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论文10篇

电子信息论文篇1

高校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以顺应我国经济建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2003年成立的新专业,在专业开办之初,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实验设备缺乏等问题,这就势必导致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是:(1)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学时偏少。专业实验课时不足。专业课程之间衔接不够。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过多。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服务,修订专业培养计划,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课程体系的改革的思路。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设计蓝***和实施方案,是落实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以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多学科性大学,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学校教务处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形成了此次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加强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与先进性;注重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2006年在学校教务处和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科分布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并依据湖北工业大学课程体系结构框架,修订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此次修订主要对原课程设置进行了以下几方面调整。取消了几门课程。按学校规定本科阶段课内学时2500学时,本着“以有限的课程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不求全、细,重在精、新”的原则,取消了与专业方向关联程度不高的课程:软件工程、数据库概论。取消了与大学物理内容有重复的课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增加了几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时。为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加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

增加了专业实验课的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实验学时。适当地将课程前移。按照我校的本科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学生在第八学期只安排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教学任务,第七学期有部分学生要为考研做准备,也有部分学生开始找工作,所以很难有太多的精力用在第七学期安排的课程上,导致这学期的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新计划将二门课程前移。理顺了课程的先后顺序。在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之初,由于培养计划尚不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对课程的设置有所调整,导致部分学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先后顺序颠倒,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此次修订基本理顺了课程的先后顺序。

电子信息论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安全技术

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当今世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保证电子商务中信息交流的安全。

一、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有:

1.信息的截获和窃取:如果采用加密措施不够,攻击者通过互联网、公共电话网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安装截获装置或在数据包通过网关和路由器上截获数据,获取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量、流向、通信频度和长度分析,推测出有用信息。2.信息的篡改:当攻击者熟悉网络信息格式后,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传输信息中途修改并发往目的地,破坏信息完整性。3.信息假冒:当攻击者掌握网络信息数据规律或解密商务信息后,假冒合法用户或发送假冒信息欺骗其他用户。4.交易抵赖:交易抵赖包括多方面,如发信者事后否认曾发送信息、收信者事后否认曾收到消息、购买者做了定货单不承认等。

二、信息安全要求

电子商务的安全是对交易中涉及的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几方面:

1.信息保密性:维护商业机密是电子商务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由于建立在开放网络环境中,要预防非法信息存取和信息传输中被窃现象发生。2.信息完整性: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影响到交易和经营策略。要保证网络上传输的信息不被篡改,预防对信息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防止数据传送中信息的失和重复并保证信息传送次序的统一。3.信息有效性:保证信息有效性是开展电子商务前提,关系到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对网络故障、应用程序错误、硬件故障及计算机病毒的潜在威胁控制和预防,以保证贸易数据在确定时刻和地点有效。4.信息可靠性:确定要交易的贸易方是期望的贸易方是保证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关键。为防止计算机失效、程序错误、系统软件错误等威胁,通过控制与预防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三、信息安全技术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在网络间建立安全屏障,根据指定策略对数据过滤、分析和审计,并对各种攻击提供防范。安全策略有两条:一是“凡是未被准许就是禁止”。防火墙先封闭所有信息流,再审查要求通过信息,符合条件就通过;二是“凡是未被禁止就是允许”。防火墙先转发所有信息,然后逐项剔除有害内容。

防火墙技术主要有:(1)包过滤技术:在网络层根据系统设定的安全策略决定是否让数据包通过,核心是安全策略即过滤算法设计。(2)服务技术:提供应用层服务控制,起到外部网络向内部网络申请服务时中间转接作用。服务还用于实施较强数据流监控、过滤、记录等功能。(3)状态监控技术:在网络层完成所有必要的包过滤与网络服务防火墙功能。(4)复合型技术:把过滤和服务两种方法结合形成新防火墙,所用主机称为堡垒主机,提供服务。(5)审计技术:通过对网络上发生的访问进程记录和产生日志,对日志统计分析,对资源使用情况分析,对异常现象跟踪监视。(6)路由器加密技术:加密路由器对通过路由器的信息流加密和压缩,再通过外部网络传输到目的端解压缩和解密。2.加密技术。为保证数据和交易安全,确认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电子商务采用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形式和主动安全防范的策略。目前广泛应用的加密技术有:(1)公共密钥和私用密钥:也称RSA编码法。信息交换的过程是贸易方甲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一把作为公开密钥公开;得到公开密钥的贸易方乙对信息加密后再发给贸易方甲:贸易方甲用另一把专用密钥对加密信息解密。具有数字凭证身份人员的公共密钥在网上查到或请对方发信息将公共密钥传给对方,保证传输信息的保密和安全。(2)数字摘要:也称安全Hash编码法。将需加密的明文“摘要”成一串密文亦称数字指纹,有固定长度且不同明文摘要成密文结果不同,而同样明文摘要必定一致。这串摘要成为验证明文是否真身的“指纹”。(3)数字签名:将数字摘要、公用密钥算法两种加密方法结合。在书面文件上签名是确认文件的手段。签名作用有两点:一是因为自己签名难以否认,从而确认文件已签署;二是因为签名不易仿冒,从而确定文件为真。(4)数字时间戳:电子交易中文件签署日期和签名是防止交易文件被伪造和篡改的关键性内容,数字时间戳服务能提供电子文件发表时间的安全保护。

3.认证技术。安全认证的作用是进行信息认证。信息认证是确认信息发送者的身份,验证信息完整性,确认信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1)数字证书:也叫数字凭证、数字标识,用电子手段证实用户身份及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可控制被查看的数据库,提高总体保密性。交易支付过程中,参与各方必须利用认证中心签发的数字证书证明身份。(2)安全认证机构:电子商务授权机构也称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无论是数字时间戳服务还是数字证书发放,都需要有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完成。CA是承担网上安全交易认证服务、签发数字证书并确认用户身份的企业机构,受理数字证书的申请、签发及对数字证书管理。

4.防病毒技术。(1)预防病毒技术,通过自身常驻系统内存,优先获取系统控制权,监视系统中是否有病毒,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和对系统破坏。(2)检测病毒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征进行判断的侦测技术,如自身校验、关键字、文件长度变化。(3)消除病毒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病毒分析,开发出具有杀除病毒程序并恢复原文件的软件。另外要认真执行病毒定期清理制度,可以清除处于潜伏期的病毒,防止病毒突然爆发,使计算机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四、结语

信息安全是电子商务的核心。要不断改进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行,仅从技术角度防范远远不够,还必须完善电子商务立法,以规范存在的各类问题,引导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卫:电子商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电子信息论文篇3

