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专员工作总结10篇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1

一个被加薪的猴子爬上背的总经理

这是昌达公司周华总经理办公室经常出现的情景:

采购主管廖玲从下午1∶30进到总经理的办公室,现在已经谈了两个多小时。财务经理张霞想让总经理签一个紧急的文件,走到周总办公室门口,总经理秘书小杨说:“廖主管还在里面谈呢。”张霞着急地问:“他们还要谈多久?”小杨说:“工程部王经理来过两次,和周总没谈成回去了;研发部的刘工来想找周总谈设计的事,见里面有廖玲在谈也回去了;下午已经来了七八个人都没有和周总见到面,他们俩究竟要谈多久,我也不知道。”

张霞想:又是这个廖玲,估计又在和周总做“薪资谈判”。

张霞的判断没有错,廖玲今天是今年第三次与周总就个人薪资问题的长谈。

这次廖玲向周总提出想离开公司,说因为外边又有公司提出更高的薪资请她去。前两次廖玲提出这个理由后,经过近3小时的长谈,周总以加薪挽留住了廖玲。

张霞一想到这件事心中就说不出的恼火――这种“薪资谈判”一个月中要占去周总两三天的时间,而且公司有一部分人就是靠这种“薪资谈判”把工资谈了上去,很多不愿以这种降低自尊的方式去谈薪资的骨干人员心中一直意见很大。

快到下午4点钟时,周总的门开了,廖玲终于走了出来,她虽然刻意掩饰着“谈判”胜利的喜悦,但总经理秘书小杨还能感觉出――廖玲又要加薪了。

谈判式加薪――总经理,你并不能掌握主动权

在昌达公司,主管以上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共30多人,薪酬全由周总一人来定,周总任职以来都是这么做的,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清楚这一点。曾在市场总监岗位上为昌达公司做出辉煌业绩的周总,向来对自己的客户谈判能力信心十足。对于找他谈薪资的人,一开始周总不分时间、来者不拒。周总有时对一些感到不太好管的人有时会故意拖延加薪,直到对方前来提出加薪要求。人力资源部曾多次向周总建议,薪酬管理要制度化,周总一直没有理睬。有一次周总终于说出他的用意:“只有这些人的薪酬掌握在我手中,我才好管理和激励他们。”

管理下属与经营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周总并没有通过这些“薪资谈判”管理和激励好他的下属。

首先,“薪资谈判”中,周总多数会失利或让步,有几个人恃自己业务上的专长以辞职为要挟,周总无奈之下还是同意加薪。得到加薪的人口头上感谢了周总,心中却说:“我若不争,你会给我加吗?”

其次,管理和业务能力并不强的“薪资谈判高手”都能获得加薪,而且加幅很大。这让公司许多默默工作、不善于“谈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都觉得自己薪酬要上去,不是能干出来,而是要谈出来的,所以人员士气越来越低。

第三,长期以来的薪酬谈判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不分时间、阶段,只要想到了随时都会找周总提加薪的要求。周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这些人谈,却发现加了薪的人并没有更积极地工作,而没有加薪的人工作是越来越不积极了。

一年多下来,周总也感到无力应付。公司年终总结报告显示,当年人员流动率47%,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一年中换了1/3,人力资源部整日为人员供给而奔波于各人才市场,公司在当地被称为“招聘大户”。

咨询诊断:企业在薪酬调整上必须确保三性

周总逐渐意识到公司陷入了管理的被动和人才的困境。面对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产品与设备自身的优势,昌达公司人员士气不高、人才缺乏已经是公司经营发展的主要瓶颈。此后,周总邀请人力资源专家对昌达公司当前的薪酬制度进行诊断,并帮助公司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

咨询顾问公司诊断分析结果显示,昌达公司在薪酬制度方面存在以下明显问题:

第一,严肃性。随机式的内部薪酬谈判,损害了薪酬的严肃性。薪酬成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提要求的随意性的话题。

专家提醒:薪酬调整是保密的,是不可以议论的,是绝对不能谈判的!

第二,主动性。薪酬水平偏低,没有主动给好的员工加薪,没有主动给业绩突出的人加薪,在与员工薪酬争议的处理上往往采取妥协、退让的方式,丧失了企业在薪酬确定上的主动性。企业加薪没有主动性,就不会产生激励作用。即使加薪,也变成了迁就员工、讨好员工,甚至变成为“贿赂”员工来积极工作。

专家提醒:掌握薪酬主动权,千万不要“贿赂”你的员工!

第三,公平性。没有统一的薪酬标准,就会产生不公平;没有严格的流程,薪酬调整就难以做到公平。没有公平性的薪酬调整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甚至对人员士气和人员稳定会产生破坏作用。有的企业因为加薪而气走了真正的人才,主要是因为不公平。

专家提醒:薪酬的公平性胜于一切!

昌达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改进

昌达公司在管理分析诊断完成后,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进行了系统的人力资源体系改进,主要步骤为:建立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建立基于职业发展序列的宽带薪酬体系;进行管理和关键技术人员胜任素质评估;基于胜任素质的定级、定岗和定薪;基于素质和绩效的半年和年度薪酬调整。

第一步:建立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员工,你是这个岗位合适的人吗?

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公司需要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行为?你是不是公司需要的人?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对管理者而言,就像一把手中的尺子;而对员工而言,就像是一面镜子。有了这个模型,管理者对员工胜任能力的衡量、员工对自己胜任能力的把握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行为标准。

有了人员胜任素质的标准,公司首先就在用人上占据了主动。员工要想与公司谈论薪酬之前先谈谈自己是否符合岗位的胜任标准。给员工付多少薪酬、如何付薪并不是首要问题,关键在于公司是否将薪酬付给了合适的人。咨询专家与昌达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建立的胜任素质模型,就是昌达公司“合适的人”的标准。

第二步:建立基于职业发展序列的宽带薪酬体系。

咨询专家为昌达公司的薪酬方面提出以下建议方案:

第一,提高关键管理和技术岗位的薪酬水平。昌达公司薪酬处于市场中等略偏低水平,特别是在关键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关键岗位上,人员流动率高,现有的人胜任素质达不到要求,这给昌达公司造成了市场时机延误、客户流失。在人才上的中低成本做法并没有给公司省钱,反而损失客户资源、浪费了机会成本。

第二,建立职业发展序列。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许多企业提倡的理念,如果不与职业发展序列和薪酬体系相配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就只是一句空话。

第三,宽带薪酬等级设置。以昌达公司管理序列为例。分为五个职等:主管、经理、高级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每个职等中有8个职级,对应8个薪酬等级。这样设置加大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

第四、以能力为导向的定级、定薪。职务评定为主管、经理,还是高级经理,依胜任素质而定。

第三步:对关键管理和技术人员胜任素质进行评估。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先对关键管理和技术岗位人员进行360度评估与反馈,帮助被评估人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其余的员工,也是基于胜任素质模型,进行上级对下级的个人评估。

第四步:基于胜任素质进行定职、定级和定薪。

根据胜任素质的评估结果,结合公司对该管理人员的评价,评估的结果给被评估人足以信服的调职、调薪的依据。这次薪酬调整是薪酬体系重建后的全员调整。

三个月后,昌达公司通过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360度评估与反馈,完成了36名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以上技术岗位的薪酬调整。这次调整不但没有一个人提出对调整结果的不满,相反,多数人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更多的人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改变自己,在昌达公司大家明显地感觉到,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员工的士气也提高了。在新的薪酬体系面前,员工知道,加薪取决于自己的能力的提升。

第五步:基于素质和绩效的半年和年度薪酬调整。

在半年调薪和年度调薪中,除了要考虑素质是否胜任,更应该强调结果导向,即有没有为公司创造价值,或为公司创造了多高的价值。所以,需要用素质――绩效矩阵进行人员分类考评。

半年调薪:由于目前的经济市场环境变化很快,人才竞争非常激烈,传统的一年一度个人薪酬调整周期会显得太长,对一些关键管理和技术岗位的个人能力提升很快的优秀人才,半年一次调薪机会是很有必要的。但半年调薪的人员比例不宜过高,半年调薪只是为了激励和挽留最优秀的员工,也就是素质――绩效矩阵考评表中的A类明星员工。所以半年调薪人员比例以5%~20%为宜。调薪幅度跨越一般不宜多于一个薪酬等级。

年度调薪:年度调薪要考虑这是市场中大多数企业进行年底加薪的时间,所以加薪的人数比例要相对高一些,应该包括素质――绩效考评表中的A类明星员工、B类业务带头人和C类业务扎实的员工,薪酬等级提升一级,个别的素质提升明显、业绩显著的人员薪酬等级应该直接提升两级。

在年度调薪中,E类失败者是不被调薪的员工,应该是被淘汰的。D类员工与公司要求有距离,需要绩效改进或素质提升,公司需要保留并给予他们机会,D类员工的薪酬等级可以不变,但可以按制度年限规定与A类、B类、C类员工一起在年底提升工龄工资。

经验表明,公司需要一个员工在跨年度时留下来,就必须或多或少增加一定的薪酬。

昌达公司在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和薪酬体系重建之后,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合作更高效了,全员都在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积极寻找提升绩效的方法。周总深有感触地说:“薪酬制度是有科学性的,没想到经过这样的人力资源制度和流程的改进,人员的心态真有这么积极的转变。”

薪酬调整的类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薪酬调整直接触及员工的根本利益,操作中的任何失误都可能引发问题。

此薪酬调整需要从时机、周期、人员范围、人数比例、调薪幅度、方法与工具等因素进行系统考虑(如表3),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薪酬调整必须是保密的。要有严格的薪酬保密制度作保障,对于打听、透露和议论薪酬的人员要做严肃处理。

第二,薪酬体系的重建必须选择公司经营状态良好的时机。在调整中,有针对性地对需要激励的群体做幅度较大的提升,其他岗位可做象征性的提升。同理,大范围的降低薪酬是管理之大忌。公司经营不济时,宁可裁员,也不能大范围降低薪酬。

第三,薪酬调整要以理服人。以能力为导向、基于职业等级的薪酬体系,可以激励员工的自我能力提升和绩效改进,让员工感到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取得职业发展和收入的增加。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2

