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论文10篇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1

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在了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课堂内容,但还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调动学生学***济数学的自主性。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并在学习过程中创建学习情境,从而使得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发挥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令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

在课堂上可以辅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课下可以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学生在网站上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还可以进行习题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济数学的兴趣,也增强了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分为课堂区和互动区两大板块,课堂区分为课程介绍、***课堂、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考研阵地和课堂内外。每一个分项中还有子录,课程介绍主要包括经济数学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开课报告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及学时安排有所了解。***课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以及全国微课大赛的获奖作品链接等。将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视频放在这里可以使学生在课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课后练习中准备了与教材对应的每一章练习题,学生可以***答题,提交即可得答案和分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介绍了数学在经济中的一些应用,丰富了经济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趣味性。考研阵地当然是历年的数学三、数学四的考研真题及详解,不仅是为考研学生准备的,大一学生也可以边学边练。课堂内外包括数学文化和中外数学家故事,介绍历史上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以及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是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的休息娱乐之地。互动区分为***留言和***论坛。***留言板块,学生课下有疑难问题可以在这里给教师留言,教师可以进行回复。***论坛板块是学生之间讨论学习畅所欲言的地方。经过这样的构建,网站的内容比较全面,为学生学***济数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真正地为教学所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作用。利用经济数学学习网站,能够以教材为出发点,并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极大程度地扩充知识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使得教学空间不再是局限于讲台与黑板,教学可以从听、视、触等多个维度来展开。教师的授课、辅导,学生的探索、学习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也都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抽象难懂的经济数学更立体易懂,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

三、结束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2

摘 要 网络经济就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又称为“新经济”,它基于新的技术、新的规律、新的游戏规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它与信息经济或信息经济学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人们利用网络,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从事各种社会和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本文从三个层面对网络经济加以解析。

关键词 网络经济学 经济形态 产业发展 层面

当今世界到处都充斥着多姿多彩的网络,“网”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当我们拿起电话时,就进入了电信网;当我们打开电视时,就进入了无线或有线电视网;当我们用鼠标点击“Internet”时,就进入了全球计算机联网的Internet。那么网络是什么?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认识,网络是应用,网络是服务,网络就是人们相互沟通进行信息交换的工具和载体。网络经济就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又称为“新经济”,它基于新的技术、新的规律、新的游戏规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

一、从经济形态层面看网络经济

从经济形态这一宏观层面来看,网络经济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网络经济在世纪之交的蓬勃发展,是与1993年以来国际互联网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分不开的。但就网络经济这一概念而言,则早已有之,而且由于不同学者对“网络”和“经济”的不同理解,它有着不尽一致的内涵。例如,早在80年代,有些日本学者鉴于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均因有相应的网络而发展起来,就把服务经济称为网珞经济,提出要研究这类网络经济学问题;1992年我率中国信息经济学代表团,访问贝尔实验室时,有两位美国学者送结我几篇研究网络经济问题的论文,其内容是讨论电子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的成本核算、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人们也把这类研究称为网络经济学(Economics of Networks)。

对网络经济可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挤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宇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二、从产业发展层面看网络经济

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这就是目前信息产业界人士所宣扬的互联网经济,它可细分为互联网的基础层、应用层、服务层、商务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美国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美国互联网经济1998年总收人为3014亿美元,超过了能源(2230亿美元)和邮电(2700亿美元)的收入,仅次于汽车工业的收入(3500亿美元),但其按人平均的生产率(25万美元)已高于汽车工业(16万美元),此外还创造了就业岗位120多万个;从1995-1998年美国互联阿经济增长了174.5%;1998年美国电子商务比过去所有的估计都高,达1000亿美元。

三、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层面看网络经济

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其交易额几乎每百天增加一倍。由于网络用户普遍看好这一市场,随着网络的扩大,网络企业的股票市值不断飚升。例如,美国的德尔公司自1990年上市以来其股票增值了3万倍。又如美国的雅虎以400万美元创业,经过4年半时间,其股票市值达到400亿美元,增长1万倍,拿其网络股收益与其财务收益相比,超过40多倍。这说明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其收益更多地来源于信息资产即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增殖。

现在成为时尚而流行的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Internet Economy)或互联网经济学(Internet Economics)。当然,这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它与信息经济或信息经济学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人们利用网络,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从事各种社会和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网络化极大地加快了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它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通过逐步开放和适度监管来利用世界上成熟的技术成果、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网络经济的上述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网络市场扩大了,网络产业发展了,表现为全新经济形态的网络经济也就必然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乌家培.网络经济友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学术研究.2000(1).

[2]杨艳,牟丹.再论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生产力研究.2008(14).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3

[关键词]目录学 网络信息资源 目录服务 信息经济学

[分类号]G302

1 现代目录学

目录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必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1970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在综合了多个目录学家的观点后,给目录学的定义是:“它是指科学和实践活动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任务是为适应一定的社会目的,通报和积极宣传***书。作为一门学科,它研究书目成果、书目的历史和理论、书目活动的组织和方法”。通过几十年的***书馆目录学实践来看,这个定义是恰如其分的。

目录学学科理论。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即目录学基础理论及书目工作实践理论。目录学基础理论包括目录学理论基础、目录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目录学方***、产生与发展规律、书目情报需求理论、各专科目录学理论等;书目工作实践理论包括各类书目编纂法、书目类型及特点、书目情报服务等方面。

21世纪目录学理论的变革,正如本文第二作者所指出的:“如何科学地解决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的生产、聚集、组织、传播、开发和利用等方式方法的问题,是21世纪我国目录学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说,目录学研究正进入数字时代。”网络资源目录正是研究数字环境下的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工作,解决网络资源的组织与开发利用等问题,为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和信息服务效益提供支持的新兴理论。

2001年,上海大学***书馆赵伯兴研究员在《论网络时代目录学研究重点的转移》一文中提出的“目录学研究需要寻觅一种目的明确的服务与信息技术空间新方法,来推动电子目录与传统目录的融合”以及他说的要“揉入网络理论和数据库技术”等方法与建议,就比较切实可行,而且,困难也不会太大。

数据库是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化的信息集合,按其内容可以分为目录型(书目、索引、文摘型)、事实型、全文型和混合型。既使是事实型和全文型数据库也都附有分类的、主题的或时序的检索系统,具有查找检索功能。所以总的来看,数据库具有传统目录索引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正如张琪玉先生所断言:“数据库就是信息时代的索引”。其实也可以改为:“数据库就是信息时代的目录索引。”随着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利用,网络资源形式的快速变化,网络资源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工具发生了质的变化。web资源的应用将从网络资源目录、搜索引擎、多元搜索引擎等方面来研究。

网络目录,又称分类站点目录、专题目录或主题指南、站点导航系统等。“它是由网络开发者将网络资源收集后,以某种分类进行组织整理,并和检索方法集成在一起的信息查询方式”。网络目录的结构是以体系分类法展开的等级结构,与传统目录的结构在逻辑上是相同的。西文的Yahoo,中文的搜狐(Sohu)就是典型的网络目录。

总之,目录学目录工作实践活动已进入网络信息目录控制的新阶段(当然书本式目录工作还会长期存在,切莫误解),目录学研究的重点应该尽快转移到网络信息目录工作及其检索工具上来,真正把目录学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网络目录学阶段。

2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

2.1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

社会信息化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网络信息资源的目录揭示则是共享的前提。故此,网络信息资源目录就是如何围绕网络社会信息需求和现有信息资源的分布结构,采用有效手段联机编目、加工、配置、利用信息源,使海量信息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分布合理,高效利用。

无论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各种应用系统描述用户、系统、文件、打印机等各种网络资源的信息通常都存储在一个特殊的数据库中,随着网络及应用的增长,这样的数据库也不断扩充,但其中很多信息是重复和关联的,难以共享和管理,也不便使用,比如,一个用户在登录不同的应用系统时,都要提供相应的用户信息,各个系统需分别存储此用户的信息,就会造成用户多次登录、管理难度大、信息冗余等问题。所以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管理网络系统资源的手段,一方面可以简化网络管理,同时也加强管理工作的控制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目录就是在这样的应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管理网络中所有的实体信息,比如计算机、用户、打印机、文件、应用等。

2.2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的应用模式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所表达的含义与目录紧密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是指网络系统将网络中的各种资源信息集中起来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清单。它提供对目录信息的访问以及在目录中增添、修改和删除信息的机制。目录中包含很多对象,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从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名字空间,我们可以由对象名字解析到对象自身。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可为用户或小组管理提供集中的名字空间和安全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网络资源访问认证和授权以及目录信息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既是一个信息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工具。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对象数量迅速增长的今天,目录服务非常有意义。它类似于网络硬件设施的集线器(hub)的概念,目录服务相当于软件集线器。简单来讲,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可用于以下方面:

・简化管理。采用集中管理的手段便于管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一致的管理。

・增强了功能存储在其他条件下很难处理的管理信息。

・加强了安全性,增加了网络管理员的控制能力。

・标准化特性目录服务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基础平台。

・以分布方式存储有关系统构成信息。在多个服务器中复制目录,用户或需要访问目录的服务能够通过查询本地服务器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允许单一用户登录使用服务、资源和应用程序。

・实现行***管理,并把行***和管理放在与位置无关的点上,管理工具不必集中放置和管理。

・复制数据提供一致性访问。

2.2.1 网络目录通信服务模式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类似于文件服务、邮件服务、Web服务,通常也采用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式。客户端不直接对目录进行访问,而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发出查询请求,服务器端接受查询请求,查询目录,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2.2.2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个性化信息服务即指网络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设立网上信息的来源、内容特征、表现形式、特定服务功能等,以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网络信息内容,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接受信息的控制权交到了用户的手中。其服务方式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主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如果既减轻用户的体力劳动,又减轻用户的脑力劳动,则

是一种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方式。智能化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公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它必然会成为网站的主要信息服务方式。这种智能推送方式的实现形式既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非智能化的信息推送服务,也可以在传统的拉取方式中加入智能化的“推”,具体实现方式便是开发和利用智能搜索工具。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数字化环境带来了丰富的、动态的网络信息资源,同时也呼唤新的检索机制与工具。