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起步于二十世纪中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也有了明显进步,应用范围明显增加,在国际范围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经过了四次阶段性的转型,树立了强大的产业动力,产品结构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技术与开发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产品出口额有了明显增加,基本上实现在满足我国部分电子信息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走出国门的愿景。但随着应用的日渐广泛,使得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企业研发能力弱、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知识产权缺乏、信息化程度低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拉大了我国与世界信息技术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目前而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环境资源匮乏环境资源匮乏是限制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而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混乱,假冒伪劣、知识侵权现象猖獗,盗版产品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的不良竞争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均严重危害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遏制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除了产业内部环境存在很大问题,我国法律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保护力量薄弱也是很大原因造成盗版猖獗的一个原因,因为缺乏保护使得电子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研究而得新技术在随后的盗版中被大量侵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研工作者的信心,再加上国内市场电子产品的走私、贩卖现象猖獗,导致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企业缺乏竞争优势。所以缺乏有效严格的法律环境也是我国致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问题频发的又一原因。

1.2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863”计划,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但也因为产业界限模糊,使得产业结构问题凸显,技术创新体系并不明显,使得我国的电子产品不能与国外顶尖电子产品相提并论。产业结构不合理,投入产出差距明显,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力薄弱,所以只有改变传统产业结构,重构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改变目前我国进步缓慢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

1.3科研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作为以技术为首要驱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技术进步快慢,而产业内从业人员的素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增加,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不少,可以说还在不断增加中,各方面的技术人员也很完备,但是很多人才都是单一型,他们或许是某一方面可以登峰造极,但是却缺乏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甚至可以说毫无了解。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更需要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正是因为人才的缺乏,也严重的制约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目前我国仍有许多技术需要购买国外的先进专利,这种强依赖性,也是因为复合型人才的严重欠缺。

2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类进步永无止境,技术发展更需分秒必争,每天有无数的新型技术诞生,所以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更不能满足现状,更应正确分析局势,不断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逐步完善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凭借高技术含量、高市场附加值、强大竞争力与明朗的市场前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其他产业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电子信息产业是世界各国都大力争夺的技术产业,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将注意力集中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旨在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来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的总体态势是:产业总体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产业内总体的经济效益比较好以及产业的发展后劲还是比较强的。综上所诉,我国应努力追赶世界潮流,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未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将呈现出如下三方面的发展趋势:

2.1阶梯化、多元化发展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未来我国电子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处阶梯化、多元化的多元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以及品牌优势,进行有目标地系统的研究、管理和销售工作。前文已提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混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所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必须遵循阶梯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首先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立法保护,不仅仅是急于复制他国的先进产品,而是培养先进技术人才,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步步稳扎稳打,才能逐步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已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正逐步实现着与机械、能源、交通、建筑等其他技术的有机结合,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必然不能独善其身,片面发展,只有将电子信息技术多元化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真正使电子信息产业做到为人类服务。

2.2个性化、规模化发展众所周知,每个产品都具有显著得到规模效应,电子产品当然也不能例外。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很多是精密技术产业,所以其生产规模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否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大规模的产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的利用了规模经济,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收益,所以规模化发展必然是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眼光越来越独到,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主导,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再加上电子信息市场更新换代速度惊人,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所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电子信息市场独占鳌头,个性化必不可少。

3.3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一国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国际性的发展过程,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都具有全球化的特征,很多技术不是仅靠一国之力便可完成,再加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起步晚,所以必须加强国际化交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才能遵循全球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必然要遵循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已经开始走出国门,海尔、华为在世界已经有了很大的知名度,但是依旧有很多电子产品走山寨、翻版的低端路线,所以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国际化发展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

3结语

电子信息论文篇4

1.1以现有的先进资源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下,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成果展现在教育者面前,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下全新的教学方极具科学性,值得借鉴与推广,因此,基于现有的优势教学资源能够为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奠定基础。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化,并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源基础。在此过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要确保这一教学资源的引入适合专业教学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构建信息资源库

要想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而从当前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看,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致使信息库建设资金投入等受限,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视频教学等初级阶段。而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不仅要求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资源库,同时还需要针对学习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进而才能确保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得到高效利用。

2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与基础

2.1实现二者整合的作用

当前,实现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改下该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落实教学目标与提升人才质量的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该专业教学中,能够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落实,即通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来确保学生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自由构建。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突破了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束缚,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能够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提供基础,强化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以EAD技术将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基于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可以进一步实现Protel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更新。

2.2实现二者整合的基础

要想确保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首要基础条件是具备相应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确保该专业的教师能够具备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能够基于信息化技术下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此外,在实现二者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每一阶段教学成果的总结来制定相应的改进与实施计划,进而才能够确保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专业教学能够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3.1更新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想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在素质教学下,需要打破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比如: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进而使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知识,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3.2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课程与内容的合理设置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其本身的知识基础差,缺乏主动性,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相近,而中职生与高职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是不同的,一概而论的教学内容定然不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同时,相应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课程内容。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实际特点需求为切入点,并要实现课程的合理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3.3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素养是当今时展对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相结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来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融入到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范围中。再如: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是要确保案例要具备可操作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此外,教师还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来构建仿真模拟实验,将知识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在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总结

电子信息论文篇5

论文摘要:电子***务将是未来时代***府所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的趋势,目前电子***务已经有其初步的体系和规模。本文主要从本人与导师所建立的电子***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角度来阐述其体系结构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电子***务 体系结构 引言 电子***务e-Government affair是***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这里,介绍一下这个信息系统体系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与各位导师、同学、同仁商榷。 1 该市电子***务信息系统的技术介绍 zhlzw中華勵志網 导师与本小组接手的该市电子***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规划,这个电子***务系统通过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将软硬件集成起来,以克服体系结构不同及软件自身不成熟造成的影响。具体技术路线是:采用J2EE技术,保障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系统采用框架体系设计,数据库采用高可用容技术,应用中间件采用cluster(集群)技术,保证平台从信息存储到信息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开放性和高集成性;系统采用B/S+C/S结构,底层为数据层,存取关系型数据、文档型数据和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中间层基于应用服务器,各种业务组件注册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管理,采用XML进行数据的组织,通过JSP构造好用户访问界面并把各种业务逻辑连接起来,通过WEB服务层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访问。该电子***务系统的主要建设过程和结构如下: 2 该市电子***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介绍 该市国产化电子***务平台正常运转一年多,平台上已经实现了市***府门户网站及90多个部门的分网站的、“诚信企业”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公务员的电子邮件系统、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办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网上市民对话服务系统、网上电子表单***系统等多项应用。 2.1 ***府门户网站。***府门户网站是该市国产化电子***务平台上第一项应用,网站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日文、韩文五种语言版本,设有烟台概况、***务、经济、投资、生活、科教、择业、旅游、参***、***服务、县市区、数字地***、***府信箱等13个主栏目;今日新闻、***务动态、诚信动态、市民手册、***府文件、***务公开、电子商务等18个板块栏目和市民、企业、农民、投资者、旅游者、学生、公务员、弱势群体等8个定制频道。总信息量达两百多万条,日访问量超过两万多人次。 2.2 该市***府部门网站。该市电子***务平台上运行着90多个***府部门和单位的网站。***府门户网站与各部门网站之间统一通过平台进行连接、与管理。各部门的对外的数据、信息由平台统一管理,形成较完整的***务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这种数据的高度集中存放,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诚信企业”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该市电子***务平台上运行的“诚信烟台”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与工商局、人民银行、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海关、法院、公安局、环保局、劳动保障局、建设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和单位的实时数据交换,初步形成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2.4 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该市电子***务平台上运行的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解决了分布办公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文件及资料传递问题,实现了办公信息交换无纸化。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具有用户管理、发文管理、收文管理、系统设置、文件库管理、***帮助等功能。 2.5 办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市电子***务平台上运行的办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针对各类管理部门的具体业务需求