论文摘要: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薪酬管理理论,很多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加上《薪酬管理》课程设计环节。本文就《薪酬管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常见问题等内容进行探讨。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策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学生来讲,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仅凭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很多高校在开设薪酬管理这门课的同时,往往加上《薪酬管理》课程设计,以加强学生对于薪酬管理理论的掌握。本文就《薪酬管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常见问题等内容进行探讨。

1.《薪酬管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薪酬管理》课程设计是为了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设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实际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和其它实践方式无法替代和不可少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薪酬管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薪酬管理的内涵、薪酬体系的设计、市场薪酬调查的步骤以及薪酬结构的设计等内容,学会根据在薪酬管理课程中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和解决方法。

2.《薪酬管理》课程设计的实施

《薪酬管理》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学习,在实施方式、设计内容、进程安排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2.1课程设计的方式

课程设计采用教师指导下的***设计方式,即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2.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薪酬管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学生应设计以下内容:选择一个企业(最好是自己熟悉的企业、过去实习过的企业或者是虚拟企业),对所选企业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等进行调查,再结合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酬调查资料,发现原有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一个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的薪酬体系。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分析具体岗位的岗位职责情况;调查市场薪酬状况;分析该企业的人员结构、业务特点;调查员工的薪酬满意度;分析该企亚在同类企业中的地位与财力状况,重新设计这些岗位的薪酬体系。

2.3课程设计的进程安排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一般专门安排一周的时间进行设计,大致分3个阶段。1)开始阶段(1天)。在这个阶段,老师对课程设计进行动员,要求学生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在课程设计前对薪酬设计的基本内容,工作流程形成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学习兴趣。另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程设计纪律要求,不能无故缺勤,要尊重指导老师,虚心请教;指导老师要强调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纪律,认真为学生提供实习指导。2)调查阶段(2天)。在这个阶段,学生独自或者分组进行市场薪酬调查,包括对某行业、某岗位的市场薪酬水平调查、员工薪酬水平与结构调查等。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要掌握薪酬调查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员工的薪酬体系。由于很多企业采取保密性的薪酬***策,所以在薪酬调查阶段也可以参考***府或者有关部门的薪酬行情报告。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4天)。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所选企业的薪酬制度,发现原有薪酬设计方面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建议。根据调查资料,重新优化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并形成课程设计报告。 2.4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课程设计报告是对薪酬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全面总结,基于对所选企业薪酬管理的认真分析,以及自己薪酬管理的理解与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导言,主要说明课程设计的意义。2)所选企业的薪酬制度介绍,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简介,如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薪酬体系;企业的薪酬结构如何,阐明基本薪酬、可变薪酬以及员工福利等;企业的薪酬水平如何,结合外部市场薪酬调查对所选企业的薪酬水平进行评价;企业的薪酬***策介绍。3)对所选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评价。结合所选企业的特征,对比薪酬管理的“公平、合法、有效”三大目标,评价所选企业的薪酬制度,重点指出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4)重新设计所选企业的薪酬方案。在分析原有的薪酬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薪酬体系、薪酬构成、薪酬水平、薪酬预算、薪酬***策、薪酬沟通等方面,优化设计薪酬方案。5)总结。主要说明本课程设计可能做出的改进;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收获与感想。

3.《薪酬管理》课程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由于对课程设计的目的不明确,收集资料相对困难,学生在《薪酬管理》课程设计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3.1对薪酬管理的认识不够

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许多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只包括了薪酬结构、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而没有对薪酬预算、薪酬沟通等进行阐述。

3.2薪酬调查比较困难

薪酬调查,就是通过一系列标准、规范和专业的方法,对市场上各职位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形成能够客观反映市场薪酬现状的调查报告,为企业提供薪酬设计方面的决策依据及参考。薪酬调查是薪酬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解决的是薪酬的对外竞争力和对内公平性问题,薪酬调查报告能够帮助企业达到个性化和有针对性地设计薪酬的目的。由于时间有限和薪酬保密等因素影响,许多同学在进行薪酬调查时遇到很多困难,获得的数据很难具有代表性。

3.3缺乏自己的见解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企业原有薪酬方案进行评价,并运用所学知识重新优化设计薪酬方案。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自己的见解,只是收集了一般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具有针对性。因此,应当对照薪酬管理的“公平、合法、有效”三大目标,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3.4课程设计报告撰写不规范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薪酬制度;改革;企业

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涉及企业的经济核算与效益,而且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现代企业的薪酬已不仅具有一些简单的和传统的功能,而是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如薪酬的激励性、竞争性等,同时薪酬已成为员工人力资本价值提高体现的具体形式之一。薪酬管理已经与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已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一、企业薪酬改革状况

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就开始了薪酬制度的改革,但在1978年以前薪酬制度改革的速度缓慢。在1978年以后的20多年间,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形势和竞争特点变化,不断进行新的薪酬制度改革,尤其是在21世纪初期,各种形式的薪酬改革方案不断出台,使企业的薪酬管理逐步走向成熟。

(一)我国薪酬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薪酬在我国最早是以工资的形式体现,从建国初期的“供给制”到1956年***进行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改革,使全国职工工资制度进一步趋于统一,初步建立起基本上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制度。随后在1959、1961和1963年国家先后三次统一安排了部分职工升级,但基本上是按1956年工资改革后的制度来实行的。其主要弊端是:全国实行统一的工资等级制度,职工工资与所在企业的效益无关,造成企业之间分配的平均主义和职工之间分配的平均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新一轮的工资制度改革,从1977年~1983年,每年都在一定范围内给职工增加工资,打破了过去多年不增加工资的僵局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增加工资还是采取普遍调整的统一办法,与职工个人的贡献联系不紧密。1983年~1985年,随着利改税的实施,企业开始了内部工资制度的改革,实行“浮动工资制”。1985年1月***发出《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于是我国出现了效益工资制,简称“工效挂钩”。在随后的十多年间,围绕着赋予企业分配自,***府在宏观上控制,市场在竞争中调节,企业在微观上建立起内部分配机制为目标的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始终没有停止过,从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发展到浮动工资制、效益工资制、结构工资制。

20世纪90年代,企业薪酬改革的步伐开始趋缓企业只要有效益就可以涨工资,要么齐步走,要么原地踏步,基本上不考虑个人贡献的大小和绩效水平更谈不上人力资本的价值。也正是在这期间,***南巡讲话发表,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类型的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外资企业,他们带来了新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思维、方法带入中国企业,尤其是诱人的薪酬制度向中国的企业提出了挑战。大量熟悉企业、有经验、有能力、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级技工大量流失,企业开始反思近十年不变的薪酬制度,为了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树立优势,重建薪酬体系已成为21世纪我国企业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我国企业薪酬改革的现状分析

按照中央部署,到20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与此相适应,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远期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基本形成"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府监控指导"的新型分配格局。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基本要求是:(1)企业拥有完整意义上的分配自,包括自主决定分配总量、分配水平、分配制度、分配标准和分配关系等各项自;(2)薪酬制度以市场为基础,与劳动力市场价格衔接,以工作评价制度为确定薪酬制度及其分配标准的依据,以体现内部公平;(3)现代企业薪酬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分配方式多样化,分配手段科学化,形成多种组合,可以灵活调整并运用;(4)现代薪酬制度全面引入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配中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每个员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投入生产要素个人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场发展变化对企业的要求,为了适应环境及发展的变化,改变企业薪酬制度激励作用不足,约束作用乏力,平均主义和分配行为不规范等弊端,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各个不同层面、不同深度尝试进行薪酬改革。目前企业实施薪酬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薪酬改革方案设计的主体划分的类型

(1)企业自行设计。在认识到企业的薪酬制度出现问题以后,企业着手对目前的薪酬制度实施改革,尝试设计一套既符合企业实际又能保证公平的薪酬方案。但往往是由企业的决策者提出,要求人事部门在一、二周内拿出方案,经过企业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实施。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这种方式简单快捷,方案符合企业实际,如果能切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给企业带来效益;但这种方式,常常由于设计时间短、任务急,只是在原则上调整了结构的比例,并未考虑要进行薪酬调查来实现外部的公平性,使企业新的薪酬制度具有竞争性,同时也并未考虑到要对企业内部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实施岗位评价,以保证内部的公平性。

(2)聘请专家或专业机构设计。薪酬制度改革是在企业各项制度改革中开展得比较晚的一项改革,以往企业更多关心的是市场、产品、技术和创新,而对长期以来按国家薪酬结构和基本原则制定的薪酬制度实施改革,企业感到陌生和缺乏经验。由于企业缺乏熟悉薪酬设计步骤、方法、技巧的专业人员,且薪酬方案的设计涉及企业多项基础工作,如企业是否进行了工作分析、编写了规范的岗位工作说明书、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否健全等。因此,很多企业聘请专家或专业机构为其诊断,从基础工作开始为其设计较为科学、全面的薪酬方案。这种做法能够很好地运用专家的经验和智慧,为企业提供较可靠、具有激励性的薪酬方案,但也常常出现问题,一种情况是由于专家对企业深入了解不够,设计的方案可能脱离企业的实际;另一种情况是设计的方案符合企业实际,并且科学、公平、实用,但危害了企业一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而使方案在“职代会”上难以通过或在实施中扭曲、搁浅。

(3)联合设计。企业成立薪酬改革委员会,成员构成为:企业主管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各层次员工代表、外聘专家或专业机构人员。在委员会中一般以专家为主,也可以企业为主,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具有坚定的改革决心,组织动员创造改革的氛围,给予委员会授权,使他们有确定关键基准职位的权利、有选择报酬因素的权利和进行岗位评价的权利。联合设计的薪酬方案一般比较科学、可靠、易被企业接受,能够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达到预期的效果。

2.按薪酬制度改革的内容划分的类型

(1)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水平的调整是指薪酬结构、等级要素、构成要素等不变,调整薪酬结构上每一等级或每一要素的数额。

(2)薪酬结构的调整。薪酬结构的调整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领域。纵向结构是指薪酬的等级结构;横向结构是指薪酬要素的组合。