2.2.3 数字信息集成目录服务模式 网络最早是以集成异构计算平台的身份出现,接着跨入分布式海量数据处理领域,自然而然地,网络将在信息集成领域一展身手。所谓的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要通过统一的信息资源交换架构和大量的中间件,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随手可得”式的服务。“信息资源网络研究的中心问题有如何描述信息、存储信息、信息和查找信息;如何将异构平台、不同格式、不同表述方式的信息进行转换,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交换;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技术,如HTTP、XML、SOAP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信息的语义表示,即如何赋予信息以内涵以及如何避免信息的二义性;如何对信息加密,防止信息泄露”,等等。

网络资源目录创新服务模式就是对具有差异性、分布性的数字信息资源、技术、人员、机构与服务功能进行集成,实现对分散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有效控制,构建数字信息面向用户的高效能、综合化的信息集成服务体系。它以信息服务内容与产品的集成为目标,以功能的集成作为结构,以平台的集成作为技术基础,以人的集成作为根本保证,最终形成统一的检索平台、一次性用户认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和完整的集成化数字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体系。笔者根据以上内容给出一个详细的“数字信息集成目录服务模式”。

可以预见,信息集成将是网络目录服务最可能流行起来的应用方向。新的网络目录标准草案WSRF的出台使得网络服务与web服务彻底融为一体,这标志着网络资源目录已经调整好发展方向,将信息集成作为第一目标了。同时可以预见,数字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应当朝一种面向用户的、资源系统、服务系统与用户信息利用系统聚合在同一信息空间的、智能化的集成信息服务模式的方向发展。

2.2.4 知识目录服务模式 正在发展的网络技术,为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由文本单元向知识单元深度发展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同时也要求人类采用新的知识组织方式来建立知识管理的大平台。它将改变人类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分配的传统方式。新的网络技术将会对知识服务带来***,并将引发知识管理学的诞生。构建网络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知识的有效利用。它不仅对网络管理软件提出了技术要求同时也对知识服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受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信息交流和知识创造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基础环节和基本形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基础特征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分布式信息目录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信息市场的主流模式,而且各种个性化服务开始成为新的基础目录服务模式。

在用户行为方面,数字化网络化地获取科技信息已经逐步成为前沿科科研人员的一种基本要求和行为习惯,而且,用户强烈地要求这种获取和利用不再是针对众多复杂的数据库或系统,而是形成逻辑整体的集成检索与利用。此外用户信息活动的重点和瓶颈正从文献获取转变为知识发现,对知识内容进行挖掘,根据其内在特征和价值进行鉴别、关联、组织、识别和创造新的知识。所有这些,将是基于用户信息平台、按照个性化方式、集成整合多种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来进行。因而,需要对知识资源进行整合。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从技术手段上为海量的文献信息管理深化到“知识目录”层次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笔者根据上述探讨,得出基于网络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目录服务模式”结构。

3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的效益分析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是VEGAEIG扣的核心组件之一,它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目录、目录管理、访问控制、存储信息资源、适配器等。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管理、网络信息资源和统一的信息资源访问接口。实际的网络信息资源目录可能是异构的、分布式的、复制的目录。设计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网络信息资源的表示、组织、管理、获取以及权限控制等。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任何评价方法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目录的生产与服务应当用最小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消耗或占用获取最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共享收益,充分而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其价值。因此,效益成为衡量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价值标准。

3.1 目录学基础理论应吸收信息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目录学的基础理论在学术界普遍被认同的是哲学、信息学和文化学。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固然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在信息与经济交融的时代,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代,当代目录学研究应当吸收信息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础理论之一,这对目录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科学。它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活动的规律;研究与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有关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信息已被当作商品出售和购买。

信息资源经济学是将信息经济学原理推广、应用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上。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根据研究对象的各自特点,应用经济学原理揭示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律;第二,研究信息资源的利用及其评价与管理的方法,目的是做到经济、合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以达到持续发展的需要。由此,信息资源经济学所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是一是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二是信息资源现在与未来的配置问题及相关***策、法规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影响问题;三是信息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目录学应用研究的领域――书目情报服务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书目情报服务已被视为当代目录学理论研究的核心。然而,如何将各种书目产品应用于目前的市场经济,如何以丰富、深刻的理论去支持、分析书目情报工作却是亟待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国内外大量有关信息经济学的论文与专著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南。例如,马费成先生在其所著的《情报经济学》一书中指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不仅对微观的信息活动和经济活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从宏观上对整个国家信息***策乃至经济***策的制定发生影响”。目录学研究吸收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丰富书目情报服务体系,如利用情报信息产业的理论分析书目情报系统的外部环境,认识书目情报系统在信

息产业中的位置与发展趋势;利用情报的生产与交换的原理、方法去分析书目情报产品的生产、消费与交换和书目情报产品市场;利用情报经济效益的理论分析评价书目情报系统的效益,寻找提高书目情报服务经济效益的途径与策略;利用情报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书目情报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使书目情报服务在信息经济与市场经济中不断更新和优化。

3.2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的网络资源效益与网络经济效益

3.2.1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生产与服务的效益有间接的,也有直接的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生产为数字时代增加了精神产品,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活动的代价(或网络信息资源费用)即投入与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活动的信息资源利益(或利润)即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称为“网络信息资源净产值”,是衡量网络信息资源效益的基本,但不是唯一的标志,因为它反映的只是生产的直接网络资源效益。与此同时,这种生产对于整个信息网络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贡献。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产品进入文献信息交流系统,对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能立即表现出来,是间接的网络经济效益。

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目录生产特别重视信息资源效益,如,推荐网络信息资源目录的产生和发展就反映了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由此网络信息资源目录的教育作用与学术作用也融为一体。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库的建立亦如此,如数字***书馆建立的“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网络效益。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的网络效益表现在为用户迅速及时地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目录,节约了用户的时间,这就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在社会用户服务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加速了信息资源传播,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为知识生产、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营养,这种网络效益是间接的。

例如,某单位在开展一项大型的研究任务中查询了各地共40多个单位的1000余种内部资料、1000多种期刊,英、德、日、俄等15种检索刊物,联机检索了DIALOG系统的6个数据库,收集到中外文资料2500多份,外文文摘800多条,作题录卡片4000余张,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优质的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这项服务中为科研人员节约的劳动时间表现为直接社会效益,而它对于项目完成的意义是现实的,与该项目的未来联系起来其意义又是深远的。

3.2.2 网络经济效益也应被当作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价值标准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运行以巨大投入为代价,依靠国家有限投入是不够的,只有引入市场,重视网络经济效益,才能使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依靠自身的力量而生存、运行。

网络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前者指通过自身服务在网络环境中所产生的效果包括***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效果,后者指投入与产出关系即合理使用人、财、物,从而取得包括***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最佳效果。以此为借鉴,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应当把网络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强调整体效益的发挥。

如何使这两种效益统一起来呢?一般说来,把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生产和消费区别于物质产品生产和消费是正确的。但网络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首先要根据系统类型确定。不同机构与系统有不同职能,在社会占有不同位置。如***府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主要是为***府决策提供服务,依靠财***投资,社会效益是主要的。而对于私营的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如某咨询公司完全依靠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市场而生存,其经济效益当为主要标准。还有,公共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虽然以满足公众需要为目标,但需要维持系统运行的收费,在这类系统中,网络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地位同等重要。

3.3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价值标准――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经济效益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价值取向应是发挥整体效益,既包括信息资源经济效益,也包括信息资源经济效果,而且包括网络效益。

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经济效益或经济效果是比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经济效益更广泛更全面的概念范畴,称为“网络信息资源经济效益”,它不仅以成果为着眼点,反映成果与消耗或占用的关系,而且以网络用户需要为着眼点,反映成果满足网络用户需要的程度;不仅进行量的比较,包括绝对生产量的比较,而且进行质的比较,包括规格品种的比较。这种把质和量结合起来的概念,《经济学大辞海》说它是“使用价值效益与价值效益的统一,微观经济效益、中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近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技术效益与网络效益的统一”。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经济效益从经济系统以外更大的网络系统出发,特别适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所以,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所追求的整体效益正是这种效益,根据上述分析笔者用公式表示为:

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经济效益=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的生产成果/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生产耗费(或占用)

这一公式反映的生产耗费与生产成果比较关系,既包括生产成果与生产消耗或占用的比较,与网络用户需要满足程度的比较,还包括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充分、合理、协调等),各种网络环境和影响分析。这种效益观把经济和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片面强调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效益或片面强调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经济效益。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经济;网络生产方式

中***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22-02

1 前言

人类进入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广泛铺开,利用网络的人数不断增加,上网方式日趋多样化,借助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正变得越来越便利。网络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不但改变了千万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形成了网络经济这种新式经济形态。

网络经济能够促进生产力更快的增长。美国利用网络经济,仍能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在上世纪90年代创造了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这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对网络经济的研究。目前,网络经济这个概念正得到广泛的使用。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网络经济,只不过是经济学里所说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产业的推广而已。这一理解主要是从产业经济的角度,既包括了传统的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等行业,同时也包括了新技术***发生后崛起的信息产业。还有学者认为对网络经济的理解应该是:网络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其科学内涵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把网络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来反映经济问题,通过信息来架构经济模型,通过网络信息来进行各种经济活动。这种观点更倾向于将网络经济视为与计算机网络有关联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纵观国内对于网络经济的学术研究,其研究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对网络经济中的厂商与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二是从电子商务和物流的角度对网络经济的应用进行论述;三是从电子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研究网络经济。然而,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流通层面或者技术层面,并没有对网络经济的本质做出深入研究。马克思指出:“经济即生产过程”,如果我们从生产这个本质层面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网络经济之所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它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国内学术界已有一些学者从新的生产方式角度来研究网络经济,但是一方面研究的人数很少,另一方面从现有资料来看,这些学者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学术指导思想上,缺乏对科学方法的自觉应用。因此,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对网络经济进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网络经济的本质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弄清这种本质,对于我们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什么是网络生产方式

