行专业培训,再上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院的金融实践教育项目脱离实际需要。

1.3 ***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不稳定

目前,***学院金融学院专业师资队伍主要是***学院专职教师。他们具有年轻、刻苦、敬业的优点,但同时教学经验不足,金融实践经验缺乏。年轻的师资队伍影响了***学院金融实践教育的质量。另外,***学院聘请了一些实践能力强、有较强的理论功底的教授指导实践,但授课老师的聘请有随机性,使学生很难系统的进行金融实践学习,实践效果很难保证。这使***学院金融专业培养的学生没有较全面的金融实践能力,难以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2 国外金融专业人才实践教育培养现状

国外金融专业人才实践教育培养比较代表性的有: ①美 国的“合作型” 实践教育培养,其具有两大主要特征:一是学校内部设立“合作***”,人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社会关系广泛的项目协调人组成,职责在于建立金融实训基地、寻求合作伙伴和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府给予了的高度重视和***策倾斜,出台了很多相关法律、法规。②德国的“双元制”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是“一元”,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是另外“一元”。“双元制”实训模式的突出的特点:一是实训企业和学校一样同属教育培训部门;二是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校企合作看作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3]③英国“资格推动型”实践教育培养,“国家职业资格”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是一项“能力说明”,“国家职业资格”强调在干中学,实践教学也必然要求在干中学。④中国香港“工业训练中心型”实践教育培养,工业训练中心旨在为学生的工业训练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工业环境,通过群体工作完成一个真实的工业项目或工程项目课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和领导才能等。[4]

另外,各国在校内建立了相应的金融实验室相配合,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工程实验室(LFE)、英国埃克斯特大学实验经济金融实验室(FEELE)等,达到校内校外相协调。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到社会上的金融机构进行兼职实习来完成。大量的金融机构乐于以相对低廉的报酬为代价提供大量岗位给学生实习。金融机构由于支付报酬,必然对兼职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工作绩效监控,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质量[5]。

从各种实践教育模式来看,总体来看都强调社会实践及个人的综合能力提高。

3 ***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育构建

3.1 将实践教育文化建设作为实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育文化建设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实践活动展开,定期举行银行实践、证券实践、保险实践的校园内竞赛,积极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类金融实践活动,同时定期聘请金融实践专家来学院交流和讲座,增强学生实践意识,促进校园实践文化形成。

另一方面构建实践教学文化的制度保障,对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增强老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使实践教育文化有生存的土壤,从制度上促进金融实践文化的形成。

通过实践教学文化的构建,使这种实践文化精神内化为学生结束课程学习后继续求知以适应瞬息万变之未来的基本能力。促进***学院金融专业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性强的金融人才。

3.2 构建以金融实践为导向理论课程体系

对所设置金融专业实践环节进行系统分析,进行金融实践为导向理论课程体系设计,满足***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总体需求。针对具体设置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课程进行认真分析,对所涉实践理论,加强理论指导分析内容,满足其实践需要。编制银行实践教学理论指导书、证券实践教学理论指导书、保险实践教学理论指导书,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文件。

3.3 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体系

针对***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后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所需的资格要求,设置实践项目,具体包括银行实践教学体系,证券实践教学体系,保险实践教学体系。另外,为了增强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的联系,应构建“二维实践平台”,包括校内实践平台(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平台(生产实习实践),使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有机整合,共同推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体系形成。具体实践体系如下***所示:

***学院金融专业实践体系***

3.4 加强实践教育师资队伍素质

为了保证***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育的稳步长远发展,必须实践教育师资队伍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走出去”是指派遣具备潜质的年轻老师到国外金融实践教学优势的学校去学习。另外派遣年轻老师到国内知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实践学习,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素质水平。“请进来”指聘用外部优秀的金融实践专家,金融权威分析师等到我校做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增强***学院的金融实践师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谭春枝,岳桂宁.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赵淑英,***,金英姬,等.高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4(1).

[3]苗志刚.金融学网络实训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河北大学,2011(06).

[4]王慧,尚煜.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7).

[5]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

[6]林晓婵,王庄严.***学院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究[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12).

[7]富永年,许明,丁亚鸽.***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2(4).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4

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金融人才的新要求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国金融管制的放开,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在金融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金融创新不断,金融对经济各个领域市场的渗透突出了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金融业的这种新变化对金融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随着金融业界的这种新发展,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也在发生着改变,金融理论已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转向了市场化的研究[1],这种市场化的研究具体来说就是金融学逐渐转向技术化、实证化、微观化,其成果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学主流派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技术,其理论核心部分都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将越来越朝这种技术化、实证化和微观化方向发展。

(一)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特点对金融专业人才教育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产品经济的扩张远远超过物质经济的发展,这种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增长,使金融业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业务向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发展。众所周知,现代经济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经济对于金融的依赖,经济的发展带动金融的发展,这种发展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电子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渗透下,变成了金融的快速发展,加强了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使金融业务向网络化、电子化和全球化发展。于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满足这一发展特点的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银行概念和货币形态转变的要求。银行由实体银行向虚拟化银行发展,货币形态由实物货币向电子货币发展。二是银行服务方式转变的要求。银行的服务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传统的面对面的服务正在被ATM、POS系统、无人银行、多媒体自助设备等所代替。第三是资金流动方式改变的要求。传统的资金流动方式是依靠纸质支付凭证进行流动的,由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金融交易管理技术的提升,使实时汇兑、证券外汇等资金市场的电子交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加速了资金的流动,出现了许多资金流动的新规律。金融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适应这些新发展的要求。

(2)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迅速,品种多样。由于人们对于筹资、投资等各种资金运动的不同需求加速了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加上新技术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的应用,金融衍生工具以超常规速度发展。目前,在全球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已达千种以上,每天全球成交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金额高达近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快速发展的这些新内容,不可能全部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但是其市场发展态势、发展规律以及一些新特点和衍生工具本身创新的内容、规律等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以满足金融市场这一新发展的要求。