3.按薪酬制度改革涉及的范围划分的类型

(1)对高层管理者实施薪酬改革。企业为了调动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对高层管理者实施年薪制薪酬改革。高层管理者承担着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将权利、责任、风险、收入挂钩,是近年来多数企业对高层管理者的有效激励措施。但由于仅是对高层实施改革,必然会引起众多员工情绪的波动,所以,一般企业是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实施的,试行一、二年后将范围逐步扩大到企业的中层即部门第一责任人,以及企业经营班子认为应采用年薪制的其他岗位任职者。

(2)对技术层实施薪酬改革。在产品寿命周期日益缩短,技术更新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企业对新产品、新工艺及传统产品结构改造的迫切性增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首先对技术人员的薪酬进行改革成为一部分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基本薪酬的基础上,对专业技术岗位上的任职者,实行"提成制工资"。如有些企业对急需解决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科技项目设立“项目工程师责任状”,包括项目内容、责任指标、实施进度、完成期限。项目完成后,项目组按新增效益的比例提成,工程技术人员半年内未承担项目,基本薪酬减发;一年未承担项目,则自动下岗。

(3)对全体员工实施薪酬改革。随着薪酬改革的深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日益成熟,对全体员工实施薪酬改革,已纳入企业改革的重点议事日程。薪酬改革的程序为:①实施薪酬调查;②进行岗位评价,确定每个岗位的相对位置;③将类似职位归入同一工资等级;④确定每个工资级别表示的工资水平:将目前的工资率和职位点值绘制工资曲线,根据市场工资率进行调整;⑤最后要对所有工资等级的工资进行微调。

二、企业薪酬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战略层面的分析和思考。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只是为设计而设计,往往容易在薪酬设计一开始就陷入具体的设计中,反复商讨薪酬的单元构成、水平差异等问题,而忽略了薪酬改革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在进行薪酬系统具体设计之前,十分有必要从战略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在薪酬战略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薪酬系统适合本企业。

2.忽略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薪酬战略,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当企业正急于为有限的产品打开市场,收入和利润都较低时,很难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而对处在成熟期的企业,设计有竞争力的工资和奖金才有可能。而很多企业在设计时盲目追求“科学性、先进性”,而简单、僵化地照搬薪酬设计的理论和程序,忽略了企业的发展阶段。

3.薪酬方案的激励性不足。赫茨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提出“工资”是保健因素,只能使人产生不满和没有不满,而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而在现代企业中,薪酬设计一方面注意其保健作用,另一方面更强调其激励性。企业在设计薪酬改革方案时,更多是注意薪酬的公平性和规范性,使薪酬方案的激励性不足。薪酬结构有缺陷、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体系脱节是缺乏激励性的主要原因。

4.岗位评价不切合实际。岗位评价是保证薪酬方案具有内部公平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进行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两种做法存在问题:①草率决定。由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根据经验简单草率地将企业各个岗位评价出分值作为薪点,而很少考虑报酬因素。如果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但对于较大的企业,人员关系复杂、工作岗位较多时,就很难达到内部公平。②繁杂,陷入僵局。岗位评价是薪酬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成立评价委员会,要选择报酬因素,然后进行评价。但也有些企业在进行岗位评价时由于报酬因素选择不当,参与评价的人员选择不当,使评价工作过于繁杂,出现了很多矛盾和混乱,使评价工作进行了很长时间也很难理出头绪。两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分析不充分以及方案设计人员对各项工作不熟悉和缺乏经验造成的。

5.薪酬改革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实施薪酬改革的动机往往是因为现有的薪酬系统出现问题,或是薪酬系统仍是大锅饭,或是存在对同一个报酬因素的重复计算,或是对企业贡献大的员工存在不公平的待遇等。为了改变上述不合理的状况,企业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然而,当企业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发现新的薪酬体系经过核算后并没有达到企业目的,应该调高工资的员工没有调高,而企业希望降低工资的员工没有降低,方案重来,耽误了时间。所以,薪酬改革在一开始时,就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使设计的结果不会偏离目标太远。

三、企业薪酬改革的困境

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经常出现“格雷欣法则”,即“劣质”(素质较低)的人力资源驱逐“优质”(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企业高素质人力资源(核心员工)的薪酬水平明显低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该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核心及整体员工素质下降,企业效益、整体薪酬水平下降,这是很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利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大多数企业已认识到必须改变这种薪酬状况,但薪酬改革必定要冲击很多员工的既得利益,长期以来形成的工资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的惯例,使改革受到很大的阻力。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特别是对没有技术或某方面优势的劳动者来说,引入市场分配机制使劳动力价格与市场接轨,对他们的冲击更大。企业希望将高素质员工、低素质员工的薪酬都设计为与市场持平,一种办法是总体工资水平不变,通过对一般员工薪酬水平的适度降低,“挤出”必要额度以提高核心员工的薪酬水平,并使核心员工的薪酬逼近市场水平;另一种办法是工资总额有所突破,保持一般员工薪酬水平不变,大幅度提高核心员工的薪酬,接近或超过市场水平。但往往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扭曲的公平观作用,两种方案的改革都会遇到阻力,使薪酬改革方案一改再改,总是得不到“职代会”的认可,使改革陷入困境。

四、企业薪酬改革对策及建议

尽管企业的薪酬改革遇到了困难和阻力,薪酬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思路正在摸索,运行的过程也在不断的调整,但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的人才竞争态势,企业薪酬改革势在必行。

1.如何面对薪酬改革的困境

薪酬改革涉及企业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人们的抵触和对立是正常的,改革有难度也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面对这一困境。

(1)正确认识薪酬变革阻力的存在。人们反对薪酬改革、阻挠薪酬改革甚至对抗变革,这种制约力来源于个体、集体,也可能来自企业本身甚至外部环境。只要有改革,就存在阻力,更何况是涉及员工个人利益得失的薪酬改革。阻力的存在意味着薪酬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应该既注意阻力对改革成败和进程产生消极的、不利影响,为此采取措施减弱和转化阻力;同时还应该看到人们对薪酬改革阻力并不完全是破坏性的,而可以在妥善的管理或处理下转化为积极的、建设性的。阻力的存在至少能引起改革者对所拟订薪酬方案和思路予以更理智、更全面的思考,并在必要时做出修正,使薪酬方案获得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改革效果。

(2)静观事态的恶化。原有薪酬制度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羁绊,外资企业的进入和民营企业的崛起使我国更多的企业面临着人才的竞争,核心人员的流失日益严重,已成为企业所有员工关注问题,企业可采取静观事态的恶化的策略,使所有的员工认识到不进行薪酬改革将危及企业和自身的生存,此时进行薪酬改革将减少阻力。

(3)创造压力气氛。发现企业薪酬变革的动力,营造危机感,塑造薪酬改革乃是大势所趋的气氛,给员工造成一种压力,使员工认识到目前的薪酬制度不改不行。一般由企业的高层领导动员,阐述薪酬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分析旧薪酬制度的弊端,解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强调激励性薪酬与企业效益、个人业绩的关系,创造打破“大锅饭”薪酬制度的压力气氛。

(4)创造希望。在采取措施克服薪酬改革阻力的同时具体描绘薪酬改革的蓝***,明确薪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使员工看到薪酬改革对组织和个人都有利改革可以使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得到成长和发展,只要个人努力,每个人都能得到比目前更高的薪酬。

2.如何避免薪酬改革中的问题

针对薪酬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在进行薪酬方案设计时,一定要有系统、有步骤地开展这项工作。

(1)规划、部署阶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充分考虑薪酬改革涉及的方方面面,①定出薪酬改革的时间进度,确定改革委员会的成员构成;②明确薪酬改革的总体目标。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战略方向,明确企业通过薪酬改革应达到怎样的薪酬结构及企业中各类人员应达到怎样的薪酬水平;③确定薪酬改革的原则。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是薪酬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企业薪酬改革动员、培训的基础,是薪酬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2)评价、设计阶段。上述薪酬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在设计阶段给予保证。①选择报酬因素,开展岗位评价工作。这是保证薪酬内部公平性的基础,给薪酬改革委员会授权,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参与,把握原则、掌握进度,对内部岗位进行公正的排序;②进行薪酬调查。薪酬调查可以了解到目前企业薪酬状况与市场薪酬的差距,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经营状况确定薪酬战略,确定企业的薪酬总额水平、各类人员的薪酬结构、各类人员的薪级幅度,以确保企业薪酬在一定范围内或整体具有竞争性;③确定合理的薪酬结构,充分体现薪酬的激励性。薪酬设计除应达到传统工资具有的保健功能外,激励性已成为衡量现代薪酬设计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在薪酬结构中应有一定比例的激励性工资,且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部分工资与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绩效直接挂钩,所以薪酬设计不仅与企业的效益有关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完善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作为支撑。

(3)审核、调整阶段。对新的薪酬方案进行复核,在每种类别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岗位,核算新旧两种方案同一个岗位薪酬的差距,哪些岗位升、哪些岗位降,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突破工资总额,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

(4)复议、完善阶段。在完成薪酬改革体系设计工作之后,征求企业内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给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其目的是使薪酬方案更加合理和具有激励性,更能够被企业的员工所接受。超级秘书网

五、结语

企业进行薪酬改革是竞争的需要,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产品、技术上,更重要的体现在人力资源***策、薪酬***策及人才的争夺上,进行薪酬改革、完善薪酬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必然选择。我国企业已经认识到薪酬改革的必要性,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进行着薪酬改革的尝试,虽然采取的方式不同,有企业自行设计、有聘请专家设计或联合设计等,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薪酬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毕竟为下一步的改革积累了经验,虽然薪酬改革遇到了困难和阻力,但改革的趋势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赵署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8,p173.

[2]李新建,薪酬调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2,p40~41.