在开始一系列关于网络生产方式的论证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何为网络生产方式?从字面上理解,网络生产方式就是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而在***治经济学中我们知道,要理解生产方式至少要从生产条件以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这两方面出发。所以对于网络生产方式的定义,笔者是这样认为的。它是一个范畴,是网络经济的生产条件以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的统一。又因为生产条件包括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部分,所以这个定义说明了网络生产方式由三个部分构成:网络经济的技术条件、网络经济的社会条件、网络经济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接下来,笔者就从这三个部分入手,论证网络生产方式是生产方式发展的新阶段。

3 网络生产方式的技术条件

网络作为一种***性技术,首先表现出显著的知识密集性。机器技术是基于人的体力劳动之上,而网络技术则是基于人的脑力劳动之上,它的研究开发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它的运行和协作更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劳动者来处理,它对知识的要求远远超越机器生产方式。其次,网络技术表现出极强的渗透性。网络技术不仅仅在生产领域发挥核心作用,它自诞生之时起就不停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入。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已覆盖到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办公室工作、居家生活、娱乐、医疗、教育、旅行、通信、科研、安保、商业、金融、气象、资源勘探采集和大众传媒等社会的各个方面。纵观历史,还没有哪种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网络技术这样广泛和深入。网络技术的渗透性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信息产业内部,它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和超导材料、激光等领域的发展;在信息产业外部,它带动了材料、能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使一些传统产业重现昔日光彩,比如能源采掘等行业。网络技术还有着极强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著名的“摩尔定律”预示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进行,如此之快的更新速度实际上体现了网络信息产业的高度创新性,这种创新速度是机器大工业时代无法想象的。所以从技术条件看,网络生产方式相对于机器生产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4 网络生产方式的社会条件

对于网络生产方式的社会条件,我们看到首先生产组织方式模块化发展,相较于机器大工业时代的线性生产组织方式,模块化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交易费用又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其次管理结构网络化发展,将网络结构应用于管理模式上充分发挥了网络优良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特点,相较于工业时代的科层制,这种管理结构更能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优势,集思广益,最终使企业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时能更好的生存下去。第三是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的转移最能够说明经济结构的变迁,新兴产业和新兴岗位的就业人数不断扩大,所创造的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些都说明了以信息产业为支柱的网络经济及其所反映出来的网络生产方式比机器生产方式更能够创造财富和利润。所以从社会条件看,网络生产方式相对于机器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本质变化。

5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首先我们看到,网络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资料与机器大工业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两个方面。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机器体系,成为了网络生产方式下特有的劳动资料;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生产要素成为了网络生产方式下特有的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的这种显著变化直接影响了劳动者与其结合的方式。在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资料在生产开始前与劳动者是分离的,劳动者只有出卖劳动给资本家才能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开始生产过程。然而在网络生产方式下,因为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而他们又必须依托劳动者的大脑才能存在,所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与机器大工业相比的本质区别。其次,在网络生产方式下,知识要素逐渐走上生产的舞台,资本只有选择与知识相结合才能实现自身的增殖。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家不再是唯一的生产主体,他们与知识要素的所有者即脑力劳动者的关系也不再是激烈对抗的,双方互相依赖、互相利用、共同实现资本增殖,这又是与机器大工业相比的一个本质区别。所以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看,网络生产方式相对于机器生产方式同样发生了本质变化。

6 结论:网络生产方式是生产方式发展的新阶段

以上我们从生产方式的科学内涵,即生产条件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这两个方面出***证,得出网络生产方式是继机器生产方式之后生产方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结论。认识到这一结论,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网络生产方式,最终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高效结合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何干强.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韩耀,张春法,曹宝明,姜德波.网络经济学:基于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的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5

关键词:网络战略 管理战略 网络

一、导言

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步入网络时代,它将彻底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战略行为。网络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合作网络之间的竞争,这是一种新的竞争形态——网络竞争。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基于“公司是***、自治实体”的假设和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研究企业战略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必须从嵌入于企业的关系网络视角来研究企业战略。战略网络 (Strategic Network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新战略思想。

所谓战略网络,是指由社会的不同组织或个人为了共同的远景,通过一定的协议或契约联结在一起,以彼此间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为基础而构成具有战略意义的、不断进化和优化的动态合作网络。战略网络及其管理“必然将成为新的管理范式与新的竞争游戏规则”,“战略网络管理是当今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战略网络研究既是一个急需研究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正如《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在2000年3月出版“战略网络专集”时,编辑所评论的那样:“我们觉得认真地强调战略网络是如何影响公司的利润率问题——战略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的时机已成熟”。战略网络作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但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现有的战略网络研究系统性不够,缺乏定量和动态分析及其支撑技术。为此,本文在评价现有战略网络研究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战略网络研究将是系统化、动态化和定量化,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可操作的战略网络理论与技术方法,使得战略网络理论能真正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之中。

二、战略网络研究沿革

20世纪80年代以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资源稀缺,而且企业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控制和市场的份额上,网络参与者将网络视为一种投机选择,协调成本高和机会主义多,因而网络被许多学者认为有负面影响和缺乏效率,长期以来其优势没有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认真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知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网络化日益凸现,而且网络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日本的企业之所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国际化经营效果显著,就是因为日本的企业并非以单个原子状态来活动,而是以一群合作企业或组织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知识共享、共同发展,形成了世界级的核心能力。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企业网络及其关系管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相继出现了组织生态系统(Organization Ecosystem)、组织网络化(Organizational Networking)、网络组织(Network Organization)、组织域(Organization Field)、企业集群(Enterprise Cluster)、伙伴关系 (Partnering)、关系治理(Relational Governance)、拓展企业(Expanded Enterprise)、合作竞争(Co—petition)、组织间竞争优势(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关系能力(Relational Capability)、关系资源(Relation Resource)、网络资源(Network Resource)、联盟网络(Alliance Networks)、战略网络(Strategic Networks)、战略区域(Strategic Blocks)、公司间信任(Inter—firm Trust)、供应商网络(Suppliers Network)等新概念,有学者和先行的厂商已认识到企业隐含的、不可模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其成功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互补者和联盟伙伴,是“创新关键来源”、“组织学习的关键来源”、“学习和能力的关键来源”。R·Gualti等人将这些具有持久性的、对进入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织之间的节点构成的网络统称为战略网络,这些节点包括了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等。于是,战略网络研究就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热点。

就战略管理学者对战略网络研究历程看,首先提出战略网络概念的是J.C·Jarillo。他于1988年在《战略管理杂志》发表题为“战略网络”的论文,可谓是战略网络理论的经典之作。该文从战略的高度阐述了战略网络的内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关系网络,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和知识的关键渠道,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而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模式,使之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网络组织。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开始。随后,战略管理研究者开始对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网络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兴趣,1992年N.Nohria等编写出版的论文集《网络与组织:结构、形式和行为》,汇集了社会网络理论、组织理论、战略理论、经济理论研究者对战略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战略网络研究的奠基者J.C.Jarillo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证考察,于1993年出版其专著《战略网络》,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基本形成。1999年F.J.Richter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促进战略网络理论走向实践。2000年《战略管理杂志》出版“战略网络’论文专集,介绍了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这一理论要整合和系统化,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这标志着战略网络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研究阶段。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学派

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目前战略管理的学者们都只能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战略网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战略网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作者综合有关文献,将现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分为五大学派。

1.以R.Gulati为代表的结合新经济社会学来研究企业战略网络的理论,我们称之为经济社会学派。 R.Gulati的主要代表作有《战略网络》、《联盟与网络》、《网络位置与学习:网络资源和公司能力对联盟形成的影响》。

他的主要观点是:(1)规范了战略网络的定义,界定了战略网络的研究范围,明确将对企业有战略意义的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和一群相似的节点都归集为战略网络,强调它是嵌入于企业之中的关系网络,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用社会网络理论的“嵌人性”和“结构洞”原理,证明了战略网络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说明战略网络及其管理能力是网络资源和关系资源,是战略网络参与者在参与网络后所获得的独特资源,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性,是一种核心能力。(3)强调战略网络是一个公司接近信息、资源、市场和技术的关键渠道,能够取得学习、规模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战略网络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和竞争优势。(4)嵌入于战略网络之中的网络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既有机会又有约束的资源。因为“网络也意味企业被锁定在非生产关系里或排除了与其他可行的组织结成伙伴的机会”。(5)提出要整合战略网络于企业战略研究之中,并提出可从产业结构、产业内分析、企业能力、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网络进化和企业收益来与现有的战略研究相结合。

该学派的主要缺点是:如何整合战略网络于战略研究中,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论框架,缺乏技术方法研究,难于对企业的实践有实际指导作用。

2.以J.C.Jarillo为代表的用组织理论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组织学派。其主要代表作为《战略网络》、《战略网络——创造无边界的组织》(专著)。

他的主要观点有:(1)最早捉出战略网络的概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长期的、有目的的组织安排,其目的在于通过战略网络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2)提出了用商业系统思想来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他认为,实现产品/服务有效地传送到顾客手中,整个过程的所有活动要合作,如何选择组织合作方式的中心问题,就是要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3)提出了组织商业系统活动方式的评价标准,是最大化组织效率与灵活性,并通过比较层级制、市场和战略网络三种组织方式,说明战略网络是网络经济时代最佳组织模式。(4)初步形成了战略网络的基本理论,有利于指导企业进行战略网络管理,包括网络选择的时机和信任机制的建立,利用交易成本理论说明何时建立网络为好,利用博弈理论提出了加强组织间信任的机制。

其主要不足是:没有考虑网络关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网络及其效率的影响,没有分析战略网络的成因、特征等基本问题,没有对战略网络中组织间学习过程和网络进化过程展开研究。

3.以P.J.Richter为代表的文化学派。他根据自身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担任国际跨国公司代表、与这些国家的企业有长期交往的经历,发表了多篇有关东亚企业成长的论文,并于2000年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和促进战略网络在实践中的应用。