(3)整个金融业风险加剧,影响增大且具有联动性。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资本市场一体化促进了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快速流动的全球资本使主要货币和金融市场资产之间的套利行为连续不断,各主要国家的短期实际利率的离散度进一步降低,市场之间的关联度不断上升,联动性加强。例如以千亿美元计的“热钱”(hotmoney:国际游资)的流动,使得资本流量变得不规则,这种纯粹以短期牟利为目的的投机性资本,较少进行实质性投资,流动迅速,对各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带来了较大的潜在风险,而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使得风险蔓延和加剧。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都是很好的说明。如何找出风险产生、发展的规律?如何防范这样的风险?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哪些?也应该是金融专业教育应该融入的内容。

(4)金融业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存。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近二三十年以来,金融业的竞争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已经从企业间的竞争走向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国家内部走向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竞争无论从业务范围还是市场空间都非常强烈。于是,为了满足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进而增强竞争实力的要求,国际间金融合作发展很快,近几年发达国家的金融合作,如美国和欧洲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已非常普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这种新现象代表着一种方向,是值得金融专业人才研究的,也是金融专业教育所必须加入的内容。

(二)金融理论研究的新近动向对金融专业人才教育的要求

金融业的新近发展对金融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实践,金融学的研究已经从描述性的传统金融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分析型的现代金融理论研究,且有工程化的趋势;研究主体对象也已经从传统的宏观金融研究为主发展成为以金融市场为中心的微观金融研究;同时,金融理论从附属于经济理论发展成为经济学中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一个分支,且现代金融理论在整个经济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1)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简介。凯恩斯主义之前的金融理论,试***把货币与实物经济相分离,建立一套货币理论,但这些(货币)理论对经济理论的附属性非常明显。尽管年凯恩斯之后,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融入到实物经济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货币经济学体系。但金融理论附属于经济理论仍然非常明显。因此,传统的金融学专业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以经济学基础理论为基础,以货币银行学为中心的金融学专业教育。但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马可威茨提出的证券组合理论,到丹尼尔•卡纳曼的前景理论,现代金融理论体系得到确立。1952年马可威茨用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投资者是怎样在给定回报率的情况下选择承担最低风险的,该模型构建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性框架;1958年托宾提出了分离定理,解决了最优风险资产组合与投资者个人偏好之间的问题,即投资者可得到符合个人偏好的最优投资给合;1964年夏普在总结马可威茨和托宾成果的基础上,从市场的角度,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它的核心已经不是研究个体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而是全体投资者市场行为的结果。此后,在CAPM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定价模型,如舒科斯(Scholes)提出的期权定价模型等等。金融理论已经突破传统货币经济理论,发展成为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相对***的重要分支——现代金融理论。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还兴起了一门以现代金融理论为基础,以数学模型为工具,吸收经济学、投资学、数学等学科内容的新兴交叉学科——金融工程学。同时,丹尼尔•卡纳曼和托维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奠定了行为金融学的基础价值理论,使行为金融学快速发展起来。现代金融理论的这些发展,在传统的金融学专业教育中没有得到体现,即使是在1998年国家***高教司提出教育改革后统编的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中,也难以得到体现。金融学专业教育如果没有现代金融理论的新近研究成果,这很难实现金融学科必须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多种类、多层次金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发展目标(“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大学教育.2005年第2期.6-8页)。

(2)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对金融专业人才教育的要求。

第一,西方金融理论微观化的结果,要求金融专业人才教育增加现代金融理论的内容,明确其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西方金融理论从宏观层面(以货币经济学为中心)走向微观化(近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金融经济学),其研究目的、对象和范式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随着我国近年来金融学科建设的较快发展,开始注重现代微观金融理论的介绍和研究,但在金融专业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得到明确,是开设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应如何对其内容进行分配等等多方面的问题,总体来看,快速发展的学科建设与相对滞后的现代金融理论教学内容不相称。

第二,现代金融理论向以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选择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转变,极大的提高了金融学科的实用性,尤其是进入金融工程化阶段后,金融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这就要求金融教育不仅要加入这些理论教学内容,还要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和建设相关的实习基地。过去,诸多的原因导致我国的金融教育和教学内容大而空,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但现在,除了有新近的现代金融理论发展作指导,还有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支持,各种金融市场业务和业务技术处理工作可以搬进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课的开设可以满足专业人才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熟悉金融业务运作等。

第三,金融理论的研究方法从过去利用纯经济原理进行定性分析,发展到以主流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依据,引人大量数学工具进行模型化的定量分析;再进入以金融学原理为基础,将金融学与数学、统计、工程学以及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交叉的边缘性研究阶段。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有两个:一是由金融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Financial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Lawandfinance)”。金融工程学使金融学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学将金融学带回现实[2]。这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特点,要求金融教育,不仅要加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基础课内容也要进行相关的引导,提供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平台。金融业的发展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使传统的金融专业人才教育,从方式方法到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正是因为如此,***设了专门的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课题[3],各个相关高校积极改革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对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金融学科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湖南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

湖南农业大学的金融学专业,本科层次是从2001年开始招生的,专科层次(金融与保险)早在1993年与1994年招生过,后停招,2001年又开始招收专科生(农村金融)。总的来说,湖南农业大学金融专业的办学基本条件良好,但起步晚,体系不健全,还存在一些影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因素,造成了专业竞争能力不强的现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部分课程无法开设。在全国普通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金融专业从2001年来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五个层次(普通全日制、二级学院、职业教育、国际学院、专升本)的本科教学任务和一个层次的专科教学任务,其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靠10位左右的教师来完成,使教师的工作量严重超负荷。有的教师一人承担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许多新教师一参加工作就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根本没有一年的学习与适应教学工作的过渡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去了解掌握金融业界与理论界的新近发展,再加上学校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去鼓励教师开新课,紧跟时展的部分课程自然没法开设。