[3]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p415~426.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4

论文摘要:胜任素质理论的提出,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薪酬管理制度中出现了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该薪酬模式主要适合于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其构建的基本流程是:分析企业使命和价值观、开发胜任素质模型、编制胜任素质评佑表、胜任素质价值评佑、胜任素质相对价值转化为工资、确定胜任素质薪酬结构。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鼓励员工提升胜任素质水平,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在现实中也有较强的操作性。

企业的薪酬水平和薪酬制度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尤其对于目前高速发展的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本成为企业主要竞争优势,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薪酬体系,如职务工资和绩效工资,在激励知识型员工方面的局限性日益明显。随着胜任素质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用的深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采用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来激励知识型员工。

一、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

“胜任素质”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麦克兰德提出的。1973年,他发表了题为“测验胜任素质而非测验智力”的论文。麦克兰德指出,传统的个性测验、专业知识考试与在学校的积极学***历都无法准确预侧个人在生活与工作上的成功,行为品质和特征较之潜能测试能更有效地决定人们工作绩效的高低。该文的发表,掀起了管理学界对“胜任素质”研究的热潮。

对“胜任素质”的含义,管理学界存在不同的解释与定义。1993年,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博士和赛尼.M.斯潘塞在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对“胜任素质”给出了一个相对科学和完整的定义,并提出了胜任素质的“冰山模型”。胜任素质是指能和参照效标(优秀绩效或合格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这一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深层次特征、因果关系和效标参考。深层次特征是指个体潜在的特征,能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能预示个体在不同情况和工作任务中的行为或思考方式。因果关系是指胜任素质能引起或预测行为表现及绩效。效标参考是指胜任素质能够按照某一标准,预测效标群体的工作优劣。

莱尔.M.斯潘塞博士和赛尼.M.斯潘塞还认为:个人素质犹如一座浮在水中的冰山,冰山主要有五部分构成:动机(motives )、特质(traits )、自我概念(self一concept characteristics )、知识( knowledge)和技能(skills )(见***1)。其中在“水面上”的知识、技能相对容易观察和评价,是胜任工作和产出工作绩效的基本保证。而“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潜藏于水面以下,必须有具体的行为特征才能推测出来,但它却是左右个人行为和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主要内在原因,水面下越深的部分对于绩效的影响也就越大。

胜任素质理论提出以后,对薪酬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出现了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是指在付给员工薪酬时,根据员工的岗位胜任素质水平来确定其薪酬水平。其理论基础是胜任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岗位胜任素质能通过员工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组织期望的行为能够促成绩效目标的实现。

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主要适合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因为知识型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往往是开拓性、创造性和非常规性的,其工作过程难以监督,工作成果往往难以直接评价。这些员工绩效的实现更多地依赖其个人的胜任素质水平,其绩效的实现对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知识型企业中,对于知识型员工倾向于实施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

二、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的优点及局限

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鼓励员工提升胜任素质水平,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具体来讲,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个体和组织核心能力的形成

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把员工的态度、价值观、组织承诺等隐性的特征作为付酬的依据,薪酬***策向胜任素质倾斜,能够鼓励和牵引员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对企业价值的认同程度,培养员工的核心能力。由于员工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员工能力的提高,必然能够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2.能够鼓励员工加强专业技术学习

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可以引导员工不断学习,使得员工愿意在其专业方面不断发展,因为专业技术的提高能够使员工获得较高的报酬,不需要通过传统的行***职务的晋升去争得较高的报酬,这种薪酬模式能鼓励员工向专业纵深发展,淡化官本位的思想。

3.增加了企业的灵活性

传统的高度结构化的薪酬制度具有的工作分类、工作说明和职级职等制度,往往降低企业的灵活性,与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和员工授权存在矛盾,而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强化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个人和组织未来发展和持续的价值创造,提高了组织内部员工的流动性,增加了企业的灵活性,并具有战略意义。

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虽然具有明显的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有效地对员工胜任素质进行测试和评估相当困难。因为胜任素质中知识和技能的评价相对容易,但个性、动机等部分难以准确测量和评价。二是在推行过程中,容易受到抵制。从本质来说,员工是保守的,对变革有本能的抵制倾向,往往拒绝不确定性的事物。三是实施过程复杂,成本比较高。要实施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体系,必须建立一套胜任素质模型及评价体系,这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同时,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胜任素质模型及评价体系需要及时更新,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企业设置专门机构,外聘专家、全员参与,企业花费自然不菲。四是必须建立配套的培训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实施的风险和成本。

三、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构建流程

构建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其基本流程如下:

1.分析企业使命和价值观

企业使命和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走向和战略选择,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胜任素质,决定了企业核心人才的特点及应该具备的素质。通过分析企业使命和价值观,能够保证核心胜任素质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并能够比较准确和客观地反映企业战略对人员能力的要求。通过关注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使得胜任素质定义和行为描述体现企业个性特点。

2.开发胜任素质模型

开发胜任素质模型,是构建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的前提条件。胜任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特征,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是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定义和相应层次的具体行为的描述,确定完成一项特定工作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要素的组合。要建立胜任素质模型,首先需要确定所选择岗位的绩效标准;其次根据绩效标准与企业员工的实际考核结果,确定该职位的研究样本,包括绩效优秀者和绩效较差者;然后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关键事件,并对关键事件进行信息整理与归类编码;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完整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应该包括胜任素质的详细定义、胜任素质的等级描述以及相关的行为指标或例证。

3.编制胜任素质评估表

胜任素质相对价值评估是建立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胜任素质相对价值的评估,其关键是编制胜任素质评估表。编制胜任素质评估表的方法是:首先,根据组织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将组织的所有职位分成若干职系,如管理类、技术类、行***类、专业类,等等。再把每一职系分成若干职种,如专业类分成财务、人力资源、计划、采购等职种。其次,根据每一职种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选择对绩效影响比较大的胜任素质因素作为付酬因素,然后把选择的胜任素质因素划分成若干等级,对每一等级进行详细的描述后,赋予相应的点数,制成胜任素质评估表。为了便于评估胜任素质,对胜任素质因素的每一等级进行详细描述时,需要有相应的行为指标或例证。

4.胜任素质价值评估

每一职系成立由高级主管、业务专家和外部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负责本职系员工胜任素质的评估工作。评估小组将工作岗位上的员工逐一对照胜任素质评估表,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结合胜任素质每一等级的说明,评出该员工在每一项胜任素质上获得的等级及相应点数,并将员工各胜任素质因素所评点数求和,得到该员工胜任素质总点数,这个总点数就是员工胜任素质的相对价值。

5.胜任素质相对价值转化为工资

胜任素质点数转化为工资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胜任素质价值按点数划分成一定的等级,并对每一等级指派与其价值相当的工资或工资范围,制成工资率转换表,根据工相应的工资金额。二是将企业所有员工的胜任素质点数求和,得到企业所有员工的胜任素质总点数,将企业胜任素质工资总额除以企业所有员工的胜任素质总点数,可得到“点工资率”,一般称为点值。用点值乘以员工的胜任素质点数,就可得到该员工基于胜任素质价值的工资率或工资标准。在这里,建议采用第一种方法,编制工资率转化表,将员工胜任素质点数转换成相应的工资金额。

6.确定胜任素质薪酬结构

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与基于职位及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在建立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结构时,要考虑到职位价值、胜任素质和工作业绩三者之间的相对薪资比例。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制度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依据公司职位价值的基础薪酬、加上依据胜任素质的能力薪酬,再加上依据个人、团队或组织的表现结果的绩效薪酬。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制度大多采用宽度薪酬结构,即组织将工资结构划分为几个大的宽带,在每一个宽带范围内又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并且每一个宽带之间都有交叉的区域,宽度薪酬结构有助于提高薪酬制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经过上面六个步骤,企业就能建立一套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这种薪酬模式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根据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员工素质、外部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工作绩效

一、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

1.绩效的涵义

第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就是“行为”,坎贝尔(Campbel)和墨菲(Murphy)把绩效定义为“一套与组织或个人体现工作组织单位的目标相关的行为”他们倾向于认为,绩效是能够观察到的实际的行为表现"它不是行为后果或结果,而是行为本身"它包括在个体控制之下的与目标相关的行为,无论这些行为是认知的!驱动的!精神运动的,还是人际间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绩效是/实际收益+预期收益,“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评价和管理知识型员工的绩效也显得愈加重要”这一概念已将个人潜力!能力纳入绩效评价的范畴,并且这一概念强调的一点是,将绩效不再作为/追溯过去“评估历史”的工具,而更在于关注未来!在实际运用中,将绩效视为“结果或目标(做什么)十行为(怎么做)=高绩效”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并且对于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更加有益。

2.绩效的影响因素

员工工作绩效的优劣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要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形式不同的绩效函数,但只是在自变量的数目和分类方法上有所区别,其内涵是相同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绩效是员工的激励!能力水平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川"用公式表示如下:

绩效=f(激励,能力,环境)

激励是指员工的激励状态,也就是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是保证实现工作绩效的心理基础"激励本身取决于员工个人的需要结构!个性!价值观!态度等特点"组织中的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力是指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常识告诉我们要把事情办好,只有积极性还不够,还需要有本事,也就是有能力"尽管一个人的能力高低与个人天赋!智力!经历!教育有关,但是组织通过对员工进行适宜!及时地培训,提高其能力水平,是保证其绩效优良的重要手段。

环境虽然只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外部因素,但是对保证工作绩效的实现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环境因素首先指组织内部的客观条件,如工作场所的物质条件!设施设备!原材料的供应以及工作程序等,还有上级的领导作风!监控方式!公司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资福利以及企业文化等"环境因素还包括组织之外的某些起着间接影响作用的因素,如社会***治状况和经济状况!市场竞争强度及劳动力市场状况等,本研究中研究组织公平!积极一消极情感!薪酬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二、对薪酬满意度的构成维度未达成共识

MiCeli(1991)等认为应该从数量和体系两方面来理解薪酬满意度;Heneman和Schwab(1985)认为薪酬满意度应包括四个维度:薪酬水平、薪酬增加、福利、薪酬结构和管理;searpello,huber和vandenberg(1988)使用一家制造公司和幼儿园的员工样本对PSQ的维度进行了检验"他们发现,对于salaried一exemPt的员工薪酬满意度来说,存在薪酬水平/结构/管理.福利和涨薪四个维度;对于Salaried一nonexemPt和小时工来说,只存在薪酬水平、结构/管理和福利三个维度。