Richter的主要观点有:(1)日本经济及其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企业的战略网络管理水平高,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组织不同,它注重知识、能力资源的共享。(2)突出文化在战略网络形成和进化中的作用。强调由于日本企业受传统文化影响,容易形成战略网络的网络文化,包括高度忠诚、相互信任、自然尊重和统一价值观等。(3)运用企业系统理论、成长理论和博弈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的动因,为战略网络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4)重点分析了战略网络企业间的网络学习过程,说明战略网络在知识管理和能力培养中的特殊意义。(5)论述了企业后勤合作、技术合作和全球化合作中的战略网络管理问题,为战略网络走向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6)强调了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在战略网络中的重要性。

由于Richter仅从文化视角研究战略网络,没有将战略网络管理整合于战略研究之中,由于文化研究难于定量化,造成缺乏对战略网络进行定量研究,也缺乏对战略网络管理对策研究。

4.以波特(Porter)为代表的用企业集群理论来研究区域合作网络。由于企业集群理论起源于区域经济研究,故我们将此学派称为区域经济学派。企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区域内的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各种组织(包括学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客户等),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联盟中获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而结成的网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群是战略网络的一种,集群研究也属于战略网络研究范畴。波特有关集群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有《国家竞争》、《亚当·斯密:区位、集群和竞争的“新”竞争微观经济学》、《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和《产业集群与竞争:企业、***府和机构新议题》,其集群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典型区域的企业集群(如硅谷和波士顿的高新产业区、意大利的皮革制造企业集群等)的实务观察和研究所得,他认为“所有进步的经济体中,都可明显存在着企业集群,企业集群的形成,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波特的主要观点包括:(1)集群是位于某个地方、在特定领域内获得异质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集合,地理位置是一个竞争优势。(2)企业集群是一个开放体系,具有外部效应,同一地区内的公司或机构之间相互联系、共享知识,企业集群是一种“新竞争”和“新经济”。(3)企业集群是由地理位置所处的社会、文化、***策等条件形成的,具有历史依赖性。(4)集群是空间布局上的新组织形式,“代表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是一种合作竞争思想,是一种群体思维的战略思想(突破单个实体的狭隘思想)。(5)分析了企业集群的成因、特征和网络关系,揭示了企业集群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丰富了战略网络研究的内容。

其主要缺点:过分强调地理位置在企业集群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地点仍是竞争的根本”,产业选择首要问题是区位:过分强调***府产业***策对集群管理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在关系网络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利用集群理论侧重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而非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战略研究之中。

5.以J.M.Moor为代表的从生态观的视角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商业生态学派。Moor提出的企业商业系统包括了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对手、顾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管理部门、***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我们认为,各个成员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依赖、共同进化所形成的交错复杂的关系网络,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战略网络,有关商业生态系统研究也应属于战略网络研究领域。Moor的代表作,是其 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和战略》。他认为,网络经济世界的运行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像生态系统那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关系。在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彼此间应该合作,努力营造与维护一个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因此,他强调必须有“新的语言、新的战略逻辑和新的实施方法”,用全新的理论——商业生态学来全面阐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战略。

Moor的主要观点包括:(1)用生态系统的观念来透视整个商业经营活动和研究战略,拓宽了战略网络研究的视野。他认为,企业是其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之一,这个系统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行为和战略价值,这个系统绩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2)按照自相似、自组织、自学习与动态进化的原则来设计网状结构组织和商业生态系统(即战略网络),通过共创愿景、系统思考、网络学习、共享知识、协同作用,使企业在创造未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3)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学习、共同进化的企业生态系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其在这个系统中的合作效率和网络关系管理能力的水平。(4)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间相互合作演化过程,包括了开拓、发展、权威、重振或死亡,企业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不断进化、异化和蜕变。(5)强调了企业与环境的相互渗透,企业的边界模糊。企业的战略行为受其所在的系统制约,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都依赖于整个系统。

其主要缺点是:过分强调系统选择企业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初始条件的重要性,忽略了企业核心能力对其战略行为的决定作用和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强调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各成员的合作,忽视了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博弈过程,有合作也有竞争,并认为合作有周期性,无法持久。

综观战略网络研究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我们认为,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研究有以下的特点:(1)应用一种理论从某个侧面研究的多,而综合各种理论从系统观角度研究的少。(2)偏重于战略网络形成和企业战略网络案例分析的多,而对嵌入于战略网络的关系分析与战略网络结构分析的少。(3)侧重于战略网络的静态研究多,企业战略网络管理的动态研究少,更缺乏对深层次的网络管理问题和网络进化问题的研究。(4)在技术方法研究上,以定性为主,缺乏定量的具有动态性的技术方法,更缺乏有关动态战略分析方法、网络信息管理支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正因如此,战略网络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对企业战略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基本战略理论及其技术与方法,使之未能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之中。

四、战略网络研究趋势和主要方向

从上分析,我们认为,现代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是:(1)战略网络研究系统化。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既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内容,又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未来的研究必须整合多个学科的理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才能对战略网络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战略网络研究动态化。战略网络的基本特征就是动态变化和不断进化,只有引入社会网络技术、系统动力学、进化博弈、离散仿真的技术等分析方法来分析战略网络的互动性和动态性,才能真正揭示战略网络的演化规律。(3)战略网络研究定量化。由于战略网络涉及的组织多、相互的关系复杂,未来的研究必须采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收集大量的数据,利用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分析网络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才有保证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结合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分析,我们认为,今后战略网络研究的主要方向:

1.用系统观进行战略网络理论框架研究。综合应用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协同商务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系统理论和博弈论等,从系统观的角度,构建战略网络理论框架。它包括战略网络的结构、功能和特征,战略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动态关系网络分析,战略网络的目标与选择,战略网络的动态管理,战略网络绩效评价与网络进化。

2.战略网络中的组织间动态关系分析与技术方法研究。要运用系统动力学、社会网络技术方法和离散系统仿真技术,进行组织间动态关系网络分析与仿真模型优化,明确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升和发挥不同作用网络节点之间的动态关系,保证战略网络的优化。

3.战略网络动态管理过程研究,要促进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和可操作性,这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包括:(1)利用组织学习理论和企业网络理论,建立起有效的网络学习机制: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网络学习中的博弈均衡问题,制定出企业在网络学习中的最优策略。(2)运用委托—理论,建立长期网络信任机制,保证网络知识有效转换、整合与创新。(3)运用协同商务的原理和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开发和实现基于协同商务观的企业战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网络内部信息、知识的快速交流、处理和共享。

4.战略网络进化研究,体现动态性和共生性的特点。要以进化博弈理论为基础,结合进化理论和遗传基因理论,揭示战略网络进化规律,针对有限理性行为者所组成的大群体中多次博弈背景下的进化力量,建立战略网络动态进化模型来描述其进化过程,研究网络行为的稳定性问题。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6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网络抗争;网络经济

一、概念界定

(一)网络抗争

我国对网络抗争的研究,多选取某一或多个案例,结合定性、定量的分析手法,从行动的某一结点出发进行研究。有学者选择发生在2009年的“杭州飘车事件”为例,采用“过程-事件”分析方法和社会运动理论,研究在网络抗议中如何通过意义构建进行动员。[1]还有学者选取2011年至2012年间发生的四个网络抗议事件,对网络集群抗争行为“缘何”衍生、“如何”激化以及后续“为何”消解等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的解答。[2]

(二)网络经济

新闻传播学对于网络经济的研究,主要是把网络经济作为媒体发展的大背景,对传统理论的变化进行讨论。诸如,有学者讨论网络经济形态下网络舆论的特征,提出了在***府、媒体、网民、技术层面上的网络舆论引导原则;[3]也有学者关注我国纸媒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网络媒体对纸媒造成的巨大冲击,探讨纸媒应该如何改善营销策略,在媒体竞争中获得优势竞争地位。[4]

二、网络抗争和网络经济的关系

(一)网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治空间

对媒介商业化和抗争运动关系的讨论,可追溯到商业出版初期人们民主意识的崛起及社会运动的发展。工业***前,伴随着资本主义结构的改变,商业媒体的发展让过去的受众变成媒体内容的消费者。DavidShambaugh在研究中国的宣传体系时,“认为市场化发展让中国市民消费群体可以选择更多元的媒介的内容,媒体商业化的商业底线正在不断侵蚀‘***的路线’”。在网络经济中,网络公司也以吸引客户作为行为准则,市场定位更加差异化。中国的商业门户网站在媒体社会性方面已经开始市场化经营尝试,对新闻议题的反应更加灵敏,尺度也更大胆。比如通过抗争性活动的新闻来提高流量。郑永年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并让***府有能力向民众提供商品,这保证了***府自身的合法性,给国家赋权。***府便对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府是市场培育调控的主体,起着调整媒介市场结构、规范媒介市场行为的作用。”[5]同时,信息技术增加了国家压制给予信息的社会运动的代价。网络经济的急速发展和***治控制的相对滞后,为网络抗争运动带来了时间窗口。

(二)网络降低抗争行动信息成本

从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走向民用起,大众不再需要倚赖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的广播和电视的权力,任何公民都能利用它进行***治组织行动。互联网降低了***治动员的信息传播成本。公民参与抗议性活动的最低成本只需拥有一台电脑和缴纳一定的网费。大型的抗议行活动更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大范围的联动,相较传统媒体更廉洁、便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展降低了网络抗争团体组建的组织成本。之前需要通过募集资金来做宣传,而现在只需要一个善于协作的核心团队来发放邮件就足够,无需承担高额的广告传单费用。

(三)追逐利益削弱抗争性

关于商业对公共性的侵蚀,哈贝马斯有过相关论述: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渗透到大众媒介,“私人批判变成了电台和电视上明星的节目,可以圈起来收门票,当作会议出现,人人可以‘参加’时,批判已具有了商品形式……共识成为多余之物”。[6]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网络媒体,尽管欢迎抗争性议题带来大量流量,但当涉及***治敏感问题时,会先进行自我审查,不会为此冒***治风险。以微博为例,“微博与中文推特圈有所不同,非***治性话语占绝大多数。新浪有意将其微博打造成分享个人情感的平台,一个温情的所在”。[7]“同国内其他的网络服务一样,微博删帖也是家常便饭。”[7]同样,不少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一样,出于各种市场原因,不得不与中国***府进行合作。例如,已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外国互联网公司雅虎、谷歌和微软,都已服从中国***府某些隐性条款。

(四)抗争纵的危险:网络推手与商业炒作

互联网的经济价值激发了网络推手和商业炒作。炒作是通过制造媒介事件,引起公众轰动而创造消费者兴趣的一种手段。网络推手是通过企业运作模式,组织雇用人发帖来影响互联网上的信息舆论动态。为吸引大众眼球,公关公司和营销推手有时通过谣言来引发网络抗议,从而扩散话题影响力。由此,谣言的产生与传播、网民的抗议与认同都可以被作为一门生意,网民的抗争性活动存在纵的危险。例如,在7•23动车事故后,微博名为“中国秦火火”的博主说事故中遇难的意大利籍旅客家属获赔3000万欧元,在事故原因、赔偿方案等还未公布的情况下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秦火火并不是一个人单干,其背后有网络推手公司做支撑,公司内部“被炒者、策划者、者各司其职”,外部“公司还会和网络大V、网络水***、网络媒体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谣言传播体系”。[8]

三、结语

网络经济的发展可以给网络抗争性活动带来一定空间,互联网企业对抗争活动的支持可引来大量流量,获得经济利益。但是,仅依靠企业扩大网络空间只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商业媒体在发表***治敏感话题时会先进行自我审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也会自主遵循避免触碰“***治红线”。此外,网络推手和商业炒作公司以制度化的手法主动发表抗议行谣言或者制造话题进行炒作,使得互联网上的抗争性话题有被商业企业操纵的危险,长此以往将损害社会信任度。

作者:郑慧 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付亮.网络维权运动中的动员[D].安徽大学,2010.