电子信息论文篇6

关键词: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加工。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信息电子化系统中,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甚至文件与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人为的界限。它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与冲击必将是全面而深刻的。在信息电子化条件下,传统的档案工作开始引进现代化技术,一向隶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档案工作,在电子化建设过程中要融合、渗透许多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与知识,这使得档案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显著增加。从长远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就是档案信息化的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局部,而是对整个管理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具体地说,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往往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出版手工编研信息成果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给档案部门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编辑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档案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有一束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鉴于人们可以在机器上随时方便地复制电子文件,这样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这一档案概念就变得难以理解。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电子文件能否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等,便成为档案界的一系列新课题。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为此,档案界应采取如下对策:

1、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电子信息论文篇7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电子***务信息资源整合

一、“大部制”改革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以“大部制”为核心的***府行***管理体制改革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上届“两会”的机构改革目标是精简机构,公务员削减50%,而本次会议的“大部制”合并重点在于调整功能——按照服务型***府的要求,整合现有部门职能,减少交叉,为***府信息的整合和***务信息公开提供了组织准备。

这次“大部制”改革涉及业务重组,机构调整和制度建立,明确了责、权、利的相对统一。大部建制使电子***务建设面临重大挑战,对于合并重组部门来说,不仅要求其在人事和业务方面进行整合,还需要在数据资源和网络系统方面进行整合与改造。例如,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需要解决好上述问题,而其他保留的部委也在电子***务建设中被赋予新的内涵。一些关系到农业、环保、安全、教育、财***、税务、水利、国土、气象等部门对电子***务建设的投入会有更大提高,各省、市、县从城市到农村电子***务发展也会更加深入,全面提速。

这一“大部制”改革所带来的重大变化,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在很大意义上也将引发电子***务建设应用在***务公开、信息整合、应用协同三个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此之前,我国***府的部门设置过多,每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过细,导致出现部门职能交叉和重叠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大部制”改革和整合,其根本在于实现***府职能的转变。因此,电子***务设计的原则也需要随其部委整合而进行相应调整,解决好电子***务如何适应大部制需求的问题,这是我国电子***务建设和应用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契机。虽然渐进的行***体制改革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但毕竟已显现出其发展方向,而电子***务在建设服务型***府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作用。

二、电子***务信息资源整合

⒈相关概念概述

⑴电子***务及其发展阶段

电子***务,又称电子***府,是指***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加以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电子***务决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将***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府范式,它对***府转变职能、传递***令、反腐倡廉、节约开支、沟通上下、信息集散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务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02年的电子***务报告《BenchmarkingE-government:AGlobalPerspective》中,将电子***务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由低到高分别是: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事务处理阶段和网络化阶段(详见***1)。

概括来说,目前发达国家基本处于事务处理阶段甚至是事务处理阶段向网络化阶段过渡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交互阶段和交互阶段向事务处理阶段过渡的进程中,而少数不发达国家尚处在起步阶段和提高阶段。

⑵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电子***务信息资源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在履行中所形成的以数字代码形式传播的各种有用信息的集合。

一般意义上的“整合”被理解为通过一定的原则、方法和规范,将分散而拥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整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整合的结果是形成规模更大的事物的集合,此时的整体效益、效率大于单个事物单独发挥的效益、效率,且大于单个事物简单拼合发挥的效益、效率。整合的目的在于求得“整体效益”,此整体并非各要素各模块的机械堆积,而是其有机统一集成的整体,其内涵充分验证了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系统论观点。简而言之,整合后发挥的是整体效率,体现的是整体效益。

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将某一范围内的,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的或物理的方式组织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利用和服务。换言之,即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使之方便用户查找信息,方便信息服务于用户。

⒉整合将是未来世界电子***务建设的主要特点和亮点之一

从世界电子***务建设的推进历程来看,目前已进入非常关键的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最先倡导“电子***府”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建立健全电子***务和推进电子***务体系建设,出台了电子***务战略规划,确立了电子***务管理体制,设立了电子***务专项资金,搭建了电子***务基础设施,开通了***府门户网站,规范了电子***务建设标准,颁布了电子***务立法,等等。经过10余年的努力,虽然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渠道提供部分公共服务,但总体来说离决策者的预期和公众的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电子***务要想取得,既需要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需要深化***府内部的改革,包括体制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府内部的改革还远远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妨碍了电子***务建设效果的充分发挥,致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无法实现真正的提升和飞跃。因此,各国和地区***府能否充分认识到***府改革的紧迫性并尽快确定和实施相应的战略思路,对于未来电子***务建设的走向和成效,以及能否引领世界电子***务发展潮流,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已迈出了***府改革的重要一步。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其报告中这样描绘电子***务的理想境界:资源实现无缝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度智能化使得***府趋于零成本运作,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对用户需求进行即时响应。“无缝”系指***府职能和服务实现超越行***和部门界限的完全整合;整合是一种以统一而有效的方式跨越组织和信息系统从而转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整合的意义在于削减成本,创造整体效应。各国和地区电子***务建设的经验表明,信息技术只是实现***府职能转变的一种手段,最终的成功还要取决于对***府业务流程设计、运作和维护的持续改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强调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开发企业架构,共享基础设施、共享数据和安全标准,实现跨部门无缝整合。

我国前一时期的电子***务建设主要集中在前台服务上,特别在完善门户网站功能、借助多种渠道提供服务等方面比较有成效。然而,这只是真正体现“以公众为中心”理念的第一步。在机构整合、文化变革等方面的工作基本还没有展开,后台建设还不充分,离“无缝”的目标还很远,直接影响到电子***务建设的整体效果,导致用户满意度不高。当然,后台整合难度更大、耗时更长,难免遇到来自各方各面的阻力和压力,但是电子***务要成功,后台整合势在必行。

电子***务领先国家新加坡提出“整合的***府”,即建设能够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向公众提供信息,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并智能化地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府。在服务的前台,公众获得的是综合服务,即公众可以通过统一的渠道和界面获得公共服务;在服务的后台,服务的提供能够跨越部门界限,协同办公。***2较好地诠释了“整合的***府”所蕴含的电子***务建设重点的变化和调整。

