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论文篇1
要求小学生大量地背诵,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记忆力。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只有记住了才会对自己有用。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去记忆知识。要养成从小就精读字典的习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要求小学生每天精读一页,学习过程中,对不懂的字词要养成当即查字典的好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心甘情愿地、全身心地投入。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进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建设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使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因素。以语文魅力激发起小学生的共鸣,逐步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使小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还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喜欢语文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日益形成和加深。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等。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优势不同,有的字写得漂亮,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给予小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在小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避免小学生知难而退。让小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主动学。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三、让小学生养成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不光要随时要求说和写,表达意思要明白,还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例如,教师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画,小学生从浅蓝的天空知道是早晨,从倾斜的树冠、天上漂浮的白云知道有风等等。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学到学多知识,多观察也会丰富自己的阅历,为写作积攒素材。所以,仔细观察这一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四、让小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小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语文课堂,了解小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和不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原因。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消除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乏味性,让小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还应该给小学生人文熏陶和情感体验,还要给小学生自由思维空间。通过研究让更多小学生喜欢参与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把课堂当成自己表现的天地,让语文课堂学习更有效果。让小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能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很好地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五、让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有的小学生胆子很小,上课不敢发言,怕说错。可是,要想学好语文,敢开口讲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小学生的大胆发言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要笑对课堂,笑对学生,使小学生在心理上不惧怕教师。对于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也不打骂不责怪,而是要鼓励他,给他信心。对于不作声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同桌间或者前后桌间进行讨论,也有助于锻炼发言的胆量。还有教师要多组织小学生进行发言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每节课都叫学生去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讲解一道题。要求讲解时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保证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能听清,如果能加上肢体动作那就更好了。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上课发言情况,然后及时作出总结,平时发言比较积极的,要鼓励他继续保持,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要多让他发言,并多鼓励他,帮他树立自信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来想,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讲解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小学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六、让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年级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的确,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但想要写好作文,就要增加课外阅读。希望小学生要多读书,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读课外书,慢慢地,在写作上,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信手拈来。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面广,知识渊博。也希望家长可以重视阅读,给孩子多准备几本课外读物,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七、让小学生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习小论文篇2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不完全适用于每门学科。
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具有共同学习任务,明确任务分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合作性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分工合作,是小组成员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个人的任务是小组整体任务的一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基础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基础理论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是人脑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构建联系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都不可能从空白学起,必定是建立在以前旧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结构的构建。[2]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构建出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知识体系。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3]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讲,注重的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方面的综合发展。
3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
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好处,它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提高,但这并不是说小组合作学习就适用于所有的学习课程。在这里我把学习内容划分成2个种类,第一种是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种是采用和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都可以的。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学习小论文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实践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学习***性的养成。反之,许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二)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
(三)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
(四)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
(五)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
(六) 背诵的习惯。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我们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
(八)广泛阅读的习惯。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而在不断“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困难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
(一)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一个人培养习惯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二)培养意志,激发兴趣。一是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
(三)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范了,发现上课时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学习小论文篇4
小学语文互动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虽然强调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的作用,反而更是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多搜集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资料,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为依据,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言论;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教学任务,或是以作文等形式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记忆中的儿时伙伴,并描绘其样貌、性格及其之间的故事等,通过学生的回忆,教师可以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蛛丝马迹来探究作者与闰土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作者对闰土的感情;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当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文中的句子以描述闰土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并可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所描写的闰土和作者发生的事情,并从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下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后感的形式来分析这篇课文,叙述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景教学
在小学语文互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雪地的景象,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之后可让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以仿写或是扩写的形式来描述文中的雪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将学生的仿写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评论,以促使学生自行发现自己仿写过程中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而加以改善,对于仿写效果好的学生则可以让其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教育中的重点课程,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小论文篇5
寓教于乐,是一个科学且现代化的教学观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趣味性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让学习活动像娱乐活动一样具有吸引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更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动者,自主获得语文学科学习方面的乐趣。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更能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分析
