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形势论文篇1
求学网为您提供“中国经济论文简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策走向”解决您在写中国经济论文中的难题
中国经济论文简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策走向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简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策走向”,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国内形势论文篇2
关键词:地方高校;地方特色;形势与***策课;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5010504
才。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1]。我国目前共有2 800多所高校,其中绝大多数是地方高校。如安徽省的105所高等学校中有103所是地方高校(除了中国科技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外)。
安徽省第九次***代会提出 “三个强省”、加快建设美好安徽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安徽省地方高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地方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必须培养大学生为地方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必须按照“顶天”、“立地”的基本原则,更加注重“接地气”,既要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更要培养基层科技推广人才;既要培养善于创新的人才,更要培养敢于创业的人才;既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又要培养脚踏本省实际的人才。大学生形势与***策教育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始终坚持探索地方高校形势与***策教育特色化教学改革,实现形势与***策教育与地方特色的功能衔接。
一、精选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特色化教学内容
形势与***策课教学内容应融合地方特色。丰富完善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形势与***策教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形势与***策教育教学基本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经***社科司审定并组织专家编写的每学期“形势与***策教育教学要点”,它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可指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识和把握形势的主流和本质,认清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二是***和国家的内***外交的各项***策、重要会议文件等,了解国情和国策,这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提高***策水平和拥护***和国家的方针***策的自觉性。三是理论界学术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这对学生颇具吸引力,是形势与***策教育的重要内容。四是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它们就在学生身边,离学生最近,是他们能够真实感受得到的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环节的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2]。而正是这部分内容即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是以往形势与***策教育教学所缺乏的。安徽省属中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与沿海东部省份有一定的差距。但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皖北是老庄哲学、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皖南有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的徽州文化,皖东有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小岗村,皖西则有***老区红色文化。对这些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丰富充实形势与***策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能够让学生有切身感受,从而爱上这里的土地、爱上这里的人民、爱上这里的文化,立志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形势与***策课教学内容中应体现学校特色。安徽省地方高校在立足专业特色,融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找寻到各自的价值追求,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及缤纷多彩的特色。如,安徽农业大学自1984年以来,学校从最初单纯的大别山区科技扶贫逐步走出一条面向“三农”、面向安徽、面向未来的科教兴农、科教兴皖、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别山道路”;安徽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敬业乐群、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等等。安徽厚重的历史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使每一所大学都积淀、建构出各具独特形态的文化品格。将形势与***策课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高校为地方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形势与***策课教学内容还应结合学生特色,联系学生实际。 地方高校学生90%来自本省,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许多学生对本省各地区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学生的年级、专业等不同需求也不同。要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融入形势与***策课教育教学之中,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能增强形势与***策教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总之,将地方特色资源融入形势与***策课内容中,既可以保证完成***下达的形势与***策课教学任务,同时又能照顾到地方特色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将国家的要求、地方的关注、学生的需求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势与***策课教学既视野宏大,同时又富有特色,内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策观要求形势与***策课必须结合世情、国情、省情和时代特点,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地方高校的形势与***策课教学则必须将地域历史文化、地方风土人情等融入教学中。但地方特色必须掌握一个“度”,选择的案例等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要利于地方特色资源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二、凝练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特色化教学方式方法
形势与***策课和其它四门思想***治理论课一样,教学方式可以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种基本方式,前者主要是解决“懂不懂”的问题,后者主要是解决“信不信”的问题[2]。形势与***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特色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是否欢迎、是否满意来设计和选择互动式教学法,如学生分专题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角色演练、专题报告等等方式,侧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人境互动;案例分析研讨式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演讲、辩论式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人境互动[3]。
第二个部分是课外实践教学。由于形势与***策课绝大多数班级学生人数在一百人左右,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无法接触每个学生,也无法逐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存在的疑惑。将形势与***策课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依托学校网络宣传教学平台,组织学生通过发飞信、QQ、微信,通过电子邮件或微博等网络工具进行答疑、交流、讨论,将现实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并指导学生参加人文社科方面的各种活动,如“人文周”活动,“思***杯”辩论赛,“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新农村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社团活动以及各种讲座、征文比赛等,形成跨越时间空间的师生、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
第三个部分是社会实践。马克思主x学院与校团委、学生处配合,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以及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学校校外的实践基地,辅助教学。形势与***策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国家的大***方针贯彻落实的成效,学生只有通过亲身观察体验才能感受深刻。每年暑假,各高校的团委、学生处和各个学院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从选题论证、调查问卷设计、项目遴选答辩,到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再到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修改,每个环节思想***治理论课老师(特别是形势***策课老师)都参与其中,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眼看、耳听、口说、脚行、脑思、手写,对形势与***策课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坚定了为建设家乡贡献青春的理想与信念。
这三部分中,课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对课堂有限教学时间内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延伸。这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探索、研究多种切实可行的互动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全体同学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真正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治理论和***治信念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切身的感受,真实的体验,从而真心地相信、真正地喜爱这门课程。
三、打造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特色化教师队伍
由于形势与***策课教育教学内容每半年更新一次,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充足课时 2004年11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通知》(教社***[2004]13号)明确规定:“形势与***策课 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学习,计1个学分。”,给备课、教学、工作量计算等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这门课的管理由校***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各学院(系)等多部门齐抓共管,造成这门课很多专职思想***治理论课老师不愿意代,多数学校主要由各学院(系)总支书记和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辅导员具有自己的优势:与学生离得最近,对学生了解最全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能存在一些短板,特别是在省情教育方面。所以,打造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特色化教师队伍,首先需要建立一支省情调查研究宣讲队伍:将省内省情研究最新资料和成果补充进高校形势与***策资料库供教师查阅;请校内外具有广博省情知识并有宣传鼓舞能力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或做专题报告,扩宽师生视野;积极参与省市***府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社科联课题及相关部门的省情研究项目,抓住不同时期省情研究教育的侧重点,推进省情资料收集和研究;不断创新宣传渠道,培养省情校情宣传宣讲骨干,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激发师生建设本省本市的热情。
其次,打造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特色化教师队伍,需要打破地方高校之间、思想***治理论课程之间各自为战的格局,使教师之间差异互补、优势互取,形成一种合力。这就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师之间多开展协作性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与学习等,以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应经常组织地方高校各课程之间的老师进行示范观摩教学、听课说课等活动,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水平,如“同城高校教师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研讨”、“长三角地区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竞赛”。各课程的老师之间应相互协调、互相合作、互为评委和互提建议,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使该课程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合力,最终使每一门思想***治理论课程形成高效、科学的教学体系[4]。同时,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将形势与***策课的学习同其他几门思想***治理论课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四、小结
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为形势与***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特色改革提供了充实的教学资源,使形势与***策课教学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同时,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形势与***策课的实践教学也提供了鲜活的教育内容,为形势与***策课教学提供了案例载体,为形势与***策课教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形势与***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特色改革使得地方特色与学校特色生动起来、真实可信而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不仅会增加教学的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赋予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以新的时代内容,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从而增强他们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第三,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特色内容的精选和特色方法的凝练提供了人才保障。拥有一批具有深厚理论功底、正确指导思想、较高专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可以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育形成一批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特色精品讲座,推进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健康、持续、全面发展。
总之,针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特点,地方高校需要着力加强形势与***策课的特色化教学改革研究。积极推进形势与***策教育教学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形势与***策教育教学与地域特色文化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形势与***策教育教学与特色教学方式方法紧密结合,坚持将形势与***策课纳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大平台建设,按照统筹大思***、搭建大平台、推进大教学、实现大教育的基本思路[5],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维教学形式积极做好形势与***策教育“三进”工作。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优化资源、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提高实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的新思维、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形势与***策教育的实效性。
当然,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特色化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以上所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师队伍这几个方面,还必须推动地方高校形势与***策课规范化建设。加强地方高校形势与***策教育教学,必须把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作为根本抓手。除了在在教学内容上融入地方资源、教学方法上增强师生互动、队伍建设上注重专兼结合之外,在考核方式上注意机动灵活;申报校级及以上级别的精品课程;以科研教研促教学,要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创新教育理念。地方高校之间也要积极配合:除了形势与***策课教师之间的网上网下交流如听课说课、介绍好的经验外,还要在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料、教师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社会实践、教研科研课题的申报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与联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地方所属高等学校[EB/OL].http:///link?url=VFlAJzz5meR4LZZX7rd
n5Fqfo4vMsDwBAD3O4.
[2]刘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9(1):93-96.
[3]言意文.高职思想***治课大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45-46.