第二,生源素质水平不高,基础薄弱,无法按要求完成课堂以外的教学任务。高等教育的一个显明的特点是:教师课堂作引导,学生课外打基础、拓展视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学相辅相成。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靠学生自学,难点、要点教师上课才讲解;课堂上,对新近的发展同样是介绍及阐释核心的内容,基本情况与相关的基础知识靠学生课后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类院校,受人们长期对农业类院校专业歧视的影响,以及高校招生制度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生源素质水平相对偏低,金融专业的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布置的课外教学内容,学生往往无法完成,从而影响课程教学。

第三,学科建设起步晚,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办学条件有限。学科建设起步晚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学校将金融学学科定为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但实际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科建设经费落实不到位,教师办公条件差,与教学相关的软硬件建设严重不足。金融学系是在2005年上半年才从经济学系***出来,10来位教师挤在一间20多平米的办公室,没有单独的办公桌,整个办公室才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资料室有关金融方面的书籍、刊物数量有限,金融专业的外文书籍、刊物根本就没有;学校购买的网上数据库,能查到金融学术论文的只有两家(万方与维普),而且经常出问题,查不到全文,能查到金融经济方面的国际性学术论文的外文数据库没有;没有专门的金融模拟实验室;没有保持长期发展关系的教师、学生从事金融实习的实习基地等等。办公室条件不足,使教师计划的工作被打乱,如经常同时几个教师争一台电脑用,特别是在用电脑的高峰期:查教学科研用资料、网上录入学生成绩等等。这些办学条件的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之,使本校金融学学科的发展受到阻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金融实践教学环节问题多,无法足额完成教学任务。从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我们不难发现,金融实践教学环节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各高校相继建成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本校也不例外,但金融实践课程建设与管理不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得不到发挥。本校采用的金融实践教学方式有综合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但综合实习的每一个环节没有进行规范,课程实验的实验室教学课时得不到满足,课程论文的形式化现象很严重。从具体的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安排来看,学校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即相同形式的实践教学采用相同的课时),而事实上,由于课程性质与内容的不同,使有的课程课时多了,而有的课程课时少了,教学资源浪费与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并存;从实践教学内容上来看,没有严格的教学大纲作要求,实践教学资源从场地、设备、材料到师资管理等存在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内容能否按客观要求实施无法保障,完成的教学内容与现实所需完成的内容要求差距较大。从实践教学运行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对相关的管理人员、教师所制订的管理(激励)制度不全,操作性差,使学生所能接受的实践教学内容存在质与量上的短缺。以上这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使应有的金融实践教学任务,无法足额完成。

第五,课程设置按传统内容、一般化模式设置,没有特色。国内金融学界,对金融的理解,具有转型期经济背景的典型特征,其代表性的定义为:“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刘鸿儒,1995)。因此,对“金融学”的学科内容,也就形成了主要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大代表性科目为主线的状况。国内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是建立在此种基础和主线之上的。湖南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先后经过了3次修订,但仍是按此种基础设置的。目前尽管从开设课程的情况来看,试***包含传统和新近发展的以上这些内容,但从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归类以及课时安排等方面来看,湖南农业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归属于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而且,很难发现课程设置的特色,综合来看,是典型的一般化模式。然而,从西方金融学界当前所界定的金融学学科核心内容,不是“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而是集中反应在如下2门课程上:一是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公司金融(Corporatefinance),二是以资产定价为核心内容的投资学(Investment)[3]。

三、湖南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及学科发展的方向选择

综合金融业界和金融理论的发展现状以及湖南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湖南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

第一,立足“小金融”,面向“大金融”,加强自身学科体系建设。所谓立足“小金融”,就是要立足农村金融;面向“大金融”就是要培养具有全球视角、综合素质、能够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与设计、通晓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的国际化金融人才,奠定学生进入开放背景下的金融大市场的专业基础。从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类大学的客观实际出发,我们不可能培养出大金融的高精尖人才,学校对自身的定位是要把湖南农业大学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型的多科性院校。湖南农业大学在经管类学科基础上设置法、文、哲等类学科,经济管理类学科特色较明显,招收经管类(农经)本科生有20多年的历史,有农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的硕士点作支撑,农经管理类专业基础厚实,专业性师资力量雄厚。因此,湖南农业大学金融人才的培养,应尽量发挥专业优势,走偏管理类“专通结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之路。联系全国其它开设金融学专业的农林院校,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客观实际进行调研,研究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组织专门人员撰写农村金融方面的教材,加强有自身特色的农村金融学科体系建设。

第二,设计一套与湖南农业大学实际相适应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从宽基础的立足点出发,除了要显现农村金融特色外,还要满足金融学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课程体系是学校培养人才体系能否合理化建设的关键,是相关教学管理、教学运行等体系的基础,教学管理与运行应服务于课程体系的建设,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拓宽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目的。可以考虑将货币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两门课程设为专业基础课,再以这两门课程为主线展开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奠定学生在金融专业方面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设置农村金融基础、专题等特色性课程,以满足“专通结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5

(一)培养目标缺乏特色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是由专科院校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其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生源层次等各方面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目标却缺乏特色,和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大学基本没有什么差别;而且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发展,金融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再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笼统地定位为高级金融人才是适应不了我国经济金融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基本沿用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和实验室教学以及实践实习等设置课程体系,主要注重宏观金融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论文撰写的训练,新型微观金融理论和数理知识传授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对不足。虽然宏观金融部分教学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金融***策,但如果缺乏微观金融基础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金融的内在本质与运行机制;数理知识的不足使得学生对现代微观金融三大核心理论CAPM模型、MM定理和B-S欧式期权定价模型的学习都可能感到困难,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和运用了[1]。虽开设了与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相对应的《会计原理》、《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但对加深学生对金融市场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相对不足;只开设了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验课程,还缺乏外汇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期货模拟交易与行情分析及保险实务模拟等方面的实验课程。