目前,国际范围内对Heneman和Schwab(1985)开发的包括18个题项的薪酬满意度评估量表的关注度比较高,但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关于到底薪酬满意度测评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子维度的争论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具体的组织环境将会影响到关于薪酬满意度的评价构思"。

1.薪酬满意度的测量存在不足

目前研究中对于薪酬满意度的测量,要么采用单一整体评估法(51ngleglobalrating),要么采用总和评分法(Sulnmationscore),实际操作中都存在一些不足:单一整体评分法比较简单明了、操作简便、经济、包容性更广"但这种方法只有总体得分,虽然可以知道员工对薪酬的整体满意度,但无法对企业存在问题的具体环节进行诊断,不利于管理者改进工作"总和评分法比单一整体评估法的操作复杂一些,但有利于管理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但总和评分法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l)维度设置合理性;

(2)各维度权数;

(3)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假设。

2.组织公平、人格特征对薪酬满意度影响的研究较少

对薪酬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薪酬满意度研究专注的一个方面,在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对于人口统计特征、薪酬水平、企业特征、外界环境等对薪酬满意度影响研究较多,对于组织公平、人格特征对薪酬满意度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而同时研究组织公平和人格特征对于薪酬满意度影响的就更加罕见。

3.较少探讨各类公平性对员工薪酬满意度各维度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比较多研究分配公平性!程序公平性对员工薪酬水平满意度的影响,较少探讨互动公平性对薪酬水平满意度的影响,更没有同时检验三类公平性对员工薪酬满意度各维度的影响"

4.缺乏对薪酬满意度系统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要么专注于薪酬满意度构成维度、要么专注于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缺乏对薪酬满意度控制变量、影响因素、构成维度、作用效果等全面“系统的研究”。

5.未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的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在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他们薪酬满意度如何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目前还未见有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进行专项研究。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风电;薪酬;激励

随着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风力发电已成为目前技术最成熟和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之一。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薪酬体系及绩效激励对人才管理、培养、留用充分发挥其保障与激励作用,下面结合风电行业各类岗位特点对风电行业薪酬模式及激励进行浅谈分析。

一、岗位序列划分

不同岗位序列的清晰界定与划分,便于企业采取差异化管理。不同岗位序列的考核方式、考核指标、薪酬结构、激励模式等不同,最大的区别一般体现在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两方面。

岗位序列是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将不同的岗位进行划分、归类管理,可以称为“岗位群落”、“职能别”等。风电企业一般会根据岗位内容、性质不同,一般将岗位可分为如下序列:

1.管理序列

从事管理工作并拥有一定职务的职位。如:企业的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其承担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责等作为主要的付薪依据。

2.职能序列

从事某个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且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管理职责的职位。其指导、监督、督促执行、辅助、支持等方面的职责作为主要的付薪依据。如: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专员、采购专员等。

3.技术序列

从事风电技术研发、设计等工作的岗位,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其具备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开发产品等作为企业付薪的主要依据,一般采取类似项目奖金的目标性激励。

从事一般技术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岗位,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其具备的专业技能、工艺优化、现场问题解决能力等作为企业付薪的主要依据,一般不会采取工时工资、项目奖金的激励形式。

4.营销序列

从事风电销售、市场开拓等工作的岗位,一般工作场所不固定,出差在外时间比在公司时间长。这些岗位的管理中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的内容与其他岗位差异是最大的。

5.操作序列

从事风电产品生产作业类岗位,工作场所比较固定,岗位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创造性较少,一般付薪的依据体现为工时、计件的形式 。

从事风电场运行维护类岗位,工作场所不固定,出差驻外时间较长,岗位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较高,问题解决能力强,一般付薪的依据体现为岗位工资和补贴的形式。

二、薪酬模式设计分析

单一的薪酬模式无法满足各类业务,企业应该在改变薪酬模式上入手,例如奖金绩效、股权、期权、项目佣金制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薪酬激励作用最大化;除了薪酬模式的改变,还可以引入全面薪酬体系,让不同业务岗位之间,薪酬组合模式多样化的,不同岗位的员工间在总薪酬上相同,但各岗位之间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所占比例不同。在薪酬设计时,应关注薪酬体系的薪酬结构分析和设计。

1.经营者年薪制

(1)适用对象: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人员,包括董事、监事及高层管理人员、核心研发技术人员。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基础年薪+绩效年薪,前者为固定薪酬,后者为浮动薪酬(可变薪酬)。

(3)优点:首先,全年收入与组织的总体经营效益挂钩,将组织与个人的发展统一,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其次,把核心人员与组织的业绩结合,有效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业绩的提升。

(4)不足:与年度公司绩效挂钩考核,被考核者容易为短期业绩损害公司的长期发展,缺乏对组织的长期有效激励。

2.岗位绩效制

(1)适用对象: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技术质量等职能管理序列岗位。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绩效工资),前者根据员工所在岗位工作确定,后者以员工工作业绩确定。

(3)优点:首先,工资收入的发放将岗位价值和员工个人工作业绩情况结合,岗位工资为固定部分,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维度。其次,效益工资与员工工作绩效挂钩考核,激励员工同时员工工作目标完成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4)不足:首先,要设计适合本公司的岗位价值评估体系。其次,过于强调个人绩效,如果员工不认同绩效薪酬方式,将很难保障实施效果。

3.项目工资制

(1)适用对象:公司以项目制运作方式开展工作的岗位。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岗位工资+项目奖金

(3)优点:首先,岗位工资为基本薪酬保障,同时采用宽带薪酬设计体现岗位价值差异。其次,根据项目运营考核情况,以及员工工作绩效分配项目奖励,有效保障项目的目标指标实现。

(4)不足:项目奖励分配机制及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对项目管理人员要求较高,很难做到绝对公平合理的量化。

4.计件工资制(计件薪酬制)

(1)适用对象:生产制造性部门生产操作岗位。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技能工资+工时(计件)工资+加班工资

(3)优点:根据员工生产合格产品数量或完成工作量,按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支付劳动报酬。较为客观、准确反映员工实际付出的劳动量和员工间劳动产出差异,便于量化,能够很好发挥激励作用。

(4)不足:对组织的生产定额组织管理要求较高,技术工艺定额基础材料要完善,要求各工序的生产工时定额能够测量。

5.佣金制(业绩提成制)

(1)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组织的营销岗位。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底薪)+销售提成奖励

(3)优点:直接按营销人员营销业绩的一定比例确定其薪酬,目标导向明显,便于测量。可以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及工作的重要性。

(4)不足:营销人员与组织间的关系容易产生离心力,营销人员相当于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中介商,不可控性和风险性增加。

综上所述,薪酬设计理念、结构需要企业根据所在行业、地区经济、社会环境、人力供求关系及企业自身薪酬策略统筹考虑,但是薪酬不是万能的,需要辅助绩效考核、职业发展通道、企业文化等途径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三、员工激励

1.人的需求变化

马斯洛理论说明中提到,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是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如***1所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才能考虑高的需求层次。员工的需求同样如此,了解员工的需求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的不同阶段的员工需求存在个体间差异,一直处在动态。要求管理者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调研,调研获取员工想要得到的需求是什么,进行针对性的进行激励。对不同岗位、层级、年龄阶段的员工的差异化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方案,留住公司所需人才。

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对人员需求用重要影响的,在不发达国家,占主导的比例人数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高级需要占比较小;而在发达国家的不同时期,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人们的需要层次也在变化,戴维斯(K.Davis)曾对美国做过估算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近年来,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民受教育文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人员需求是不断变化的。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员工的需求和自我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行业都在探究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激励模式。

2.引入全面薪酬体系,薪酬内容丰富化。

全面薪酬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薪酬的质量。同时,通过经济和非经济手段帮助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并让员工之前所未有地享受到了个性化薪酬制度所带来的愉悦。但是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既是一种管理观念,也是一种管理思维。如何执行全面薪酬管理策略很重要。

所谓全面薪酬: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货币性薪酬,还包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组织特征等所带来的非货币性的心理效应,也就意味着一些非经济性报酬在薪酬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1-1全面薪酬框架中。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全面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薪酬两个部分。外在的货币性薪酬又包括直接薪酬与间接薪酬。

3.其它福利项目

住房性补贴,免费单身宿舍、夜班宿舍、提供购房低息或无息贷款等;交通利,员工上下班的班车接送服务、市内公交费补贴或报销、燃料补助等;饮食利,免费工作餐;教育培训利,企业内部在职或短期的脱产培训、企业外公费进修、报刊订阅补贴、专业书刊购买补贴、为本企业大学进修补贴等;文体旅游利,集体文体活动(体育竞技、晚会、郊游等)、企业自建文体设施(运动场、阅览室、书法、棋、牌等活动室)、免费提供的车、船、机票的订票服务等;生产利设施, 舒适的办公环境。

四、风电行业薪酬模式与激励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7

(一)企业薪酬构成

在集团公司薪酬体系的框架下,煤化工公司采用以岗位效益工资制为主,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为辅的工资制度。

1.岗位效益工资制

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由岗位工资、效益奖金构成。

(1)岗位工资:由出勤工资、工龄津贴、专业技术津贴、煤化工岗位津贴、专业技术人才津贴、技能操作人员津贴、中夜班津贴、安全绩效工资、特殊岗位津贴、通勤补贴、通讯补贴、值班费、晨会补助构成。

(2)效益奖金:由质量效益奖、本质安全奖、和谐发展奖、科技创新奖、资源节约奖、五型综合奖构成。

2.年薪制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是依据单位规模、管理难度和经营业绩,以年度为单位确定和支付给企业负责人工资性收入的一种薪金制度。由基本年薪、岗位绩效年薪、安全年薪构成。

(1)基本年薪:保障企业负责人基本生活的收入,不与经营业绩挂钩。

(2)岗位绩效年薪:企业负责人的风险收入,主要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及经营业绩等综合确定。

(3)安全年薪: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管理重点,为突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而设置的。

3.协议工资制

具备公司所需的管理经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因公司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受聘于公司的人员实行协议工资制。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