[2]方彦蘅.网络抗争研究:变迁,机制与消解[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易崇英,陆瑶.试论网络经济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原则[J].新闻界,2010(6):40-41.

[4]朱宁宇.网络经济下的报纸媒体营销策略分析——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D].浙江工业大学,2013.

[5]刘洁.中国媒介产业化进程中***府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6]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91.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7

关键词:网络战略管理战略网络

一、战略网络研究沿革

20世纪80年代以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资源稀缺,而且企业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控制和市场的份额上,网络参与者将网络视为一种投机选择,协调成本高和机会主义多,因而网络被许多学者认为有负面影响和缺乏效率,长期以来其优势没有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认真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知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网络化日益凸现,而且网络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日本的企业之所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国际化经营效果显著,就是因为日本的企业并非以单个原子状态来活动,而是以一群合作企业或组织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知识共享、共同发展,形成了世界级的核心能力。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企业网络及其关系管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相继出现了组织生态系统(OrganizationEcosystem)、组织网络化(OrganizationalNetworking)、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组织域(OrganizationField)、企业集群(EnterpriseCluster)、伙伴关系(Partnering)、关系治理(RelationalGovernance)、拓展企业(ExpandedEnterprise)、合作竞争(Co—petition)、组织间竞争优势(Inter—organizationalCompetitiveAdvantage)、关系能力(RelationalCapability)、关系资源(RelationResource)、网络资源(NetworkResource)、联盟网络(AllianceNetworks)、战略网络(StrategicNetworks)、战略区域(StrategicBlocks)、公司间信任(Inter—firmTrust)、供应商网络(SuppliersNetwork)等新概念,有学者和先行的厂商已认识到企业隐含的、不可模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其成功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互补者和联盟伙伴,是“创新关键来源”、“组织学习的关键来源”、“学习和能力的关键来源”。R·Gualti等人将这些具有持久性的、对进入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织之间的节点构成的网络统称为战略网络,这些节点包括了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等。于是,战略网络研究就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热点。

就战略管理学者对战略网络研究历程看,首先提出战略网络概念的是J.C·Jarillo。他于1988年在《战略管理杂志》发表题为“战略网络”的论文,可谓是战略网络理论的经典之作。该文从战略的高度阐述了战略网络的内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关系网络,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和知识的关键渠道,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而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模式,使之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网络组织。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开始。随后,战略管理研究者开始对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网络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兴趣,1992年N.Nohria等编写出版的论文集《网络与组织:结构、形式和行为》,汇集了社会网络理论、组织理论、战略理论、经济理论研究者对战略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战略网络研究的奠基者J.C.Jarillo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证考察,于1993年出版其专著《战略网络》,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基本形成。1999年F.J.Richter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促进战略网络理论走向实践。2000年《战略管理杂志》出版“战略网络’论文专集,介绍了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这一理论要整合和系统化,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这标志着战略网络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研究阶段。

二、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学派

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目前战略管理的学者们都只能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战略网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战略网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作者综合有关文献,将现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分为五大学派。

1.以R.Gulati为代表的结合新经济社会学来研究企业战略网络的理论,我们称之为经济社会学派。R.Gulati的主要代表作有《战略网络》、《联盟与网络》、《网络位置与学习:网络资源和公司能力对联盟形成的影响》。

他的主要观点是:(1)规范了战略网络的定义,界定了战略网络的研究范围,明确将对企业有战略意义的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和一群相似的节点都归集为战略网络,强调它是嵌入于企业之中的关系网络,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用社会网络理论的“嵌人性”和“结构洞”原理,证明了战略网络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说明战略网络及其管理能力是网络资源和关系资源,是战略网络参与者在参与网络后所获得的独特资源,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性,是一种核心能力。(3)强调战略网络是一个公司接近信息、资源、市场和技术的关键渠道,能够取得学习、规模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战略网络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和竞争优势。(4)嵌入于战略网络之中的网络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既有机会又有约束的资源。因为“网络也意味企业被锁定在非生产关系里或排除了与其他可行的组织结成伙伴的机会”。(5)提出要整合战略网络于企业战略研究之中,并提出可从产业结构、产业内分析、企业能力、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网络进化和企业收益来与现有的战略研究相结合。

该学派的主要缺点是:如何整合战略网络于战略研究中,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论框架,缺乏技术方法研究,难于对企业的实践有实际指导作用。

2.以J.C.Jarillo为代表的用组织理论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组织学派。其主要代表作为《战略网络》、《战略网络——创造无边界的组织》(专著)。

他的主要观点有:(1)最早捉出战略网络的概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长期的、有目的的组织安排,其目的在于通过战略网络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2)提出了用商业系统思想来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他认为,实现产品/服务有效地传送到顾客手中,整个过程的所有活动要合作,如何选择组织合作方式的中心问题,就是要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3)提出了组织商业系统活动方式的评价标准,是最大化组织效率与灵活性,并通过比较层级制、市场和战略网络三种组织方式,说明战略网络是网络经济时代最佳组织模式。(4)初步形成了战略网络的基本理论,有利于指导企业进行战略网络管理,包括网络选择的时机和信任机制的建立,利用交易成本理论说明何时建立网络为好,利用博弈理论提出了加强组织间信任的机制。

其主要不足是:没有考虑网络关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网络及其效率的影响,没有分析战略网络的成因、特征等基本问题,没有对战略网络中组织间学习过程和网络进化过程展开研究。

3.以P.J.Richter为代表的文化学派。他根据自身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担任国际跨国公司代表、与这些国家的企业有长期交往的经历,发表了多篇有关东亚企业成长的论文,并于2000年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和促进战略网络在实践中的应用。

Richter的主要观点有:(1)日本经济及其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企业的战略网络管理水平高,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组织不同,它注重知识、能力资源的共享。(2)突出文化在战略网络形成和进化中的作用。强调由于日本企业受传统文化影响,容易形成战略网络的网络文化,包括高度忠诚、相互信任、自然尊重和统一价值观等。(3)运用企业系统理论、成长理论和博弈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的动因,为战略网络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4)重点分析了战略网络企业间的网络学习过程,说明战略网络在知识管理和能力培养中的特殊意义。(5)论述了企业后勤合作、技术合作和全球化合作中的战略网络管理问题,为战略网络走向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6)强调了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在战略网络中的重要性。

由于Richter仅从文化视角研究战略网络,没有将战略网络管理整合于战略研究之中,由于文化研究难于定量化,造成缺乏对战略网络进行定量研究,也缺乏对战略网络管理对策研究。

4.以波特(Porter)为代表的用企业集群理论来研究区域合作网络。由于企业集群理论起源于区域经济研究,故我们将此学派称为区域经济学派。企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区域内的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各种组织(包括学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客户等),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联盟中获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而结成的网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群是战略网络的一种,集群研究也属于战略网络研究范畴。波特有关集群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有《国家竞争》、《亚当·斯密:区位、集群和竞争的“新”竞争微观经济学》、《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和《产业集群与竞争:企业、***府和机构新议题》,其集群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典型区域的企业集群(如硅谷和波士顿的高新产业区、意大利的皮革制造企业集群等)的实务观察和研究所得,他认为“所有进步的经济体中,都可明显存在着企业集群,企业集群的形成,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波特的主要观点包括:(1)集群是位于某个地方、在特定领域内获得异质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集合,地理位置是一个竞争优势。(2)企业集群是一个开放体系,具有外部效应,同一地区内的公司或机构之间相互联系、共享知识,企业集群是一种“新竞争”和“新经济”。(3)企业集群是由地理位置所处的社会、文化、***策等条件形成的,具有历史依赖性。(4)集群是空间布局上的新组织形式,“代表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是一种合作竞争思想,是一种群体思维的战略思想(突破单个实体的狭隘思想)。(5)分析了企业集群的成因、特征和网络关系,揭示了企业集群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丰富了战略网络研究的内容。

其主要缺点:过分强调地理位置在企业集群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地点仍是竞争的根本”,产业选择首要问题是区位:过分强调***府产业***策对集群管理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在关系网络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利用集群理论侧重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而非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战略研究之中。

5.以J.M.Moor为代表的从生态观的视角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商业生态学派。Moor提出的企业商业系统包括了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对手、顾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管理部门、***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我们认为,各个成员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依赖、共同进化所形成的交错复杂的关系网络,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战略网络,有关商业生态系统研究也应属于战略网络研究领域。Moor的代表作,是其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和战略》。他认为,网络经济世界的运行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像生态系统那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关系。在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彼此间应该合作,努力营造与维护一个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因此,他强调必须有“新的语言、新的战略逻辑和新的实施方法”,用全新的理论——商业生态学来全面阐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战略。