加强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施,需要学校的重视、支持和教师的努力。教学创新的实现需要得到体验性学习方法落实的支持,下面我们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1.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传统枯燥的语文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光看课本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可谓是一种折磨。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小学生会出现走神与思维停滞的情况,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进入语文学习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加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真实化与情境化,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枯燥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通过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营造灵活生动的氛围,调动小学生的多个感官,促进小学生积极融入。比如在讲解《蜜蜂》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变为***片信息,通过***文的配合和蜜蜂声音音频的播放,让小学生置身于蜜蜂的世界中,在蜂语花香中体验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魅力。一个有效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课本内容,与文字进行有效互动,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愉悦之感。加强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体验感及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给小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中的喂食者,小学生则像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幼崽,教师强制性地进行灌输,学生完全服从式地接受,让小学语文教学死气沉沉。只有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才具有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性。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今天,教师应当让学生加入到知识的开发与学习中去,给小学生机会在课堂中表达见解。教师要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感受课堂氛围的开放性与轻松性,从而促进和谐人文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新课文的学习。比如教学《孔子拜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的排练,让学生自主安排台词,给学生时间背诵台词,让小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的活跃分子,在讨论与思考中进行语文学习。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时,会通过自己的实践参与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也会从体验活动中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科学合理的课堂实践活动是实施体验性教学的必要环节,有利于小学生感性认知学习内容,自然消化课堂教学重难点。
3.加强体验式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些小学生对于写作学习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写作,也不了解写作目的,更不知道写作的正确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写作,通过写作学习,爱上写作,乐于通过文字表达观点。小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一筹莫展,是因为他们的写作素材不足,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支持情感表达。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合理的体验活动开展,增加小学生的个人体验经历,促进小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以表达。如在教学了有关母爱的阅读文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一个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做家务,可以帮妈妈洗脚,可以陪妈妈聊天。当学生完成了作业,教师让学生利用文字将自己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通过真实体验而得到的写作素材更具有真实性,也饱含小学生的真情实感,不仅降低写作练习的难度,更让小学生体会写作的意义。将体验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促进体验教学手段积极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学习小论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究性阅读 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研读文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然后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阅读活动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处理、创造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研究性阅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某些不足,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其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一、确立阅读目标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研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二、初读感知
这是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内容,为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作准备,为深人探究教材打下基础。
三、提出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收集处理信息
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也就是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所收集的信息,既包括已学习过的课文,又要注意向课外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指导探究的途径,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研读。
五、归纳整理,阅读理解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提取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境,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提取,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人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
六、切磋分析,解决问题
研究性阅读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问题)小组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互相切磋,讨论启发,促进发现,从而提高了阅读效能。学生正是在切磋、研讨中发现规则、定_义,明白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了“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的问题,具体讨论如下:学生A:诸葛亮之所以成功,我看是因为他知晓天文地理。他能预测这天有雾,并且顺风顺水,说明他学识渊博。学生B:我认为这件事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他善于了解人。第一,他知道鲁肃是一个正直老实、顾全大局的人,所以找鲁肃帮助,做好借箭的准备工作,不让周瑜知道。第二他了解周瑜气量小,妒忌心强,便立下了***令状,使周瑜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反而有利于“借箭”、第三,他晓得曹操是多疑的人,雾天不敢出击,所以最后才能顺利驾船回营。学生C:我补充一点,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胆识,他明知周瑜陷害他,但为顾全大局,最后有把握地答应“造箭”。
七、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学习小论文篇7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服务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根据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它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有较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并求同存异。通过这种形式,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到观念意识的支配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学生的榜样,老师与小组组长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小组组长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组织交流,这在无形中都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老师借此对有合作行为的学生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还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学生的合作行为。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学生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如,一起讨论交流、合作朗读、合作表演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合作。所以,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组织这些积极地合作学习的活动,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小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间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安排,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就只是流于形式。丰富的话语内涵是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小组学习模式。
合理安排时间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时间可以依据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无论是何种小组合作形式,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熟悉文本,让学生***思考和发表意见,进而质疑深思,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有效交流、讨论、比较。这样交流讨论才有真正的互动,使学生思维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剧增,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的火花也会不断闪现。
三、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及技能的训练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资料搜集员以及记录者和发言人等。在一定的时间后,小组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角色转换,这样能够使小组成员在每一角色中都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在优化分组中,优等生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则能够从优等生那里得到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以及实践等形式来开展的。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重点训练的学生技能有以下几点: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能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能一分为二地判断别人的观点,并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在评价中建设性地看待问题。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调和组内矛盾等。让学生用这些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往,学会分享。
四、教师要做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不是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配合学习目标选择或自编学习的素材,而且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的思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当好引导者,要精心策划,细心开导,耐心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教育教学目标出发,收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便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使得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得到关注,并能够促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情感和情谊,形成“和谐、民主、活跃、有序、全新”的教学新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老师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老师交谈。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会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褒贬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无论是书面考试形式,还是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都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课堂中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的优点应继续发扬,缺点要努力改进,注重把形成性阶段评价方式与终结性总结评价方式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但对集体要有评价,对个人也要有评价,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会平.浅谈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J].学周刊.2010(6).