(1)基本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60%为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40%为绩效工资。其中:月度绩效工资20%,年度绩效工资20%。

(二)实行劳动力总量、全员绩效与薪酬联动机制,加强薪酬管理

公司经营规模大、生产业务多元化,是事业部制经营模式。采用集中控制的薪酬管理。实现“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公司将各类奖项归类并统一设置奖项名称,同时设定相应奖项的发放范围及标准。

(三)薪酬管理全面推行信息化平台

首先,煤化工公司全面推进五型企业全员绩效管理,使用FPI平台,采用平衡记分卡完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提取后运用到薪酬发放中;其次,使用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计算、发放及审批薪酬工作,提高了薪酬管理的整体水平。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自成立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煤化工体系特有的薪酬激励制度,但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动态薪酬调查

公司对同行业之间薪酬调查力度不大,不能够积极洞悉同行业间薪酬制度发展动向,这就导致了公司薪酬水平低于同行业,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将导致企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开展薪酬调查能够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为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变化与新趋势,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煤化工公司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业,薪酬体系坚持“双轨制”的原则,即煤化工公司与集团煤炭单位相同岗位的员工收入水平保持一致或接近,适度提高化工专业人员收入。但是随着煤化工热潮的掀起,企业没有积极的改进薪酬制度,近几年,致使本企业员工与同行业之间薪酬差距逐步增大,直接导致我公司员工流失率每年达到上百人。

(二)岗位评价机制薄弱

企业薪酬管理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由于岗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使薪酬缺乏科学管理的支持。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首先,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对于生产装置运行不了解,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对于管理概念不专业,两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其次,2013年公司引进的专业咨询公司对煤化工企业的内部环境不熟悉,不能够得心应手的实施具体事务,工作进展不明显,效果不佳。例如:岗位说明书不能及时修订,严重阻碍新的薪酬制度建立。

(三)学习激励制度欠缺

企业对于员工的进修学习支持力度不够,如:员工取得更高等级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等级、等成果时,企业不能够积极地从薪酬方面体现相应的奖励方式。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素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薪酬激励是企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竞争手段之一。煤化工公司人员结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6%,平均年龄31岁,本企业是一支拥有高学历结构的年轻队伍。但是企业目前在薪酬结构上只有职位升迁可以提高薪酬水平的纵向发展,很少有职业规划、知识技能等提高薪酬的横向发展,使得员工学习积极性受挫,不能长期稳定员工队伍。

(四)管理自受约束

集团对基层单位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使煤化工公司受到较大的限制和约束,致使薪酬管理自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煤化工公司薪酬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集团公司推进薪酬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这种薪酬管理方式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使煤化工公司不能充分结合实际需要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例如:在2013年度,必须严格按照集团薪酬制度中规定的奖项发放奖金;不能自主设置单项奖;不能重新分配各岗位系数。为了遵循集团整体总方针***策,忽略了企业本身的环境差异。

三、完善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的建议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它涉及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因此,构建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薪酬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合理开展薪酬调查

进行专业性薪酬调查,企业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外出考察、借鉴行业经验;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对标先进,探索推行新的模式。不但为企业薪酬改革提供依据,还有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新变化与新趋势,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自己的薪酬策略,切实降低人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人力资源部门协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岗位分析小组,深入现场跟班、观察,与岗位员工、车间主任交流。对各类岗位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完善岗位工作说明书;同时在征求咨询公司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岗档体系中岗位设置与目前岗位实际承担的安全责任、岗位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方面不符部分,比较分析进行薪酬修订和完善。

(三)健全学习激励制度

稳定员工队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是重中之重。企业应加强对高学历人才奖励机制,设立合适的专项津贴或实行学分制奖励,提高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在操作岗位上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薪酬进行倾斜,激励高学历人才扎根基层,实现事业、待遇留人。

(四)建立内部再分配机制

煤化工项目技术含量高、操作环节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机制,增强员工岗位荣誉感、工作责任心及劳动积极性,在总量定额控制的基础上,允许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再分配制度。薪酬分配偏向技术含量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单位,特别是关键岗位倾斜。单位系数可向管理难度大、操作环节多的单位进行倾斜;岗位系数可向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差的岗位进行倾斜。调节幅度应有相关的制度加以制约,建议调节控制在应得奖金的±20%范围内。同时激励再分配机制需着重考虑专项激励,围绕核心人才、关键技术岗位设立津贴或奖励基金。

四、总结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8

最早的薪酬调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国内的薪酬调查服务起步较晚,但到目前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市场薪酬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不过获取,比如***府及劳动保障部门***的工资指导信息,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调研报告和行业趋势研究,以及招聘网站的薪酬信息等。其中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因其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调研服务群体的行业标杆公司的代表性,以及专业行业咨询背景优势,成为目前市场上各公司习惯性采用的形式。

很多公司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参与一次或多次由专业咨询公司开展的行业薪酬福利调查,通过获取薪酬福利报告来了解市场上的最新薪酬趋势与行业公司的薪酬管理实践讯息,作为公司每个年度开展薪酬管理工作的基础,薪酬报告的具体作用可以体现在,可以帮助公司有效控制和优化薪酬成本。在确定公司薪酬水平的时候,企业会受到外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双重压力,工资水平过低,会失去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作用,进而造成人才短缺而失去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整体薪酬水平过高会给公司造成过重的运营成本负担,薪酬水平过低会导致失去对市场人才的吸引,以及不利于内部员工的保留。

薪酬调查报告首先可以帮助公司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检查公司的薪酬水平在行业里是否具有竞争性;其次可以帮助公司在做新年度薪酬预算计划时,确定新的薪酬增长幅度,帮助其对人力成本进行有效预算,再次帮助公司完善薪酬结构设计,制定合理的薪酬调整和分配方案,使有限的薪酬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还可以帮助解决和改善公司的薪酬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市场竞争性的问题。

薪酬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从当前市场上主要提供薪酬数据服务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来看,大多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形式。

在宏观信息方面:包括经济概述、行业薪酬趋势、组织效能分析、薪酬管理***策、薪酬增长率、调研群体信息等。从宏观经济到公司组织运营,结合市场动态和行业人力资源的热点话题、从各视角分析行业内的薪酬现状与趋势,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对薪酬的影响。在调研群体信息中,对参与调研公司的当年营业收入、在职员工人数、企业性质进行统计,让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调研群体样本环境的构成,并以此判定公司在调研公司群体中的薪酬定位,确认调研群体的数据样本是否和公司自身具有参考性。薪酬福利调研的核心就是薪酬的对比,不同的公司数据样本环境对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对比环境才会有准确的薪酬可比性。

微观数据方面:包括薪酬定位分析,薪酬回归分析、市场薪酬结构分析、职位薪酬数据分析、职位薪酬偏离度分析等,通过细分职能和职位进行市场薪酬数据参考,了解公司薪酬现状,为公司调薪提供市场依据。对于薪酬调查报告数据的应用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参考。

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制定公司的薪酬策略和行业薪酬定位。

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所处的发展阶段、薪酬支付能力、公司文化特点等,确定公司在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公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薪酬策略和参考不同的薪酬口径。在同一个公司组织内,也可能存在多种薪酬策略。不同的业务单元可能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应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如薪酬领先型策略、跟随性策略和混合型策略。根据公司的薪酬策略,确定职位的薪酬水平,一般以薪酬调查报告中的年度实际现金收入或年度总薪酬作为薪酬水平定位口径。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薪酬策略不同,对标市场的薪酬分位值也不同。例如:有的公司倾向于一般员工对标市场较低分位以控制人工成本,中高层管理者与核心人才对标市场中位值或较高分位,用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也有的公司愿意整体对标市场中高位值,以保持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确定公司薪酬给付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总体薪酬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包含职位的基本工资、各项补贴、变动奖金、中长期激励、各项福利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市场上现行的薪酬结构,以及行业中普遍的薪酬给付理念。结合公司自身的薪酬策略来设定不同职位的薪酬固浮比例,起到薪酬激励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结构可以有利组织经营的成功,和确保公司员工获得公平的待遇。

参考薪酬偏离度分析,保证薪酬内部公平和外部的有效竞争

薪酬偏离度分析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员工的实际薪酬和其职位等级对应的薪酬回归值进行对比,了解公司对该职位员工的薪酬给付是否合理,内部偏离度反应内部薪酬给付的相对公平性,外部偏离度反应职位在市场上薪酬给付的竞争力,进而梳理公司的职位价值体系,即使同一等级的员工,由于个人能力或职位价值的不同,会体现出薪酬差异性,所以偏离度会存在大小,正负的差异,由此反映出各职位间的价值差异。职位偏离度的大小与职位的薪酬何其所在等级密切相关,公司对于偏离度绝对值较大的职位应该重视和适当进行调整优化。

职位薪酬水平分析

薪酬调查报告中,职位薪酬水平分析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将公司各部门中不同基准职位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详细的展示,每个职位都会包含调研样本量、平均年龄、平均工作经验年限、学历信息,以及相关职位职责描述等,可以为公司进行招聘和内部人员培养计划时,为衡量候选人及在岗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职位资格行业信息参考依据。

从薪酬数据实践的角度看,行业的薪酬给付情况难以包括全部的薪酬形式,薪酬福利项目有过多的细节,为了便于统计,咨询公司普遍将薪酬调研报告的薪酬福利项目定义为统一的薪酬口径来进行参考,例如年度基本现金收入、年度固定现金收入、年度现金总收入和年度总薪酬。不同薪酬主口径包含的一进步各相关的薪酬细项,以分位值的形式展现不同职位在市场中的薪酬福利水平以及给付额度,公司可以根据在职位对照组中的定位、职位对企业贡献度的大小、市场中相同职位人才的供求关系制定不同的薪酬福利参考分位值。并着重考量市场中其他公司普遍提供的各种职位津贴、福利项目的水平为多少。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补充、优化薪酬福利细项的设置情况。