(三)实践性教学相对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虽然专门安排了实践性教学,但由于与本地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缺乏深入的合作关系,有的学生找不到金融机构进行各种实习,即使到金融机构的各种实习业大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深化对金融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强化技术技能培训。

(四)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大部分是来自高校的博士硕士,虽然受过较为系统的经济金融学学术训练,具有较深厚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但由于大多没有在金融机构工作过的经验,自身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业务工作经验;虽然也从金融机构等实践部门聘请一些高管和业务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学,由于他们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由于和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各方面差异的实际存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生存发展必须要寻求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其培养目标是应该为本地区金融业发展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培养学生良好基本素质、掌握金融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更应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特色,强化宏观经济***策分析和微观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就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工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应该是服务本地方经济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培养的学生应全面掌握金融学专业基本理论体系和和专门知识以及金融领域基本工作技能,形成良好的金融专业素养;主要应关注金融及相关领域的原理性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侧重学习掌握基本经济金融理论及其应用以及金融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管理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外语和数学等现代金融活动所必须的工具以及良好的人文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才具备的应用型特色应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然应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是有差别的,不仅要求熟练掌握运用各种金融微观业务操作技能,更要求具有坚实的金融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宏观理论分析能力,那就是工具主义教育,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题中之义了。[2]

(二)课程体系创新: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突出能力导向

应根据金融学专业对应的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应从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在坚持学科专业导向的基础上、强化能力导向,不必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专精深,而应关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交叉融合,在基本掌握经济金融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对现代金融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

2.课程体系模块化

打破原有的按学科范畴设计教学内容的框架,以基本素质、经济学基本素养、分析工具、宏观抽象、微观分析、操作技能等能力培养进行金融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可分为通识模块、基础模块、方***模块、宏观模块、微观模块、实验模块等通识模块主要强调学生品德操守、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治经济学、思想概论、***理论等***治思想理论课程;基础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为后续的金融学理论和专门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学、会计学、经济法等;方***模块主要体现金融学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的金融分析工具支出,由于金融创新出于规避风险和管制的需要,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发展迅速,其定价对于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金融分析工具要求很高,这是现代金融人才所必须掌握分析能力,主要包括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程序设计等;宏观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概念、宏观思维方法和抽象分析能力,使学生能深刻理解金融现象的本质,主要包括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学;微观模块主要体现金融学科的微观化、工程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金融新发展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投资模块(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学、金融工程学、公司金融),银行模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银行信贷管理、银行会计)、保险模块(保险学、个人风险与保险);实验模块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差距,强化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开发设计有效的实验课程,要涵盖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主要涉及的实务操作,当然可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情况有所侧重,主要包括银行实际业务操作模拟实验(如国际结算业务、银行会计业务等)、公司财务业务模拟实验、证券投资业务模拟(如外汇、期货)、保险业务模拟、金融工程实验、金融统计分析等等。由于各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存在着较多的内容交叉与重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确定专业建设定位与特色,在各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中注意综合平衡,做到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的关键就在此。

(三)实践性教学的创新

加强本地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是实践性教学的关键。以专业导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金融专题调研、毕业实习、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专业导论的学习,使刚入大学对金融专业所知甚少的学生对金融学专业和相关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第一学年通识模块、第二学年基础模块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备的人文素质和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这时可以安排两个月的时间送学生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以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认知实习,使学生得到初步业务技能的培训,学生将对未来所从事的金融职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体验认识,可以引发学生学习金融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兴趣,将为下一步的专业宏观模块、微观模块、实验模块学习打下基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掌握金融理论知识的学生在专业实习中通过在金融机构的工作实践培养运用所学金融学基础理论与专门业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真正以金融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专业技能实践,培养学生作为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暑期安排学生进行金融专题调研,要求形成调研报告,既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带着毕业论文选题所需解决的问题到金融机构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在金融工作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深化对所学金融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形成的毕业论文是对本科四年金融学专业学习的一次全面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初步的学术研究训练。

(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经济学 实践教学 改革

【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强调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加强金融实践教学的三个主要的思路:改革金融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彻底扭转过往错误的实践教学理念。

1.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金融学专业创办于2001年,设有国际金融和投资理财两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1102名,是我校办学规模最大、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因此,我校金融专业能否办得好,不仅关系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前途命运,也直接关系到作为民办高校能否持续经营的命门所在。

从广东的就业形势来看,每年广东人才市场都对金融类专业人才有大量的需求。然而,从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来看,金融类的学生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预期。作为金融学的毕业生,很多人不知道股票为何物,对常见的金融类软件不了解和对身边重大的金融事件毫无理解,导致用人单位要用很长时间再次给学生进行再培训才能满足岗位需求,更为严重的是,令到部分金融用人单位认为金融系毕业生毫无专业特长可言,安排类似影印等“万金油”岗位。这一方面是对金融系学生四年的学习努力不予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国家在金融教育投放的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如何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金融专业技能,加强动手能力,令到所学金融知识和社会实践尽可能衔接一致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

2.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2.1 改革金融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进一步体现金融实践性要求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授予金融学士学位要求普遍为在规定的学习期间,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学位课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即可授予学士学位。这里面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导致许多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弱化,令到不少学生上课前被辅导员“赶鸭子”(担心学生到课率不高),上课期间老师对学生“填鸭子”(金融理论知识流于板书和说课形式),学期末“烤鸭子”(学生习惯平时不认真听课,期末针对老师的“温馨提示”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金融的不会搞客户理财和证券投资的奇怪现象,根源在于一种常规化的书面考核方式本身就无法凸显金融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而且还很容易导致高分低能学生的成批次出现,加上近些年高校招生大幅扩张,这种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学历型“农民工”更加是造成就业难和“大学无用论”盛行的根源所在。