⒊大部制改革加速我国电子***务信息资源整合

我国电子***务走的是一条“有条件的先上,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螺旋式发展道路,经过长时间的早期建设,形成了大量模式不统一的电子***务系统。一方面,这些***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是一个个名副其实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在信息资源方面,尽管积累的业务数据总量可观,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别由相互孤立的应用系统生产和管理,其服务范围局限于个别应用或部门内部,各个数据库之间存在数据重叠。如此不但带来了大量的数据重复采集,而且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不兼容现象。因此,网上互联互通的最大难题首先是组织困难。我国大部分的电子***务应用系统都是在本部门、本地区内部,按照行***机构的组织和要求实施的。跨地域、跨部门、面向***务的应用系统往往因其部门条块分割管理上的弊端而难以组织和实现。

在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联合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把***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文件在“推行电子***务”一节中指出,“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务信息资源整合将在未来若干年内持续成为电子***务的战略重点和建设热点,其中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一件从认识、技术实现到操作实施都具有相当难度的事情。如今,随着“大部制”改革的实施,从***府部门职能这一根本问题上对机构组织进行整合,打破部门间的信息障碍,将极大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信息的整合。

三、整合措施与建议

“大部制”改革迈出了以科学发展创建服务型***府的必由之路,必将促使电子***务建设大幅提速。为了有效应对“大部制”改革的需求,电子***务建设的关键是用不变的系统适应外部部门的整合,让电子***务系统成为一个共享的平台——不管外部怎么整合,系统以不变应万变。其具体的整合措施与建议如下:

⒈搭建电子***务建设与服务框架

搭建灵活的、互操作的电子***务建设和服务框架,确保跨部门服务的统一、无缝。这里所说的建设和服务框架涉及技术、数据、系统、服务等诸多方面,当前很多国家积极推进的事务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EA)建设就是一项很有意义、值得推广的重要举措,如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都先后将EA理论引入电子***务建设中。

⒉建设统一的应用系统和平台

目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现行系统,***府应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统一的组织架构、统一的标准和***策,逐步实现整合。

⒊继续加强***府网站资源整合力度

***府网站是***府与社会沟通的重要窗口,资源整合是***府网站提供“一站式”、“一窗式”便民服务的关键。要有效推进服务型***府建设,确保各级***府通过网站提供良好的服务,就必须加强网站后台信息资源、业务系统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整合。信息化部门要加强协调,注意调动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发挥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推动部门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等整合和共享,把网站真正建成各级***府或部门的门户,让公众真正感到获取网站信息的方便、快捷、实用。同时,还要注意国外***府网站建设出现的新动态,如英国为了更加方便公众,近两年来已出现加快各类***府网站整合,减少***府网站数量的新趋势。对此,我们要从技术、管理和体制等不同侧面,加强对推进***府网站整合的形式、途径和方法的总结和研究。

⒋加强***府的统一组织领导

考虑到我国***治、经济和社会的特点,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电子***务建设上的成功经验,我国的电子***务建设应由***府统一组织领导。

⒌制订相关标准

电子***务必须采用标准化,使其易于扩充和整合。当前应用标准的缺失是妨碍互联互通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确保电子***务网络的无缝连接及电子***务的互操作性和有序性,应在我国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开展电子***务标准化研究,并尽快制定有关标准。

⒍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

我国电子***务的法律和法规体系要尽可能地与国际相关法律和惯例接轨;同时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⒎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

美国信息产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市场为杠杆进行驱动。互联网的产业化是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子***务工作效率、减少***府开支的必由之路。此外,产业化还可提高信息技术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参考文献:

1.何振,蒋冠.试论电子***务信息资源的内涵与特点[J].***书情报工作,2005(2):64-67.

2.苏新宁,章成志,卫平.论信息资源整合[J].现代***书情报技术,2005(9):54-61.

3.卢益清,李忱.我国电子***务信息资源的基本类型与模式分析[J].情报杂志,2005(2):64-67.

电子信息论文篇8

版权管理信息有两种基本分类方法。依管理权利的不同种类划分,可分为著作权管理信息和邻接权管理信息。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第12条第2款规定,版权管理信息是指识别作品、作品的作者、对作品拥有任何权利的所有人的信息,或有关作品使用的条款和条件的信息,和代表此种信息的任何数字或代码,各该项信息均附于作品的每件复制品上或在作品向公众进行传播时出现;[1]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唱片条约》第19条第2款规定,邻接权管理信息是指识别邻接权主体(如表演者、录音制作者等)、邻接权保护对象(如表演者的表演、录音制品等)或对邻接权保护对象拥有任何权利的所有人的信息,或有关使用邻接权保护对象的条款和条件的信息,和代表此种信息的任何数字或代码,各该信息均附于邻接权保护对象的复制品上或在这些保护对象向公众提供时出现。[2]依版权管理信息的存在形态划分,又可分为版权管理电子信息和版权管理非电子信息两类。前者又称为数字形态的版权管理信息,应用于网络环境;后者又称为非数字形态的版权管理信息,体现为文字编码,主要应用于非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或邻接权管理。我国著作权立法规范的版权管理信息仅指版权管理电子信息,其根本立法宗旨是解决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协调网络环境中作者、其他著作权人、邻接权人和网络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

版权管理信息源于传统著作权制度下的著作权标识制度(Copyrightnotice)。其基本内容是,法律允许权利人对作品加注著作权标记,以向公众表彰著作权主体权利存在及权利状态。其立法体例分为自愿和强制两种。大陆法系国家和主要的版权保护公约奉行著作权自动保护制度,即著作权产生于作者的创作活动而不取决于是否履行任何手续和完成特定的形式,当事人可以自行决定作品的著作权是否公示以及公示的方式,除行***管理规则(如出版物)要求之外,著作权公示并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规定:“这些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无须履行任何手续,并与作品的来源国给予的保护无关。”[4]英美法系国家曾实行著作权强制标识制度,但随着英美法系的主要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加入伯尔尼公约,[5]著作权强制标识制度逐渐被自愿标识制度所取代。我国著作权立法承袭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精神,没有著作权标识的强制性规定,在新修订《著作权法》之前也无版权管理信息的任何法律规范,只是在有关出版管理的行***法规中有“行***管理信息”,如1997年2月1日生效并于2001年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报纸、期刊、***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载明有关作者、出版者、印刷者或复制者、发行者的名称、地址、书号、刊号或出版号,出版日期、刊期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这些行***管理信息客观上也具有标示权利的作用,在发生纠纷时这些信息甚至还具有证明权利主体的证据价值,但这些信息与现行《著作权法》中的版权管理信息仍有重要区别:首先,标示这些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查处非法出版物、制止倒卖书号、版号、制裁盗版活动,信息标示也是出版者的义务,而非出版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而主动采取的措施;其次,这些信息绝大多数都是非电子形式出现的。

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与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关系十分密切,电子签名、电子手印等技术措施本身就能起到版权管理信息的作用。因特网上的版权管理信息都是电子形式的,它们被嵌在电子文挡里,随同文件一起来到用户。它们不仅能够标示版权权利人,按预定条件许可用户使用,而且能够查找侵权行为,监控用户的使用,能起到保护版权人或邻接权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作用。