国内形势论文篇3
1参与式形势与***策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1.1互动性现今一些高校的形势与***策课堂缺乏互动。一些教师认为形势与***策课程的任务就是宣讲国家的***策措施,传递国际国内***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相关信息。这种做法是不全面的。形势与***策课程教学模式需要互动,互动性是参与式形势与***策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性。所谓互动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相待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1]。形势与***策课程教学中的互动性包括多个层面:从互动的主体角度观之,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从互动的时空角度观之,互动又包括课堂之上的互动与课堂之外的互动。形势与***策课程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宣讲一定的***策与信息,更重要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社会问题、探索方针***策[2]。这种分析研究和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形势与***策课程的主题多为学生普遍知晓但又认识不够深入的国内外经济、***治、文化大事件。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仅仅停留于介绍一些人人皆可查知的信息,学生的思维则不可能从这些信息简单传递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该门课程的价值也就完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即体现在此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题在课堂内外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的观点得以交流与碰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指引下得出一些结论。
1.2开放性参与式形势与***策课程教学具有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开放的内容。每个学期***社会科学司都会本学期的高校“形势与***策”教育教学要点,这是为开展高校形势与***策教学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但是一些教师在每个学期进行教学时将教学内容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仅仅围绕***下达的高校“形势与***策”教育教学要点进行简单的信息扩充。这样很容易将形势与***策教学局限在对一些信息的简单传递上,而没有引出隐藏在这些信息背后深层次的内容。这也是一些形势与***策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参与式形势与***策课堂教学呼唤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形势与***策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内容的开放性。形势与***策课程面临的主题都是国内外经济、***治、文化、外交中的重大事件、形势与***策。这些主题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个形势与***策主题即使主要是属于每一个学科门类,但是深入分析其现象,探究其原因,又往往涉及到其他学科门类的信息和知识。参与式形势与***策课程的互动性质也决定了该门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在互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视角都可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可能从其独有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提出对教学主题独特的看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主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另外,现今信息社会的特性决定了相关广泛的信息可以由学生轻易地获取,那种浅显易被学生掌握的信息已经不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开放性的课程内容是势在必行的。其二,开放的理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理论体系对于一门课程至关重要,一门缺乏理论的课程注定其吸引力是有限的。然而,形势与***策绝不是一门缺乏理论的课程。以往的形势与***策课堂给人以理论不深或理论不成体系的印象,这与教师不善于挖掘形势与***策课程丰富的理论体系有关,这也是当前一些高校形势与***策课堂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参与式形势与***策课程教学呼唤开放的理论,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挖掘本门课堂独特的理论,并形成本门课程独特的理论体系。
1.3实践性形势与***策课程的主题都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大事件,这些主题本身即具有强烈的实践特征。另外,当代大学生对现实问题具有比较强烈的批判倾向乃至逆反心理,对社会现实问题更加笃信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得来的结论。这也是参与式形势与***策课程教学模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因。参与式形势与***策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性体现在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
2实施参与式形势与***策教学模式的策略
2.1进行情景对话式教学设计,增强师生、生生互动传统课堂中那种宣讲式教学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形势与***策课程发展的需要。参与式形势与***策课程教学的互动性需要我们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在确定形势与***策的专题后,进行更加精细的教学设计,在相应专题内选择既能体现本专题形势与***策教学内容又富有争议性和对抗性的话题,精心进行话题设计,然后围绕这些话题进行问题设计,以便启发学生参与这些话题的讨论,将一部分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在进行相关话题的设计时,不仅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功课,学生也应该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形势与***策专题设计时,应该将相应的情景和背景交待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专题的情景做好背景知识的预备,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让学生在课前即对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课堂就从一些简单知识的传递中***出来,教学双方就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较深层次的互动讨论。
国内形势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策;教学
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对“形势与***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笔者认为提高“形势与***策”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学中的“四化”建设,使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模式创新化以及教学环节规范化。
一、概述
《形势与***策》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的路线、方针和***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的路线、方针和***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当代大学生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态度,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难点:针对学生对总体形势的认识,解决思想实际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由于《形势与***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社***司和和湖南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我校全校学生《形势与***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着重进行***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和国家重大方针***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重要时事和我国的对外***策,围绕我省建设,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本课程分专题来讲授,要求担任本课程的专职与兼职教师要根据***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教学辅导资料,进行集体备课,统一安排教学内容。
二、促进形势与***策教育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要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是基础
形势与***策课是思想***治理论课(两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应纳入高校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按课程建设的一般规范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加强形势与***策课程建设的基础保证。、***在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有关文件中都做出过明确规定,要求各层次各科类学生都要将形势与***策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纳入学籍管理,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消息,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二)要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是关键
第一,构建“一体化”的高校形势与***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统一领导,******群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专兼队伍相结合、全校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二,建立“五个统一”的高校形势与***策教育工作实施机制。“五个统一”指每学期由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制定形势与***策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和教学任务,统一编印形势与***策教育学习资料,统一为任课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统一组织实施备课、听课、考核等教学环节。第三,实行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值班教师和监督教师。
(三)要完善教育教学保障机制是保证
要落实开展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提高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的课酬,确定鼓励思想***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积极参与形势与***策课讲授机制。
三、形势与***策课程教学内容
(一)形势与***策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势与***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剖析等。但专题如何设,主要讲什么,课程内容如何设计。关键是以“遵循三个统一,体现三个特征、做到三个相结合”为指导。遵循“三个统一”指,第一,***治性与知识性统一。即在形势与***策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鲜明正确的***治立场和观点,同时还要符合***和国家的大***方针,宣传和贯彻***的基本路线,同时就形势、***策而言,又都是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它与哲学、***治经济史学以及当代世界***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该课程既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又具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其理解就是***策是相对稳定的,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要求在相对稳定之中去把握学生对***和国家***策的认识,要求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和追踪形势演变过程。第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形势与***策课程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教学,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把握***策,并在教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学中要体现结构性与***社***司每年印发的教学要点相结合,要按教学要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要体现动态性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相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思想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往往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同时,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国家的方针***策也在不断推出和调整。要体现针对性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景象相结合,应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敏感话题、突发事件等问题确定形势与***策教育的重点,做到教育教学有的放矢,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学会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和方***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产主义道路”等问题讲解。要体现知识性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形势与***策都是一个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如加入WTO与高教水平、科教兴国等问题的讲解。
四、强化“形势与***策”教学效果的具体举措
(一)要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坚持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感兴趣的话题。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教学传递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互动模式转变,但切忌“以学生为主体”就等同于让教师当“配角”;以“课内”加“课外”向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转变,但切忌以“课内”加“课外”就等同于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满堂灌”式的“空洞说教”式灌输向“灌输艺术、方法和水平”上转变,但切忌摈弃“满堂灌”就等同于不要“灌输”。 转贴于
(二)要规模性教育与常规性教育相结合
规模性教育能够产生轰动效应、集中效应,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要系统讲授与形势讲授、专题讲座相结合。要抓好形势与***策教育的系统讲授,每次授课的选题要精心的安排,重点突出。要课堂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策,不能离开学生利益的满足,要把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可以结合学分制,对学生听课、讨论、写报告等进行累计积分,折算成这门课程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要宏观教育与微观教育相结合。高校在进行形势与***策教育时,有必要穿插“校情”介绍,正确认识小范围与大环境形势,才能实事求是地考虑自身与国家,自身与社会,自身与世界的相关问题,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势与***策教育只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引导学生参与公共教学实践,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访问,让学生从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要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外教育弥补形势与***策教育教学保时不足,实现多模式教学有效方式,一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二是发挥校园新闻媒体作用,如校报,广播台,网站,宣传。