[2]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23).
学习小论文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式学习 文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堂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尽管许多语文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轰炸式”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所需时间比重大,大部分还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跟着教师问题走”。学生的个性、灵性很难真正发挥。从学生学习规律看,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地吸收之中,只有当学生自身需要时,有接受的动机时,他才有可能十分投入地获取,才有可能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为之付出努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能动地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条件,完成内化吸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也只有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他的意志品质、情感、心理、个性等才有可能随之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一体两翼”探究式学习
1.探究式学习。一切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都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旨在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思考、分析、检测问题上,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的精髓,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习惯。
2.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主体,本课题侧重于研究阅读教学。“两翼”,指的是辅之以“一体”的一些专项训练和学习活动,它是对“一体”的拓展和完善。这些拓展既有技术上的,又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其中的一翼主要反映在技术层面上的拓展。如运用“Inter未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将语文课文中所学的内容通过整合后再学习。一翼指的是语文学习内容上的突破。将学生的语文学论文格式习与他们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
3.小学语文“一体两翼”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把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融会贯通,优化整合,使学生在较为生动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以其自身的生活体验和需求为基础,自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自由抒发感受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感受。由此可见,“一体两翼”探究式学习,体现一种教育观,更体现学习观,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是一种高效的、无痕的、优化的整合式探究式学习。“一体”是“本”,“两翼”是流,“两翼”突破“一体”的重难点,使“一体”更丰满,更人文化,更生活化,“一体”又赋予“两翼” 活生生的载体。
二、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原则 文学
1.主体性原则。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吸取应当习得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而应当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这三者的统一。”这样的学习观必须较多地倡导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要尽可能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阵地。
2.合作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不再以知识的权威身份出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提供学生学习的信息,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会分享探究信息和成果,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3.实践性原则。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只有教师身临其境地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地以批评的和反思的方式进一步认识教学,教学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学生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三、小学语文“一体两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过程
学习小论文篇9
关键词:数学;复习;教学艺术
对于知识的再次整合和复习增强知识的熟练度来说,教师的归纳整理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使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形成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从而巩固数学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小学数学的复习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1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难以学习的学科,数学要求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和解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掌握好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也很关键,不能只会算得快,还要注重解题的方式,在新的小学教学课纲下,对于学生数学解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数学复习模式是以大量的公式和数学的抽象理论为基础的,课后再辅以大量的练习试题,这种教学模式单一,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枯燥,是对学生耐心的一种磨灭,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渐渐迷失在题海之中,这样既不能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消退甚至彻底对数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学科,不是要学生做会多少道练习题,而是要培养兴趣,培养逻辑性的思维,这才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原意,而不是生塞硬灌,拔苗助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数学复习模式,游戏式的复习模式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很有用的,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贪玩几乎是小学生的共同特征,那就用这种游戏的复习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这是一种高效的数学复习方式。
1.2进行有效的练习方式,由简入难,循序渐进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要提高数学成绩,就要拼命做练习题,难度越高越好,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知,这并不是一种复习数学的有效方式,相反会造成数学成绩下降,小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遭受打击,其实练习不是练习难题,而是要把教师讲过的知识点重新温故一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难易适度,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循序渐进的进行复习课程。
1.3温故而知新,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温故而知新不仅仅是对于小学生的复习要求,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把握环节要点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新的东西,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复习学过的知识点,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一种数学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迅速的找到解决方法。教师要把新旧知识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关联,以便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把学过的知识点形成系统框架,不要让学生迷失在题海里,而是要搭建好知识的学习框架。
2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2.1将知识要点整合归纳形成系统化小学数学的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内容学习完成之后进行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先学习时,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进而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所以通过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帮助学生增进持久记忆。帮助学生根据回忆的知识要点,从“点-线-片”上整理。这样复习整理就能促进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