二、版权管理电子信息的立法

非数字形态的版权管理信息具有固定性和永久性,作品的权利人与利用人之间的授权关系往往通过出版商或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得以建立,出版商或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可依据大量的版权管理信息寻找著作权人或有关权利人,并代为处理授权许可和著作权转让事宜。所以,传统的版权管理信息仅具有确认作品权利和公示权利状态的功能、并不具备授权功能。而网络改变了这一切。网络传播的特征之一就是变化速度快,网上资料会随着时间变迁而发生变动,甚至完全消失,人们利用网上资料多有不便,寻找权利人授权更为困难。因此,著作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与之相随,在实务中,国际上协助处理著作权人权益并具有授权功能的电子著作权版权管理系统在全球逐渐产生,如美国的著作权交换中心(CopyrightClearanceCenter,CCC)、英国的作者授权及收费协会(AuthorslicensingandCollectingSociety,AlCS)、欧洲的非常广泛权利信息资讯(VeryExtensiveRightDataInformation,UERDI)和日本著作权信息服务机构(JapanCopyrightInformationService,J-CIS)等。为了保证网上电子交易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网上标示权利人、许可条件等的信息必须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如果别有用心的人改换了版权人的姓名,或者把“版权所有”改成“自由使用”,不仅会导致损害版权或邻接人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直接大量产生,而且还会使上当受骗的用户对电子授权系统失去信心,从而损害网上版权交易的发展。因此,保护电子形式的版权管理信息尤其是因特网上的版权管理信息是完全必要的。[8]

美国1992年《家用录音法》和1995年的《录音制品数字化表演权法》规定了版权管理信息的保护,但其范围仅限于数字化音乐作品和录音制品。美国是电子信息产业强国,从1993年开始克林顿总统任命并组建了信息基础设施工作机构(IITF),以推动信息技术在美国的发展和应用。工作机构负责知识产权的工作组于1994年提交了草拟的报告(“绿皮书”),在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后,于1995年9月公布了《知识产权和国际信息基础设施》(IntellectualPropertyandthe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知识产权白皮书或百皮书),阐述了信息时代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策。白皮书则建议版权管理信息保护普遍地适用于各类保护客体。除美国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国际互联网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版权管理信息、技术保护措施及其他问题都相当重视,一系列信息化***策或法规纷纷出台,如俄罗斯《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1995年)、日本《著作权审议会多媒体小委员会工作

小组研究过程报告》(1995年)、欧洲共同体《信息社会的著作权与邻接权绿皮书》(1995年)、德国《信息社会和通信服务规范法》草案(1997年)、新加坡广播管理局《互联网络管理法规》(1996年)等等。这些***策法规有的对版权管理信息保护没有涉及,有的对版权管理信息的界定及其保护措施存在不同的理解。为了协调各国网络时代的版权立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密切关注网络发展对传统版权法的影响并致力于研究法律对策。世界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向1996年日内瓦外交会议提交的实质性建议受到美国白皮书的重要影响。经过认真的磋商和讨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96年12月20日通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唱片条约》(WPPT)都专门规定了权利信息的保护条款。WCT第12条第1款规定:“缔约各方应规定适当和有效的法律补救办法,制止任何人明知、或就民事补救而言有合理根据知道其行为会诱使、促成、便利或包庇对本条约或《伯尔尼公约》所涵盖的任何权利的侵犯而故意从事以下行为:(i)未经许可去除或改变任何版权管理的电子信息;(ii)未经许可发行、为发行目的进口、广播、向公众传播明知已被未经许可去除或改变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作品或作品的复制品。WPPT第19条第2款对有关邻接权管理电子信息的保护也作了上述类似规定。WCT和WPPT为各国在网络环境下重建版权和邻接权管理规则提供了合理的模式和立法契机,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修订著作权法过程中纷纷予以吸收和借鉴。例如,香港特别行***区是最早援用WCT规范版权管理信息的法域,1997年6月27日生效的《版权条例》第IV部科技措施与一般条文中—版权管理资料第274条规定了就干扰版权管理资料的不合理作为而具有的权利及补救措施。1998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千禧年数字版权法》(DMCA)作为新增加的《版权法》第1202节对版权管理信息的界定、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免责事由及其法律责任均作了较详尽的规定。[10]除出版行***管理法中涉及出版物的行***管理信息规定外,我国早期著作权立法没有版权管理信息保护的任何规定,但WCT和WPPT的通过及各国著作权法相应修正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和法院系统的密切关注。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月19日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4项对”故意去除或者改变著作权管理信息而导致侵权后果的行为构成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权威解释,[11]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第47条第7项进一步明确了下列行为属于应承担民事责任或行***责任的侵权行为:”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版权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行***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该规定为认定和制裁故意删改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侵权行为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但由于该规定过于原则,与我国香港地区或美国的DMCA法案相比,仍缺乏对版权管理信息的界定、侵权免责事由等具体规定,因而我国有必要尽快出台专门规范网络版权,其中包括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保护规定的行***法规。

三、删改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侵权行为的认定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7条第7项的规定,删改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这里的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单位或个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要是指表演者、音像制品制作者等邻接权人。在WCT和WPPT的相关规定及各国立法中,均未明确涉及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能否采取版权管理管理电子信息保护措施问题。鉴于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和管理著作权或邻接权,并且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被授权后,还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主张权利、签订合同以及***参加诉讼、仲载活动,因而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也应是采取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保护措施的合法主体。未经权利人及其授权主体许可删改版权管理电子信息的行为,表明了侵权行为人违背权利人意志的特征。

(2)主观上由故意构成。行为人明知删改的版权管理电子信息将造成危害后果,并希望或放纵这种后果的产生。与版权技术保护措施的立法不同,WCT和WPPT均明确规定这种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故意。美国DMCA法案也明确规定禁止伪造消除或变造版权管理信息的主观要件均为“故意”,如1201条(a)款规定:“禁止任何人在知道状态下,故意以下述手段引诱、促使、方便、掩匿侵权行为:(1)提供虚假的版权管理信息,或(2)发行和为发行而输入虚假的版权管理信息。”如果广播电台和有线电视网去除或者改动版权管理信息并非故意诱使、促成、便利或者包庇侵犯版权的行为,不承担侵权责任。

(3)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删除或者改变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与WCT和WPPT以及其他国家版权立法相比,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保护方面的侵权行为表现形式较窄,只包括删除或者改变两种行为。而WCT第12条第1款第(ii)项、WPPT第19条第7款第(ii)项以及美国DMCA法案均规定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还应包括发行、为发行目的进口、广播或向公众传播明知已被未经许可去除或改变版权管理电子信息的作品、作品的复制品或邻接权保护对象及其复制品。这表明我国著作权立法中对版权管理信息的保护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没有法律、行***法规的例外规定。如果未经许可故意删改的版权管理信息是法律、行***法规明确规定的合法行为,则不得以侵权论处。如美国DMCA法案:联邦、州或州***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有关人员正***、调查以及其他***府行为中,对版权管理信息的处理属于合法行为。我国目前没有类似免责条款的规定,亟待通过立法完善。