如需要加强激励效果就可以参考有变动现金项目的年度现金总收入。如果公司现阶段需要增加岗位现金部分的吸引力度,可以参考固定现金收入总额。如果公司希望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则可以参考含有福利部分的年度总薪酬。一般建议以年度固定收入和年实际现金收入这两个主口径进行对标参考。因为固定现金收入体现一个公司对人才的吸引保留***策,实际现金总收入是员工个人税前总收入的参考,体现公司薪酬的整体竞争力。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9

论文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引言

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一、中小企业加强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薪酬是一般劳动者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对于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影响很大。一个国家劳动者的总体薪酬水平也是反映该国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60%的部分体现为薪酬的形式。薪酬是雇员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贫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既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常规工作,又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工具。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压力,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如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缺乏薪酬管理理念,不重视薪酬管理。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合理、规范的薪酬体系;没有科学的工作分析、薪酬设计;也没有固定、完善的薪酬框架,随意性很大。

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和工作过程,通过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一套适用的薪酬制度,采用有效的措施,协调薪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对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维系和稳定员工队伍,不断地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知识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从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方法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向工龄,学历,职称,行***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位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赓}l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时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管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三、中小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特殊历史条件决定其有更多的家族式管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民营企业构成。一般是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单个业主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身,形成了家族制的企业治理结构,不重视企业制度建设,缺乏对决策层的有效约束机制,企业内外的大小事务都由企业主一人当家作主,这在创业初期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当企业走上了发展之路,规模逐渐扩大时,家长式的管理模式便会诱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都必须从家族以外引进外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否则难以应付局面。但是,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特性本能地反对这种人力资本的引进。

2.薪酬管理理念滞后。

不少中小企业对厂房、设备方面投资热情颇高,对员工薪酬水平提高却心有不甘。将薪酬视为企业的纯支出,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一些管理者认识不到现代薪酬管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互动的良性循环,而这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3.现代薪酬管理方法与技术导入不足。

在企业创业阶段,那时企业初创,规模小、人员少、结构简单,薪酬单一,作为企业家的业主可以事必躬亲、游刃有余地监控企业运作,掌握每个员工的思想动态,划分员工绩效等级,对于员工的薪酬发放也在“随意”中合情合理。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要管理、监督成倍的员工,面对瞬息万变、难以琢磨的复杂市场,加上他们平日事物缠身及对管理培训的偏见,自身素质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现代薪酬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把握上更显无奈,急需专业人士为其出谋划策,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四、提高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对策

1.使薪酬成为公司战略实现的杠杆

企业的战略会随着它服务市场的变化发生相应的调整。在制定战略时,企业要考虑到自己的企业性质、发展方向、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是什么,决定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反映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怎样有助于企业等。此时的薪酬战略应考虑:需要如何做才能吸引和保留企业所需要的员工队伍,通过什么样的薪酬组合建立员工的责任感,传达企业战略。也就是说薪酬体系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应思考怎样以薪酬战略去支撑企业发展战略。

2.引入工作评价环节

首先,通过工作分析完善工作描述。中小企业一般缺乏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因此工作分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是向外部咨询公司求助,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咨询公司,这些公司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完成工作分析,但是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二是可以购买职位说明书范例,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成工作分析。

中小企业编制的职位说明书应明确职责和关键工作任务,但不需要非常完美。在描述任职者所应具备的任职资格时,要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某一职位能招到的人员也就是大专毕业生,就不要设定为本科。同时要尽可能理清、规范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对各项工作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工作的复杂程度等付薪要素进行测评,准确衡量各项工作的价值来确定付薪标准,以保证员工薪酬水平的内部公平性。

3以市场调查为薪酬设计的主要环节

薪酬调查是企业通过搜集信息来判断其他企业所支付的薪酬状况这样一个系统过程,这种信息能够向实施调查的企业提供市场上的各种相关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实施调查的企业就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自己当前的薪酬水平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既定劳动力市场上的位置,从而根据自己的战略调整自己的薪酬水平甚至薪酬结构。

薪酬信息的获取渠道有两种:一是无偿信息的获取,如***府提供的企业平均工资和劳动力市场的职位价格,或社会团体提供的劳动力市场职位价格;二是有偿信息的获取,如通过咨询公司。或企业自己做调查〔与其他企业互换薪酬信息、委托中介组织进行薪酬调查、通过电话访谈、互联网和邮寄问卷等)。

中小企业通过市场调查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策,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提供最高的薪酬来吸引人才。由于重要程度不同的职位,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不一样的,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4.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创新的重要方面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纯粹的货币激励作用可能存在一种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因此需要采用货币激励和非货币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法,通过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来达到提供更大激励的目的。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指出激励因素则是对员工的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只有足够的激励因素才能让员工满意,从而激励绩效的产生,激励因素主要是一些内在报酬,包括成就、认可、晋升、工作责任等等。

5.使薪酬与绩效有更紧密的联系

企业绩效评估具有影响企业组织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为人事决策提供指标,有助于员工管理等重要意义。它既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手段,又是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措施。绩效评估是一项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双赢工作。对企业而言,通过绩效评估既可实现企业对员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又可通过双向沟通找出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缺陷,从而有效地确定企业管理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对员工而言,通过绩效评估可以提升员工工作能力,推动员工职业生涯重新规划,促进员工个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只有企业与员工对绩效评估目的的双赢性有了深刻认识,才能有效地避免评估工作中的偏误,增强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6.适度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

使用透明薪酬制度,实际上是向员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公司的薪酬制度,没有必要隐瞒,薪酬高的人自有其高的道理,薪酬低的人自有其不足之处,欢迎所有员工监督薪酬的公正性。如果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可以提出意见。透明化实际上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础上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尽可能采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职务评价,使之容易理解;文件详细向员工说明薪酬的制定过程;设立员工信箱,随时解答员工在薪酬方面的疑问,处理员工投诉。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 薪酬 设计

近几年,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建筑施工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部)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项目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来吸引、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这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建筑工程项目薪酬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薪酬制度制定程序不合法、内容不合理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然而,随着企业薪酬“自主分配权”的逐步下放,许多项目部的薪酬制度制定随意性越来越强,缺乏战略眼光,缺少必要的协商和沟通程序。

项目部的薪酬制度在薪酬结构设计上过于简单,不同岗位(专业、部门)之间的薪酬差异制定缺乏依据,没有经过认真的工作分析。这样的薪酬制度必然引起员工对企业或项目部的不满,对岗位(专业、部门)之间的协作性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

2、薪酬制度在执行中缺乏操作性

项目部组建后,往往由新到岗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设计项目部的薪酬制度。这种薪酬制度往往简单照搬其它项目原有的薪酬管理模式,对项目部自身缺乏认真的分析,对工资项目的原理、发放程序、计算方法等不甚理解,致使薪酬制度在执行中缺乏操作性,流于形式,难以完全执行。

3、薪酬制度不能够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

项目部员工薪酬水平往往与项目部整体生产经营状况密切相关,而与员工个人工作绩效关联度不高。薪酬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激励的功能,项目部整体工作效率低下。

二、建筑工程项目薪酬制度设计产生问题的原因

1、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不可否认,当前国内的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远没有像生产、经营、技术部门那样得到重视。项目部作为施工企业的一个临时性派出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完成项目的进度、利润、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等指标。在项目管理中,未能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应有的战略高度进行系统的筹划、设计和实施。部分项目部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甚至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

2、准备、计划不够充分

项目部是为施工现场管理而成立的一次性的生产经营管理机构。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项目部成立后由项目经理在企业内部或面向社会招聘,人力资源部门(岗位)在短时间内难以收集到薪酬制度设计需要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对本项目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的现实需求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制定出切合项目部实际的薪酬制度。

3、薪酬制度的建立缺乏依据

许多大型建筑施工项目都在野外工作,地理位置偏僻,通信交通不便,给信息资料的收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项目部薪酬制度的建立往往在原有的薪酬模式下进行简单的调整和修改,薪酬制度的建立缺乏理论和***策上的依据。

4、薪酬发放与员工业绩关联度不高

“大锅饭”现象在国有企业似乎积重难返。在项目部薪酬管理中,员工薪资的高低与个人业绩并无太多关联。特别是在奖金的分配上,员工奖金的高低可能与项目部整体业绩的关联度更大,除非是降职或离职,否则员工个人业绩对其收入没有太大的影响。

5、薪酬制度未能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统筹设计

项目部作为一个临时性机构,一般不会有系统的、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项目部的员工培训、职务晋升、休息休假、工资发放、绩效考核及员工福利等相关制度往往是进行单纯的、片面的管理,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未能在项目管理中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效益。

三、建筑工程项目薪酬制度设计的要点和措施

1、加强预见性和计划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参与到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投标报价阶段。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投标报价一般由工程技术和商务人员组成,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与。对人工费用的预算一般采用经验值进行简单估算,往往与实际发生的人工成本产生较大的差距。假如预算中的人工费用过高,使员工对未来的薪酬期望过高,将导致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支付过高的人工成本;如果预算中的人工费用不足,可能使项目部采取比较保守的薪酬水平,将难以在项目管理中招聘或留用项目部需要的人员。

在人工成本的预算中还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是物价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大型工程施工项目的工期一般都在2—3年以上,有的甚至更长。随着物价水平和居民消费指数的不断上涨,项目部薪酬水平也应进行一定的调整,由此必然会对项目部当期人工成本总额产生一定的影响。

2、掌握足够的理论和***策依据

(1)同类型工程项目经验数据。同类型、相近规模工程项目的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工资利润率等数据和相关资料对新开工项目的薪酬设计显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商业竞争的存在,其它企业或项目的相关数据信息通常难以获取。

(2)行业和地方劳动力市场价格。企业或项目部的薪酬水平决定了项目部是否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励项目管理需要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企业而言,行业劳动力市场对企业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对于劳动力市场价格信息取得的渠道,一般包括:***府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专业管理公司、企业间的非正式交流、离职员工的离职面谈。

(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规定。国家及地方***府有关工资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是企业制定薪酬制度的基本***策依据和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项目部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企业工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项目部制定的薪酬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均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上级企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与薪酬管理相关的管理规定,是企业内部制定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策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局部利益和短期行为,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和各类人员薪酬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平衡。