好的考核方式,才是好的教学指挥棒。为此我提倡在授予金融学士学位的条件上实现三点改革。

第一,对于一些金融的专业核心课,必须采取“书面考试”和“口头答辩”的“双考核”方式。学生除了完成期末考试等理论测试的之外,还必须与授课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口头答辩考核。一方面,授课老师可以根据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和口头答辩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大限度上避免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和“平时不上课,考试很高分”的“投机型学生”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口头答辩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即场反映和口头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掌握。

由于这种考核方式必然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授课老师的教学负担,所以必须用在金融专业核心课上,这部分的课程应该是金融学的灵魂所在,诸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证券期货外汇模拟实验》、《财务管理》等。

另外,在师资配置上,对“双考核”的课程可以考虑由两名的教师负担,以减轻教师在“口头答辩”的负担;在师资质量上,尽量由担任过企业金融工作的专业教师负责,而非一味强调副高职称和博士学历的教师。

第二,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书+技能证书”才准予毕业的培养模式,同时适当提高技能证书的标准。目前“双证”毕业的模式主要在中专和大专类院校比较多,但是笔者觉得“双证”毕业有很多的好处,应该在本科类院校全面推广。所谓“双证”培养模式,就是要求学生在大学规定的学习时间期间,既要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学习任务要求,也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的技能考核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将来毕业后免去在工作期间还要参加资格考试的沉重负担,让资格考试在学生时代完成;另外一方面,透过专业考试,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最贴近社会实际的专业知识,获得的专业资格证书也为未来的就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部分高校可能选择一些容易通过的证书来作为技能证书,学校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生源质量,对学生考取的技能证书作出一定规定,尽量难度适中,过于容易或过于困难都不合适。

2.2 提高专业教师质量,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

没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不太可能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既然金融学生要提出“双证”毕业的考核标准,那么教师队伍应该实现“双师”的教学资格认定,从事金融教学的老师除了完善自身的学术修养,提高职称之外,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完成部分社会认定的金融从业资格证书,以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金融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定期到金融机构学习和进修;如果不具备此条件,学校或教研室也应该聘请金融实务部门中实践能力强的领导或者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或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实务金融素养。

2.3 彻底扭转过往错误的实践教学理念

***在《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理念”。

在笔者看来,理念往往是改变事物的关键,纵有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配合,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举个例子,以前有个农夫看到汽车跑得比自行车快,于是买了部汽车,一段时间,农夫很困惑地问汽车的销售员:为什么汽车没有脚踏板,为什么汽车的转盘下面没有刹车开关——很显然,虽然农夫有了辆汽车,但是他的思维理念还是停留在自行车上。这样的例子同样发生在金融专业的实践课上,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虽然建成了初级规模的综合实验室,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的经费。但是,部分老师在讲授金融实践课上,喜欢像上理论课那样按部就班,将证券软件一步一步的操作教会学生,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结果,学生也好像上理论课那样机械地听课和完成作业,这显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验室的硬件措施不配合,就好像一个农夫仍然将自行车的驾驶经验套在汽车身上,令到汽车的作用大打折扣。

正因为如此,笔者在金融实践教学上,作出一些调整。我先教会学生基本的买卖指令。之后,我只是提供一个证券思维的框架给学生,让学生组成小组作专题式的讨论和研究,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自己利用实验室的软件进行摸索和研究,最后得到研究报告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和老师进行答辩。通过这样的形式,笔者发现,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实践理解强化很多,笔者觉得真正好的实践教学手段,应该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实践的热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实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7

关键词 金融服务外包专业;数据库系统;实验教学

中***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131-03

Database System’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 Outsourcing Professional//Wang Yanling, Lin Xiao

Abstract For the High personnel training issues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database system required the outsourcing for financial services professionals and proposes a four-dimensional teaching system of database system. First, the status of financial services outsourcing and database system was analyzed; second, the database system experimental reform of outsourcing for financial services professionals was proposed.

Key words outsourcing of financial services professional; database system; experimental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Luoyang Normal College, Luoyang, Henan, China 471022

“如今,以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为主的金融后台服务与金融机构前台经营分离,正成为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也使金融业务进一步摆脱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为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流程重组和实现服务外包提供了技术基础。”业内专家通过对信息科技在金融业深入应用趋势的分析,得出上述论断[1-2]。正如专家所言,随着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蓬勃兴起,在中国试水多年的金融服务外包有望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未来10年将是中国金融行业变革发展最集中的一段时期,金融服务外包业必将大有所为。

在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中急需金融服务外包的人才。***、商务部于2009年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号召高校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当前全球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培养金融IT服务外包人才对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加速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及促进金融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数据库系统课程在金融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目前在金融外包服务专业中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为普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没有突出其为金融服务的特性,因此急需根据金融行业中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来对数据库系统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从而更适合该专业的教学。本文先讨论金融外包服务的知识特点和发展趋势,后讨论数据库系统课程目前的实验体系,最后针对金融外包专业对数据库知识的要求重新进行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 金融服务外包

1.1 金融服务外包的知识特点

金融机构在业务流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信息,包括书面和电子形式,而且通常要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相关服务,其数量巨大,覆盖范围宽,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服务作为支撑。金融业务与IT技术的融合是金融服务外包的特点。

1)除了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一般知识外,还需要网络技术,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处理(采集、备份、恢复等)、视频处理、系统开发和维护、IT项目管理等。

2)与金融和保险相关的知识,包括货币银行、保险、基金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1.2 金融业务外包发展趋势

从目前业务发展情况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越来越专业化,但主要是金融机构后台服务。金融后台服务作为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最快的领域,正在细分市场上向更深、更专业化的领域拓展。