在认定删改版权管理信息侵权行为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删改版权管理信息从性质上讲仅是一种故意引诱、促使、方便、掩匿直接侵犯他人著作权或邻接权的间接侵权行为,但这种间接侵权行为可以***存在,并不需要直接侵权行为产生后才作侵权认定;二是版权管理电子信息并不构成一种***的权利保护对象,其实质仍然是类似于版权技术保护措施那样维护著作权和邻接权的一种管理措施,WCT和WPPT以及我国著作权立法的相关规定并不意味着会产生一种***于著作权和邻接权之外的“管理信息权”。正如有学者指出:传统的非电子版权管理信息不容易被去除或改变,即使做到了也容易被人发觉并且被追究责任。而在电子环境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中则非常容易做到去除或者改变版权管理电子信息,而且被去除改变后不容易被人发现,甚至会出现真假难辩、真伪颠倒的情况。作品的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一旦被他人擅自去除或者改变,将直接影响著作权人的精神利益和财产收入。因此,禁止去除或改变版权管理电子信息仅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通过这种禁止维护作品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14]三是是否采取版权管理电子信息的保护措施是权利人的权利而非义务,不能将其作为版权或邻接权受保护的前提,否则就构成对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的违反。

[1][2][9]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1卷)。[C].中国***法大学出版社,1999.366;397—398;365.

[3][4][7]郭洁。著作权版权管理信息保护与著作权立法。[J].******坛(中国***法大学学报)[C].2002(2)。

[5]截止2003年10月15日,伯尔尼公约共有15个成员国。英国于1887年,美国于1989年,澳大利亚于1928年加入该公约。http://wipo.int/treaties/documents/english/word/e-berne.doc.2004年2月12日。

[6][8]薛虹。因特网上的版权及有关权保护。[J].郑成思。知识产权文丛(第1卷)[C].北京:中国***法大学出版社,1999.150—151;153

[10][12]张玉瑞。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讼与法律。[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140—144;174—176;554.

[11]鉴于该司法解释第9条的内容已被2001年修正的《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所涵盖,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1月2日又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明确废止了该司法解释第9条。

电子信息论文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InternetExtranetIntranetXML

电子商务是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一个综合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系统的结构和运行规则,使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商业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新兴技术,变革现有的运作方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的结构

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企业新一代的管理系统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并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设计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模式。根据支持功能的不同,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基于Intranet的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基于Extranet的信息系统,把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批发商、银行等联系起来;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把全世界与企业有关的一切方面联系起来。

1.1基于Intranet的内部信息系统Intranet是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存在于一个或者多个由安全或虚拟网络连接在一起的防火墙之后的一些基于IP的节点组成的企业内部网,它以TCP/IP为其通信技术、HTTP为信息传输协议,利用Internet的WWW模式作为标准平台,同时利用“防火墙”的特殊安全软件把内部网与Internet隔开。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方便地进入Intranet,但未经授权的用户不得进入Intranet。虽然基于In-tranet的信息系统功能与传统的MIS相同,它们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只面向本企业内部,使用计算机联系企业各个部门,完成企业的管理工作,但由于使用的技术不同,使得它具有传统信息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连通了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通过整合企业研发、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信息资源,强化业务流程管理。使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增强沟通,简化工作流程,促进科学决策,提高企业运转效率。

1.2基于Extranet的外部信息系统Extranet是采用Inter-net和Web技术创建的企业外部网,它是Intranet的外部延伸,其功能是在保证企业核心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赋予Intranet外部人员访问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基于Extranet的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既不限于企业内部的结构和人员,也不完全对外服务,而是有选择地扩大至与本企业相关联的供应商、商和客户等,实现相关企业间的信息沟通。过去EDI是实现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但由于EDI主要是通过专用网络传输的,因此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基于Ex-tranet的外部信息系统由于应用了Internet网络,克服了EDI网络费用非常昂贵的缺点,使中小企业也可以加入到企业间的合作中,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另外,EDI是通过标准的贸易单证来完成企业间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Extranet采用的是Web技术,一个企业的操作人员登录到另一个企业的主页上,通过填写网页上的单证完成交易,因而更加方便、灵活和直接。

1.3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Internet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网络的基础和包括Intranet和Extranet在内的各种应用的集合。企业通过Internet的WWW实现全球信息的共享,从而构成了一个电子世界(E-world)。在这样一个电子世界里,人们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电子商务(E-Commerce)。已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中得到普遍应用的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就是EC的一个例证。不仅如此,随着电子世界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种全新的企业合作关系,虚拟组织(virtualcor-poration)出现了。在“虚拟组织”中,企业间可以完全没有实物的联系而建立一种实时的市场需求而产生的相互受益的合作关系。这种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把全球范围的包括人在内的各种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技术、管理和人的集成,因而能对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是虚拟企业这种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间隔的新型公司间的竞争。Internet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快捷的信息传输速度和网络插接能力缩短了企业同世界和同市场的距离,把企业的视野和能力从区域扩大到全球。网络化信息系统使得信息在合作企业间自由流动,使“虚拟组织”的功能得以实现。

2面向EC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2.1建立有效的商务处理界面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在电子商务时代,基于Internet、Extranet和Intrarnet的网络化信息系统,是企业实现其竞争性战略的基础。建设面向EC的企业信息系统,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商务处理界面。商业流通领域中标准电子商务界面缺乏,给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造成了巨大的额外开销。最终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也严重阻碍了利用Internet作为实现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工具的能力。因此,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效率的大幅提高,已经成为各公司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过去,MRPII(物料需求计划,现称为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规划)一直是大公司提高内部效率的有效手段。但是ERP、MRPII或者企业MIS系统有各种各样的供应商,各软件开发企业又有各自***的系统结构和接口标准。所以,这些系统相对来说是***的系统,各方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商业企业来说,面临相同的问题。实现商业POS系统和企业ERP系统相连,对大多数商业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面对来自新兴企业的挑战,许多企业日益觉得旧有的系统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要,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新一代技术的产生和进步。目前我们还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建立一套能共同使用的、规范整个商业流通领域的标准。由于新的数字化经济引起的深刻变化,以及在整个经济中信息技术所占比重的增加,建立一个供应链中各贸易伙伴之间行之有效的商务处理界面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2.2XML提供了对旧系统集成与扩展的条件互联网向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获得***信息和服务的机会。然而,构成这些网页信息的HTML代码所代表的实际信息,对计算机系统来说,理解上是很难的,更不用说自动处理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有了XML(可扩展标记语言)。通过采用科学的结构设计和语义学,使得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能容易地理解对产品和服务信息进行的编码,并加以自动化处理。不同的企业可以使用XML来不同的信息,从产品目录到航线预定,从股市报告到银行资产综述,甚至可以直接订单,预订货物,安排装运。通过减少每个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定制接口的需求,XML将使买家能在不同的供应商和目录形式中比较产品,同时供应商只要一次性提供他们的产品目录信息,就能适用于所有的潜在买家。XML突破以往技术的局限性,真正意义上为供应链中的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提供了一个沟通无限的空间。