(三)要实现由“刻板性”向“策略性”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刻板性,做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才能达到较好教育效果。在创新课堂教学时。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实际,让形势与***策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全面了解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及疑惑疑难问题,增强教学实效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策观渗透到教学之中,增强教学的方向性;正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揭示出起原因,增强教学的原则性。要多给学生一点参与教学时间,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给学生的一些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多给学生的一些表现整体素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性。
(四)要实现由“传统单一化”向“现代多样化”转变。“枯燥”“单调”“呆板”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形势与***策”课的原因,学生对声音画面等形象性多媒体诸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要教学更加完整,连续,直观,形象,生动,有效。
五、结论
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会涉及到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要确保课程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就要把好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项工作,为此,完善和加强形势与***策课的教学工作,就要注意抓住以下环节。把每个环节的实施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在教学环节上实行制度化规范化。
(一)选好教材
形势与***策教育的***策性,时效性,动态性决定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大支持和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规范化。第一,成立教材编写部门。主要从高校从事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抽调一部分资历深,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编写教材,可使此项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建立资源库。建立资源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方便驾驶教学和学生查阅,能方便、快捷地把握国内外的形势与***策。第三,定期安排学习资料。各高校把***委托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教材发放给每个学生,把《时事报告》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作为教师教学必备教材。
国内形势论文篇5
关键词: “形势与***策”课 教学模式 安徽大学
“形势与***策”课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的路线、方针和***策教育、国内形势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安徽大学在充分认识形势与***策教育性质与深刻把握形势与***策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形势与***策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
一、“形势与***策”课程及其教学特点。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通知》(教社***[2004]13号)第3条规定,“形势与***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同时形势与***策课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由此可见,与其他四门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相比,在教学与考核等环节上,形势与***策课是当代高校思想***治理论教育相对特殊的一门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特点。
(一)课程的现实性特点决定课程教学必须直接面向现实。作为一门思想***治理论课,“形势与***策”课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理解***的基本路线、方针和***策,不断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坚定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它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分析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国内和国际经济、***治、文化等基本形势和发展趋势,阐明一定时期(一般为三年内)的***策。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渗透在对现实形势的分析和具体***策的阐述之中,因而,它与其他思想***治理论课一样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一般而言,所有思想***治理论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即课程教学要求密切联系实际、面向现实。而“形势与***策”课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它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现实的,主要讲授当前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与***策,或者从时间跨度上说,就是讲授国际国内“近一年”的基本形势与“近三年”的***策。课程的现实性决定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直接面向现实。
(二)课程的具体性特点决定课程教学必须采取专题式。“形势与***策”课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国家的***策,自觉遵守和执行***和国家的方针***策。但“形势与***策”课与其他思想***治理论课不同,它既不是完整地阐述有关***策的理论,又不是系统地介绍各种***策,而是以分析形势的方式阐明***和国家的有关***策。
形势包括经济形势、***治形势、文化形势、社会形势、生态形势、***的建设形势等;从范围上看,又可以分为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地方形势,等等。根据***“形势与***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的规定,“形势与***策”课不应也不可能全面地介绍各种形势,只能根据学生一定时期内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并阐明相关的***策,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策的正确认识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而讲授特定具体的形势和***策,较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专题教学。
(三)课程的动态性决定课程教学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一方面,现实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反映在课程教学上,就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则要求“形势与***策”课围绕教学目的,针对具体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学生关注热点的转化,调整教案、课件和教学方式方法。由此,课程的动态性决定了课程教学的复杂性,在实际“形势与***策”课教学中,每学期只能有教学要点,而不可能会有统一不变的教材、教案和课件,这就要求每学期任课老师重新准备课堂教学材料,重新备课,教学工作量大,需要任课老师多。
上述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特点,加上学生数量的增加和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高校的“形势与***策”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是师资的短缺。因“形势与***策”课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并要求课程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高校的思***部都无法满足其师资要求。二是教学时间的紧张。按照***每学期16学时规定,“形势与***策”课大学4年需要开设128课时,这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教育时间,尤其是实践教学必然无法得到保证。三是重复讲授问题严重。“形势与***策”课一般都以教师专题讲座为主,这虽然能够增强吸引力,但因师资的短缺,这就给教师教学造成困难,即一个专题需要讲数遍,甚至十几遍,让教师产生“教学疲劳”。因此,“形势与***策”课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改变教育现状,切实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二、安徽大学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策”课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形势与***策”课程特点、教学特点和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形势与***策”教育进行改革,以解决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增强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为此,安徽大学在总结自身和兄弟院校“形势与***策”课教学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安徽大学“形势与***策课程网”,建立教、学、管一体化网络平台,探索出一套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策”课教学模式,走该门课程网络化教育教学之路。
(一)建立安徽大学“形势与***策课程网”,以网络为载体构建教育教学新平台,将“形势与***策”课相关的教育教学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和***片***表资料等上传到“形势与***策课程网”,开辟专题学习区、辅助资料区、师生互动区、教学管理区等栏目,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提升教学质量。
1.专题材料学习区。该区储存有每个学期学生必须学习的专题视频资料,每学期学生至少要观看该区4个专题教学视频,作为考核学生课堂学习的依据。专题视频资料是由安徽大学思想***治理论课教学部根据***社***司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策教育教学要点”,组织思***部老师或外聘专家开展专题教学,并把课堂专题教学录制成视频资料上传“专题学习区”,供全校学生***自主学习。该区还存储有与专题教案、课件和与专题相关的视频与文字资料。
2.辅助资料区。该区储存有国内外涉及***治、经济、文化、***事等各方面的视频与文字资料,分为“国际国内整体发展形势与趋势”、“***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国内经济社会形势与***策”、“港澳台经济***治发展形势与中央对港澳台***策”、“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方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三个强省’战略”六个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每个学期专题教学以外的视频与文字资料进行辅助学习。
3.答疑讨论区。讨论区按专题划分区域,由相关老师针对专题教育及当前“形势与***策”的热点与重点问题,在相关主题区发帖,引导学生跟帖参与讨论学习,形成师生互动式的网络交流模式。负责老师对学生的回帖分别给予阅读和处理,或、或回帖、或退回、或删除,凡是无重大***治立场问题的跟帖,老师都给予。
4.课程管理区。将“形势与***策课程网”与教务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接,实行网络实名制管理。根据每学期学生专题学习情况自动生成学生的网上学习成绩,再由各班级辅导老师根据专题讨论情况输入每位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由系统自动合成每学期学生“形势与***策”课成绩,在大四下学期合成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姓名、学号、密码登录教学管理专区,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和成绩,以便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加强相关专题学习。
(二)以“形势与***策课程网”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形势与***策”网络化教育,拓展了“形势与***策”课教学与管理方式,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学生学习自主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网络化教育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点,改变学生在传统教育中的被动状态,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学生的自主型学习主要体现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结果等的自主性上。一是学习时间自己安排。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形势与***策”课。这既保证了“形势与***策”课的教学时间,解决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又提供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方便了学生课程自主学习。二是学习地点自己决定。学生可在寝室、***书馆、计算机室等多种地点随时学习,改变了传统教育学生必须到教室的机械惯例,有助学生日常学习。三是学习内容可以相对自由选择。每学期只要求学生观看两个专题教学视频,但“专题学习区”会提供4—8个甚至更多的专题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选择观看,同时“辅助资料区”提供的六个栏目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视频等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内容进行学习。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四是学习成绩可自主查询。网络化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的,学生可在网上自行查看自己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提供依据。
2.教师教学专题式。教师是教育的主导,网络化教育也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专题式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专题的选择、编写、讲授、上传等环节上。一是专题的选择。安徽大学将“形势与***策”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统一管理,由思***部负责制订教学方案,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学生处积极配合,分院系组织实施。专题的选择,主要由思***部“形势与***策”课程组根据***社***司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策教育教学要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专题。二是专题的编写。思***部“形势与***策”课程组根据专题的内容和涉及的相关学科情况,按照集体备课制度,确定由一位老师负责,其他老师辅助的方式开展专题的编写工作。三是专题的讲授。由负责专题编写的老师主讲,轮流选择安徽大学一个自然班级(根据院系专业来划分班级)开展课堂教学,并全程录像。四是专题的上传。根据录像的视频资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上传到“形势与***策课程网”上的“专题学习区”供全校学生***学习。
3.课程管理网络化。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教育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安徽大学“形势与***策”课的主要教学管理活动通过“形势与***策课程网”实现,从而使纷繁复杂的管理过程变得简单便捷。一是有关教、学、管各方面的制度进行网上公布。网络化教育要有必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形势与***策”课简介、实施方案、教育管理办法、网上学习指南等。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了解形势与***策教育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二是学习记录自动生成。“形势与***策”课网络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观看专题视频资料、阅读辅助材料并开展相关讨论,系统自动生成学习记录。三是网上学习成绩自动生成。网络化教育只要学生观看专题教学视频,并达到一定的学习记录数量,网络就自动生成学生的网上学习成绩,给予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