(4)员工的收入期望值。每个企业或项目部的企业规模、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各有不同,员工对企业或项目部薪酬要求也会相应有所不同。项目部应充分了解员工的收入期望,及时进行沟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尽可能在项目部的成本控制范围内使薪酬水平与员工的期望值达到平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使效益最大化。

3、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项目部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取决于项目部各个部门和岗位员工的业绩的高低,员工的收入水平也主要取决于项目部整体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项目部应将主要任务和各项经济指标逐级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员工的薪酬水平和业绩考核结果直接挂钩,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项目部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另外,在项目部整体业绩和员工个人业绩之间,究竟哪一项对员工薪酬的影响更大。部分项目管理者认为,如果项目部整体业绩水平不高,项目部没有额外的经济来源,无论员工个人业绩如何突出,员工个人也不应该得到绩效工资或者奖金。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施工企业项目部中,对于中低层管理人员,其单个岗位或部门的优秀表现一般不足以使整个项目部的业绩取得优秀,其薪酬水平应该与其岗位或部门的业绩相关性更高些。只要其岗位或部门业绩突出,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奖励;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其工作上的些许失误,都有可能对项目部的整体业绩造成较大的影响,其薪酬水平与项目部的整体业绩联系应该更为直接。

4、平衡几种关系

(1)工资总额和人均工资控制。如前所述,在项目施工中决定项目部工资总额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投标预算中的人工费用。在项目工程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项目部可开支的人工成本费用基本上是一个定数。项目部对工资总额的控制既是项目自身成本控制的需要,也是企业薪酬管理***策的要求。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争取中标,企业往往压低标价,调低投标预算中的人工费用,造成与实际需求人工成本费用不符。在项目部薪酬制度设计时,应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将在投标中调整的部分费用予以还原。

在工资总额和人均工资控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项目部的工资总额应按照项目部的组织形式、员工数量,参考劳动力市场价格及同类型工程项目经验数据和企业历史水平等为主要依据在法律法规和上级企业管理规定的范围内来计算控制,不应仅局限在投标预算的人工费用以内。二是在项目施工工期内的不同年度,计算工资总额用的人均工资应根据物价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三是工资总额应根据项目部总体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浮动(工效挂钩),同时对人均工资应限高保底,保证员工在正常劳动的前提下能够获得与劳动力市场水平接近的劳动报酬。

(2)不同工作环境薪酬收入水平的平衡。许多大型工程施工项目都在野外施工,在项目部之间,项目部所在地海拔高度、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和相关生存条件,以及对外交通、通信、对外交流等条件差异很大。甚至在同一项目部内部,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薪酬制度的设计中应对上述各项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合理确定不同工作环境下工作人员的薪资标准。

(3)固定薪酬与可变薪酬的平衡。固定薪酬主要体现对员工的经济保障功能,可变薪酬更多的体现对员工的激励功能。根据资料,在建筑业有41%的企业技术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比例的60%以上。在某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为了激励员工绩效的提高,往往将可变薪酬比例定的很高。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在项目部整体业绩完成情况较好时,员工薪酬水平普遍较高,员工工作热情高涨;在项目部整体业绩完成情况较差时,员工薪酬水平随之降低,员工感到收入没有保障,人心涣散。在项目薪酬制度设计中,固定薪酬与可变薪酬的比例,应根据岗位和层级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工作内容与项目部经济指标关联不大的岗位或中低层管理人员,应主要体现薪酬对员工的经济保障功能,其固定薪酬应占薪酬总额的主要部分,可变薪酬主要用于对其工作胜任能力的一种体现;对于与项目部经济指标关联较大或者收入较高的高层管理人员,应更多的体现薪酬的激励功能,其可变薪酬占薪酬总额的比例可适当大些。

(4)直接薪酬与间接薪酬的平衡。间接薪酬一般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或服务,包括非工作时间付薪、向员工家庭提供的服务、健康及医疗保健及年金等。在人工成本费用预算较低的情况下,项目部的直接薪酬占总人工成本的比例应适当大一些,尽可能缩小项目部直接薪酬水平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差距;在项目部人工成本费用比较充足时,项目部应提高间接薪酬占总人工成本的比例,避免直接薪酬过高造成的所得税影响和企业工资总额指标的超标。

(5)工期内不同时期薪酬水平的平衡。项目部在不同时期的薪酬费用预算时,除了要考虑物价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等因素对不同时期的薪酬水平计划作适当调整,还应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对工期内不同时期的薪酬水平进行宏观控制和统筹安排。对项目施工生产的高峰期产生的经济效益,在费用安排时要留有节余,避免短期行为;对项目施工生产的低谷期或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时期,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也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标准之上,以此稳定员工工作情绪,促进项目部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5、企业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项目部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加强和规范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得到上级企业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应由企业主管部门来制定和建立。首先,项目部作为一个临时性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缺少知识全面和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难以系统、全面和完善的制订出适应项目部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其次,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实体,能够将薪酬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放在全局性的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中统筹设计。最后,项目部以工程项目建设为主要任务,其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难以健全或实质性的开展工作,需要由企业来解决薪酬制度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合法性问题。

(2)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大型工程项目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在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比较少的情况下,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充分了解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企业管理规定、项目施工的特点和生产流程、与劳动经济相关的经济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如此才能更好的适应施工项目管理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昕:薪酬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胡八一:三三制薪酬设计案例精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林泽炎: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薪酬专员工作总结10篇

学习

工作人员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人员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关于销售工作总结汇总十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十篇。我于20__年_月_日开始到公司上班,从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把自我融入到公司的团队中。时间飞逝,此刻我在公司不知不觉已经快三个月了。在公司的

学习

年上半年思想汇报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年上半年思想汇报10篇,内容包括党员上半年个人思想汇报,预备***员上半年思想汇报简单。针对近期连队管理教育实际,结合自身这半年来的思想及工作现实表现情况。将自己的思想情况向***支部汇报如下:一、思想方面近期自己思想

学习

员工转正工作汇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转正工作汇报10篇,内容包括预备党员转正工作汇报,部队***员转正工作汇报。在局领导的安排下,全系统认真组织学习了__***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我充分感受到: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艰巨负重的指标,__国土资源

学习

材料员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材料员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材料员年度工作总结,材料员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记得有那么一句话:学历代表以前,能力代表现在,努力代表以后。这句话让我懂得,不管以前有着怎么样成绩,只有不断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以后有多高的成就

学习

自查自纠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自查自纠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怎样写,院感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根据各级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相关精神,结合城管工作实际,明确本次自查自纠工作时间从XX年7月1日起至9月底,主要查清局属各单位从XX年1月1日以

学习

半年的工作总结10篇

阅读(84)

本文为您介绍半年的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部队班半年工作总结,半年个人工作总结合集十篇。个人上半年工作总结。入团以来,我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团组织的活动,积极改正自身的不足,并且积极进取。在本学期我申请争当优秀团员,首先是想

学习

下半年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下半年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下半年工作总结范文,***员下半年工作总结。标题含有半年工作总结的范文1.[工作计划]客运部门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工作计划]县水务局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3.[工作计划]计

学习

检验科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检验科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检验科工作总结模板汇总10篇,检验科个人工作总结。2、医德医风和医疗质量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个前来检查的病人,都能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吃苦耐

学习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管理经验总结10篇,内容包括企业管理十大心得,企业管理经验总结与推广。为了解释管理的这种作用,我们把企业活动分解为操作和管理两种基本行为。操作是指运用技术制造出实际结果的行为;管理则是指对操作提供引导作用的行为

学习

怎么总结工作情况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怎么总结工作情况10篇,内容包括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情况的总结10篇。1、销售情况:完成销售指标情况、费用情况2、市场(渠道)情况3、需公司支持点4、建议等等网友B回答:销售月工作总结,是对销售工作一个阶段性的小总

学习

对工作内容的总结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对工作内容的总结10篇,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小结怎么写,试用期工作内容总结怎么写。一、文种的范畴不同。总结与工作报告虽都属于应用文,但总结为一般性应用文,工作报告则属于公文一种,二者在使用范围与行文规范与用语要求上有明显

学习

社区年度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年度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社区年度工作总结怎样写,社区工作者年度工作总结。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_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_亿元,招商引资完成_亿元,较好的完成

学习

体检中心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体检中心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体检中心一周简短工作总结,体检中心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1、全科室同志认真贯彻、执行、落实***的路线、方针和***策,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学习

部门月度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部门月度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部门月度工作总结模板,部门月度工作总结范文大全。本月份工作紧凑而有序,在日常工作中我进取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像配合学习部查早到和廉洁风尚进学校演讲比赛的次序维护等。同时我部门也开展了

学习

工作人员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人员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关于销售工作总结汇总十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十篇。我于20__年_月_日开始到公司上班,从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把自我融入到公司的团队中。时间飞逝,此刻我在公司不知不觉已经快三个月了。在公司的

学习

材料员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材料员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材料员年度工作总结,材料员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记得有那么一句话:学历代表以前,能力代表现在,努力代表以后。这句话让我懂得,不管以前有着怎么样成绩,只有不断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以后有多高的成就

学习

自查自纠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自查自纠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怎样写,院感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根据各级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相关精神,结合城管工作实际,明确本次自查自纠工作时间从XX年7月1日起至9月底,主要查清局属各单位从XX年1月1日以

学习

半年的工作总结10篇

阅读(84)

本文为您介绍半年的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部队班半年工作总结,半年个人工作总结合集十篇。个人上半年工作总结。入团以来,我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团组织的活动,积极改正自身的不足,并且积极进取。在本学期我申请争当优秀团员,首先是想

学习

下半年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下半年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下半年工作总结范文,***员下半年工作总结。标题含有半年工作总结的范文1.[工作计划]客运部门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工作计划]县水务局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3.[工作计划]计

学习

每天的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每天的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每天工作总结范文大全,有关客服工作总结合集十篇。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解答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工程问题的知识

学习

保密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保密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公安保密工作总结,安全保密工作总结。

学习

人个人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人个人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收费员个人工作总结,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十篇大全。在施工进程中,我认真主持做到施工前的施工组织设计、各方案的编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直接参加并组织领导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