对于那些希望重新集成并扩展原有系统的企业而言,可通过XML来实现对旧系统的集成与扩展。XML代表了一个开放的标准,这个标准使得交易数据可在服务器之间或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流畅地传输。相对于EDI(电子数据交换标准),XML是一个元数据标准,因此它可以非常灵活地根据不同系统的各种需求进行定义。

在过去,由于不同行业的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的数据库系统使用的是不同的规则,因此,很多情况下数据在不同企业的服务器或浏览器上是不可读的,虽然在某些行业有一部分的EDI系统,但因其适用性差和应用成本高等原因,很难有大的发展。如今XML的灵活性及强大能力使得它能实现行业内和各种不同行业之间进行的各种交易。一旦XML为不同行业标准接纳并大规模使用,这些行业将会从整体行业效率的提高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当传统的交易方式真正在网上实现的同时,它也将现实世界中的交易各方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这方面领风气之先,早期的标准反映了这一点。现在W3C(TheWorldWideWebConsortium)和联合国都在致力于使这些标准国际化,特别是致力于其在欧洲的推广应用。超级秘书网

2.3XML可向用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现在,随着XML标准的逐渐完善和推广,众多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公司正在有效地利用这一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建设越来越多的基于XML的电子商务系统。尤其致力于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应用业界最新技术标准,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安全迅捷可靠的实时***交易,向用户提供基于开放标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这些基于XML的解决方案的特点是:

a.企业间的紧密集成。基于XML的B2B解决方案使得同一行业或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实现流畅的沟通,紧密集成供应链中的采购方、制造方、运输方、仓储企业、营销企业等。

b.扩展性和可伸缩性。由于基于开放性的平台可运行于各种系统下,模块化设计易于根据客户需求而定制。

c.保护已有投资。企业现有的ERP、MRPII或MIS系统将是实行企业电子商务的基础,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做到资源的再利用。

d.连接企业网站、ERP系统、数据库等的易用方案。紧密集成企业网站,企业内部数据库及ERP系统,各部门、特别是跨地区的分部可在授权范围内完成本企业产品销售数据动态反馈、市场调研与分析、财务报告、生产库存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使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对市场的反应更加迅速灵活。

e.增强客户服务功能。通过Internet上24/7运作的呼叫中心、网上实时帮助等手段,企业大大增强客户服务能力,迅捷地对客户要求做出反应。

3结语

诚然,到目前为止Internet技术与网络技术仍在发展之中,要在全世界普遍地将其应用于经济生活还有许多方面诸如安全性、可测试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有待提高和完善。此外,与网络交易配套的诸如工商管理、税收和法律等方面的立法和规则也必须相应跟上。尽管XML仍处在不断地完善及日益成熟的过程中,管理与法律问题各国也正在研究,企业信息系统突破企业的界限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曾凡奇,林小苹,邓先礼.基于Internet的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中国财***经

济出版社,2001.

3赵林度.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4肯尼思·C·劳顿等.信息系统与Internet(英文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电子信息论文篇10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电子信息作品进行复制行为,除了所谓“暂时复制”,还有应用计算机本身“复制”功能进行操作以及应用***软件执行***程序等方式。用计算机“复制”功能操作,一般很难予以控制,不论是因特网服务商还是电子信息化作品作者本人,均无法得知进行复制操作的行为人是否有权复制,更无法得知其复制行为是否为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个人欣赏、使用或学习等“合理使用”的情形。这样,给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控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有人认为,应由因特网服务商履行实质审查的义务,防止自己的用户非法复制。理由是因特网服务商从版权人处获得许可发行其作品,后服务商又与用户签订因特网服务协议,本着我国民法理论及《民法通则》中阐述的权利的行使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因特网服务商应保证其用户不损害版权人的合法权益。从法理上看,这种做法确实有道理,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不可行。这种做法意味着服务商承担了更多的审查、监督义务,作为平等主体的用户完全可以拒绝非行***主体的服务商对自己的资质和实体权利予以调查了解。由此,等于把服务商置于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可能面临版权人一方主张版权权利,一方面又可能面对用户的拒绝而致使审查不能。“两面不讨好”的角色是绝对不利于因特网服务的发展的。

其实,“双赢”的方法还是有的。近些年火爆异常的bbs(网络论坛)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发。在论坛上,各版主为了防止网民们散布非法言论以及从事一些其他不法行为,会采用屏蔽技术对非法信息及不法言论进行屏蔽遮盖,以维护网络文明。各因特网服务商也可借鉴这种做法,可以在与用户的服务协议条款中约定,如果用户进行违法活动或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民事行为,服务商可直接将相关内容予以屏蔽;或者版权人要求任何复制其作品内容的行为均需得到其许可,则服务商亦可采取屏蔽的办法对该类作品予以保护,待用户征得许可后再单独对该用户撤销屏蔽。

二、“侵权”与“合理使用”的区分认定问题

合理使用的问题其实就是由复制权问题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涉及复制权问题时,最困难的环节就在于区分复制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范围,特别是对电子信息化作品而言,行为主体、主观意***及损害结果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合理使用”与“侵权”之间的差别往往微乎其微。讨论“合理使用”问题,实际上讨论的就是“侵权”的认定问题。

针对“因特网服务商是否应对其用户进行非善意复制行为负责”的问题,曾有人指出,网络服务商应当因其用户从事非善意复制行为而代为承担责任。主要理由是用户的侵权行为是通过因特网服务商的设备实现的,服务商和用户有业务关系,最可能了解用户的身份和行为,进而阻止侵权行为;而且,相对于版权人而言,对于防止及遏制侵害处于有利地位;无人为因特网付钱,但用户为服务商的中介商的中介服务付钱,无人管理互联网,但服务商可以管理自己的仿网络系统。然而,笔者并不赞同这种由服务商承担替代责任的观点。服务商承担替代责任,就意味着服务上的行为侵权。而在我国民法对一般侵权行为认定的四个构成要件中,可以看出,其实服务商并没有违法行为存在。违法行为是“复制”,版权人主张权利是因非法复制行为而引起,实施这一行为的主体是用户而不是服务商,只有用户的行为才满足侵权行为四大构成要件。在我国民法理论及实践当中,只有存在雇佣关系或监护关系才可能出现承担替代责任的情况。显然,这里不存在雇佣关系和监护关系,法律无法因一种服务协议而确定一方应为另一方承担替代责任,尽管可能设立追偿制度以尽量地挽回服务商的经济损失,但于合同义务,于版权侵权之债的相对性来看,对服务商都是显失公平的。