由此可见,安徽大学通过建立“形势与***策课程网”,探索网络化教育,形成了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策”课教学新模式,对于解决传统课程教学形式呆板、资源陈旧、师资短缺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丰富了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形势与***策”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安徽大学“形势与***策”课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问题。
安徽大学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策”课教学新模式需要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网络化教育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作补充。虽然利用网络进行“形势与***策”课教育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学习选择的范围,可以适当减少甚至替代某些课堂教育。但是课堂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方面课堂教学的一些优越性是网络教学所不可代替的,课堂教学的空间感、互动性和切身体验感觉也是网络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学生网络化自主学习可能会趋易避难,使得一些重要的、必须掌握和了解的知识被忽视或过滤。所以,网络教学需要辅之以课堂教学,另外实践教育也是网络教育难以替代的,它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会。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日益被网络取代的时候,与人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即使采取了网络教育的形式,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二)网络化教育的内容要不断更新。利用网络进行“形势与***策”课教育丰富了教育形式,但是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网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乐于学习“形势与***策”课,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需要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不断补充辅导资料,使“形势与***策”课教学日常化,以增加学生的系统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否则再新颖的形式也毫无意义。
国内形势论文篇6
关键词:思想***治教育课程;形势与***策教育;课程设置
中***分类号:G4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52 ― 03
一、高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治教育课程设置经历了从“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的三次重要演进。
形成于1985年至1987年间的“85方案”俗称“两课”,即高校的公共***治课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部分构成。“85方案”一开始并没有将“形势与***策”列入其中,但1986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专门了《关于对高等学校学生深入进行形势与***策教育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门和高等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采取暑期社会实践汇报会、回乡见闻座谈会、省市有关负责同志和学生座谈、报告等方式,有针对地进行形势***策教育”。〔1〕紧接着,1987年10月,国家教委又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该文件指出:“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形势、***策、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有计划地开设一些思想教育课程,在时间上、制度上加以保证,是必要的。”〔2〕
然后是1988年5月,国家教委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课的实施意见》,该文件将“形势与***策”划归到思想教育课程,其独特之处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同时,该文件还就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安排、师资、教材和经费等诸多方面给出指导意见。譬如,在教学内容上,从形势与***策教育的现实和需要出发,不刻意追求内容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教学安排上,“形势与***策”要列入教学计划,合理地排入课表;在师资配备上,形势与***策课主要由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承担等。〔3〕应该说,这是“85方案”实施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地位、功用和管理所做出的最全面表达。
1997年9月,***的十五大召开,这次会议决定将***理论写进,与马列主义、思想一起,同为***的指导思想。为落实相关精神,1998年6月,***对“85方案”进行了调整,公布了新的“两课”课程体系,即“98方案”。遗憾的是,“形势与***策”并没有在这次课程调整中列入进去。直到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通知》,强调“形势与***策课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ρ生进行形势与***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4〕引人注意的是,该通知首次对高校形势与***策教育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等诸多细节提出了硬性要求。譬如在教学管理方面:按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开课,本科学生修2个学分,专科学生修1个学分。应该说,这是“98方案”实施以来国家就高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所的最为详尽的规范性文件。
2005年2月,为把高校思想***治理论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课程建设融为一体,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了思想***治教育课程设置的“05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05方案”并没有掰为两个部分,而是统称为“思想***治理论课”。并且,不同于过去方案的事后补充,“05方案”一开始就把“形势与***策”作为思想***治教育大课程的一部分,只是具体到形势与***策教育的实施办法,“05方案”要求仍然按照2004年的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可以看出,伴随着高校思想***治教育课程设置的三次演进,形势与***策教育的目的和要求逐渐明确和具体:一是“形势与***策”属于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必修课,各高校都应开设;二是区别于其他几门公共***治课,“形势与***策”的教学目的侧重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外形势,深入领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策。
二、高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特点与误区
“05方案”实施至今已十年有余,应该说,它对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功不可没。按照***专家顾海良教授的说法,“05方案”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历史这三个方面结合为一体的教育,切实增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思想***治教育”。〔5〕基于顾海良教授对“05方案”的思路概括,如果我们把高校思想***治教育的五门课程按照理论类、历史类和现实类进行划归,形式与***策课无疑应当属于现实类课程。
形势与***策课的现实感决定了它不能被其他思想***治教育课程所取代。原因是,形势与***策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都凸显出以下几点。一是***治性:***治性就是意识形态性,***治性是思想***治理论课五门课程的共同属性和重要属性,说其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要培育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育人的问题,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命门。二是***策性:形势与***策教育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它会用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去观察形势和出台***策。换言之,形势与***策教育会结合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和国家重大方针***策、重大改革措施和重大国事活动的宣讲和教育。三是时效性:形势与***策教育的时效性是其***策性的应有之义,形势与***策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一般都是根据当年的热点和大事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府的原则立场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和国情,形塑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策观。
形势与***策教育的***治性、***策性和时效性虽不难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知易行难、不好把握,很容易陷入以下几个误区之中。一是课堂讲授重说教、轻分析。形势与***策教育的***治性意味着课堂讲授有纪律,但并不等于说形势与***策教育只能一味的说教。一定深度的理性分析必不可少,否则高校的形势与***策教育就变成了完成***治任务的点缀。二是重***策宣传、轻现实案例。形势与***策教育不能只有报告、讲座和座谈会;形势与***策课老师不能只是读报纸、念文件和放光碟。形势与***策教育既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形势与***策教育更要渗透课堂内外、行走途中和人际之间。三是重网下话语优势的建构,轻网上舆论阵地的拓展。就高校学生而言,网络和他们如影随形,网络话语对他们的影响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线下思想***治教育方式已略显迟缓和落后。
一旦陷入`区,高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就大打折扣。诸多关于形势与***策教育的调查研究显示,一些高校至今还没有严格按照***的相关规定开设这门课程,或者即使开设这门课也比较随意。〔6〕譬如,“05方案”要求本、专科学生每学期都要开设“形势与***策”课,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并建立成绩档案。而实际上,有的高校并“没有把形势***策课的教学安排进教学管理系统,没有把形势***策课的教学安排在正式的课表上,使得形势***策课没有固定的时间”。〔7〕显然,基于高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从目前现状来看,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举措,加强和改进形势与***策教育仍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思想***治教育必须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方法和
举措
早在“85方案”实施期间,国家教委就发文(教***〔1996〕9号)强调,“各级***门和高校的领导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形势与***策》课程建设的领导,把它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8〕后来,不管是“98方案”的实施,还是“05方案”的推行,中央文件都就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提供了指导意见。当然,改革永远在路上,“05方案”就是对“98方案”的改进,而在“05方案”之前的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又专门下发通知,强调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策”课的教学管理。在此,笔者也不揣简陋,提出一些加强和改进形势与***策教育的方法和举措,以供探讨。
(一)培养多学科背景的专职教师从事形势与***策教育
目前,分担高校形势与***策教学任务的有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和少数******干部,各路人马参差不齐。而高校思想***治教育课程设置的三次演进,其重要特征就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向整体性方向发展,是整体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单就“形势与***策”而言,其内容涉及***治、经济、文化、外交、***事等各个领域,单学科背景和知识面狭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显得捉襟见肘,机械说教或简单背书也在所难免。因此,在师资队伍上,形势与***策教育需要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职教师。基于多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宽广视域,高校的形势与***策教育才可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在形势讲解上要有案例分析或个人经历介入
要想高校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做到理论、历史和现实教育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因为形势与***策教育的***治性和***策性而一味地播音式说教,更不能因为形势与***策教育的时效性而单纯地就形势谈形势、就***策谈***策。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形势与***策教育更是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来进行。深入浅出的形势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时,如果能结合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学生就不会觉得空泛和遥远;如果任课教师能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作现身说法,形势与***策教育的实效性也会同步提升。
(三)在***策宣传中要呼应现实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众多***治和社会现象扑朔迷离,让大学生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冲击和洗刷着他们的思想观念。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确立阶段,国内外不良***治倾向的席卷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拨云见日的***策宣传必不可少。高校形势与***策教育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倍感困惑的现实问题和普遍关注的焦点并加以正确有力地引导,从而深化他们对***的路线、方针和***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切身体会我国的各项***策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开发和推广“形势与***策”的网络课程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宽的特点,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已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方式。通过互联网,老师可以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视剧、大型纪录片、历史纪实资料等音像***片,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博客、论坛和贴吧上,学生可以毫不拘束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因此,传统的形势与***策教育方式必须改变,应与时俱进地延伸到互联网上,积极开发和推广“形势与***策”的网络课程,通过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MOOC)等方式给大学生开通一个了解***治、社会和获取可靠信息的便捷通道。
四、结语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全局。高校的思想***治工作有责任守护住大学生的思想***治底色并保证校内教育教学和校外生活实际不脱节。而高校形势与***策教育的现实感就能极好地拉近大学课堂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它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起着强筋健骨的作用,这是其他思想***治教育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意义上,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形势与***策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2〕〔3〕〔8〕 全面普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普通高校思想***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5,132,136-137,175.
〔4〕***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0.
〔5〕顾海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31.