Moor的主要观点包括:(1)用生态系统的观念来透视整个商业经营活动和研究战略,拓宽了战略网络研究的视野。他认为,企业是其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之一,这个系统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行为和战略价值,这个系统绩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2)按照自相似、自组织、自学习与动态进化的原则来设计网状结构组织和商业生态系统(即战略网络),通过共创愿景、系统思考、网络学习、共享知识、协同作用,使企业在创造未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3)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学习、共同进化的企业生态系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其在这个系统中的合作效率和网络关系管理能力的水平。(4)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间相互合作演化过程,包括了开拓、发展、权威、重振或死亡,企业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不断进化、异化和蜕变。(5)强调了企业与环境的相互渗透,企业的边界模糊。企业的战略行为受其所在的系统制约,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都依赖于整个系统。

其主要缺点是:过分强调系统选择企业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初始条件的重要性,忽略了企业核心能力对其战略行为的决定作用和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强调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各成员的合作,忽视了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博弈过程,有合作也有竞争,并认为合作有周期性,无法持久。

综观战略网络研究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我们认为,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研究有以下的特点:(1)应用一种理论从某个侧面研究的多,而综合各种理论从系统观角度研究的少。(2)偏重于战略网络形成和企业战略网络案例分析的多,而对嵌入于战略网络的关系分析与战略网络结构分析的少。(3)侧重于战略网络的静态研究多,企业战略网络管理的动态研究少,更缺乏对深层次的网络管理问题和网络进化问题的研究。(4)在技术方法研究上,以定性为主,缺乏定量的具有动态性的技术方法,更缺乏有关动态战略分析方法、网络信息管理支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正因如此,战略网络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对企业战略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基本战略理论及其技术与方法,使之未能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之中。

三、战略网络研究趋势和主要方向

从上分析,我们认为,现代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是:(1)战略网络研究系统化。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既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内容,又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未来的研究必须整合多个学科的理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才能对战略网络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2)战略网络研究动态化。战略网络的基本特征就是动态变化和不断进化,只有引入社会网络技术、系统动力学、进化博弈、离散仿真的技术等分析方法来分析战略网络的互动性和动态性,才能真正揭示战略网络的演化规律。(3)战略网络研究定量化。由于战略网络涉及的组织多、相互的关系复杂,未来的研究必须采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收集大量的数据,利用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分析网络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才有保证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结合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分析,我们认为,今后战略网络研究的主要方向:

1.用系统观进行战略网络理论框架研究。综合应用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协同商务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系统理论和博弈论等,从系统观的角度,构建战略网络理论框架。它包括战略网络的结构、功能和特征,战略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动态关系网络分析,战略网络的目标与选择,战略网络的动态管理,战略网络绩效评价与网络进化。

2.战略网络中的组织间动态关系分析与技术方法研究。要运用系统动力学、社会网络技术方法和离散系统仿真技术,进行组织间动态关系网络分析与仿真模型优化,明确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升和发挥不同作用网络节点之间的动态关系,保证战略网络的优化。

3.战略网络动态管理过程研究,要促进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和可操作性,这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包括:(1)利用组织学习理论和企业网络理论,建立起有效的网络学习机制: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网络学习中的博弈均衡问题,制定出企业在网络学习中的最优策略。(2)运用委托—理论,建立长期网络信任机制,保证网络知识有效转换、整合与创新。(3)运用协同商务的原理和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开发和实现基于协同商务观的企业战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网络内部信息、知识的快速交流、处理和共享。

4.战略网络进化研究,体现动态性和共生性的特点。要以进化博弈理论为基础,结合进化理论和遗传基因理论,揭示战略网络进化规律,针对有限理者所组成的大群体中多次博弈背景下的进化力量,建立战略网络动态进化模型来描述其进化过程,研究网络行为的稳定性问题。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8

关键词: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GIS技术

中***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77-02

一、引言

《土地经济学》是一门跨度很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1],是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及土地利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科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增强、土地资产流转迅速发展,土地管理事业不断壮大,《土地经济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全国至少有125所高等院校开设《土地经济学》课程,其中,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都相继在2000年前后建设了《土地经济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现国内高校《土地经济学》交互式网络课程的建立目标,是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土地管理理论、相关法律法规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土地财产和土地资产流转等问题[2-3],其理论性和研究性更强,目前《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单纯依托基础学科而建立课程内容体系来进行教学的弊端已暴露:因“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研究”间存在脱节,致使有些学生对土地经济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掌握不足,缺乏实践能力及理论分析应用能力,难以直接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4-5]。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作者和所在团队成员在长期积累的实践教学中已尝试将GIS技术运用到《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深刻影响到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的提升。目前,《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与GIS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刚刚起步,因此,本文在总结GIS技术运用于《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GIS技术在《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具体运用,以期为完善现代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及培养懂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基础知识和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综合性人才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GIS技术在《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GIS技术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融计算机技术、测绘学、遥感、应用数学、信息科学和地球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技术系统。这种技术为采集、量测、存储、分析、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于地理和空间有关的数据提供了十分便捷和有效的手段[6],在辅助《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方面有其他技术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GIS可视化操作加强《土地经济学》网络教学的直观性。传统的幻灯片或视频等教学辅助工具对数据的处理只能实现拼***、折线和表格等的对比,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土地经济学》课程来说,学生较难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GIS技术可以直接对数据或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转换成***形和***像,进行人机交互处理,同时,还可以将复杂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土地利用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演变的规律(如土地集约利用、地租地价等),甚至抽象的概念(如土地制度及其演变)用三维仿真、动态模拟、制***渲染等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可实现从直接感官、定量分析和逻辑推理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模拟,对各类数据和原理变化进行仿真,模拟自然和人为过程的演变等,达到抽象的理论教学所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7]。

2.GIS空间分析加强《土地经济学》网络教学的启发性。在《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相关的理论或案例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理解整个研究的过程,而不是单纯传递研究成果,要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理解这个理论或案例,进而掌握并运用该理论。因此,这种教学是无法用言语解释或步骤讲解来实现的,必须运用到GIS技术。GIS技术具有很强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空间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这些都能够将事物的空间性质直接表现推理出来。

3.GIS技术提高学生《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土地经济学》网路课程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学生在具有土地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运用GIS技术输入、处理和分析土地利用数据时,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搜集土地资源相关问题信息、统计整理和分析问题信息、得出解决方案信息的能力,能更好地完成《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目的。

三、GIS技术在《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本次创新实践实行“拓宽基础,加强复合,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教育模式,重点在“课堂学习和课外网上学习检验”两大主要课程模块中运用GIS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实践效果的做法,从而适应新时代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制作相应的演示范例和GIS数据库,供学生在多媒体课室或者网络课程上学习使用,运用实践效果提升状况、学生反馈信息和课外网上学习检验都充分证明,GIS技术在《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断得到提升(见表1)。

1.建立课程GIS数据库。以创新应用为定位,在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分区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市场、地租地价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存在的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可能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引学生建立相应的课程GIS数据库,增强学生应用GIS软件对课程知识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根据2010-2020年县(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将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基础处理后,增加相应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统计数据,就可以快速自动计算出该地区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指标,然后根据不同行***区划单元进行空间差异分析与评价,形成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等级***,得到土地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操作方便,效果突出。目前,将土地方面GIS数据库成果应用于《土地经济学》教学实践,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十分满意。

2.增加演示范例。本着发挥地理学科空间、信息技术和综合应用等专业优势,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土地经济学》课程土地财产制度方面,依据当前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制度等方面的时***热点问题,在课程中增加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环节的基于GIS技术的演示范例,致力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可以利用GIS可视化模块,收集相应的视频报道资料,辅以教学课程内容,采用问答式或者是旁白式点评教学,既让学生关注到了社会典型案例,同时又对类似问题能够牢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还可以将演示范例基础知识应用于科普教育等。

3.进行课后模拟练习。以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科学构建和优化学生的实践教育体系,研究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建立基于GIS技术的课后模拟练习题库,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教育,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后模拟练习实践中,通过GIS课程作业的模拟练习,学生能自由发挥、创造性地学习和巩固知识。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作业的操作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部署教学难点与重点,及时与学生做到互动交流。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到《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中,增加该课程GIS数据库、演示的范例和课后实践练习操作等环节,将《土地经济学》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和预测,从统计分析到建立数学预测模型,形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的方***体系,形成与学生的轻松灵活互动交流,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印象深刻,知识记忆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毕***.《土地经济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

[2]王如渊,翟有龙,唐小平,等.对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78-82.

[3]邹家红,袁***,刘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110-113.

[4]郭文炯,王玉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0(2):77-80.

[5]韩申山,赵敏宁.讨论式教学法在《土地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2011,(24):56-58.

[6]李广生,王文杰,王彦良.RS和GIS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2,21(3):74-78.

[7]张剑民.GI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WAY OF SUCCESS,2008,(5):76-78.

[8]刘志坚,陈思源,欧名豪,等.G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地价分布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3):415-419.

[9]冯科,郑娟尔,韦仕川,等.GIS和PSR框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5):811-814.

[10]曲衍波,齐伟,商冉,等.基于GIS的山区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4):38-44.

[11]潘竟虎,刘扬,石培基.基于主成分分析和GIS的统筹市域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甘肃天水市为例[J].土壤,2011,43(4):637-643.