金融灾难恢复作为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金融外包业务。

2 数据库系统课程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8

论文摘要: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目标实现的切实保障。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章分析了金融学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设想。 网

0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优秀的金融人才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项艰巨任务。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操作与管理,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实践性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4号)中已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文科学生要按专业要求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根据经济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状况,结合实际,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理念,创造具有特色的金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并不是忽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忽视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而是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性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应用实践能力加强对理论性课程的理解,并为具有理论研究兴趣的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也对教师,特别是从事理论性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的理论框架,而且要掌握技术工具和相关的描述和分析手段。 这就会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促进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可行性

2.1 金融学课程微观化趋势对实验教学的要求20 世纪50 年代之后,金融学开始向现代金融学转型,其特点就是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技术化、工程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其理论核心部分成为现代经济学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进行研究,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等教育中的金融学专业更多是培养同时具备多学科知识,能将经济分析、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软件应用与设计等工作融为一体,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类微观金融问题的人才。这种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更大,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金融学人才培养中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2.2 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对实践教学的要求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金融学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作为复合型的现代金融人才,必须能适应高科技***带来的变革,把握金融业发展的技术特征,有效地利用高技术手段为金融业开辟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空间。金融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赋予金融实验课程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金融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②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通过实验室的模拟教学,加深学生对数理模型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对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为了顺应金融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趋势,就必须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金融工具,并收集。处理各种经济信息。这样,对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直接将信息技术引进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3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设想

3.1 充分利用学校的经管实践中心进行模拟教学强化定量分析的课程,引入金融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数量模拟分析软件,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加强案例教学金融学专业课程往往业务性较强,非常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有关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收集经典案例和最新信息;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以作案例分析、提交分析报告(甚至由学生***编写案例) 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3.3 实施开放式教学它的特点是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开展这方面教学活动。

3.4 聘请金融业专业人才进行联合授课与传统的一门课由本校的一位教师授课的模式不同,一些金融课程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聘请校外的业内人士授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实践性较强的业务课程。这样能使学生及时了解金融业的动态发展和实际操作,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聘请专家举行讲座,了解学术动态,增强学生与金融现状的紧密感。

3.5 利用外部资源,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由于金融对经济的强烈渗透性,以及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的实习环节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充分利用与金融机构联合 建立金融人力资源的双向培养和实习基地, 通过实习基地锻炼我们学生的实践感性,通过实习让金融企业了解我们学生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课题组.21 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

[2]课题组.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9

关键词:***学院;金融人才;培养

***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我国所有的***学院中,经济管理方面的学生人数是最多的,而在经济管理专业里,金融学又是***学院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之一。然而,从这几年***学院金融人才的就业情况来看,***学院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并不成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尝试对***学院金融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学院金融人才培养的定位

因为一本和二本院校是培养研究型金融人才,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金融人才,所以***学院应该定位为培养应用形金融人才。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含义是:

1、知识方面:应用型金融人才理论知识够用,比一本和二本学生知识方面要精,就是掌握金融核心理论,掌握以后工作中用的上的知识就可以,放弃过于深奥的金融理论知识。比高职院校学生要深,这样***学院学生比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发展上就更有后劲;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知识结构:(1)工具类知识,指英语、C语言、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2)人文类知识:指***治理论知识、文史哲知识、艺术体育知识、素质拓展等;(3)自然科学知识:指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4)专业基础知识:指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证券投资,资本市场,保险学方面的知识;(5)专业知识,指一些专业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

2、能力方面:应用型金融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体现在四个方面:(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取金融专业知识的能力;(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4)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金融产品开发的能力。和一本及二本学生相比,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突出特点是动手能力强,上手快。

3、素质方面: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是综合素质高,文理渗透,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好,有创业意识,掌握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外语表达能力好,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爱心和责任心等素质。

二、***学院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及策略选择

(一)培养模式

***学院金融人才必须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比如可以分为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和理财类方向,实行“2+1+1”的培养模式,实施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一前两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第三年根据社会对金融人才需要的变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和***学院本身的师资条件分专业发方向进行培养,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最后一年是继续学习几门专业选修课程和做毕业设计。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院金融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照搬一本、二本重点院校的培养模式,强调学习完整的金融理论体系,授课教材使用重点院校的,理论学时过多,实践环节太少,导致***学院学生感觉消化不了,难度大,枯燥无味,学习金融的兴趣大大下降。

2、没有针对三本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照搬重点院校的授课方法,导致教与学脱节,一头热一头冷,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3、教学内容与金融实践脱节,学生毕业后难于上手。

(三)策略选择

针对目前***学院金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上面问题,***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应该选择如下策略:

1、有选择地开设课程。对每一门课程的开设是否有必要进行讨论,如果要开设,讨论怎么开设,不同课程的关系怎样,以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如何搭配。

2、坚持大类培养,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思想,开设专业特色课程。在专业选修课程里可以加入企业需要的考证课程,比如可以开设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的培训选修课程。

3、重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软件模拟上机参观实践的学时数。

4、轻理论和数理,重实践和应用,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金融理论进行反复训练,选择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进行重点学习。比如可以选择保险营销和理财进行重点学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毕业后不至于找工作都困难,至少使得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存在下去。

三、***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议

1、调整学习内容

金融学里深奥的理论很多,有些金融理论需要用到复杂的数学知识,对于这些深奥的金融理论,如果在金融实务中应用不多,可以直接删掉,跳过不讲,有些金融理论虽然从整个学科理论体系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在金融实务部门中的应用却并不多。如果该理论在金融实务部门应用较广泛,我们可以使用最容易使学生理解的方式把该理论介绍给学生,很复杂的理论也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介绍。金融学科里实务性的知识也很多,这些知识在老师眼里可能觉得很简单,甚至有教师感觉太简单了不值得在课堂上花时间讲解,其实三本学生恰恰是对这些看似简单的实务知识最感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反复讲解。