国内形势论文篇7
关键词:跨国企业;区位选择;国家战略优势;国际区域;内部化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FDI)近年来迅速发展,OFDI活动中的区位选择成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经典的OFDI理论。虽然对企业OFDI区位选择做出了不同视角的解析,但跨国企业仍常常面临如何选择东道国的问题(Assafetal.,2012),从大量国家中选择东道国已经成为一种复杂和消耗时间的困难决策(Saen,2011)。
1“O-L-I”范式
Dunning(1980)在垄断优势理论以及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范式”,并在其后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了O-L-I理论范式,使O-L-I成为OFDI集大成式的经典理论范式,至今仍被众多的OFDI相关研究所采用(Stoian&Filippaios,2008)。
1.1企业所有权优势
新国际贸易理论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理论观点,而关注企业异质性则成为了其后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主张(孔欣和宋桂琴,2011)。Melitz(2003)提出了基于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异质化模型,生产效率、R&D投入等指标成为过去相关研究对企业异质性优势的表达(何奕和童牧,2012)。O-L-I范式对所有权优势的界定范畴要宽泛于以企业生产效率为主要表达的企业异质性,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亦不断将新的内涵引入到企业所有权优势中,但也使得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内涵与边界至今尚缺乏稳定和清晰的界定,即使就O-L-I范式本身而言,企业所有权优势与企业内部化优势之间在内涵与外延边界上也是不清晰的。
1.2内部化优势
过去相关研究关于内部化优势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Rugman(1981)和Chi(2015)提出,如果跨国企业不具备超越东道国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及OFDI所带来的内部化收益低于OFDI的交易成本付出,那么企业则不会以OFDI模式进入该东道国。一种观点OFDI所带来的内部化收益低于OFDI的交易成本付出从本质上而言属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绩效,这是一种将内部化优势视为内部化绩效的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内部化优势是跨国企业利用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东道国不完美市场活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Cassonetal.,2009;Milleretal.,2016)。如果内部化优势被视为企业知识和能力,那么内部化优势与企业所有权优势的之间的区隔则变得模糊。
1.3第四种优势——(母国)国家优势
包括O-L-I范式在内的经典OFDI理论主要源于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研究,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普遍缺乏OFDI经典理论所提出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OFDI近年来却迅速发展且具令人瞩目的成长空间(Bianchi,2011;Gaffneyetal.,2016)。因此,在O-L-I范式提出的东道国区位优势基础上,部分学者提出了将跨国企业母国优势引入到OFDI研究中(Boehe,2016),进一步探讨在缺乏个体化的企业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的状况下,发展中国家企业能否借助于母国国家优势实现对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东道国市场的OFDI。但由于国家优势被限制于自然资源禀赋的思想下(裴长洪和郑文,2011),(母国)国家优势在过去研究中并没有得到研究重视(Ramamurti,2012)。
1.4企业OFDI的空间集聚与第三国效应
过去OFDI相关研究多采用”东道国-母国”双边研究模型,但空间不是同质的而是异质的,企业OFDI的东道国选择以及由此形成的空间区位布局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受到其他企业OFDI选择的影响(Blonigenetal.,2007))。Boubacar(2016)检验了东道国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力对跨国企业进入该国实施OFDI的正向影响,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第三国具有挤出效应(马述忠和刘梦恒,2016)。空间模型以及第三国效应研究使得将过去OFDI研究中“以国家为单位的研究视角”扩大为“以区域为单位的研究视角”成为一种可能,甚至是一种研究发展需要。Rugman和Verbeke(2004)宣称,跨国企业应该考虑的是国际区域化战略而不是全球化战略,Banalieva和Santoro(2009)亦指出,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全球化导向不强的情况下,区域导向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绩效,暗示着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区域化几乎是其全球化的全部。
2D-A范式(距离-优势范式)
如***1所示,D-A范式核心部分由国家距离和FCR优势构成,国家距离在顺(逆)梯度扩张下,形成了环境差异下的跨国企业东道国选择的优势和劣势,而FCR优势则一方面直接影响OFDI区位选择,另一方面对国家距离效应形成调节作用,弱化国家距离形成的OFDI负向影响,扩大国家距离形成的OFDI正向影响,起到了提升跨国企业内化力和东道国引力的效应。
2.1国家距离
跨国企业选择进入的东道国与母国在经济发展、文化特征以及制度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复杂差异,即国家距离,对企业FDI经营活动形成了巨大挑战(Drogendijk&Martn,2015)。国家距离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中的关键影响要素(Hutzschenreuter&Voll,2008),国家距离对跨国企业FDI东道国选择的影响机制已经成为目前乃至于未来推动企业FDI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Assafetal.,2012;Sumit&Kundu,2015),国家距离对跨国企业FDI的影响机制受到研究关注与期待(Sumit&Kundu,2015)。Ghemawat(2001)以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等四个维度构建的国家距离“CAGE结构维度模型”是相关研究中的经典模型,CAGE中的部分或全部距离维度被后期学者广泛用于相关研究中(Campbelletal,2012)。地理距离是指母国与东道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空间距离,Hofstede(1980)以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等维度对各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进行表达,亦有学者从价值观、语言差异等方面对国家文化距离进行表达(綦建红等,2012)。制度距离是指国家之间在规制、规范和认知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Kostova,1996)。母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距离则显示了消费者财富以及企业产品(服务)成本与质量的国与国之间的差异(Ghemawat,2001)。跨国企业的内部化优势、母国国家优势促进跨国企业选择进入东道国的作用机制在于其降低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地理距离、文化距离、经济距离以及制度距离等国家距离所形成的跨国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化东道国不完美的市场活动。地理距离的计量模型在过去的研究中一般采用两国首都之间的地理位置距离,文化距离的计量包括Hofstede的文化多维计量模型。经济距离和制度距离由于存在两国之间相对发展水平的高低,史伟等(2014)建议在传统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扩张方向,从而揭示顺、逆梯度下经济距离、制度距离对OFDI的不同影响。
2.2企业特定优势
企业特定优势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为国内所有权优势,包括生产效率、经营规模等;第二部分为内部化优势,即企业经营异质化市场的知识和能力。第一部分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计量模型,而第二部分目前尚无确定的计量模型,根据本文“内部化优势为企业经营异质化市场知识和能力”的界定,建议采用国际化经验作为企业内部化优势的计量指标。Han等(2016)指出,差异化的东道国,尤其是在制度差异化的东道国运营经验能够帮助企业内部化其它东道国的市场缺陷。Miller等(2016)认为在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高时,那么东道国异质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暗示着东道国异质化开始阶段会增加管理成本但有利于企业内部化优势构建与提升,当内部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能够实施对异质化水平较高东道国不完美市场活动的内部化,从而提升企业的OFDI绩效。企业内部化优势构建关键是知识的转移(Cassonetal.,2009),国际化经验有利于减弱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的负向影响(陈怀超等,2014)。Fan等(2016)则进一步指出,企业国际化过程就是企业经验化的学习过程,东道国当地的知识有助于企业学习后在相似地区的复制,并将不同的知识整合为全球化的知识。过去相关研究以“跨国并购或新建企业数量”或以“东道国经营机构数量”计量国际化经验(阎大颖,2009),但东道国机构数量、跨国并购数量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对异质化市场的经营经验,本文建议在上述计量模型基础上增加采用国家距离计量跨国企业已进入东道国之间的异质化水平,从而更全面地计量跨国企业经营异质化国际市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2.3母国国家战略优势
在自然资源禀赋之外,Maruyama和Wu(2015)将国家品牌视为母国优势的构成,但Zeugner-Roth和Žabkar(2015)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母国品牌成为OFDI优势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如此,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品牌资产的提升将减弱母国劣势,而发达国家品牌的来源国效应促进了这些国家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经营(Maruyama&Wu,2015),因此国家品牌是母国国家战略优势的考量之一。中国和希腊的OFDI发展或许能为研究提供启发。相关研究指出,希腊跨国企业的积极进取与扩张与***府的“希腊-巴尔干重构战略计划”以及战略资本投入是密切相关的(HellenicCentreforInvestment,200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走出去”的国家战略(Cozzaetal.,2015)。上述研究表明,较之于资源禀赋与国家品牌,促进OFDI发展的国家战略更可能成为母国企业OFDI发展的核心母国优势。在国家战略支撑下,母国对OFDI战略性东道国或战略性国际区域的文化宣传、外交努力、金融合作、国家资本的引导等,则会形成基于国家战略的母国优势,为国内企业进入该东道国或东道区域提供***策上的引导、环境上的安排以及先行企业的示范等。在这样的国家战略推动下,母国企业将不断提升在该国或该区域的空间集聚,国内供应链的部分或整体式OFDI,缺乏个体化优势的跨国企业借助国家战略推动下的东道国或东道区域集聚,以低交易成本的整体协作实现对东道国不完美市场活动的内部化。Chi(2015)认为未来的研究应对国家***府行为与OFDI的关系予以重视。
2.4东道区域优势
东道区域优势的引入是将过去“东道国——母国”的双边研究框架发展为空间多边研究框架,且将研究对象从国家发展为国际区域。基于国家距离模型将全球国家聚类为若干个国际区域,即形成若干个区域间彼此差异而区域内国家彼此相似的国际文化圈,制度圈,经济圈。在相同的区域内,企业在不同东道国之间的扩张面临较小的交易成本,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第三国的促进效应明显。将东道区域作为新的研究对象,不仅能够将跨国企业区位选择从双边研究框架发展为多边空间研究框架,从更广泛的视角揭示母国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集聚效应、企业东道国选择的发展机制,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发展中国家企业在自身特定优势较弱的情况下借助国家战略优势形成协同下优势增益的机制。
3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所提出的D-A(FCR)理论范式是在对经典OFDI理论及其它相关研究理论、实证结论进行梳理和辨析,并结合发展中国家企业特点及其OFDI实践活动发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OFDI创新理论范式。D-A(FCR)范式以国家距离为基础,从微观企业层面、宏观国家以及国际区域层面对企业OFDI动机及其实现的支撑能力构建一定的理论阐释,但尚需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修正与完善。此外,D-A(FCR)范式的模型化尚需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怀超,范建红,牛冲槐.制度距离对中国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国际经验和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J].科学学研究,2014,32(4).
[2]何奕,童牧.从要素禀赋到企业异质化和内部化问题-对跨国公司FDI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8).
[3]孔欣,宋桂琴.国际贸易理论新进展——新新贸易理论述评[J].税务与经济,2011(5).
[4]马述忠,刘梦恒.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第三国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方法[J].国际贸易问题,2016(7).
[5]裴长洪,郑文.国家特定优势,国际投资理论的补充解释[J].经济研究,2011(1).
[6]綦建红,李丽,杨丽.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基于文化距离的门槛效应与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2(12).
[7]史伟,李申禹,陈信康.国家距离对跨国零售企业东道国选择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16(3).