[12]宋根鑫.基于GIS的村镇土地利用评价系统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13]韩申山.《土地经济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32):18-19.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9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贸易;成本结构快速

    在网络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及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企业而言,将电子商务应用到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也是一种投资,是投资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投资分析,即成本效益预测分析,从而辅助企业决策者明确网络应用在企业国际贸易应用中的具体目标和作用,制定出有效的网络应用战略,为企业成功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保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一、网络经济理论基础

    (一)网络经济内涵

    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

    (二)网络经济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直接”经济。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因“产销见面”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促进的。

    5.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

    二、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及优势分析快速

    (一)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

    我国网络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2007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475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9.1%。2011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 500亿元。目前中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移动增值、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这三大传统网络行业的稳定增长,以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的迅速崛起对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贡献在日益增加。

    1.网游、广告是营收主力。2003年~2008年中国网络经济细分行业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依然是网络经济营收的主要来源,两者占比为70.5%。其中网络游戏增长稳定,市场份额为37.8%,与2007年相比基本持平;受奥运因素的显著拉动,2008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 180亿元,市场份额增至32.7%。而B2B电子商务、旅行预订、网络招聘分别在奥运、金融影响下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未来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有望超过移动增值移动增值的市场份额基本呈逐季下降趋势,这说明移动增值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传统领域,其增长性已趋于平稳,与其他新兴领域相比增幅较小。而网络游戏市场份额则由2006年的17.9%上升至2007年的29.8%,增长速度异常明显,与目前居网络经济市场首位的移动增值的差距在逐步缩小,2007年第一季度两者仅相差1.6%。网络游戏很有可能在以后超过移动增值,成为中国网络经济新的最大行业。

    2.中小网络企业对网络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网络经济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大型网络经济企业的市场份额则在逐渐缩小,这种趋势说明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对中国网络经济的影响在进一步加深,中国网络经济市场正朝着行业多元化、垂直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网络经济企业参与到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竞争当中。艾瑞分析认为,随着中国诸多网络经济新兴行业的诞生及其盈利模式的成功探索和转型,中小网络企业将持续为网络经济市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种有效竞争必将促进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快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规范和成熟。快速

    3.奥运、金融危机合力影响,细分行业增势差异显著。2003年~2008年互联网经济细分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购物和网络广告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成为拉动互联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B2B电子商务、旅行预订、网络招聘等行业受经济危机负面影响较大,在增速大幅低于2007年的同时,也低于互联网整体增长。各细分行业增长态势详细情况如下:网络广告成最大动力:品牌网络广告和搜索引擎市场在奥运拉动下增长率都达到70%左右,成为拉动2008年互联网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搜索引擎市场年度增速较2007年的翻番增长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奥运期间广告主更加注重企业影响力提升,广告投放倾向于品牌广告。

    网络游戏增势稳定:道具收费比例上升以及玩家消费更加理性,网络游戏市场增长52.2%,与2007年的77.3%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但基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及较高的ARPU值,增速依然高于互联网经济整体。

    B2B电子商务受较大影响: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欧美等海外市场需求紧缩,对出口贸易依赖度较高的B2B电子商务受负面影响较大,增速被拉低至46.4%。

    旅行预订大幅走低:由于地震对南方旅游区的影响,奥运期间处于安全考虑对客流的压制,以及民众对未来个人收入前景信心不足,个人出行意愿持续低迷,导致旅行预订市场增速大幅降低至22.9%。

    网络招聘增幅垫底:经济危机下投融资紧缩、消费市场低迷导致大批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纷纷采取裁员的方式降低成本,影响网络招聘市场增速仅为13.4%。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从外贸领域扩散至房产、汽车等实体经济。但未来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新经济体,同时基于中国***府在拉动内需、扩大***府性投资、促进外贸出口等方面持续推出的一系列措施,2009年中国经济依然将保持8%左右。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互联网经济市场整体增速将有所降低,但各个行业发展情况仍然体现较大差异。

(二)网络经济的优势分析

以高科技为后盾的网络经济的确能够改变世界,但它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它对世界的改变刚刚开始,网络经济的真正力量还在后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这是因为:    1.信息网络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促进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竞争之所以不完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不对称。而网络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之一便是消除时空差距,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信息的完全性与传播的快捷性,使理性预期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自由化。对交易双方而言,网上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因此网络使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的假设得以实现,从而使市场配置机制更有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失灵。快速

    2.网络经济使边际成本由递增变为递减,边际收益由递减变为递增。传统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这是工业社会高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其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的扩大而增加。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与之不同的是,网络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则是边际成本递减法则,它是信息社会成本社会化的反映。网络成本主要由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制作成本三者构成。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与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个的边际成本为零,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下降趋势。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3.传统产业对网络业的依赖性增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传统产业扩张,从而使两者之间界限模糊,出现了新旧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对网络业而言,它不仅是计算机硬软件、电信、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且通过国际资本迅速渗透到零售、媒体传播、医药等传统产业,并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技术含义。对于制造业、销售业、银行业等传统产业,网络一端连着消费者,另一端连着企业与经销商,使他们得以扩大销售范围、压缩成本、缩短流通时间。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4.网络经济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知识已成为所有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要素,……知识正在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正是知识与信息的特性使网络经济具有了可持续性。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特别是在录制、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其再生能力很强,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正如托夫勒所言:“土地、劳动、原材料,或许还有资本,可以看作是有限资源,而知识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工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成本结构影响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交易成本影响快速

    1.贸易单据传递减少。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需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形成、修改、传递纸面文件。据统计资料表明,一笔国际贸易业务中至少有46种不同的单证,连同正副本共有360份以上,每年国际贸易产生的纸面文件要以“亿”计。

    电子商务使用电子单证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减少了单证的重复录入,简化了业务流程,使贸易双方的交易更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单证工作由EDI处理,原本从事这些工作的员工人数也相应减少,从而节省了人员费用。据统计,用EDI处理单证的费用使文件传递速度提高了81%,使文件处理成本降低了38%,是使用书面形式费用的1/10。

    2.贸易中介减少。传统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手续繁杂,需要多方协同配合。网络时代,通过简化国际贸易事务中的繁文缛节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管理费用。据估计,2008年全球国际贸易的管理费用人约为1 55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值的7%左右。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国际交易涉及1 000多个文件和170个不同的组织,要处理交易相关机构的单据约700份~850份,业务流程长达数月,而通过有效的数据编程可获得的费用节省能够高达 200亿美元。另外,在公司间共享的所有信息中,70%是从采购订单中获得的,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发掘定单附加的信息潜力,简化数据处理程序,缩短国际贸易的文件处理周期,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人工干预,从而降低成本。

    3.贸易库存周转费用下降。网络贸易的实施,对于卖方,其可通过互联网络把其公司总部、商、以及分布在其它国家輴輧公司、分公司联系在一起,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很容易沟通,决策者可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及库存情况,及时地对各地市场情况做出反应,并据此安排保持合理的库存,即时生产,即时销售,从而避免大量的库存积压,降低其存货费用,并有可能用快速既定的运输方式按顾客要求提前提供交货服务,这种方法所需的费用仅仅是网络管理员的工资和极为便宜的上网费用,人员的出差费和仓库的租赁费用都不再需要了,从而获得成本优势。例如美国通用电器使用网络化国际贸易后,公司平均供货时间由原来的 30天降到6天。IBM公司通过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公司存货周转率上升了50%,销售额增加了20%,节省了经营费用5 000万美元。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采购成本影响

    传统的原材料采购是一个程序繁锁的过程。而利用Inter-net,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将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制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进行集中采购,从而减少了管理成本,节约了差旅费,也堵塞了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漏洞。有资料表明,全球采用EDI在增值网络上进行的产品和劳务交易已经超过1 500亿美元。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成本。如果说大公司可以通过增值网络降低采购成本,那么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同样提供了降低采购成本、获取新交易的机会。例如,中国石化利用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采购成交1.97万笔、成交额209亿元,节约采购资金约5亿多元;据通用电气公司的报告称:它们利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可以节约采购费用30%,其中人工成本降低20%,材料成本降低10%;2008年头10个月,中石油网上交易额为150亿元,其中电子采购92亿元,电子销售58 亿元。平均节约采购成本5%,“西气东输”工程中,一笔6亿多元网上采购仅7小时就完成,节约资金1.2亿元,石油专用管材电子采购一项,中油股份每年就可以节省2亿元。

    (三)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新增转换成本分析快速

    1.技术成本第一,软件成本。例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需要运用一些专业的翻译软件来处理外文商务信函,还需要运用专门的会计软件来管理财务报表等。软件成本的高低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如果用户采用的是一台微机构成的系统,那么初始的软件翻译成本可能低于 500美元。如果用户采用的是主机翻译系统,那么无论是自己开发的还是外购的,初始成本都在20 000美元以上。为保证软件能够按照最新版本的标准进行工作,还必须对软件进行日常维护工作。这种维护成本视所采用的电子商务系统而定,一般在单机条件下每年成本不超过200美元,在主机操作条件下,每年成本可高达2 000美元。

    第二,学习成本。员工培训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负责实施电子商务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绝大部分培训费用属于电子商务先期的成本开支,即在使用电子商务之前产生的,如对员工进行商务软件操作培训所支付的费用;另有一小部分成本是在电子商务运行后产生的,主要是为了让已在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员工能够及时跟上技术和标准方面的发展变化而支付的员工继续教育费用。

    第三,维护成本。外贸企业在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时,需要聘请电子商务专家顾问来解决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积极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良好的电子商务实施战略,做出正确的商务决策。同时,由于网络交易的相关***策法规还不完善,因此,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还需要聘请专门的法律顾问及时获得相关的法律咨询,有效避免交易中的违规行为发生。

2.风险成本。当买卖双方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其交易信息存在着被窃取的危险,攻击者可以通过篡改交易协议变更交易金额,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随着网络开放度的加强,交易双方还面临着交易抵赖的风险。一方面,买方可能对发出的交易指令予以否认;另一方面,卖方也可能对接收到的买方支付费用予以否认,这使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都得不到保障。

    为了避免这些意外发生,企业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机制和信用管理体系,保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同时还要使用相应的安全交易协议(如SET、SSL等)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预防交易抵赖现象。

    3.时间价值成本。由于采用电子商务使资金周转时间减少将会产生另一种成本。买方对供货方的提前支付就会产生这类成本。这是一个可变成本,它是以下几个变量的函数:贸易支付中采用电子支付的比重、所损失的现金流量,以及货币成本。

    四、总结

网络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方向,这是由国际贸易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标准化和信息中介类的工作适合用网络贸易来做,因其能够有效地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误差、节省交易费用。国际贸易的标准化运营特点和中介性质使其适合向网络贸易方向发展。

    我国外贸企业实施网络贸易策略必须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注重企业定位、加强营销思想、解决领导认识问题等等都将有效的促进国内企业网络贸易的实施与发展。快速

    在网络技术与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下,国内企业只有开展切实有效的电子商务模式,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生存发展,更充分的服务于客户,提高公众注意力开辟新市场,获得高收益。

    【参考文献】

[1]赵龙.网络贸易———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科技术语研究,2002,(4):12-14.