2.2改变以往的练习方法,注重打好基础,培养综合能力复习课一定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方法的熟练应用。只有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才能提高数学复习的整体效益。比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设计了如下一组题目:不计算,说说该题求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复习时,就不能再按一节、一章的内容,要划分条款进行,而应在复习时将各部分知识纳入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之中,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灵活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复习时,指导思想的确定;复习计划的制订;复习方法的选择;例题、练习题的选取和编制等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因为复习时,内容一般较多,时间又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益,就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遵循这一原则时,必须认真研究大纲、教材、和市考试命题要求、相关的试题和学生的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数学复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种针对性:
①针对大纲和考试说明和要求;②针对学生学习中薄弱环节;③针对重、难点;④针对近年考试的热点,贴近新课标。复习时,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根据大纲、教材、考试要求及近几年考试改革的方向,针对重点内容进行着力的复习,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3精心设计练习试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所建构的结构化知识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合理有效地将它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复习阶段,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通过题型或问题情景变化,促进学生获得熟练解决问题技能。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利用学生间的互相提问、小组中成员的合作等多种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围绕一些故事情景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或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对于学生取得成绩要进行鼓励,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时有效地评价是对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与反馈,也是对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验收。及时有效地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促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所以评价内容要多样化,复习课的及时评价也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可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采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性赏识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并激起更为强烈的参与欲望。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复习课是一片需开垦的地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复习课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充满活力,越来越有效。其实,教师也想轻松的完成复习课程,让学生们更容易的掌握好知识要点。培养爱学习,有逻辑性思维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改变和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忠玉.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探析[J].学周刊,2016.
学习小论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式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堂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尽管许多语文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轰炸式”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所需时间比重大,大部分还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跟着教师问题走”。学生的个性、灵性很难真正发挥。从学生学习规律看,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地吸收之中,只有当学生自身需要时,有接受的动机时,他才有可能十分投入地获取,才有可能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为之付出努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能动地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条件,完成内化吸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也只有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他的意志品质、情感、心理、个性等才有可能随之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一体两翼”探究式学习
1.探究式学习。一切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都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旨在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思考、分析、检测问题上,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的精髓,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习惯。
2.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主体,本课题侧重于研究阅读教学。“两翼”,指的是辅之以“一体”的一些专项训练和学习活动,它是对“一体”的拓展和完善。这些拓展既有技术上的,又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其中的一翼主要反映在技术层面上的拓展。如运用“Inter未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将语文课文中所学的内容通过整合后再学习。一翼指的是语文学习内容上的突破。将学生的语文学论文格式习与他们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
3.小学语文“一体两翼”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把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融会贯通,优化整合,使学生在较为生动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以其自身的生活体验和需求为基础,自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自由抒发感受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感受。由此可见,“一体两翼”探究式学习,体现一种教育观,更体现学习观,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是一种高效的、无痕的、优化的整合式探究式学习。“一体”是“本”,“两翼”是流,“两翼”突破“一体”的重难点,使“一体”更丰满,更人文化,更生活化,“一体”又赋予“两翼”活生生的载体。
二、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吸取应当习得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而应当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这三者的统一。”这样的学习观必须较多地倡导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要尽可能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阵地。
2.合作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不再以知识的权威身份出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提供学生学习的信息,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会分享探究信息和成果,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3.实践性原则。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只有教师身临其境地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地以批评的和反思的方式进一步认识教学,教学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学生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三、小学语文“一体两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过程