国内形势论文篇8
关键词:形势与***策;教学内容;同步性
【中***分类号】G641
形势与***策课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与其它思***课有明显的区别,如何提高形势与***策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同步性,是一种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形势与***策课要与国内外形势、国家方针***策同步,体现时效性。
形势与***策课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和认清国内外形势,掌握、理解国家方针***策的思想***治理论课,讲形势是入门,讲***策是落脚点,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方针***策既相对稳定,又需不断调整,这就决定了形势与***策课的教学内容也是动态的,要把握和体现时代特性。具体说,要以***社***司印发的关于形势与***策课程教学要点为根据,以《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作为教辅资料,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坚持抓热点、谈焦点,以刚发生或正在发生、发展的重要事情为基本素材,快速传达国家方针***策,使***和国家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疑惑或错误观点,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和国家大***方针的认同和支持,自觉同***中央保持一致。
二、形势与***策课要与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思想***治理论课相关内容同步,体现知识性和思想性。
形势与***策课程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涉及经济、***治、社会发展等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知识比较深,高职学生特别是理工高职学生该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要理解和掌握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在安排形势与***策课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相关内容的教学结合起来,互为弥补。一方面,《基础》和《概论》课的学习,为形势***策教育提供基础和前提。通过这两门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的基本知识,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关于经济、***治、文化、外交、国际战略等社会发展相关的基本思想,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就能较容易地认清形势,客观公正地了解国情世情,理解和掌握国家方针***策。另一方面,形势与***策课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大量鲜活的材料、典型的事件,使教学更生动、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概论》课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可见,《基础》、《概论》课和“形势与***策”课同步进行,能双赢共生,相得益彰。形势与***策课始终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教师要善于寻找其与《基础》、《概论》课内容的共同点、联系点,同步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形势与***策课教学要与学生的成长同步,体现针对性。
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要以教育客体的主观接受为前提,要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尤其是思想***治理论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影响、转变学生的思想。因此形势与***策课应力求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依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重点的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根据高职学生不同时期思想和心理变化的特征,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阶段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受益,体现形势与***策课的价值。[1]
第一,抓住学生入校的不适应阶段。刚迈入高职院校大门,部分学生因没能考入自己理想的专业或学校,产生失落感、自卑感;部分学生认为高考的目标实现了,不知道“现在的我”追求在何处,出现“理想迷茫感”等。这一阶段要重点解决环境不适应、失落自卑、理想淡化、专业思想不牢固等问题。结合《基础》课的教学,形势与***策课也要以适应大学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规划大学生活;结合学校的特色,对学生进行校情介绍,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奋斗拼搏成才的典范,使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理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大学和人生的追求目标。
第二,抓住高职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成才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时的新鲜感消失,也没有升学压力,自由散慢,无所事事,产生空虚感;部分学生因没掌握大学学习方法或基础差等因素,导致成绩欠佳,产生危机感,甚至自暴自弃;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长期受长辈宠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诸如此类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不解决,可能会使他们虚度大学光阴,乃至整个人生。这一阶段要侧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点引导他们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从关注校园到关注社会,跳出狭窄的个人空间,观察国情***情社情民情,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使学生明确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校园当作身份转变、迈向社会的最后一级台阶,珍惜大学时光,不断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锻炼、提升自己,为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抓住高职学生面临择业的就业阶段。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的门槛越抬越高,许多高职学生怀着较高的期望值步入人才市场,却被用人单位的学历平台所阻挡,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对前途失去希望,甚至对生活缺乏信心。这一阶段要侧重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策、就业技巧和创业历程,运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克服心理困惑。特别是要加强对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策的宣传和解读,使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对自己准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的就业观,根据社会需要到基层锻炼自己,或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比较合适的行业自我创业,帮助高职学生从容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走好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形势与***策课教学,只有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时效性;合理布局教学体系和内容,既保持稳定性,又体现动态性,既体现知识性,更注重思想性;从教育对象的需要出发,增强针对性,才能落实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国内形势论文篇9
强化大学生“四个认同”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总结和理论探讨,介绍了以爱***爱国为核心,以专题化教学为抓手,吸引学生深度参与
的做法和效果,提出了强化“四个认同”,增强形势与***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三个要件,总结了可以应用于实践的三种教学
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形势与***策四个认同
[作者简介]文***(1975-),男,四川达县人,长江师范学院思***部形势与***策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
***治教育。(重庆408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
2011年重庆市长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形势与***策教育‘一体两翼’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阶段
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38)
[中***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12-03
当前的大学生普遍生活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绝大多数身的一代,是家庭给予最多培养、最高期望的一代。他们通常体
都享受着前人无法想象的物质生活,他们是集两代人宠爱于一魄健康、心智发达、富有爱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普遍对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治教育重要内容的形势与***策教育不太感兴
趣,对作为形势与***策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形势与***策”课不
太感兴趣,对“四个认同”(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
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
度认同)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足。形势与***策教育要收到实
效,必须紧紧围绕爱***爱国教育核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吸引
学生深度参与,不断强化学生“四个认同”。
一、围绕爱***爱国教育核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
生形势与***策教育的通知》(教社***[2004]13号)要求,高校形
势与***策教育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针对国内外发生
的重大事件和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五个教
育”,即“***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
教育”;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
“***和国家重大方针***策、
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
“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
***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府的原则立场教育”“马克思主义
;
形势观、***策观教育”。①
高校“形势与***策”课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覆盖全校各专
业各年级学生,存在着摊子大、范围广、课时少、任务重等诸多问
题。②为了破解这一系列难题,我们以爱***爱国为核心,以专题
化教学为抓手,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实施教学,精心设计教学专
题,吸引学生深度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课程性质,课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的理
“形势与***策”
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以及***和国家新形势下的重大方针***策为主
要宣讲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正确严肃的***治导
向。一方面,我们根据***每学期下发的《普通高校“形势与
***策”教育教学要点》的要求确定内容范围,列出相关专题;另一
方面,通过教学反馈、学生座谈、网上征求意见等各种途径和方
式,广泛发动学生参与教学专题设计,确定专题内容。通过这种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方式产生确定的教学专题,既能准
确体现***的指示精神,又能充分反映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
焦点重点问题。同时,我们还着重突出了本课程的时***性,做到
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对重大***策的出台以及突发事件做出快速
反应,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近年来,我们先
后安排了学习***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
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主创新与中国
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中国周边环境与国家安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庆祝
新中国成立
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
30周年、直面金融危机、城镇
化与农民进城、“十二五”规划解读、中国***
90年的光辉历
程及宝贵经验等系列专题,并结合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
系、中非关系、中欧关系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及时推出了相关
专题。同时,上半年的全国“两会”、下半年***的中央全会精神都
是每年的必备内容,也是学生高度关注的重点话题。另外,还紧
密结合学校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实际,推出
了“迎评促建”专题;结合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推出了“农转城”
户籍制度改革解读专题等。
这些专题由国内到国际,从***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
各个不同的侧重点展开,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学生对祖国、对
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从而
使学生在科学认识形势,正确理解***的路线、方针、***策的基础
上,逐步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历史地观察分析形势的科学方法,
学习和掌握正确理解、认识、贯彻、执行***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
***策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
要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升华,效果良好
在“形势与***策”课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结合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
充分运用教师引导讲述、多媒体展示、音频视频资料再现历史情
境、学生讨论畅谈感受、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等多种教学方式,潜
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强化爱***、爱国、爱人民、珍惜民族团结的
情感。
比如,在
2009年秋期课程结束时进行的无记名书面教学情
况反馈中,学生纷纷反映“形势与***策”课开得及时,学习有感
悟,情感有震撼,思想有共鸣,行动有体现。在参与调查的
2752
名学生中,99.38%(2735人)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开设形势与***策
课“有必要”,98.58%(2713人)的学生对本学期“形势与***策”课
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有
1.24%(34人)的学生表示“比较满
意”,认为“感觉一般”的仅占
0.18%(5人),选“较不满意”和“很
不满意”的均为
0。而且学生认为唯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是
其他原因,而是,不过瘾”纷纷要求
“课时太少”“时间太短,,“增
加课时”。一位同学写道:‘形势与***策’不
“课给我心灵以震撼,
仅让我了解到了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学习到了***和国家的方
针***策,而且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深深
体会到心灵深处感受到的那份责任……”一位同学坦诚:
“这样
的‘形势与***策’课,我喜欢!”