2、因材施教

三本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一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差点,在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和重点院校学生相比也要差点。因此,对他们授课时教师要主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千万不能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破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推行老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原理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学中教师组织的教学内容,制作的教学课件,使用的教学案例,学生讨论的材料都要有针对性,即要适合三本学生的特点。

3、重视案例的应用

金融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几乎每一个金融理论都可以找到大量的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金融理论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尽量选择我们国家自己的案例,或者和我们国家有关系的案例,甚至可以选择学校所在地的案例,总之,要使学生感觉到案例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和他们自己密切相关,这样的案例才更有吸引力。讲解案侧不要就案例讲案例,我们使用案例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那些深奥的金融理论,可能一个案例可以引出好几个金融理论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金融学科实务性非常强,因此培养应用性金融人才就要重视社会实践这个环节。实践教学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渠道进行:模拟操作、参观学习和社会调查。

(1)、模拟操作

金融里面的银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外汇交易等业务都可以在试验室里进行模拟操作,三本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模拟操作非常感兴趣,这些业务的模拟操作不需要什么高深的金融理论做基础,有的金融业务可以在没有进行理论学习的情况下直接操作。因为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太有很可能到金融实务部门去真***实弹地进行实习操作,所以使用一些金融软件进行金融业务的模拟操作就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组进行模拟操作,学生的每一个金融业务的模拟操作都要有历史记录,并且要有成绩,模拟操作的每一步教师都要进行指导。

(2)、参观学习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可以去外面联系一些金融单位,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参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等金融单位的工作场所,业务流程,可以请金融实务部门的业务骨干对他们单位的金融业务向学生讲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也可以请一些金融实务部门人士走进课堂,讲解金融实务的情况。这样学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金融理论就更有切身的体会,对于金融行业的理解和认识也更深刻,对于学生明确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和安排在校期间学习重点都有帮助。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篇10

关键词:科技金融结合;复合型金融人才;人才培养

课题:本文是2014年度教育厅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H141043)结项成果

中***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3日

近年来,全国各地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科技和金融共同组成各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引擎。从产业发展来看,河北省产业结构整体以传统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为主,新型科技型产业相对落后。推进科技和金融的全面结合,就是促进科技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企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建设创新型河北、提升本土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但是,河北省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相对落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技金融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因此,“依托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加快培育一批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支持科技型企业吸引和凝聚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中亟须加强的工作。

一、科技金融结合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在科技与金融日益结合的背景下,金融学科的发展和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必然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吴英杰(2012)指出传统的金融学已经不能高效地解决现实的科技金融问题,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金融学不断技术化、工程化和实证化,日益呈现“自然科学化”的特征。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信息化对金融的发展日益加深促使各种各样新的金融学理论以及实证方法不断呈现。这就使得现代的金融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金融学的领域,而是涉及到更多的学科。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推动下,金融学科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因此金融人才的知识体系以及业务技能必然是复合型的。

借鉴学者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复合型金融人才定义为:精通金融专业,能够从事金融相关研究、管理或一般操作性工作,熟练掌握相应金融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谙熟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税收、计算机科学、法学、心理学、金融外语等与其实际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在分析和处理科技金融问题时能够利用多学科知识和进行综合评审和创造性思考的人才。

二、河北省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设置。至2015年,河北省四十所本科院校中大部分学校开设了金融专业,主要是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以及部分师范类高校。经过多年发展,河北省高校的金融人才培养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三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各高校专业开设大多限于传统金融学专业,主要以传统宏观金融教学为主,现代金融学逐渐向着数理化、模型化和微观化发展,但是符合现代学科发展的金融工程专业目前仅有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金融学院开设。

(二)课程体系设置。经考证,各高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一致:核心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学、国际金融、金融法等,专业基础课包括会计学、财***学、管理学等。实践课在总的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但大多高校不高于15%。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顺应了金融学科发展要求的学科交叉要求。但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要求人才培养不仅要体现学科的发展,更要基于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在科技与金融结合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不仅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税收、金融、保险、投资方面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还要熟练掌握数理学、计算机、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要有更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另外,专科―本科―硕士三阶段的课程设置重复,不利于知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的发展。

(三)实践教学。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决定了金融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要求金融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科技金融实践运作技能。经调查,河北省高校生的实习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融资公司等的基础岗位,学生难以接触核心岗位。在校外实习受限的情况下,校内实践环节就成为提升金融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校内模拟金融实践是实现学生实践性和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经管类专业的实验经费远低于工科专业,建立仿真实践实验室的河北省高校只是少数。而且现有的金融学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程序化的金融知识灌输和按部就班的实践学习,不利于学生开展金融学术研究的热情和金融实践的发展。

河北省正处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重要转型期,复合型金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但是全面掌握金融、经济、法律、会计、保险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了解国际国内金融市场、能够熟练运用各项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专业型人才极为匮乏,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以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三、科技和金融结合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知识体系网络模型分析

网络模型一般是用于研究计算机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众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及各个部件之间以何种规则进行通信。在科技和金融结合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知识体系特征符合网络模型的交织的特征,因此利用网络模型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知识体系集成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复合型金融人才的知识体系分为四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是:复合型知识体系层、学科知识体系层、核心专业知识体系层和知识元层。复合型金融人才的知识体系包括若干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是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心理学、法学、税收等领域知识的有机结合。每个专业知识领域分为若干子知识领域,主要是核心专业课程,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课主要是复合型金融人才知识体系的内涵,计算机、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相关核心专业课主要是复合型知识体系的外延。核心专业课知识领域分为更多的知识元。(***1)