[2]刘赞彤.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实践探析,2004,(3):40-42.

[3]邓国辉.国际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成本结构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任维平,李习华.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4,(2):25-27.

[5]王凤洲,周琦萍.电子商务对企业成本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6,(31):23-25.

[6]林晓言,王红梅.技术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7]陈欣,胡鹏.电子商务中关于合同订立问题的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34-37.

网络经济学论文篇10

关键词:网络经济 传统经济 特点 优势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也从中滋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如电信运营行业,isp、icp服务等。而以往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些行为则被更加便捷的网络方式代替,比如说电子邮件替代了传统的书信形式、电子书籍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

网络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由此衍生出的网络产业成为现阶段最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行业,而由此产生了各种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平台等,并且带来了这些网络产业特有的盈利模式。而传统意义上的物质生产、服务等为基本内容的行业中注重实物,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的生产和销售,产生的盈利模式也是有区别的,通常将前者称为网络经济,后者相应地称为传统经济。

一般认为,传统经济是指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经济形态,产生于农业社会,主要是依据社会风俗和惯例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给谁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它包括农林畜牧业、采矿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建筑建材业等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形态。

网络经济是衍生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知识为核心,是指以网络尤其是互联网为平台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一种新经济现象。网络经济时代,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和各种金融机构以及***府部门在经济活动中更加依赖网络,他们不但要从网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来对今后的经济形势或决策提供依据,而且在网络平台上直接进行交易。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一)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联系

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网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经济的扶持。在网络经济中,价值规律仍然起作用,传统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利润最大化等法则仍适用于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传统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焕发出的新的生命力。互联网使得各种有效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和获取,降低了传统经济形态中的交易成本,这就使得过去因经营成本过高或达不到规模效益的企业开始盈利,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会延长部分产业的成长周期。

在传统经济中,如果供给与需求脱节则会造成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而网络经济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网络经济的虚拟性特质。过度投资会引起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虽然在网络经济中,过度投资不会像在传统经济中一样造成引发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的危机,但是因为存在资本的作用,也会引起产生泡沫,造成不良的经济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经济其实是传统经济的一种衍生形态,网络经济不能脱离传统经济而***发展。

(二)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最大区别就是:传统经济的价值体现在于资源的稀缺,“物以稀为贵”是最好的总结和描述,换句话说就是市场上的某类商品生产量太多时价格就会下跌而影响销售。而网络经济确实与此相反,在网络中,参与的人数越多,那么体现出来的网络价值也就越高,某个网站的点击率越高那么所带来的其他效应就越强大。两者的区别具体见表1所示。

网络经济发展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

尽管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对传统经济理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因为理论总是会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现象中得以发展。

(一)对工业社会生产价值观的挑战

前文已经提到,传统经济是建立在实物基础上的、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主导下产生的后果就是资源耗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双双恶化。网络经济的虚拟性使其注重高科技、高教育、高生活、高国民保障和低交易成本,因此,网络经济无论是从成本构成还是从价值实现形式,都对传统经济的资源稀缺现状带来挑战。

工业社会使人们形成了大量消耗物质资源为代价获取更多物质财富的价值观,然而这种循环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稀缺问题等等一系列难题。为了让人类的后代能够继续在这片曾经肥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那么就必须尽快的改变向自然强取豪夺的做法,采用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来实现生存的原始目的。

(二)对边际效益收益递减理论的挑战

通过分析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可以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由于受资源和交易成本的制约,单位生产成本的上升是以产量的增加来实现的,并且单个消费者占有的实物财富越多,那么增加单位财富对其使用价值则会下降,这就是收益递减效应。

而网络企业较少受资源和交易成本的制约,占有更多的信息是其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因此,它的单位服务成本因服务量的增加而下降,这也就形成了收益递增效应。工业社会里,收益递增效应会使得一些小企业迅速并且无所限制的扩张,形成垄断。而在网络经济中,大型分布、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企业集团才能获得成功。

(三)对经济个人主义的挑战

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承认人性自私的前提下,依靠市场规律的平衡性,使具有利己主义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然而这种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与经营者相比,消费者对商品的信息是不了解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势必存在欺诈行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完全依靠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形具有“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偶然性”。假如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话,那么自由竞争结果何其低效。前美国总统顾问斯蒂格利兹最近指出:“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市场本身会带来有效而公平的结果,华盛顿将这些观点奉为神明。其实,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之所以看不见,原因是它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的确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取消一切管制,市场同样无法运行”。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发达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便捷,这也就使得传统经济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信息透明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诚信交易成为可能,这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经济个人主义带来的不良后果,营造了一个充满平等、协作的刚性气氛。

(四)对经济博弈论的挑战

在传统经济博弈论看来,经济世界是一个大的博弈场,不存在对错之分,博弈的双方包括个人,组织,也包括***府,这样就使得社会缺乏一种约束机制,法律约束只能用来解决典型的矛盾和纠纷,道德约束成为众望所归。网络经济就是在创造一个新平台,这个平台不是以法律的刚性状态出现,而是用公布于网上的形式。无论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还是损公肥私,缺斤少两,网络都会使其无所遁形。网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的虚拟距离越来越近,这就形成了一种非法律手段的约束机制。

(五)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挑战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究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历来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而“多要素说”成为现今理论界备受关注的观点,该观点认为生产力要素还取决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等等。

网络经济中,生产力中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已经网络化、智能化,并且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为重要的劳动工具。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生产力发展产生***性变化,信息科技成为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同时,教育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远程教育、终身教育发展日趋完善。这些都是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挑战。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发展

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被接受和被认可的过程,新技术也不例外,网络经济尽管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品,但是仍然是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出现的,因此,它也需要一个被接受和广泛使用的过程,两者的结合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必要阶段。但是双方融合成为一体经济还需要较长时间,期间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加快网络技术推广。网络技术作为一门新技术,需要人们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创造条件让那些从事传统行业的人们及时掌握先进技术,然后,根据本行业的要求,结合网络技术,实现创新融合。换个方面来说,对于从事网络技术研发的人们来说,也应该了解传统行业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研发出更具有实操性的网络软件,加快技术的融合。

加快观念的更新。网络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生产方式上也是要有大的变化,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一旦人们接受了网络技术,那么势必要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加快观念的更新,从观念上改变原有的一种生产生活态度,逐渐接受新的技术理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网络经济学论文10篇

学习

厂家发言稿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厂家发言稿模板,内容包括厂家代表发言稿,厂家年会发言稿。表23-4送发公文登记簿日期文号收文单位文别事由附件附本回涵内容表23-5表格档案处理工作一览表部门表格档案名称联数负责职别表格性质完成期限审核职别审核日期日报

学习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发表经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专业论文课题,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最新。020105金融专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山东经济学院00066货币银行学03707***思想、*

学习

经济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学最简单的毕业论文,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1.1城市化建设成本增加近年来,随着《城乡规划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都会现代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

学习

经济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题目,经济研究生课程论文。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完全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的弊端也在日益扩大和日趋明显,其后果已经不仅仅及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而且波及了整个社会,包

学习

经济管理类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类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论文大全,关于经济的论文范文。目前,财经类院校一般都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电子商务等专业,该专业开设的实验课主要有:“ERP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国际贸易模拟

学习

统计与信息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与信息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统计方面的毕业论文,统计与信息化论文选题。一、XBRL概述1、XBRL的定义XBRL(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其实质是一种数据描述语言,通过它可以使各种商业信息在不同软

学习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地区经济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论文范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论文。2.1经济发展特征近20年中亚地区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区域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GDP、三次产业增加值等均有较大的提高.其中,经济总量呈现

学习

经济学发展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学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展经济学论文范文大全,经济学论文10篇范文。中国现阶段,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究竟有没有以及需不需要“中国经济学”呢?事物具有个性。每个国家的经济问题,都具有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差异性。“任何

学习

经济与发展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与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发展论文1200字,中国经济论文1000字范文。

学习

经济管理学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学论文完整版,关于经济管理学的论文题目。关键词:创新国民;经济管理1从管理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内容理念的创新。我们比较习惯的国民经济管理内容无外乎是物资资本以及

学习

法律热点问题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热点问题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热点调查论文题目大全,法律论文题目参考最新。【正文】当今,国内高校处于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见下***),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办学到如今市场经济大潮下办学模式多样化的过

学习

贸易公平论文模板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贸易公平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论文摘要300字万能模板,对国际贸易论文进行分析模板。1.倾销。“倾销”,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论。一是价格;二是成本。由于成本无法准确计量,故现行市场上主要以“价格”作为评判标准,即

学习

金融世界论文模板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世界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论文范文,金融论文国际期刊。总而言之,从长远的角度来讲,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属于均衡的关系,同时也验证了我国的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均衡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

学习

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范文必备,提高团队执行力心得体会。执行力问题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行***问责制,提高***府执行力和公

学习

硕士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硕士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经济学有关的硕士论文。[摘要]:在当今新媒体发展的探索中,由于缺失产业经济学的审视,对新媒体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和错位。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运用产业价值链理论对新

学习

生活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10000字,生活经济学论文2000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取新闻时事介绍法,这是一个可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在课后通过报纸或网络了解当前的社会经

学习

大学生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经济学论文范文1000字,大学生经济学论文。1.介绍科学家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评价。恩格斯说: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像17世纪微积分学的发明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马克思说:一门

学习

社会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社会经济学的论文题目,社会经济学论文。(二)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从金融人员的情感、态度等角度分析金融市场非有效性问题,修正有效市场理论的理性假设。在行为金融学

学习

教育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经济学论文推荐,教育经济学论文2000字。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一、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是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起着决定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

学习

信息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信息经济学论文1000字,信息经济学类的重要论文。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

学习

西方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西方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论文4000字,西方经济学知识小论文。场西方经济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末期的重商主义学说,到17世纪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和

学习

宏观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宏观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论文,宏观经济学经济现象论文。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一、宏观经济管理意义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顺应时展规律。宏观经济管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