在课堂上,同学们激情涌动、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当多媒
体屏幕上出现国庆庆典中升国旗的画面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
随着旋律唱起了国歌;当从屏幕上看到翟志刚在太空和
***通话的场景时,课堂上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为祖国
骄傲、为中国人自豪的掌声;当***在汶川地震灾区那句
充满激情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回荡在教室
里时,同学们的眼里早已是泪花一片……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
普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骄
傲、惊叹、激动、震撼,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充满信
心,对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发展前途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2009
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余亚玲同学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朗诵了
自己即兴创作的诗《祖国在我心》,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萧蔷同学也以《观
2009国庆大典有
感》“歌以咏志”。这两件作品后来经过修改和老师推荐,都发表
在公开出版的学校校报上,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势与***
策”的积极性。
三、强化“四个认同”的关键
1.必须紧密贴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形势与***策”课具有很强的***策性、时效性和
现实针对性。这种特性客观上形成了“形势与***策”课的特殊魅
力,即内容生动鲜活,形式丰富多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形势与***策教育要收到实效,必须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特点
出发,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和困惑未解的难点问
题,确定教育教学重点,体现教学针对性;要通过各种方法努力
增强学生的***治兴趣和时事兴趣,抓住学生生活最关心、要求最
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实现学生需求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
合,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促使学生将知识学活、学深、
学透,应用于认知世界的实践。只有如此,形势与***策教育才能
做到“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才能提高大学
生接受形势与***策教育的主动性,才能切实提高“形势与***策”
课的教学实效,不断强化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
2.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灵活运用
各种教学方式,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大学生普遍认同思想
***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不接受一味说教的方
式,希望自主探索。大学生在认同学校应对他们进行思想***治
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对于说教式、灌输式的思想***治
教育形式抱有明显的反感和不接受的态度,他们更希望通过
广泛的社会实践和自主探索而受到教育。而以“传递—接受”
的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忽视了认知主体——学生的主动性,严重
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几乎形成了“老师讲什
么,我们就听什么;老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的思想,致使课
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感受到压抑和忽略。③这种填鸭式教学
令学生非常反感(有学生私下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只有
麻木地面对老师的硬灌”)。要切实改变这种教师单向灌输、学
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思考、讨论、释疑等参与教学
过程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师生互动、教
学相长。
在教学实践中,有三种教学方式值得考虑:一是课堂教学,
二是专家报告,三是学生论坛。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下发
的《高校“形势与***策课”教育教学要点》为依据,结合大学生关
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实际的教学条件来确定各专题的教学
内容,保持其动态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事明
理,以理论事,通过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巨大成就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培养学生
正确认识形势和理解***策的能力。另一方面,努力营造一种专
题讲座与热点评述、课堂讨论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氛围,通过多
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的状态
之中,让学生的思维、情绪、见解及注意力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来,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交流和解决问题,真正成
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专家报告主要是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领
导、专家就学生普遍关心的时***热点问题举行辅导报告会或形
势报告会。各高校要根据***的要求,认真落实大学生形势
报告会制度,邀请***府领导、专家学者结合本地发展实际组织形
势报告会,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本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的新成就和新变化。学生论坛主要是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
实行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参与、自我教育,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内容以学生普遍关心的时***热点问题为主。围绕重大节庆日、
纪念日及重大事件,组织各种座谈会、演讲会等,有针对性地开
展主题教育活动。还要注意把形势与***策教育与“三下乡”
“青
年志愿者”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
中接受教育。从而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全面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充满激情,努力提高网络信息时代的
综合能力。形势与***策教育的研究对象涵盖了经济、***治、社
会、教育、科技、外交、***事、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是发展变化
的国际国内***治、经济、人文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门学科的高度综
合,“形势与***策”课不仅仅是一门思想***治理论课,它更是一门
多科性的综合课程,具有高度的知识综合性,上好“形势与***策”
课对教师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关键是要抓住“形势与***策”课学
科涵盖面广、教学内容变动大、备课工作相对繁重的特点,采取
骨干教师和专任教师带动兼职教师的做法,积极创造条件组织
专兼职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社会考察,开展教学观摩,组织教学
研讨,使教师对相关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积累更多的教学经
验和教学材料,既要成为精通某一方面的“专家”,又要成为广泛
涉猎各科知识的“杂家”。
另外,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善于充分学习,善于运用现代
技术,积极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改革的重点是广泛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中,彻底打破传统的“一份讲稿、一支粉
笔、一张嘴”的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从而显著提高
教学实效。多媒体以其直观新颖活泼、充满现代感的特点较好
地适应了大学生的特点和人们接受信息的一般规律,能够使课
堂教学丰富、生动起来。课堂上大量***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教学
材料,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主体化教学形式,教师精辟入理的
分析讲解,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④教师应该
掌握视频格式转换技术及多媒体剪辑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
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连同用电视录像、幻灯投影、PPT放映
等多种媒体的教学演示,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音频、视频和***
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深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
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注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策教育的
通知(教社***[2004]13号)[Z].2004-11-17.
②陈雪.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形势与***策教育实效[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
2009(28):41.
③刘庆国,李.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
“形势与***策”.思想***治教育研究,
2008(3):59.
国内形势论文篇10
【英文摘要】the art of war by sunzi is not only a book concerning wars,but amasterpiece on shi.from the comments on shi,we can easily find out theinfluence which the book has ha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esthetics.shi is used by sunzi as natural condition,inner strength and war-situation,embodying the beauty of noumenon,reason and strength.from an aestheticperspective,the great value of shi is the transcendence over the traditional viewpoints,and the aesthetic transition form nature and human to thesociety including wars.due to the continuous explanation by many theoristsin later generations,shi finally becomes a typical aesthetic catalogue with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孙子兵法/势/本体美/理性美/力量美/the art of war by sunzi/shi/beauty ofnoumenon/beauty of reason/beauty of strength
提起《孙子兵法》,人们都知道它是一部研究***事谋略和作战技巧的古代兵书,具有 很高的地位、深刻的价值和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人们把这部著作奉为“兵经”或“武经 ”,而把其著者孙武封为“兵圣”。事实上,从文本的价值阐释和实践品格来看,这些 评价绝非溢美之词。然而,《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绝非仅限于***事领域,在哲学美 学特别是艺术美学领域内,它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但目前很少有学者愿意涉足甚至根 本不屑提及,这确乎是一种已被长久“遮蔽”了的“存在”。《孙子兵法》对后世艺术 美学发展的审美向度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最鲜明而集中地体现在对“势”范畴的论述 上。