四、科技和金融结合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在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方面,西方国家高校经验丰富,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综合教育”、美国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以及日本的“交叉学科教育”等。基于网络模型分析,借鉴国外著名高校的成功经验,对河北省高校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一)建立准确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河北省高校的“专―本―硕”三个阶段金融人才培养定位普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好的投资分析和理财能力,熟练掌握金融投资、综合理财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技能,具有开拓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取决于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因此各阶段的人才培养应当有不同的侧重和特色。专科金融专业应当主要侧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本科学生侧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金融硕士应当侧重学生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解决复杂金融问题,创新金融思路的能力。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招生层次和办学特色建立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顺应科技和金融结合背景下对复合型金融人才学科微观化、技术化、模型化和工程化的趋势,金融学科的课程体系重心应由宏观课程向微观课程进行倾斜,设置公司财务、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创新学等微观核心课程,强化学生数理分析和模型分析的能力。强化计算机、心理学、法学等外延课程的教学,促进金融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培养学生广泛而综合的知识基础,培养综合能力和素质。高校还应积极引进国外高校金融学的最新理论和课程,及时完善金融学科的课程体系。

(三)优化实践教学。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背景下,金融学成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更强的综合学科,实践和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首先,金融学科的实践教学目标不应只是金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复杂变化的金融经济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实践教学的课堂设置要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再次,学科建设经费向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倾斜,建立可以实现现代金融业务操作的多功能金融模拟实验室,配套相应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以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为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四)优化教学方式。不论是专科、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阶段,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综合金融问题的能力,应大力推进探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探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不仅能有力的印证理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要求课堂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针对当前的经济现状和科技金融问题或者事件,鼓励学生依靠自己或者团体的力量利用现在技术手段去搜集资料,综合利用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市场调研、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在复杂的金融经济环境中的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英杰.后危机时代的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理论发展与实践[J].广工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7.

[2]孙方娇.科技与金融结合背景下金融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J].上海金融,2013.8.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10篇

学习

金融管理本科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管理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选哪些,电大金融管理论文。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环境持续动荡,发达经济体系纷纷陷入衰退境地而难以自拔。危机后人们开始对审慎监管理论进行全面反思,这种全面反思和彻底自

学习

金融监管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监管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具体的金融监管论文选题,金融监管论文1000字。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推出余额宝这一业务,余额宝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内,既可以随时用于余额宝消费、付款等支出,同时也能够购买货币贷款投资收

学习

本科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金融论文10篇短篇文献,公司金融论文摘要。3.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金融本科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探索4.对开放教育金融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5.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6.新建金融本

学习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外本科国际金融有毕业论文吗,国际金融论文大全。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并不是非常乐观,其中还存在着很多显性或隐性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大学生人数呈递增

学习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经济发展论文,内容包括农业经济发展论文800字,农业推广论文2500字。随着农村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富余劳动力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展到2020年,农业经济中将会出现大约一亿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

学习

金融市场风险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市场风险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论文,金融市场风险论文。(一)能源金融能源金融风险是伴随着能源金融而生的,具体而言,能源金融具有以下3个特征。第一,能源产品正不断地金融化。美元主导下的能源体系具有不稳

学习

实习生个人工作总结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生个人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抛光工实习生的月度工作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实习生工作总结。根据实习要求,我们就应要掌握在学习中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并且寻找机会参与国际贸易实践,并且在实际中寻找在理论学习中的不足。刚进去公司

学习

药品管理模板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药品管理模板,内容包括药品管理模板,药品经营管理方案范文。第四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国互联网站从事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本行***区域内互联网站从事药品信息服务的活

学习

金融工程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工程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方向,滁州学院金融工程毕业论文。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

学习

互联网金融论文10篇

阅读(210)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互联网金融的论文摘要,金融论文发表的网站。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不同国家结合自身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资本市场环境,在监管规则的制定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尤其是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出台

学习

金融行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行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毕业论文答辩模板,金融毕业论文选题技巧。BF是一种金融市场崭新,至少部分地以对传统范例面临的困难做出反应的面貌出现的。广义上,BF认为通过使用某些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某

学习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产品营销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产品营销方案设计的论文,金融产品营销实务论文。

学习

金融学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文库,金融学学年论文选题。***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三个培养目标决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围绕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以及分析金融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

学习

办公室文员工作计划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文员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办公室文员2023年工作计划,幼儿园办公室文员工作计划。一、***建工作计划1、做好***员发展对象的推荐、测评、培养、***审等工作,完成全年***员发展计划。2、积极做好入***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为*

学习

金融管理本科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管理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选哪些,电大金融管理论文。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环境持续动荡,发达经济体系纷纷陷入衰退境地而难以自拔。危机后人们开始对审慎监管理论进行全面反思,这种全面反思和彻底自

学习

金融监管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监管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具体的金融监管论文选题,金融监管论文1000字。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推出余额宝这一业务,余额宝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内,既可以随时用于余额宝消费、付款等支出,同时也能够购买货币贷款投资收

学习

本科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金融论文10篇短篇文献,公司金融论文摘要。3.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金融本科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探索4.对开放教育金融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5.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6.新建金融本

学习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外本科国际金融有毕业论文吗,国际金融论文大全。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并不是非常乐观,其中还存在着很多显性或隐性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大学生人数呈递增

学习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经济发展论文,内容包括农业经济发展论文800字,农业推广论文2500字。随着农村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富余劳动力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展到2020年,农业经济中将会出现大约一亿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

学习

金融市场风险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市场风险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论文,金融市场风险论文。(一)能源金融能源金融风险是伴随着能源金融而生的,具体而言,能源金融具有以下3个特征。第一,能源产品正不断地金融化。美元主导下的能源体系具有不稳

学习

金融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完整范文,金融本科毕业论文大全。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呈

学习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英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方面的论文题目,国际金融毕业论文2000字。引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金融监管机制日趋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建立,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开发,金融业务领域迅速拓展,金融业的改革正处于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