笔者建议,可以设立由服务商与直接侵权人及用户承担共同责任的制度。总体说来,即在因特网服务商获取足够的信息去推断一个用户探询版权侵权存在时,如果原告能够证明侵权存在,服务商没有查询或推断没有侵权时,因特网服务商将承担共同责任。这样,服务商就会有动力去积极地查询其网络,削减侵权的可能性。一般地,如果调查结果表明用户侵犯版权成立,服务商会中止服务。如果服务商经查证无法确认侵权是否成立,例如不知道用户的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那么应当认为,只要服务商做出了形式审查行为,并且有合理理由证明其确实无法确认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即可免除其责任。

综上所述,在某一用户正在进行侵权时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服务商应当知晓该用户正在侵权,而服务商没有积极地履行形式审查义务并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时,该服务商就应当与该直接侵权人一起承担共同责任。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对“合理使用”和“侵权”加以区分以便认定。首先,何为“主观过错”?用户在网页上浏览,由此而产生的“暂时复制”不算过错。但用户在浏览之后将网页上的内容复制并固定到计算机或其他载体上就存在过错了。如何判断用户的“主观过错”是否存在?联系上文阐述的服务商形式审查义务,服务商可以在提供服务时在用户浏览完准备进行“复制”或“***”操作时,对用户进行讯问,如“请确认该用户已获授权以便复制或***该作品”。这种询问就可以视为服务商形式审查义务的履行。倘若用户欺骗服务商称其已获授权许可,则一旦涉及侵权纠纷时,服务商即可以“已审查用户是否适格”为由抗辩于请求服务商承担共同责任的主张。其次,就“违法行为”的认定而言,真正的违法行为时用户的复制与***行为,要认定服务商的共同侵权责任,就只能在服务商没有履行形式审查义务时才能认定,也就是说,对于版权权利人来说,直接导致其权利受损的是用户进行了未经许可的复制或***行为,而服务商则是因未尽形式审查义务而导致这一违法行为直接产生,故应承担共同责任。因此,在服务商未予审查时,其怠于审查的行为和用户进行复制或***一并构成了“违法行为”。服务商对用户行为进行审查直接决定了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是否将会受到损害,即损害事实是否会形成。所以,可以认为服务商的形式审查行为直接影响着违法行为与受损事实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冯晓青.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研究.冯晓青知识产权网,2007-3-1.

[2]刘剑文.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邓灵斌.国家信息化视野中知识产权研究的新视角——《国家信息化与知识产权——后TRIPs时期国际版权制度研究读后》[J].***书馆杂志,2006,(1)

[4]段维.试论电子商务涉及的版权问题[J].出版科学,2004,(4).

[5]梁清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6]C.Walker.TheDefenseofFairDealinginCopyrightisPresentlytooRestricted[D].UK:KentUniversity,200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子信息论文10篇

学习

管理学英语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学英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管理学英语论文网站,管理学英语论文3000字。(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考核不合理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物流英语教学时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在涉及物流方面的专业术语时可能

学习

幼儿园消防工作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消防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消防监控室个人工作总结模板,幼儿园消防宣传月活动工作总结。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工作放在我园工作的重中之中。1、我园定期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并组织全体教

学习

商务口语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口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商务口语学习方法的论文,口语论文范文大全。1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应试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片面的认为只要考高分就表明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但是事实是

学习

电商本科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商本科论文,电商论文选题大全。[中***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

学习

英语优秀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优秀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优秀论文100个题目,英语论文发表刊物。3.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4.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5.“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6.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7.

学习

学术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表技术论文10篇,学术论文10篇范文。北宋至明的学术史以总结理学为主要内容,以学案体为主要形式。朱熹的《伊洛渊源录》是学案体的开山之作,全书以二程为纲,按道统传承的历史线索编修而成,通过辑录二程及

学习

英语翻译的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翻译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翻译的论文,英语翻译作品论文完整版范文。(三)篇章方面,合同英语多呈现出高度程式化的特点商务合同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同名称,合同签订日期、地点、当事人,商品名称、质量、数量、价格,包装

学习

国际市场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市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于国际市场推广的论文,国际市场论文。(一)市场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形成,来自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日益激烈,对于同时具有语言能力和专业背景的人才需求也不断

学习

贸易经济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贸易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贸易论文范文10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关键词】世界经济形势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失速在当下的世界经济格局之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正处于失速的状态,这

学习

电商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商论文选题大全,电商论文题目小范围。从2001年6月***批准全国首批13所高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以来,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国开设电子商务本科高校已达275所,高职院校近700所。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

学习

外观设计论文模板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外观设计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外观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附格式模板。1.1逆向工程及其应用范围在工业领域,往往会碰到根据模型或实物来构建其三维数字模型的需求。这就用到了逆向工程技术,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也称反求工程,

学习

计算机英语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英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英语论文1000字,计算机论文免费发表。3.派生词多。计算机英语词汇中,很多是通过派生法构成的,也就是对词根加上前缀或后缀后构成新词。比如: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机)、supercomputer(巨

学习

电子专业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子专业论文,电子信息专业论文5000字。1.3招生宣传导向不利于电子专业调查显示,初中毕业生受到父母、老师或者朋友、同学影响而选择专业的占60%以上。而水利院校以水利专业为特色,国家又对水利类中

学习

科技英语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英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论文发表刊物,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与实例。(3)需要时使用减词和增词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使用和表达方面有些不同,在翻译中,为更好地消除语言差异,翻译者应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内涵的前提下,翻译出符

学习

管理学英语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学英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管理学英语论文网站,管理学英语论文3000字。(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考核不合理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物流英语教学时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在涉及物流方面的专业术语时可能

学习

商务口语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口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商务口语学习方法的论文,口语论文范文大全。1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应试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片面的认为只要考高分就表明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但是事实是

学习

电商本科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商本科论文,电商论文选题大全。[中***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

学习

英语优秀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优秀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优秀论文100个题目,英语论文发表刊物。3.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4.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5.“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6.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7.

学习

学术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表技术论文10篇,学术论文10篇范文。北宋至明的学术史以总结理学为主要内容,以学案体为主要形式。朱熹的《伊洛渊源录》是学案体的开山之作,全书以二程为纲,按道统传承的历史线索编修而成,通过辑录二程及

学习

英语翻译的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翻译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翻译的论文,英语翻译作品论文完整版范文。(三)篇章方面,合同英语多呈现出高度程式化的特点商务合同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同名称,合同签订日期、地点、当事人,商品名称、质量、数量、价格,包装

学习

电商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商管理方法与技巧论文,电商管理论文。2现代经济管理模式在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应用电子商务,需要较多的管理模型。基于对原有经济管理因素的分析,对其整合与发展,能实现经营、组织以及设计工作的全

学习

发表国际论文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发表国际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