一、“势”在《孙子兵法》中的多重所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势”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重要范畴之一。《孙子兵法》从***事 学的角度,较早提出且颇为系统地论述了“势”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从《孙子兵法》 全书来看,直接提到“势”字的有15处之多,涉及《计篇》、《势篇》、《虚实篇》、 《地形篇》等篇章,其中《势篇》是论述“势”的专篇。尽管在其他篇幅中并未直接提 到“势”字,但都程度不同地和“势”相关联,讲的都是治***策略、用兵技巧、***事实 力、虚实关系、战场地形、攻守方式、间谍运用等对***势、战势直至战争结果所产生的 深刻影响。我们不妨说,“势”才是《孙子兵法》的核心范畴,《孙子兵法》其实就是 一部论“势”的兵书:作战前应善于判断形势、驾驭局势,作战中应巧妙地利用地势、 山势、水势、火势,善于造势、积势、任势、变势、化势,调动全***的气势,占据战势 的主动权,提高***队的战斗力,最大可能地夺取战争的胜利。显然,《孙子兵法》并非 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用“势”,由此便形成了《孙子兵法》中“势”范畴的多重所指。
一指自然之形势,具体表现为战争中应巧妙地运用地势、山势、水势、火势等。这是 孙子论势的第一层次。《行***篇》提出了处于不同地形情况即“处山”、“处水”、“ 处泽”、“处陆”条件下不同的“处***”方法,得出了“好高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 而处实,***无百疾,是谓必胜”的驻***原则,强调了“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 、天隙”等地形的隐患,这些旨在说明作战时要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地形篇》从*** 事地理学的角度,详细地考察了“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 和“远形”此“六地”的利弊,并探讨了应相应具备的战术原则,说的也是地势对战争 形势的巨大影响,孙子认为此乃“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九地篇》在开 篇便提出了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和死地等“九地”,论 述了战场地形地势对士兵心理、诸候态势和敌我形势的影响。《火攻篇》虽然表面看来 是在讲“以火佐攻”,实际上是说火攻同样可以对战争局势产生重要影响。可见,在孙 子那里,“自然之势”已成为影响战争结果的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指内在之气势,具体表现为为赢得战争的主动权而具备的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 战斗力。这是孙子论势的进一步深入。
如果说自然之形势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外部因素的话,那么“人”才是战争中起决定作 用的内在因素。《孙子兵法》从内部因素即人的素质、人的心理等方面加以阐述,认为 从将帅到士兵必须打出气势、拿出信心,同时应消解和压制敌人的气势。
“用兵任势也。”(曹操语)孙子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将帅就必须善于激发全 ***的气势。一方面将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将***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即谋略 冷静而幽邃、管理公正而严明等)和运筹帷幄的指挥能力(奇正变化、避实击虚等),给 全***做出表率,从而激发士气;另一方面又要靠深入敌***(“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重击敌***(“故杀敌者,怒也”)和激励奖赏(“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 其先得者”)等手段,做到“与众相得”(《行***篇》)。在他看来,“齐勇如一”(《九 地篇》)才是真正的为***之道;只有戮力同心,才能得战争之“势”,进而取得战争的 胜利,因为“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
全***内在气势的获得,既要靠“我***”士气之激发,又要靠对“敌***”士气的消解和 争夺。《***争篇》深刻指出:“故三***可夺气,将***可夺心。”“善用兵者,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作为将帅,必须善于“观势”,即所谓的“相敌”。孙子 在《行***篇》中列举了32种“相敌”方法,包括饥、渴、劳、虚、恐、扰、乱、倦、穷 、失、窘、困、不精、乏、怒,以及静、挑、安、来、隐、伏、覆、车来、徒来、薪来 、营***、敌卑、辞强、陈、谋、期、诱等。在孙子看来,“任势”必须“观势”,正所 谓“知彼知己,胜乃不殆”(《地形篇》)。
三指战争之局势,具体表现为由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而形成的对作战形势的控制 力与对敌人无形的打击力。这是孙子论势的核心和落脚点。
“势”在虚为“气”,在实则为“力”,体现为作战时的一种爆发力、冲击力。有的 学者指出:“‘势’就是在***事实力的基础上,由于实行正确的作战指挥,从而在战场 上所表现出的实际作战能力。”[1](p54)孙子也提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势篇》)在孙子看来,“势”具有“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和“激水漂石”所形成 的“势能”,依靠此“势”,“其战人也,如转木石”(《势篇》)。但这种“势能”究 竟缘何而来呢?除了前述的巧妙利用自然地势、调动全***内在气势以外,孙子还作了进 一步的论述。他认为,“势”贵在“变”,“战势不过奇正”,要善于在“奇正”之间 寻求不断变化,“以正合,以奇胜”,唯其如此方能“不可胜穷”。“势”贵在“造” ,造出声势,给敌***以假象,“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 近”。“势”贵在“化”,《用间篇》讲的就是化势的问题,即通过用间和反间扭转战 争形势,化被动为主动,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效果。“势”贵在“度 ”,即审视实力、把握时机、巧妙安排。孙子在《地形篇》论述“远形”时提出“势均 ,难以挑战,战而不利”的观点,在论述“六败”时又提出“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也就是说在地势均等、平分兵力、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作战就非常不利。“势”还贵 在“积”,经过长期而有准备的蓄积和贮存,就如同火山爆发、剑拔弩张般蕴藏着极大 的动力和能量,所以他说“势如弓广弩”,王皙则提出“势者,积势之变也”。总之, 作战应“求之于势”,“择人而任势”,方能形成“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般之“势”或 曰对敌打击力。
基于上述理解,很显然,孙子之“势”绝非简单的“形势”二字可以全部说清。它固 然最终指向战争的局势,因为《孙子兵法》原本就是谈论战争的,孙子就是想证明应通 过一切办法取胜战争,但同时还要看到,把握战争的局势、赢得战事的主动权,不可能 唾手可得,而应善于利用自然之势,巧妙地营造内在之势。只有做到内外结合,才能真 正得“势”,“因利而制权”(《计篇》),否则只能落个“用之必败”、吾乃“去之” 的结局。孙子以其气派非凡的“论势”,给予当时的为***者和后世的***事作战以深刻的 启示。
二、《孙子兵法》中“势”范畴的美学意蕴
《孙子兵法》的***事学价值自不待言,但其美学价值却常常为学者们所淡漠和忽略。 从审美角度来审视《孙子兵法》,我们不难发现,其所反复论及的“势”范畴具有深刻 的美学意蕴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孙子兵法》之“势”首先具有显明的本体美。《孙子兵法》一书的核心是什么?可能 更多的学者都倾向于一个“计”字,认为全书都是讲谋略的,“先计而后战”理应成为 全书的核心。但笔者以为,事实并非如此。如前所述,《孙子兵法》全书直接或间接论 “势”的篇章占据相当的比重,甚至可以说,全书13个篇章都与“势”有关,或造势, 或用势,或变势,或积势,或观势,论述的焦点或终极旨归直指对战争总体局势的驾驭 和把握。也就是说,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势”是一个更具本体意义的范畴。有的 学者甚至从“势”本身所蕴含的强劲锐利的力量进一步推论,“势”这个概念“既来自 于对生命形式的感悟,又概括着生命的基本特征”[2]。更有意味的是,《孙子兵法》 还将“势”与中国古典文化中另外两个经典范畴“道”、“气”联系到了一起。在孙子 看来,得“道”者方能得“势”,得“势”也就是寻得了作战之“道”。《计篇》有“ 存亡之道”、“五事”之“道”,《谋攻篇》有“知胜之道”,《九地篇》有“齐勇如 一,***之道也”,《火攻篇》有“安国全***之道”,说的都是“势”与“道”之间的相 互影响和渗透。此外,孙子还将“势”与“气”勾连在一起,认为得“势”就要长我之 士气、灭敌人之威风。孙子还在“自然之气”与“内在之势”之间找到了逻辑契合,认 为“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他还进一步指出,占据作战的有利态势就是要善于“ 治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实,《九地篇》、《地形篇》等篇章对自然之势 的重视,不恰恰能够印证作战要善于得自然之“精气”吗?如此看来,孙子之“势”的 确非简单之“势”,而颇具本体性的美。
《孙子兵法》之“势”同样具有辩证的理性美。中国古代的辩证法非常发达,这可以 从《孙子兵法》、《易经》、《老子》等著作中清楚地感受到。但与古希腊哲人的思辨 美迥然不同的是,后者更多地体现为抽象、空洞、玄奥的逻辑推演,一种言语式的论辩 甚至是诡辩,一种神性、顶礼膜拜和遥不可及。从柏拉***的《文艺对话集》为代表的一 批古希腊文论著作中便足可窥见一斑。相比之下,《孙子兵法》所体现出的辩证法思想 更具世俗性而少了些神秘性、更具理性而少了些非理性。正如《用间篇》所言:“先知 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或许是出 于对战争特有性质的深刻认知,尽管孙子生活在神秘主义依旧盛行、科学思维还很不发 达的时代,但他却能够在论“势”时体现出高度的理智与惊人的警省。他论敌我、虚实 、奇正、强弱、勇怯、众寡、动静、进退、治乱、攻守、胜败等,总能给人以纵横捭阖 、滴水不漏之感。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对战争经验的厚重积累与长期积淀,如果没有对 战争的入微洞察与深刻领悟,恐怕难能以这般气势写出如此之“势”。应该说,孙子之 “势”更自然实在,更具亲和力,更能体现出一种旷达的理性美。李泽厚先生在论及《 孙子兵法》时深刻指出,该书最值得注意的便是表现在兵家思想中的理性态度,即“一 切以现实利害为依据,反对用任何情感上的喜怒爱憎和任何观念上的鬼神‘天意’,来 替代或影响理知的判断和谋划”[3](p83)。这一点恐怕也正是孙子论“势”的独特高明 之处。
《孙子兵法》之“势”还具有流动的力量美。孙子之“势”是一个流动的范畴,具有 不确定性和可转化性。对此,孙子多有论述:“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 穷也”;“勇怯,势也”;“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正因为如此,“势”可以造、可以化、可以积、可以变,因而在变化中呈现着“美” ,体现着“用兵如神”,并最终指向战争的胜利。这分明是孙子所着意描画的运筹帷幄 、指挥自如、势在必得的审美境界,鲜明地展现了孙子的战争美学和***事美学观。此外 ,“势”原本就是一个与“力”有关的范畴。《说文解字》对“势”的解释便是“盛力 权”,显然与“力”有关。其实,在孙子看来,无论是“自然之势”还是“内在之势” 抑或是“战争态势”,都内含着一种无形的“力”。“自然之势”总是蕴藏着天然的势 能,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战争的有利态势;“内在之势”可以摧枯拉朽,以弱胜 强,制敌于死命;而依靠巧妙地运用自然之势和内在之势,就可以占据和把握有利的“ 战争态势”,进而形成强大的爆发力和对敌人致命的打击力。综合运用这几种势能和力 量,战争的结局便可胜券在握。无疑,这是一种强悍的美、力量的美、颇具冲击性的美 。
三、《孙子兵法》“势”论在美学史中的地位
在中国古典文化传统中,“势”起初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治、***事、经济等领域 ,但“势”范畴最为成熟也最具影响力,却是在它被移植、拓展到艺术美学领域以后的 事情。《孙子兵法》在“势”范畴的发展历程中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关节点”作用。
首先应引起关注的便是《孙子兵法》对传统“势”论的多元化突破。有的研究者指出 :“孙子之势已经生发成熟。其系统所涉及的领域是从自然界现象到人类社会,从具体 到抽象、从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到形而下的具体度、量、数等,显然是一个完整而庞大的 体系。”[4]从前文论述来看,《孙子兵法》的“势”论已不仅涉及地势、山势、水势 、火势等“自然之势”,更把视角拓展到人本身,关注战争主体的“内在之势”,并把 它应用到社会实践领域即战争实践中。俨然,孙子是在“自然—人—社会(战争)”的逻 辑构架中展开其“势”论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审视,孙子还把“势”范畴进一步由“ 实”(自然之势)变“虚”(内在之势)再变“实”(战争之势),从而给予“势”的虚实特 性以较为完整的揭示。
不容置疑,任何范畴都是过程性的,都要历经不断的发展才日臻定型、走向成熟。如 果用今天的眼光回视“势”范畴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势”范畴的鼎盛期出 现在艺术美学领域,但“‘势’这一范畴的发展,首先在***治***事等领域中,然后是书 论、文论、画论”[4]。也就是说,“势”范畴的发展、成熟和壮大,与此前的《孙子 兵法》等著作的重视、阐发有着紧密的关联。我们不难看到,孙子之“势”对后世“势 ”论的拓展与深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得到直接体现和印证:一是后世论 “势”的范围已由孙子的“自然—人—战争”进一步转入艺术实践领域,从而大大拓展 了“势”范畴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新空间,凸显了“自然之势”向“人文之势”的转变。 顾恺之的一席话足以佐证:“《孙武》……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 也。”[5]二是顺着《孙子兵法》的“势”论,后代的理论家都不约而同地围绕“势” 范畴进行理论抉发、体系建构和意蕴拓展。卫恒的《四体书势》、刘勰的《文心雕龙》 、顾恺之的《画论》等,都对“势”范畴的完善与成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随着“ 势”在书论、画论和文论中的广泛应用,“势”逐渐成为与“意”、“气”、“神”、 “韵”、“味”等同等重要的、具有深刻审美蕴含和华夏民族特色的经典美学范畴。我 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是《孙子兵法》使“势”范畴进一步走向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 ,《孙子兵法》不仅孕育了大智慧,也推进了“势”范畴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黎波,王新华.孙子兵法今读[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杜绣琳.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